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血祭特拉法爾加 -- 納爾遜傳奇

[複製鏈接]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8-15 1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引子

二.        少年俠氣

三.        威震天下

四.        特拉法爾加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沙發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8-15 15:41 | 只看該作者

一.引子


英國皇家海軍名將輩出,如同璀璨的群星,然而作為英王麾下群星中最亮的一顆,納爾遜勛爵的威名無人可與爭鋒。這位以特拉法爾加海戰的勝利拯救英格蘭於危亡的海軍上將,在英國海軍中,屬於戰神一類的人物,那個時代,可以說無論法國人還是西班牙人,海上碰到這位獨眼獨手的老傢伙都只能望風而逃,他的一生就是一連串輝煌的海戰紀錄。

無論是「英格蘭要求每個人恪盡職守」體現的忠誠,還是「見敵必殺」的無畏精神,還是出神入化的為將之道,都使納爾遜勛爵成為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軍魂的象徵。

然而走進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位為英國紳士最為敬仰的一代名將,自己卻並非彬彬有禮的紳士,而更象一個粗魯且略帶莽撞的老水手。如果戰鬥中站在納爾遜的身邊,大概很容易發現,這傢伙天生就是個亡命之徒,他每戰必身先士卒,喜歡戰鬥在最危險的地方。

歷史上名將中敢於身先士卒的亡命之徒車載斗量,這之中納爾遜頗有獨到之處,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雖然也喜歡在槍林彈雨下走來走去,但無論巴丹還是科雷吉多爾,從來沒有一個日本兵打中過這個目標明顯的大個子,他只有運氣沒有教訓。我們要說的這位納爾遜老兄幾乎每次作戰都要付出血的代價,1793年,在科西嘉的圍攻戰中,他丟掉了一隻眼睛,1797年的加那裡群島戰役,他又丟掉了一隻手臂。1798年,在阿布基爾海戰中,炮彈把他的前額擊傷,一塊撕開的皮膚垂下來遮住了視線。無論負多重的傷,這傢伙只休息幾個月,就又生龍活虎的出現在戰場上,而且照舊衝到第一線,樂此不疲。這也不奇怪,那個時代的優秀海軍統帥,最後的命運往往是葬身大海,荷蘭海軍上將「老爸爸」特朗普是這樣,納爾遜的偶像布萊克海軍上將也是這樣,在滑膛炮和狙擊手面前,海軍上將和當兵的沒什麼區別。這一點,更贏得了包括敵人在內的水兵們的尊敬和愛戴,只要一聲令下,水手們願意為納爾遜勛爵赴湯蹈火。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3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8-15 15:43 | 只看該作者

二.少年俠氣


納爾遜,1758年出生,英國諾福克人,父親是個窮牧師,母親雖然是貴族,到這一代也已經沒落。這位未來的海軍上將身材瘦弱,終生有著一張英俊的姑娘一般的面孔。如果從運氣來說,他可以說既生得不是時候,又不是地方。

說他生錯了時候,因為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是任何一個富有野心的將軍的苦命時代,拿破崙奪去了那個時代幾乎所有軍人的光榮,「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面對這樣一個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瑪峰,大多數將領只能自嘆命苦。

說他生錯了地方,因為納爾遜出身貧寒,小的時候家裡很窮 --聽起來好像我們老奶奶講故事的開頭 -- 所以,對於一位未來的軍事統帥,他的路比那些生在將帥之門的簪纓後代難走得多。

然而,納爾遜的詞典中,大概找不到「生不逢時」這樣的詞語,貧寒的生活造就了他剛烈無畏的性格,即便拿破崙,也無法奪去他的光榮。 那個時代,在陸地上拿破崙橫掃四方,在海上則是納爾遜雄霸天下。

納爾遜的人生轉折發生在十二歲,那時他的舅舅成為了皇家海軍的一名艦長,通過他走走後門,小納爾遜十二歲就得到機會加入了海軍,成了他老舅軍艦上的一名學徒。他發現大海和戰艦正是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從此以後,他待在船上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在陸地上,和歷史上所有的海軍名將一樣,納爾遜為大海和戰爭而生,平靜單調的和平生活讓他煩躁鬱悶,

他很快依靠那種天生的海狼般的本能脫穎而出。

十五歲,是小納爾遜第一次在皇家海軍中令人刮目相看的時間,這一年,他自告奮勇參加一個北極探險隊,小隊在冰原上和一頭北極熊狹路相逢,眾人紛紛逃走,唯獨納爾遜不知畏懼為何物,挺身向前,和北極熊搏鬥,納爾遜用槍托猛砸熊頭,最終使其受傷逃跑,一時傳為佳話。在眾寡不敵的情況下依然無畏的向敵衝殺,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個傳統,稱為「見敵必殺」,這個傳統的創始人正是納爾遜。 只是很難想到,這個傳統的第一次實踐,是北極冰原上的一次人熊大戰。

納爾遜的勇敢是他獲得了榮譽,而他更有一種獨特的能力,能夠輕易的和身邊的水手們打成一片而深受擁戴,於是,二十歲,他就成為亨廷布魯克號戰艦的艦長,同時受到胡德海軍上將和傑維斯海軍中將的青睞。

1797年,他指揮「艦長(Captain)」號戰列艦在名將傑維斯中將麾下參加了英西聖文森特海戰。戰鬥中,他違抗傑維斯中將的命令,率艦獨自衝出戰列,勇猛的插入敵艦編隊,將其斬為兩段,這一突然的攻擊,首先使他的座艦遭到前後兩艘西班牙戰艦的夾擊,隨後,為了打掉這個插入自己編隊的「楔子」,其他五艘西班牙戰艦也紛紛趕來圍攻,激烈的戰鬥中「艦長」號連連中彈,死傷累累,但他的攻擊使西班牙艦隊隊形大亂,而且前後兩段再也未能會合,英國艦隊乘機猛攻,迫使西班牙艦隊降旗投降。激戰中納爾遜親率陸戰隊跳幫強攻有112門炮的西班牙戰艦「聖約瑟夫號」,抵擋不住的西班牙艦長乖乖交出佩劍投降了。這種不顧敵我兵力「見敵必殺」的主動攻擊精神成為了後人所說的納爾遜精神。

納爾遜表現出的優秀之處,不僅在於他那獅子般的攻擊精神,更在對於海戰戰術的創造性革新。

有必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海軍作戰特點。當時的海戰沿襲自英荷十七世紀的一系列海上爭霸戰,戰術頗為僵硬。當時的戰艦火炮大部分部署在船舷兩側,交戰雙方把戰艦排成一線長列,像兩道活動壁壘一樣用舷側的火炮互相轟擊。這樣的作戰對適航性和火力的要求壓倒一切,只有大型的蓋侖型風帆戰艦可以長時間可靠的保持在隊列中,因此,這種裝備二到四層甲板,七十門以上火炮的戰艦被稱為戰列艦,這也是這個艦種名稱的由來。而比較小而快速,用於偵察和襲擊的戰艦,則被稱為巡航艦。到十八世紀後期,木質風帆戰列艦的建造達到了頂峰,出現了排水量四千噸,裝備一百三十門火炮的巨無霸戰艦,即便傳說中的鄭和寶船巨艦,也不過如此。

當時的炮彈還是實心的球形炮彈,面對這樣堅固的海上堡壘多少有些力不從心,這時的戰鬥往往長時間難分勝負,大多數情況下戰鬥力比較強的一方會把對方擊退,從而贏得海戰的勝利。因為球形炮彈形成的破口比較小,而軍艦上普遍帶有木匠,一旦出現漏水就會立即進行修補,除非是正中彈藥庫或者幸運的在迎風面的敵艦水線處鑿開大窟窿,一次大海戰,擊沉對方的機會如同中彩票,這樣倒霉的戰艦一百艘里大概也只有一艘吧。

於是當時的海戰頗為紳士,把對手趕回港灣就大功告成。

然而納爾遜決不肯滿足於擊退敵人。雖然沒有多少理論指導,納爾遜他豐富的經驗使他在戰鬥中總是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才智。他海戰觀念也與其他人不同,納爾遜認為擊退對手不能算海戰的勝利,因為雖然那樣可以達到戰術目的,說到底是把海軍當作陸軍的附庸看待,如果把海軍當成獨立兵種,這種擊退戰並沒有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只有殲滅敵艦,將其打沉或者俘虜,才算真正完成任務,因此,他的作戰指揮永遠堅決果斷,以殲滅敵人為目的,如果火炮無法解決問題,接下來就要跳幫和撞擊,總之決不半途而廢,這種打法令當時流行「點到為止」的傳統海軍將領大為頭痛。一般來說,離經叛道總會付出學費和代價,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在此後的大多數海戰中,納爾遜憑藉他的經驗和對海戰的敏銳感覺,總能找到把對方打得全軍覆沒的辦法。

此戰以後,納爾遜受封爵士,並晉陞為海軍少將,有了指揮艦隊作戰的獨立指揮權。戰後,有人指責納爾遜違反命令,賈維斯中將回答說:「我能原諒他。 如果你擅自行動能夠獲得這樣的戰果,我也能原諒你。」

此後,在阿布基爾,加的斯,特拉法爾加等一系列海戰中,納爾遜留下了一連串的傳奇。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8-15 15:44 | 只看該作者

三.威名遠鎮



都說猛虎和鯊魚永不相逢,但1798年的夏天,地中海上,陸地的戰神拿破崙卻和海上的雄獅納爾遜有了第一次交鋒。擔任法國東方遠征軍司令官的拿破崙,以布里埃斯中將為海軍指揮官,率領法軍橫穿地中海,奇襲埃及,英軍負責截擊他的,正是納爾遜。

這一戰,從實力來說英軍佔優,大英帝國的海軍當時天下無敵。交鋒的結果雙方可謂一勝一負。

從戰略角度上,拿破崙不愧戰神之名,面對法國海軍雖然他不通海戰,但他在地中海上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機動,讓人目眩神迷。

納爾遜則顯得略遜一籌,他到達法軍出發的土倫港時已經太晚,拿破崙的運輸船隊已經跑得不知去向。這還可以算作天公作梗,可是他接下來的判斷離了譜,法國一直宣傳土倫的部隊是登陸英國的左翼兵團,納爾遜信以為真,全軍轉舵向西,撲向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咽喉 -- 直布羅陀。天,這時候拿破崙正破浪向南走呢。等到納爾遜從幾個美國商人那裡知道拿破崙已經拿下馬爾他,他才趕緊掉頭往回趕,這時候拿破崙慢騰騰的船隊已經贏得了一個月的時間。現在,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

法國人在哪裡?

納爾遜畢竟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他在地圖上仔細研究一番法軍的行動路線后,認定拿破崙這次的目的地是埃及。但是,他也有些懷疑,這個荒涼的沙漠國家,法國人去幹嘛呢?納爾遜不是政治家,所以他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離奇,為了能夠確認情況,他決定派出跟隨艦隊的最後一條巡航艦前往尼羅河口的亞歷山大,去偵查拿破崙的動向。

幾乎在同時,布里埃斯也派出一條巡航艦前往亞歷山大,去拜會當地的法國領事,它的任務也是了解納爾遜在哪裡。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是動作快有的時候也誤事。英國人的航海技術果然出色,比法國人提前一天到達了亞歷山大,當地人不要說拿破崙,連一個法國兵都沒有見過。英國艦長看看岸上的一片和平景象,聳聳肩膀回去向納爾遜報告了。

納爾遜完全被這個報告搞糊塗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法國人這些行動都是聲東擊西,他們真實的目的是歐亞交界的君士坦丁堡,鬧不好是要掉頭去打俄國… 無論他對自己的懷疑有多少信心,反正納爾遜的艦隊轉過身來,又向東方開始了武裝大遊行。

六月二十九日,拿破崙率領的法軍在亞歷山大港馬拉布特村登陸,七月二十九日,大敗埃及馬木留克騎兵軍團,金字塔向法國人低頭。

納爾遜沒能截住拿破崙,輸了第一個回合,這大概也和拿破崙運氣好有關係。事實上,英國艦隊在拿破崙的航渡中兩次都和他擦肩而過,法國水手甚至聽到了英國軍艦上開飯的鐘聲,幸運的是英國人的瞭望哨只長了兩隻眼睛,他沒有辦法象蜻蜓一樣同時看到各個方面 -- 而拿破崙這一面,恰好沒有人注意。

而且事實上,英國艦隊在拿破崙的航渡中兩次都和他擦肩而過,法國水手甚至聽到了英國軍艦上開飯的鐘聲,幸運的是英國人的瞭望哨只長了兩隻眼睛,他沒有辦法象蜻蜓一樣同時看到各個方面 -- 而拿破崙這一面,恰好沒有人注意。

然而,第二個回合,納爾遜卻贏得乾淨漂亮,那就是阿布基爾海戰的勝利。

受盡戲弄的納爾遜中將在去君士坦丁堡的路上得知拿破崙在埃及的登陸,他深深的後悔自己犯了一個難以原諒的錯誤,讓這個科西嘉魔王登上海岸就象放猛獅出籠一樣可怕,現在唯一的補救措施,就是打掉拿破崙的護航艦隊,讓埃及的法軍象砍斷秧的瓜一樣枯死。

他費盡心機在尋找著布里埃斯的艦隊,終於,在當地人的幫助下,納爾遜勛爵的艦隊於8月1日出現在阿布基爾港外,截住了錨泊在這裡的法國艦隊。

法國艦隊的統帥布里埃斯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見勢不妙,立刻擺出了一個準備死守的一字長蛇陣,封鎖灣口,準備拋錨大戰。

這種老虎不出洞的謹慎陣型,十有八九可以讓對手知難而退。

不幸布里埃斯碰上的是納爾遜。此人是海戰的天才,他特別善於利用敵指揮官微小的一個失誤就造成敵軍的崩盤。

法軍的鐵桶陣正面的確火力強大,但是納爾遜注意到為了必要的時候實施機動,法軍拋的是單錨,也就是說它們的船身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在隨著風向以錨位為原點或者飄向東方,或者飄向西方。現在是西風,把法艦吹向東側,因此,在它最西邊的居維葉號以西,就露出了一個船身長的空隙,否則刮東風的時候居維葉號就要撞礁了。這個空隙並不起眼,現在,卻成了法軍鐵桶陣的阿咖硫斯之踵,納爾遜命令托馬斯.弗雷少將率領一個分隊從這裡鑽到法軍鐵桶陣的背後,發起了夾攻。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在強勁的西風下,英艦動作迅速,不等法軍反應過來,它的隊列前部五艘戰艦已經在英艦的兩面夾擊之下,而由於拋錨迎戰,法軍維爾納夫的後衛部隊卻根本無法投入戰鬥,只能眼看著英艦把法艦一艘艘打成燃燒的火炬。

法軍雖然情況危殆,但並不乏勇氣,一發炮彈擊中布里埃斯將軍,把將軍的雙腿都打斷。血泊中的布里埃斯將軍拒絕下艙急救,高喊道:「法國將軍只死在自己的戰位上!」命令軍醫扶著他繼續在主甲板上激勵戰士。由於流血太多,7時45分,布里埃斯將軍死在了東方號的指揮台上。但是,英軍在納爾遜的督率下,排除法軍的頑強抵抗步步進逼。激戰中,納爾遜也面部負傷,額頭上的皮膚被撕破,垂下來蓋住了眼睛。他不肯比普通士兵優先治療,同時以為自己負了致命傷,他倒在衛士懷裡,喃喃的對部下說道:「請轉告我的妻子。。。」聽到這樣的囑託,他的這位部下不禁聳聳肩,因為和所有愛鬧桃色新聞的老水手一樣,將軍此時正和一位埃瑪.哈密爾頓夫人打得火熱,緋聞傳遍英倫,和自己的老婆芬尼夫人則大鬧冷戰,他是想讓自己轉告哪位女士呢?

最終,情況查明,納爾遜只負了輕傷,法軍則最終全軍覆沒,被納爾遜打掉了包括東方號旗艦的十一艘戰列艦,法國的東方遠征就此化為泡影。第二年,拿破崙從埃及偷偷溜回大陸,從此他再也沒有踏上阿非利加的土地。

應該說,在海戰中,納爾遜無愧於他百戰百勝的威名。阿布基爾海戰,使納爾遜成為英國海軍眾望所歸的統帥。

阿布基爾海戰中法軍只有兩艘戰艦得以逃脫,其中之一的艦長名叫維爾納夫,五年後,他成了法國-西班牙艦隊的統帥,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迎戰納爾遜。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5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8-15 15:46 | 只看該作者

四.特拉法爾加


納爾遜一生中最重要,也最精彩的一戰,應當是特拉法爾加。

這一戰,納爾遜間接的對手,還是那位法國戰神拿破崙。

1805年,拿破崙試圖掃平英國,他任命維爾納夫為海軍統帥,指揮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他自己則率陸軍紮營英吉利海峽,等待時機渡海作戰。納爾遜則奉命率領英國皇家海軍,封鎖和阻擊法國艦隊。

如果評價當時法國和反法聯盟中最優秀的將領,法國一方毋庸置疑當然是拿破崙了,反法聯盟一方,除了納爾遜,也再無百戰百勝的人物。

比較納爾遜和拿破崙,這兩位當時最優秀的統帥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些奇特的發現。

在士兵眼裡,拿破崙和納爾遜都深受愛戴,拿破崙能夠對每一個士兵的情況過目不忘,能夠在隊列中一下子找出某一個老兵來,因此每個戰士都以為他效命為榮。納爾遜更是和粗魯的水手心心相通,有一次聽到一個水兵抱怨家信沒有來得及趕上郵差,他馬上下令郵船返航來取這封信,原因只是「誰知道我這個兵下一仗會不會給打死?」

當然老拿不喜歡自己上前線玩命。只有一次在義大利戰役的緊急關頭,拿破崙抄起軍旗直衝敵陣,後來被畫成了油畫。平時他反對指揮官拿自己的性命去好勇鬥狠。納爾遜呢,上面已經介紹了。

兩個人更大的不同在於戰略眼光的不同,拿破崙是偉大的統帥,同時也是卓越的政治家,目光遠大,而納爾遜則完全是醉心於指揮戰鬥,研究戰術問題。前者崇拜的對象是凱撒,是亞歷山大,而後者崇尚的是英荷海戰中兩位以身殉職的海軍名將:特朗普和布萊克,分別是荷蘭和英國艦隊的司令官,納爾遜最終追隨他們而去,而且比他們威名更盛。

說起來,兩個人都沒有辜負自己的偶像。

同樣是軍事家,拿破崙對納爾遜其實非常欣賞,他曾經下令所有法國軍艦上要懸掛納爾遜的畫像。同時受到部下和敵人尊敬,納爾遜可以瞑目了。

拿破崙的戰略眼光,在這次作戰中,也曾讓納爾遜險些吃了大虧。拿破崙要登陸英國,他料到法國艦隊無法力敵英國皇家海軍,於是對他們提出的希望不是戰勝英國人,而是引開英軍主力。於是,法軍派出一個分艦隊實施佯動,開往西印度群島,納爾遜馬上稀里糊塗的跟著橫渡大西洋直奔美洲而去,要不是法軍主力艦隊在地中海正碰上一場暴風雨出不了港,等納爾遜發現上當只怕英格蘭銀行已經換了主人,也就談不上令他名垂青史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了。看來就是大英雄也不免有局限。

然而,瑕不隱瑜,納爾遜馬上在真正的海戰中表現出了他一代將星的威風。

拿破崙雖然神勇,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自己是陸軍,不懂海戰,對海軍的戰鬥,他不得不依靠對納爾遜相當畏懼的法國海軍將領。他任命維爾納夫為海軍統帥,主要原因就是他多少曾經在阿布基爾和納爾遜交過手,而且活著回來。其實,維爾納夫只不過是活著回來了而已,要他和納爾遜交戰,則實在勉為其難,內心深處,維爾納夫極不願和納爾遜交手,所以總是能躲就躲,不免貽誤戰機。

由於維爾納夫在和納爾遜對峙的一連串戰鬥中畏首畏尾,法軍始終無法得到掌握制海權的機會,拿破崙十分失望,最終下令取消對英國的入侵,並準備免去維爾納夫的職務。

然而維爾納夫畢竟不是懦夫,雖然他一直避免和納爾遜決戰,但他個人決非沒有勇氣,面對拿破崙的不信任,維爾納夫非常憤怒,終於在被免職的前夕,毅然率領法-西聯合艦隊出海迎戰納爾遜,10月21日,特拉法爾加海戰爆發。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英法兩國統帥不同的個性的一次充分表現。

法軍指揮官維爾納夫暢曉軍事,由於法國海軍在革命中清洗嚴重,拿破崙手下選擇比他更優秀的海軍軍官頗為困難。海戰之前,他以自己對於納爾遜的經驗得出結論,此人在戰鬥中決不會因循守舊,按照操典把戰艦排成長隊與自己對射。事實上布里埃斯在阿布基爾海戰中就是低估了納爾遜的創造精神。維爾納夫斷定,海戰中納爾遜必然會想方設法將自己的戰列攔腰斬斷,分而殲之。事實上,納爾遜的戰術完全被他料到!

因此,維爾納夫針鋒相對的將自己的艦隻從一列分成並排的兩列,這樣,增厚了法軍陣容的縱深,即便納爾遜突破了第一列戰艦,依然要被第二列戰艦截擊而無法腰斬自己。

同時,維爾納夫為了避免英軍輕易打掉自己的指揮機關,沒有把旗艦按照慣例設在最大的戰艦「三叉戟」號上,而選擇了不引人注目的戰艦布桑托爾號作為自己的指揮艦。

應該說維爾納夫的準備工作做得相當出色。

然而,正如後人所評價的,維爾納夫雖然從個人的勇氣上說堪稱果敢,但從指揮戰鬥的角度,更適合擔任一名參謀軍官,而不是統帥,因為他缺乏統帥所需要的那種霸氣和果斷。

而這兩樣,彷彿正好是上天賜給納爾遜的禮物。海戰前,當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開入英軍艦隊的序列時,全體英軍歡聲雷動。

如同每一次作戰一樣,納爾遜採取的戰術既顯得獨出心裁,又彷彿為對手量體製作般的準確。

納爾遜和維爾納夫是老對手了,封鎖作戰中,納爾遜曾經反覆挑逗維爾納夫出港決戰,但維爾納夫「以不變應萬變」,就是不肯應戰。他深知此人謹慎有餘,但量不足,料定他的艦隊必然按照傳統擺成長蛇陣,而且一開戰就可能要跑,於是納爾遜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陣型對付維爾納夫。那就是將英艦擺成兩個縱隊,直插法軍,將法軍艦隊斬成三截,令其無法逃走,而後予以殲滅。納爾遜藉助自己過生日,講自己的戰鬥計劃作為「秘密檔案」傳達給各艦艦長,這個計劃有些冒險,但出於對納爾遜的信任,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成。

這個計劃的冒險之處在於,當時戰艦的火炮主要都在兩側,海戰中以縱隊沖向對方的橫隊,自己的首艦能夠射擊敵人的只有少量船艏炮,卻要承受整個戰列敵艦的集中炮火,危險性很大。

實際上,甲午海戰,丁汝昌就擺了一個和納爾遜非常相似的衝擊陣型,以定遠,鎮遠兩艘裝甲艦當頭,衝擊排成橫隊的日本艦隊。結果,日軍集中炮火打擊清軍先導艦,定遠被連續擊中,清軍統帥丁汝昌負傷,信號系統被打掉,艦隊失去統一指揮,這給北洋水師最終失利埋下了伏筆。可見這種戰術存在著一定的弱點。

然而,納爾遜的冒險卻基於他自己對當時海戰的深刻了解。當時的海軍火炮都是發射實心炮彈,真正能夠擊穿大型戰艦船體的距離短的可憐。對勝利號這樣的艨艟巨艦來說,只有一百米以內,法軍的炮火才有機會將它重傷。這種炮火的威力,和丁汝昌面對的日軍炮火威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法軍由於長期被封鎖在港內,炮術訓練不足,發射速度比英軍慢一倍。在這種情況下,納爾遜認為自己應該可以承受這樣的打擊而完成對法艦的突破。

納爾遜選擇了自己的座艦勝利號和好友科克伍德將軍的座艦作為兩支艦隊的先導艦。

維爾納夫完全料到了納爾遜的打法,只是他沒有很好的對策。

1805年10月21日,特拉法爾加海戰打響,從實力上來看,法西軍的艦隻和火炮數量都略多於英軍,但是,人員訓練,士氣等方面,英軍則佔上風。英軍還有一個制勝的法寶,那就是他們的統帥納爾遜。

戰鬥一開始,維爾納夫就表現出了參謀人員思慮過多,猶豫不決的缺點,在接戰的最後時刻,他下達命令,全隊轉向,后隊變前隊,準備在形勢不利的時候撤回港灣。

從紙面上看,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然而維爾納夫的法西聯合艦隊,由於長期被封鎖,而缺少大洋上的編隊作戰經驗,倉促間實施這樣一個大掉頭的動作,陣型頓時混亂,原來的兩線隊形變的模糊,部分艦隻掉頭動作不佳,造成整個船隊拉得很長。這樣的結果使法西艦隊動作更為遲緩,成為了納爾遜的板上之肉,而且,準備對付納爾遜突破的雙線陣型不攻自破。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偶然的失誤,其實這裡,正體現出了維爾納夫遜於納爾遜的地方,那就是對於實戰的經驗和嗅覺。

大隊的帆艦在海上進行隊型的轉換,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便訓練水平遠高於法軍的英國艦隊也並不容易。納爾遜對這一點了解得很清楚,他把艦隊分成兩個獨立的縱隊進行攻擊,每個縱隊的隊形變換都由自己的指揮官全權負責,這樣就把任何轉換所需要的時間和難度減小了一半,因而整個隊型更加靈活。而維爾納夫的雙線陣型恰好是要求前後兩列戰艦有機的配合,隊形要求比較固定,這對技術水平較低的法國和西班牙艦長們來說已經勉為其難,再要他們臨戰變陣,結果自然是雪上加霜。

同時,維爾納夫的這個明顯的未戰先準備逃的命令,對法西軍的士氣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

與此同時,納爾遜發出了海軍史上著名的訊號 -- 「英格蘭要求每人恪守職守!」

英軍的戰鬥精神,完全被激發出來了。

戰鬥在開始之前,已經隱隱顯示了它的結尾。

勝利號和王權號遭到了法西軍猛烈的炮擊,但是,如納爾遜所料,儘管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他們依然完成了對於法西艦隊的分割,而且分割點恰好在前隊與中隊,中隊與后隊之間。離加的斯港口最近的法軍是杜馬羅爾將軍的分艦隊,他本來是全艦隊最後面的部分,戰鬥力較差,因為維爾納夫的大掉頭命令而變成了前隊,眼看自己被割裂,杜馬洛爾沒有勇氣主動殺回來進行反擊,他的分隊無所事事的繼續向港口退去。這樣,還沒有開戰,維爾納夫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不翼而飛。

但維爾納夫依然進行了頑強的戰鬥,每一艘穿越法西軍戰線的英艦都遭到猛烈炮火的打擊。

遺憾的是,卻沒有一艘沉沒。

雙方很快攪成了一團,開始混戰,法艦在英艦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這一方面是訓練水平的體現,同時也是兩國海軍對於海戰戰術理解不同的結果。當時英軍重視對於戰艦船體的攻擊,目的在於摧毀敵艦的航行能力,並最終使其船體破損沉沒。而法軍則重視對於敵艦帆桅的攻擊,目的在於殺傷對方艙面人員和降低其機動能力,最終通過跳幫奪取對方戰艦。

這一戰的結果,法西聯合艦隊的三十三艘戰列艦中,有四艘被俘,十三艘逃走,其餘十六艘全部由於船體受損嚴重,在海戰中和隨後的風暴中沉沒。英艦則無一沉沒特拉法爾加海戰的結局證明,對戰艦來說,最致命的威脅永遠來自水下,英國海軍的戰術思想顯然更勝一籌。

戰鬥的天平在向英軍方向傾斜,他們裝備的「粉碎機」加農炮是專門設計來破壞船板的,威力巨大,更為恐怖的是納爾遜根據自己的戰術,命令英軍採取獨特的「艉射」戰術。

當時的戰列艦,按照大小分為一層,兩層,三層,甚至四層戰艦,每層兩舷是走廊樣的火炮甲板,安放排成長列的大炮,中間則是交通通道。戰艦兩側是十至幾十英寸的木質船板,雙方接舷作戰時很難打穿,即便打穿,實心的炮彈也只能洞穿一個窟窿,殺傷力有限。

戰艦裝甲最脆弱的部分則是艦首艦尾,因為排成戰列的時候,艦首艦尾面對的都是友艦,無需特別的保護。遺憾的是天算不如人算,戰艦的設計師沒想到納爾遜會突破進對方的陣型內進行攻擊。納爾遜使用的「艉射」打法,正是適應他這個戰術的獨創。所謂「艉射」,就是繞到敵艦尾后,用穿甲彈猛轟對方脆弱的艉樓,然後對準炸開的窟窿,向敵艦內發射噴射式的散彈。由於當時軍艦內部從頭到尾沒有隔板,這樣發射的散彈可以從艦尾一直打到艦首,在整個甲板上造成屠殺般的殺傷效果。戰鬥中,法軍的人員損失達到了七千人的驚人的數字(英軍傷亡只有一千餘人),單是維爾納夫的旗艦布森托爾號上,就有四百人傷亡,「大多數沒有頭」,就是這種可怕的「艉射」戰術的後果。

激戰中,英軍唯一的問題就是找不到法軍的旗艦。這讓法軍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依然不崩潰,有組織的抵抗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法國和西班牙的海軍將軍們也可稱是克盡職守,法軍後衛編隊的指揮官阿爾發將軍,西班牙艦隊指揮官格拉維拉將軍,都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最後還是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發現維爾納夫在布森托爾號上,納爾遜立即率領三艘戰艦圍攻布森托爾號。

法軍發現旗艦被攻,紛紛趕來援救,法艦敬畏號甚至鉤住了勝利號的桅杆,敬畏號艦長盧卡斯上校不顧重寡懸殊,指揮法軍跳幫試圖奪取勝利號。英軍形勢一時十分緊張。

為了鼓舞士氣,納爾遜親臨甲板指揮作戰,英軍士氣大振,猛烈的反擊不但遏制了法軍的衝擊,而且開始反跳幫去奪取敬畏號。

然而,納爾遜耀眼的上將禮服使他成為了一個明顯的目標。那時的海戰一旦進入接舷戰,雙方的狙擊手就會爬上桅杆開始射擊。一名掛在敬畏號前桅上的法國神槍手一槍擊穿了納爾遜的身體。子彈射穿他的肩章,打斷了將軍的脊椎骨。納爾遜倒下,又撐起來,倒在哈迪艦長懷裡。他意識到自己已經負了致命傷,對哈迪說道:「他們終於把我解決了。。。」為了不影響士氣,當他被抬下甲板急救的時候,納爾遜用手帕捂住面孔,避免被官兵認出。戰前有人勸說納爾遜換掉這套危險的服裝,但納爾遜認為讓水兵意識到海軍上將就在他們身邊並肩作戰十分重要,因此拒絕這一好意。以前他也經常這樣干,只是這一次運氣不再那樣好。

下午四時三十分,儘管杜馬羅爾將軍的分艦隊進行了一次軟弱的反擊,法西艦隊主力最終抵擋不住英軍的猛攻,維爾納夫在布森托爾號上下令降旗投降。

與此同時,勝利號上的納爾遜勛爵,在聽到勝利消息后,用微弱的聲音說道:「我總算盡了自己的職責。」而後含笑與世長辭。

特拉法爾加海戰或許並不象英國人最初想到的那樣重要,他們曾認為納爾遜阻止了拿破崙的入侵,而實際上海戰前拿破崙已經取消了對英國的作戰命令,自己也前往了奧地利,在那裡,又一個輝煌的勝利在等著他。然而,特拉法爾加海戰奠定了英帝國的海權,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再也沒有一個國家敢於在大海上對米字旗進行挑戰。納爾遜用他的功勛和生命,為英國百年海權的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一點,英國人體會最為深切。特拉法爾加海戰後,報捷的英國軍官對海軍大臣的第一句話就是:「先生,我們打贏了特拉法爾加,但是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勛爵。」

今天,如果有幸到英國去,您仍然可以看到納爾遜打贏特拉法爾加戰役的旗艦勝利號錨泊在撲次矛斯港口,而它的對面,它下水那年出生的納爾遜勛爵,正站在納爾遜柱的頂端,永遠的眺望著遠方的大海。
[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