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革中大學生是德智體全面發展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4-1-2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革中大學生是德智體全面發展





事實不正是如此嗎?為什麼取消高考?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再次證明了毛澤東思想是何等偉大!取消高考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由之路,必須從人民群眾和生產實踐中去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成為大學生!今天再來看看文革中人民日報原文:

高考開始的第三年,即1953年,北京一位考生8門成績考了178分,該生堅持認為試卷出了評分出問題,三番五次給人民監察委員會寫信提出控訴,到教育部大哭大鬧。這是根據歷史可查的炮轟高考的第一人。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是1950年實行高考後幾年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1955年7月,教育部發出新中國第一份「減負」文件《關於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該文件稱,1954年之後,學生負擔過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學校負擔比小城市和農村的學校重,中學比小學重,高年級比低年級重。

一些高年級學校一周課時比規定實踐超出5-10小時,多的高達24小時。奇怪的是,這個特點幾十年沒動搖,現在仍然是這樣,而且相似的減負文件發了很多份,這是不是高考的問題?是不是中國教育的問題?我們辦公樓都叫寫字樓了,開會都叫論壇了,辦公都無紙化了,這個老掉牙的問題現在還是老掉牙。

1955年有學生文科作文沒考好,就遊覽萬壽山,喝酒解悶,把筆記本和書本都斯掉了,個別人想「跳樓自殺」。四川一個家長,給學生放著一套新衣服,一根棍子和一口破鍋,指著這些東西對學生說,考取學校就穿新衣服上學去,考不取學校就拿著棍子和破鍋去討飯。

1964年,北京鐵路二中校長給中央辦公廳寫信,提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1965年7月3日,毛澤東親自批示:劉、鄧、彭閱后,請尚昆辦。現在學校課程太多,對學生壓力太大。教授又甚不得法。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毛澤東這段批示極其重要。尤其是「考試方法以學生為敵人,舉行突然襲擊」成了後來取消高考的政治口號和最高指示。並直接導致1966年發出三份減負文件,這在我國教育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1966年4月6日至4月16日,教育部召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座談會,一共36個單位41人參加,我個人認為,這是空前絕後的高考控訴會,是取消高考的預熱動作。雖然這個會議別有用心,彌足珍貴的是對高考問題的揭露,全點到死穴上了。這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觀。

高考把學生當作敵人,公開襲擊,定期襲擊。高考助長學生死記硬背,不是引導學生活潑主動的發展。高考按平均分數錄取,要學生門門功課都好。高考超出中學課程範圍,高考出難題,學生家長抱怨。學生緊張,高考每年總有人暈倒,把學生考焦了。家長緊張。老師緊張,全國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試,如臨大敵,氣氛緊張。高考三天決定命運,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麼多志願,只從高校出發,不考慮考生的實際情況。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高等教育部黨委(關於改進一九六六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請示報告)》后的5天,革命小將開始向高考制度開炮,《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學高三(四班)學生為廢除舊的升學制度給黨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說:現行的升學制度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來的舊科舉制度的延續,是一種很落後的、很反動的教育制度。現行的升學制度是和毛主席給我們制定的教育方針相違抗……其具體罪狀如下:

(一)使許多青年不是為革命而學,是為考大學而鑽書堆,不問政治。不少同學有嚴重的「唯有讀書高」、「成名」、「成家」、「個人奮鬥」、「走白專道路」等剝削階級的反動思想。現行的高考制度助長了這種思想。

(二)使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造成許多「特殊」、「重點學校」、專收高材生,這種學校為一些只鑽書本,不問政治的人大開方便之門,把大批優秀的工農、革命幹部子女排斥在外。

(三)對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我們具體建議如下:從今年起就廢除舊的升學制度。……僅僅隔了5天,6月11日,《北京市第四中學高三(五)班革命學生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學全體革命師生為廢除舊的升學制度給全市師生的倡議書》說:立即廢除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製度!

這兩封不同尋常的充滿血腥的信是廢除高考的直接導火索

196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推遲半年進行的通知》發出。決定1966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的工作推遲半年進行,一推遲可不是半年,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和學校複審」的方式,從有實踐經驗的工農兵及下鄉知青中招生。「寧要沒有文化的勞動者」是這個時代高校招生的基本原則,招生的模式是「三來三去」,即社來社去、廠來廠去、哪兒來哪兒去。雖然招生還在進行,但統一形式的高考消失了。

  以上文章源自《人民日報》原文

可是鄧小平被人民三次打倒后仍不思悔改,復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復了被取消了十年的高考,其宣揚的就是在「考場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就像現在他們高喊的「民主自由」,哪裡有勞動人民的民主自由?哪裡有勞動人民子女的分數平等?這些謬論看似有道理,其實卻掩蓋著剝削階級及其醜惡的嘴臉,我們看現在:

一.從學習時間上看,許多工農群眾的子弟由於要養家糊口,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勞動、務工、家務上,有的需要步行幾小時才能夠上學,與許多有錢人、有權人的富家子弟相比,他們的孩子進出有車、還可以住貴族學校,他們不但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而且還可以花大把的鈔票請優質家教,你說,他們的考分會一樣嗎?在考場面前人人平等嗎?

二.從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設施條件與教學質量來看,不要說東西部有差異,就是在上海北京等同一個大都市都有差別,在同一所學校都有教學差別,你說他們的考分會一樣嗎?他們在考場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嗎?

三.從錄取分數看,就是即使考分一樣了,如果你報考上海地區的交大復旦等,上海考生580分就錄取了,但是你是外地生可能620分都沒有能夠進去,因為大學的錄取政策向本地生優惠,你能說考分面前人人平等、考場面前人人平等嗎?

四.從家庭經濟條件看,窮苦子弟在學校讀書可能溫飽還成問題,哪還有錢學其它?可是富家子弟可以通過紅包權錢交易等方式擔任班長學生會幹部等、可以參加各種加分大賽,可以選修音樂文藝體育藝術等各類學科,你說他們的考分會一樣嗎,考場的命運人人平等嗎?

五.就算一起進了大學,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樣,畢業如同失業,有權有勢有錢的孩子當然更會投機鑽營,父母會更會不擇手段,不擔心工作問題,但是對工農百姓子弟,父母為了孩子讀大學,籌學費,含辛茹苦花掉了一生積蓄,有的甚至還背了債,畢業后卻找不到工作。你說他們的命運一樣嗎?教育人人平等嗎?

「考場面前人人平等」「在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可見是不是鬼話呢?

是不是人生下來就有貴賤之分、窮富之分呢?在萬惡的私有制資本主義剝削壓迫下,教育會平等嗎?分數面前、考場面前會人人平等嗎?為什麼鄧小平復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高考呢?其兒子鄧質方1982年去美國、加入美國籍是通過正常的高考、人人平等的分數出去留學讀書的嗎?

1965年至1966年,北京四中讀初二;把北京四中高三(5)班的兩位學長寫的一封公開信轉交給劉少奇。這封公開信要造資產階級教育制度的反,稱當時的教育考試製度特別是高考制度讓搞白專的留下來了,把鬧革命的工農兵都擋在學校外面。這封信刊載在1966年6月18日的《人民日報》上。1966年6月高考制度正式取消。

1966年7月,在北京衛戍區警衛3師9團某連軍訓;8月5日,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劉源被部隊退回。在北京四中參加了中學生紅衛兵組織——西城區糾察隊。1967年年初到4月間的某一段時間,與西糾的戰友們蹲了公安部的監獄。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