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郎閑話207 - 《藏寨風情》

[複製鏈接]

1104

主題

1105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5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郎 發表於 2024-1-16 17: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郎閑話207  -  《藏寨風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秋遊故鄉散記》07
20231015 周日 晴陽 4 - 25℃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久說要去九寨溝,直至今日方成行。
廣元 - 劍閣 - 文縣 - 九寨溝,百度地圖顯示,廣元位於川北,九寨溝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兩地相距約300多公里。
從廣元赴九寨溝,先是沿劍門蜀道而行,經劍閣縣。過了劍門關,有兩條路可選。一條是從平武走,有高速,快捷,但時斷時續。另一條是從文縣走,經昭華、碧口,沒有高速,相對慢些,但縮短了50公里路程。平武走弓背,文縣走弓弦,不趕時間,就選了文縣。
其實文縣雖屬甘肅隴南,與劍閣平武九寨溝隔省相望,但唐代時都屬於吐蕃國,也就是後來的西藏。古吐蕃國佔地廣大,約有250萬平方公里,佔了現今國土的四分之一。人民中國成立后,將西藏瘦身,其內地部分重新劃分,在四川形成了阿壩、甘孜兩個自治州,其餘的則併入了青海甘肅兩省。
文縣地廣人稀,只有不到20萬人口。它在東漢三國時是羌氐少數民族聚居地,又稱陰平。史稱魏國伐蜀漢,先遣大將鍾會率精兵強將攻蜀,被蜀漢元帥姜維阻於劍門關,急切而不能下,形成對峙。魏國另一大將鄧艾,趁機攻下陰平,然後重聘當地土人引領,披荊斬棘,攀山越嶺,穿越原始森林,偷渡陰平道,奇襲成都。此時成都空虛,無兵無卒,後主阿斗只好開門投降,蜀漢滅亡。
行走在文縣,並沒有感覺是出了川。道路暢通,只是大多都是山路,需要開車慢一點,並小心有滑坡,盡量不要疲勞駕駛。沿著公路,可見正宗川菜館比比皆是,語言交流上也無絲毫問題。但是可以感覺到,文縣與劍閣縣類似,並不富裕,經濟水平不高。文縣的土特產中,花椒最受川人歡迎。因為地理環境吧,文縣花椒氣味濃厚,芬芳馥郁,包幾顆在手帕中或香囊中,芳香撲鼻,香氣瀰漫四周,經久不散。若加以咀嚼,那麻味,觸碰味蕾,則象玩火之人,惹火上身,個中有癮,欲罷不能。
一一一一
從文縣西行,再次入川,進入九寨溝。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古時是羌氐民族聚居地,是東夷南蠻北狄西戎中之「西戎」。戰國時,虎狼秦國見難以在中原與群雄逐鹿,於是掉頭向西發展,吞併羌氐,佔領西蜀,擴展出廣大地盤。當時有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成都邊修建了都江堰,使堰水自流灌溉千里川西平原。民眾敬重父子倆造福百姓,尊為二王,名追大禹。西蜀從此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為秦國稱雄打下基礎,並最終席捲中原,滅了6國,一統天下。
據說,九寨溝一帶,原是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原始森林與世隔絕,只有九個藏族寨子散布其中,故而得其「九寨」之名。與中國多數風景名勝不同的是,九寨溝經地殼變動而形成,天然存在,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識,只有崎嶇小道與外界相通。千百年來,藏羌人在此並族而居,狩獵拾荒,茹毛飲血,刀耕火種,貧窮落後,過著原始部落自給自足生活。
一直到1966年,為了給國家建設供給木材,四川林業局的伐木工人,來到九寨溝一帶伐木。伐木隊中有一個工程師,深具目力和眼光。他驚嘆這裡的原始森林、成群的湖泊和瀑布,所構成的美麗非凡的自然景觀,認識到構成湖泊、瀑布的水源全靠森林涵養,於是向上級報告,請求停止伐木,加以保護。
當時正值文運蓬勃開展,上級機關沒人管事,工程師的報告被擱置,不了了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所幸當時人們蜂湧著革命去了,沒人注重生產,伐木技術也比較落後,所以九寨溝的環境雖然遭到破壞,但破壞過程相對緩慢,沒有很快被毀滅。
美麗的風景口口相傳,蒙塵之明珠難掩璀璨。
過了10年。1975年,著名林學家吳中倫教授聞訊,對九寨溝作了較為全面的考察。他身臨其境,大為驚異地說,「我到過歐美多國,也從未見過這樣奇美的自然景色」。隨即上書有關部門,提出「九寨溝不僅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優美景區」,要求力保這裡的自然景色。林業部門同意停止伐木。
隨後,通過實地考察,川省和中科院共同制定新建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的具體規劃,國家旅遊總局正式確定九寨溝為國家級旅遊開發項目。
又過了10年。1984年,九寨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正式對外開放。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九寨溝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
一一一一
自從九寨溝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后,名聞遐邇,為了品牌效應,於是將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為了保持九寨溝的自然風貌,對其交通,如機場、髙鐵、高速公路作出限制,所以進溝的公路曲折蜿延,費時較長。
進入縣境后,公路一路拔高。天上藍天白雲,遠近都是雄渾巍峨的群山,和清澈湍急奔放的岷江河流,沿著公路和周圍山坡上,散布著牛羊家畜、經幡石堆、以及形態獨異的藏羌民居。四川阿壩甘孜兩自治州的藏民,由於地理環境更接近內地,又與漢羌彝回各族雜居,故與西藏本土的藏民,是有一定區別的。他們接受了漢式文化教育,通常能講流利的國語,穿著也少了藏式風格的長袍裙裾,除了還保持著若干藏族傳統和習俗外,從語言、穿著、居所、村鎮外觀,都更加漢化。
一路走走停停,從廣元到九寨溝,300餘公里,竟用了7個多小時。天擦黑時,才來到預定的農家樂民俗客棧。它位於一個小村裡,離景區20分鐘車路。小村展示藏寨特色,外觀是白牆石屋,木樑青瓦,內部裝修則都用厚重的原木板,上了亮色桐油,光滑得可照見人影。木床寬大,窗明幾淨,臨窗是可坐可卧的木台,裝修很是現代,甚至還有電視,網速也很快,與城裡無異。
這樣的飯店旅棧,觸目皆是,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公路兩旁,展露著羌藏民族風格,爭奇鬥豔,構成此地一大風景。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巴郞  記於  20231113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2 1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