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革中東方民主的罷官陞官實踐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5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4-1-1 03: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革中東方民主的罷官陞官實踐





在說《文革中東方民主的罷官陞官實踐》之前,先說說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復辟資本主義的改革開放,這四十多年來的罷官陞官。

走資派鄧小平沒有當過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一職,沒有當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主席一職,但卻有權發號施令,可以左右整個國家整個共產黨的大小一切事務。鄧小平帶著全家遊山玩水隨口說的話都作為國策來執行。不聽鄧話的就下台,鄧小平獨裁決策一夜之間先後讓三個總書記陞官,一個被罷官的沒說任何理由昨天去廣場看罷課學生今天就不當總書記了,一個自然死亡,一個任滿八年下台。還隔代指定了一個總書記當了八年,一個總書記當十二年後,恐怕還會連任一直當下去。這就是「打著紅旗反紅旗「的假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內的修正主義分子走資派的罷官陞官實踐。還被走資派的吹鼓手們右派和牛鬼蛇神磚家叫獸們吹捧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資本主義社會己經存在幾百上千年了,還要重新設計嗎?又問的老百姓嗎?在毛澤東逝世后,鄧小平大大地嘆了一口氣,認真地說,再也不用看老百姓的臉色行事了。被毛澤東「逼」著為人民服務不爽啊。

走資派江澤東被鄧小平破格陞官后,在鄧小平死後讓上海幫陞官了,讓北京官被罷官了。為什麼會陞官說了嗎?罷官的有原因是貪污了。

走資派胡錦濤讓多少人陞官了,說了為什麼嗎?當他下台後,他提升的官員幾乎都是貪官。這個總書記怎麼當的?

到了現任總書記走資派習近平如何罷官陞官的,想必大家都清楚得很啊。一上台把之前身邊的人都陞官了,突出的有福建幫之稱。經二屆任期之後,全換上新官了,說了為什麼要提升他們嗎?爭求老百姓意見了嗎?而罷官,在走資派習近平手裡玩貪腐,玩女人,玩消失己成常態。別說在封建皇朝制下又或是資本控制的所謂民選制下,《罷官陞官》!《奪權爭權》!《買權賣權》!《授權派權》!這是古今中外都有公示天下,何德何能被陞官,不管是科舉還是選舉都有個明示於大眾。然,走資派習近賓士下,均一夜之間高官消失罷官,一天之內一個會上高官就陞官發財走馬上任。

而文革中,毛澤東時代的東方民主之下,文革中幹部是如何產生的? 自從蘇聯共產黨已經變質、赫魯曉夫是修正主義的代表人物以來,毛澤東就一直在研究蘇聯是怎麼變的,一直考慮在中國如何防止出修正主義的問題。毛澤東通過對各種材料的分析發現,蘇聯的幹部是不勞動的,他們高高在上,脫離人民。不光如此,蘇聯幹部的子女也是特殊的。在蘇聯,黨員、幹部,要由幹部子女來當,普通勞動人民的子女不能或很少能當黨員、幹部。

毛澤東還看到,中國的幹部中也有脫離群眾、脫離勞動的現象。許多幹部從來不勞動,搞特殊化。他們穿得乾乾淨淨,吃得好,還看不起工人、農民,對工人、農民搞瞎指揮,甚至打罵群眾。經過觀察和
思考後,毛澤東得出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幹部搞特殊化,脫離勞動,脫離人民,是產生修正主義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中國的幹部腐化變質,毛澤東形成了一個幹部要參加勞動,通過勞動,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的思路。

在1963年5月9日,毛澤東對《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
好材料》寫的批語。毛澤東在這則批語中寫道:「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員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

1964年12月12日,毛澤東在一個報告的批語中寫道:「如果管理人員不到車間、小組搞『三同』(指同吃、同住、同勞動——筆者注),拜老師學一門至幾門手藝,那就一輩子會同工人階級處於尖銳的階級鬥爭狀態中,最後必須要被工人階級把他們當作資產階級打倒。不學會技術,長期當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毛澤東說:「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領導人,是已經變成或者正在變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這些人是鬥爭對象、革命對象,社教運動絕對不能依靠他們。」

此外,毛澤東在1964年回答法國總統特使馬爾羅的提問時說:「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義道路。」他所說的具體措施中,很關鍵的,就是幹部參加勞動。可見,毛澤東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願望——通過幹部參加勞動來防止中國出修正主義。但是,在當時,毛澤東還沒有找到一個將幹部統一組織起來參加勞動的好形式。

林彪寄來的一份報告,引出了毛澤東著名的「五七指示」

1966年初,毛澤東對中國政治形勢的分析已經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此時,他認為,在中國已經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領導權不在無產階級手裡,而落入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手裡。「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中央有,省里有,地區一級有,縣一級有,公社一級有,甚至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一級也有。而且,從面上看,工廠、機關、學校、部隊裡面,都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隨著毛澤東這一認識的形成,他對幹部參加勞動的問題,更加感到迫切了。可是,他看到,過去中央光是號召幹部參加勞動,但各地執行的情況很不一樣,可以說,大部分沒有認真執行。許多地方流於形式,走過場。那麼,怎樣才能找到讓幹部參加勞動的最好形式呢?

正當毛澤東認真考慮這一問題時,林彪給毛澤東寄來了一份報告。林彪寄給毛澤東的是1966年5月2日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給中央軍委的報告。這份報告說,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軍隊搞生產確實是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一)恢復了我軍的老傳統。(二)可以為國家開墾一批農田。(三)可以為國家提供一批糧食。(四)全生產的部隊仍可進行一定的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五)邊疆部隊搞生產,可以同發展邊疆經濟、建設國防結合起來,具有特殊意義。我們總的想法是:假如軍隊在戰備時期多搞點生產,在三五年內為國家提供四五十億斤糧食,這就等於準備好了大約七八百萬人一年的軍糧。這是戰備的物資條件之一。

毛澤東看了這個報告后,肯定了報告中提出的五條做法和總的想法。但毛澤東考慮問題的思路,卻不限于軍隊生產的範圍。他考慮得更深更遠。他由軍隊搞生產,聯想到辦一種「大學校」的問題。這種「大學校」,各行各業都要辦。在「大學校」里,可以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生產,由此形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正好與他1958年所設想的辦人民公社的初期思路相合。基於這一考慮,毛澤東於5月7日給林彪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林彪同志:

你在5月6日寄來的總後勤部的報告,收到了,我看這個計劃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將這個報告發到各軍區,請他們召集軍、師兩級幹部在一起討論一下,以其意見上告軍委,然後報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軍作出適當指示。請你酌定。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做各種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日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教「四清」運動。「四清」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

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鬥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但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只能兼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樣,工人也是這樣,以工為主,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參加批判資產階級。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從事農副業生產,例如大慶油田那樣。
   
農民以農為主(包括林、牧、副、漁),也要兼學軍事、政治、文化,在有條件的時候也要由集體辦些小工廠,也要批判資產階級。
   
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商業、服務行業、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凡有條件的,也要這樣做。
  
以上所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意見、創造發明,多年以來,很多人已經是這樣做了,不過還沒有普及。至於軍隊,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不過現在更要有所發展罷了。

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中共中央在1966年5月15日批轉「五七指示」時指出:「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劃時代的新發展。」從毛澤東的「五七指示」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此時已經把辦軍隊式的「大學校」與「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聯繫起來,認為「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也要這樣做。此時,他的思路已經向把幹部集中起來辦「大學校」轉變了。在這個「大學校」里,不光是參加生產勞動,而且把生產勞動與學習軍事,學習政治,學習文化,批判資產階級聯繫起來。

「文化大革命」中的最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建立革命委員會。當時,國務院的部級機構有90個。毛澤東決定,在這些機構中也要成立革命委員會。在成立革命委員會時,要實行精簡的方針。1968年7月11日,《人民日報》在報道《靈寶縣革委會實行領導班子革命化
——精兵簡政,密切聯繫群眾》時,加了一個按語,按語傳達了毛澤東的最新指示:建立革命委員會,要做好清理階級隊伍的工作,走「精兵簡政」的道路。實際上,那時地方都已經建立了革命委員會,毛澤東此時所說的「精兵簡政」,主要是針對中央各部委建立革命委員會來說的。機構精簡了、幹部編製壓縮了,多餘的幹部怎麼辦?

毛澤東於1969年1月指示,幹部要下放勞動。在1969年4月召開的中共九大上,毛澤東再次強調了機構精簡的原則。在精簡原則和幹部下放勞動的號召下,中央開始全面考慮各部委建立革命委員會的問題。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批准的《關於國務院各部門設立黨的核心小組和革命委員會的請示報告》中確定:國務院各部委機構,由原來的90個精簡為27個,各部委的幹部編製總數壓掉82%,27個部委幹部只留下原來幹部編製總數的18%。實際上,原幹部留用少於18%。各部委均建立革命委員會。在建立革命委員會的過程中,一些部委被保留。一些部委進行了合併,成立一個新的部級機構。有些部委被撤銷。

中央國家機關幹部的精簡,直接帶動了各省、市、自治區機關及其下屬的地、縣一級幹部的精簡。接著,各企業、學校、群眾團體的幹部也大量精簡。精簡之後,多出來的幹部如何安置精簡出來的幹部,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正當中央高層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在內,都為安置上述幹部發愁時,遠在邊陲的黑龍江省,突然冒出了一個柳河「五七」幹校。幹校耕種土地3000餘畝,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並自力更生辦起了小型工廠、企業。實踐證明,『五七』幹校是改造和培養幹部的好地方,是實現機關革命化,搞好鬥、批、改的一種好辦法」。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各級領導班子實行了老、中、青三結合,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正在迅速成長。各級政府都成立了老、中、青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各級革命委員會努力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著廣泛地密切地聯繫,使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更加鞏固,各級領導班子實行老、中、青三結合,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具有深遠意義的新生事物。它是落實毛主席關於「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指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措施,是反修防修的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老、中、青結合在一起,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團結戰鬥,大大地促進了各級領導班子的思想革命化,極大地增強了戰鬥力。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走與工農相結的道路,蔚然成風。工人、貧下中農家庭出身的人上大學層出不窮。工農理論隊伍得到了不斷壯大。政治夜校陸續成立,教育革命欣欣向榮。作為一個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袖,毛澤東是在極為艱難困苦條件下締造的共產黨和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高度警惕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並努力探索長期不改變顏色的途徑,是理所當然的。毛澤東也是十分可貴和富有遠見的。為毛澤東消除黨和政府中的腐敗現象及脫離群眾現象,所做的堅持不懈的鬥爭,一直贏得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的。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2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