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趙致真:參加周培源基金會30周年紀念活動科普講座致青少年

[複製鏈接]

4

主題

4

帖子

5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直奔花甲 發表於 2023-12-31 0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現代科技隨想(1)

——參加周培源基金會30周年紀念活動科普講座致青少年

趙致真

       少年朋友們,我作為一個80歲的老人,看到你們紅潤的面容,漆黑的頭髮,心中湧起的感情是羨慕又欣慰的。你們能參加周培源基金會成立30周年的科普講座,說明你們是同學中的尖子和才俊。我不打算用自己80年的陳年舊事,來端出一碗「心靈雞湯」,我相信你們的求知慾和理解力。並且願意把你們當成平等討論的小夥伴,以開放和輕鬆的態度,談一點我的人生心得和感悟。
       再過60年,你們到了我的年齡時,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可以肯定,沒有一個人能做出確切的回答。我們能夠精確預報今後1000年內的全部日食、月食和金星、水星凌日,但卻說不清10年後的世界面貌。因為人類社會太複雜、太混沌、太隨機、具有太多不確定性了。
       我們都感慨星空的浩瀚無垠,但宇宙的平均密度比我們實驗室里製造的真空還要空一千倍。我們都讚美太陽的壯麗輝煌,但太陽的複雜程度還不如地球上的一個病毒。在我們的地球上,從單細胞、到動植物、直到人類的大腦,構成了宇宙間無與倫比的複雜形態。而再由億萬人組成的社會,複雜程度就更加登峰造極了。毫無疑問,地球和人類,是天地間最寶貴的精華和細軟。你們千萬不要在大自然面前望天興嘆和自慚渺小。作為人類的生力軍,你們登場了,又恰恰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第一代人,你們無論在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序列中,都具有最特殊和最重要的地位。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謀遠慮

       你們都是科學的愛好者。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道理是相互貫通和彼此印證的。我想首先和你們討論的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你們大約都看過劉慈欣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少評論還對其中的科學細節爭議不休,但往往忽略了《流浪地球》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那便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默認。
       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在「地球號」宇宙飛船上,是同舟共濟、相依為命的。誰也不能「鬧分家」,把我們共同的「不動產」地球切割成幾塊。當《流浪地球》中的人類為了自救,不僅決定「駕駛地球」整體搬遷,還要耗費2500年的漫長時間,相當於從春秋時代到今天100代人的命運去孤注一擲,這樣曠古空前的決策該如何形成全球共識和避免人類分裂;幾萬台發動機如何選址?地下城的資源——相當於國家的領土,該如何劃分?凡此等等,沒有一個超級穩定、充分理性和高度權威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根本無從談起的。
       你們閱讀廣泛一些的同學,可能知道1964年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把宇宙間文明分為三個量級:一級文明能使用自己「故鄉行星」所有的能量,二級文明能調動所環繞恆星擁有的全部能量,三級文明則能控制它所在星系的能量總和。據評估,我們人類目前的文明處於0.75級。而美國科學家戴森,提出用一個人造的巨大球狀結構把太陽包裹起來,將它發出的全部光熱「盡收囊中」。這個大名鼎鼎的「戴森球」正是把人類文明晉陞到二級的良策。它可不僅僅是思想實驗,而是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學術論文,並且有許多工程師拿出了實施方案。近年來更有天文學家根據觀察某些恆星光線變暗,推測出那裡有二級文明正在建造「戴森球」。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沒有「舉世體制」,如此浩大的天文工程如何興建,獲取的能量如何分配?又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壟斷太陽,「獨吃自屙」,可見「戴森球」的構想必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先決條件。
       不說那些遙遠和虛幻的,就說迫在眉睫的全球變暖吧。當太平洋島國面臨海平面上升的滅頂之災,吐瓦魯已經第一個因環境變化而「亡國」。他們開始舉國「遷移」到虛擬的「元宇宙」,並把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排碳大國告上國際法庭。而北極圈內的國家,反倒會在氣候變暖中受益。亞馬遜森林和加拿大森林雖然已經不再被認為是「世界氧吧」,但它們連年不斷的森林火災卻殃及全球。至於世界12家首富,他們私人飛機的「碳足跡」,就超過了210萬戶普通百姓的排碳量。而全球的兒童還在「世界環境日」響應科學家號召,少吃牛肉以減少「牛屁」的溫室效應。凡此種種,如果沒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頂層規劃和統籌行動,全世界「凈零碳排」的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
       再說新冠病毒的全球爆發,人類陷入空前混亂,非但各不相謀,甚至互相甩鍋。如果我們有成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自掃門前雪」變成「全球一盤棋」,今天的結果會是怎樣呢?
       推而廣之,無論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生態退化,天災頻仍,哪一項問題的應對和解決,都離不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齊心協力。人類既不能是獨善其身的單幹戶,更不能是不共戴天的死對頭。當我們都在求索「全人類共同價值」時,我們就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中國人一直從西方學習現代科技,很自然把科學的每個進步當作「與有榮焉」的全人類文明成果,很少有狹隘的「吃醋」心理。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我們中央電視台破天荒在《新聞聯播》頭條播出。當時我11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悄悄給殉難的美國女教師麥考利芙家裡寫了一封慰問信,投進街頭的郵筒后被退回了。因為信封上的地址寫的是「美國NASA轉交」,犯了和契科夫小說中凡卡把地址寫成「鄉下爺爺收」一樣的錯誤。我後來做科普,寫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登陸后的名言,「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心中的感動和自豪也是由衷的,完全沒有因為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奧爾德林都曾經在朝鮮戰爭中當過美軍飛行員而心生芥蒂和筆下猶豫。我覺得中國人的「人類意識」和「人類情懷」是相當真誠和普及的。

二,警惕人類道德倫理和科技發展的極度失衡

       著名科學家霍金在生前曾經諄諄告誡人類,千萬不要和外星人接觸,因為我們會遭遇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當地土著的結局。
       我倒認為霍金是多慮了,作為泰斗級的科學家,霍金也許習慣於高瞻遠矚,但他卻沒有擺脫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殖民思維。
       著名的費米悖論說的是,根據科學計算,宇宙間應該存在大量的外星文明,但為什麼一個也沒有找到?另一位美國學者羅賓·漢森則提出了「大濾網」理論,作為對費米悖論的回應。他認為一個高級智慧文明的勝利,必須經過9道非常嚴密的「大濾網」: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星球。我們的地球就恰到好處。除了有一個不大不小、不溫不火、不近不遠的主宰——太陽,還有自己獨特的質量、成分、磁場、自轉傾角、衛星月球等,真像中國古人宋玉描述的東鄰美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地球經過10億年的孕育和躁動,才從「死」的物質中演化出「活」的生命。又經過35億年進化,才成功跨過了8道「大濾網」,來到了今天人類的位置。但我們目前正面臨最難逾越的第9道「大濾網」——成為「跨行星物種」。而據說宇宙間可能存在的高級文明,都因為沒有成功通過這個最後的「大濾網」,而自我毀滅了。
       如今,我們人類的生存面臨著諸多威脅,除了核大國都彼此宣布能確保把對方和地球毀滅多少多少次,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危險也迎面而來。
       無情的「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可能發生的事一定會發生」。2023年1月24日,科學家們已經破天荒把「世界末日鍾」指針調到距離午夜僅90秒。我們都必須嚴肅思考了,人類究竟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和理性,衝破第9道「大濾網」,而免於淪為「自限性物種」?
既然如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確信,凡是能夠光顧地球的高級外星文明,無論是碳基的還是硅基的,一定不僅是先進而強大的,還應該是和平而仁愛的。如果他們貪婪無度、殘暴成性,便一定會早早在自相殘殺中毀滅了。哪裡能衝破第9道「大濾網」?所以,我們沒有什麼理由躲避他們,也許更應該歡迎他們來「傳經送寶」。
       看來科技成果足以毀滅創造者自己,這是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才會出現的「異化」現象。遠古時代的人類,科學技術水平和倫理道德水平是相對平衡的。人類的理性足以駕馭那時候的科技。我來舉一個很經典的例子。26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有個楚國人公輸盤研發了一款攻城的「大殺器」——雲梯,楚王將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后,花了十天十夜功夫,步行千里來到楚國。墨子先後找到公輸盤和楚王,「曉之以大義,陳之以利害,動之以至情。」併當著楚王的面和公輸盤進行現場攻防推演,結果墨子九戰九勝。於是楚王虛心聽從了墨子的勸誡,欣然放棄了攻打宋國的念頭。這個由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三方互動,最終化干戈為玉帛的佳話也載入了史冊。
       如今2600年過去了,我們的導彈、無人機比當年的雲梯先進了千萬倍,我們的道德和倫理是不是也在按比例增長,超越了當年的哲人千萬倍?何況歷史上的人類相殘,無論張飛的丈八蛇矛還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都不會影響歐洲的興衰。即使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馬克沁機關槍和重型轟炸機,也不至於威脅整個人類的生存。而今天的科學技術,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18個月翻一番,各領域也都是在按照指數增長。特別是人工智慧和基因工程的猝然而至,人類準備好了嗎?我們一直在拚命為科技發展踩油門,但卻既不能同步提高駕駛水平,也沒有制定相應交通規則。我們一直為目不暇接的「科學怪物」喝彩,卻嚴重忽略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平衡,放棄了人文精神對科學技術的引領。當務之急,是高度警惕科學技術失控,成為翅膀強大的無頭蒼蠅,導致人類文明在第9道「大濾網」前戛然終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4: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