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彪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3-10-27 2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林彪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在回信的最後,毛澤東以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描繪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毛澤東說:「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針對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林彪的來信,林彪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4月毛澤東給林彪的信中,所用的一句形容中國當時革命形勢和前途的話。在長期游擊鬥爭中,紅四軍內一些人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產生了懷疑,林彪便向毛澤東寫信表達了困惑。毛澤東在複信中表示:「這裡用得著中國的一句老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從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了中國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取得徹底勝利的代表性闡述。

毛澤東給林彪寫了複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評那種不願做艱苦工作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錯誤傾向,指出只有中國工農紅軍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才是半殖民地農民鬥爭的最高形式和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必將燎原》。那種先爭取群眾然後再舉行全國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理論,是於中國革命的實情不適合的。毛澤東在這封信中,總結各個革命根據地的經驗,發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開始形成了以農村包圍城市,在農村地區先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這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重大發展。

為什麼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1930年1月寫的一封信中的名言。《星星之火》指的是國民黨統治的白色政權地區中的小塊紅色區域,即局部地區內的工農武裝割據革命政權。《燎原》指的是革命的發展、紅色政權的不斷擴大並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大革命失敗后,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反動統治,黨先後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這些起義大多數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領導者實行了錯誤的政策或客觀條件不成熟而失敗了,但一些起義部隊在數省邊界地區的偏僻農村堅持了下來,在這裡開展游擊戰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但當時黨內一些人產生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進行了深入闡述,明確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了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和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獨特道路為什麼能夠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一方面,就其可能性而言,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了在白色政權的包圍中,紅色政權的《星星之火》能夠長期存在並得到發展,終成《燎原》之勢。

只要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白色政權包圍中的紅色政權完全能夠長期存在並發展。毛澤東精闢概括了這些條件:

(一)中國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國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農業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劃分勢力範圍的政策,使反動統治階級內部繼續不斷地發生分裂和戰爭。這種分裂和戰爭既然總是持續不斷,小塊區域的紅色政權就能夠利用這種矛盾而發生並長期堅持下來。

(二)紅色政權之所以在小塊地區發生,是和大革命運動的影響有密切關係的。這樣的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的地方,就是在大革命過程中工農群眾曾經發動起來的地方。

(三)小塊紅色區域能否長期存在,還取決於全國革命形勢是否向前發展。中國革命形勢是隨著國內買辦豪紳階級和國際資產階級的繼續分裂和戰爭而必然繼續向前發展的,所以紅色政權不但能夠長期存在,而且還會繼續發展。

(四)有相當數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的必要條件。

(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錯誤,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此外,還需要有便利於作戰的地勢和能提供足夠給養的經濟力等。

另一方面,就其必然性而言,中國革命只能走《星火燎原》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道路,這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人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依靠實踐經驗的積累,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逐步探索出的中國革命的必由之路。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還沒有首先在農村建立根據地,在革命力量超過反革命力量時佔領中心城市的經驗。

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為中心,武裝起義首先是為了佔領中心城市,這是一個時期內全黨的共同認識。

大革命已經失敗,中共中央一度將黨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市,就是基於這種認識。

但是,所有以佔領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很快都失敗了。

這些起義失敗后保留下來的部隊,大多經過摸索,轉移到遠離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偏僻農村和山區堅持鬥爭。

中國社會的客觀條件,迫使一批又一批中國共產黨人深入農村去發動農民進行革命鬥爭。

歷史一再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大革命遭到失敗、敵我力量對比極端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像俄國十月革命那樣,通過首先佔領中心城市來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而必須首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積蓄革命力量,在條件成熟時奪取城市,最後奪取全國革命勝利。

毛澤東的經典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標題是《時局的估量與紅軍行動問題》,是1930年1月5日,林彪給毛主席的信后,毛澤東寫給林彪的一封回信,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林彪轉變對中國革命的悲觀思想認識,指出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1930年新年伊始,在剛剛結束的古田會議上重新當選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收到了一封來信。信中過高地估計了敵人的軍事力量,對時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觀情緒,認為中國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來,建議採用比較輕便的流動游擊方式去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那麼寫這封信的人是誰呢?他就是當時紅四軍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林彪。

林彪對革命產生悲觀情緒並不是偶然的。1929年4月,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紅四軍軍長朱德收到了中共中央2月9日發出的一封信,史稱「二月來信」。信中對中國農村革命形勢估計過低,甚至懷疑紅軍在農村發展的可能性。「二月來信」要求毛澤東、朱德將隊伍分散,並要求他們倆離開隊伍回到中央。紅四軍前委對「二月來信」進行討論后,決定不予執行,但這封信還是在紅四軍官兵中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鑒於前面有「二月來信」,現在又看了林彪的這封信后,毛澤東感到林彪提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並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疑問,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在反革命力量不斷對紅色區域進行「會剿」、中國革命正處於低潮的時期,右傾悲觀情緒和思想在黨和紅軍中仍有一定的影響,說明這些同志沒有看到中國革命的希望,被當前的困難所嚇倒。

為了幫助林彪轉變錯誤認識,並以此教育全軍,經過深思熟慮,1930年4月,毛澤東在福建古田鎮賴坊村協成店駐地,給林彪寫了一封名為《時局的估量與紅軍行動問題》的長篇複信。在信中,毛澤東除了對那些右傾悲觀思想作了分析批評外,更多的是深刻闡發了他關於中國革命要「以鄉村為中心,以農村革命根據地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思想。

在信的最後,毛澤東以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描繪了一幅令人鼓舞的前景,目的是要勉勵林彪及其他一些紅軍指戰員振作精神,克服悲觀心理,激起他們對於在農村創造大片紅色割據局面的熱情,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

毛澤東這樣寫道:「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很顯然,毛澤東給林彪的這封複信,已經超越了一般私人之間通信的意義。

為了教育紅軍戰士,毛澤東在將信發送給林彪的同時,還請紅四軍政治部將複信油印發至紅四軍各大隊黨支部,以便讓更多的指戰員了解他的思想和意圖。

1948年公開刊行這封信時,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不要提及他的名字。毛澤東同意了這個意見並將這封信改名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封信就像是茫茫黑夜裡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一步一步走向新的勝利。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