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家風讓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貴族

[複製鏈接]

220

主題

505

帖子

1430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orou 發表於 2018-10-23 1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的孩子該如何從傳統文化中學習優良的家風?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激發孩子學習家風的熱情?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貴族?在國學熱的今天,這些問題無疑成為諸多父母心中的困惑。


受訪嘉賓|朱暢思
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會會長,盈視書院創始人及主講老師。

采寫 | 肖巍       編輯 | 吳穎       製作 | 張海燕
我們有幸拜訪了北京市吟誦教育學會吟誦教育研究會會長朱暢思老師,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他, 自小就浸潤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中,對家風教育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在朱暢思老師看來,中國文化里的家風教育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貴族教育,是幫助孩子由內而外散發出良好修養的品格教育,濃縮成一句話就是「心中有敬,做事有禮」,這不僅關乎著每個人的命運,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一生。

Part 1
追根溯源,問問你從哪裡來
談起家風建設,朱老師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很多人都喜歡這樣問孩子,『你是誰家的孩子呀?』這個問題有標準答案嗎?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你是自己的,你是父母的,你是祖先的,你是社會的,你是天地的。』這個答案,連順序都是不能錯的。」為什麼連順序都不能錯呢?

身為一線教師,朱暢思老師接觸過許多學生,他深感現代教育中過多強調遺傳學里的生理概念,卻忽視了人還有精神世界的需要。朱老師反覆強調: 「很小的嬰兒已經有情感活動和思考了。那麼,當『我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出現的時候,孩子已經要開始尋找生命的歸屬感了。」

這種歸屬感的建立,讓孩子能逐漸明白:「我是一個團體的成員,我的身上與父母身上流淌著一樣的血,有著相同的精神,誰也割裂不了。」這種家族意識的萌發,讓孩子自然而然養成了一種責任感,他能逐漸理解自己與父母、祖先、社會和天地之間的關係,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僅僅代表著自己,更代表著家族。


Part 2
家風教育其實是順勢而為的事
當看到孩子被教育得不好時,大多數人會習慣性地說:「這孩子家教不好。」由此可見,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朱暢思老師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行為都帶著家庭教育的影子。父母自己的行為風氣,都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並在自己的行為中體現。

朱暢思老師特別提到:「我們有意識地把家風家教拿到桌面上來說,說明我們對家庭教育足夠重視。家庭教育就是家風養成道路上真正的『道』。」 所謂「道」,是指這件事在生活中,每天每時自然地發生著,關注還是不關注,就在那裡。所以,當我們順勢而為的時候,不過是順應了自然存在的東西, 是順勢而為的事。


Part 3
如何汲取好的家風,傳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好家風的範例,對治家的一些規矩也有很精練的表述,有的只是一句樸素的話、一個簡單的道理,但這些家風都能將「心中有敬,做事有禮」的貴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影響孩子、管住事,如此這樣能傳承下去就是好家風。


潛移默化,做孩子言行的好榜樣  
朱暢思老師成長在一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氛圍的大家庭,父親是民間書法愛好者和傳統民間工藝愛好者,喜歡親手製作銅器和木器;姑父則是著名的太極拳大師和老中醫。 家裡天天高朋滿座,出入的皆是傳統文化界的名流,在這種環境之中長大的朱老師,耳濡目染,感受著傳統文化的魅力。朱暢思老師的父親雖然沒有刻意要求他學習國學,卻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孩子,讓他逐漸對傳統文化有了屬於自己的一份熱愛,並堅定地走到了今天;他的姑姑則偏重於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教育他,比如拿碗拿筷子的方式,如果拿得不對,姑姑會要求他放下再重新拿。


和孩子一起從家族故事中尋找家風  
孩子愛聽故事, 父母也很喜歡給孩子講故事, 但講的都是別人的故事,那些故事雖然很好,卻終究有著情感上的隔閡,因此朱暢思老師建議父母應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講講爺爺奶奶的故事,一直講到祖先那裡去。朱暢思老師在去年出版的《嘉興講故事》這本書的第18集里, 就和嘉興小朋友一起為大家講解了嘉興的家族歷史:嘉興是個有文學天賦的孩子,於是他就在家族中尋找這種天賦的來歷,當找到太爺爺的工作史時,他感到非常開心,也大大增加了他進步的信心。通過類似這樣的講述,會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原來並不孤單,他一直沒有離開過家族這個 「母體」。那些家風教育中的價值觀就能潛移默化地輸入孩子的內心了。


優秀家訓,孩子都能聽懂
朱暢思老師還建議,在孩子稍微長大一些,比如4歲以後或者6歲以後,可以給他讀一些大家族的家訓。優秀家族的家訓是中華民族對於社會準則的共知,可以讓家族裡的孩子一生少走許多彎路。現在把這些優秀家訓講給孩子聽,一樣有效。別以為家訓是很晦澀的文字,其實越是大家族給孩子的優秀家訓,越容易被孩子理解。

朱暢思老師比較推崇的是《朱子童蒙須知》和《王陽明家訓》。其中的《朱子童蒙須知》,雖然很難從嚴格意義上將其歸為家訓,但這本書很可能是朱熹給白鹿洞書院的孩子們寫的教材,在教孩子該如何做一個好看的人——人要先學會如何穿衣打扮、言談、走路才算好看,這樣可以影響內心的雅緻,而且將來還可以把內心的雅緻準確地表現出來。

朱暢思老師還詳細解讀了《王陽明家訓》,強調了其中關於如何與人相處的部分。因為這個世界越來越需要孩子與同學夥伴共生,學會和平相處,沒有一個人能孤立生存。《王陽明家訓》特意強調「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 地」這樣的觀點,朱暢思老師解讀道:「這是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得到安寧,從而能與別人和睦相處。動物性是破壞和佔有,而人性則是反動物性的文明。當孩子出現一些惡劣的行徑的時候,也不必著急,這隻能說明他的社會性還沒有建立好。」如朱暢思老師所說,若是小的時候便讓孩子讀一讀王陽明家訓,便等於是種下了一粒如何與人相處的種子,相信有一天它終會開花結果。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但人性卻很少改變。在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清清白白做人,謙和有禮待人。這些基本的做人法則並不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轉型期,我們更需要優秀的傳統家風發揮作用,讓孩子「心中有敬,做事有禮」,才能讓良好的家風代代傳承下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17: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