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茅盾寫《子夜》 為何署名「逃墨館主」

[複製鏈接]

26

主題

26

帖子

201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茅盾,這位現代文學巨匠,他的文學事業和革命活動與上海這座城市密切相關。正在中共四大紀念館舉辦的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紀念展,以及在延安中路816號解放日報社舉辦的紀念茅盾誕辰120周年暨抵滬100周年圖片文獻展,就披露了許多有關的珍貴史實。

  在上海創作的不朽名作《子夜》,開創了茅盾文學生涯的新階段,是我國現代文學的瑰寶。然而,《子夜》的最初署名曾經是「逃墨館主」,這是為什麼呢?

               

  《子夜》茅盾著,圖片來源網路。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后與魯迅等成立左聯。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並主編《人民文學》。著有長篇小說《子夜》,中篇小說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等。1981年3月14日,茅盾將稿費25萬元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茅盾自牯嶺回到上海,蟄居在虹口橫浜路景雲里11號的一間陋室內,「足不出門,整整十個月」。同一條弄堂里,還居住著葉聖陶、周建人等。之後,魯迅從廈門來到上海,也一度住在景雲里。

  後來,茅盾搬往愚園路口樹德里一棟石庫門的三樓廂房,並萌發了創作《子夜》的念頭,意圖通過藝術形象,大規模反映上世紀3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現象。一方面,回答托派「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化了」;另一方面,顯示這一時期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暗示中國革命正處在一個新的高潮前面。

  「子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雖然黑暗,畢竟距離黎明不遠了。當時,茅盾在左聯擔任行政書記。行政書記與宣傳部主任、組織部主任共3人組成秘書處,負責左聯的日常工作。為此,茅盾向當時任左聯黨團書記的馮雪峰提出辭職,以集中精力創作《子夜》。魯迅聽說后十分贊同,說「現在的左翼文藝,只靠發宣言是壓不倒敵人的,要靠我們的作家寫出點實實在在的東西來」。但是,馮雪峰沒有同意,只同意茅盾請長假。

  《子夜》寫好一半以後,由《小說月報》於1932年1月起連載,作者署名為「逃墨館主」。茅盾署此名,蘊含著一片深意。

        

  《逃墨館主——茅盾傳》,圖片來源網路。

  上世紀80年代,茅盾在《我走過的道路》回憶錄中披露:「這無非一時的好奇,讓人家猜猜: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從沒有寫過企業家和交易所等,現在有人寫了,這人是誰呢?孟子說過,天下之人,不歸於陽,而歸於墨。陽即陽朱,先秦諸子的一派,主張『為我』,陽朱的書早已亡失,僅見《列子》的《陽朱篇》保存『為我學說』的大概。我用『逃墨館主』不是說要信仰陽朱的為我學說,而是用了陽字下的『朱』字,朱者赤也,表示我是傾向於赤化的。」

  原來,茅盾署名「逃墨」,表示自己雖然身居白區,卻心繫紅區,向著共產黨。所謂「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他要「逃墨」而近朱,足見良苦用心。

  誰知,就待《子夜》呱呱落地之時,上海發生了「一·二八」抗戰,商務印書館總廠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燒毀,《小說月報》只得停刊,連載計劃自然夭折。1933年1月,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子夜》單行本,具名改署茅盾。這樣,作者在「逃墨館」中的創作,終於大白於人世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1: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