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推薦一部感人肺腑不可錯過的電影「別人的生活」

[複製鏈接]

14

主題

117

帖子

315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為村姑 發表於 2011-12-6 0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論壇總編輯 於 2011-12-7 23:42 編輯

誰是英雄?- 電影「別人的生活」觀后感

前兩年看了一場震撼心靈的好電影「別人的生活」(Lives of Other People). 該片獲2006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一邊看一邊感嘆張導從此不要在國內誤導百姓,以為象「黃金甲」這樣的糞渣也可去奪奧斯卡獎了,除非奧斯卡評委全腐敗到家的那一天再說吧。當時匆匆寫就這篇觀后感,如有謬誤,請指出糾正。

故事發生在東德,離柏林牆倒塌五年的時候。國家安全部的資深秘密警察衛斯勒奉命24小時監視著名劇作家德萊曼的私人生活。德萊曼同深受人民喜愛的著名女演員克麗絲蒂娜相愛並同居。衛斯勒在一個階段的監視生活中,漸漸了解了藝術家的生活和思想,為他們追求自由民主生活的嚮往所感染,越來越同情他們生活受窒息,無法自由表達思想的苦悶。尤其是目睹克麗絲蒂娜為了自己深愛的藝術和愛人而去忍受藝術部長的肉體揉躪,痛苦萬分的德萊曼沒有一句責備,兩人相擁默默咀嚼屈辱和無奈,淚往心裡流的情景深深震撼了他,也改變了他對自己工作性質的認識。在一點一滴的監視所聽見的事情對他的感化中,衛斯勒從一個冷酷無情的社會主義國家機器的忠實打手,改變成了一個極度同情德萊曼及克麗絲蒂娜的人。德萊曼因被迫害的導演朋友的自殺而毅然決然改變自己以往小心謹慎不觸犯當局的行為準則,大膽寫出揭露東德人民在恐怖的專制政權下的精神壓抑希望泯滅的不自由生活,並冒著風險把稿件私運到西德的《明鏡周刊》發表。衛斯勒最後為了保護德萊曼鋌而走險,毀了自己在國家安全部的前程。

故事快結束時,克麗絲蒂娜在強大壓力下崩潰,為了保住自己演藝事業被迫出賣了德萊曼而心碎自殺。衛斯勒因為沒有找出德萊曼的問題遭到要極力往上爬的昔日同學,今日上司的懷疑而被貶到最低層去做檢查公民私人信件的工作。5年以後,柏林牆轟然倒下,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德萊曼得知在當年的白色恐怖中自己為什麼能僥倖逃過是得於衛斯勒的保護。兩年以後,一本新書「好人奏鳴曲」問世。衛斯勒送郵件路過看到了櫥窗里德萊曼的新書廣告,進到書店,翻看新書,才發現這本書是著名劇作家獻給自己的。他走到收銀台,買下了這本書,並自豪地說:「It is for me」,臉上露出的欣慰和自豪動人心弦. 兩個小時多的電影看完時,已經幾次感動流淚,唏噓不已。主人公那雙藍寶石般雪亮的雙眼一直難以忘懷。他從一個自以為忠於國家的秘密警察升華成了保護社會的良心的大無畏英雄。偉大,可又平凡。

該片導演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marck 33歲,幼時在東德生活,后在西德長大。他也是該影片的劇作者。本片也曾獲2006年歐洲電影節最佳電影片獎,更囊括去年德國Lola 電影獎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衛斯勒),最佳男配角(衛斯勒上司)獎。 電影的演出在德國掀起一場對當年東德專制生活的重新反思和討論,探問當時的所謂「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制度究竟有無可取之處。這個電影的製做和廣受歡迎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影片調動所有的電影藝術手段來闡明主題,其精妙的電影藝術淋漓盡致地揭露出專制制度對人的心靈自由的扼殺,有良知有思想的人們痛苦的生存狀態。在布景上的處理方式襯托出東德社會生活的貧乏枯燥沉悶。每一件道具都包含深意。每一句道白都經過精心雕琢,有分量有寓意。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都圍繞著主題。揭露這種制度性恐怖對人的殘酷壓迫,激起人們對這種專制的生活的巨大仇恨和厭惡。比如,德萊曼生日時,告訴大家他不想再接受書作禮物了。他的愛人和朋友都知道他的想法。影射出在當時的社會,新聞,書刊出版的高度控制和不自由,已經到了沒有值得讀的書的地步。影片中黑色幽默也無處不在,比如,那個情報處的小夥子,因為講總書記的笑話而被嚇得半死的場面,甚至笑話本身也充滿諷刺意義。對話句句精彩絕倫,含意深刻。

飾演衛斯勒的演員穆依赫(Muehe)演技超人。每一個面部表情都有戲,開篇所擔當的審訊官那冷漠無人性的臉上,同時也能看到自以為他是在做保衛國家安全的神聖工作的那份嚴肅和投入。在作為教授給學生上審訊犯人課時的精彩操作和簡短卻擊中要害的講課風格表現出他精湛的專業水準。他的每一步內心世界的變化,都有精心選出的細節作鋪墊,比如,讀德萊曼的日記,在電梯里同小孩的對話。在把克麗絲蒂娜逮捕審訊后押送上卡車時,那輛卡車斷斷續續嗚嗚地發動的聲音恰像她內心深處的悲憤,壓抑,和絕望。

這是部有高度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優秀電影。在讓人對這種人類歷史不久前發生過的非人性的生存狀態感到滲入骨髓的恐懼的同時,卻同時讚頌在政治壓榨下依然沒有泯滅的可貴人性和堅定對自由美好社會的希望。這才是有良知的電影工作者用那份對社會對人民推卸不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應該帶給觀眾的精神糧食。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 其中的許多情節讓我想起我們中國人民也曾經經歷過的不久以前的歷史。有些制度上的反人性反進步,現在在中國還是依然存在。影片不分國界,不分民族地在拷問每一個觀眾的心靈,一個人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應該追尋什麼樣的一種社會制度。每一個人都歷練了一遍正義與邪惡的判斷和反思。走出影院,這些問題還在心靈回蕩不息。再錄一句作者兼導演借劇中受迫害的著名導演的振聾發聵的問話:「難道他們都不渴望自由了嗎?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專制統治了嗎?他們已經被同化了嗎?」


衛斯勒在凝神監聽


德萊曼和克麗絲蒂娜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11-12-6 12:0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介紹,歡迎常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641

帖子

504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4
3
論壇總編輯 發表於 2011-12-7 2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784

帖子

8859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859
4
trunkzhao 發表於 2011-12-9 22:46 | 只看該作者
我們都在那個時代生活過,沒什麼大驚小怪的。而且最偉大的是,全國人民都自覺自願地做密探,監視別人,被監視,而不必履行什麼手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550

帖子

67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792
5
nierdaye 發表於 2011-12-17 14: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ierdaye 於 2011-12-17 16:28 編輯

這個故事有著電影外的故事,你無法想象。
安全部專家警察衛斯勒是審訊專家,忠誠忠實於東德的社會主義和國家機器,影片一開始就突出了這一點。而男演員(主人警察衛斯勒)使原來東德的相當於根正苗紅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後來,在東德參與了反對當局的公開的遊行和示威。東德垮台之後,統一后的德國通過立法,允許公民查閱自己在前東德國家安全部的檔案和情報。出乎意料,他身邊也有人在監視和出賣他。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後來離婚,我相信這個男演員是在用自己的身體、精神、靈魂、和所有的創傷在告訴每一個觀眾,別人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也是你的生活。

別人的生活,當你看這個電影的時候就會清晰地意識到,別人生活的悲劇,同樣也正發生在我們身上。當制度和權力在踐踏和毀滅別人的生活的時候,我們的生活距離地獄也就不遠了。

這個電影總的細微之處的內在聯繫,無處不在。比如,在他乘坐電梯的時候碰上一個手拿皮球的小孩子,小孩子說:聽我的父母講,你們(安全部)的動作人員沒幾個好人。這個人問這個孩子:你-----的球叫什麼名字。可以想象,是什麼原因,這個人沒有問這個孩子的名字?太多太多的地方,你可以看到這個電影的偉大之處。還有,影片對「制度」的刻畫也非常的殘忍-特別是那個部長/首長在車上強迫性質的侮辱女演員的片段。那決不是個人對個人的性侵犯,而是一個制度對所有公民的的尊嚴的侵犯。回想一下我們國家發生的多才多藝的女生被塞進窯洞或者新房和組織上認定的新郎結婚就知道,個人的悲慘遠遠不是個人的命運所導致。

東西德國合併之後,帶有反思回顧性質的電影很多,相當不錯。如果有機會,請欣賞:再見,列寧。

但願人性的光輝永遠不會枯萎、死亡,但願道德依然能夠變得強大。

願上帝或者一切偉大、無私的力量保佑多災、多難、和痛苦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沒有權利的制衡、約束的制度,就是培魔鬼和災難的培養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550

帖子

67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792
6
nierdaye 發表於 2011-12-17 14: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無為村姑 1樓 的帖子

心靈和靈魂都被質問,被感染,被挑戰。

沒有權利的制衡、約束的制度,就是培魔鬼和災難的培養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550

帖子

67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792
7
nierdaye 發表於 2011-12-17 14: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ierdaye 於 2011-12-17 16:26 編輯

說實話,我看電影,就怕名字中出現一些現在的港台大陸的明星。不管別人說片子多好,我通常繞道走。
至於張導演,骨子裡面走不掉的東西不是骨髓,而是-媚俗

沒有權利的制衡、約束的制度,就是培魔鬼和災難的培養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8: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