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Unknow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臺灣環島自駕游(二)

[複製鏈接]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8 17:00 | 只看該作者

乾隆藏玉續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9 20:33 編輯


-

清 乾隆 黃玉螭紋洗, 故-玉-002799
玉色青黃, 有赭斑及璺. 侈口, 弧形壁, 碩腹, 平底足內凹. 器腹高浮雕螭獸四隻, 前肢攀附口緣, 螭獸倆倆相望, 身與尾分佈器腹, 體態渾圓流暢. 器底陰線刻乾隆年製篆款. 鏤空雕螭紋木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220

-

-

-

清 乾隆 灰玉雙駒, 故-玉-001055
玉質. 琢雕兩馬並靠伏臥之狀. 兩馬方向相反, 一馬曲頸臥眠, 一馬趴伏伸頸而嗅, 在動靜對比間, 展現大同而小異的賞玩之趣. 底有乾隆年製四字隸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1474
-

-

-

-

-

-

-

-

唐 胡人獻寶紋玉帶版, 購-玉-000466
服飾、佩飾, 青灰玉, 玉質中等, 外框曾改刀切小, 加鑲銅框。銅質不佳, 多鏽蝕. 琢西域胡人手持鈴鼓樂師.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6026
-

-

-

宋至元 玉鴨, 故-玉-003698
黃色閃玉, 鴨頭、腹及雙足部位呈現深褐色. 這件玉鴨琢碾的手法極為簡單, 但因掌握鴨子翹尾豐臀的體態特徵, 顯得既可愛又生動活潑.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123
-

南宋至明 玉荷葉杯, 故-玉-001859
黃綠色玉, 通體褐黃, 部份還顯現灰白斑. 雕如枯槁而包闔起的荷葉, 呈上寬下斂的三角形, 葉緣彎曲起皺. 外壁以雙陰線刻劃出葉脈. 葉梗從底部中心開始彎繞, 後順勢上揚至杯側. 本器的附件紫檀木座, 以多層次鏤雕作一把蓮狀.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278
-

-
宋至元 玉鵝, 故-玉-001114
明, 玉質, 色灰白, 一面器表微傷. 全器以臥鴨為造型, 尖喙銜水草, 身驅肥厚, 造型較為呆板. 上下有通心穿, 穿孔頗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1533

-

-

-

-

元至明 螭虎紋玉飾, 故-玉-000117
玉質, 有黃斑. 橢圓璧形, 正面飾浮雕一螭銜靈芝, 背面琢凸棱.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535
-
南宋 蒲紋玉璧, 故-玉-001683
玉質. 圓璧形, 中孔略小. 內、外緣各作陰線紋一周, 器一面琢蒲紋; 一面琢乳丁紋. 原貯於一木圓盒並墊以錦墊.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102
-

南宋至元 仿古玉簋, 故-玉-002490
清, 青玉. 簋形,侈口、深腹、圈足、雙耳作獸形, 附玉頂木蓋. 腹琢獸面紋, 玉頂為回首鴛鴦, 口銜花枝.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910
-

-

唐 玄宗 開元十三年 禪地祇玉冊, 贈-玉-3
大理石, 禮器、祭器. 尺寸  單簡長29.9公分 單簡寬2.8公分 全寬45.3公分
唐玄宗禪地玉冊共十五簡, 長短不一. 簡與簡之間以金屬線串聯. 冊文係以斜刀鐫刻後塗金但金粉現在多已剝落. 其中除玄宗署名隆基二字為楷體外餘為隸書, 字跡清晰, 保留了原來書寫的筆意, 端整豐勻, 經研究與玄宗的書風相符, 應該是他親筆御書之作.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71590


-

-
白玉螭紋頂木蓋,  中-玉-000235
附件,  木蓋玉頂,  白色玉質,  整體呈半球形,  立雕作一小螭盤於頂上.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1235

-


-

-

-

元 玉凌宵花, 故-玉-003310
白玉, 皙白光潤, 微帶金黃色玉皮. 全器作橢圓形, 鏤雕凌霄花四朵, 花枝同出一枝, 曲折交疊, 刻線簡潔. 背面光素, 仍可見刀斧之痕. 本器應為他物之嵌件.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733
-

-
元至明 「春水」玉帶飾,  
長方環形, 正面浮雕春水紋飾: 下方有一小叢水草, 一隻鵝雁雙翅開展俯衝而下; 一隻展翅鷹鶻(海東青)雙爪緊抓鵝首不放. 整體紋飾描繪人們利用鷹鶻獵雁的情景. 鷹與雁之眼紋管鑽而成, 陰刻羽翅紋, 二禽交會處清晰可見玉工用尖錐狀工具旋下後再加打磨的遺痕. 全器紋飾雖然不大但是完美表現出雁之驚恐與鷹之狠準神情, 栩栩如生. 春水玉飾所表現的情景是我國北方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春蒐情景. 契丹本為遊牧民族, 以狩獵放牧為主要生活方式, 一年之中依牧草生長與水源供給情況而遷居, 所遷之地設有行營, 謂之捺鉢. 春天,遼帝行至春捺鉢, 例如遼興宗重熙三年(1034)正月辛卯, 如春水. 春水原指至春捺鉢縱鷹鶻捕鵝雁的水泊之地,後來逕稱春蒐活動為春水. 女真族滅遼,繼承契丹舊俗,例如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二月壬戌,上如爻剌春水」. 金人繼之, 也稱春蒐活動為春水, 金朝皇帝如春水時穿著常服已有固定圖案:「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 雜花卉之飾. …吐鶻(金人稱束帶), 玉為上, …其刻琢多如…春水之飾. 因此, 春水玉飾的紋飾即鶻攫天鵝, 雜飾水生花卉、水草等植物. 蒙元時代的帝王雖然不嚴守春蒐儀式但蒙古人也愛放鷹捕雁, 依然在玉帶上琢飾春水紋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6507


-

http://theme.npm.edu.tw/exh103/Fountainhead/ch/ch05.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8 22: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0 18:54 編輯


清 乾隆 「信天主人」青玉璽印,  故-玉-003203
青白玉印,  交龍紐,  印面正方,  印文作: 信天主人三行篆字. 乾隆皇帝所敕定代代相傳的二十五寶中,  有多方印記皆作交龍鈕,  可見這方印記有一定的重要性.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高宗因向天祈雨有應,  故自號為信天主人,  此為清高宗是號之始. 後清高宗平準部回部後,於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作〈開惑論〉一文以記此事(御製文集初集卷三), 文中乾隆皇帝化身為信天主人,  調和群議、彰顯一己之睿斷. 此文撰成後隨即刻信天主人印以記此事,  這是乾隆皇帝使用信天主人印記的開始. 爾後,  他還刻有多方大小、印式相異的信天主人印記,  玉器、書畫上皆見其鈐跡. 特別是根據《石渠寶笈續編》記載,  信天主人印記與「乾隆宸翰」、「淳化軒」幾乎都集中鈐用於收藏在淳化軒的書畫上,  且《寶藪》中亦見三印同儲一盒的記錄. 而本印雖未見於《寶藪》載錄,  但其印式與書畫上三印同鈐的信天主人相當類似,  只是尺寸較大,  所以本印可能也有著類似的使用脈絡. 值得注意的是,  規劃在乾隆六十年退位的清高宗,  其越近退位之日則越期待他能夠活到乾隆六十年,  於是就一再強調他對於天恩的信賴,  因而對信天主人一詞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且淳化軒亦被乾隆皇帝選為退位後休憩賞遊的地點之一. 所以,  信天主人和淳化軒印記並用的狀況,  可能也顯示了乾隆皇帝這一心態上的轉變.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626

-


-

-

-

清 青玉三希堂璽, 故-玉-004666
文具文玩, 全器選一塊青玉琢製而成, 玉質有綹有璺, 印面呈長方形, 篆刻朱文三希堂三字, 外圍單方框. 頂面呈盝頂式, 回首蟠螭鈕。木盒蓋面陰刻填金楷書三希堂三字. 當清高宗聚得傳世著名的東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與王珣「伯遠帖」三件書跡後, 遂將自己寢宮—養心殿西暖閣相連的西側小間定名三希堂, 以收貯這三件希世奇珍. 養心殿西暖閣是當時皇帝批閱奏章和與重要臣工商議機密要事之處, 三希堂則可謂為皇帝的書房. 清末民初, 這方青玉三希堂璽即置於養心殿多寶格中, 或從乾隆朝即貯於此.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5091
-
清 乾隆三希文翰玉冊, 故-玉-003497
Jade Album: Three Rarities, Qianlong Reign, Qing dynasty (1736-1795 C.E.)
全器為長方片狀, 共四片. 第一片封面陰刻填金方框篆書三希文翰, 左右飾雙龍, 下飾福山壽海. 背面為三希文翰及詩文二行, 合儲於錦匣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920
-

-

-

清 乾隆 玉盃, 故-玉-002441
玉質, 色青帶灰. 侈口、深弧壁、圈足, 雙耳上飾臥鹿. 外底心琢乾隆御用二行四字隸款. 與玉盤托(故玉2440)為一組.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861
-
清 乾隆 玉盤, 故-玉-002440
玉質, 色青帶灰, 間有赭斑. 全器作長方形, 平沿、淺壁、圈足. 底心突起一圓盤, 邊緣琢圓珠一圈, 內凹用以承杯, 平沿飾回紋. 外底心琢乾隆御用二行四字隸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860

-

-

清 乾隆 御製四季花卉詩玉杯, 故-玉-001655
玉質, 泛黃色. 口沿微向外撇, 高直壁, 圈足. 外壁口沿下陰線刻幾何圖案(圖案化獸面紋?)一周, 其下滿佈雲紋以為底, 作四面長方形開光, 兩面淺浮雕蓮荷及梅花, 另外兩面刻乾隆御題詩兩首與「=」「隆」、「古」「王卜」(請確認)四印, 下緣琢蓮瓣紋一周. 底刻隸書乾隆御用四字. 附木盒.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074

-

-

紅山文化晚期 玉箍形器, 購-玉-000192
距今5,500-5,000年. 淡綠色玉, 尚稱勻淨溫潤. 似為閃玉. 造形同前者, 筒身較扁, 下端無二小穿, 斜口部份殘破.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752
-

良渚文化 鏤空紋璜, 購-玉-000100
禮器, 不透明牙白色, 表面有玻璃光. 鏤空成抽象面紋. 以三個正圓形的孔, 表現雙眼與口, 均為兩面對鑽而成. 其它部份則先鑿以小圓孔, 再用鎪鋸法琢成不規則的圓弧或三角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660
-
清代 白玉鏤空香囊, 故-玉-001223
青玉, 玉色泛白. 全器作扁圓形, 蓋與器身略相等並以鐵片合葉相連, 另一端以絲線珊瑚珠相連, 盒雙面皆淺浮雕魚一雙並以鏤空菱紋為底.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1642
-
漢 玉劍飾, 故-玉-004367
正方形套盒, 器蓋面與四側面皆高浮雕雲龍紋, 龍身掩映於層雲間, 忽隱忽現. 盒內分成大小兩屜, 小屜層收貯歷代玉器, 除了清代仿古玉器外尚有戰國時代穀紋璧、紐絲紋環, 具有洛陽金村風格的玉虎(琥)、玉龍(瓏), 以及金晚期或元代玉工精心雕製的「白玉春水尾」. 而且, 收貯每一件玉器的位置皆依據其外形鑿出凹槽, 槽內裱糊一綢或一件書跡, 或一幅畫作, 作書者如于敏中, 作畫者如楊大章, 都是當時皇帝身邊的詞臣或內廷畫家. 因此, 顯得此屜玉器精緻, 裝潢華麗. 大屜的設計極具巧思, 除了各式大小屜格外並有一大格定名為集古函珍, 格中界隔出大小不同的格層收貯各式小珍玩. 這大屜中收貯的文物相當多, 除了有清代玉器、琺瑯器、仿古瓷器、仿古銅器、宣德款青花葫蘆瓶、嘉靖款藍釉小碟、萬曆款青花梵文杯、宮廷書畫家董誥、趙秉沖書畫作品, 還有清仁宗的書跡兩冊(御筆宣和宮詞冊與節錄歲華備考冊), 除此之外尚有日本蒔繪長方盒, 盒內有三小盒與一長方小碟, 碟內放置一件東瀛風格的玳瑁小梳, 梳柄亦以蒔繪髹塗. 此屜中除有東洋漆盒, 還有西洋鑲錶指環與英國嵌錶鍍金盒. 綜觀這件紫檀套盒所收藏珍玩的時代, 雖然不到上下五千年, 卻也有兩千餘年; 再審視這些珍玩的產地, 真可謂東西十萬里!

來個偷梁換柱, 這件是台北故宮典藏同器型漢劍飾中描述最精彩的. 漢玉件數最多的當屬璧與蟬, 估計與宮廷典儀/喪葬習俗有關.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792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426
玉蟬, 故-玉-000008
禮器, 明器, 服飾佩飾. 玉質, 有褐斑, 蟬形, 蟬上刻線俐落所謂漢八刀風格刻法, 漢代時此類玉蟬常作為琀. 含於死人嘴內, 蟬首有牛鼻穿.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426
-



-

明 嵌玉紫檀壓尺,故-雜-001718
以玉劍?嵌於紫檀木上, 玉表面處理圓潤, 兩螭相對, 造型雄渾有力.《長物志》〈壓尺〉條載,以紫檀木、烏木為之,上用舊玉?為紐, 俗所謂昭文帶是也.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998
-

-

西漢 玉鳩杖首, 購-玉-000270
青玉, 光澤瑩潤, 帶黃赭斑. 作長尾鳥, 羽豐體碩, 頭上一束長羽. 器表有許多細微的刮痕, 眼睛部位尤明顯.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830
-
清 乾隆 玉鳩杖首, 故-玉-002105
角閃玉擺設 , 器分三層: 底層為一羊首, 中層為一中空之C形, 上層為一鳩鳥. 鳩鳥口中銜珠, 鳥羽琢碾細膩, 纖毫不茍. 舞戚部位陰刻楷書乾隆十九年御製詩. 附填金木座, 底刻御製詩.

同名仿製品, 做工精緻, 配件考究. 畫鳥添枝, 更上一層樓.
有點毛病, 前後出現於不同展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524
-

-

-

-

-

-

漢 玉角形杯, 故-玉-002790
角形杯在戰國漢代間存在不多, 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 是為著名之例, 惟在明清之際卻出現不少仿古之作. 一般認為此種角形之杯是來自於域外之物. 此件玉角形杯器身外盤以淺浮雕的龍紋, 玉色白裡透褐黃, 雕工極精細.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211
-


-

-



--

-

-

-

利用古玉改制

-
春秋 玉構件, 故-玉-004135
白玉沁褐, 局部有深色斑塊. 半環形, 兩側類似T形插榫. 邊緣飾絞絲紋邊棱, 表面正中有上中下三塊突起, 上下雕相對的獸面紋, 中央突起的兩側雕獸面紋, 中央浮雕幾何紋路為身體; 主體兩側亦雕飾獸面紋, 隙地浮雕幾何紋路. 側面各有一通穿, 背面光素.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560

-

漢代 金片包玉豬, 購-玉-000212
青綠玉, 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 圓柱狀, 橫向剖一平底, 一端縮小作鼻吻, 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 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軀體與四肢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772

-

-

-

-
清 碧玉雲龍大香筒中-玉-000430
碧玉長圓柱形香筒, 色略灰有少數黑點. 全器作寶塔形, 上有銅嵌玉屋頂式蓋並附有銅鈴, 下有欄桿狀銅座. 器壁鏤雕行龍與雲紋.

在南館拍的, 大多糊了, 當時還不熟悉搜索軟體. 第四次過乾隆皇帝藏玉, 絞盡腦汁, 漸入佳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016
-
清 乾隆 「虹文薈谷」印譜, 故-玉-009697
紙本冊頁, 梵夾式, 六開, 木質封面有虹文薈古填金隸款. 乾隆皇帝嘗收聚八十方古玉印, 以元、亨、利、貞四號木屜儲存, 名之曰虹文薈古. 此本小冊頁即為該項收藏的目錄, 所以冊頁中有虹文薈古所收玉印的鈐跡、釋文,並佐繪折枝花、文士調琴、山水高士, 讓冊頁不但充滿古意還飄動著游賞閒雅的文人氣息. 而由其末開所書寫的文字, 也可知此項收藏除了上溯明代印譜傳統, 將實物對合《印統》所登載的印記外, 還旁及史、漢諸書, 其班班可考者皆行收入, 可見乾隆皇帝進一步完善、開展《印統》印譜傳統的企圖.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295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9 20:49 | 只看該作者

極品薈萃-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宗周鐘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1 14:28 編輯


-

清 十八世紀 蜜臘松鹿長春研山, 故-雜-000292
蜜臘, 呈赭偏紫色. 器作山石形, 一面刻松樹; 一面刻鹿穿梭山林間, 象徵松鹿長春之喻意.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572

-

明末清初 楊玉璇 田黃獸鈕印, 故-雜-001880
壽山石印材, 未刻印文. 印鈕圓雕作蜷臥之雙角異獸, 顧視有神, 肌理表現自然, 刀法洗練, 琢磨圓潤. 其中一壁刻細字草書: 玉璇二字邊款. 楊玉璇,名楊璇、或楊璣,又字玉璿. 原籍福建漳浦,客居福州. 善雕壽山石, 凡人物、禽獸、器皿, 俱極精巧, 卓然成家. 動物形印鈕雕刻尤所擅長. 當時名士, 如周亮工、朱彝尊、毛奇齡、高兆等, 皆盛讚之, 言其作品磐礡盡致、運刀之妙如鬼工, 為福建 五絕之一. 周亮工卒於康熙十一年(1672), 其晚年撰述的"印人傳"中言: 玉璇年七十餘矣, 則楊玉璇活躍藝壇的時間當在明未清初.

http://antiquities.npm.gov.tw/
-
清 十八世紀 田黃石異獸書鎮, 故-雜-001540
雙角異獸伏坐, 口微張, 目凝視, 指爪內縮, 神采煥發. 造型兼顧體態及肌理, 又以極細的點與線陰刻獸之鬣、鬚尾及全身的毫毛, 工極精細. 以福建所產的上等田黃石雕成, 質滋潤, 雕工表現近於楊玉璇門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820
-

西周晚期 玉項飾一組, 購-玉-000411
玉石項飾, 一組有飾件十二片、瑪瑙珠七十一粒. 飾片以似玉之美石琢製, 珠以紅瑪瑙磨成, 均有小穿供穿繫.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971

-

紅山文化晚期 帶齒動物面紋玉飾, 購-玉-000272
青綠色玉, 溫潤瑩透, 全器呈T形. 兩面以流暢瓦溝紋表現一雙大漩渦眼, 鏤雕眉毛與瞳孔部份, 下方一排兩兩相連的大方平牙齒.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832

-



紅山系 玉龍形佩, 購-玉-000465
質似為葉蛇紋石, 受沁又盤摩而呈赭、棕等色. 龍形佩, 琢作英文字母C形, 鼻吻突出, 凸眼, 頭後有鬣, 體軀中段有圓穿, 兩面對鑽, 由中孔吊起時平衡美觀, 圓穿上方尚有久磨之凹槽.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6025
-


-

客省莊文化 玉璧, 故-玉-001245
灰青帶黃玉質, 溫潤泛光澤, 一端玉色變化即屬糖包白玉料的規律性變化. 圓璧形工整, 器面最厚端與最薄端相對應, 單面鑽孔.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1664
-

-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晚期 玉璧, 故-雜-000360
圓形片狀中央有大圓孔, 全器光素無紋, 中央由兩面對鑽, 孔璧上留有明顯的旋痕. 這件良渚文化玉璧傳到了清代, 卻被嵌上紫檀當作器座使用. 附有三足墩式紫檀木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640
-

-

-

-

-

-

-

清 翠玉白菜, 故-玉-002103
器利用玉之原色施以巧琢, 以綠色部份琢為菜葉, 白色處施作菜身, 酷似實物, 葉上並琢二螽斯. 為故宮所藏「巧作玉器」中最受人矚目者.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522
-
清 翠玉小白菜, 故-玉-002662
翠綠色玉, 夾帶白斑. 雕白菜形狀, 陰線刻葉脈, 梗部雕螳螂一隻.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083

-

清 肉形石, 故-雜-000178
似玉美石中, 石英類的瑪瑙、碧石等, 亦因具特殊且多樣紋理與色彩而經常施以巧雕. 院藏名品清 肉形石即碧石類礦物, 其紋理層層堆疊, 藝匠據此天然特徵再予以加工. 首先於表面細密鑽點, 除營造毛孔的效果外還使質地較為酥鬆, 易於染色. 其次便是將上層染成褐紅色, 像是肉皮浸過醬油一般. 讓明明是冷硬的石頭, 卻令人聯想東坡肉鮮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 真可說是天人間最默契巧作.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458
-

-

-

-

-

-

-

-

-

-

-

-

-

西周晚期 毛公鼎, 中-銅-000651
口飾重環紋一道, 敞口, 雙立耳, 三蹄足.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0330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41


-

-

-

西周晚期 宗周鐘(㝬hú鐘), 故-銅-002377
鼓上飾首紋篆間飾兩頭獸紋。舞上飾竊曲紋甬上飾夔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415300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42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10 08:23 | 只看該作者

乾隆藏寶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2 05:34 編輯


清 鏤空燄珠四爪龍紋圓盒, 故-雜-000586
鐵鍍金盒, 內貯藏人隨身攜帶的札古札雅木碗. 盒身作碗形, 具足形而平底; 蓋面平, 以合葉及圓穿與器身相扣合, 扣合處可穿繫; 又盒身兩側二方形穿孔, 應是為藏人生活中將碗揣入懷中的習慣而設. 全盒均鏤空花紋並鍍金鑲松石, 而器裡襯紅絨, 益顯鮮豔. 盒壁及底以細密卷枝番蓮為主紋, 蓋飾正面穿花龍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3689
-
清 西藏木碗, 故-雜-000729
撇口, 束頸, 垂腹, 平底, 寬帶圈足. 全器光素, 顯露原有木質紋理, 圈足底有嵌銀絲陽文楷體御製詩「西藏丹書進先之木?星所嘉誠彼重那論物斯輕樸質非無當大文橫有庚九經明著義厚往例銀罌 乾隆丙戌春御題」, 及嵌金絲陽文篆體印比德, 底有去地陽文乾隆御用四字雙行隸款, 由詩文推測此碗應為西藏進貢而來. 附鍍金鏤空雲龍八寶紋鐵盒一隻.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009
-

-
清 乾隆 木盒, 故-雜-000992
木竹漆器/深棕色方形木盒, 平底, 帶蓋. 器表光素無紋, 蓋面有填金隸書御製詩文"椀室飛龍鐵鑄形, 草根為木韞仙靈. 伊蒲法食常陳座, 方物丹書亦貢庭. 珍比華琳纔出璞, 綷如孔雀乍開屏. 咸賓縱足昭文軌, 堯舜還慚歠土鉶". 乾隆庚辰御題. 內裝有札古札雅木碗.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3731
-

前排左
清 札古札雅木碗-清乾隆二十五年後製詩銘, 故-雜-000586
西藏作品. 足內刻乾隆隸書銘款: 碗室飛龍鐵鑄形, 草根為木韞仙壺. 伊蒲法食常陳座, 方物丹書亦貢庭. 珍比華琳纔出璞, 綷如孔雀乍開屏. 咸賓縱足昭文軌, 堯舜還慚歠土鉶. 乾隆庚辰御題. 印:古香、太璞. 木碗,撇口、淺腹, 圈足寬矮, 木紋清晰, 器裡有使用過的漬痕. 碗底銘文亦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集. 碗放置在鐵鍍金盒裡. 盒身作碗形, 具足形而平底; 蓋面平, 以合葉及圓穿與器身相扣合, 扣合處可穿繫; 又盒身兩側二方形穿孔, 應為藏式生活將碗揣入懷中而設. 全盒均鏤空花紋並鍍金鑲松石, 而器裡襯紅絨益顯鮮豔. 盒壁及底以細密卷枝番蓮為主紋, 蓋飾正面穿花龍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866

-

-

-

清 札古札雅木碗-清乾隆二十五年後製詩銘, 故-雜-000992
足底心刻隸書銘:「碗室飛龍鐵鑄形, 草根為木韞仙壺. 伊蒲法食常陳座, 方物丹書亦貢庭. 珍比華琳纔出璞, 綷如孔雀乍開屏. 咸賓縱足昭文軌, 堯舜還慚歠土鉶. 乾隆庚辰御題. 印:「含英」盒底刻大清乾隆年製, 可能西藏作品. 木碗, 侈口淺壁, 矮圈足作璧式, 木紋如波狀. 足底銘文亦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集》,詩前題曰:「西藏出此木, 雲草根結成者, 以為碗, 能解諸毒; 鏤鐵為室, 彼中貢品最珍物也. 鐵鍍金盒, 通體以鏤空之細密卷草為主紋, 器壁飾兩兩相對之細瘦長身之龍紋; 面飾正面龍, 圍有八吉祥紋. 盒底刻蓋緣及底緣各飾四瓣形花. 從詩題看來此鐵盒亦西藏貢品, 入宮前經整製, 加刻款而成.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272

-

-
清 鐵鍍金鏤空雲龍八寶紋盒, 故-雜-000729
鍍金鐵盒, 敞口掀蓋, 盒身做碗形, 具足形而平底; 蓋面平, 以合葉及圓穿與器身相扣合, 扣合處可穿繫, 穿有一鐵製插稍; 全器鏤空花紋並嵌綠松石, 蓋頂中心飾八瓣花, 外圍蓮花紋及八吉祥, 全器飾穿花行龍紋, 圖案間及器身邊緣飾如意雲紋, 器裡襯黃緞軟墊. 內裝故雜729西藏木碗.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3700
-

-

嵌松石鑲金龍銀壺, 中-雜-000099
清宮仿藏式所製的銀質茶壺. 蓋飾金質蓮瓣紋桃式頂, 頸圈轉枝番蓮八吉祥紋. 器腹、流、把部則銲加敲花龍紋金片, 十分華美.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2520

-

札木札雅木碗, 故-雜-001964
法器, 木碗一件, 為西藏作品. 撇口, 束頸, 淺腹, 矮圈足; 表面打磨光滑, 呈黃褐色, 質地堅潤帶自然細紋. 碗內原貯藏紅花, 今已成赭黑色碎屑. 附黃色包袱. 札木札雅可能是地名, 大約位在錫金、亞東、往嘉玉寺的路途上; 有記載以為札木札雅是拉庫爾木的樹癭, 故也成為木碗的通稱.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244

-

-

-

-

-

清 金多穆壺, 中-琺-001463
底淺劃「一百兩」三字. 清宮作品. 圓筒狀器身, 口如五葉僧帽狀高起, 器腹束以二道刻花箍環, 器口緣及底緣亦一併加飾刻花箍, 並皆鑲嵌松石、珊瑚、青金石、車渠等半寶石. 把手處釘直條狀壓梁以固定器身與箍環, 並以活環連接薄板敲成的器蓋; 又嵌方形龍紋釦, 連接銀鍊與二雕鑄; 八吉祥紋之鍍金圓球, 使成把手. 具龍首曲流. 全壺的造形正是大清會典所載用以賞賜的茶筒.

剛剛發現一個重大失誤, 寶島軟體不大識簡體字, 奇慢無比且漏洞百出. 繁體字搜索方便快捷, 思路縝密, 千絲萬縷不離其宗.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8687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8684
清 掐絲琺瑯番蓮紋多穆壺, 中-琺-001460
清宮作品, 十八世紀. 長圓筒狀器身, 帶蓋; 僧帽狀前緣高起且前傾, 器身及底束以三道箍圈, 具S形把手及曲流, 各浮雕龍首. 器身及器蓋外表滿飾掐絲琺瑯番蓮紋, 卷葉繁密, 色澤富麗凝重; 其餘飾件均銅鍍金雕花並嵌各色半寶石.

沒見過掐絲琺瑯番蓮紋多穆壺, 拍過不少在展的(紫禁城, 歐美主要藝術博物館, 巴爾的摩), 不過零敲碎打, 撿漏兒拾遺, 還是故宮兜底方便.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8681
清 乾隆 掐絲兼繪琺瑯多穆壺, 中-琺-001457
多穆壺為藏人拌、盛酥油茶的器皿, 藏語稱為董莫(mdong-mo)或多穆. 酥油茶藏語稱恰穌瑪, 是將茶磚熬的濃茶中倒入少量酥油和鹽, 有的還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等佐料, 攪拌至水和酥油交融而成, 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此件多穆壺K金胎, 類僧帽形壺口, 蓮瓣座珊瑚鈕之半球形蓋, 壺流自器側的龍口伸出, 他側龍口伸出的龍尾為把. 筒形器身節分為三, 全器以鏨花葉的金屬片緣邊並於花心位置鑲珊瑚、青金石和松綠石(鑲嵌部份缺失, 圈足外撇. 器表藍地飾纏枝花為錦, 各式開光處繪飾各種花蝶湖石、母子圖、牧羊及鄉村風景等紋飾, 圈足上鑲貼長方金屬片, 陰刻填黑大清乾隆年製一列楷書款.


-
網速快時迅即一鍋粥, 近期運營商提速, 快3倍收銀翻跟頭. 抱怨與投訴鋪天蓋地, 買賣人泰然自若, 我行我素. 亦或巧為周旋, 測一次速即甩倆糖棗兒-提速若干, 半個鐘頭后還是老牛拉車-5-10%, 客服工程師念念有詞: 特定時段/周末蜂擁而上, 咎由自取. 矽谷IT雜誌一言以蔽之, 居住分散造價高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11 1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2 05:33 編輯


-

-

-

清 土耳扈特鎏金匙, 故-雜-000736
鍍金, 以鑄模製作, 匙柄正面頂端為火焰紋, 背面為朵花紋或太陽紋, 勺部近柄處背面有花瓣紋. 與故雜737、738為一餐具組, 三者共儲於一皮盒中, 再以木盒及錦袱包裝. 木盒上御製詩說明此餐組為蒙古渥巴錫汗所贈.

-
清 皮盒
四方形掀蓋式盒, 蓋面成圓弧狀, 紅棕色皮面, 蓋面邊緣刻有花卉紋編飾, 中央刻滿文, 盒身口緣刻幾何紋編飾, 盒內絨布裡襯, 長側邊有二勾形扣環. 內裝故雜736~738餐具組.

-
清 木盒
四方形套盒, 工字形浮雕蓮瓣紋座, 蓋面陰刻填金清高宗御製詩文: 畏吾都護換迴京, 渥巴錫汗親送行, 籲以請安忱悃達, 先之徹物兩三呈, 有捄堪佐漆幾用, 無垢都教皮匣盛, 豈是大官偏少此, 成詩緣識遠人誠. 並有陰刻填紅圓框「乾」方框「隆」印, 內儲裝故雜736~738刀叉匙餐具組之皮盒.

http://antiquities.npm.gov.tw/

-

清 鑲玉銀匙, 故-雜-001340
琵琶形匙之勺部以銀製成, 接長木柄, 柄上嵌銀絲飾幾何紋飾. 長柄末端鑲一雕刻而成之舊玉. 故雜001340、故雜001341、故雜001342在同一木盒內.


-
清 鑲玉銀叉
叉之叉身以銀製成, 中段接木柄, 柄上嵌銀絲飾各式幾何紋飾. 柄末端鑲一舊玉, 帶黃斑, 雕刻成獸首形狀. 故雜001341、故雜001342在同一木盒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

-

清 土爾扈特書刀, 故-雜-001240
鐵質刀, 刃部尖端圓弧收尖, 刀柄及刀鞘由獸角製成, 再用鏤空卷葉紋銀套裝飾, 刀鞘近開口處有一圓環. 書刀是用來刻竹簡或將錯字削去的工具, 附長形木盒及錦袱一.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520

-

清 刻高宗御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青玉版冊(十頁), 中-玉-000316
深碧綠玉, 近墨色. 全器為長方片狀, 共十片, 第一片封面與第十片封底均以陰刻泥金飾雙龍搶珠, 其餘十八面均琢高宗御筆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 泥金文前加學鏡千古印, 文末加辛卯孟冬月中澣養心殿御筆及乾、隆方印. 器儲於長方紫檀木盒內, 盒已殘.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902

-

-

-

-

-

-

-

-

-

金剛子念珠, 故-雜-007800
服飾佩飾  
尺寸  金剛子徑0.9公分 珊瑚隔珠寬1.9公分 珊瑚隔珠高1.5公分  
計有珠一百零八粒, 每隔二十七粒加入一珊瑚珠佛頭, 具珊瑚佛頭及佛頭塔並繫五串記捻, 分別以金算盤珠及砑花飾片為墜腳.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4080

-

硨磲念珠, 故-雜-007706
硨磲朝珠一串計九十四粒, 間穿三粒珊瑚佛頭與一銀佛頭, 另間珊瑚珠八粒, 松石豆七粒, 頂部串松石一塊與雙銀圈; 記捻共六, 珊瑚記捻二, 銀記捻三, 催生石記捻一, 無串珠記捻一, 分別掛有銀製或珊瑚金剛杵.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3986
-

-

-

大光圈鏡頭照片清晰度略勝一籌. 這張景深大了點, 保險起見用標準鏡頭補了一張. 近期網上常見一些16個鏡頭相機的照片(L16-$2,000), 小巧玲瓏, 三組鏡頭, 16個感測器, 光圈與距離一勞永逸, 合成照片一氣呵成. 看來用作掃片比較合適, 自由人等/有小金庫的主兒盡可隨心所欲, 超級傻瓜機指哪打哪.
https://light.co/?gp_segment=bra ... EAAYASAAEgLt8_D_BwE
兩位創業者珠聯璧合, 光電一體化天衣無縫.
-

清 乾隆 木胎皮盒, 故-雜-001298
掀蓋式圓筒狀皮盒, 開口處以金屬鉤環扣合. 盒蓋及盒體下緣繪幾何紋條狀裝飾, 紋飾磨損, 盒體滿繪龜甲紋錦地, 四瓣花形形開光, 內古錢紋錦地, 並罩褐色透明漆料; 內襯紅色花綾裡, 蓋內側墨書漢、滿、蒙、藏四體字;「帝青石佛鉢一, 乙亥夏平定準噶爾所得. 蓋昔年準夷掠之於西藏者也. 信乎調御所持, 天龍擁衛, 神威讋遠, 印證無邊. 因命篋衍寶藏與梵相右旋寶螺, 同作珠林法供」.

http://antiquities.npm.gov.tw/

-

清 帝青石佛鉢
法器
青金石斂口鉢, 深壁急收, 圓底。石色深藍, 有黃色斑點, 外壁刻漢、滿、蒙、藏四體字其漢文雲: 豈藉雕鏤七佛姿, 天王獻此敬擎持。舍婆城受嚫拏日, 化樂宮餐烏晡時. 托去不教諸慮染, 置來惟許四禪知。波旬國土寧應有, 飄至祥風法雨吹. 乾隆己卯(1759)春正月御題. 內底刻十相自在, 《御製詩集》二集卷八十三載此詩, 其詩序: 近因蕩平準噶爾, 於其部落得佛鉢一, 則真帝青石也, 交代了此器由來.

-

-

清 嘎布拉鼓外帶圓木盒, 故-雜-000471
骨, 盛裝器  
嘎布拉鼓, 以男女童頭蓋骨各一, 相背黏合而成腰鼓形, 中央接合處箍圍松石花纍絲鍍金圈, 上有活環, 可接飾墜角、墜飾, 但織錦飄帶已脫落. 鼓面獸皮綠漆地. 鼓為修密宗作法時驅魔之樂器。帶木胎皮盒.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751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11 19: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3 18:46 編輯


-

蒙兀兒帝國 鎏金銀胎內填琺瑯嵌寶蓋罐, 故-琺-000800
清代皇帝將政治活動與宗教活動結合, 以達懷柔遠人. 乾隆時期由於蒙、藏族地區都信仰佛教, 清宮大量製作佛教法器. 此件銀胎藏式蓋碗, 上有蓋, 下有盞托, 碗靶插於托內. 盛於皮筒內, 筒蓋內裱白綾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 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初二日, 皇上賜班禪額爾德呢丹書克, 回進嵌寶石金胎綠琺瑯蓋罐一件, 內貯藏紅花. 班禪是梵語和藏語的合稱, 意即學識淵博者. 額爾德尼為滿語, 意即珍寶. 六世班禪羅桑貝丹益西(Erdeni Palden Yeshe, 1738-1780)是藏蒙諸部的精神領袖, 也是西藏地方政權的領袖.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七旬壽誕六世班禪率眾抵達北京, 乾隆向班禪賞賜禮品, 隔年七月班禪到避暑山莊並回贈金佛像、唐卡、《甘珠爾經》、《般若經》、香料、馬匹、馬鞍等禮物, 此件蓋罐是當時六世班禪獻禮之一. 這件作品屬內填琺瑯, 銀胎以打煉方法成形, 再以雕刻方法作出紋飾, 釉藥則充填於內胎表面凹槽內, 經過多次燒烤, 最後再打磨拋光. 器外浮雕花葉圖案框線浮起, 施綠色半透明琺瑯釉. 此器隱約可見底下胎面刻有細橫紋, 以固定琺瑯釉料. 花葉框線貼金, 包鑲紅石榴石及藍色玻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16021
-
木胎皮盒
掀蓋式圓筒狀描漆皮盒, 開口處以金屬鉤環扣合. 盒蓋及盒體下緣繪菱形紋、回紋條狀裝飾, 盒體滿繪龜甲紋錦地, 有四海棠形開光, 內繪古錢紋錦地及花葉紋並罩褐色透明漆料; 內襯紅色花綾裡, 筒蓋內裱白綾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初二日, 皇上賜班禪額爾德呢丹書克, 回進嵌寶石金胎綠琺瑯蓋罐一件, 內貯藏紅花.


-

清 乾隆款 內填琺瑯嵌寶靶碗, 故-雜-001318
清宮作品, 乾隆時期. 碗裡鑄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圓框楷款. 高足碗、碗托與器蓋三件成組, 底露金胎. 器外壁敲製浮雕出花葉圖案框線, 再填施綠色半透明琺瑯, 琺瑯色稍黯濁仍見胎上刻有葉狀網紋圖案; 器裡、蓋裡亦刻葉狀網紋, 再罩施綠色半透明琺瑯. 款字及金屬框線金色明亮並嵌飾紅、藍色寶石. 器附黃色垂帶.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598

-

嘎布拉數珠-清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班禪進, 故-雜-001938
附白帛, 墨書: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初七日, 班禪額爾德尼恭進嘎布拉念珠一盤. 西藏作品. 人骨數珠共110顆, 以二琥珀、二珊瑚為佛頭, 以青金石為佛頭塔; 具六記捻: 其一為珍珠, 一為松石塊, 一繫金杵, 一為金珠串及金杵墜腳, 一為銀珠串及銀杵, 一為青金石珠及金花. 骨質明潔, 嵌飾華麗.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218

-

-

-

清 銅鈴, 故-雜-000710
銅鈴, 鈴身頂面覆蓮瓣, 蓮瓣中梵字, 鈴身外壁以淺雕法輪等距排列為飾, 緣飾金剛杵. 鈴內中央鑄陽紋蓮花, 內壁並有梵字. 柄首接鍍金五股杵頂及戴冠菩薩首, 菩薩面平素無紋. 修法時搖動金剛鈴, 使諸尊警覺、喜悅.

-
皮盒
內置鈴、杵, 盒隨器形, 分作鈴、杵之形而以金屬零件相接連. 漆色透亮, 盒外壁隱約為大朵滿鋪的花卉, 龜甲紋錦地, 有四海棠形開光, 內繪花葉紋;杵盒之側邊裝合葉, 鈴盒側邊為插銷, 可開啟使盒左右打開, 內襯紅色花綾裡並有四體字白籤, 漢字部分為: 達賴喇嘛恭進鈴杵.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990
-

珊瑚數珠-清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廓爾喀王進故-雜-001008
附羊皮簽, 其上墨書漢、藏、滿、蒙四體文字: 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廓爾喀王拉特那巴都爾, 恭進珊瑚一串. 附黃簽: 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初十日收造辦處呈(係廓爾喀進)覽珊瑚珠一串(計珠一百八個, 珊瑚佛頭四個. 隨皮簽). 珊瑚數珠108顆, 珠色勻稱碩大, 以金色絲線穿綴成; 各珠間並隔以絲線盤花之襯片. 此數珠為廓爾特王戰敗後, 入京朝貢所進.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288

-

-

清 喀章嘎(天杖), 中-雜-000046
法器  
西藏作品, 十八世紀. 銅鍍金杖, 作六角形; 杖首為珊瑚瓜、金鑲松石十字杵、三世佛首; 在過去佛首端有嵌孔, 原應接鑄有金剛杵. 此杖應曾經清宮整飭.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2467

-

清 金鑲寶石降魔寶刀-威羅瓦金剛所持, 故-雜-001940
金, 法器  
西藏印度作品, 十八世紀. 附黃簽, 墨書藏文、滿文之威羅瓦金剛咒,並漢譯: 唵、雅、曼、答、噶、哞、帕特, 其下又書: 認明此刀係威羅瓦金剛佛手持之刀, 此供奉佛前, 常誦威羅瓦金剛咒能消刀兵災難界數. 黃簽背面墨書上等二字. 柳葉形刀, 已鏽. 刀柄金鑲紅綠寶石及金剛鑽, 刀鞘主體為雕金轉枝卷草番蓮紋, 蓮心湧出鑲松石的八吉祥紋; 鞘之兩端亦鑲寶石與鑽石. 全器雕工及鑲嵌工均極細膩, 質地亦屬上乘, 應是印度西北的痕都斯坦作風, 清宮中取之為文殊菩薩化身的威羅瓦金剛的手持物.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220

-

銀雕葫蘆式奔巴壺, 故-雜-000583
可能西藏作品, 十八世紀. 長流壺. 壺體約近於束腰壺蘆式而肩較寬平. 平底, 帶蓋, 以螺絲紋旋緊. 單側長流, 流口帶活蓋, 器內銀色光潔. 外壁通體細格紋為地, 銲貼以鍍金之花果、湖石、鳥獸、蟲蝶, 作寫生狀,佈局宛若繪畫. 鏨雕細膩, 不似中原作工, 然桃實、菊花、石榴、花鹿、靈芝、竹枝, 題材俱取於漢人之吉祥寓意. 此壺原盛放在一印花布套裡, 似說明此壺來自青海或新疆.
-
清 木盒
方形木製套盒, 蓋深底淺, 光素無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863

-

清 鍍金刻花碗-清光緒二十一年察木多帕克巴拉呼圖克圖呈進, 故-雜-001869
附黃簽: 察木多帕克巴拉呼圖克圖, 因值年班呈進金碗一箇. 原帳並記: 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呈進. 西藏作品, 十九世紀. 撇口深腹碗, 圈足外侈. 外壁飾四個菱花式開光, 分刻成叢的花樹, 佈景簡拙, 刻線勁而銳: 兩叢草花佈置, 有中原繪畫蒲草或蘭草的趣味; 兩棵屈幹喬木, 則分別佈滿梅花與桃實, 其佈局方式及祥瑞意涵, 應與中原文化關係甚深. 察木多帕克巴拉寺位在西康昌都, 地處川藏交通重鎮, 為擁有二千五百名徒眾的黃教大寺; 其活佛直接轄於清廷, 有上貢的權利與義務. 貢此碗者為其十世呼圖克圖羅布藏吐丹密潘楚稱堅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149

-
f

-
f

-


-

-
f
-


-

-

-


-
f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14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9-12 16:4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4 07:26 編輯

-上邊的補丁
清 鍍金刻花碗-清光緒二十一年察木多帕克巴拉呼圖克圖呈進, 故-雜-001869
盛裝器、法器
附黃簽: 察木多帕克巴拉呼圖克圖, 因值年班呈進金碗一箇. 原帳並記: 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一日呈進. 西藏作品, 十九世紀. 撇口深腹碗, 圈足外侈. 外壁飾四個菱花式開光, 分刻成叢的花樹, 佈景簡拙, 刻線勁而銳: 兩叢草花佈置, 中原繪畫蒲草或蘭草趣味; 兩棵屈幹喬木則分別佈滿梅花與桃實, 其佈局方式及祥瑞意涵, 應與中原文化關係甚深. 察木多帕克巴拉寺位在西康昌都, 地處川藏交通重鎮, 為擁有二千五百名徒眾的黃教大寺; 其活佛直接轄於清廷, 有上貢的權利與義務. 貢此碗者為其十世呼圖克圖羅布藏吐丹密潘楚稱堅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149
-

-

-
清 銀鑲嵌珊瑚頭箍, 故-雜-004646
服飾佩飾
清代婦女戴於額間的飾品. 皮帶上兩條緝珊瑚米珠條, 中心繫一花形銀飾鑲嵌珊瑚及綠寶石, 兩旁各繫兩個心型銀飾, 也鑲嵌珊瑚及綠寶石. 兩末端各結一繫帶.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0926
-

銀鑲珊瑚松石耳環, 故-雜-004623
耳環, 環部鑲嵌一綠松石, 底端墜飾大小珊瑚珠, 珠間錐形銀飾鑲嵌松石珠子, 大珊瑚珠底鑲花瓣紋銀飾, 以繩結狀銀條收尾. 滿洲人稱環形穿耳洞的飾品為「鉗」, 旗人婦女一耳戴三鉗, 入關後受漢人妝飾影響也有僅戴一副耳飾之例. 清代后妃穿著朝服時, 依其品階戴三副不同等級的東珠耳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0903

-



清 銀穿珊瑚耳墜, 故-雜-006440
珊瑚垂墜耳飾, 環部為銀質鏤空球形, 球頂及底皆出纍絲蓮瓣紋, 球身環繞連珠葉紋, 葉內接漩渦紋; 墜部垂七條流蘇, 以棉線綑綁於環底的穿孔上, 每條流蘇串八顆珊瑚珠, 下垂與數十條棉繩, 棉繩顏色共有褐色、墨綠與深藍. 此器與故雜6441為一對.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720
-


-


-

-



-

-



-


清 銀鍍珊瑚松石鑷子, 故-雜-006422
服飾佩飾
長條狀, 鑷身為長方形, 以鑷頂為軸兩側安裝與鑷身長度相近的耳挖與小匙, 及頂端的三角形銀飾片, 銀片尖端一穿孔, 穿灰棉線與珊瑚珠一顆; 此器於兩片鑷身中段開細長開口並於開口處橫貫兩顆銀鈕, 一鈕鑲珊瑚珠、一鈕鑲松石, 此相連二鈕可移動, 用以調整鑷的開口與長度; 鑷兩面紋飾不同, 其一以魚子紋為地, 鏨刻出多個平面勾雲紋; 另一面佈滿菱形圖案與及細小紋飾, 兩面皆於鑷底鏨刻出帶蕊花卉一朵; 頂端的三角型銀片兩面皆鑲上珊瑚與松石, 一面中央鑲珊瑚, 周圍飾多顆松石, 另一面的寶石配置則相反.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702

-



-


-

清 嵌珠金佛鍋及香珠串-乾隆四十三年收, 故-雜-006015
鍍金, 法器  
黃簽, 墨書: 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收金佛鍋一件(嵌蚌珠一顆、碎小正珠十三顆、小珊瑚七塊、小松石四十七塊, 連銀線帶重四兩八錢), 隨香珠一串. 內供擦擦佛一尊. 西藏作品, 十八世紀. 長方佛函, 為鍍金銅錘鍱成. 盒面敲花成番蓮紋並鑲嵌蚌珠、珊瑚、松綠石等, 盒緣還綴. 珍珠一圈. 函內為善業泥(擦擦佛), 黃泥質, 四方式, 中央模印一黃教上師(宗喀巴或其它達賴﹑班禪等大師, 作左湧書、右湧劍的裝束), 四方各有一佛: 釋迦牟尼佛、四臂觀音、白度母、不動明王佛等,護持圍繞之; 泥的表面塗金, 背及周側塗硃並彩繪諸佛像之五官. 另隨附香木珠一掛, 計七十八粒, 香氣濃烈, 長條紅緞袋緊束其外, 可能佩掛用或是髮上巴珠高聳的鍊子.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2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 金玉吉爾哈, 故-雜-000588
金, 法器  
花形金作鑲嵌各色寶石作花葉形, 兩側各裝一金屬鍊, 尾端裝鉤子; 上端以金屬作二長羽狀裝飾, 兩側掛各色珠玉墜角, 下端玉質插柄.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868

-


-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