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9-10 18:54 編輯

清 乾隆 「信天主人」青玉璽印, 故-玉-003203
青白玉印, 交龍紐, 印面正方, 印文作: 信天主人三行篆字. 乾隆皇帝所敕定代代相傳的二十五寶中, 有多方印記皆作交龍鈕, 可見這方印記有一定的重要性. 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高宗因向天祈雨有應, 故自號為信天主人, 此為清高宗是號之始. 後清高宗平準部回部後,於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作〈開惑論〉一文以記此事(御製文集初集卷三), 文中乾隆皇帝化身為信天主人, 調和群議、彰顯一己之睿斷. 此文撰成後隨即刻信天主人印以記此事, 這是乾隆皇帝使用信天主人印記的開始. 爾後, 他還刻有多方大小、印式相異的信天主人印記, 玉器、書畫上皆見其鈐跡. 特別是根據《石渠寶笈續編》記載, 信天主人印記與「乾隆宸翰」、「淳化軒」幾乎都集中鈐用於收藏在淳化軒的書畫上, 且《寶藪》中亦見三印同儲一盒的記錄. 而本印雖未見於《寶藪》載錄, 但其印式與書畫上三印同鈐的信天主人相當類似, 只是尺寸較大, 所以本印可能也有著類似的使用脈絡. 值得注意的是, 規劃在乾隆六十年退位的清高宗, 其越近退位之日則越期待他能夠活到乾隆六十年, 於是就一再強調他對於天恩的信賴, 因而對信天主人一詞的態度也有了轉變, 且淳化軒亦被乾隆皇帝選為退位後休憩賞遊的地點之一. 所以, 信天主人和淳化軒印記並用的狀況, 可能也顯示了乾隆皇帝這一心態上的轉變.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626

-


-

-

-

清 青玉三希堂璽, 故-玉-004666
文具文玩, 全器選一塊青玉琢製而成, 玉質有綹有璺, 印面呈長方形, 篆刻朱文三希堂三字, 外圍單方框. 頂面呈盝頂式, 回首蟠螭鈕。木盒蓋面陰刻填金楷書三希堂三字. 當清高宗聚得傳世著名的東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與王珣「伯遠帖」三件書跡後, 遂將自己寢宮—養心殿西暖閣相連的西側小間定名三希堂, 以收貯這三件希世奇珍. 養心殿西暖閣是當時皇帝批閱奏章和與重要臣工商議機密要事之處, 三希堂則可謂為皇帝的書房. 清末民初, 這方青玉三希堂璽即置於養心殿多寶格中, 或從乾隆朝即貯於此.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5091
-
清 乾隆三希文翰玉冊, 故-玉-003497
Jade Album: Three Rarities, Qianlong Reign, Qing dynasty (1736-1795 C.E.)
全器為長方片狀, 共四片. 第一片封面陰刻填金方框篆書三希文翰, 左右飾雙龍, 下飾福山壽海. 背面為三希文翰及詩文二行, 合儲於錦匣內.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920
-

-

-

清 乾隆 玉盃, 故-玉-002441
玉質, 色青帶灰. 侈口、深弧壁、圈足, 雙耳上飾臥鹿. 外底心琢乾隆御用二行四字隸款. 與玉盤托(故玉2440)為一組.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861
-
清 乾隆 玉盤, 故-玉-002440
玉質, 色青帶灰, 間有赭斑. 全器作長方形, 平沿、淺壁、圈足. 底心突起一圓盤, 邊緣琢圓珠一圈, 內凹用以承杯, 平沿飾回紋. 外底心琢乾隆御用二行四字隸款.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860

-

-

清 乾隆 御製四季花卉詩玉杯, 故-玉-001655
玉質, 泛黃色. 口沿微向外撇, 高直壁, 圈足. 外壁口沿下陰線刻幾何圖案(圖案化獸面紋?)一周, 其下滿佈雲紋以為底, 作四面長方形開光, 兩面淺浮雕蓮荷及梅花, 另外兩面刻乾隆御題詩兩首與「=」「隆」、「古」「王卜」(請確認)四印, 下緣琢蓮瓣紋一周. 底刻隸書乾隆御用四字. 附木盒.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074

-

-

紅山文化晚期 玉箍形器, 購-玉-000192
距今5,500-5,000年. 淡綠色玉, 尚稱勻淨溫潤. 似為閃玉. 造形同前者, 筒身較扁, 下端無二小穿, 斜口部份殘破.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752
-

良渚文化 鏤空紋璜, 購-玉-000100
禮器, 不透明牙白色, 表面有玻璃光. 鏤空成抽象面紋. 以三個正圓形的孔, 表現雙眼與口, 均為兩面對鑽而成. 其它部份則先鑿以小圓孔, 再用鎪鋸法琢成不規則的圓弧或三角紋.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660
-
清代 白玉鏤空香囊, 故-玉-001223
青玉, 玉色泛白. 全器作扁圓形, 蓋與器身略相等並以鐵片合葉相連, 另一端以絲線珊瑚珠相連, 盒雙面皆淺浮雕魚一雙並以鏤空菱紋為底.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1642
-
漢 玉劍飾, 故-玉-004367
正方形套盒, 器蓋面與四側面皆高浮雕雲龍紋, 龍身掩映於層雲間, 忽隱忽現. 盒內分成大小兩屜, 小屜層收貯歷代玉器, 除了清代仿古玉器外尚有戰國時代穀紋璧、紐絲紋環, 具有洛陽金村風格的玉虎(琥)、玉龍(瓏), 以及金晚期或元代玉工精心雕製的「白玉春水尾」. 而且, 收貯每一件玉器的位置皆依據其外形鑿出凹槽, 槽內裱糊一綢或一件書跡, 或一幅畫作, 作書者如于敏中, 作畫者如楊大章, 都是當時皇帝身邊的詞臣或內廷畫家. 因此, 顯得此屜玉器精緻, 裝潢華麗. 大屜的設計極具巧思, 除了各式大小屜格外並有一大格定名為集古函珍, 格中界隔出大小不同的格層收貯各式小珍玩. 這大屜中收貯的文物相當多, 除了有清代玉器、琺瑯器、仿古瓷器、仿古銅器、宣德款青花葫蘆瓶、嘉靖款藍釉小碟、萬曆款青花梵文杯、宮廷書畫家董誥、趙秉沖書畫作品, 還有清仁宗的書跡兩冊(御筆宣和宮詞冊與節錄歲華備考冊), 除此之外尚有日本蒔繪長方盒, 盒內有三小盒與一長方小碟, 碟內放置一件東瀛風格的玳瑁小梳, 梳柄亦以蒔繪髹塗. 此屜中除有東洋漆盒, 還有西洋鑲錶指環與英國嵌錶鍍金盒. 綜觀這件紫檀套盒所收藏珍玩的時代, 雖然不到上下五千年, 卻也有兩千餘年; 再審視這些珍玩的產地, 真可謂東西十萬里!
來個偷梁換柱, 這件是台北故宮典藏同器型漢劍飾中描述最精彩的. 漢玉件數最多的當屬璧與蟬, 估計與宮廷典儀/喪葬習俗有關.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792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426
玉蟬, 故-玉-000008
禮器, 明器, 服飾佩飾. 玉質, 有褐斑, 蟬形, 蟬上刻線俐落所謂漢八刀風格刻法, 漢代時此類玉蟬常作為琀. 含於死人嘴內, 蟬首有牛鼻穿.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426
-



-

明 嵌玉紫檀壓尺,故-雜-001718
以玉劍?嵌於紫檀木上, 玉表面處理圓潤, 兩螭相對, 造型雄渾有力.《長物志》〈壓尺〉條載,以紫檀木、烏木為之,上用舊玉?為紐, 俗所謂昭文帶是也.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7998
-

-

西漢 玉鳩杖首, 購-玉-000270
青玉, 光澤瑩潤, 帶黃赭斑. 作長尾鳥, 羽豐體碩, 頭上一束長羽. 器表有許多細微的刮痕, 眼睛部位尤明顯.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830
-
清 乾隆 玉鳩杖首, 故-玉-002105
角閃玉擺設 , 器分三層: 底層為一羊首, 中層為一中空之C形, 上層為一鳩鳥. 鳩鳥口中銜珠, 鳥羽琢碾細膩, 纖毫不茍. 舞戚部位陰刻楷書乾隆十九年御製詩. 附填金木座, 底刻御製詩.
同名仿製品, 做工精緻, 配件考究. 畫鳥添枝, 更上一層樓.
有點毛病, 前後出現於不同展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524
-

-

-

-

-

-

漢 玉角形杯, 故-玉-002790
角形杯在戰國漢代間存在不多, 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 是為著名之例, 惟在明清之際卻出現不少仿古之作. 一般認為此種角形之杯是來自於域外之物. 此件玉角形杯器身外盤以淺浮雕的龍紋, 玉色白裡透褐黃, 雕工極精細.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3211
-


-

-


--

-

-

-

利用古玉改制

-
春秋 玉構件, 故-玉-004135
白玉沁褐, 局部有深色斑塊. 半環形, 兩側類似T形插榫. 邊緣飾絞絲紋邊棱, 表面正中有上中下三塊突起, 上下雕相對的獸面紋, 中央突起的兩側雕獸面紋, 中央浮雕幾何紋路為身體; 主體兩側亦雕飾獸面紋, 隙地浮雕幾何紋路. 側面各有一通穿, 背面光素.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560

-

漢代 金片包玉豬, 購-玉-000212
青綠玉, 沒有金箔覆蓋的部位有白化現象. 圓柱狀, 橫向剖一平底, 一端縮小作鼻吻, 另一端臀部並鑽有一穿孔. 另以較寬的陰線勾勒豬軀體與四肢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55772

-

-

-

-
清 碧玉雲龍大香筒中-玉-000430
碧玉長圓柱形香筒, 色略灰有少數黑點. 全器作寶塔形, 上有銅嵌玉屋頂式蓋並附有銅鈴, 下有欄桿狀銅座. 器壁鏤雕行龍與雲紋.
在南館拍的, 大多糊了, 當時還不熟悉搜索軟體. 第四次過乾隆皇帝藏玉, 絞盡腦汁, 漸入佳境.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016
-
清 乾隆 「虹文薈谷」印譜, 故-玉-009697
紙本冊頁, 梵夾式, 六開, 木質封面有虹文薈古填金隸款. 乾隆皇帝嘗收聚八十方古玉印, 以元、亨、利、貞四號木屜儲存, 名之曰虹文薈古. 此本小冊頁即為該項收藏的目錄, 所以冊頁中有虹文薈古所收玉印的鈐跡、釋文,並佐繪折枝花、文士調琴、山水高士, 讓冊頁不但充滿古意還飄動著游賞閒雅的文人氣息. 而由其末開所書寫的文字, 也可知此項收藏除了上溯明代印譜傳統, 將實物對合《印統》所登載的印記外, 還旁及史、漢諸書, 其班班可考者皆行收入, 可見乾隆皇帝進一步完善、開展《印統》印譜傳統的企圖.
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7129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