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earbee8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09第一難:旱災!!旱災與救災情況新聞合集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1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6 07:10 | 只看該作者

安徽遭50年不遇乾旱直接損失已近16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0:10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汪孝宗/安徽報道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來,安徽省北部地區已有100多天沒有有效降水。由於整個冬季溫度偏高,土壤失墒(指土壤水分喪失)嚴重,加上凍旱疊加、秋冬連旱,致使皖北地區旱情持續擴展,苗情不斷惡化,抗旱保苗形勢「十分緊迫」。

  多年未遇的大旱

  「旱情太可怕了,這輩子都少見。」阜陽市一位年已七旬、「不輟勞作」的農民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今年整個冬天沒有下一場雪。他說:「這好像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同期降水最少、旱情最重的一年。」

  在春節長假期間,記者所途經的亳州、阜陽、淮北、宿州、蚌埠等皖北地市,往年滿眼綠油油麥苗,而如今記者所見之地一片枯黃。

  2月7日,安徽省氣象局召開近期旱情新聞發布會稱,去年11月份以來,安徽省北部持續少雨,旱情不斷升級,對小麥豐產構成嚴重威脅,總體特徵為秋冬連旱、旱凍疊加、受旱面積大、旱災程度重等。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下稱「安徽省農委」)發布的消息顯示,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安徽省降水偏少,合肥以北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少5乣9成。淮北地區已連續100多天無有效降雨,沿淮淮北中西部地區少9成,成為數十年來少有的嚴重乾旱年份,災情已達到乾旱極端氣候事件的標準。尤其是亳州、阜陽、淮北、蚌埠四市,旱情十分嚴重。

  為此,安徽省氣象局於2月1日,首次發布了乾旱紅色預警信號。

  據了解,乾旱紅色預警指預計未來一周綜合氣象乾旱指數達到特旱(氣象乾旱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縣(區)有60%以上的農作物受旱。

  據安徽省農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安徽省小麥苗情明顯差於往年,部分地方發生點片死苗,抗旱保苗形勢十分緊迫。為此,早在1月17日,安徽省政府就啟動了抗旱保苗Ⅱ級響應。

  2月9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的「旱情通報」顯示,截至2月8日,全省累計受旱面積2867萬畝,其中嚴重乾旱1229萬畝。此前,1月27日的衛星遙感監測結果顯示,安徽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區旱情仍在持續、面積仍在擴大。

  據統計,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三個月,皖北農業大市阜陽市累計降雨量9毫米,僅占常年均值84毫米的10.7%,是1953年以來秋冬降雨量最少的年份。截至2月5日,阜陽市小麥受旱面積已達694.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96.6%,其中重旱面積304.98萬畝。小麥受旱程度之深、面積之廣,歷年罕見。

  據安徽氣象部門預測,2月份全省降水量淮北、江淮地區比常年略少,沿江江南偏少。月平均氣溫比常年略高,極端最低氣溫接近常年。近期受暖濕氣流影響,2月中旬前後有一次降雨過程,雨量雖不大,但對抑制當前旱情加劇發展有一定作用,而安徽省小麥主產區旱情仍將持續。

  事實上,不光安徽如此。自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華北、黃淮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7乣9成,旱情仍持續發展。

  「小麥減產至少三到四成」

  「即使現在下雨解除旱情,今年的小麥減產至少三到四成,乾旱嚴重的地方可能減產達到五成。」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鎮一位姓陳的當地農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往年這個時候是小麥返青季節,麥苗應早已經把麥地覆蓋,根本看不到地皮。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卻是枯黃的麥苗和裸露的地皮。」

  2月7日,乾旱已近120天的阜陽市境內,迎來一次久違的「春夜喜雨」。在此次降雨過程中,阜陽市氣象部門抓住有利時機實施了今年首次人工增雨作業,共作業30餘次,發射火箭彈70餘枚。據專家介紹,此次降雨雖然對當前旱情加劇有一定遏製作用,但嚴重旱情遠沒有得到解除。

  據悉,在2008年秋季小麥播種前後,安徽省氣溫總體偏高,氣侯較為乾燥,造成土壤失墒嚴重,而且氣溫起伏大。加之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安徽先後遭受三次寒潮襲擊,沿淮淮北最低氣溫普遍降到-10乣-12℃。與此同時,2008年11月1日至12月26日,淮北地區、江淮丘陵區平均降雨15乣20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少6乣9成,致使土壤墒情下降,在地作物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據專家介紹,強寒潮天氣造成旱凍疊加,導致沿淮淮北小麥受災程度加重,苗情發生逆轉。尤其是旋耕整地、鎮壓不實、播種過深、播種較晚的田塊,漏風跑墒嚴重,影響了根系生長和分櫱發生,形成吊苗,根系得不到水分供應而逐漸枯死,個體瘦弱,群體不足,生長不良。

  「目前,全省30%以上三類苗處於『渴寒交迫』中,比上年同期上升10多個百分點,對奪取小麥豐收構成嚴重威脅。」安徽省農委有關負責人分析指出,今年安徽省糧食總產目標是305億公斤,比去年增產3.5億公斤。但是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三類苗麥地每畝減產可達50公斤至100公斤,合計減產10億公斤,那麼今年的糧食增產計劃就無法完成。

  據亳州市民政局報告,據初步統計,全市受災人口331.4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43.1萬畝,成災面積149.6萬畝,絕收面積10.3萬畝,農業經濟損失2.44億元。

  而來自安徽主要小麥主產區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省已有39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1286.6萬,直接經濟損失已近16億元人民幣。

  「今年要白忙活」?

  「由於乾旱,今年小麥估計減產可達四成左右。照此看來今年我們可能要白忙活,說不定還要賠錢呢。」阜陽市潁州區王店鎮農民付繼紅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由於去年賣糧過多,現在家裡剩餘的糧食並不多。幸虧孩子出去打工掙的錢,可以補貼家裡買些糧食,估計吃飯不會有問題,要在以前就要『鬧飢荒』了。」

  他同村的農民付振龍給《中國經濟周刊》算了「一筆賬」:按照往年畝產小麥1000斤計算,因為嚴重乾旱可能只能畝產只有500斤。按照往年小麥的正常價格大約0.70元/斤,每畝小麥收入約350元。現在每畝小麥施複合肥80斤需要165元,犁地翻地需要50元,收割需要50元,播種要20元,灌溉也要大約50元。這樣下來,每畝小麥共需要生產成本投入約335元,最後收到手上的收入已「所剩無幾」。

  據付繼紅介紹,王店鎮為了鼓勵農民「抗旱保苗」,盡量減少乾旱帶來的損失,鎮政府給每戶農民的抗旱機械補助柴油50斤,沒有抗旱機械的農戶澆灌1畝地補助15元。

  至於各種抗旱的補貼、補助什麼時候到他們手上,付繼紅們便「不得而知」了。他說,「就是不補助,我們也要抗旱、也要澆灌。不然,真要『顆粒無收』了,我們吃飯也成問題啊。」

  據悉,為調動農民購買抗旱機械的積極性,鼓勵農民抗旱保苗,安徽省將安排1500萬元專項經費,對農民購買抗旱機具給予25%的經費補貼。這是安徽省首次對抗旱機具的購買實行財政補貼。

  實際上,自今年1月中旬以來,來自安徽省農委、安徽農業大學等單位的農業專家紛紛奔赴亳州等小麥主產區,在仔細察看苗情后提出「肥水齊攻」的抗旱保苗思路。

  他們呼籲各地高度關注天氣和小麥苗情發展趨勢,早謀划、早準備、早動手,看天、看地、看苗情,開展分類管理,重點促進三類苗轉化升級。

  專家們認為,當前淮北地區地下水較豐富,淮河幹流及主要支流水位正常。各地應迅速行動,開機抗旱,確保2月15日前將所有受旱小麥澆灌一遍。根據苗情和天氣情況,利用中午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澆灌,確保不出現小麥大面積死苗。

  專家強調要實行肥水並舉,及時施用返青肥和拔節肥,確保每畝地「一遍水、十斤肥」,努力消滅三類苗。同時加強病蟲測報工作,為農民防治病蟲害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力爭把病蟲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全省抗旱「總動員」

  面對極其嚴峻的旱情,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在1月16日的省政府抗旱專題會上強調,面對當前持續發展的旱情,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力以赴,加大抗旱保苗力度,確保小麥安全越冬,確保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取得新的成效,「千方百計奪取今年小麥豐收」。

  隨後的第二天,即1月17日,安徽省政府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沿淮淮北受旱地區迅速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最大限度地減輕旱災損失;並要求「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1月20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抗旱預案Ⅱ級響應,要求亳州、阜陽、淮北、宿州、蚌埠等市防指及省防指有關成員單位,全力打好當前「抗旱保苗攻堅戰」。

  與此同時,安徽省各地市「不等不靠」,把抗旱保苗作為當前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

  作為這次旱情的重災區,阜陽市政府在1月19日召開全市抗旱保苗工作緊急會議,下達《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緊急通知》,部署下一步抗旱保苗工作。

  而在此之前,阜陽市已啟動「Ⅱ級響應」,積極採取科學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輕旱災損失。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突出灌溉重點。據統計,阜陽市目前已投入抗旱資金數千萬元,最大日投入抗旱人數近40萬人,已抗旱澆灌面積近500多萬畝,占受旱面積的70%以上。

  蚌埠市實行旱情、災情和抗旱保苗日報制度。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抗旱保苗第一線,指導群眾科學抗旱。

  淮北市根據災情發展動態,分地區、分作物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技術意見,完善並適時啟動農業抗災應急預案。亳州市採取縣區主要領導包鄉鎮、鄉鎮幹部分片包村、村幹部包戶到田的層層抗旱責任制,已抗旱澆灌面積30多萬公頃。

  淮南市投入人力數萬人次、機械數千台次,對全市近10萬公頃高地油菜、崗地小麥以及1.3萬公頃蔬菜和經濟作物進行了澆灌。

  當前,安徽旱情仍持續加重,為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命令,決定自2月5日20時起,將《安徽省抗旱預案》II級響應提高到最高級別I級響應。全面實行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分工負責制,對有條件抗旱而不作為造成損失的,將依法追究有關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據2月9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的「旱情通報」顯示,截至2月8日,全省累計已抗旱澆灌農田2477萬畝,占受旱面積的8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2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6 07:10 | 只看該作者

氣象局官員:警惕冬春連旱影響小麥返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0:14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司長 翟盤茂

  目前從冬麥區氣象旱情的特徵來看,主要是從2008年10月下旬以來,北方冬麥區的降水明顯偏少,出現了大範圍的氣象乾旱,旱區波及到西北、華北、黃淮、西南、華南等地區。

  冬麥區的降水量與正常情況下比較,總體來看偏少,其中華北中南部、黃淮西部在八成以上,最多減少一倍,冬麥區的降水少,基本上是30年一遇,在一些特別乾旱的區域,包括河北南部、河南、安徽北部等局部地區,乾旱的程度達到50年一遇。這次氣象乾旱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降水異常少,無雨日多。據統計,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京冀晉豫魯蘇皖陝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為30.9毫米),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小值。總體上看,冬麥區降水量之少為30年一遇,特旱區達50年一遇;河北降水量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值,北京、河南為第三少值。安徽沿淮淮北地區2008年11月至今累計降水量為21.6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三少。9省(市)平均無降水日數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其中河南為歷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為歷史同期次多。北京、河南等地已超過100天無有效降水。目前,部分地區的氣象乾旱已持續3個多月,出現了秋冬連旱。

  二是平均氣溫高,土壤失墒快。2008年11月1日以來,旱區大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京冀晉豫魯蘇皖陝甘9省(市)平均氣溫偏高0.7℃,為歷史同期第八高值。氣溫偏高,加之無積雪覆蓋,加速了土壤失墒,麥區出現不同厚度干土層,部分地區干土層達5厘米以上,嚴重地區出現土地乾裂。

  三是氣溫起伏大,旱凍相疊加。2008年11月1日以來氣溫總體偏高,但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我國先後遭受3次大範圍寒潮過程影響,降溫幅度大,部分地區24小時降溫幅度超過20℃。安徽沿淮淮北地區最低氣溫一度普遍低達-10~-12℃,安徽、河南等地冬小麥發生凍害。旱凍相疊加,對冬小麥安全越冬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四是乾旱範圍廣,災害影響大。氣象乾旱區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陝西、甘肅和寧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東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達到特旱,部分地區出現麥苗枯死現象,對小麥豐產構成嚴重威脅。乾旱還造成森林火險等級偏高,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水庫蓄水受到一定影響。

  未來的情況,從目前的氣候條件來看,現在還是處於春初時期,這一段時間,也是我們冬麥區氣候比較乾燥的時期,氣候條件比較差,這個季節也特別容易造成乾旱的季節。所以從目前情況來看,氣象乾旱這種條件在短時間內不容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要警惕秋冬連旱之後可能出現的冬春連旱,因為到春季會持久連旱下去,在小麥返青時候,如果幹旱再持續的話,影響會進一步加劇。在北方偏北地區,下面的土壤冰凍,小麥沒有返青,這種情況下,乾旱的影響不是很嚴重。在返青的時候,乾旱持續影響會進一步加劇。

  (根據2009年2月6日中國氣象局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的發言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3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6 07:10 | 只看該作者

我國北方冬麥區旱情緩解受旱面積減少1/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1:3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6日電 綜合報道,在積極抗旱和近期連續降雨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北方冬麥區的旱情繼續緩解。截至15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為1.04億畝,比2月7日高峰時的1.61億畝減少三分之一,約5700多萬畝。

  全國作物受旱面積減少三分之一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最新統計,截至15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1.04億畝(比14日減少641萬畝),重旱3033萬畝(比14日減少94萬畝),乾枯421萬畝,有468萬人、25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冬麥區受旱面積總計8842萬畝,比昨日減少588萬畝。而全國作物受旱面積為1.04億畝,比2月7日高峰時的1.61億畝減少三分之一,約5700多萬畝。

  北方冬麥區8省累計澆灌冬小麥1.83億畝次

  中國冬麥旱區繼續開動抗旱設施,全力組織抗旱灌溉。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先後6次調高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並聯合調度萬家寨和東平湖水庫,全力支援流域抗旱保苗。目前河南、山東兩省引黃灌溉流量達到730立方米每秒,每天的取水量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

  連日來,安徽、江蘇等地石油電力部門緊急派出服務小分隊,送油送電到抗旱一線。陝西寶雞煙草專賣局啟動了1000多處煙葉配套水利設施,幫助群眾抗旱澆麥。河北邯鄲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根據天氣條件進行科學灌溉。截至目前,北方冬麥區8省已累計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94億畝次,其中澆灌冬小麥1.83億畝次。

  北方大幅降溫 專家提醒旱區加強田間管理

  近日,冷空氣來勢洶洶,寒冷的大風使北方多個地區降溫。降溫地區里有不少屬於北方冬麥旱區。當前正是冬小麥返青的關鍵時期,大幅的降溫會對麥苗恢復生長有一定影響。因此,氣象專家建議,各地旱區要加強田間管理,抓緊採取中耕鬆土等措施,以提高地溫,促進麥苗根系下扎、生長。

  中央氣象台稱,15日、16日兩天,東北、江淮東部等地氣溫將先後下降4~8℃,其中,東北地區東部的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0~12℃。位於旱區的華北南部、黃淮、陝西南部的氣溫也將下降4~6℃,其中,山東大部、蘇皖北部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8℃。

  受冷暖空氣的影響,降溫的同時旱區還會迎來一場滋潤的降水。預計未來三天,陝西南部、河南、山東、湖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地將出現2~6毫米降水,其中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安徽北部的部分地區降水量有7~12毫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4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6 07:10 | 只看該作者

湖北洪湖水體面積因乾旱80天縮減35%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2:07  漢網-長江日報
  本報訊(記者 金濤 通訊員 王章敏)昨日清晨,洪湖市突降今冬以來最大降水。降水未能改變洪湖水位持續下降的趨勢,最新衛星遙感圖像顯示:從去年11月以來,洪湖水體面積縮減了35%。

  昨日8時,洪湖邊的挖溝子(洪湖漁場)水文觀測站,觀測員李有雲觀測記載:水位23.88米。翻開記錄簿,洪湖水位近20天來,正在以每天1厘米的速度下降。

   「現在的水位比往年要低些」,今年74歲的李有雲在洪湖邊觀測記錄水位已經有37年。他說,從歷年水位變化分析,未來20天,如果不出現強降水,洪湖水位仍將繼續下降。

  洪湖三面臨水,分別有長江、漢水和東荊河環繞,是全國七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我省最大的「地球之腎」——天然濕地。

  水位不斷下降使湖水面積迅速縮減。武漢區域氣候中心最新的衛星遙感洪湖水體監測圖顯示,1月31日,洪湖水體面積為309.95平方公里。而去年11月11日的水面為474.31平方公里,80天縮減35%。

  如此快速的縮減,超過了正常的冬季水位下降引發的水面縮減。氣象專家分析,去年11月中旬以來,我省降水異常偏少,部分地區出現乾旱。由於洪湖周邊的淺灘水體面積較大,水位又非常低,更容易蒸發。另外,為迎接春汛,按慣例也放走了部分湖水。

  資料記載,上世紀50年代,洪湖水面達760平方公里,而目前夏秋季節水面也僅400多平方公里。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的觀測顯示,因氣候異常變化而引發的「縮水」事件,正在逐漸增多,應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5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4 | 只看該作者

農業部:8省旱區受旱麥田已灌溉1.13億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11:25  人民網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2月15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等主產區小麥受旱1.10億畝,其中嚴重受旱3640萬畝,分別比14日減少1499萬畝和493萬畝。8省旱區受旱麥田中已灌溉面積1.13億畝,已追肥面積7879萬畝,分別比14日增加412萬畝和368萬畝。

  截至2月15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等8個受旱省累計下派農業專家指導組3653個,深入一線抗旱的專家和技術人員20.6萬人次,下發抗旱技術明白紙1978萬張,培訓農民1892萬人,投入農業抗旱人數2934萬人。農機系統累計投入抗旱保春管機具786.12萬台套,其中拖拉機372萬台、排灌機械403.46萬台套,累計組織6.37萬農機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累計消耗柴油39.5萬噸,抗旱灌溉面積1.7566億畝次。其中,2月14日,8省當日共組織排灌機具42.46萬台套,完成抗旱灌溉面積達399萬畝,投入技術服務人員547人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6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5 | 只看該作者

國家防總:作物受旱面積已減少近半

 中新網2月16日電 據中國國家防總網站消息,截至2月1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9972萬畝(比昨日減少471萬畝,比2月7日高峰時1.61億畝少6114萬畝,減少面積大於三分之一),重旱2936萬畝,乾枯421萬畝,有466萬人、25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冬麥區8省新增澆灌面積251萬畝,旱情繼續緩和,作物受旱面積總計8371萬畝(比昨日減少471萬畝,比2月7日受旱高峰時減少6961萬畝,減少面積近二分之一),其中重旱2680萬畝。

  2月15日,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大部、江蘇中北部等地出現小雨或雨夾雪,其中河南東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蘇中部雨量10~19毫米,北方冬麥旱區出現4~6℃降溫。沿黃旱區河南和山東繼續加大引水流量,河南引黃流量281立方米每秒,山東引黃流量461立方米每秒。自1月6日以來,河南累計引黃水量4.13億立方米,山東累計引黃水量5.96億立方米,小浪底水庫累計下泄水量19.43億立方米。

  旱區各地繼續加大抗旱工作力度。2月15日,河南省政府部門及駐軍共出動6670人,投入設備499台套。截至2月15日,省軍區和武警部隊累計出動兵力1.9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91萬人次,運送生活用水4.1萬立方米,澆灌麥田598萬畝,疏通溝渠506公里;2月15日,全省石山口、板橋等12座大型水庫下泄水量1190萬立方米,日澆灌面積118萬畝。安徽省2月1日以來,累計新打井3.4萬眼,維修泵站4748座,新挖溝渠40公里,清淤228公里,水利技術人員現場服務累計達9111人次,合肥以北9市自1月下旬春灌以來,累計提水量12億立方米,完成澆灌面積2858萬畝,3307萬畝次。陝西省駐軍積極參與抗旱工作,截至2月15日,累計出動現役和預備役人員4685人,機械122台套,完成澆灌面積1.81萬畝。

  2月15日,北方冬麥區8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數1275萬人、開動機電井130萬眼、泵站1.90萬處、抗旱機動設備232萬台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17萬輛,去年12月下旬以來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9億元,累計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96億畝次,其中澆灌冬小麥1.86億畝次,臨時解決了176萬人、54萬頭大牲畜的因旱飲水困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7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5 | 只看該作者

湖北中北部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19:46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2月16日電(記者沈翀)湖北近期持續陰雨天氣,中北部地區土壤墒情轉好,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湖北省氣象局預計,未來兩周湖北還將有兩輪降雨過程。

  湖北省氣象局武漢區域氣候中心介紹,2月份以來,除鄂西北局部、鄂東局部外,湖北大部地區降水在10毫米以上,其中前期旱情較重的襄樊東部、隨州、宜昌、荊門、恩施北部、孝感北部等地降雨達到了17毫米至39毫米。

  尤其在2月13日後,受自然降水和飛機增雨的共同影響,湖北省出現了全省性大範圍小到中雨,氣溫回落,大部分地區僅此輪降水量即超過5毫米,其中黃石市降雨量最大,達到21毫米。這輪降水降溫天氣對緩解旱情、降低高森林火險等級以及旱區農田增墒保墒、增水蓄水較為有利。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根據最新氣象信息分析,未來兩周湖北還有兩輪降雨過程,其中16日到19日全省小雨,南部部分地區中雨;21日到23日,湖北省又將迎來一次降水過程。該中心預測,受降水和低溫影響,湖北省大部地區旱情可以得到基本解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8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5 | 只看該作者

江西大範圍人工降雨緩解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20:50  中國廣播網
  中廣網南昌2月16日消息(記者蔡福津)連日來,江西省各地抓住有利天氣時機,適時開展大規模立體人工降雨作業,緩解了前期部分地區出現的旱情。

  從13號晚上開始,高空低槽和低層切變共同影響江西省,有關部門及時抓住這一有利條件,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到16號14時,江西全省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2架次,歷時4小時56分,航程1029公里,途徑南昌、九江、景德鎮、上饒、鷹潭、新余、撫州、吉安、宜春等9個設區市,作業影響區降雨1-10毫米;全省共組織開展地面作業62次,發射增雨火箭彈169枚,作業影響區普降小到中雨。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全省森林火險等級有效降低,贛南前期出現的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29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6 | 只看該作者

湖北旱情本周將基本解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23:08  武漢晚報
  本報訊(記者 陳自力 通訊員 孫又欣 吳榮飛) 記者昨日從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及省氣象局了解到,湖北連續的小雨已讓旱情大大緩解,到昨日4個地區旱情解除,並且一天之內,我省受旱的農田減少了近一半。由於此波陰雨天氣將持續一周,到本周末,我省的旱情將基本解除。

  從前日到昨天,湖北維持陰雨天氣,大部分地區降了小到中雨,氣溫繼續回落,對旱區農田增墒保墒和各地增水蓄水較為有利,大部分地區旱情緩解。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昨統計,宜昌、鄂州、荊州、天門等4地區旱情解除,但前兩日降雨分佈不均,多少不等,仍有荊門、襄樊、十堰、隨州、恩施、孝感、神農架林區等7個市、州、林區的21個縣(市、區)報旱,受旱農田183.71萬畝,但比前日減少152.57萬畝。

  省氣象局表示,預計從今天起未來一周全省以陰雨天氣為主,降水量北部10-20毫米,南部15-25毫米,我省的大部分地區的旱情可解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0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7 06:26 | 只看該作者

農業部:北方旱區面臨凍害風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02:26  新京報
  本報訊 (記者李靜)記者昨日從農業部獲悉,針對近期黃淮海麥區、西北麥區較強降溫天氣,農業部小麥專家組緊急會商,提請各地特別是受旱嚴重的冬小麥主產區要加強麥田管理,嚴防凍害發生。

  近期,黃淮海麥區、西北麥區北部出現了6~10℃的較強降溫天氣,其中山東大部、蘇皖北部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8℃。農業部小麥專家組專家認為,正常年景小麥起身期前具有較強的抗凍能力,但遇到乾旱年份特別是像今年這樣的特大幹旱年份,小麥抗凍能力下降,如果遇強降溫氣候,旱寒交加,容易導致根系受凍,進一步加重災情發展。

  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顯示,截至1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9972萬畝,比2月7日高峰時1.61億畝少6114萬畝,減少面積大於三分之一。農業部新聞辦昨日表示,雖然遭遇50年不遇大旱,但是夏糧收成怎麼樣還不能過早定論。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由於中國糧食連續五年豐收,儲備也充足,國家調控市場有足夠糧源,因此可以說,旱情不會影響中國糧食安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131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9-2-17 06:31 | 只看該作者
看來河北省的情況好些了,家鄉的父老們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2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6 | 只看該作者

四川高溫少雨旱象與北方連成片(組圖)


14日,成都街頭年輕人穿上夏裝。雷遠東 攝



四川旱區示意圖。製圖 阿沛


  □持續高溫,連續不雨,四川旱區由最初的旱象露頭,到現在旱象滋長,已與我國北方的乾旱區連成了一片

  □四川、雲南及貴州等山區局地出現了異常高溫天氣,48個縣市(川南23個縣市)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天氣持續高溫乾旱、降水偏少,我國南方湘贛黔閩川滇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居高不下,火災數量劇增

  〉〉〉旱情

  持續高溫,連續不雨,四川旱區由最初的旱象露頭,到現在旱象滋長,已與我國北方的乾旱區連成了一片。昨日,省農業氣象中心在全省各地實地調查之後,出爐了「農業氣象專題報告」。報告指出,目前我省許多地方溫暖異常,蒸發失水加速,土壤失墒,已到了作物難以忍受的臨界缺水狀態,如不採取措施,旱象發展將勢必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四川:作物已到臨界缺水

  剛剛過去的冬季,四川盆地降水偏少,冬干明顯,旱象露頭。提前進入春季之後,氣溫飆升,降雨稀少,造成旱象進一步發展。省農業氣象中心專家說,截至目前,盆地丘陵地區有一塊區域降雨量較常年偏少50%以上。特少降雨區域範圍之大,由北向南包括廣元、遂寧、資陽、內江和自貢等市的大部,以及巴中、南充、綿陽、德陽、成都、眉山、瀘州、宜賓等市部分丘陵地區;特少中心區域仍在龍泉山東側的盆中部分丘區,以及威遠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偏少70%以上,甚而接近80%。這一特少雨區域由秦巴山區相隔,與我國北方乾旱區連成了一片,成為中國北方大片乾旱區一個向西南凸起的組成部分。

  乾旱加劇的原因,氣象專家分析主要是因為溫度高降雨少,在居高不下的較高溫度水平作用下,蒸發失水加劇,由土壤失墒造成的水分脅迫,已到了作物難以忍受的臨界缺水狀態。氣象部門將抓住有利時機進行人工降雨,並提醒各地採取人工補水措施,有效地緩解旱情。全國:受旱面積減少1/3

  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顯示,截至2月1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9972萬畝,比2月7日高峰時1.61億畝少6114萬畝,減少面積大於三分之一。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冬麥區8省新增澆灌面積251萬畝,旱情繼續緩和。

  〉〉〉高溫

  焚風作亂多縣氣溫突破極值

  近日,四川、雲南及貴州等山區局地出現了異常高溫天氣,48個縣市(川南23個縣市)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古藺、筠連兩縣日最高氣溫分別達36.7℃和35.8℃,中央氣象台專家表示,暖濕的偏南風氣流經過山區後下沉增溫是造成這種「焚風」現象的主要原因。

  氣溫多變一天經歷春夏秋

  2月12日下午,瀘州、宜賓南部一帶天氣異常燥熱,特別是宜賓筠連縣下午4時氣溫達到26℃,1小時后氣溫驟然升高10℃,達到36℃!接下來一個小時,氣溫又像坐過山車一般下降,在18時降到了23℃。當地居民感覺2小時內,氣溫從初夏一下子邁入盛夏,接著一場大風又把大家從盛夏刮到了秋天。

  罕見焚風灼傷蔬菜明顯

  省氣象台台長范曉宏介紹,這是「焚風」現象,在四川很少發生。「焚風」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連續近10天的晴熱高溫天氣,導致氣溫持續攀升,濕度降低,而近地層西南氣流中出現強風提供了外因條件。由於出現異常高溫,低濕、大風等要素急劇變化,土壤的蒸發量增大,作物體內的水分消耗很快,從而破壞了葉綠素等色素,阻礙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合成過程,使作物更快地萎黃枯死提前「枯熟」,對烤煙和蔬菜灼傷尤為明顯。

  氣象專家預計,隨著17日又一股冷空氣開始影響我國,焚風現象在短期內再在四川等山區發生的可能性不大。

  □相關鏈接 何謂焚風?

  據《大氣科學詞典》解釋,焚風是沿背風坡下吹的乾熱的地方性風。最早指越過阿爾卑斯山後在德國、奧地利谷地變得乾熱的氣流。焚風現象是大氣環流異常情況下的正常天氣現象,與地形相關,影響如此大範圍的焚風效應,在四川歷史上比較少見。但焚風並非一無是處,高溫、低濕的環境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火險 森林大火多發我省火情嚴峻

  據國家林業局新聞辦公室消息,由於天氣持續高溫乾旱、降水偏少,我國南方部分省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居高不下,火災數量劇增,2月9日8時至16日17時,形成林火535起,在撲救森林火災中,共有7人死亡,國家森防指要求各地切實做好當前森林防火工作。

  據了解,9日至16日,國家森防指共監測到熱點2453個,其中湖南、江西、貴州、福建、四川、雲南等地火情較為嚴峻,目前,尚有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巴塘縣2處林火正在撲救中。在撲救森林火災死亡的7人中,貴州省畢節市2人、湖南省4人、福建省1人。

  13日16時,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三桷埡鄉發生森林火災,當地已投入1500餘人正在實施撲救。目前,過火面積約500公頃,起火原因正在調查,無人員傷亡。國家森防指已派出工作組趕赴火場,協助指導火災撲救工作。

  對此,四川省護林防火指揮部緊急啟動三級應急響應,省氣象局也進入應急服務狀態。省氣象局緊急加強衛星遙感和新一代天氣雷達監測,對火場開展24小時動態跟蹤,隨時做好人工降雨準備。甘孜州氣象台還發布了森林(草原)高火險天氣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幾天高火險還將持續。(鄭麗 記者李欣憶 綜合新華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3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6 | 只看該作者

國家防總稱八省冬麥區受旱面積減少近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07: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7日電 據國家防總最新統計,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冬麥區新增澆灌面積251萬畝,旱情繼續緩和,作物受旱面積總計8371萬畝,比2月7日受旱高峰時減少6961萬畝,減少面積近1/2,其中重旱2680萬畝。

  旱情繼續緩和

  截至2月1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9972萬畝(比昨日減少471萬畝,比2月7日高峰時1.61億畝少6114萬畝,減少面積大於三分之一),重旱2936萬畝,乾枯421萬畝,有466萬人、25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冬麥區8省新增澆灌面積251萬畝,旱情繼續緩和,作物受旱面積總計8371萬畝(比昨日減少471萬畝,比2月7日受旱高峰時減少6961萬畝,減少面積近二分之一),其中重旱2680萬畝。

  2月15日,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大部、江蘇中北部等地出現小雨或雨夾雪,其中河南東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江蘇中部雨量10~19毫米,北方冬麥旱區出現4~6℃降溫。沿黃旱區河南和山東繼續加大引水流量,河南引黃流量281立方米每秒,山東引黃流量461立方米每秒。自1月6日以來,河南累計引黃水量4.13億立方米,山東累計引黃水量5.96億立方米,小浪底水庫累計下泄水量19.43億立方米。

  各地繼續加大抗旱力度

  2月15日,河南省政府部門及駐軍共出動6670人,投入設備499台套。截至2月15日,省軍區和武警部隊累計出動兵力1.9萬人次,組織民兵預備役91萬人次,運送生活用水4.1萬立方米,澆灌麥田598萬畝,疏通溝渠506公里;2月15日,全省石山口、板橋等12座大型水庫下泄水量1190萬立方米,日澆灌面積118萬畝。安徽省2月1日以來,累計新打井3.4萬眼,維修泵站4748座,新挖溝渠40公里,清淤228公里,水利技術人員現場服務累計達9111人次,合肥以北9市自1月下旬春灌以來,累計提水量12億立方米,完成澆灌面積2858萬畝,3307萬畝次。陝西省駐軍積極參與抗旱工作,截至2月15日,累計出動現役和預備役人員4685人,機械122台套,完成澆灌面積1.81萬畝。

  2月15日,北方冬麥區8省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數1275萬人、開動機電井130萬眼、泵站1.90萬處、抗旱機動設備232萬台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17萬輛,去年12月下旬以來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9億元,累計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96億畝次,其中澆灌冬小麥1.86億畝次,臨時解決了176萬人、54萬頭大牲畜的因旱飲水困難。

  農業部:北方旱區面臨凍害風險

  近期,黃淮海麥區、西北麥區北部出現了6~10℃的較強降溫天氣,其中山東大部、蘇皖北部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8℃。目前正值小麥返青和油菜抽薹的關鍵時期。由於2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氣溫回升迅猛,黃淮大部地區冬小麥提早3-8天進入返青期,南方油菜提前抽薹,抗寒能力下降,近日降溫幅度較大,將對麥苗返青和油菜生長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受旱地區小麥生長發育構成嚴重威脅。

  對此,農業部於2月16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充分認識做好當前防寒抗凍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力爭今年夏季糧油有個好收成,為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應有的貢獻。

  農業部小麥專家組緊急會商,通過深入分析此次降溫過程對冬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提請各地特別是受旱嚴重的冬小麥主產區要加強麥田管理,嚴防凍害發生。

  專家認為,正常年景,小麥起身期前具有較強的抗凍能力,一般降溫天氣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遇到乾旱年份特別是像今年這樣的特大幹旱年份,小麥抗凍能力下降;同時,小麥返青起身後會喪失抗凍能力。此時,如遇強降溫氣候,旱寒交加,容易導致根系受凍,造成小麥黃苗、死苗,主莖和大分櫱有可能凍死,進一步加重災情發展。專家認為,目前,黃淮海、西北麥區小麥由南向北陸續進入返青期,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進入起身期,旱區小麥發生凍害的可能仍然存在,做好當前小麥的防凍抗凍工作十分迫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4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7 | 只看該作者

北方八省冬麥區旱情繼續緩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10:49  人民網
  記者從國家防總獲悉: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冬麥區新增澆灌面積251萬畝,旱情繼續緩和,作物受旱面積總計8371萬畝,比2月7日受旱高峰時減少6961萬畝,減少面積近1/2,其中重旱2680萬畝。

  截至2月16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9972萬畝(比昨日減少471萬畝,比2月7日高峰時1.61億畝少6114萬畝,減少面積大於1/3),重旱2936萬畝,乾枯421萬畝,有466萬人、250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又訊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今天舉行的全國天氣會商會上獲悉:近兩天我國北方冬麥旱區出現了明顯降溫降水,而且最近還將迎來降水過程。

  北方旱區最近出現的幾次降水過程,使土壤缺墒情況有所改善,旱情有所緩解。氣象乾旱監測顯示,截至2月16日5時,北方旱區只有河南東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區、安徽北部、山東半島、河北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的部分冬麥區存在輕度缺墒,局部地區中度缺墒,其餘大部分旱區處於無缺墒狀況。(劉毅、苗艷麗)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5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7 | 只看該作者

黃河防總再次加大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支持抗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15:15  新華網
  新華網鄭州2月17日電(記者李鈞德)記者從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獲悉:為確保沿黃灌區抗旱用水,黃河防總決定,自2月16日20時起,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加大至1000立方米每秒,2月17日8時起加大中游萬家寨水庫下泄流量至600立方米每秒,全力支持沿黃灌區抗旱保苗。

  截至2月16日16時,河南省當日引黃抗旱流量達302.47立方米每秒,達到歷史最高峰。河南、山東灌溉面積達1370萬畝,再創歷史新高。山東引水需求未來一周和近階段將持續增長,抗旱進入最關鍵時期。加大小浪底水庫的泄流,將有力支援山東關鍵期的抗旱用水。

  同時為確保山西陝西抗旱用水的需求,兼顧內蒙古河段防凌安全,黃河防總決定,調度萬家寨水庫下泄流量在由4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550立方米每秒的基礎上,繼續加大至600立方米每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6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7 | 只看該作者

甘肅大部分地區將出現冬春連旱現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15: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二月十七日電(記者 劉薛梅)記者十七日從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甘肅省大部分地區將出現冬春連旱現象。

  據甘肅省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三到五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區降水仍然偏少,由此,預計甘肅省將有兩百至三百萬畝冬麥、冬油菜需要翻耕改種,四百多萬畝春播作物面臨無法下種的危險,直接影響全省夏糧和夏油生產。

  截至昨天,甘肅省受旱耕地面積達兩千三百一十三萬畝,農作物受旱面積達七百三十九萬畝,冬小麥受旱六百零八萬畝,冬油菜受旱一百三十一萬畝,白地受旱面積一千五百七十四萬畝,主要分佈在隴東北部偏北地區的二十多個縣區,河東地區因旱已有四十萬人、四十七萬頭牲畜出現飲水困難。

  據悉,自去年十一月至今,甘肅省先後出現七次區域性降水過程,有部分地區尚未出現過降水過程,全省二十條主要河流來水偏枯五成左右,特別是黃河、長江流域河流偏枯六至七成,全省以灌溉為主的大中型水庫蓄水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三。

  面對持續旱情,甘肅省已啟動萬名科技人員分赴全省各地,分片開展旱情調研和科技抗旱。(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7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7 | 只看該作者

北方冬麥區受旱面積降至多年同期平均水平

 新華網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姚潤豐 劉宏鵬)中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17日宣布,在旱區各地全力組織抗旱灌溉和近期連續降雨的共同作用下,延續3個多月的中國北方冬麥區嚴重旱情出現重大轉折,受旱面積已降至多年同期平均水平。

  國家防總辦公室統計顯示,截至2月17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8383萬畝,比2月7日旱情最嚴重時的1.61億畝減少7717萬畝,已接近多年同期平均水平(7600萬畝),其中重旱2679萬畝,乾枯421萬畝,有464萬人、248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此外,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8省冬麥區受旱面積總計6980萬畝,比2月7日旱情最嚴重時減少8352萬畝,已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47億畝。

  去冬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雨雪嚴重偏少,北方地區主要江河來水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顯不足,歷史罕見的旱情在北方迅速蔓延,北方冬麥區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幹旱。

  面對嚴重乾旱,中國有關部門團結抗旱,先後適時啟動國家抗旱Ⅲ級、Ⅱ級和最高級別的Ⅰ級應急響應機制。國家防總、水利部、農業部、氣象局及時向旱區派出多個抗旱工作組和抗旱專家組,現場指導地方做好抗旱工作。

  與此同時,中國財政部春節前後分別下達1億元和2.5億元中央特大抗旱補助費,2月6日提前撥付了全年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中國軍隊積極協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濟南軍區某集團軍、武警河南總隊、空軍某師積極幫助河南、安徽等省重旱區抗旱澆麥、搶修水利設施、實施人工降雨。

  中國知名糧食專家、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丁聲俊表示,當前全力進行的「抗旱戰」,結結實實地為中國糧食抗風險能力「補了一課」,「利在今年,功在長遠」。

  據統計,2月6日以來,中國最高投入抗旱人數1451萬人、開動機電井154.2萬眼、泵站2.33萬處、抗旱機動設備233.6萬台套,出動機動運水車輛27.6萬輛,累計投入抗旱資金40.95億元,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53億畝,臨時解決了181萬人、57萬頭大牲畜的因旱飲水困難。

  「雖然當前冬麥區的旱情出現轉折,但是乾旱是我國長期面臨的一個問題,當前春旱形勢依然嚴峻,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國家防總辦公室副巡視員張旭說。

  據介紹,北方的黃淮海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為突出,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7%,十年九旱。去冬三北地區干封地面積達1.4億畝,北方大部分地區江河徑流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隨著春耕生產展開,春季抗旱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國家防總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嚴峻的春季抗旱形勢,在前一階段紮實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密切掌握旱情發展變化情況,加強對旱區和糧食主產區抗春旱工作的指導,特別是繼續重點關注冬麥區旱情及抗旱工作,根據天氣變化,指導地方適時澆灌,進行人工增雨、田間管理和防止低溫冷害對作物的影響。及早分析南方和東北地區的春旱形勢,適時對抗旱工作作出部署,確保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

  國家防總還要求,加強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強化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統籌城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努力擴大抗旱澆灌面積,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益;抓住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增建各種抗旱應急設施,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對記者表示,隨著全球天氣異常,洪澇災害將頻繁發生,政府和農民應改變糧食生產「靠天吃飯」的現狀,在農田水利上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國家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還可以吸納更多的農村閑散勞動力,解決他們的生活。

  國家防總表示,繼續加大對旱區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資金,保障春耕抗旱緊缺物資的供應,做好技術服務,全力支持地方積極開展抗旱保苗、保人畜飲水安全和春耕生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8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8 | 只看該作者

山東農田受旱面積減少50%左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20:07  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2月17日電(記者蘇萬明)山東省水利廳統計顯示,由於全省各地陸續開展抗旱保苗灌溉,截至17日8時,山東省農田受旱面積由最大時的3411萬畝,下降到目前的1720萬畝,其中重旱503萬畝。

  連日來,山東各地加強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按照輕重緩急,統籌安排汛期前各個時段的用水,合理調控各類水利工程,優化配置抗旱水源,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益。目前,山東全省已抗旱澆灌3150萬畝,單日抗旱澆灌面積最大達564萬畝。特別是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各地春灌逐步展開,山東省農作物受旱面積有望繼續減少。

  山東各地千方百計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通過財政投入、社會募捐、群眾投工投勞等多種有效形式,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為抗旱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財力物力保障。曹縣、定陶等縣通過給予打井補助,鼓勵群眾打井灌溉。據統計,至2月17日,山東全省共投入各類抗旱資金總計達到7.4億元,日最大投入抗旱勞力597萬人,啟用機電井52萬眼、泵站7988萬處、機動抗旱設備111萬台套,水源工程5400處。

  山東各地幹部群眾齊心抗旱,為緩和旱情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單縣通過村幹部帶頭澆地、檢查、建立機井使用獎懲制度等方式,加大抗旱救災力度。濟南軍區也積極參與幫助群眾運送生活用水、清理溝渠、澆灌麥田,截至2月15日,軍區共出動民兵預備役人員194萬多人次參加山東省抗旱,澆灌麥田760多萬畝。

  據統計,今年以來,山東省平均降雨9毫米,較歷年同期偏少40%。2月7日旱情發展到高峰時,山東省受旱小麥面積曾達3411萬畝,佔總種植面積的64%,其中重度乾旱面積1192萬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39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8 | 只看該作者

河南蘭考大旱凸顯水利設施荒棄:六成機井癱瘓

■ 核心提示

  這次大旱對河南蘭考的考驗別具意義。

  這個可以利用黃河水與機井兩種方式灌溉的縣城,因擁有先進的水利設施而8次被河南省政府表彰。

  但在大旱面前,蘭考依然暴露出諸多問題。黃河水引渠不暢通,許多村莊的澆水變壓器被偷,機井布局不合理被損壞,機井現代化改造推進艱難等。

  在抗災時,蘭考所顯露出的這些社會問題具有普遍性,值得深思。

  又一路麥苗死了。

  年前,魏義功開始看著越來越多麥苗因缺水而死去。

  「如今,田裡三路至少死了一路。」2月9日魏義功對記者說。

  魏義功,在河南蘭考種地三四十年,這樣的大旱,他還是首次遭遇。

  從播種的十月初一,到過完年的正月十五,蘭考乃至河南全省都沒有過有效降雨。全省小麥受旱面積4150萬畝,山丘區有13萬人發生飲水困難。

  魏義功原本慶幸自己是在蘭考,而不是別處。

  這個因焦裕祿聞名的河南農業縣,緊鄰黃河。縣裡除了有齊全的水利設施———機井灌溉,還有2/5的田地可引用黃河水灌溉。

  而在大旱面前,魏義功發現,多次因擁有先進水利而受表彰的蘭考,還是暴露出了種種問題。

  擁擠的水泵

  部分村莊用黃河水灌溉,而現在能引來的水越來越少,很多水泵排在水渠邊,接不到水

  陽光下遠眺,枯黃的麥苗恍惚如收割時的麥浪。

  在蘭考,大部分田地屬於沙土,地表無法涵水,無論旱澇,災情都會很嚴重。幸好有著3條幹渠引著黃河水貫穿縣城。

  2月10日,正月十六,依舊無雨。

  葡萄架鄉的幹部帶人正在挖渠,接引乾渠里的水流向村莊。這已經是蘭考縣委抗旱灌溉的最後期限。在水渠邊,至少還有3000畝麥田沒澆上水。

  葡萄架鄉的書記和鄉長望著在渠內左衝右突的挖掘機,不斷給各方面下達指令。

  「我已經三天沒有回家。」副鄉長崔常勇也在現場忙碌。據崔介紹,葡萄架鄉橫豎共有13道引水渠。

  渠內,挖掘機也已連續挖了四天三夜,黃河水在其中蜿蜒曲折了2000多米,才流至韓相坡村。

  那天下午,村民張順利去接水,但並不順利。

  他是在下午兩點聽到「來水」的消息,忙發動家裡的小拖拉機,拖著水泵,沖向公路邊的引水渠。

  而在引水渠不到30米的水邊,已擁擠著13輛拖拉機和奔馬車。大家爭著把水泵往水裡放,「水泵緊挨著水泵。」

  還沒等張順利把水泵放進去,就聽到上游有喊聲,「沒水了」。

  「接水的人多,剛引來的水根本不夠大家一齊抽。」一名鄉幹部說。

  事實還不僅如此。蘭考縣水利局高級工程師王世同說,整個黃河來水量逐年減少,蘭考取水越來越難。

  數年前放300個流量,黃河水就可以從大閘出槽,流入乾渠。現在因為黃河水位低,要放很長時間河水才能出槽。

  即使出了槽,也因為水位低,使得乾渠引過來的水,在各小閘口和河道極為不暢。所以,蘭考縣每年疏浚河道需要挖土200萬方,耗資700多萬元。

  「挖一次使用一年,來年還得重新挖。」王世同說。

  而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資金數以億計,這對於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的蘭考,在目前並不現實。

  缺電比缺水嚴重

  新朱庄村兩個供澆水的變壓器被偷,水泵接不了電;警方透露,豫東1/3電力曾被破壞

  魏義功比張順利要幸運些,他所在的新朱庄村是靠機井灌溉。但澆地之於魏義功,同樣是種痛苦的記憶。

  他在村裡有4畝麥田。他必須見縫扎針,把水泵放進忙碌的機井內,之後,他得扛著一二百斤重的電線,邊走邊放,最多需要放五六百米,才能將水泵與村裡的變壓器連上。

  他總是累得氣喘吁吁,一不小心還會閃了腰。

  忙到夜裡,還得睡在地里看水泵。在拖拉機車鬥上搭塊塑料布,便是睡人的地方。半夜,零下十度左右的寒氣會將人凍醒,那就再難睡著。

  而且這還不一定安全,家裡有狗的人家就把狗拴在車鬥上,跟人窩在一起。

  魏義功跟大兒子和一個侄子搭幫澆地,還算好。在務工大縣蘭考,很多農民家裡只剩下中老年人和婦幼留守,就更加辛苦。

  即便這樣,魏義功還是打算放棄一塊8分地的麥田。那塊地離村裡最近的變壓器超過一千米,光電線就要多支出1200元。

  「一畝麥子頂多賺400元。」魏義功覺得划不來。

  原本魏義功並不想放棄這塊地。原本村裡有兩個專供澆地的三相變壓器。那倆變壓器離田地很近,魏義功不用額外支出電線的費用。

  而在幾年前,其中一個被人整體偷走。

  村裡人為防止另一個被竊,便將其底座焊死在支架上。沒過幾日,變壓器里最值錢的銅芯被人偷走,只剩下外殼蹲在支架上。

  按照蘭考縣的規定,照明變壓器歸電力部門維護,而澆地的變壓器則歸村裡管理。價值2萬多的變壓器丟失后,村裡無力再置。

  在豫東農村,變壓器的丟失幾乎成為公害。商丘與開封蘭考相鄰,當地警方曾告訴記者,豫東變壓器被盜嚴重,農村1/3的電力都曾被破壞。

  而在蘭考縣的很多村莊,為了防止變壓器被偷,村民們將其做成活動的,誰使用,誰負責照看,用完了,就用簡易吊車將變壓器吊到拖拉機上,馬上拉回村裡。

  目前,新朱庄村的村民只能將水泵接到村裡用以照明的變壓器上。魏義功擔心的是,如果將照明變壓器「累壞」,那全村將陷入漆黑。

  六成多機井「癱瘓」

  抗旱中,全縣11000眼機井,只有約3800眼發揮作用,2100眼因缺乏維護被損壞

  齊全的水利設施,遍布村落的機井,一直是蘭考縣的驕傲。至今,該縣因此已連續8年獲得「紅旗渠精神杯」———由河南省政府頒發的獎盃。

  但是在此次抗旱中,全縣11000眼機井,只有3800眼左右在發揮作用。

  蘭考縣曾有兩次大規模修建機井。一次是在改革開放前,當時是為了改造鹽鹼地,保苗增產,后它們大部分被廢棄。第二次是90年代初,耗資數千萬,對機井大規模修建和改造。

  而在2005年到2007年之間,蘭考一直澇著。水利局工程師王世同說,這使得村民忽視了機井的價值,機井因此也被損壞得很嚴重。

  「很多不能使用的機井其實問題並不大,」王世同看到被損壞的井通常是被水泥板卡住井筒,或是泥巴雜草沉到井底等。

  相比而下,農民自己打的井,卻維護得很好。之前,水利局也曾試圖給機井的受益者,即各個村子施加壓力,要求其加強對機井的看護,但因為村一級鬆散的管理,說了只當沒說。

  該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簡報顯示,在這次大旱來臨時,全縣被損壞的機井有2100眼,還有很多則因水泵無法連接變壓器而未投入使用。

  而對機井管理的不到位,幾名村幹部給出的理由都大致相同:村裡一沒錢,二沒派發義務工的權力,僅僅告訴農民「機井對大家都有好處」,讓人們輪流看護,是不可行的。畢竟,越來越多的人都走出了村子,掙外快去了。

  在此情況下,水利局正調研對機井的產權改革,將以前歸該局管理,各村維護的機井,產權下放到農民手中。其形式,可以考慮「聯戶制度」,即一定數目的農戶共同承包一口機井,將散布各個地塊的機井,交給聯合起來的農戶進行管理。

  但是,王世同也意識到,「農民維護機井,肯定有謀利的動機。」而在以往,這些機井都是免費供眾人使用的,現在維護的農民想以此謀利,不免引發矛盾。水利部門也擔心產權改革后,會在農村激發新的問題。

 部分規劃不科學

  有官員透露,部分水井設置妨礙村民種地;另一些水利項目有質量問題,遭廢棄

  針對那麼多機井被損壞,也有人對蘭考縣的水利建設提出了異議。

  一位匿名的當地官員說,水利設施不被群眾愛護,甚至被破壞,本身也說明這些設施的實用價值不大。有不少地方,種地的農民嫌機井佔地礙事,便一填了之。

  「部分機井只為了分布圖上好看,不切實用,老百姓當然要填了。」這名官員說。

  另一方面,部分水利項目建設質量低下,也導致它們很快被廢棄。這位官員透露說,紅廟鎮東村,本世紀初建了一個節水灌溉的示範工程,「在當時絕對是巨資」,但因為質量不過關,根本就沒有投入使用。

  1月11日下午,本報記者走訪東村,十幾名老少村民都記不起村裡曾建過這樣一個工程。只有村支書楊子江對此還有印象。

  「你說的是那些塑料管吧,沒人管,都被農民們從地底下刨出來賣廢品了。」楊子江說,「派出所也管不住。」

  上述匿名官員認為,農田水利建設要成功,首先是規劃要科學,其次是招標和開銷要透明,以確保建築質量,「建一個成一個」。

  這些,也許對於正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普通農民聽起來過於遙遠。和大多數農民一樣,魏義功仍將興修水利、抗旱防澇的希望寄托在地方官的重視上。

  全縣幹部晝夜抗旱

  縣裡花錢獎勵打井抗旱,並成立巡視督導組,協調村民抗旱,維持灌溉秩序

  2月3日,4輛巴士載著蘭考縣近百名幹部駛出縣城,這些包括鄉鎮局委一把手在內的幹部,赴商丘、駐馬店、南陽等地招商考察。

  3天後,旱情嚴重的消息頻頻傳出。代表團提前結束考察,返回蘭考。一位當地幹部說,「在此之前,有下屬勸阻縣委主要領導,先抗旱再去考察,但沒有成功。」

  2月6日晚8時,縣委書記黃道功召開抗旱澆麥促進會。會上決定,大規模疏浚河道,大規模修復機井。並對各鄉鎮修挖機井進行獎勵:凡是在2月15日前,一口補貼500元;新挖的機井,一口補貼2500元。

  一時間,挖井隊在蘭考炙手可熱,原本三千出頭的挖井費,在有的地方超過了3500元。

  葡萄架鄉副鄉長崔常勇說,蘭考本縣的打井隊早被哄搶一空,各鄉鎮為了儘快完成抗旱任務,託人聯繫外地的打井隊,「近的有開封縣的,遠的甚至還有山東菏澤的。」

  同時,蘭考各鄉村幹部遍布每道水渠、每口機井的取水口,維持灌溉秩序。

  「不在現場守著根本不行。」城關鄉老韓陵村支書張軍超說,澆地的先後順序,水泵電線的借用,水管壓壞了誰家的麥苗,電費計時的長短……糾葛矛盾一大堆,只有幹部出面協調,這些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

  為了抗旱,蘭考縣各個黨政部門都被分配到了對口鄉鎮,縣裡更成立巡視督導組,檢查各地的進展情況。這些下鄉幹部的主要任務就是協調各方關係。

  「井電合一」艱難推進

  因村裡不交押金,以及沒有村委會爭取項目等原因,現代化機井改造只完成了1/20

  抗旱之餘,王世同注意到,蘭考縣有許多井無法使用,是因為水泵無法連接變壓器,所以修井打井只是應急之舉,只有完成井電合一改造才能長治久安。

  所謂井電合一,就是把電纜埋在地下,並把鄉村的機井串聯起來,這樣水泵可以直接在井邊取電。

  這一工程雖然在兩三年前就已在蘭考推行,但進展並不理想。根據蘭考縣委和電業局提供的數據計算,目前大約只有1/20的井完成改造。

  原因出自方方面面。

  由於完成井電合一工程,每個村需要繳付供電局2萬到3萬元的押金。王世同說,有些村不願交押金,工程也就無法進行。

  城關鄉老韓陵村的村民就不願交付押金。村支書張軍超對此感到無奈。他說自從取消農業稅後,一般是不允許集體向村民收費。

  「雖然規定公益項目可以採取一事一議制,最多可向每人收取15元,」張軍超說,但這很難推行。就拿村裡變壓器來說,去年年底被人偷了,此後雖被追回,但兩三千元的修理費則村裡無人願意交。

  「最後,還是一名大學生村官出錢,才把變壓器修好,沒有影響到抗旱。」張軍超說。

  所以,老韓陵村就與井電合一擦肩而過。

  「還有些村子根本沒有了村委會,那就更無法完成井電合一了。」王世同說。

  魏義功所在的新朱庄村,其村委會就已癱瘓多年。村裡既無村支書,也沒村委會主任。井電項目送到村子,也沒人爭取。

  去年8月,村民魏彥波競選村委會主任時,承諾將為村民完成井電合一工程,並在村民大會上當場甩出2萬元現金,作為工程押金。

  3個月後,魏彥波正式當選村委會主任后,旱災已經開始。每次遇到鄉幹部,他總是試圖爭取項目,但時機已過。魏彥波說,「只能再找機會爭取。」

  當然,即使每個村子都很「齊心」,也不可能都能上機井通電項目。蘭考縣電業局稱,此項目都是由上級批准,靠專項資金推動,有多少資金,就只能辦多少項目。

  現在,魏義功就盼著能讓機井早日通上電,那他就不用拖著電線找變壓器了。

  「領導重視了,啥事都好辦。」2月9日下午,魏義功指著路邊被偷去主要部件的變壓器外殼嘆息道,「要是不重視,這變壓器永遠只能空著肚子。」

  □本報記者 孫旭陽 河南開封報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140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8 11:59 | 只看該作者

成都冬乾旱情未來一周將持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05:04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本報訊(記者 田芳)昨日,記者從省氣象局氣候中心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成都地區冬干逐漸顯現,雖然大面積旱情不重,但成都大部分地方普遍偏干,龍泉山區、金堂等局部地方旱情偏重。未來一周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我省,盆地累計降雨量小於5毫米,無法扭轉冬干發展趨勢。

  省氣象局氣候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未來一周沒有明顯的冷空氣影響我省,氣溫波動幅度不大。從今日到22日白天,四川盆地內的大部分地方有小雨,但降水量不大,累計降雨量小於5毫米。由此看來,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將無法有效扭轉當前乾旱發展態勢。目前大部分地區土壤水分尚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發育需求,但盆中丘區作物需水和供水不足的矛盾已日漸突出,若不及時補給水分,將對小春作物生長發育造成危害。

  省氣象局氣候中心最新預報,預計春季降水,川西高原南部及盆地東部部分地區偏多,省內其餘地區正常至偏少;春季溫度,全省大部地區正常至偏高。3~4月,盆地中西部有中等強度春旱發生。5~6月初夏,盆地大部有中等強度夏旱發生,局部偏重。7~8月盛夏,盆地中東部部分地區有中等強度伏旱發生,其餘地區伏旱較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