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文觀止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4 | 只看該作者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入
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
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意:
   (一)自「山不在高」至「惟吾德馨」
     說明吾室(因吾德馨而)不陋。
   (二)自「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
     說明吾室之景、客與事(皆不陋)。
   (三)自「南陽諸葛廬」至「何陋之有」
     (藉孔子語)說明吾室不陋。
主旨:說明吾室不陋。(篇首(一))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銘);內容為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4 | 只看該作者

阿房宮賦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
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
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
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
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絃,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粧鏡
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
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
三十六年。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
不能有,輸來其閒。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
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
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
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
,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
,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大意:
   (一)自「六王畢」至「而氣候不齊」
     描寫阿房宮的建築瑰麗宏偉。
   (二)自「妃嬪媵嬙」至「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描寫阿房宮的妃嬪眾多而妍。
   (三)自「燕趙之收藏」至「亦不甚惜」
     描寫阿房宮的收藏之富而精。
   (四)自「嗟乎」至「可憐焦土」
     抒寫獨夫(秦)驕固,天下人敢怒不敢言的無奈。
   (五)自「嗚呼」至「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說明秦(與六國相同,皆)因不愛六國之人而族滅。
主旨:(藉秦覆滅故事)說明為君首要在愛民。(篇外)
文體:形式為韻文(賦,律賦);內容為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5 | 只看該作者

原道    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仁與義為
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
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小之也則宜。其所
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雲者
,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雲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於秦,黃老於漢,佛於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
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
附之,出者汙之。噫!後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
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為孔子者,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
曰:「吾師亦嘗師之雲爾。」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之於其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
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
  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
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養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其蟲
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後為之衣;飢,然後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後為
之宮室。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為之葬埋祭
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後;為之樂,以宣其凐鬱;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
刑,以鋤其強梗。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
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嗚
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
牙以爭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
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
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必棄而君
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
,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於禹、湯
、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名殊,其所以為聖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所以為
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
責飢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
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
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
;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
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今之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
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
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
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
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廟焉而人鬼享。
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
,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
;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
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
  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明先王之道
以道之,鰥寡孤獨廢疾者,有養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大意:
   (一)自「博愛之謂仁」至「一人之私言也」
     說明儒家與道家的仁義道德不同(儒家之道德為合仁與義言之;道家之道德為去
     仁與義言之)。
   (二)自「周道衰,孔子沒」至「惟怪之欲聞」
     說明佛老之說混淆了儒家的仁義道德(有人棄儒從之;有人援儒入之)。
   (三)自「古之為民者四」至「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說明聖人的重要(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
   (四)自「古之時,人之害多矣」至「不見正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說明佛家禁棄儒家君臣相生相養之道的錯誤。
   (五)自「帝之與王」至「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
     說明老氏無為和佛家外國家、滅天常的錯誤。
   (六)自「夫所謂先王之教者」至「故其說長」
     說明儒家思想的真諦和儒家道統的傳承。
   (七)自「然則如之何而可也」至「其亦庶乎其可也」
     說明(於今)傳承儒家道統的方法。
主旨:(藉駁斥佛老之說)說明儒家思想的真諦。(篇末(六))
文體: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6 | 只看該作者

原毀    韓愈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
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
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
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
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
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
,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於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
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於人
,內以欺於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於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
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
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聖人望於人,吾
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試之矣,嘗試
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
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於言,懦者必怒於色矣。又嘗語於眾曰:「某非
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其同利者也;不然
,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於言,懦者必說於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
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於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大意:
   (一)自「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至「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說明古之君子責己重而周,待人輕而約。
   (二)自「今之君子則不然」至「吾未見其尊己也」
     說明今之君子責人詳而待己廉。
   (三)自「雖然為是者」至「德高而毀來」
     說明今之君子責人詳而待己廉的原因(在怠與忌)。
   (四)自「嗚呼」至「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說明士因此難於光名譽和行道德。
主旨:說明毀謗發生的原因,請將有作於上者存之。(篇末(四))
文體: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6 | 只看該作者

獲麟解    韓愈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
祥也。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恆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角者吾知其為牛也,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
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為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之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又
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7 | 只看該作者

雜說一    韓愈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
,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
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
  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大意:
   (一)自「龍,噓氣成雲」至「雲亦靈怪矣哉」
     說明龍為靈,雲亦靈怪矣哉。
   (二)自「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至「乃其所自為也」
     說明龍憑以為靈者,乃其所自為也。
   (三)自「易曰:雲從龍」至「雲從之矣」
     說明龍為主,雲為從。
主旨:(藉雲龍關係)說明聖君賢臣的遇合扶持之道。(篇外)
文體: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5 11:27 | 只看該作者

雜說四    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
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
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大意:
   (一)自「世有伯樂」至「不以千里稱也」
     說明伯樂(識才者)不常有。
   (二)自「馬之千里者」至「安求其能千里也」
     說明伯樂的重要。
   (三)自「策之不以其道」至「其真不知馬也」
     抒寫因世上伯樂不常有(,致人才屢遭埋沒蹧蹋)的感歎。
主旨:抒寫因世上伯樂不常有,致人才屢遭埋沒蹧蹋的感歎。(篇末(三))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6 | 只看該作者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
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
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
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
,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遺,吾
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
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請與於余,余嘉其能行
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大意:
   (一)自「古之學者必有師」至「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說明為什麼古之學者必有師(師的重要)
   (二)自「生乎吾前」至「師之所存也」
     說明從師的原則(是:師道)
   (三)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至「其皆出於此乎」
     說明今之眾人因恥學於師,故愚者愈愚。
   (四)自「愛其子」至「吾未見其明也」
     說明眾人只知為子擇句讀之師,而不知為己從師解惑為不明。
   (五)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至「其可怪也歟」
     (舉「巫醫樂師百工不恥相師」事)說明士大夫反不如巫醫等人之智。
   (六)自「聖人無常師」至「如是而已」
     說明聖人無常師的道理。
   (七)自「李氏子蟠」至「作師說以貽之」
     說明寫作本文的動機(在嘉許李蟠能行古道)。
主旨:說明從師問學的道理。(篇首(一)(二))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序:贈序);內容為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6 | 只看該作者

進學解    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
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佔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
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雲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於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於六
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
東之,迴狂瀾於既倒: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沈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
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
異曲;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學,勇於敢為。長通於方,左右俱宜: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
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
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
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
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餘為姘,卓犖為傑,校短量長,惟器是適
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於楚,廢
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聖域,其遇於世何如也?
  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於用,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
窺陳編以盜竊。然而聖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
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
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大意:
   (一)自「國子先生」至「無患有司之不公」
     記敘先生誨諸生(以「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
     不公」)。
   (二)自「言未既」至「而反教人為」
     記敘有生疑先生欺之:
     1.說明先生之於業,可謂勤矣。
     2.說明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
     3.說明先生之於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
     4.說明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
     5.說明先生之境遇與所言不類。
   (三)自「先生曰」至「欲進其豨苓也」
     記敘先生解之(以「大材大用,小才小用,亦有大材不為世所用者」;而己非大
     材,投閒置散,乃分之宜)。
     1.說明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2.(舉孟軻、荀卿為例)說明儒聖亦不遇於世。
     3.說明自己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主旨:(藉國子先生師生間的對話)抒寫自己(因執政者不能對他量材任用)的怨憤。(篇
   外)
文體:1.形式為論說文(解);內容為記敘文。
   2.散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6 | 只看該作者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
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棄之來歸。喪其
土田,手嫚衣食,餘三十年。舍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
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市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待人
力而後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
;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
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傀
者取焉。
  「嘻!吾操鏝以入富貴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有再至、三至
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
孫不能有也。』或曰:『死而歸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
?非強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強為之者邪?
將富貴難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
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貴而悲貧賤,我豈異於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
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石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
,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
心,不肯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於世者之患不得之,而
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
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7 | 只看該作者

諱辯    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
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不明白
,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是也。」律曰:「
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為
犯二名律乎?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夫諱始於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
,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康王「釗」之孫,實為「昭」王。曾參之父名「皙」曾子不諱「昔」
。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諱;將諱其嫌,遂會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
乎?
  漢諱武帝名「徹」為「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為某字也。諱呂后名「雉」為野雞
,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為某字也。今上章及詔,不聞諱「滸」「勢」「秉」「饑」也。
為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以為觸犯。士君子言語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於經,質之於律,稽之以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為可邪?為不可邪?凡事父母得
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
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於宦者宮妾,則
是宦者宮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7 | 只看該作者

爭臣論    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楊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
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人接以為華,楊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千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其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恆其德真,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
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所以所
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二,在
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
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
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
』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
哉?
  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
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
『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為祿侍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
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
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已為名者,故雖諫且
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於內;爾乃順之於外,曰;斯謨
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之知者,大臣
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
。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
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於堯舜,熙
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
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
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乂。
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
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為天命而悲人窮也。夫
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也,耳司聞而目司
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
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吾乃傷於德
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
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也以為直而加人也。
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
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己,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7 | 只看該作者

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二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書及所著文,後待命凡十有九
日。不得命,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於不測之誅,以求畢其說,而請命於左
右。
  愈聞之,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後呼而望之也;將有介於
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於其側者
,聞其聲而見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後往而全之也。雖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
死者,則將狂奔盡氣,濡手足,焦毛髮,救之而不辭也。若是者何哉?其勢誠急,而其情誠
可悲也。
  愈之強學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險夷,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大其聲而疾呼矣。閣下其亦聞而見之,其將往而全之歟?抑將安而不救歟?有來言於閣下
者曰:「有觀溺於水而爇於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終莫之救也。」閣下且以為仁人乎哉?不
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動心者也。或謂愈:「子言則然矣,宰相則知子矣,如時不可何
?」愈竊謂之不知言者,誠其材能不足當吾賢相之舉耳。若所謂時者,固在上位者之為耳,
非天之所為也。
  前五六年時,宰相薦聞,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與今豈異時哉?且今節度觀察使,及防
禦營田諸小使等,尚得自舉判官,無閒於已仕未仕者,況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
乎?古之進人者,或取於盜,或舉於管庫。今布衣雖賤,由足以方乎此。情隘辭蹙,不知所
裁,亦惟少垂憐焉。愈再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8 | 只看該作者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於見賢也
,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髮。當是時,天下之賢才,皆以舉用;姦邪讒佞欺負之徒
,皆以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以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
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
霜露之所霑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聖人之才,憑
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富有賢於周公者哉?不
惟不賢於周公而已,豈復有賢於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於周公之化者哉?然而
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託周公之意,不得於天
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聖人之才,而無叔父之
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髮為勤而止哉?為其如是,故於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
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姦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
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
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霑被者,豈
盡得宜?休徵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
於百執事,豈進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髮,亦宜引而
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餘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
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知?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弔,故出疆必載質。然所以
重於自進者,以其於周不可,則去之魯;於魯不可,則去之齊;於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
、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捨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
,不得於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
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
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瀆冒威尊,惶恐無已!愈再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8 | 只看該作者

與於襄陽書    韓愈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士知能享大名,顯當世者,
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後世者,亦莫不有後進之士
,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後焉。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
未始不相須也,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須之殷
,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負其能,不肯諂其上;上之人負其位,不肯顧其下。故高材
多戚戚之窮,盛位無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未嘗干之,不可謂上無其人;未
嘗求之,不可謂下無其人。愈之誦此言久矣,未嘗敢以聞於人。
  側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為其所用,豈
愈所謂其人哉!亦未聞後進之士,有遇知於左右,獲禮於門下者。豈求之而未得邪?將志存
乎立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邪?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愈雖不材,其自處不
敢後於恆人,閣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
  愈今者,為朝夕芻米僕賃之資是急,不過費閣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
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焉。」則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齪齪者,既不足以語
之;磊落奇偉之人,又不能聽焉,則信乎命之窮也!僅獻舊所為文一十八首,如賜覽觀,亦
足之其志之所存。愈恐懼再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8 | 只看該作者

與陳給事書    韓愈

愈再拜: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
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於門牆
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則賢者不與;文
日益有名,則同進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專之望,以不與者之心,而聽忌者之說
,由是閣下之庭,無愈之跡矣。
  去年春,亦嘗一進謁於左右矣。溫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屬乎其言,若閔其窮也。退而
喜也,以告於人。其後如東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繼見。及其還也,亦嘗一進謁於左右矣。
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懼也,不敢復進。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
也。」不敏之誅,無所逃避。不敢遂進,輒自疏其所以,並獻近所為復志賦以下十首唯一卷
,卷有標軸。送孟郊序一首,生紙寫,不加裝飾,皆有揩字註字處。急於字解而謝,不能俟
更寫,閣下取其意而略其禮可也。愈恐懼在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3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3-26 11:59 | 只看該作者

應科目時與人書    韓愈

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其
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
為之關隔也。
  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犬賓)賓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
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
。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
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
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於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大意:
   (一)自「月日」至「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
     記敘「怪物」(即蛟龍,作者自喻)非常鱗凡介之品彙。
   (二)自「其得水」至「無高山大陵之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
     說明「怪物」得水與不及水之異。
   (三)自「然其窮涸」至「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說明「怪物」窮涸時需有力者助。
   (四)自「然是物也」至「固不可知也」
     說明「怪物」之異於眾也。
   (五)自「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至「亦命也」
     抒寫「怪物」不得有力者之助的悲哀。
   (六)自「愈今者實有類於是」至「閣下其亦憐察之」
     說明愈(我)就是那可憐的怪物。
主旨:(以蛟龍困水自喻)祈求(韋舍人的)引薦。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書信);內容為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138
jydeng 發表於 2008-10-1 03:50 | 只看該作者
好傢夥. 夠慢慢讀一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3

帖子

3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3
139
顏回子 發表於 2008-11-24 08:42 | 只看該作者
好是好,只是缺少一定的解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9-1-5 12:38 | 只看該作者

【送孟東野序】(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其躍
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
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
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
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惟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
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
者乎!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
而假之鳴。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
《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於《詩》、
《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
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
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
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屍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
皆以其術鳴。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
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
以急,其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耶?
何為乎不鳴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於古,其他浸淫
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
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
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於江南也,
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