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小康人家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子作揖行禮動畫形象亮相紐約時報廣場 傳遞中華文化

[複製鏈接]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01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03:39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2:50
注意了,我上面特別提到「物質生活」,你不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念舊,懷念的是什麼??是那時候的物質 ...

首先,我不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念舊,哈哈,其次,從現在人們懷念那個時代的情緒中,我體味到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企望以及對於現在生活的不滿足,其實,人們對那個時代的懷念情緒大多是虛的,是對於那個時代某一方面的理想化,沒有人真希望回到那個過去~~~哈哈,無論鬱郁乎文哉的是周禮,還是文化大革命,都因為其違背人心、人性而一去不復返了~~~你真懷念那個時代嗎?在那個時代,你只能背毛語錄,不能念佛經、讀論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02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3: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10-5 11:59 編輯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5 11:39
首先,我不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念舊,哈哈,其次,從現在人們懷念那個時代的情緒中,我體味到人們對於美 ...


呵呵~~你有沒有注意我上文中的一句話「紅衛兵的打砸搶」,如你所言,一個人懷舊往往會將一些舊時的東西理想化,並且忽略掉壞的一面。。那真是因為那個時代老百姓傳統觀念尚存,社會相對閉塞,外界物質引誘相對較弱,如那時候女性貞潔和現在的觀念就大大不同。。。。總之,「幸福感」只是一種感覺,不是一個實在的東西,一般人的幸福感更多的來源於攀比,有了比較才有幸福和不幸福,愛與不愛,貪與不貪,好與壞,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兩分事物的來源就在於比較,事物兩分后如果不以中道,中庸思想加以調和就會變成非左即右的偏激。。而比較的來源呢??在於個體的貪慾,這方面的論述66樓講的比較詳細了,有問題請提出。。。儒家學說同世界上其他聖賢之說一樣,都致力於個人的修養的培養,所謂修齊治平,要黃河的水變清,唯一的辦法就是流入黃河的每一滴水變清,整體是個體的集合,所以治國當然需要從個體做起。。。。儒學致力於調和事物兩分后的狀態,佛道的層次在於控制事物不進行兩分,以達到一合相境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03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04:18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3:54
呵呵~~你有沒有注意我上文中的一句話「紅衛兵的打砸搶」,如你所言,一個人懷舊往往會將一些舊時的東西 ...

雖然,在歷史進程相對平穩的時候,儒家的確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功能,但是歷史證明,周禮要求的「對周天子的尊敬之心」以及周禮、周天子維護的井田制被粉碎了,歷史才進步了~~~孔老二要求人們對周天子按周禮尊敬,秦時儒生又希望按照周禮分封天下,清末儒生們大多(屢試不中的康有為是個例外)因為沒有科舉可考了懷念大清~~~

哈哈,請老兄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儒家是不是大多數時候都站在歷史進步的對立面?否則咱們的討論可以暫停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04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4: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1-10-5 12:41 編輯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5 12:18
雖然,在歷史進程相對平穩的時候,儒家的確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功能,但是歷史證明,周禮要求的「對周天子的 ...


這部分前面已經討論過了,不再重複。。。。你只有所謂的結論,沒有分析,沒有論證,說實話,我不知所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05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04:54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4:40
這部分前面已經討論過了,不再重複。。。。你只有所謂的結論,沒有分析,沒有論證,說實話,我不知所云 ...

孔老二要求人們按周禮維護對於周天子、井田制的尊敬,秦時儒生又希望按照周禮分封天下,清末儒生們大多(屢試不中的康有為是個例外)因為沒有科舉可考了懷念大清~~~這些都是歷史事實,哈哈,無需分析、論證~~~如果需要分析、論證的話,那也應該從基本事實出發~~~這正說明,老兄的分析、論證,實在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06
zjd713 發表於 2011-10-6 05:12 | 只看該作者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5 12:54
孔老二要求人們按周禮維護對於周天子、井田制的尊敬,秦時儒生又希望按照周禮分封天下,清末儒生們大多( ...

不知所云。。。。。看來你也沒有什麼新的見解了,討論結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07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4: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10-6 14:51 編輯

回復 碧海歸帆 103樓 的帖子

孔老二要求人們對周天子按周禮尊敬,秦時儒生又希望按照周禮分封天下~~~哈哈,請問,儒家是不是大多數時候都站在歷史進步的對立面?當然,在歷史進程相對平穩的時候,儒家的確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功能。


//「秦時儒生又希望按照周禮分封天下」

如果你真正了解中國歷史,你應該知道在 秦漢 時期 分封制 和 郡縣制 的爭論存在了很長時間,而且這種爭論在 魏晉 時候還是存在。

如果你真正了解中國歷史,你也應該知道 西漢 很長時間內都不是完全的 郡縣制,而推動 西漢 向 郡縣制 發展的是 儒家。

//「在歷史進程相對平穩的時候,儒家的確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功能」
請問你如何定義歷史進程的「相對平穩」?中國歷史進程中是「相對平穩」的時期多,還是「不相對平穩」的時期多?

//"儒家是不是大多數時候都站在歷史進步的對立面?"
你沒有證據證明這個觀點「大多數時候站在歷史進步的對立面」。

你只舉出了秦朝分封的事情,卻不了解漢晉時的分封與郡縣制的爭論,和中國郡縣制的發展。



坦白的說,你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但是你的歷史知識不是從第一手資料來的,而是從後來出版的一些歷史讀物來的。

所以,你的歷史知識不系統,進而從這種不系統的歷史知識上得出了偏頗的觀點。

奉勸你一句,多讀讀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原始資料。你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08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15:09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4:48
回復 碧海歸帆 103樓 的帖子

儒家的一大特徵就是順服權威,所謂克己復禮(秩序)。

「如果你真正了解中國歷史,你也應該知道 西漢 很長時間內都不是完全的 郡縣制」,但是,在西漢,郡縣制是主體,是禮的主體,因而儒生們順服這一「禮」,而推動 西漢 向 郡縣制全面 發展。

在歷史的大變革面前,儒家卻往往傾向於守舊,所謂「利不十,法不變」,因而傾向於維護舊秩序(舊禮)~~~

「坦白的說,你有一定的歷史知識,但是你」看待歷史的態度值得商榷~~~「奉勸你一句,多讀讀」現代史學著作,「你會學到更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09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碧海歸帆 108樓 的帖子
儒家的一大特徵就是順服權威,所謂克己復禮(秩序)。在西漢,郡縣制是主體,是禮的主體,因而儒生們順服這一「禮」,而推動 西漢 向 郡縣制全面 發展。


「順服權威」不是儒家的特徵。

你在留言中反覆說這麼幾句,什麼「順服權威」,什麼「復古不變」,什麼「阻礙歷史發展」等等,諸如喊喊口號,卻給不出什麼切實的證據。

//「儒生們順服這一「禮」,而推動 西漢 向 郡縣制全面 發展」
這個觀點實在是荒謬,不知道從何得出。

//"奉勸你一句,多讀讀」現代史學著作"
「現代史學著作」當然也是要讀的。但是現代史學著作是根基於中國歷史原始資料的。兩者對比,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而且如果你不學習原始資料,只看「現代史學著作」,並且只相信「現代史學著作」,這才是「順服權威」。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10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15:29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18
回復 碧海歸帆 108樓 的帖子

算了,少扯這麼多了,你怎麼看孔老二的克己復(周)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11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碧海歸帆 110樓 的帖子
算了,少扯這麼多了,你怎麼看孔老二的克己復(周)禮?


說不過別人了吧,繞老繞去總是這麼句話。我前面已經表述過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12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15:37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34
回復 碧海歸帆 110樓 的帖子

怎麼。對孔老二的克己復(周)禮,也不敢恭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13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10-6 15:49 編輯

回復 碧海歸帆 112樓 的帖子

我前面回答過你這個問題了,自己去找吧。不再耽誤時間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14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15:55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5:41
回復 碧海歸帆 112樓 的帖子

我前面回答過你這個問題了,自己去找吧。不跟你再耽誤時間了。

你是這麼說的:
孔子講「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方法。諸如「禮」「仁」這種觀念,從周朝其開始形成比較完善的規範,諸如「仁、義、禮、智」等並不是一成不變,但是基本的道德規範在中國文化觀念上是相通的。


哈哈,偷換概念、美化孔老二,也沒有關係,因為沒有用處~~~孔老二對於諸侯用周天子禮樂都極力反對,哈哈,對於周天子的赤膽忠心啊,對於亂臣賊子的恨忿啊~~~就這麼一個思想感情完全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傻東西,能不萬里求官而不得,能不成為喪家之犬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15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碧海歸帆 114樓 的帖子
哈哈,偷換概念、美化孔老二,也沒有關係,因為沒有用處~~~孔老二對於諸侯用周天子禮樂都極力反對,哈哈,對於周天子的赤膽忠心啊,對於亂臣賊子的恨忿啊~~~就這麼一個思想感情完全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傻東西,能不萬里求官而不得,能不成為喪家之犬嗎?


無語了,真得不想跟你討論了。從一開始空喊口號,到現在直接惡語相加。整個討論過程中,你並沒有給出多少切實的證據來支持你的觀點,前面給你提過諸多問題,你也不回答。總是糾纏住片言隻語,肆意發揮,妄下定論。

//「孔老二對於諸侯用周天子禮樂都極力反對"
就拿這句話來說,禮樂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孔子反對諸侯用周天子禮樂是合理的。

打個比方,如果國內的地方官員,在 諸多制度 和 待遇 上都跟 國家領導人 一樣,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比如說,09年國慶北京有大閱兵。如果地方各省也搞同等級別的大閱兵,你認為合理嗎?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16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6 16:16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6:10
回復 碧海歸帆 114樓 的帖子

哈哈,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所以有周禮來約束大家的行為規範,但當時的發展趨勢是,天下共主在阻撓社會的進步,在維護井田制等落後、低效的制度,推翻他是大勢所趨~~~孔老二的問題在於,他的思想感情與時代的要求格格不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17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碧海歸帆 116樓 的帖子
哈哈,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所以有周禮來約束大家的行為規範,但當時的發展趨勢是,天下共主在阻撓社會的進步,在維護井田制等落後、低效的制度,推翻他是大勢所趨~~~孔老二的問題在於,他的思想感情與時代的要求格格不入~~


你翻來覆去就是這麼幾句話。

//「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天下共主在阻撓社會的進步」
你先自己有些邏輯好不好。
「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那麼怎麼阻撓社會進步?「名義上」阻撓嗎?


《中庸》中的名言: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是非常適合指導求學和跟別人討論的。還是奉勸你多讀讀經史原始書籍,自己多思考一下吧。

好了,不想跟你耽誤時間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9

帖子

11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9
118
碧海歸帆 發表於 2011-10-7 01:06 | 只看該作者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6 16:31
回復 碧海歸帆 116樓 的帖子

「你先自己有些邏輯好不好」?

「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當時絕大多數諸侯是已經不把他當回事了,但是他作為舊秩序的代表,擁有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楚國與其他四國合縱攻秦失敗后,感覺合縱失敗關鍵在於各諸侯國地位平等,互不統屬,所以難以協調一致,要是由周天子來牽頭或許就能成功了,楚國派出使者請周郝王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集各國,大家有兵出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合力攻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19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0-7 03:5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10-7 04:22 編輯

回復 碧海歸帆 118樓 的帖子

「你先自己有些邏輯好不好」?

「周天子當時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當時絕大多數諸侯是已經不把他當回事了,但是他作為舊秩序的代表,擁有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楚國與其他四國合縱攻秦失敗后,感覺合縱失敗關鍵在於各諸侯國地位平等,互不統屬,所以難以協調一致,要是由周天子來牽頭或許就能成功了,楚國派出使者請周郝王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集各國,大家有兵出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合力攻秦~~~,


哎。。。小說網文害死人啊。。。

//「楚國與其他四國合縱攻秦失敗后,感覺合縱失敗關鍵在於各諸侯國地位平等,互不統屬,所以難以協調一致,要是由周天子來牽頭或許就能成功了,楚國派出使者請周郝王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集各國,大家有兵出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合力攻秦」

你說的這句話怎麼跟網上的這幾句話如此相似呢?是不是從別人的文章中僅僅修改了一點過來的?

http://www.tqxz.com/book/book_1_033.htm

「楚國與其他四國合縱攻秦失敗后,總結了一下教訓,結論是合縱失敗關鍵在於各諸侯國地位平等,互不統屬,所以難以協調一致,如果由周天子來牽頭或許就能成功了。
  於是楚國派出使者請周郝王以天子的名義號召集各國,大家有兵出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集中全國的力量攻秦。」

-------------------------
我一直勸你去讀中國經史原典。後世的很多歷史讀物、網路文章當中,文學發揮、編故事的成分非常大。如果你拿著後來的這些小說、網文當做真正歷史跟別人討論,自然會吃虧的。

僅就你的這段留言,提問這幾個問題:

1 戰國期間東方各國合縱有好幾次,這是哪一次合縱之後的事情?
2 這次合縱抗秦,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3 周赧王在位長達59年,這是哪一年發生的事情?
4 這裡面提到了楚國國君,請問這時的楚國國君是誰?所謂的「總結教訓」,在小說家言中,是哪個大臣在總結?
5 在正史的記載中,這位楚國國君和這位大臣有沒有這次對話,和所謂的「總結教訓」?
6 周赧王這段歷史在正史中的記載是怎麼樣的?


你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你就知道你上面的這段話中有多少 胡編亂造 的成分了。

如果你真正想討論歷史,並且想得到正確的結論和觀點,請認真閱讀中國經史典籍。請不要把後世的小說、網文之類的東西當做你的依據。

耽誤時間頗多,到此為止,恕不奉陪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8: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