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嘁哩喀喳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單獨提出來:關於中醫

[複製鏈接]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01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嘁哩喀喳 於 2008-3-30 10:03 發表
還有,95樓提到的兩個「引用」的區別,你承認吧?

如果你承認這個區別,那麼,我沒有親自去挖化石又有什麼關係呢?


已經回答你了。如果你還是看不懂,等我有空再給你把重點標出來。

[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08-3-30 10:0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08 | 只看該作者
俺認為中醫也是一門科學.....在美JJ.科學的定義是什麼,,中醫的發展過程不是一樣符合科學的定義么?..我想,中醫對人類的最大貢獻莫過於中醫對植物的療效的整理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簡直就是一本植物的百科全書嘛.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103
 樓主|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8-3-31 00: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在美一方 於 2008-3-31 00:07 發表


已經回答你了。如果你還是看不懂,等我有空再給你把重點標出來。


不,我看得懂。請你回去看看你在54樓的回答。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11 | 只看該作者
對於中醫本身的理論基礎,.並不說說它無法被科學接受..而應該說它,無法被西方人接受而已.
至於說到,中西醫的區別,,我想應該是,中醫注重調理,西醫注重根治吧.兩者都是救人的學科,只不過雙方代表的文化不同.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13 | 只看該作者
在美JJ.你看,在中國很多人在大手術后除了接受西醫的物理治療,還接受中醫的食療.....就像姚明這次不也一樣么?...因為中醫治療對人的自我恢復有特效.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106
 樓主|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8-3-31 0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4 paullian 的帖子

〉〉我想應該是,中醫注重調理,西醫注重根治吧.兩者都是救人的學科,只不過雙方代
〉〉表的文化不同.

不是吧?我傾向於認同主帖里引用的樊正倫的說法:中醫治人,改變人體的環境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1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嘁哩喀喳 於 2008-3-31 12:14 AM 發表
〉〉我想應該是,中醫注重調理,西醫注重根治吧.兩者都是救人的學科,只不過雙方代
〉〉表的文化不同.

不是吧?我傾向於認同主帖里引用的樊正倫的說法:中醫治人,改變人體的環境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我不知道喲.不過老七如果對中醫感興趣,不如去看看黃帝內經...中醫的理論基礎就是基與它..
我比較認同中醫擅長調理人體拉.因為在我的印象里中醫對治人之後都要求有一個長時間的調理過程...補氣血拉之類的.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08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2 paullian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09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2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aullian 於 2008-3-30 10:13 發表
在美JJ.你看,在中國很多人在大手術后除了接受西醫的物理治療,還接受中醫的食療.....就像姚明這次不也一樣么?...因為中醫治療對人的自我恢復有特效.


哦?中國人健康狀況好於美國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2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在美一方 於 2008-3-31 12:20 AM 發表
http://www.yangshengzhu.com/health/92/69-1.htm

在美JJ.有沒有聽過,,西醫的很多葯都有毒副作用...
還有啊...在美JJ.你發的這個本草綱目不全....已經是白話翻譯過的.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25 | 只看該作者
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編輯] 體例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藥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藥物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編輯] 影響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敍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藥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藥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弔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採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paullian 發表於 2008-3-31 00: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在美一方 於 2008-3-31 12:21 AM 發表


哦?中國人健康狀況好於美國人?

^_^..在美JJ.相信么?在紐約街頭公園,不僅僅有中國老人打太極,,美國老人也參與進來打太極....他們認為這種活動讓他們活的更有精力....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590

帖子

15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7
113
異鄉 發表於 2008-3-31 00:50 | 只看該作者
中醫的理論是不科學的,這點沒有疑問,但是中醫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總結出來很多行之有效的傳統療法和驗方,這些經驗療法驗方都是中醫的寶貴財富,應當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加以研究和整理的。

現代中醫已經不是單純講陰陽五行黃帝內經,也用化驗,也用 X 光,B 超等等手段。中西醫結合是繼承發揚傳統中醫文化的有效途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4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2 paullian 的帖子

so? 這樣中醫就科學啦?FLDF練功的時候還有老美參加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5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5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異鄉 於 2008-3-30 10:50 發表
中醫的理論是不科學的,這點沒有疑問,但是中醫在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總結出來很多行之有效的傳統療法和驗方,這些經驗療法驗方都是中醫的寶貴財富,應當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加以研究和整理的。


就一個硬標準,療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6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0: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aullian 於 2008-3-30 10:24 發表

在美JJ.有沒有聽過,,西醫的很多葯都有毒副作用...
還有啊...在美JJ.你發的這個本草綱目不全....已經是白話翻譯過的.


不是全不全的問題,是給大家看看,本草綱目裡面的糟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7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1: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嘁哩喀喳 於 2008-3-30 10:11 發表
不,我看得懂。請你回去看看你在54樓的回答。


我54樓很好啊。既然你可以引用別人的化石研究,我們為什麼不能引用他人的中醫研究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118
 樓主|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08-3-31 01: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在美一方 於 2008-3-31 01:01 發表


我54樓很好啊。既然你可以引用別人的化石研究,我們為什麼不能引用他人的中醫研究呢?


這就是我說的區別了:

1)我引用的是科學界久經考驗的普遍接受的共識。
2)你在54樓以前沒有引用過,所以我不知道你做過一點研究(包括文獻的研究)。
3)但是,你引用的東西不是科學界的共識,你也承認了。
4)我前面也提過了:你引用的那個研究是有缺陷的,不能代表中醫。

所以,你在54樓的對我的反駁是不成立的。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119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8-3-31 0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8 嘁哩喀喳 的帖子

呵呵,你還是沒明白你的毛病在哪兒啊。那我就給你明確到1+1=2的級別:

既然你可以引用別人的化石研究來證偽神創論,我們為什麼不能引用他人的中醫研究來說明所謂的中醫有顯著療效而且優於現代醫學療法是沒有證據的呢?

關鍵的區別在哪裡,你看出來了嗎?這時候再去看96樓,就知道我為什麼說你連我說的是什麼都沒看懂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20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08-3-31 02:29 | 只看該作者
哈哈。當科學遇到了醫學。中醫遇到了西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19: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