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信仰平等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請教: 何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複製鏈接]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81
Pathless 發表於 2008-2-11 10:59 | 只看該作者
Self-hyposis..  stop using english! ok.
with too many 色 or 空 or  相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all of these "concepts" may sound very "deep and intellectual" in discussion, but in practice.. these "concepts" are the ones that the practioner needs to "dump away". What I understand about Dharma/Buddhism is a practical living art -- how to live your life as the way it is and take away the unnecessary that may come to delude you.

[ 本帖最後由 Pathless 於 2008-2-11 11:0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82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08-2-11 11: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8-2-11 10:54 發表
阿美還有也和話好象對生物特別了解,他們發言前,我胡扯幾句。

科普期刊上,人的意識就是大腦的電化過程,也即神經電流的傳導。這個其實很物質化的,這個相就是此前一刺激和當下刺激的共同結果。


這就是說意識是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 受到刺激就成為相, 刺激消失就成為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1:0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信仰平等 於 2008-2-11 11:00 發表


這就是說意識是個不間斷的連續過程, 受到刺激就成為相, 刺激消失就成為空?


是啊,意識本來就是個連續的過程。每個刺激后的反應都是相,而前面的刺激則是後面的相的條件(也即空)。
前面的刺激雖然消失了,但它的當時的相做為新的條件了。

我是這麼理解的。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1:06 | 只看該作者
簡單的說吧,我用一個棍子打你(不是真的哈)。
我打你是一個刺激,你疼是另一個刺激。我打你你疼成了一個相。

當我反覆用一個棍子打你時,以後你見了我會先揍我。這時的你揍我是個相,而這個相是由之前的N多相,或者說,N多的空(條件,我只要拿了棍子,就是打你)形成的。

不知道問號學長怎麼講這個唯識,這裡好象只有他研究過這個。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5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1:1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athless 於 2008-2-11 10:59 發表
Self-hyposis..  stop using english! ok.
with too many 色 or 空 or  相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all of these "concepts" may sound very "deep and intellectual" in discussion,  ...


我現在能理解的空色讓我明白啥叫因果了。
大致上知道了何為精進,又何為我執。

原來談「一塌坐臨水,片心閑對雲」是矯情,現在感覺,事情原本如此。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86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08-2-11 1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4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懂了,不過傷得不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87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08-2-11 11:13 | 只看該作者
再見,二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6 信仰平等 的帖子


我沒打啊

原來看這裡佛學筒子講佛學,越看越糊塗。因為他們總是用一個術語來解釋另一個術語,這對還未入門的俺來講,太痛苦了

所以,我現在開始試著把佛法放在生活里,用生活反推那些學問。不過,可能並不正確,所以還是等等他們吧。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89
Pathless 發表於 2008-2-11 1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5 子竹青青 的帖子

Excellento! If you see the world is the world, the water is water, the mountain is still a mountain -- without "any other accessory/delusions/or "self-imposing ideas" -- you are already enlightene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90
Pathless 發表於 2008-2-11 11:14 | 只看該作者
goodnight equalit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8-2-11 11: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7 信仰平等 的帖子

Time to say Goodbye~

以歌唱的形式。

祝晚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2
chico 發表於 2008-2-11 11:35 | 只看該作者

濟群法師解釋。

【有空不二──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有與空是哲學中的一對重要範疇,也是佛法中重點討論的內容之一。《心經》中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法門,是代表著有的存在。與有相對的是空,在一般人經驗中,總以為有與空是對立的,他們認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本經闡述了有與空的關係,說明有空不二的道理。
要認識有與空的不二,先得說明有。有,在我們常人觀念中,它與『實在性』往往聯繫在一起,當我們說到有時,便會覺得自體有,實在有,人類對事物的實在感是根深蒂固的,它具有普遍和相通性。如原始野蠻人不知夢境是不實的,一旦做了一個惡夢就驚恐萬狀,以為災難就要降臨了,於是要祈禱三天。嬰孩不知道鏡里的影像是虛假的,他們見到鏡里影像,就會亂抓亂笑。
至於文明人雖然知道夢境的不實,但卻以為認識的一切物件都是實在的;科學家雖然擺脫了常人的錯覺,但他們在分析物質現象時,由於智慧不夠,往往就會認為構成物質的元素是實在的,如原子說,極微說;哲學家的智慧,似乎又高一疇,他們已能透視到現象的虛假性,但他們卻又執著隱藏在現象的背後,有個永恆不變的本體,如泰勒士的『水』,巴門尼德的『存在』,柏拉圖的『理念』。從原始幼稚人到現代文明人,乃至科學、哲學家,他們對存在的認識雖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所產生的實在執卻是一樣的。
人類的對『有』所產生的實在感,是『自性見』的表現。須知『自性』一詞,或譯自體,含有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規定自已,本來如此,實在,恆常的意義。從自性見出發。我們對『有』的一切,必然會有實在感。然而,以般若中觀的智慧來看。『有』是緣起有,世間一切有的現象,莫不是眾緣所生。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有為現象的存在,都是由眾多條件和合,由條件決定它的存在性。
緣起與自性是勢不兩立的。世人無知,不了解『有』的緣起性,才會出現自性見,實在感,假如認識到『有』的緣起性,必然知道無自性。因為自性:是以『有』的一切現象,為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規定自己;而緣起:是以『有』的一切,為條件有,條件成,條件規定。因此,緣起的『有』不是本來如此,更非恆常的,實在的。由此可知,對『有』的實在感,是錯誤的。
《大智度論》卷十二說到有,從程度上分三種不同:一曰相待有,二曰假名有,三曰法有。

相待有:是相待而有,離開相待的物件就無法說明。比如說我們認為這個花瓶很大,那是相對小的花瓶說的;說這個人胖,那是相對瘦人。高是相對低說的,長是相對短說的,美是相對丑說的,善是相對惡說的,離開大,小是什麼?離開胖,瘦是什麼?離開高,低是什麼?因為大小、胖瘦、高低、長短、美醜、善惡都相待假立,是為相待有。
假名有:事物的存在不過是一種假名安立,隨著不同的因緣安立不同的名稱。正如我們眼前的檯子,人們稱它曰桌子。桌子只不過是一大堆木料的組合,離開木料,請問桌子是什麼?這一大堆木料古人將它叫桌子,它便是桌子;古人將它叫椅子,它便是椅子了。可見桌子或椅子不過是一個假名。同樣的我們說人,也是一個假名。如果古人把我們這個有情生命叫做豬,把豬叫做人,那麼現在要是不稱你為豬,閣下聽了,恐怕會生氣,你竟然瞧不起我,不把我當豬看待,真是豈有此理。可見人、豬乃至世間一切都是假名安立,假名而有。
法有:是指世間萬物萬事名稱雖然假立,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因為事物除了名稱之外,尚有形成現象的種種因緣。這些因緣雖無自性,但假相宛然,這因緣法的有,便是法有。
《金剛經》對有的實質也作了深刻的說明,認為有,只不過是假有。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是具有生滅、造作的一切現象。如夢:夢境虛假,這是眾所周知的,可是夢中人卻執以為實,覺醒了才覺得可笑。諸法如夢,虛妄不實,但世間有情無明妄想故,執以為實,智者從無明夢中覺醒,乃知諸法無實。如幻:幻,是由幻師用幻術,幻現種種事物,如馬、車、房舍、人物等,客觀上雖然沒有實物,但卻宛然存在我們眼前,有色可見,有聲可聞,『有』的存在也是這樣,雖空無自性,而假相宛然。如泡:泡是水因汽體出現了,華而不實,瞬間即逝,諸法如泡,剎那生滅。如影:影是陽光投射下顯現的,太陽落山影也隨之消失,諸法如影但隨緣現,緣散即無。如露、電:喻諸法存在的短暫性。應作如是觀,是要這樣的去看待『有』的一切。
與《金剛經》同一思想體系的《維摩詰經》維摩大士假示疾為大眾說無常、空的道理:『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是身如影,如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這是從色身,說明有為法的無常、空,顯示存在的虛假性。
明白了有,再來說明空。通常我們以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對立。可是以般若中觀智慧來看,空有不但不對立,而且是一體的。所謂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毀滅了始談空;因為有是緣起有,有的當下就是自性空。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體。
《大智度論》卷十二提出三種認識空的方法:一曰分破空,二曰觀空,三曰自性空。

分破空:又稱析空觀,是通過對有的分析,由粗而細,由細而微。佛教中的有部學者,就是採用這種方法對五蘊色身進行分析,發現了五蘊色身中我了不可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心現象時,一直分析到物質或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時,便提出了極微說,認為此極微法實有,因而出現了我空法有的思想。其實,分破空的意義是在破除人我執;至於物質現象倘若加以分析,極微也是不能成立的。《唯識二十頌》就曾對極微說進行了破斥,你說有不可分的極微,請問極微有沒有體積?假如有體積,就存在東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還是可以分析,可見極微說是不能成立的。

觀空:是從觀想的意義上認識空。如那些修瑜伽止觀的人進入止觀狀態時,能隨著他的觀想顯現種種境相。修火觀,觀想成就,見到處都是火;修水觀,觀想成就,見到處處都是水。在現實生活中有『李廣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李廣認石頭為虎,結果能將箭射入石頭中;某先生誤認弓為蛇,導致肚皮大痛三天。止觀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實上都沒有,然觀想中的人卻認為宛然存在。從隨人觀想而境像顯現,唯識者悟到了外境無實,隨心所現,因而提出萬法唯識。觀空者破除了外境實有的執著,卻難免落入心有境空。那麼,這種空還是不究竟的。

自性空:自性,是自已有,自己成,本來如此的意思。世間外道不了解諸法的緣起性,他們在接觸事物中,難免出現自性見;小乘有部雖然知道緣起,但同時也覺得諸法有自性。然以般中觀學者看,自性與緣起是不能並容的。《中論觀有無品》說:『眾緣中有法,是事則不然,性從眾緣出,即名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在此義,性名為無作,不待異法成。』緣起是作法,由眾緣所作而成,自性乃無作,自已有,自已成,不待眾緣。中觀學者以為:緣起必然無自性,這就是自性空。

《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從自性空的立場來說明的,色,不是世間人所執的自性色,是因緣所生的色;空,也非世人所說一無所有的頑空;或者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個生命徹底消失了,那是斷見。空,乃是自性空。《中論觀四諦品》說:『未嘗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十二門論觀因緣門》說:『因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色是緣起的,色必然是無自性、空。因此說:色不異空,色即是空。

有人說:『色即是空』還好理解,『空即是色』這似乎就說不通了,造成這種看法的原因,還是因為把空理解為頑空,中觀說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並不否定緣起的假相。《中論·觀四諦品》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說為假名,亦名中道義』。說緣起法是無自性、是空,並不壞緣起的假相,所謂緣起有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因此,色不異空,自然空也不異色;色即是空,空自然即是色。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對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觀智慧的觀照下,得到了統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為遣除世間的有見、空見,世人因為不了解有,對『有』的一切生起錯誤的認識和執著,導致了人生種種煩惱、痛苦。《經》曰:『色即是空』是要我們看破『有』的實質,是虛幻、是無常、是無自性、是空。一個人倘若真正的認識到『有』的實質,他還會因為有的問題而生煩惱嗎?還會為物所累嗎?世間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虛幻實質,但因為不了解緣起因果,認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虛幻的,人生的事業最終都要歸於毀滅,那麼生存還有什麼價值意義可言呢?於是他們不顧社會道德,放縱自已的身心為所欲為,導致虛無主義。《經》曰:『空即是色』便是對治這種邪見,說明萬物雖空,但緣起因果還在不斷延續中,人生的善惡行為都是有果報的。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93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08-2-11 22: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2-11 11:35 發表
【有空不二──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有與空是哲學中的一對重要範疇,也是佛法中重點討論的內容之一。《心經》中色受想行識的五蘊法門,是代表著有的存在 ...


講得很清楚,懂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4
chico 發表於 2010-5-7 06: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5-7 07:11 編輯

炒冷飯,還蠻有意思的。落入空和有都是邊見。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95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7 09:03 | 只看該作者
帖子沒發霉啊,還被你老兄頂出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6
chico 發表於 2010-5-7 09: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5-7 09:11 編輯

看看味道還不錯。老和兩年前就明白的東西,我剛弄清楚。
有之外,沒有空。空之外,沒有有哇!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97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7 09:27 | 只看該作者
我就等著死那一天明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8
chico 發表於 2010-5-7 09:34 | 只看該作者
我就等著死那一天明白了.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7 09:27

那也不容易啊。大多數人到死都不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99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7 0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8# chico

是啊.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滿足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100
 樓主|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5-7 10:11 | 只看該作者
Pathless 不知道去哪裡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