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移民極樂世界

[複製鏈接]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81
confuse 發表於 2007-9-1 23:31 | 只看該作者
極樂世界真的那麽遙遠嗎?我們是否就在極樂世界而不自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2 23:02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世界的好壞取決於居民們心的好壞。人心凈、善、美,國土就清凈,莊嚴,美妙。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3 05:13 | 只看該作者

接著「行」

行的第二部分是念佛,無量壽經,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經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阿彌陀佛名號,大德們的解釋是萬德洪名。阿彌陀佛歷劫修行的果德都在名號之中。極樂國土和彌陀的「四十八大願」就在 這名號裡面。
從我們世間角度來看,也能理解。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們熟悉的人,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人怎麼樣。提到孔子,大家就知道他是教育家,儒家的祖師。我們去應聘,都要寫自己的簡歷。用人單位根據簡歷聘任。我們自己所造作的一切也都在自己的名號裡面。
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可以去極樂世界。這是彌陀的願力,也是他的許諾,約定。他發了這個四十八大願,並說,如果這些大願不能成就的話,就不成佛。他成了佛,願力也就成就了。只要我們按佛陀的教誨去做,真心實幹,老實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阿彌陀佛定來接引,我們定生極樂。
我們世間也有許諾,約定,並能成就的人。人民網天津視窗8月31 報道,某部副師長孫兆群,85年對越戰爭時是一個副連長。他在一次戰鬥中任突擊隊長,同戰友們達成「生死約定」:「誰活著回去,誰就去看望各位的父母」。他們連犧牲了16個人,他認真實踐諾言,照看16人的父母。到現在20多年了,仍然在履行自己的諾言,成就自己當初的約定。
念佛,有口無心不是念佛。念佛,是念念都在覺、正、凈。口稱阿彌陀佛名號,心裡胡思亂想不是念佛,是念迷、邪、染。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結晶。看到這個字,就可以體會到它的意思。念,上今下心。是自己今時今刻的心,當下的心。自己當下的心,每個念頭都在覺正凈上就是真念佛。
我們細心體會,就知道,念佛是身、口、意的三業行為。我們的念頭都融匯在這三業當中,三業裡面,有一業不和覺正凈相應,就不是真念佛。口念阿彌陀佛名號,僅僅是念佛里的口業部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身體,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裡,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意識裡面,不貪、不嗔、不痴。就是在念佛。
我們有空閑時,坐在那裡。身體端正恭敬,口裡念阿彌陀佛名號,耳朵聽的是阿彌陀佛名號,心裡想的還是阿彌陀佛名號,那也是真念佛。也就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所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身端正恭敬,不造殺盜淫;口念彌陀,遠離兩舌、惡口和綺妄語;心想彌陀,意識里沒有貪嗔痴。一句萬德洪名,讓我們三業清凈,戒定全修。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的確不可思議!
無量壽經里的「一向專念」,我的理解是,老實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彌陀和菩薩們前來接引去極樂世界。其他法門不要去理會。看到別人參禪、研教、學密不要動心。釋迦牟尼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自己就認定凈土這個法門,一心篤行,決不更改。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祖師大德對一心不亂的解釋、著述很多,可謂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我們初學的人不容易搞明白。我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入門的途徑。類似「一向專念」。一心,就是一心念佛。不亂,就是不被五欲六塵干擾,不為他途所惑,信願堅定,求生凈土。只要從這裡入手,慢慢就會達到大師們所說的念佛功夫和程度,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和工夫成片。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9-3 11:51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 11:32 | 只看該作者
佛教重行
當常自省吾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4 09:19 | 只看該作者
一個人能意識到,天下的經教都是教自己的,這個人就有希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8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5 01: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5 07: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9-4 09:19 發表
一個人能意識到,天下的經教都是教自己的,這個人就有希望了。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5 11:23 | 只看該作者
深信切願,執持名號。藕益大師說得非常好:「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信願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鑒於當時社會大眾修學的情況和問題,大師特彆強調「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深信切願,是往生的根本,我們切不可以認為,有了信願就可以了,不注重持名念佛。
我們常說的「帶業往生」,凈土三經里沒有這句經文。是祖師大德們解釋經文時提出來的。例如,藕益大師彌《彌陀要解》「三位不退。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托質,永離退緣」。業是什麼?就是 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惑,也稱妄想、分別、執著。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8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5 11:33 | 只看該作者
帶業往生,還是消業往生,我認為母音老人的解釋比較通俗易懂,適合初機。

近來圍繞著關於凈土宗的『帶業往生』展開了熱烈的爭論。一方說:要真能往生,須將妄業消去;另一方則說:不需要,可以帶業往生。雙方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融。
持『消業往生』論的人說:『帶業往生』是害人的謬論。它非但毀滅了凈宗行人臨終往生的願望;也傷害了整個凈土宗的嚴凈、肅穆的形象。因為『業』本身就是污染、是障礙。與凈土既不相應,而且是障道之因,何能帶著它往生西方佛土?所以佛、菩薩從未在各種經論上說過『帶業往生』的這一非常錯誤的說法。
主張『帶業往生』論的人則說:『帶業往生』一詞雖不是佛、菩薩直接說的,但在經論中,不無這種含意。比如「那先比丘經」云:『如持大石置於船上,藉船力故,石不沉沒。若無其船,小石亦沒。』石喻世人所造的『業』,船喻佛力。這不是很明顯的說藉佛力故,可以帶業往生嗎?所以我們凈宗行人,只要信堅願切,一心念佛,不用消什麼業,臨終決定往生。那種消業往生的論調是魔說,不可信賴,要將它徹底打倒、消滅。
這兩種論點各執一詞,相持不下。搞得佛教界內沸沸騰騰,莫衷一是,使後學者無所遵循,不知如何修持方合道妙。因之要請諸方大德,各抒己見,熱烈討論一下,得出個正確結論,掃清疑雲,以正視聽,而免後學步入歧途。
要評判這一問題的孰是孰非,先要將這二種論點的由來搞搞清楚,然後經過比較討論,就不難看出它們的矛盾所在,從而歸納出正確的結論。
按這兩種論點之所以各執己見,互相水火者,不外以下數因:

◎甲、持『消業往生』論者
一、見近時的凈宗行人不肯老實念佛,只悠悠泛泛地隨眾做做早晚課,像小學生交課卷似的,做完了課誦,就算念佛事畢了。不再用功念佛,來改造自己執著、貪戀的妄習,轉換自己的妄想、妄念,以消滅自己的心垢,而往往把將來往生凈土的責任,單單推卸在阿彌陀佛身上。如若臨終不見佛、菩薩來接引,生不到西方,誤認為那是佛、菩薩的責任。因此蓮池大師曾有『念佛者多,生西者少』的感嘆。這都是念佛行人心不專切,只圖便當,而貽誤了自己。所以要大敲警鐘,提倡『消業往生』來警醒昏夢迷茫的念佛群眾。
二、現時很多念佛的人,誤解了『帶業往生』的含義。以為我們只要有信有願而且早晚也做課誦,縱或做了些不甚好的事也無妨礙,橫豎可以帶業往生嘛!
筆者在沈家門見有很多人在曬魚蝦,問他們說:『你們舟山一帶不是大多數人都信佛嗎?』他們說:『是呀!我們都是佛教徒。』我不禁疑惑地問道:『那麼,你們為什麼還要殺生呢?』他們說:『我們是帶業往生呀!』
他們把『帶業往生』一詞作如是見解,豈不毀壞了凈宗的聖潔形象?
三、為了澄清凈宗近來的腐朽污染的不良之風,以振興佛教,所以要高唱『消業往生』,以振聾發聵,而期凈宗行人真正能往生西方,而不是空喊口號,以免凈宗的旨被湮滅而漸趨消亡。
◎乙、主張『帶業往生』論者
一、怕人有畏難情緒,不敢信入修持,而毀傷了凈宗,斷送了眾生的慧命。
二、誤解了『消業往生』的難度,不知怎樣才算消業,才得往生。一般以為要將無明除盡,業盡情空,方始為消業。這豈不太難,能有多少人做得到?所以要堅決反對。
三、未真正了解『帶業往生』內含的精義。只知帶業便當,而不知所帶的是何業,更不了解心心念佛時,正是在最切近處消除自己的心業,為將來往生的正因。
從上述二種觀點看來,不論是『消業往生』論者還是『帶業往生』論者,都是從善良的心意出發,都是為了保護凈宗行人確實能往生西方,以免貽誤失敗。既然大目的完全一樣,並無水火不能相容之處,就不難從中合其同、融其異而求得一致的結論了。
欲得到一致的結論,應先從『業』字上來探討論證,因這二個論點的中心問題都是『業』。那麼『業』究竟是什麼呢?業就是造作。而眾生迷悟有別,造的業就不同,所感的果報也各別。凡夫所造的為有漏業,感三界六道分段生死之報;二乘所造的為無漏業,感方便有餘土之果報;菩薩所作的為非有漏非無漏業,感實報莊嚴土之果報。
凡夫痴迷過甚,執幻境為實有,迷假相而為真。為滿足一己的私慾,不惜廣造惡業,故生死不了,輪迴不息。今欲往生凈土,橫超三界,若不將這生死根本—迷相而妄動的業—消去,如何得遂初心,真正達到往生凈土的願望。
或曰:『往生凈土,是憑阿彌陀佛偉大宏深的慈悲願力接引,何須消業才得往生?』答曰:『惑業不凈,勢必迷戀著娑婆世界上的一切假相,佛雖來接引,但因心迷染業而不見佛,錯失往生的良機。』永明壽禪師云:『佛如天上之月,影現千江萬水,但污水不見。念佛人心不明凈,猶如污水不能現月而不見佛。』臨終不見佛,如何能往生?
有好多念佛人,或因貪念著金銀財寶而落為守財鬼;或因迷戀妻子兒女而墮為看家鬼;或貪戀色身及迷於墳墓陪葬的美好莊嚴而淪為守屍鬼等等。古德說:『抱樁搖櫓,無有是處!』這就是說,如我們欲生西方,但又迷戀著娑婆世界不放,就如抱著岸上的木樁去搖櫓,再用多大的力,船也不能前進,西方如何得生?
這樣說來,生西豈不很難嗎?不!一點也不難!不見佛說:『念一句彌陀聖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們現在天天念佛,時時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還怕什麼業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業往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我們看破這娑婆世界的一切聲、色、貨、利、妻、財、子、祿,皆如夢、幻、泡、影,不可得而不去追求、貪戀它,反過來,全心全意地用『心念耳聞』的念佛法來勤勤懇懇地著力念佛,再大的業也不難消亡於無所有之鄉了。
或問:『為什麼這樣容易呢?』因為業從心生,非從別來。如今我們心心不異,念念在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全心是佛,全佛是心,還有業的立腳處嗎?
再說,當我們臨終往生的剎那,只見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其他一無所見,還有什麼業不業?這不就是以我們平時念佛的功夫將業消去了嗎?不也就是佛、菩薩的慈悲攝受力使我們把業消除了嗎?
這樣一說,『消業往生』論似乎站住腳了,那麼,『帶業往生』論豈不謬誤了嗎?不,『帶業往生』也無錯誤,因我們之所以能夠往生,全靠念佛功夫純熟,不再繫戀娑婆所致。這在術語中稱作『凈業成熟』。這『凈業』,雖非染業,不也是業嗎?帶它往生,難道不是『帶業往生』嗎?
下品往生人,心未空凈,還著相,還有處所,有生在,所以只能往生凡聖同居土,這『凡』字正指帶業之眾生也。若是上品,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一方即是十方,十方即是一方;凈穢不別,東西不分;心空意凈,而不見空凈,絕學無為而莫知無為,也就無所謂帶業不帶業了,不帶業不就是業消除了嗎?
或許有人說,凈業成熟稱為帶業往生似乎有些勉強。那麼,讓我們再來進一步討論一般人所謂的帶業往生的染業。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而不覺,執相習深,積垢厚重。今雖經勤苦用功念佛,有所覺悟,曉了世、出世法皆不可得,業障、罪衍更如空花水月,根本無有。理雖深悟,但舊習卒難頓除,還須久久掃蕩打磨,方始漸臻上乘,絕非一下子即能將無明習障徹底消盡的。
在禪宗,開悟的人謂登初地,為見道位;在相宗為通達位,後面還有從二地至十地之修道位,與十地以上至佛果的究竟位。這須行者努力用功將無明習障一分分的除去,方能一位位地升將上去。誰能一生成辦,消盡無明,頓證佛果呢?
經中說等覺菩薩尚有最後一分無明未盡。這未盡的一分無明,不就是業嗎?等覺菩薩尚有業在,又誰能一生證到等覺菩薩呢?帶著未盡的餘業往生不正是帶業往生嗎?
所以說,帶業往生並沒有錯,只不過不要把它的含意搞錯了,誤認為念佛也可以做點壞事,橫豎可以帶業往生就是了。
綜上所述,我們念佛,正是在做消業的功夫。往生凈土,原是消了惑業而去的,而這業又是假佛慈力消除的,沒有什麼難處。正不必對『消業往生』這一論點恐懼而懷疑,更不用因疑懼而群情沸騰地急起反對。同時持『消業往生』論者,也用不著因佛經中無有『帶業往生』這一論據的金口親宣,而反對帶業往生,斥它是魔說,搞得大家不安,無所適從。
大家知道,時代不同,用以表達思想的語法和方式也不同,所用的辭彙當然也隨之有異。佛圓寂已二千多年,當時雖無『帶業往生』這一詞句,只要經文中含有這種意向就行了。因為帶業和消業從上面的論證看來表面似乎有異,而實質完全一樣,消業之中有帶業,帶業之中有消業,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沒有什麼矛盾,何必因一些小節而爭論不休呢?
另外,在這次爭論中,也有人主張帶業往生,只帶宿業,不帶現業的。當然,這一論點是從善意出發,恐人誤解於念佛修行后,仍做壞事,失去往生的機緣。但從立論的實質來看,意似欠妥。因為所謂宿業和現業,不外乎過去所造的和現在正造的業,或歷劫多生所造的業和現世此生所造的業二種意義。這從凡夫的妄念所顯示的三際—過、現、未看來,似乎義正言順,但從真如實際來看,這過、現、未,根本不存在。「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說這三際心皆系妄念幻現,而實不可得。因所謂三際者,是以『現在』為立腳點來分過去和未來的。但『現在』無立腳處,才說現在,已成過去。試看鐘表上的秒針,剎那不停地轉動,何曾有『現在』在?現在既無立足處,又哪裡有過去和未來呢?所以「華嚴經」說:『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當下這一念心空,所謂過去和未來皆如空花幻滅,何處去覓三際?三際不可得,故不應說只帶宿業,不帶現業。
複次,上面說過,業是動作義。不僅是做了壞事才是業,做好事也是業。我人一生中不知造了多少業,而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偶而做了些壞事,恐怕在所難免;有時存心做好事,反而害了人,變為壞事;或許做了壞事,自己一時還不知道。如說帶業往生,只帶宿業,不帶現業。那麼,這些人不論做好事的還是做壞事的,豈不是都不能往生了嗎?
假如真是這樣,為什麼「觀無量壽佛經」又說『縱是五逆十惡人,臨終遇善知識,為之開示,一心悔過,十念亦得往生』呢?
佛無虛語,經無妄言,這類五逆十惡人,臨終十念亦得往生,這不是證明帶著立論者所說的『現業』也能往生嗎?由此可知帶業往生是不分宿業和現業的。

再說『業』原是我們無明妄動所致,今一旦醒悟,以真智慧光一照,不論現業、宿業都一時消殞,所謂心空業亡,故五逆十惡人臨終十念可以往生。這猶如一間暗室,不論你關閉了多少年還是現在才封閉的,一旦門啟窗開或電燈打亮,黑暗馬上消滅,哪裡有現、宿之分?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要問,既然現業、宿業一下子能消去,為何上文又說帶有餘業往生呢?這一問問得好!業都消光了,還有什麼餘業可帶呢?須知房間的黑暗,雖一下被驅除去了,但因封閉年久,霉臭之氣一時尚不能盡除,須待久久通風和慢慢的掃刷、揩抹,才能漸漸恢復舊觀。這一時未除盡的霉臭之氣,猶如我們未盡的餘業,所以要帶之往生啊!
最後,我們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還希望過去誤把早晚課誦認作念佛事畢的人,改正錯誤,除早晚課外,還要像參禪一樣的端坐念佛。古德教我們每天要念十萬佛號,就是希望我們心不放逸地將妄心轉換為佛心,作為將來真正往生之資糧。我們果能照辦,並且眾善奉行,諸惡不作,那決定是萬修萬人去,還有什麼疑慮恐懼呢?!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618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90
vingxliang 發表於 2007-9-5 18:48 | 只看該作者
就要念佛,就是想去,帶不帶業我都要去.
想那麼多幹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618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91
vingxliang 發表於 2007-9-5 1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9 chico 的帖子

學長可以一次少貼點不,看得眼都花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6 0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1 vingxliang 的帖子

找了一些資料,看了后覺得母音老人講得好。編輯了一下,就貼上來了。怕分開段落後,看起來不連貫。
我非常同依你的觀點。我們都不「老實」,喜歡胡思亂想。真老實念佛,啥問題都沒有。真信切願,難呀!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618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93
vingxliang 發表於 2007-9-6 17: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9-6 01:01 發表
找了一些資料,看了后覺得母音老人講得好。編輯了一下,就貼上來了。怕分開段落後,看起來不連貫。
我非常同依你的觀點。我們都不「老實」,喜歡胡思亂想。真老實念佛,啥問題都沒有。真信切願,難呀!



老實念佛去了,各位慢慢玩.
阿彌陀佛
自在隨緣
www.amtb-aus.org;
www.dfg.cn
http://www.pllc.c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7 0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3 vingxliang 的帖子

老實是正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9-7 07:12 | 只看該作者
3. 移民極樂世界的目的

        我們已經看到極樂世界,國土清凈莊嚴,居民都是上善之人,受用豐足,應念即至。我們到那裡的目的是成佛!成就自己的究竟圓滿的智慧。然後分身十方世界,普度眾生。
        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卻成佛?因為到了那裡,第一我們壽命無量,不再有生老病死的問題。第二,修學環境好。諸大菩薩,文殊、勢至、觀音、普賢都是我們的同學道友,有問題隨時可以請教。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善知識難尋難覓。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第三,我們不再為生活忙碌,可以一心修行。樹木花草都為我們講經說法。只要想學,時時刻刻都在修習之中。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1: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