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zhan_z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字的 '識繁(正)寫簡' 及其他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1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28 23:10 | 只看該作者
說是台灣人的言論,我並不感到驚訝。文字的爭論並不是根據地方而分,而是各地都存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現象,只是閣下別有心而已。
如要搬出錢玄同,為何不把同一陣線的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一起搬出?為什麼不把他們當時對漢字的評論同時登出,好讓世人知道他們滅漢字而改拉丁化的主張呢?如果他們本身的出發點就是極端的錯誤,那麼他們的論據根本就不健康、不成立的了。而且,他們那年代根本沒有洞悉科學對文字的影響,電腦普及的今天,文字的使用,繁簡並不存在很大的分別,反而更暴露出簡化字更多的不是之處,這點大家都十分清楚了。用已死的人、並且是過時的人,來說明自己的理據,可見其思想只是還停留在錢玄同等人的思維上,不是隨著時代並進。錯而能改,是我們不斷進步的主要因素。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82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8-29 01:27 | 只看該作者
電腦這個工具的普及得益於電腦操作方法的日益簡便實用,那些繁瑣的部分留給了專業的程序員們和電腦發燒友了...
文字作為工具,簡化無可厚非,繁體字也並未消失,依然存在...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83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9 07:06 | 只看該作者
安子介不是死人嗎?你對事物有自己的喜好這無可厚非,但客觀事物並不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及個人喜好而轉移,這是規律。個人唯有適應環境,順應朝流,這才是明智之舉。具體到繁簡字這件事,妄想在大陸復辟繁體字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就象不可能在台灣實行簡體字一樣,有這種妄想的人只能說明他本人政治上的幼稚。

其實,繁簡問題多爭無益,而且一百年也沒個完,浪費精力。最現實的做法是各取所需,各取所好,各用各的就是了。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4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29 10:35 | 只看該作者
沒錯,安子介已逝。我們不妨看一看安與錢不同之處,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之間的分別。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我要向那方面改進,才可確保我中華民族文化萬世流傳。
錢與安是兩個不同年代的人,所以他們對社會、科學、學術都有明顯不同的認識、了解,那麼後者是最接近現在的情況,其可信性自然比前者高。
鉉與安都是海外留學的學者,同時對中文都有深入研究。而安比錢更勝的是,他懂八國語言,而且也認真研究拼音文的好處和不足之處,同時也研究了漢文的長處和不足之處,並一一列出來,供世人認識和參考。而錢只是單向地說,就是大量說外文的好處,中文的壞處。可信性自然比前者高。
錢與安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沒有簡體字存在,憑空想像到簡化字出現對人學習的好處,而且,他眾多的論說中就是決少了論証教育人民的影響力。而解決人民識字,並不是改變文字就可達到,而是在基礎教育的建設是否健全上。錢已本末倒置了。而安是在簡化字出現之後,洞悉了簡化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安子介十分關注國家的國民基礎教育。所以,可信性自然比前者高。
錢的年代電腦是何物,那時的人根本不可想像。就算八十年代大陸語言文字學者都不大了解電腦對文字處理的作用。而安是對電腦有深入的認識,而且能自創一套中文輸入法。他對知識與科學的了解比閣下與我為高,其可信性自然比前者高。
錢與安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對中華民族之心。前者說,不滅儒道之說不能強國,不滅記載儒道的漢文,更不能立足世界。安的主張,要發揚中華文族的傳統,文化要承傳才可獨立自主立足於世界。受人民敬重情度自然比前者高。
文字的使用,並不取決於民間,歷來都有俗字存在,但始終上不了大檯,為何?決定權在統治者手上。閣下所說的主流,並不代表所有人都認同,只是統治者造出的主流而已。隨著漢文圈的反對之聲,南韓申遺的國際形勢下,那要堅持的話,要面對的壓力就越來越大,這足以令中央文教要重新考慮的一件大事了。時勢的轉變,是順流還是逆流?都存有很大的變數。所謂的明智之舉,不是只會一種,而是正簡都可同時運用的人。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85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9 15:52 | 只看該作者
反對簡體字的人有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為反共而反簡體字;有的則是因為現實利益而反簡體字,比如教中文繁體字的人;有的是因為對文化發展有著不同的認識而反對簡體字,這類人可謂是動機最純正的。我願意假設你老LAI是這第三種人。

記得前兩年在俄羅斯流行著這樣的一種說法,其大意是:如果你對蘇聯的垮台不感到惋惜的話,那你是沒有良心;可是如果你現在還想回復到蘇聯時代的話,那你是沒有頭腦。同樣道理,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如果你對繁體字退出歷史舞台不感到惋惜的話,那你是沒有良心;但如果你想在中國大陸重新恢復使用繁體字的話,那你是沒有腦子。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任何人都無法阻止和改變,更何況繁體字並不是十全十美,而簡體字也不是一無是處!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不可改變,不會消亡的,把簡體字代替繁體字說成是毀滅了中華文化,你不覺得太過於上綱上線了嗎?

至於說為了防止漢字被韓國申請為他們的文化遺產而恢復使用繁體字,那真是有點令人啼笑皆非。韓國提不提出申請還是一個未知數,就算它申請了,聯合國批不批准也是個問題;退一步說,就算有那可能性,如果中國認為事關國家的重大利益,中國做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完全可以用一票否決權將它否決掉。用得著為了這大動干戈去恢復使用繁體字嗎?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86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29 19:36 | 只看該作者
我對簡化字所持的那種態度並不重要,最重的是有民族之心,有對子孫負責的態度。是那類人輪不到閣下評頭品足。對正簡兩套文字的認識比閣下強就可以說話了。
閣下每每所舉的例子根本不可理喻,用香港人的口頭語:九不搭八。
出污泥不染-自視過高;品格高貴-全不合群;與狼並舞-心高氣傲;智勇雙全?網友們認為是否?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87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29 20:10 | 只看該作者
對語文的領會能力不高,經常語不成句,且邏輯混亂。竟然自誇能力強,真令人無言...

還挺自命不凡,要對子孫負責?對你自己的子孫後代負責尚可,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就輪不到你了,別把自己搞成個救世主似的,你不覺得累嗎?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88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8-30 00:01 | 只看該作者
對子孫負責?!
台灣的教育正在「去中國化」,這就是對子孫負責?

讓兩岸早日統一才是對子孫負責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89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8-30 00:13 | 只看該作者
抱歉,扯遠了,不過政治的紛爭也是文化割裂的原因之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9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30 11:46 | 只看該作者
何謂「去中國化」?請小心用辭,免得真的把學術問題太政治化,以形成正簡長期對立,造成沒有協商的餘地。
我們提議「識正寫簡、正簡並存」根本就沒有要求完全取締簡化字。就是不明白大陸部分人過於敏感地反對。識正並不存在政治意識形態問題,更不是一件壞事。我們要文化承傳,總不可能消除正體字,相反,真的要學習正體字才可閱讀古代文化。下下以大中原心態去看問題,只是把單純的問題複雜化,天下本無事,傭人自擾之。
「去中國化」的定義是什麼?是否不與大陸文教部的標準就是「去中國化」?我們現在都在批評大陸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足見大陸的教育存有大量的問題,義務教育、普及教育根本沒有設法解決,教育產業化、教育商品化正在大陸普遍存在,教育以金錢把學生明顯地分類,這與夫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基本原則完全背離。這才是真正的「去中國化」了。
對於文字改革,國民黨比共產黨開明得多,國民南京政府曾推出簡化字,但受各方反對,從而能聽取反對聲,能知錯而改,很快停止。大陸到現在都知簡化字帶來的各方面的負面影響,就是沒有正視問題,仍然以大中原心態,下下上綱上網政治化、行政手段化打壓反對之聲。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91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0 20:54 | 只看該作者
一輩子生活在粵港兩地,而且其人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渡過的,試問他對起源於中原又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化能有多少了解?可笑的是他還常常表現出那無知的文化優越感,並且口口聲聲說要捍衛中華文化。

他一輩子口中說的是粵語,腦中用以思維的也是粵語,下面的句子就是明證:
       「…下下以大中原心態去看問題, …下下上綱上網政治化、行政手段化打壓反對之聲。」
我估計他不但大陸的普通話說不好,「煲冬瓜」(普通話的粵語諧音)煲不熟,就是台灣的「國語」也是說得五音不全,難怪一提拼音他就來氣。可是,這樣的水平竟然還誇自己「強」,我看與陳水扁的「義工對社會的貢獻罄竹難書」是一樣的貨色。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92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6-8-31 00:45 | 只看該作者
[QUOTE=laiting275]何謂「去中國化」?請小心用辭,免得真的把學術問題太政治化,以形成正簡長期對立,造成沒有協商的餘地。
我們提議「識正寫簡、正簡並存」根本就沒有要求完全取締簡化字。就是不明白大陸部分人過於敏感地反對。識...[/QUOTE]
1. 對於「去中國化"的問題,為何要「小心用詞」?
2. 我支持「簡繁並存」!但反對用正體字這個名稱,因為政治傾向太重
3. 閱讀古籍難的問題重點在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不同,而非單純的字體問題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93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1 09:27 | 只看該作者
[QUOTE=sujie_alex]1. 對於「去中國化"的問題,為何要「小心用詞」?
2. 我支持「簡繁並存」!但反對用正體字這個名稱,因為政治傾向太重
3. 閱讀古籍難的問題重點在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不同,而非單純的字體問題...[/QUOTE]

你說得對,閱讀和研究古籍的主要困難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不同,而不是字體的問題。

「簡繁並存」,「識繁寫簡」,大陸實際上一直就是這樣。大陸一方面通過法律規定在日常和公共的應用方面要用簡體字,同時則大量整理出版發行各類古典文籍,都是用繁體字印刷發行的。這些古籍記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沒有理由不保護並繼承和發揚光大。在大陸,閱讀和研究古籍的人相當多,每個人只要受過一定的教育或者有心有興趣,這些都是完成能夠做得到的。當然,閱讀和研究古籍主要是在學術研究的領域裡進行或者是出於個人愛好和興趣,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還是用簡體字,寫白話文,不然整天滿嘴「之呼者也,詩云子曰」,豈不成了神經病?

我認為國家應該組織一批專家學者將一些有重要意義的古籍「翻譯」成白話文,以利於大眾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思想。當然,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有很大的風險,一頂毀滅中華文化的大帽子隨時都會扣下來。可是,我覺得中國政府應該有這個勇氣把這副重擔挑起來,而且也只有中國政府才能夠把這副重擔挑起來,因為只有它才有可能用國家的手段調動各方面的資源來進行這樣大的系統工程。

我始終認為中國政府推廣使用簡化字與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一樣是中華文明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功績,我並且相信歷史將會證明這一點。儘管這個共產黨中國政府做過很多錯事,但在漢字簡化這件事上它沒有錯,歷史終將是客觀公正的。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94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31 12:52 | 只看該作者
識繁用簡不是口說就可以達到、也不是用正體字印刷古籍也就可以。是教育的問題,我一再強調教育才是解決人民識字率和知識水準的主要因素。把正體字列為不規模文字就是最大的錯誤,學生在基礎教育時期,意識上就認定了正體字就是錯別字。這個問題不解決,「繁簡並存」、「識繁用簡」,則永遠只是虛言。
文言與白話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體裁,文言是清朝以前的文章體裁,也就是正體字版本,如果文字有所不同,對理解原文原意有一定的障礙。這點大家都明白的,當然讀古文時文字並不是影響最大,最大的是文體不同。文體不同就要學習,主要是要掌握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可以自我翻譯的能力,這才是懂得文言文。如果只讀專家的譯本,那麼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根本不利承傳。香港的中四至中七的中文教科書古文是占很大的比例,而大陸則重於白話文,故理解古文大陸學生比外地學生弱。
廣東人說普通話當然不太好,因為粵語與普通話是有很大的分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普通話」。這沒有什麼大問題,因為我在香港,平日根本就用不著,但我是由大陸受教育的,拼音早已學了,說不好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問題就可看出閣下的大中原心態。笑吧,香港人並不在乎。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95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1 14:52 | 只看該作者
你香港人優越的心態也挺嚴重的。拼音是學了,但早就忘乾淨了,而且當初就沒學好。是這樣吧?

文章的精髓是其所表達的思想,《孫子兵法》被翻譯成英語,照樣成為西點軍校學生的必讀之書。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96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1 15:41 | 只看該作者
還有一個問題我想請教你。

古典文學大部分創作於中原地區,有許多是相當講究韻律的。你說香港的學生古文好,我想象不出他們在學習古文時,是怎樣用粵語來朗誦的,比如這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還有許多格律詩詞,他們是怎麼念出原有的韻味來的?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97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31 17:29 | 只看該作者
漢語拼音並未忘,少用而已,現用粵語拼音。
香港人相對大陸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優越感,就是人的道德思想比大陸普遍都高。
說的沒錯,古代文學發達地區在中原,粵語是秦漢時代的官話,是中國的語言化石,它保留著秦漢時代的語言特色。而普通話則是滿清的官話,嚴格來說,是滿人學漢語而且又不純正的滿人漢語。粵語、吳語客家語、閩南語都有「入」聲,就是普通話沒有入聲。粵語一聲九調,音域比好多方言都廣,故此更能讀出古文、唐詩、宋詞中的神韻。用普通話讀唐詩宋詞,往往讀不出原來的音韻。粵語就沒有此現象。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用粵語讀,更能表達出古代的風雅。
出外多看看,每事問,總會增長見識。大中原心態只會困在國內的某一角。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98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1 18:16 | 只看該作者
嶺南地區在秦漢時期還是沒有開化的荒蠻之地,粵語是中國官話?真TMD胡說八道!你的老師就教你這狗屁玩意兒?香港的學生到現在還在學這狗屁東西?

得,中國歷史該改寫了,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珠江流域,而不是黃河流域,珠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聽說過嗎?那首著名的《黃河大合唱》也該改名為《珠江大合唱》,「風在吼,馬在嘯,珠江在咆哮,珠江在咆哮 ... 」。哈哈...

還有臉說民族心,真是不知道你所說的民族是哪一個?口口聲聲說捍衛中華文化,真是臉皮比城牆還厚!象你這種在外國殖民地渡過了大半生的人,要多回到中華大地來走走看看,培養點感覺,增長點見識,這樣你的民族心才會變得真實。只有對中華文化有了真正的了解,才談的上去捍衛它;只有你的中華民族之心是真實的,才有資格說對子孫後代負責。

另外,香港人道德思想高?你就吹吧!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99
laiting275 發表於 2006-8-31 19:01 | 只看該作者
閣下可聽過湘粵之間有一條「靈渠」沒有?是秦軍開鑿的運河,能使湘粵從水路連繫起來。
廿十萬秦軍就是由此進現在廣東的廣信、封開地區,所以廣信以東稱為廣東,西為廣西。這廿十大軍並沒有回中原,秦政權更在中原運來大批婦女。軍人向東西遷移定居,而成了粵語語係地區。秦亡,番禺(今廣州市)秦軍將領趙佗自封為「南越王」。漢朝並沒有攻廣東地區,封趙佗為南越王,並以受封不受調繼續統治廣東。自此廣東沒有受中原的戰亂影響,自成一偶地保存著原有的語言文化。
廣東封開悅城有座龍母廟,是漢初建成。龍母在世時始皇嬴正詔她上朝,她沒有起行而亡。始皇封她為龍母。這就是龍母廟的來由。
可知廣東並不是中原人所傳的南蠻之地,並未開化,廣東有著與中原不同的文化。所以,用粵語讀詩經、楚辭、四六文體、唐詩、宋詞、古文......,要比普通話更能讀出本來的神韻
文字載體是人,大腦儲存的文字資料,才是文字運用的本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100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8-31 22:04 | 只看該作者
粵語充其量只是一種地方方言,到現在仍然是中國的眾多的方言之一,怎麼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官話),而且還是從秦漢時代就是呢?這顯然是混淆概念。

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大部分都創作於中原地區,自然是用中原的語言,合它的神韻。普通話比粵語更加接近中原地區的語言,說用粵語朗誦這些古典文學作品比普通話更有其本來的神韻,那是你自己的感覺而已。你用粵語唱一段京劇如何?肯定是聽著感覺非常古怪!
能出污泥而不染,皆因品格高貴;
敢與豺狼共起舞,全憑智勇雙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