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Unknow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環島自駕游

[複製鏈接]

736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7
8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8-6-15 16: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8-6-16 17:02 編輯


-

-

-


-

-
被遺誤的福爾摩沙, 荷蘭使節與鄭成功談判圖
被遺誤的福爾摩沙一書插圖. 作者署名C.E.S., 意為Coyett及其同僚. F. Coyett(揆一)為荷蘭時代最後一任臺灣長官. 揆一在回到巴達維亞後, 立刻受到審判, 被判終身流放到班達附近的艾一島. 揆一在島上度過八年, 他的子女才將他贖回. 回國後, 1675年出版被遺誤的福爾摩沙, 書中譴責東印度公司高層怠忽職守, 他因孤立無援才丟掉臺灣. 此張插圖乃呈現1661年5月3日, 鄭軍大師登陸列陣後, 熱蘭遮城荷方深知赤崁的普羅民遮城不保, 因此長官與評議會決議遣使與鄭成功展開談判. 當天早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幾位使者, 銜命從熱蘭遮城持白旗划舢舨對渡到赤崁, 最後終於見到明鄭軍隊圍繞護衛營帳中的鄭成功, 展開談判.
-
漢人在臺灣
16世紀中葉後, 隨著東亞海域商貿活動的興起, 漢人私商、海盜集團開始來到臺灣. 活躍閩粵一帶洋麵的潮洲籍海盜首領林道乾、林鳳都曾相繼以臺灣、澎湖一帶為據點. 荷蘭據臺期間為順利取得中國貨物, 先與在此地從事走私貿易的閩南同安商人李旦等人合作. 李旦、顏思齊等首領過世後, 改由鄭芝龍繼續領導該集團, 成為荷蘭人主要貿易夥伴. 除貿易外, 荷蘭人也陸續招募中國沿海漢人前來開墾, 發展農業. 但荷蘭人的苛捐雜稅與盤剝重利, 卻激起漢人追隨郭懷一挑戰其殖民統治. 1662年, 鄭成功逐退荷蘭人, 成為臺灣島統治者, 使得臺灣逐漸轉變成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

http://the.nmth.gov.tw/nmth/zh-T ... 3-bccc-209c5e025c85
-


-

1644年赤崁地區農地與道路圖(古版)
此圖描繪十七世紀荷蘭時代從鹽水溪到二仁溪一帶所墾田園. 圖中綠色代表稻田、蔗園, 黃色表示道路. 每塊田地上均標名, 如Amsterdam、Putman.鹽水溪上游為今臺南永康一帶的鯽魚潭, 今已淤積成陸. 水潭畫有水鴨與飛鳥, 潭邊有一別墅, 別有一番悠閒的風味. 此地從荷蘭時期到清代一直徵收漁稅, 清代文獻中記錄只要此地稅收好的話, 臺南一帶的稅收就不會有問題.



-

1654年大臺北古地圖(古版)
重點在描繪港灣、河流交通要道, 以及沿岸村社. 圖中標1至61號的阿拉伯數字, 左上角為說明文字. 這幅古圖描繪了當時淡水河流域、基隆一帶原住民部落、防禦工事、教會、港灣的地點, 以及山嶽、水文資料, 對於瞭解17世紀北臺灣及北部平埔族群之歷史與生活面貌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也反映了16、17世紀北臺灣除了原住民外, 漢人與外來民族早已在此活動.



-
漢人社會的形成  > 1683年鄭清澎湖海戰圖
1683年鄭氏政權與清軍在澎湖的海戰, 也是鄭氏的存亡之戰. 1681年鄭經逝世, 子克塽嗣位, 內部發生內鬥, 清廷決議命施琅為水師提督主導征臺, 鄭軍則以劉國軒及諸將駐守澎湖. 1683年7月, 施琅率軍進攻澎湖. 劉國軒認為當時常有颱風來襲, 因此不必太過慌張. 在決戰日中果然有風勢出現,, 但一開始是讓清軍逆風的北風, 隨著颱風經澎湖北方海面, 風向忽轉吹南風. 使劉國軒措手不及, 因而戰敗. 此海戰圖除了描繪鄭清二軍交戰外, 由於傳說媽祖顯靈, 護航清軍作戰, 因此畫面上方繪有媽祖率領軍士抵抗鄭軍. 本幅原件收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藏有七幅媽祖神蹟圖, 有關臺灣部分除了本幅外, 還有湧泉給師、大闢宮殿、託夢護舟三幅, 皆呈現媽祖協助清廷征臺. 事後由施琅推奏, 康熙冊封媽祖為天後. 清廷如此推崇媽祖神績, 也意味藉此宣傳征臺的正當性.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9 19: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