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釣貓魚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問題百科全書:台"中選會":馬英九蕭萬長當選第12任正副領導人

[複製鏈接]

76

主題

506

帖子

1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6
81
雙刀 發表於 2006-2-25 10:40 | 只看該作者
[QUOTE=phtsl]但是,上層這樣做,總是有必要的。
=======================
領導總是對的。是吧?

引用金太陽的語錄,領袖就是人民的靈魂,沒有領袖的人民,就是沒有頭腦的肉。

呵呵。金太陽的話真是放之四海皆準 啊。[/QUOTE]
每次金太陽去中國都會受到中共黨和國家頭目胡緊掏、賊民、吳棒鍋、瘟假寶、憎
青紅的熱烈歡迎。從電視畫面上看,賊民的臉與金太陽的臉,貼得是分外的親!
親密無間的親!左邊臉貼完了之後,貼右邊臉;右邊臉貼完了之後,貼左邊臉。兩
面貼的臉親又親,粘糊糊的糊糊粘;兩個極權專制主義者的手握得是那麼緊,緊成了
一丘之貉,緊成了狼狽為奸,緊成了反人類的醜態百出;兩個極權專制主義者的笑容
又是那麼無恥,那麼燦爛,那麼魔鬼一樣地欣欣然也?!
在北京圍繞著金太陽旋轉的,都是一幫不是厚顏無恥,就是寡廉鮮恥的具有「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的竊國大盜!
    貼臉之後的勾當是什麼?難道不是中國人民的無盡財富又要肉包子打狗、有去
無還地支援了同是流氓政權的金家社會主義王朝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2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2-28 09:31 | 只看該作者

陳水扁宣布終止「國統會」運作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陳斌華 張勇)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27日下午宣布,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終止「國家統一綱領」適用。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當局27日下午召開所謂「國安高層會議」,陳水扁在會議結束後作上述宣布。  

  此前,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和無黨團結聯盟等島內主要政黨、團體和社會各界,對陳水扁操作這一議題表示強烈反對和譴責。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於2月26日發表談話指出:陳水扁推動「台獨」分裂活動步步升級,勢必引發台海地區的嚴重危機,破壞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繼續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維護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我們絕不容忍「台獨」,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完)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3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2-28 09:36 | 只看該作者

國台辦:陳水扁推動「廢統」勢必引發台海危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4:34 新華網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就陳水扁推動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發表談話

  新華網北京2月26日電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2月26日就陳水扁推動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發表談話。談話全文如下:

  近一段時間來,陳水扁一再聲稱要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並著手炮製方案,準備付諸實施,公然邁出全盤推翻「四不一沒有」承諾的危險一步。這不僅標誌著陳水扁政治誠信和道德人格的徹底破產,而且更進一步暴露了他預謀進行新的分裂活動,特別是要為通過所謂「憲政改造」謀求「台灣法理獨立」鋪平道路。

  陳水扁選擇在這個時候廢除「國統會」和「國統綱領」,有著特定的背景和險惡的用心。2005年以來,通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出現和平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使陳水扁推行「台獨」分裂路線更為困難。在此形勢下,陳水扁不僅不思悔改,反而拿台海和平與台灣人民的利益作賭注,實行更為極端的「台獨」分裂路線。他為了個人權位和一己私利,更加瘋狂地在台灣內部挑起爭端,撕裂台灣社會;執意進一步挑釁大陸,製造兩岸關係緊張,離間兩岸同胞感情,企圖轉移台灣社會輿論對他造成台灣經濟不振、社會動蕩的譴責及對某些弊案醜聞的追究,以擺脫困境。他把「國統會」和「國統綱領」視為推動「台灣法理獨立」的一大障礙,邁出「廢統」這一步后,將進而徹底背棄殘存的「四不」承諾,力圖加緊通過「憲改」實現「台灣法理獨立」。陳水扁推動「台獨」分裂活動步步升級,勢必引發台海地區的嚴重危機,破壞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這充分說明,「台獨」分裂活動是威脅台海和平的最大亂源。事實一再證明,陳水扁確實是台灣島內、兩岸關係、亞太地區的麻煩製造者。

  2004年5月17日,我辦受權就兩岸關係發表聲明指出,有兩條道路擺在台灣當權者面前,一條是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一條是進行「台獨」分裂活動,何去何從,必須作出選擇。陳水扁的所作所為表明,他執意要走第二條道路。陳水扁的冒險和挑釁,已招致包括廣大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的同聲譴責,受到國際輿論的強烈抨擊。他企圖以損害人民福祉的方式擺脫困境,必將陷入更大的困境,他色厲內荏的鬧劇,終將以失敗而收場。我們正告陳水扁,立即停止在葬送兩岸和平合作雙贏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給台灣同胞和兩岸關係帶來更大的危害。

  經由十幾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同胞已經結成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繼續和平穩定發展,再創合作互利雙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我們將繼續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維護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局面,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我們絕不容忍「台獨」,絕不允許「台獨」分裂勢力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完)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4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3-3 18:22 | 只看該作者

美要台當局澄清「終統」不等於「廢統」(全文)

美要台當局澄清「終統」不等於「廢統」(全文)

台媒報道,美國政府2日得知台當局有部分官員表示「廢統」和「終統」沒有差距之後,要求台當局做出明確的澄清與更正。台當局「總統府」及「外交部」官員今天上午表示正在了解相關情形,並研擬正式聲明,稍後再進一步對外說明。

  據報道,台當局「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李南陽表示,相關訊息仍在查證當中,等有更多消息,會對外說明。李南陽還說,台當局外事部門處理對美第一線工作,將等相關「部會」處理訊息之後,再做出回應。

  台當局「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則說,他已看到全文,但是仍須再進一步研究,目前暫不評論。

  據報道,美國國務院於2日在其網頁發表書面聲明,要求陳水扁公開重申沒有廢除「國統會」。全文如下:

  我們已看到有報道台灣高級官員說,關於「國統會」的「廢除」及「終止運作」是沒有分別的,所以台灣當局在早前是「廢除」了「國統會」。

  然而,我們已經被告知台灣官員是被錯誤引述了。我們期待台灣當局針對終止「國統會」運作一事,公開更正發言紀錄,必須絲毫不含糊的申明,2月27日的宣示不是要廢除「國統會」,也沒有改變現狀,並且再次保證,陳水扁的所有承諾繼續維持有效。

  據我們從台灣當局取得的了解是,台灣2月27日所做的行為是意在不要改變現狀,一如陳水扁在他的7點聲明中表明的。

  「廢除」一項保證將會是改變現狀,也違背這樣的了解。

  我們相信台灣的保證對維持現狀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已重申了很多次,我們堅定的政策是不可以單方面改變現狀。(趙靜)



美國務院發表書面聲明要台當局確認未「廢統」



  據香港中評社引述台灣東森新聞報道,美國國務院2日在官方網站上發布措辭強硬的書面聲明,聲明稱「布希政府期待台灣當局針對終止『國統會』運作一事,公開更正發言紀錄,必須絲毫不含糊的申明,2月27日的宣示不是要廢除『國統會』,也沒有改變現狀,並且再次保證,陳水扁的所有承諾繼續維持有效。」

  聲明還說,「美國政府從台灣當局取得的了解是,台灣2月27日所做的行為是意在不要改變現狀,一如陳水扁在他的7點聲明中表明的。廢除一項保證將會是改變現狀,也違背這樣的了解。」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厄立也在2日記者會上,針對台灣部分執政黨官員表示「終止運作」和「廢除」沒有不同時強調,台美雙方對於字眼的解讀不應有所落差。厄立說,「我們已經看到那些報道,和其他執政黨官員所做的評論,但是我們被台灣方面告知,這些報道錯誤引用官員的話,這些報道並不真實。」

  厄立強調,希望從陳水扁口中所做出來的宣示,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政策,也是反映整個執政黨的政策,「美方從台灣方面獲得的了解是,他們在27日所採取的行動是被用來不改變現狀,陳水扁自已也說得很清楚。」

  陳水扁27日宣示「終統」之後,美國官方的表述稱注意到了陳水扁重申不改變現狀的承諾,美國似乎已經默認了陳水扁的「終統」,而台美雙方似乎也取得各自表述的諒解。但如今事情峰迴路轉,美方強硬要求台灣做出澄清,「終統」事件出現戲劇性的轉折,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再次面臨衝擊。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42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2
85
cycp 發表於 2006-3-6 0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34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8
86
matraim 發表於 2006-3-22 03:32 | 只看該作者

台城巴Qh文

一九九九年五月八、九日第八玫詼穩hT代表大貧

壹、前言
由民主M步hc全民多年共同D辛^Y,逼使頇h放戒琅c一hU郵苊裰韝母錚_成一九九二年的娓倪x、一九九六年的y直接民x、以及修U省等政治改造工程,已使台呈上成槊裰鰵立搖榭Y^去的成就c,因灤菖c新h境,展望未碸贍苤l展c景,本h除^m推殷w制的改造,KM一步台車畝ㄎ慌c走向,向各界表明本hFA段μ城巴鏡目捶ㄅc主,俾能在既有的基Ac成就上,迎向新世o的挑稹
E、主
第一、台呈且恢嗒立遙魏斡噓P立F畹母櫻仨由台橙w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Q定。
第二、台K不鳧噸腥A人民共和嬤的「一中t」c「一芍啤垢靜賄m用於台場
第三、台V泛⑴cH社K以でH承J、加入合捌淥HM^Y努力的目恕
第四、台P「一中溝鬧,以避免H社惱J知混淆,授予中閫痰慕蹇凇
第五、台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直接民啵K於必要r藉以凝聚窆滄R、表_全民意志。
第六、台吵案鶻環貯h派,在ν庹呱轄⒐滄R,整合有限Y源,以面χ拇杭耙靶摹
第七、台撐c中高^全方位υ,で笊釙謝ハ嗔私餘cQ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以期_成p方L期的定c和平。
⒄f明
主嗟莫立c自主,是野踩⑸l展及人民幸福的前提。台持嗒立,c中A人民共和ゲ渾`伲仁v史事,也是FB。@不但是台成嫻l件,也是l展民主政治c造孥的依{。

民主M步h於一九九一年藉著冷痼w制瓦解,自由、民主、自Q思潮全面@僦H,通^hV修改,主台持嗒立,提出重新界定翌I域、修改政w制、l展新褚庾R等三主。rm然被打撼僧端
,但不到十年,台持嗒立已成檣滄R,其延伸的具w主,也迅速成政w制及法令碌難狻
台呈且恢嗒立遙渲囝I域H及於台澎金Rc其附uZ,以及符合H法ㄖI海c鈾頡L常倘灰濫殼法Q櫓腥A民c中A人民共和ゲ渾`伲魏斡噓P立F畹母櫻急仨由台橙w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Q定。
在上述社鹿滄R下,ν猓輝猿質褂謾鋼腥A民梗K以各N不同名Q,V泛⑴c各官方及非官方HM;齲t在打破頇h「全中ㄒ緩戲ㄕ溝拿運堅幔事娓倪x、y直x、鍪U省等政改造工程。在l展新褚庾R上,我亦推恿窠逃灘牡謀就粱廝芰μv史文化的J知。一九九八年,更制定「I海法」,界定I土I海的K宣巡輝俳掛蘊匙槿隕F的名Q。台持嗒立的原t到此全面展F其越性,K@得Y性的力。一九九一年hV的前瞻性已@得充份C明。
在一九九九年的今天,w制改造m然未竟全功,但朝野在藝J同上水火冰炭的尖Jn突u停_⒘艘恢ν獾男縷C。如今,在面χ毫r,朝野的差已藝J同的r值用媯s小至_保野踩c主嗒立的政策用妗
冷鸕慕Y束、自由民主思潮的全面倮⑻車拿裰骰懊褚夥y一的比例不嗌P,都是So台持嗒立F羆疤嶸H地位的有利因素。但另一方面,中Ω軲@著的上P及持m僵化的的霸嗨枷耄t是台城巴鏡鬧卮笳系K。民主M步hJ椋誆ㄗHH政治及T般利害因素的交e下,台潮仨r度藎咨埔安全、慎、uM的中摺
民主M步hJ椋諶蛞蠛徒狻⒎定c繁s的夥障攏ā⒅須p方不可能永h自^於r代潮流;在地上相近、匣ダ⑽幕瞎蒼吹遙膊豢贍苡肋h互相仇、互OT。民主M步h中叩淖罱K目耍且橢⒒セ荻瞧繅、和平而非n突、Φ榷俚年PS。民主M步h希望,中苷台橙嗣竦囊忸及台持嗒立的v史事,也希望中嗣衲[^r的民族主x及思想框架,真\w橙嗣褚螵立自主,在自由民主w制下繁sl展的烈意。民主M步h更希望,在即⒌淼男率蘭o中,台、中p方能猜疑cαp方在v史上、文化上、血上的LhPS出l,地政治、^域定、嬤郟造共生共s、互信互利的美好前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7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4-15 20:05 | 只看該作者

陳雲林公布15項惠及台胞政策措施(全文)

2006年04月15日 中國網
  尊敬的賈主席、連主席,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剛才中共中央台辦常務副主任、海協常務副會長李炳才宣讀了兩岸經貿論壇共同建議,這份文件是兩岸業界專家學者智慧的結晶,反映了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我們一定會高度重視這些建議,努力將大家的良好願望變成現實。

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促進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共同繁榮,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的一貫主張。胡錦濤總書記曾經鄭重地表示,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台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廣大台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我們積極落實去年4月胡總書記和連主席會談所達成的各項共識,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進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一年來,我們就繼續擴大和深化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推進兩岸直接「三通」,努力解決關係台灣同胞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有關方面多次地進行溝通、研商,並廣泛地爭取了台灣各界有關團體、各界人士的意見和要求,大陸各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台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以高度負責的精神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究,又提出了一批利好於台灣同胞的新政策、新措施。

在這裡,我授權宣布和通報大陸方面將進一步採取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台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這15項措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國務院批准實施的,一部分是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實施的。

現在我宣布第一部分。經國務院批准的3項政策措施如下:

一、為擴大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自今年5月1日起,對台灣水果檢驗檢疫准入品種由18種擴大到22種,新增柳橙、檸檬、火龍果和哈密瓜4種水果准入。

二、為幫助解決台灣產蔬菜豐產季節出現的銷售困難,開放甘藍、花椰菜、絲瓜、青江菜、小白菜、苦瓜、洋蔥、胡蘿蔔、萵苣、芋頭、山葵等11種台灣主要蔬菜品種檢驗檢疫准入,並實行零關稅。

三、為擴大台灣捕撈和養殖的水產品在大陸銷售,對台灣部分鮮、冷、凍水產品實行零關稅優惠措施和檢驗檢疫便利。對台灣籍漁船打撈的部分遠洋、近海水產品和在台灣地區養殖的部分水產品進口,實行零關稅措施;具體品種為鯧魚、鯖魚、帶魚、比目魚、鯡魚、鱸魚、蝦和貽貝等8種。對來自台灣漁船自捕水產品輸往福建,參照大陸自捕漁船做法,憑公海自捕魚許可證、貿易合同、發票等資料向檢驗檢疫部門報檢,不再要求提供台灣主管部門出具的衛生證書。

第二部分,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12項政策措施如下:

一、為進一步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在現有五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基礎上,農業部、商務部、國務院台辦決定,新批准在廣東省佛山市和湛江市、廣西區玉林市設立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農業部、國務院台辦批准在福建省漳浦縣、山東省棲霞市設立兩個台灣農民創業園。

二、為幫助台灣農民解決水果、蔬菜豐產時出現的銷售困難,供銷總社等將根據台灣農民和農民組織反映的情況與要求,適時組織由有實力的農產品供銷企業和行業組織組成的台灣農產品採購團,赴台採購。

三、為方便原產於台灣的水果進入大陸,降低台灣果農和台商的經營成本,福建省廈門市建立台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對入駐集散中心的進口台灣水果經銷商,給予免交保鮮冷庫儲存使用費以及經銷場地免一年租金的優惠。

四、為降低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運輸成本,交通部決定,開放台灣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運輸,享受部分地區過路、過橋費減免的優惠政策。

五、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教育部決定,自即日起,正式認可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核准的台灣高等學校學歷。

六、為促進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早日實現,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務院台辦已制定《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將於明日公布。該辦法規定,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由指定的大陸旅行社作為組團社組織,以旅遊團形式整團往返。組團社由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從已批准的特許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範圍內指定。這些旅行社大多是大型旅行社,信譽好,服務質量有保證。台灣接待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旅行社,也就是接待社,須經大陸有關部門會同國家旅遊局確認。該辦法還規定,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由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確認后,下達給組團社。組團社在開展組織大陸居民赴台旅行業務前,須與接待社簽訂合同,建立合作關係。組團社須為每個旅遊團選派領隊,領隊要經過專門的培訓、考核,並申領赴台旅遊領隊證。大陸居民須持有效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地區通行證》及旅遊簽注赴台灣地區旅遊。

七、為進一步方便台灣同胞來往大陸,公安部決定,在原有開放海口、三亞、廈門、福州、上海五個口岸簽注點(即「落地簽注」)基礎上,增設瀋陽、大連、成都三個台胞口岸簽注點,並將繼續增加新的口岸簽注點,為未辦妥入境手續直抵大陸的台灣同胞辦理簽注手續。

八、為滿足在大陸工作的一些台灣同胞希望取得報關員資格的願望,海關總署決定,開放台灣同胞參加報關員考試,成績合格者在報名地海關即可申請報關員資格證書。海關總署將制定並公布具體報名辦法,以利台灣同胞報名考試。

九、為了給在大陸居住的台灣同胞提供良好、便利的醫療服務,衛生部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開展適合台灣同胞就醫習慣和特點的服務。衛生部決定,繼續在台灣同胞較集中的廣東、福建、江蘇、上海等地醫院指定相對固定的診區,為台灣同胞提供醫療服務。在有條件的地方,挑選一些資質好的醫院,如心血管、腦神經、口腔醫院等,設立專門門診部,接待台灣同胞,實行「一條龍」服務。接診醫師可以是大陸醫師,也可以是按規定經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取得在大陸行醫許可的台灣醫師。

十、為有利於兩岸醫療衛生交流合作、方便台灣同胞在大陸就醫,將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就醫后回台灣報銷醫療費用提供便利。大陸醫院在按大陸有關規定書寫和保存醫療文書的同時,據實給就診的台灣同胞提供一份符合回台灣核退費用要求的醫療文書。

十一、繼續歡迎和鼓勵台灣醫療機構與大陸合資合作興辦醫院。台灣投資者最高股權可佔70%,合作期限暫定20年,合作期滿可申請延長。

十二、衛生部決定,准許符合規定條件的台灣同胞在大陸申請職業註冊和短期行醫。台灣同胞可在大陸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考試、註冊、執業或從事臨床研究等活動。在大陸取得醫學專業學歷、考取醫師資格的台灣學生,如需要在大陸執業,可在各地衛生部門辦理職業註冊手續。台灣地區醫師申請來大陸短期行醫,在履行相關手續后,可在大陸從事為期1年的職業活動,期滿后可申請延長。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海峽兩岸的同胞血脈相連、心手相連,理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關照、相互幫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信念都不會改變,推進兩岸經濟合作、謀求兩岸共同繁榮的決心也不會改變。為台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的誠意也絕不會改變。一灣海水相連兩岸,大陸和台灣是我們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我們已經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讓我們兩岸的兄弟姐妹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謝謝。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8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4-16 12:11 | 只看該作者

胡錦濤在胡連會上講話(全文)

2006年04月16日
  鳳凰衛視4月16日消息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今天在胡連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文如下:

剛才連戰主席作了很好的講話。去年,也是在春暖花開的四月,連主席率領中國國民黨訪問團首次來到大陸。我和連主席進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雙方還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這次訪問和會談,掀開了我們兩黨關係史上新的一頁,對於台海局勢、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受到了兩岸同胞的廣泛認同,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兩黨為落實會談達成的共識,進行了積極的努力。正像連主席剛才所談的,一年來,兩岸關係呈現出向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良好勢頭。

事實充分證明,加強兩岸交流,共同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共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這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的殷切期盼。

孫中山先生說得好,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快發展,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時代的潮流。

在這樣一個大勢面前,兩岸都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更應該站在歷史的新高度來審視和對待兩岸關係,要維護台海的和平穩定,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為兩岸同胞謀和平、謀福祉。

剛才連主席談了和平和繁榮的關係,講得很深刻。在這兒我也想強調,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這兒我也想談四點建議,和朋友們來一起商討。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是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50多年來,雖然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沒有改變。14年前,兩岸雙方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共同的認識,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達成了「九二共識」,開啟了1993年的汪辜會談。

去年,我們兩黨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共識的基礎上,達成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並且提出了為兩岸同胞謀和平、謀福祉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反之,近些年來,兩岸關係波折不斷,根本原因也在於有些人枉顧民意,否定「九二共識」,蓄意破壞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

事實表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才能夠實現和平發展、共同繁榮。反對和遏制「台獨」,才能夠消除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危險。

第二,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屬。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目的是為了維護髮展兩岸同胞的利益。剛才連主席談到,我們應該與人民同心。我認為作為一個領導人,作為一個政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曾經多次說過,凡是涉及到台灣同胞利益的事情都要認真對待,凡是向台灣同胞作出的承諾都要認真履行。在這裡,我願再次鄭重地表示,我們將忠實履行對台灣同胞作出的各項承諾。

第三,深化互利雙贏的交流合作,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有效途徑。20多年來,兩岸民間的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互補、互利的格局。兩岸同胞的利益已經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發展的形勢下,兩岸的有識之士對於深化兩岸的經貿合作都有著強烈的緊迫感。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是關係到兩岸的發展前途和人民利益的大事。剛才連主席談到了會不會邊緣化的問題,我覺得關鍵是自己不要把自己邊緣化了。

昨天,陳雲林主任受權宣布和通報了我們為深化兩岸的經貿合作近期將要實施的一些政策措施。

我們將採取積極的舉措,推進兩岸早日實現直接「三通」,加強兩岸的農業合作,推動兩岸的教育交流,促進早日實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並且擴大台灣同胞在大陸的就業範圍。我相信,隨著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將會有利於推動兩岸的交流,促進兩岸的互利合作,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第四,開展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歷來主張兩岸透過前瞻性、建設性的態度,來進行對話和談判,解決彼此間存在的一些問題。

去年在會談的時候,我和連主席已經達成了共識,我們雙方都要共同推動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來討論共同關心和一方關心的一些問題。我想只要談起來,雙方就可以務實協商台灣同胞關心的各種問題,以開闢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

尊敬的連主席,各位朋友,大陸有著廣闊的市場,大陸的經濟正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一季度我們的GDP增長了10.2%,進出口貿易增長了25%。坦誠地講,我們不希望也不追求有過高的速度,我們更看重的是發展的效益和質量,更看重的是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更看重的是民生的改善。

但是,我在這裡要強調的一點是,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為兩岸深化經貿合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為台灣的有志之士,特別是年輕人來大陸施展才華,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我衷心的希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緊緊圍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個主題,推動兩岸關係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讓我們的感情更融洽,讓我們的合作更深入,共同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89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4-16 14:31 | 只看該作者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中新網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今天聯合發布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全文如下:

第一條 為規範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依據《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以下簡稱赴台旅遊),須由指定經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以下簡稱組團社)組織,以團隊形式整團往返。參遊人員在台灣期間須集體活動。

第三條 組團社由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從已批准的特許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範圍內指定,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公布。除被指定的組團社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業務。

第四條 台灣地區接待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旅行社(以下簡稱接待社),經大陸有關部門會同國家旅遊局確認后,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公布。

第五條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實行配額管理。配額由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確認后,下達給組團社。

第六條 組團社在開展組織大陸居民赴台旅遊業務前,須與接待社簽訂合同、建立合作關係。

第七條 組團社須為每個團隊選派領隊。領隊經培訓、考核合格后,由地方旅遊局向國家旅遊局申領赴台旅遊領隊證。組團社須要求接待社派人全程陪同。

第八條 組團社須要求接待社不得引導和組織參遊人員參與涉及賭博、色情、毒品等內容的活動。

第九條 組團社須要求接待社嚴格按照合同規定的團隊日程安排活動;未經雙方旅行社及參遊人員同意,不得變更日程。

第十條 大陸居民須持有效《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以下簡稱《通行證》)及旅遊簽注(簽注字頭為L,以下簡稱簽注)赴台旅遊。

第十一條 大陸居民赴台旅遊須向指定的組團社報名,並向其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通行證》及簽注。

第十二條 赴台旅遊團須憑《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團名單表》,從大陸對外開放口岸整團出入境。

第十三條 旅遊團出境前已確定分團入境大陸的,組團社應事先向有關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或省級公安邊防部門備案。

旅遊團成員因緊急情況不能隨團入境大陸或不能按期返回大陸的,組團社應及時向有關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或省級公安邊防部門報告。

第十四條 參遊人員應按期返回,不得非法滯留。當發生參遊人員非法滯留時,組團社須及時向公安機關及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協助做好有關滯留者的遣返和審查工作。

第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之規定的旅行社,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將根據《旅行社管理條例》予以處罰。對組團單位和參遊人員違反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國家旅遊局、公安部、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90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4-17 18:52 | 只看該作者

1990~2006:台灣「國統」與「終統」之路

2006年04月17日

  存續了15年的「國統綱領」,見證了島內最激烈的政黨輪替年代的兩岸互動。

文/特約撰稿員 楊素(發自台北)

兩岸邁入和解之路

自1978年12月,中共舉行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經濟改革開放的路線后,兩岸關係即步入新紀元。1979 年 1 月 1 日,中共人大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釋放出以和談替代武力對峙的善意。隨後中共當局提出國共和談、一國兩制等和平統一的大方向,使兩岸氣氛走向和解。

1981年4月台灣當局提出「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蔣經國雖提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不過台灣也相應減低對大陸的武力對峙狀態。上世紀80年代後期,蔣經國開放了兩岸的民間互動及經貿往來。

1988年蔣經國過世后,李登輝繼任,初期仍維持既定政策方針。

1990年2月,「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於台灣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八次會議提出《大陸工作報告》,提出大陸政策的本質就是國家統一政策。而在釐定大陸政策、推動兩岸交流時,必須把中共與中國分開、把中共政權與中國人民區隔。

1990、1991年:國統會與國統綱領相繼設立

李登輝於1990年3月,獲國民大會選舉成為「中華民國第8任總統」,他於5月20日就職演說時以「開創中華民族的新時代」為題,表示有關大陸政策部分,「期於客觀條件成熟時,依據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公意,研討國家統一事宜。」

1990年8月間,「行政院」副院長施啟揚召集馬英九等人,研商在「總統」之下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相關事宜,輔助「總統」決定有關國家統一之大政方針以加速國家統一;並成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為權責單位,負責大陸工作之執行,且為中介團體(即海基會)的主管機關。

當時總攬其事的「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即說:「國統會」是仿效西德「兩德事務部」,韓國「國土統一院」機制,將未來中國命運視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國統會」成立后,於1955年即成立、隸屬「總統府」的「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也正式裁撤,功能完全由「國統會」取代。「國統會」共34名委員,李登輝兼任主任委員,馬英九任發言人。

當時之所以要有「國統會」,也是因為國民黨當時派系問題嚴重,李煥、林洋港與李登輝分別決裂,為化解外界關於他「台獨」的疑慮,並鞏固執政基礎,李登輝先是邀請郝柏村擔任「行政院長」,接著就推動「國統會」,以化解疑慮。

「國統會」成立次年的1月,「陸委會」和海基會先後成立。「國統會」也即開始研議《國家統一綱領》,以求在終止動員戡亂后,將大陸自「叛亂團體」的定位調整為「政治實體」,並落實國家統一的終極目標。

此外,「國統綱領」之所以重要,也是因為台灣即將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中共當然不再是叛亂組織,所以如不進行修憲,則需以綱領性宣示重新定位中共與對岸政權的屬性,甚至衍生彼此承認與進行談判等問題。

1991年2月23日由「總統府」資政陶百川在「國統會」提議,歷時4個多月、九易其稿的《國統綱領》在「國統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正式通過,主張海峽雙方「在交流中不危及對方的安全與安定,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

尤其「國統會」討論《『國統綱領』草案》時,決議將中國統一應「尊重台灣地區人民的意願」修改為「顧及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雖引發民進黨的批判,但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在立院答詢時證實,此舉是為了避免予人「台獨」或「獨台」的口實,形成將來公民投票的伏筆,作為攻擊台灣的借口。

台灣「總統府」於1991年3月2日將《國統綱領》函送「行政院」參照辦理。「行政院」則於當年3月將《國統綱領》交由「陸委會」協調各機關配合辦理。此後,《國統綱領》成為台灣當局對大陸政策的「指導原則」。

在台灣當局推動「修憲」的過程中,一度考慮將「國統會」訂入憲法增修條文,使「國統會」成為隸屬「總統」的法定機關,使「國統綱」領取得憲法依據。但因爭議過大,包括統獨爭執、總統擴權爭議無法弭平,最後並未納入。

國統綱領面臨島內外壓力

不過《國統綱領》發表之初,北京當局除對「綱領」中「共建統一的中國」給予肯定外,對國統綱領揭示之目標、原則及進程等也抱持觀察與質疑態度。例如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李登輝就職后,雖主張國共對等商談,並在正式談判前,應儘快實現兩岸三通,擴大雙向交流,有關兩岸交流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可分別通過適當途徑協商解決。但當年12 月 6 日,楊尚昆在「全國對台工作會議」講話時,也指出台灣當局雖然一方面逐步鬆動三不政策,但卻反對一國兩制而謀求獨立的政治實體,搞「一國兩府」,並對中國進行政治滲透,促使中國的「和平演變」。又如《人民日報》也曾指責,有關《國統綱領》近程階段訴求,是台灣要以獨立政治實體進入國際社會,謀求外交上雙重承認;同時質疑台灣當局未放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目標」,是不切實際之幻想;要求台灣當局正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之現實。

而在島內,這一促進統一的正式提案從起草、審議起,就成為民進黨與台獨人士積極反對的目標。為表達抗議,民進黨新潮流系隨即提出有關中華民國主權不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決議文提案,也有人主張應將黨名冠上台灣,藉此向國民黨攤牌。

不過經過協調,民進黨最後通過「我國事實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古」決議文,放棄原先新潮流系所做類似「台獨」的台灣主權獨立提案,讓爭議降溫。與此同時,就算國民黨對「國統會」、「陸委會」、海基會等5個與大陸政策有關部門的成員,各給民進黨20%的名額,民進黨也不同意加入。

1992年達成「一中各表」共識,促成汪辜會談

1992年4月25日,由於大陸海協會在兩岸事務性協商過程提出「一個中國」前提,為配合汪辜會談舉行的需要,「國統會」第7次全體會議特別就「一個中國」涵義進行討論,終於在1992年8月1日,就一中涵義達成共識。即台灣當局認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雙方賦予涵義不同。此即所謂「一中各表」的原則,亦為國民黨所指「九二共識」的根源,之後並成為台灣方面與中共商談「一中」問題的基礎,對促成後續兩岸互動有相當助益。

1992年10月底,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會談,雙方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共提出13個表述方案,雖沒有肯定結論,仍順利促成後續協商及隔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

此後兩岸關係與協商的開展,走入一段春暖花開的和緩期。其中關於一中原則的爭議,也的確暫時擱置了下來。

1994年 1 月 1 日,李登輝在元旦致詞中表示,台灣所謂務實外交的推展,有助於國際社會認識中國分裂與分治的事實,卻不妨礙中國未來的和平統一。1995年 1 月 30 日,江澤民則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江八點」,提及兩岸可在一個中國原則下,進行終止敵對狀態的談判。1995年4月8日,李登輝在國統會提出兩岸關係的六點主張,即所謂的「李六點」,包括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求中國的統一、兩岸平等參加國際組織兩岸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等。這是兩岸互動最和緩的時期。

「國統會」從沉默到終結運作

不過隨著李登輝喊出「台灣人的悲哀」,經歷訪美風波以及台灣「總統」大選中文攻武嚇,兩岸關係早已今非昔比。1996 年 1 月 2 日,台北舉行國家發展會議后,出現新的轉折,除了廢省的政策方向外,就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國家發展會議達成36項共識,其中並提出有關「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宣示,北京當局則批判台灣的「國家發展會議」不提國家統一、也不提一個中國,而且主張要虛化或者是凍結或者是廢除台灣省的這個名稱,實際上就是要改變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的地位。

而李登輝與台灣當局,則改口要求中共需務實面對「一個分治中國」的現實作為響應,並且在「不預設前提與條件」下,立即恢復辜汪會談和既有的協商管道,解決兩岸交流衍生的各種問題;台灣當局並質疑北京方面關於一個中國的定義愈縮愈小,對台獨的定義卻不斷擴大。

「國統會」成立后共舉行過14次會議,最後一次集會是在1999年4月8日。李登輝在會中表明:「一、兩岸關係的發展,必須從對等分治的歷史與政治現實出發。二、在推動兩岸關係時,應該堅持『國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與福祉優先的立場。」他並提出,兩岸應該恢複製度化協商,從而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一些問題,並逐步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機制。

1999 年 7 月 9 日,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的訪問,強調台灣自 1991年修憲以來,「已經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立刻引發美中台關係高度緊張,兩岸互動緊縮,北京當局更表明,此舉公開地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公開地要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

至此之後,加上台北當局的刻意迴避,「國統會」能發揮什麼功能便可想而知。陳水扁在2000年執政后,「國統會」自然更召開無期了。

政黨輪替后,陳水扁雖曾在就職典禮宣示「四不一沒有」原則,承諾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從未召開「國統會」,而是改成立「跨黨派小組」,邀請中研院長李遠哲主持,作為他在兩岸關係上的諮詢機構。

跨黨派小組於2000年9月2日舉行第一次會議,陳水扁致詞時強調,跨黨派小組與「國統會」的功能可以并行不悖。

事實上,陳水扁執政初期,也曾考慮接受海基會、海協會在九二年會談的結果,因此創造出「九二精神」等名詞,準備取代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兩岸跨黨派小組的研議兩岸議題,更有積極處理兩岸問題的身段與開放的態度。因此他於2002年5月9日,還特地在就職兩周年並準備兼任民進黨主席前夕,率領媒體負責人前往金門訪問,並發表「大膽談話」,提出兩岸政經統合,民共兩黨黨對黨交流,並希望邀請江澤民到金門大擔島喝茶的構想。

但是即使如此,陳水扁也明白指出,「國統會」已非兩岸政策最後最高的決策單位,也非不可挑戰的圖騰與符號,他並曾公開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運用跨黨派小組的有效運作,而「不是回到有爭議的國統會」,當時他已質疑「國統會」設置要點第一條「國家統一的政策目標是在自由民主原則之下」的「國家統一」這個前提,因此他在2000年9月1日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就已表示,「以統一為惟一選項系違反台灣民意」。甚至在李遠哲主持的跨黨派小組會議中,也提及「應回到九二年『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中原則』的共識,在既有基礎上,希望未來共同建設一個和平、繁榮、民主的中國」,但陳水扁始終未對此鬆口表達贊同。

2000年10月14日,跨黨派小組總結兩項建議,成為扁在操作兩岸關係上的指導方針:首先,跨黨派小組希望延續1992年與1993年兩岸會談曾有的良性對話精神,儘速恢復談判;其次,論及1992年會談的精神時,大多數的跨黨派小組委員均認為92年「並無共識」。這為陳水扁提供了爭辯的依據。

隨著島內朝野對抗氣氛加劇,陳水扁無預警地在2002年8月3日,一改他執政兩年多的兩岸路線,於傾向獨派的世台會視訊致詞中,提出台海兩岸「一邊一國」的說法,終於使得兩岸和解之路告終。

2005年2月24日的「扁宋會」,算是各方對陳水扁新中間路線的最後努力,只是陳水扁雖然簽署了十點共識,承諾「四不一沒有」與中華民國憲法法統,最後仍舊靠向基本教義派,並在民進黨縣市長選舉挫敗后,拋出廢統議題。

在「廢統」的最後關頭,陳水扁提出國安會報告,作為終止「國統會」運作的依據,強調在無法源的情況下,國統會應終止運作。

正如台灣部分學者所指出,雖然扁政府執政以來的遲遲不運作已「使國統會名存實亡」,但《國統綱領》原本就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容的高度政治性文件,絕不可以純法律角度來檢視其可行性。存續了15年的《國統綱領》終於在陳水扁第二屆任期中終止運作,的確有其時代的背景以及濃厚的政治意味。

來源:鳳凰周刊2006年第8期 總第213期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1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33 | 只看該作者

LevelII: 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

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         
        文章來源: LevelII 於 2006-06-22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敗北,退守台灣孤島。由於主客觀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之後的數年內,未能用武力攻克台灣,從此形成了兩岸分治的局面。從那時直到七十年代末,共產黨處理台灣的政策是: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台灣則一直聲稱:我們一定要反攻大陸。這三十年,以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是國共雙方的政策。
到了八十年代,共產黨對台灣的政策有了改變:底線是兩岸要統一,方式不再以武力為主,演變到現在成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最後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兩岸的統一。同時,台灣方面的政策也有了改變:小蔣背離了老蔣的路線,實行三不政策,使兩岸關係出現停滯不前;後來,台獨勢力在台灣坐大,使台灣獨立建國成了台灣當權者的奮鬥目標。台灣方面現在可說是希望以和平的方式獨立。兩岸的政治關係可謂越行越遠。
從以上簡要的敘述可以看出:兩岸的和平統一是大陸方面的政策,不是台灣方面的政策。從過去三十年的歷史演變看,這個政策是不成功的,因為在實施這一政策的過程中,台獨勢力不斷壯大,兩岸的政治關係日益疏遠,且呈加速度的趨勢發展。這一政策在過去是失敗的,我們現在向前看,其前景又怎樣?
仔細考慮,兩岸和平統一的政策的前景也十分灰暗,原因如下:
第一、兩岸要和平統一必須以兩岸都想統一為前提,隨著台灣教育的深入,台灣想統一的人越來越少。目前台灣的當權者是既得利益者,他們不願統一而努力獨立是人人皆知的事,而台灣的在野者也看不出想統一的苗頭。過去以為國民黨會支持統一,但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卻提出台獨是台灣人民選擇之一的口號。此外,他還向大陸要國際空間,不給的話他就要反抗。他所謂的國際空間,也就是實質上的獨立。更有甚者,他還力圖和大陸簽訂三五十年「不獨不武」的條約。這樣的話,三五十年內就別想談統一,而島內台獨勢如何發展,大陸也沒法管。其心何其毒也?!至於說宋楚瑜,也好不到哪裡。通行的對他的評價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往前看,實在看不到台灣人想統一的徵兆。
第二、大陸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現在對台灣的產品由少到多開始實行零稅率的政策。其初衷是,給台灣人民經濟上的實惠好處,盼望他們將來能自願與大陸統一。我想,這種政策作為武力統一的準備未全面之前的一種緩兵之計無可厚非,但要真心想以此作為和平統一的主要手段,那政策的制定者就太幼稚了。各種產品的零稅率本來是統一後台灣人才能得到的巨大利益。現在既然不用統一就能得到,何必談什麼統一。到那時再和他們談統一,恐怕他們還會再要更多的利益。可大陸又能給什麼?給不出來,他們不想談統一,那和平統一的幻想照樣是水中之月。
總而言之,從三十幾年的經驗看,兩岸和平統一的政策是失敗的;從台灣人的心態看,和平統一的前提不存在,他們現在不想和平統一,將來想和平統一的願望也微乎其微;再從大陸推動和平統一的具體做法來看,也無助於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的目標。和平統一是一個美好的口號,但卻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

過去二十來天,看了幾本書,對兩岸的歷史了解了點皮毛,蜻蜓點水般寫了一些這方面的貼。哪位朋友沒看到而有興趣想看,請點下面鏈接。歡迎分享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台灣獨立的三個途徑

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大倒退

時不待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流產

美國:兩岸分離的黑手

中國再度收復台灣

短命的台灣民主國

抗法保台之戰

台灣現代化的推動者劉銘傳

清政府未把台灣給日本

移民台灣

施琅定台灣

沈有容敗倭寇退洋人

棄守引敵

澎湖歸屬大陸

黑皮少年學採珠

三國時期文獻所記載的兩岸交流

兩岸交流的淵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2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34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獨立的三個途徑          2006-06-20 11:50:15         
台灣要想在國際上普遍地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比較可能的途徑有下列三種:

第一、用錢買。過去幾十年,台灣通過大撒金錢,取得了一些撮爾小國的承認,絕大部分都比「鼻屎大的新加坡」(台灣描述新加坡的流行詞語)還弱小。但是,台灣有能力買通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承認它是獨立國家嗎?答案是否定的。去年,日本曾想用錢買一個常任理事國的身份,結果是水中撈月一場空。台灣想買的是獨立身份,比日本想買的更令其它國家為難,也更不容易成功。再說了,台灣現在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實力來完成這樣的事。因此,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大陸政府承認台灣是獨立國家;如果大陸政府能這樣做,其它國家會很容易地也很樂意跟進。理智地分析一下可以知道,把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關係到大陸的核心利益。當初施琅堅持要清政府佔領台灣就是因為台灣是摒除大陸東南外患的屏障。十九世紀,美國曾想佔據台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佔領台灣就可以控制中國南部的沿海一帶,牽制出入中國東海的勢力。現在,中國對這一戰略利益有清醒的認識,大陸政府會拱手相送嗎?!

第三、通過戰爭獲得承認。移民到當今美國的人大多來自英國,情況和多數台灣人是大陸移民的後代有點相似。移民到北美的那些人通過獨立戰爭取得了國際的承認。在清政府放棄對台灣的管理權之後,台灣人也試著通過武裝鬥爭建立「台灣民主國」,使台灣獨立於日本的統治之外。所以,搞獨立戰爭是一可行途徑。但是,現在的台獨分子如陳水扁之流卻是把「和平」作為最有效的防禦手段的。馬英九也不想發動獨立戰爭。看來,既然台灣的人不想訴諸戰爭以求獨立,這條途徑也是沒用的。

陳水扁說,李登灰辦不成台獨,他也辦不成。即使台獨有三種途徑,但台獨卻是沒有前途的。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3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35 | 只看該作者
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大倒退          2006-06-19 07:45:09         
        1975年,蔣介石派出秘使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目的在於改進兩岸關係。考慮到蔣介石曾在60年代舉行的秘密談判中同意做台灣省省長(參見兵壇上發的《解密檔案:蔣介石擬與中共談判 甘做台灣省長》一文),蔣推動的合作很可能是以結束兩岸分治為目標的。但這種趨勢由於蔣的去世而斷了。
        1990年11月21日,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12月16日,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兩會的目的在於促進兩岸的交流。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兩會在香港商談就海峽兩岸事務性(公證書使用)商談中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達成了以口頭方式表達的「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所謂的「九二共識」。和蔣介石在台灣主政時期相比,這實際上是一個大倒退。
        在蔣介石在台灣當政的時候,國共兩黨都明白無誤地向世界堅定宣告:海峽兩岸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在對越南的西沙海戰中,台灣對大陸的艦隊通過海峽趕赴戰場給予充分的合作。當時的關係可以說是:兄弟鬩於牆,但共御外侮。一個中國的原則從來不是問題;兩岸關係的著眼點是如何統一的問題。但是,到了所謂的 「九二共識」,兩岸卻不能就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達成白紙黑字的協議。這顯然是一個大倒退。
        讓人更扼腕的是,九二共識只是兩岸關係退步的開始。之後出現了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現在,台灣的主政者更以對抗大陸來作來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風水輪流轉。什麼時候才能扭轉兩岸關係不斷惡化的趨勢?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4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1 | 只看該作者
時不待人:第三次國共合作的流產----當代兩岸交流(三)          2006-06-16 11:01:18         

        上個世紀前半葉,國共兩黨有過兩次合作。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國共兩黨的領導人滋生了第三次合作的願望。事情的經過如下。
  1975年,蔣介石已經是89歲的高壽老人;身處台灣孤島,在中國當代史上吒吒風雲的他強烈地體驗著英雄遲暮的悲涼,思鄉之情更為濃郁。元旦那天,他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復國」文告。在春節前後,他秘密指令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經渠道向中共發來了邀請毛澤東訪問台灣的信息。毛澤東對此準備作出積極反應。他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台灣訪問。在等到共產黨正式迴音之前,陳立夫在香港報紙上公開發表《假如我是毛澤東》一文,「歡迎毛澤東或者周恩來到台灣訪問與蔣介石重開談判之路,以造福國家人民。」陳立夫特別呼籲毛澤東能「以大事小,不計前嫌,效仿北伐和抗日國共兩度合作的前例,開創再次合作的新局面。」
        1975年4月5日的早晨,久卧病榻的蔣介石坐在輪椅上,以難得一見的笑容迎接前來請安的兒子。臨別囑咐經國:「你應好好多休息。」夜幕降臨,蔣陷入昏迷中,子夜晨鐘響起前的10分鐘,蔣衰竭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享年89歲。計劃中的第三次國共合作這就樣停止了。
        國共第一次合作是為了消滅割據的軍閥,第二次合作是為了抗日。蔣介石提議的第三次合作應該是以台灣和大陸的統一為目標。歷史發展進程中,偶然因素常常會產生巨大影響。蔣介石在第三次國共合作剛開始推動之時就離開人世使這次合作無果而終,也讓他失去了在中國歷史上再建功勛的機會。時不我待。也許,蔣公應該早幾年提議第三次國共合作?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5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2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兩岸分離的黑手--當代兩岸交流(二)          2006-06-15 11:54:04         
        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政府取代了原先中國國民黨的政府。這次政府更替,大概不算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改朝換代,原因是國共兩黨之前在中國共存了二十多年,只是兩黨無法和平平等竟爭才造成了這次的更替。在國共兩黨的鬥爭中,國民黨敗北而被驅趕到了台灣。雖然如此,國共兩黨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的政黨,沒有讓台灣和大陸分裂成兩個國家的意圖。之後,兩岸發展到現在的分治狀態的黑手是表面上高唱民主人權背後卻欺弱辱小的美國。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美國用武力威嚇阻礙兩岸的統一。1950年,朝鮮半島上爆發了戰爭。幾經權衡之後,美國選擇了反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1950年6 月27日,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同時,送給國民黨一份備忘錄,說明第七艦隊已經「奉命阻止大陸武力攻台」,建議蔣軍也不要攻大陸。強大的美國海軍成了兩岸統一道路上一道難以跨越的刀山火海。一直到現在,美國除提供武器給台灣之外,還不時調遣幾艘航空母艦羞辱大陸。美軍強大的武力是造成兩岸分治的最重要因素。

        除武力威脅之外,美國還搞了很多陰謀詭計,目的在於使兩岸永久分離。1950年6月27日,在揮舞軍事大棒的同時,美國還拋出了重新確定「台灣地位」的論調。美國聲稱,「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但是,當時國共兩黨領導人同時拒絕了美國這一讓兩岸分裂的詭計。

        1955年1月28日,美國策動紐西蘭出面,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討論台灣海峽「停火問題」,目的是通過聯合國安排海峽兩岸停火,使台灣問題國際化。蔣介石雖然迫於美國的壓力,同意了紐西蘭的提案,但對美國企圖使「台灣問題國際化」是持反對態度的。2月8日,針對美國策劃「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活動,蔣介石申言「決不放棄收復大陸的神聖責任」,強調「大陸、台灣皆為我中華民族領土,不容割裂」。這是美國又一次分裂兩岸的企圖。

        1958年9月30日,杜勒斯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美國認為蔣介石把為數眾多的部隊布置在金門、馬祖是相當愚蠢的。他放風說,如果中國願意在台灣海峽地區停火,美國可勸說蔣介石撤出金馬。這是美國讓兩岸分裂的又一陰謀,又遭到了以毛澤東和蔣介石為首的兩岸領導人的拒絕。

        後來,中美建交后,美國制定了一個以中國內部事務為內容的台灣關係法,並未在讓兩岸分離的立場上作什麼讓步。他們多次威脅大陸:兩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台灣什麼時候都會有一些為了自己能當總統而不願統一的人,他們是永遠不想和大陸和平統一的。如果不能突破美國設定的「兩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的框框,那兩岸就會一直處於分離的狀態。

        美國對解決兩岸問題的武力威脅和讓兩岸永久分離的陰謀是兩岸至今未能統一的粗暴黑手。要使兩岸統一,中國人必須強迫美國回心轉意,或者斬斷他那醜陋的黑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6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再度收復台灣:當代兩岸交流(一)          2006-06-14 15:37:36         
        隨著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逐步取得勝利,對戰後形勢的規劃也開始了。1943年11月27日,中美英簽署《開羅宣言》,決定在勝利后讓中華民國政府再度擁有台灣。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又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表示一定實施《開羅宣言》設定的目標,即讓中國再度入主台灣。

        1945年8月14日,原子彈及美蘇等軍隊的威力終於迫使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7日,蔣介石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不久又兼台灣警備總司令。9月1日,陳儀在重慶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及警備總司令部臨時辦事處,開始籌劃去台受降接收的有關事宜。
  
        1945年10月25日,陳儀向日本台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安藤利吉下達第一號手令:本官奉令「接受台灣、澎湖列島地區日本陸海空軍,及其輔助部隊之投降,並接收台灣、澎湖列島之領土、人民、治權、軍政設施及資產」。安藤利吉在簽具的受領證中表示:對於本命令及以後之一切命令、規定或指示,本官及所屬與所代表之各機關部隊之全體官兵,均負有完全執行之責任。至此,日本將甲午戰爭后從中國竊據的台灣、澎湖列島交還中國的法律手續均告完成。陳儀隨即聲明:「從今天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權之下。」

        台灣終於回歸中國,是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最大收穫之一。下面是日本簽的投降書及當時的照片之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7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4 | 只看該作者
短命的台灣民主國:清代兩岸交流(六)          2006-06-12 18:37:11         
        很少人知道,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台灣民主國。現在把相關情況扼要敘述一下。
        清政府把對台灣的管理權讓給日本后,1895年5月11日,日本政府任命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為台灣總督兼軍務司令官,率領精銳部隊近衛師團約1.5萬人和海軍常備艦隊11艘軍艦向台灣撲去。可台灣人民並不想讓日本人來統治,那些「誓不從倭」的台灣人民決心起而自保。5月25日,以丘逢甲為首的台灣地方勢力,推舉台灣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義軍統領,劉永福為大將軍,設立「永清」年號,宣告成立「台灣民主國」。
  1895年6月2日,日軍以強大的火力猛攻基隆,台灣守軍頑強抵抗,但力量不濟,基隆陷落,通往台北的門戶洞開。6月4日下午,「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見大勢已去,從台北逃抵滬尾,然後乘德國輪船逃回廈門。7日,日軍不戰而佔領台北。17日,樺山資紀在台北建立總督府,宣告日本殖民統治政權成立。
  從1895年 5月11日到當年的6月17日,台灣民主國只生存了30多天,真可謂命短;但它的意義卻值得肯定:它的成立是為了抗日衛國,這從唐景崧、丘逢甲等在致清廷的通電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台灣為朝廷棄地,百姓無依,唯有死守,據為島國,遙戴皇靈,為南洋屏蔽」。「台灣民主國」定國號為「永清」,也表示台灣人民永為中國人的心愿。台灣民主國的建立是台灣人民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不遭侵犯而譜寫的一曲愛國主義歌曲。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8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5 | 只看該作者
抗法保台之戰:清代兩岸交流(五)          2006-06-11 22:55:13         
一、背景

        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敗於英國,失去了在亞洲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大部分領地。為了補償「損失」,便開始將侵略的鋒芒指向中國。在幾經權衡比較以後,法國人認為以先攻佔台灣為最合適,因為台灣為中國東南七省的門戶,戰略地位較之瓊州、舟山更為重要;加以物產豐富,佔領后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台灣島孤懸海外,距離大陸較瓊州、舟山更遠,戰爭爆發之後,法國可以海軍力量進行封鎖,中國馳援比較困難;他們還認為,當時台灣境內軍政腐敗,防務鬆弛,軍隊素質較差,不會遭受到堅強的抵抗,等等。凡此,都是促使茹費理內閣決心攻擾台灣的因素。這個內閣在1883年冬季便已研究決定,將在翌年適當時機發動以攻佔台灣島為中心目標的閩、台海峽戰爭。他們認為,「台灣似乎是最容易獲得的保證品」,「這是我們使用兩千兵員可以持久佔領的惟一據點,而這些據點以後會成為對中國的交換物」。
        從1884年1月到4月,法國先後派全副武裝的軍艦8艦次,闖到閩、台海岸,在福州。廈門、基隆港口游弋示威。1884春夏之間,台灣周遭已呈陰雲密布,山雨欲來的形勢,戰神正在海峽徘徊,急求一試。最後,1884年6月26日,法國政府也下令將駐越南的東京艦隊和中國海艦隊臨時編組起來。成立一支特遣艦隊,委任海軍中將孤拔為司令長官,全面負責指揮侵台戰爭。
        1884年6月26日,清朝皇帝詔任一等男爵劉銘傳以巡撫銜督辦台灣防務,全台鎮、道各官均歸其節制。1884年6月26日,劉銘傳奉命入京,7月6日至天津謁李鴻章等響募兵併購辦軍人,然後即率領舊部130對人趕赴台灣,16日輕裝抵達基隆,翌日便巡視要塞炮台,並召集駐防諸將領研討防務。19日進入府城台北,宣布到職任事。這樣的速度和效率在當時可以說是很高的。

二、基隆之戰

        孤拔是一個狂熱地主張通過戰爭手段擴大法國侵略利益的人。他奉命率軍赴台作戰,志驕氣盈,不可一世,聲稱「對中國交涉獲得解決的唯一手段乃是明確的宣戰」,主張對中國沿海各地普遍進行襲擊。於是,在劉銘傳接掌台灣防務的第七天,即在1884年8月5日凌晨,孤拔便下令由他的副司令海軍少將李氏卑斯率領艦隊用大炮猛轟基隆炮台,頃刻便將其全部炸毀。
  劉銘傳認識到基隆炮台無可防守,中國軍隊的槍炮射程又較短,火力較弱,難以在海岸邊上與有軍艦強大炮火支持的法軍對峙。在炮台被炸毀后,便命令各軍撤出海灘,焚毀一切敵人可能利用的物資,退守山後,命令各營在山後各要隘構築工事,「堅籌血戰」。
  果然,孤拔在順利炸毀基隆炮台後,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不敢應戰,翌日便命令李氏卑斯揮軍上岸索戰,企圖一舉消滅中國駐台軍隊的主力,建立起陸上據點。法軍登岸后未受到猛烈還擊,認為中國軍隊已潰散遠遁,便越山而進。可是剛抵達山後,立即遭到中國軍隊的三路阻擊。總兵曹志忠率本部在小山坡后發出猛烈炮火;總兵章高元、蘇得勝率軍突襲法軍東翼;鄧長安領親軍猛攻其西側。這時法艦的遠程炮火無法隔山遙擊,在失去火力優勢的情況下,上岸法軍被打得七零八落,傷亡慘重,只好潰逃回艦。
        攻佔基隆之初,法國人得意忘形。1884年8月9月,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曾經給清朝南洋大臣曾國藩發出請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照會,以極端蠻橫粗暴的口氣說:「法人已取基隆,中國應立即依法人所欲,如不依允,任憑中國開戰。」「本大臣奉命告此項銀數,絲毫不得兩為爭論」。而身為內閣總理的茹費理更是大言不慚,他在法國下院答覆質詢時竟然公開宣稱,「奪中國之地不為啟釁,因中國與各國不同,惟先奪其地,乃可與商議。」  
        但事實上,由於劉銘傳率領軍民的英勇抗戰,法軍攻佔基隆,並未達到預計目的。作為司令長官的孤拔在9月17日給法軍海軍部長發的密電中對冒失攻入基隆作了相當悲觀的估計。他看到了自己的軍隊在處於逐漸被圍困的某些現顯的跡象。孤拔甚至不得不承認,對於法軍來說,基隆之戰實際上是「一個時地不宜的戰爭」。
  遠在巴黎的法國政府在稍後也發現自己在台灣的軍事行動正陷入進退維谷的泥沼之中,它「原希望對於基隆的炮擊會使中國讓步。反之,這次襲擊並沒有收到任何實際效果。……法國政府的計劃變成了徒勞無益之舉。法國政府在基隆方面更多了一層困難,因為它不能放棄基隆的佔領而不承認它的失敗。在第一次敗北之後便將這據點完全放棄,會被人看做一種猶豫的徵象,或是一種無力的告白,而這事非極力避免不可」。
  基隆對於法國侵略者來說,正是一個燙手灼嘴的硬殼果:既啃不動、咽不下,又不能當時吐出。

三、滬尾大捷

        滬尾大捷也稱淡水大捷。這次戰役是中法對峙將近兩個月以後,法軍為突破中國軍隊的圍困,為逃避被殲滅而組織海陸部隊向北竄犯,被中國軍隊擊潰慘敗的戰役。
  1884年10月2日凌晨,孤拔首先命令被圍困在基隆海灘的法軍向山後的中國軍隊發出猛烈炮火,當即受到堅決還擊。其實,這是孤拔故意發動的為吸引中國軍隊兵力的佯攻行為。與此同時,他又命令在其統轄下的13艘軍艦中抽出8艘主力,滿載兵員彈藥急駛到北部的滬尾海岸,意圖一舉轟毀滬尾炮台,突破中方防線,藉以威脅台北府城,並減輕被圍困在基隆一隅的壓力。法艦施其故技,企圖用突然襲擊基隆的戰術以攻滬尾,即首先用重地炸毀炮台,繼派兵上岸作戰。
  但是,時隔兩月,情況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法軍發炮后,立即就受到中方的猛烈還擊。在這場炮戰中,中國方面明顯地佔了優勢,不但能把法艦的炮火壓住,並且擊傷其主力艦隻。
  基隆之役和滬尾之役,時間距離將及兩月,但前次是坐聽炸毀,而後次是有力地作出反擊。兩個炮台的堅固程度,還擊能力,兩次炮戰的勝負結果可說完全不同。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中國軍隊在撤出基隆以後,已經贏得了必要的時間。在此期間,劉銘傳將從基隆撤出的部隊集中使用,重新調動和配置了駐台各軍,徵集和訓練了民間練勇,構築了堅固縱深可供實戰用的工事,架設了剛運到台灣的大炮。除了嚴密圍困盤踞在基隆之敵外,還著重在淡水地區布防以屏障台北。當時,中國官兵憤於法軍侵略,都激切求戰,孫開華、章高元、劉朝佑等晝夜率軍分伏海濱林莽,風餐露宿,不敢少休。士氣是很高的。
  1884年10月8日是滬尾戰役的高潮,決戰就是在這一天進行的。當日拂曉,法軍發動登陸攻勢,揮軍上岸,企圖直撲台軍,攻佔以滬尾炮台為主的中方陣地。而在中國方面,當時的臨戰準備是良好的,對法軍的戰略意圖和戰術措施都有了較為準確的估計,並針對此而作了較為周密的軍事部署,預設了四路埋伏,一路接應,引敵登岸,集中殲擊的戰術。
  據劉銘傳在戰後的奏報說:「二十日清晨,敵船忽散,孫開華決其勢必登岸,親督右營官龔占鱉伏殷港,中營官李定明伏油車,別今後營官范惠意為後應。章高元、劉朝佑各率營官朱煥明等伏北台山後,防襲我台。李彤恩所募士勇張李成一營伏北路山間。部署粗定,敵炮轟數百響,煙塵漲天,炸彈如雨,復以子輪分道駁兵千人,猝登海岸,攻撲炮台……自辰至午,槍聲不絕,屢挫復進,展戰不衰。我軍拔短兵擊殺,張少成領隊襲之,孫升華斬執旗法酋,奪旗銳入。……敵乃大潰,我軍直追到海岸,敵兵溺海者更七八十人。敵船急護敗兵,開炮亂轟,自傷小艇一隻,並遺格林炮一尊。我軍獲勝而歸。」
  當時的中外報紙,中文方面的上海《申報》,廣州的《述報》,香港的《華宇日報》,英文方面的上海《宇林西報》,香港的《南華早報》,法文方面的巴黎《巴黎新聞報》等,全都大量刊載過法軍竄犯滬尾的報道。而且,對於法軍遭受華軍堅強反擊,潰敗而逃這一點,各報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滬尾的敗戰更促使法國侵略軍士氣低落,軍心渙散。一是艦隊的主力在滬尾遭到沉重的打擊,「至於海軍步兵隊,它竟弄到只剩下一些中隊的殘骸」;二是這次軍事冒險的失敗,不但完全推翻了法軍才以「任憑舉動,無所限阻」的神話,而且恍如一股從滬尾刮回基隆又直透巴黎的冷風,使法國那一小撮軍政頭目們愕然無措。盈天的驕氣被吹散了,代替的是普遍的沮喪、仿惶。侵略者供稱,「此次失敗,使全艦隊為之喪氣」。戰後,法軍一直未敢再度進犯淡水,使侵佔基隆的法軍成為一支孤軍,兩路夾擊合取台北的企圖化為泡影。

四、結局

        在中國軍民強有力的抗擊下,法軍在台灣的處境日漸艱難,法國政府上層互相推卸責任,從氣焰不可一世轉向僅要求保存體面地從台灣脫身,特別是1885年2 月,中國軍隊在越南諒山地區大敗法軍,取得了有名的「諒山大捷」,這對於法國當局及其侵台遠征軍都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和沮喪,在首都巴黎更是引起軒然大波,掀起了倒閣的風潮,茹費理不得不引咎辭職,並最後決定將侵台部隊撤出台灣。
         法軍最後但求體面地撤出台灣。顯然,這次抗法保台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在此大好形勢下,清政府及以李鴻章為首的賣國賊卻屈辱求和,法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法合訂越南條約》。

以上材料摘編自http://www.chinataiwan.org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99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6 | 只看該作者
台灣現代化的推動者劉銘傳:清代兩岸交流(四)          2006-06-10 20:01:37         
        前些日子,馬英九曾提到劉銘傳,把他作為對台灣有貢獻而未入祀的例子。於是想查一下劉銘傳的資料,看看他到底對台灣作過什麼貢獻。下面的相關資料說明,作為台灣的首任巡撫,他對台灣的發展的確立下了功勛,以致有人把他稱為推動台灣現代化的先行者。

        劉銘傳(一八三六~一八九六),安徽合肥人,貧農,因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捻亂」而投入湘軍、淮軍,成為地方團練領袖。他也接觸西學及洋務運動新知識分子,思想轉傾向改良主義;后又在抗法保台一戰中聞名,成為著名的軍事將領,並因而介入台灣建省與洋務運動,成為台灣建省后首任巡撫,其治台策略與理念,後來由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承續,是推動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
  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因中法戰爭保台有功,被派為第一任台灣巡撫,在台的六年任內,他大刀闊斧擴展各項現代化建設,包括軍事、制度、教育、交通各層面的改革,希望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范,以一島基國之富強」。重要建設如下:
  一、興建鐵路:台北到基隆的鐵路於一八八七年動工,一八九一年完工通車,兩年後延伸到新竹,這是中國第一條官辦且運客的鐵路。
  二、架設電報:從南到北普遍設立電報線,當時主要城市如嘉義、台南、彰化、新竹、台北、基隆都已設有電報局,電報總局則設在台北。並完成台北經淡水到福州的電報線架設。
  三、設立郵局:參考中國海關郵政的例子,在台北設立台灣郵政總局,於全省各地廣設郵局,並訂下局寄路線與送信時間。
  四、設立電燈:從國外引進蒸汽碾路機,將台北城街道碾平,鋪上石塊或石板,於石板街道上架電線桿裝路燈,改善台北城的夜間照明。
  五、設新式學堂:於台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西學堂,除教授中國經史文字外,還包括英、法、德文、史地、測算、數學等,這是台灣第一個新式學堂;另於大稻埕建昌街設電報學堂,以培訓電報發送及業務人才。
  六、財政改革:將獲利高的硫磺與樟腦兩項生產事業,劃為國營事業並實施公賣制度。
  另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做丈田清賦的工作,結果台灣田地面積從賦前七萬餘甲,增加了四倍,共約三十萬甲,稅收也增加大約三倍。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這是台灣自造銀元之始。
  劉銘傳駐台雖僅六年時間,但他銳意推動各項新式改革措施,健全財政制度,使台灣在現代化建設奠下良好的基礎。台灣有今天的經濟成就,劉銘傳是居功厥偉。

下面是劉銘傳任上發行的中國台灣郵票: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主題

1591

帖子

48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2
100
zhan_z 發表於 2006-6-22 23:48 | 只看該作者
清政府未把台灣給日本:清代兩岸交流(三)          2006-06-09 10:04:24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的全權議和大臣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馬關簽訂了一個讓中國蒙羞受辱的條約,這就是《馬關條約》。一般人都認為,清政府當時把澎湖及台灣本島給了日本,根據的是條約中的第二款:

第二款 中國將管理下開地方之權並將該地方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

  一、下開劃界以內之奉天省南邊地方:從鴨綠江口溯該江以抵安平河口,又從該河口划至鳳凰城、海城及營口而止,畫成拆線以南地方。所有前開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劃界線內。該線抵營口之遼河口,即順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為分界。

  遼東灣東岸及黃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屬諸島嶼,亦一併在所讓境內。

  二、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三、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尼次東經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緯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間諸島嶼。

仔細看一下,中國當時讓給日本的是對台灣和澎湖的「管理權」,他們並未讓出「所有權」。對領土的管理權和所有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下面的分析說明了兩者的不同。

「領土主權是指國家在其領土範圍內享有的最高的排他的權利,包含所有權和管轄權兩方面的內容。

  領土所有權是指國家對其領土本身及領土範圍內的一切自然資源享有佔有、使用和處分的權利。國家有權決定本國領土的用途,有權在平等的基礎上自由地處分領土,例如將本國部分領土與他國的部分領土進行交換等。領土管轄權是指國家固有的屬地管轄權,即國家對其領土範圍內的一切人、物和事件有排他的管轄權。這種管轄權不僅及於本國人或其財產,而且及於本國境內的外國人及其財產,但依照國際法享有豁免權的除外。」

既然當時清政府只是讓「管理權」給日本,理論上說,澎湖和台灣本島的「所有權」還是中國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政府並沒有把領土台灣給日本。

在這裡提出清政府沒有把台灣給日本,沒有歌頌清政府的意思。《馬關條約》的簽訂無論怎麼說都是很丟人的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 張志和(煙波釣叟) http://www.geocities.com/zhizhang99/my_links_gb.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