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JGL123 於 2010-9-13 01:37 編輯
回復 12# 老法師
"如你要證明我錯, 只需舉出一例, 當今世上產糧大國如美國, 加拿大等, 有哪一個是農村集體化體制?"
你知道美國農業糧食生產多少? 不錯, 美國農業糧食生產不是集體化體制, 非計劃經濟. 但一個或一戶農民(FARMER)擁有並管理著少則數百多則上萬英畝(一英畝約中國六畝)耕地(農場), 實施的是規模經營而非小農經濟. 一個或一戶中國農民(PEASANT)可以擁有和經營的土地有多少? 數畝(約一英畝)而已. 如此靠分田單幹.包產到戶.各自為陣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就現代化農業而言, 集體經濟規模經營絕對優於個體小農經濟. 近20-30年來中國農業基礎的破壞倒退. 大面積旱災等還不說明問題嗎? 60-70年代的中國農村大興農田水利建設, 迅速推廣先進科技成果(如雜交稻等), 縣區甚至鄉(公社)就已開始研製適合於不同農村條件的農業機械(如旋耕機. 打穀機等等). 而80年代后這些方面則大為削弱. 為什麼? 難道不是集體經濟規模經營與小農經濟個體經營的差別?
包產到戶的旗幟安徽小岡村現在富裕嗎? 現代化了嗎? 不, 沒有, 那兒仍然貧窮落後. 蘇南鄉鎮企業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是集體經濟. 一個農村幹部說過, 包產到戶不是引導農民奔先進, 而是走農民的尾巴.
美國農業不是計劃經濟. 但你知道政府給農民的補貼嗎? 告訴你, 幾乎所有農民每年都從政府那裡拿到大量補貼, 少則數千多則十幾萬或數十萬美元. 否則許多農場早已關閉荒蕪. 別把美國說成什麼都是自由經濟, 在某些方面計劃成份還是明顯的.
肯定毛澤東的功績和歷史地位, 以及他那個時代的成就和精神, 並不等於要回到那個時代, 正如肯定華盛頓.林肯並不意味著要回到華盛頓.林肯時代一樣.
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沒錯而且很對, 毛澤東不搞? 他力圖建立並發展同各個國家的關係是為什麼? 只為進聯合國? 發展與西歐.日本.美國的關係, 不是為了開放是什麼? 本人以為, 二者都要搞改革開放,發展經濟, 但其理驗和著重點不同. 毛強調先積累后發展, 先基礎后提高, 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引進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鄧則更多依賴外資, 對自主性獨立性不重視,工作更多著眼於短期利益.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現今在很多方面受制於人的根源. 另外, 改革開放的基礎是什麼? 是前30年的積累, 是業已建立起來的行業齊備.體系完整.基礎紮實.自主自決,不依賴他國不受制於他國的經濟體系(中國工業已由從屬地位轉變主導地位, 占國經濟總量的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