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earbee8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09第一難:旱災!!旱災與救災情況新聞合集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1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1 21:44 | 只看該作者

鄧聿文:北方大旱暴露的體制型缺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9:16  中國青年報
  作者:鄧聿文

  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雖然主要是由天災引起,但亦有人禍原因。

  據報道,在受災嚴重的河南省汝陽縣內埠村主要灌溉工程的陸渾水庫乾渠,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一攤積水,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經堆滿垃圾的毀壞水渠是當年花巨資修建的灌溉設備,很多都廢棄了。像這種花巨資修的灌溉工程,因長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廢棄,關鍵時刻不能派上用場的情況,在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只一例。與此相關的是,目前全國一半以上的耕地沒有水利設施,主要是靠天吃飯。而我國農業又仍然大部分採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實際上讓大氣將十分寶貴的水資源給蒸發了。

  我相信,上述兩種情況,也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這是一種體制問題而引起的缺水,我把它稱為體制型缺水,以區別於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資源型缺水和因水質污染而導致的水質型缺水。

  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節水、治污、調水等水資源配置措施不僅帶來水資源供需關係的調整,更帶來經濟利益關係的調整。由此出現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也不僅僅在於水資源本身的稀缺性,更在於我們自身在水的利用與分配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體制型缺水是造成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乾旱地區缺水乃至糾紛的主要原因。作為一種具有「公地悲劇」特性的商品,當水變成一種稀缺資源后,在現行的水資源開發管理體制下,人們就會對水過度使用,侵佔和浪費水資源,並由此導致河道斷流、水質污染、環境惡化等外部不經濟情況的出現。

  如果說,對於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我們可以採取加大投資,興修水利工程,以及加強水污染治理,開發更先進的節水設備等手段和措施來解決的話,那麼,解決體制型缺水的問題,還得從水的分配和管理入手。事實上,像南水北調這樣的大型工程建設,如果在水的分配上沒有作出一個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引水后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很難說。

  要解決水資源的「公地悲劇」,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政府管制,即計劃方式,二是將公共資源變成私有資源,即市場方式。但就中國轉型時期的實際來看,完全的計劃方式或市場方式都不合適,比較可行的是政府的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逐步形成水資源的宏觀控制和微觀定額體系。

  在這方面,中國一些地方比如甘肅張掖的試驗值得其他缺水的地方效仿。張掖是一個嚴重缺水的農業生產區,但是通過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構,把缺水帶來的危害降到很低程度。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它建立了用水價值的概念和水權交易制度。農民有了水資源商品觀念后,會考慮改進技術來提高灌溉效率,或者選擇需水量更少的作物進行播種,進而刺激農業產品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北方大旱還在繼續惡化和擴大。要使乾旱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當前要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抗旱保產,包括下調黃河上游水,甚至北調長江水。但是,就長期而言,如果不能解決缺水背後的體制因素,不能在全國尤其是缺水地區建立一套有效的水資源分配製度,進而形成一個節水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話,類似的旱災將來還可能會一再發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2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1 21:44 | 只看該作者

馬九器:抗旱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第一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7:29  華商網-華商報
  作者:馬九器

  儘管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惠顧了北方乾旱的土壤,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雨量並沒有根本緩解北方大旱,氣象部門的預測更讓人憂心忡忡:今年2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仍將偏少,冬麥區旱情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據業內人士分析,旱情繼續下去的話,今年夏糧將出現減產。如果再考慮到經濟

  不景氣導致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回家的現實,我國農村地區尤其是北方農村、農民正陷入一場巨大的困境之中。

  在環環相扣的社會,所有人都成為系統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離群索居,沒有人可以逃遁災害。當無數農民在為生計而奔波、為旱魔而抗爭時,城裡人也必然為此付出相當的代價,不必諱言,旱災的一大危害已經開始走出土地、向城市蔓延:據媒體報道,受國內農作物大面積受旱影響,部分地區糧食價格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糧食價格的上漲儘管不是實際供需的失衡,但其給人們帶來的價格預期、給人信心的打擊,很有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畢竟,糧食及食品價格佔CPI權重的1/3強,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事實上,近些年來,每一次糧食價格的波動,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心理、影響市場穩定,尤其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物價波動和去年的經濟低迷,糧食價格的些許動蕩,哪怕是正常的波動,都可能觸動民眾、商家敏感的神經,引發不可預期的結果。

  從根本上來說,這場旱災給2009年的中國提出一個重大而緊迫的命題:歷史欠賬尚多、財政撥款相對尚少、經濟底子相對尚弱、農民收入相對尚低、大量外出務工農民被迫返鄉的農村,應成為整個2009年經濟發展的主線之一,今年的農村需要全社會空前的關照。

  僅僅從「抗擊旱災、確保糧食」而言,農村地區的抗旱絕不僅僅是農民的自力更生、自抗自救,也不僅僅是政府增撥抗旱專款、組織技術人員指導抗旱,更是縣鄉村基層政權組織能否高效運轉、積極救濟、科學分配政府補貼,是地方基層政府是否具備根據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提高農民抗災自救能力、能否給諸多農民和返鄉農民工以信心,是全社會四面八方的企業、民眾能否有智出智、有力出力。

  尤其是,這場完全進入公共視野、舉國家之力進行的抗旱,與中央一號文件的公布時間重合,這無形中成為「一號文件」能否全面落實的重大考驗。糧食繼續穩定發展、農產品價格繼續保持合理水平、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這些「一號文件」的要求其實和抗旱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各地政府對農村地區的重視度、支持度、服務度有多大,各地抗旱成功的希望就有多大,離「一號文件」提出的目標就有多近。

  如果說貫穿整個2009年的一條邏輯主線是「三農」,那麼當下的「抗旱」就是這條主線的「開局攻堅戰」;如果說保持增長、擴大內需、提振經濟是整個2009年的另一條邏輯主線,那麼當下的 「抗旱」就是這條主線的第一樂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3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02:52 | 只看該作者

雲南文山紅河怒江三州遭遇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0:28  生活新報
  據氣象資料顯示,今年1月文山州月降水量3.7-12.0毫米,去年月降水量8.1-26.2毫米,同比偏少4.4-14.2毫米,與歷年同期值相比偏少6.6-12.5毫米。由於近期高溫持續時間長,降雨偏少,小春作物受旱嚴重。使文山州小春及冬農作物受到影響,造成冬洋芋、冬玉米等作物出苗不整齊,長勢緩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文山州農作物共受災32.2萬畝,成災5.27萬畝。其中小麥受災14.8萬畝,成災2.4萬畝;蠶豆受災1.3萬畝,成災0.12萬畝;豌豆受災3.66萬畝,成災0.57萬畝;油料作物受災5.59萬畝,成災1.3萬畝;蔬菜受災4萬畝,成災0.7萬畝;其他作物受災2.85萬畝,成災0.18萬畝。而紅河州部分縣市近50多天降雨稀少,目前已有70萬畝冬季作物受旱,乾旱已對紅河州冬季作物造成一定影響。其中壩區冬季作物普遍受旱,田塊出苗不齊、不均,長勢較差。據目前不完全統計,紅河州冬季作物受旱面積達70.15萬畝,成災6.84萬畝,其中糧豆作物受旱58.35萬畝,成災6.12萬畝;經濟作物受旱11.8萬畝,成災0.72萬畝。

  除上述兩州外,怒江州也正遭受旱情。目前怒江州各縣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尤其是怒江、瀾滄江流域的河谷地帶較為嚴重,使小春作物和冬季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損害,直接影響到全年小春生產和當前春耕備春工作的有序進行。截止2月8日,怒江州小春作物受災21.96萬畝(占播種面積50.1萬畝的43.83%),成災8.92萬畝,絕收2.08萬畝。初步預算,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62萬元,糧食產量損失2020噸。

  面對旱情,我省各級政府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召開抗旱保苗工作會議,專門對抗旱工作作了認真部署。目前,在各州市加大水利、氣象、電力等部門通報情況任務時,準確掌握苗情、墒情、病蟲情、災情,並針對各地不同的旱情分類指導,在確保城鄉供水及人畜飲水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好生產用水。

  本報記者 袁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4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02:53 | 只看該作者

專家稱北方旱區灌溉方法浪費水源亟待改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1:05  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氣象學界看來,此次北方持續100多天的旱情,可以理解為「乾旱地區出現了比往年更加乾旱的狀況。」 江蘇省政協委員、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主任江志紅認為,總體上看,本次北方乾旱地區降雨量相比以往同期偏少五成以上。

  「旱一片,澇一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所有自然災害的70%,其中旱災造成的損失高達50%。

  農業及氣象專家強調,建立先進的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加強災難風險評估尤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在於各地的高度重視和科學的應對之策。

  灌溉之法亟待改進

  河南焦作市農民王保金在正月里就趕回家,因為幫他種地的鄰居打電話說「忙不過來,水太少,一定要幫忙,否則會顆粒無收」。

  王保金說,以往會在秋天播種小麥,等待發苗之後適當灌溉,接下來的空閑時間直到春天,他會在南京浦口區打工。「如果立春前後下場雨,我就知道今年田裡沒事了」,王保金說。可是現在,乾旱已經持續了3個多月。

  江蘇綠保生態研究所所長王長軍表示,春雨貴如油。儘管部分地區已有少量降雨,但這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王保金的生活,反映出大多北方農民「靠天吃飯」的常態。

  至於冬小麥發苗之後的灌溉,對王保金來說,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靠生產隊抽水,從泵站經渠道進入田間;另一種是自己挑水,用盆澆水。

  抗旱水源,除旱區水庫蓄水、黃河長江淮河水利工程以及天降雨外,大都來自地下井水。旱區各地開動機電井126萬眼,泵站2.31萬處。

  回老家已經有一個星期了,王保金所在的生產隊已經打了深井,「井裡接出了粗粗的水管,直接往田裡澆水,水龍頭然後放在田裡慢慢滲,只要田裡都濕了就換到另一家繼續」。

  中國農業氣象與生態學會主任申雙和教授表示,這是最浪費水源的灌溉之法,普遍存在於北方旱區。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消息,這次乾旱暴露出我國北方農田水利設施的廢棄或年久失修。但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樣的灌溉之法很難。

  另一個方面,當前小麥處於春化復甦階段,王保金的灌溉之法,違背了「春麥怕尺水」的農諺。

  「這時需要的是『淺水保苗』」,王長軍表示,需要的是施肥,不適宜搞幫扶式樣的「潑澆」以及大規模的噴灌技術,「能夠濕潤就可以了,水不能多,最好的辦法是從田間的隴道慢慢滲。」

  但在王保金看來,顧不上這些了,「有水比什麼都好,越多越好。」

  大規模的打井背後,帶來的是可能的地面沉陷以及「井水鹽分高,易使得土壤板結。」因為「在哪裡打井、打多深的井、打多少井」,這些並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與科學論斷。

  受訪的多位農業學者強調,如果小麥因為乾旱而無法施救,一定要及時改種「大豆、玉米、土豆」等抗旱的農作物,力爭做到「減田不減收。」

  王長軍指,小麥畝產目前大概在800斤左右,以國家收購價看在680元上下;改種土豆,畝產3500斤左右,畝收在700元左右;青玉米畝產1500斤左右,畝收大概在750元;大豆畝產800斤左右的毛豆角,畝收大概在560元。

  乾旱預測之難

  「中國目前只有監測,沒有針對乾旱指標做預測」,江蘇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主任江志紅表示。

  乾旱指標預測,屬於氣象學上的大尺度預報範疇,這是一個世界難題。

  「河南、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區上空的雲明顯較少,水汽下不來」,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台一位研究者表示。 根據1月至今早8時的風雲衛星拍攝的紅外和水汽圖像,在1個多月的時間內大多數時間顯示華北等地上空的「雲少或沒有雲」。

  該大學大氣科學院去年就發現了一些可能導致乾旱的異常。「去年冬天的寒流與以往不一樣,來得快去得快,短短一個晚上往往出現10多度的降溫,這種尺度的變化異常。」

  江志紅教授表示,近4年來,中國降雨結構出現較大的變化:出現強降雨的幾率增多,而「小雨、毛毛雨」明顯減少,有的地方甚至完全停止。

  作為農業學者,申雙和教授提出警告:北方乾旱地區的領導,要做好連續5個月不降雨的「最壞打算」,萬不可寄託於天。他擔心旱情嚴重的部分地區,會出現秋冬春聯旱。

  申表示,全球變暖氣候背景之下,頻發的極端氣象事件不是個案,而是一個趨勢。很多氣象專家已將視野轉至拉尼娜現象。若這一現象增強形成趨勢出來,則可能會導致我國春夏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不活躍,從而減少春季的降雨量。

  1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氣象局長工作會議上,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提出,中國近期要在10-20天左右的中尺度天氣預報中進行研究和突破。

  人工增雨:不可誇大效果

  在抗旱過程中,10多省份選擇人工增雨,以緩解乾旱天氣。

  然而,學界已逐漸遠離這一研究。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人工增雨的效果檢驗問題。「在人工增雨的一些論文中,我經常會為他們降低格調」,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余志豪表示。

  早幾年,氣象學者經常與氣象業務部門聯合研究,希望獲取人工增雨作業中的一些數據。然而,這一聯繫目前處於停頓狀態。

  人工增雨,從理論上看,是當下雨達到臨界狀態時,由人工使用催化劑,使得成雨的幾率增大,形成降雨。

  「人工增雨有個前提,就是要有帶雨的雲層出現的時候、有降雨的條件形成的時候才可以」,申雙和教授表示,在臨界狀態時,可以下雨也可以不下雨。因此,到底是人為促使的降雨還是自然界本來就要下,無法給予一個科學的檢驗和定論。

  從人工增雨出現開始,至目前依然是一個爭議的話題。目前實踐上多在氣象具體業務部門,應用於確保重大節日活動等不下雨,以及抗旱。

  另一個方面,多地區、大規模、多頻率的人工增雨,會上演一場「空中水資源爭奪戰」。乾旱發生之後,水源不足可能成為突出問題。 記者 王海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5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02:54 | 只看該作者

江蘇引長江水抗旱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發揮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21: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南京二月十一日電 (記者 陳光明 朱曉穎)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目前應對大旱災中發揮重要作用。江蘇先後開啟南水北調沿線大型泵站江都站、淮安站、鄭集站、范樓站、梁寨站向淮北地區河湖補水,解決抗旱水源,累計抽引水量超過十億立方米。

  去年冬天以來,中國北方冬麥區發生罕見旱災。江蘇是受災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據江蘇省有關部門統計,去年十一月份以來,蘇北地區降雨明顯偏少四成至六成,上游來水幾近斷流。今年一月下旬至今,淮河幹流來水流量持續低於一百立方米每秒、接近斷流。蘇北七百六十萬畝小麥、三百餘萬畝露地蔬菜、二十一萬畝油菜不同程度受旱情影響,徐州、連雲港、宿遷等地旱情尤為嚴峻。

  江蘇省投入巨資打造的長江水北調工程在此次應對淮北大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名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自開工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近二十五億元,加上原先江蘇建設的江水北調工程,為蘇北旱區源源不斷送來長江水。截至本月八日,共調度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水源三十點五億立方米,支持淮北地區生產生活、發電、航運用水。江都東閘、高港樞紐沿江口門利用長江潮水高位引江水補給里下河和沿海地區,累計抽引水量十二點五億立方米。

  目前蘇北農作物已灌溉六百五十多萬畝,受旱面積已減少到七百零五餘萬畝,重旱減少至三百多萬畝,旱情有所緩解。

  此次北方大旱災凸顯南水北調工程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快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步伐。有消息說,今年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將全面加速,全年投資達二百一十三億元人民幣,為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年度計劃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也將於二0一三年通水。 (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6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06:19 | 只看該作者

長沙達特大旱標準 旱情僅次於1979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2:52  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僅次於1979年特大秋冬連旱,因正值農閑季節,並無災情

  ●天晴少雨加劇旱情,湘江長沙站與歷史最低水位僅差8厘米

  ●乾旱少雨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本月中下旬雨量有望增多

  本報訊(記者 岳冠文 實習生 彭柳容)持續晴天加劇了湘江流域的旱情。記者昨日獲悉,根據降雨標準,長沙旱情同樣達到了特大旱情,只因南方正值農閑季節,因此並無災情。

  據介紹,由降水異常偏少和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導致的氣象乾旱已波及中國12個省份。其中北方冬麥區旱情為30年一遇,小麥主產區旱情為50年一遇。根據市水文局的統計,自2008年11月8日以來,長沙站總降水量僅為37毫米,達到特大旱標準,僅次於1979年的特大秋冬連旱,居歷年第二。今年1月以來湘江流域平均降雨25.3毫米,長沙市平均降雨23.2毫米,與歷年同期均值(70.0毫米)相比偏少66.9%。「此時包括長沙在內的南方正值農閑季節,並無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生長。」至於為何現旱情卻無災,市水文局水情科科長陳集中介紹,南方的農作物大都在夏季種植,冬季旱作物種植較少,再加上冬季氣溫並不高,因此長沙並無災情。

  但是,受湘江流域降雨持續偏少造成的旱情影響,湘江幹流各控制站一直處於低枯水水位狀態,湘江長沙段水位曾一度逼迫歷史實測最低水位,儘管昨日8時水位為25.29米,但2月2日8時湘江長沙站水位下探到了25.23米,與歷史實測最低水位25.15米(出現在2007年12月14日)相比僅差8厘米。

  為此,省、市防指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原應急調度方案的基礎上,及時加大東江水庫、水府廟水庫的發電下泄流量。春節期間湘江湘潭站流量基本維持在650立方米/秒以上,長沙站水位維持在25.20米以上,沒有因枯水而影響生產、生活用水供應,沒有發生一起公共衛生事件和海事事故,確保了春節期間湘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和社會穩定。

  另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段時間出現大範圍強降雨天氣過程的可能性較小。乾旱少雨天氣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預計本月中下旬雨量有望增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7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06:19 | 只看該作者

北方乾旱可能加劇今春沙塵天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2:48  新聞晨報

  □據北京晨報報道

  我國15省市發生的旱情尚未對北京市的春季造林、灌溉等造成嚴重影響,不過如果旱情繼續持續,將使今春的沙塵暴防治面臨嚴峻挑戰。昨天,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目前乾旱影響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範圍的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但如果幹旱範圍擴大和時間持續,將影響這一地區的植被返青,並直接影響到這些地區的植被發揮生態防護功能,對沙塵天氣的抑制作用會減弱。

  沙塵暴防治形勢嚴峻

  昨天,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副主任羅斌介紹,沙塵暴的發生,主要與大氣環流時間、沙塵源狀況和路徑植被狀況有關。對我國來講,沙塵天氣主要發生在每年3月至5月。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阿拉善高原以東的植被狀況處於比較好的狀態,但如果幹旱範圍擴大、乾旱持續時間延長,將會影響到這些地區的植被發揮生態防護功能,對沙塵天氣的抑制作用也會有所減弱。

  目前乾旱主要影響到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範圍的山西、河北、北京和天津,影響森林植被面積9400多萬畝。如果旱情持續惡化,還將對這部分林木植被發揮生態作用產生不利影響。

  羅斌介紹說,現有天氣預測水平還無法準確預測3月到5月的氣流狀況、乾旱持續的時間及今後的降水量,因此難以預計今春是否將遭遇更多沙塵天氣。對此,林業局將對沙塵暴加強監測及預警工作,根據需要適時啟動災害預警應急響應。

  人工造林遭遇毀滅性打擊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嚴重旱情已使林業受害面積達1.18億畝,一些省市的人工造林遭遇毀滅性打擊。

  據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副司長黎雲昆介紹,首先,旱情嚴重影響近年來的新造林,如甘肅省近兩年新造林地70%以上、近300萬畝幼苗不同程度受到旱災危害,一些地區新造林幼林苗木成活率比往年降低40%至60%。二是嚴重影響今春植樹造林進程。廣東省僅完成造林備耕整地54萬畝,只佔今年全省計劃造林面積300萬畝的18%。三是嚴重影響種苗生產。如河南省苗圃受旱面積達98萬畝,受害苗木株數約28億株,全省嚴重受旱面積約20萬畝,已旱死苗木2億多株。四是乾旱致使造林成本提升,造林難度加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8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7 | 只看該作者

河南省氣象部門待命人工增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3:30  東方今報
  今晚到明天 小雨潤中原

  氣象部門嚴陣以待飛機備好彈藥充足

  中央氣象台消息稱,11日至13日,華北、東北、黃淮及長江中下游等地將出現一次小到中雨(雪)過程,降水對緩和華北、黃淮氣象乾旱區旱情有利。河南省氣象部門已做好充分準備,彈藥備足,飛機待命,不放過任何機會進行人工增雨。

  華北、黃淮等地將大範圍降水

  從昨天開始,一股冷空氣,經新疆,過內蒙古,將影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據了解,在冷暖氣流的交融碰撞下,11日夜間開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東北、黃淮、江淮、江漢以及西南地區大部將有一次大範圍降水過程。其中,東北地區東南部降水強度較大,吉林東南部有中到大雪,局地有暴雪;遼寧東南部的部分地區有大雨。

  降水能給乾旱區帶來些許甘霖

  

  不過,遺憾的是,昨天的降水並非主要落到北方旱區,這些地區旱情依然不容樂觀。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傳出的消息是,7日到8日,歷經兩天的自然及人工增雨後,旱區的降水暫告休息。9日白天至10日凌晨,北方冬小麥乾旱區基本無降水。河南中部、湖北西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在9日後氣溫回升迅猛,旱情有所發展,對無灌溉條件地區冬小麥生長及返青仍然構成較大的威脅。

  這次降水天氣過程,能給乾旱區帶來些許甘霖。昨天,省氣象台預報,今天白天,我省晴天到多雲,偏南風3級左右,最高溫度仍然居高不下:西部、北部15℃到17℃,其他地區19℃到21℃。

  從今日傍晚到明天白天,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的交融會在中原大地上演,全省陰天間多雲,北部、東部大部分地區轉短時陣雨或小雨,其他地區局部有零星小雨。

  鄭州市:今天多雲到陰天,傍晚到夜裡有陣雨,偏南風3級,明天夜裡轉偏北風4級。最低溫度:6℃到7℃;最高溫度:18℃到19℃。

  人影作業:飛機待命 彈藥備足

  昨天,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副主任李冰很忙,上午,他忙著給全省各地人影部門分發彈藥;下午,他忙著在新鄭機場協助機組人員檢測飛機,檢查增雨裝備。

  李冰說,目前,我省的人影作業彈藥儲備庫很充足,去年,就儲備增雨高炮炮彈1.1萬發,昨天,分發全省各地2000多發;這兩天,又緊急引進火箭彈1200枚,其中1000多枚昨天已分發各地人影部門。

  昨天下午,李冰趕往新鄭機場,協助增雨飛機機組人員,對飛機進行全面檢測。李冰介紹,計劃12日9時到18時,飛機可上天作業,但根據預報,這段時間增雨條件較弱,因為增雨飛機不具備夜航條件,如果晚上增雨天氣條件具備,高炮和火箭架就會在地面作業,「人影部門會抓住一切有利時機人工增雨,抗旱保麥」。

  首席記者 張英

  「抗旱110」服務農民抗旱「跑」得快

  昨日,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副省長劉滿倉先後到新鄉市輝縣、焦作市馬村區、洛陽市吉利區檢查抗旱澆麥工作,並察看了小浪底水庫放水情況,看望了奮戰在抗旱一線的職工,對黃委會和小浪底水庫支持河南省抗旱工作表示感謝。

  省委、省政府派出的14個督導組繼續在各市督促檢查抗旱工作。省水利廳周口、安陽督導組根據近期天氣轉暖和大部分受旱麥田已經得到澆灌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督察重點,在繼續抓好面上抗旱澆麥工作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將督導工作重點轉移到中耕、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麥田管理上來。

  在抗旱行動中,新密市抗旱服務隊開通「抗旱110」24小時服務熱線,充分發揮機動靈活、反應快速的特點,積極主動開展抗旱服務,累計出動各類抗旱機具210台次,免費維修各種抗旱設備400多台套,提供輸水管道兩萬多米,抗旱澆麥6000多畝。「有水源無設備,請找水利局抗旱服務隊」、「撥打電話69885110,機泵設備送到田間地頭」等,已成為農民群眾的口頭禪。

  截至2月11日16時,全省投入抗旱資金11.08億元,日投入抗旱人數187.0萬人,動用機電井42萬眼,啟動萬畝以上灌區205處,投入機動抗旱設備39萬台套,機動運水車輛6.2萬輛次,日抗旱澆灌面積219.2萬畝次,已累計澆灌面積8373萬畝次。

  記者 夏友勝 實習生 汪韶韶

  開封93個工作組下鄉抗旱

  昨日,開封市四大班子領導組成5大組38個督導小組,分赴5縣5區92個鄉鎮,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旱情、苗情、墒情、水源現狀,指導抗旱澆麥工作。開封市從市直單位抽調得力人員組成93個工作組,分包到全市所有鄉鎮,幫助開展抗旱澆麥工作。

  據開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蘇東陽介紹,全市抗旱澆麥的2381個行政村,市政府每村獎勵500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抗旱澆麥資金9335萬元,各縣區累計澆麥440萬畝,占麥播總面積的95.2%。

  記者 田霖 實習生 郭甦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69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7 | 只看該作者

華北黃淮等地將大範圍降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3:30  東方今報
  南陽湖北服務隊前來保「糧倉」

  鄧州市構林鎮有7萬畝土地處於崗坡地帶,水位偏低,長期以來「澆水難」一直困擾當地群眾。春節過後,湖北省某軍工企業行程100多公里,主動把兩台最新研製的用於城市救災供排水的設備運到這裡,無償支援河南抗旱救災。截至昨天,這支服務隊已在鄧州市構林鎮奮戰了5天。

  這支跨省抗旱服務隊的11名隊員,目前已有效灌溉麥田1200多畝。湖北省援豫抗旱服務隊隊長吳學東說,河南省是全國的一個大糧倉,河南豐收,全國的糧食安全就有保障了,他們鄂北是水田區,旱情不嚴重,支援河南抗旱義不容辭,他們這次來,旱情不解,決不收兵。

  記者 張定有 通訊員 宋相勛

  新鄉啟動抗旱保苗培訓

  昨日,記者從新鄉市農業局了解到,為確保全市抗旱保苗的成果,新鄉市決定從2月10日起至3月底,在全市開展春季抗旱保苗技術培訓行動,確保夏糧豐收。

  此次培訓行動既要立足服務當前抗旱澆麥工作,又要著眼長遠,安排部署好全年糧食增產技術培訓工作。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民科技入戶工程、綠色證書工程和各類農民科技培訓工作要提前啟動,把春季抗旱保苗技術培訓工作作為當前的重點,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擴大培訓範圍。 記者 王亞南

  偃師大多麥地已經澆過兩遍

  最新情況顯示,目前,偃師市麥田受旱面積23.2萬畝,其中麥田重旱面積13.2萬畝。此外,乾旱還造成6個鄉鎮11個村6000多名群眾吃水困難。

  面對旱情,動員組織各鄉鎮的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入抗旱。從去年11月份到現在,偃師市累計投入抗旱人員7.5萬人次,投入資金683萬元,澆灌面積56餘萬畝次,大多數麥地已澆過兩遍,長勢良好。

  首席記者 楊非 /文 通訊員 高翔/圖

  缺水缺電缺人手,請告訴今報

  今報聯合團省委、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搭建平台,澆麥有難題請撥打0371-65887936

  地里有井,井裡有水,可就是澆不成乾渴的麥子,因為麥田裡沒電線桿,通不成電。「救救我們的口糧田!」昨日,商丘睢縣的兩位農民在發給本報記者的簡訊中,發出這樣的焦急呼喚。

  睢縣河堤鄉邵樓村的邵培志現在鄭州打工,但這兩天他一直靜不下心來幹活。「家裡9畝多小麥,至今還有4畝多沒澆上水。」邵培志說,其實就在沒澆的麥地附近,有4眼機井。但因為兩三年前,機井附近的電線桿和電線被盜,到現在也沒重新安裝,村裡上百畝麥子都無法澆水。他們多次向村裡、鄉鎮反映,但都因為資金問題至今沒能解決。

  除了邵培志外,睢縣城郊鄉蒼庄村的李海峰也和本報聯繫,說麥地有機井但就是不通電,群眾只能望井興嘆,看著麥子繼續受渴。「這都是俺們一家人的口糧啊,今年沒收成,吃飯都成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我省部分村莊,還存在著因缺水、缺電、缺人手,而影響澆麥進度的事情。「再不趕快行動,過了2月份再澆就晚了」。抗旱刻不容緩,鑒於此,本報將開通熱線0371-65887936,專門受理農民兄弟在抗旱澆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協調相關部門並徵集愛心單位儘力解決。

  此外,即日起,本報將聯合團省委志工部、省青年志願者協會,開展「抗旱澆麥,我們出把力」活動,專門幫助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抗旱澆麥。

  團省委志工部部長韓維俊表示,只要農民兄弟有需求,他們會儘快聯繫當地團委,第一時間帶領志願者趕往現場,竭盡全力確保抗旱澆麥順利開展。

  記者 夏友勝 張雅平 實習生 汪韶韶

  《抗旱條例(草案)》通過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日審議並原則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草案)》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明確了不同等級旱災發生時的抗旱措施。

  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草案)》,會議指出,乾旱災害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和用水需求增長,我國乾旱缺水問題日益突出。為預防和減輕乾旱災害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生活用水,協調生產、生態用水,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必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草案)》從旱災預防、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抗旱減災和災后恢復等方面,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職責,明確了不同等級旱災發生時的抗旱措施,規範了水量調度,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會議決定,該草案經進一步修改後,由國務院公布施行。

  會議同時通過的還有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並聽取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籌辦情況彙報。 據新華社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0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8 | 只看該作者

河南首次將抗旱機具納入補貼範圍 最高補貼3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5:08  大河網-河南商報


  今年,我省首次將抗旱機具納入到農機補貼的範疇,農民購買潛水泵、噴灌機等15個種類的灌溉機具,最高可以享受30%的補貼。而且,山區、丘陵縣的農民買手扶拖拉機也可獲得補貼。

  ■商報記者 郭富收 實習生 韓中超

  不得高於去年市場價

  昨日,記者從省農機局獲悉,面對嚴重的旱情,省農機局在2月9日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傳達學習溫家寶總理,以及徐光春、陳全國等省領導關於抗旱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農機系統抗旱澆麥工作,強調加快農機補貼實施工作進度。

  省農機局明確,對抗旱機具補貼將「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今年,農機部門對補貼灌溉機具敞開供應,農民可以敞開購買,不限數量。

  但是,省農機局要求,各地要嚴把抗旱機具選型質量關,嚴禁機具亂漲價,所有抗旱機具的價格不得高於去年市場銷售價。

  最高可享受30%補貼

  根據當前抗旱保苗需要,對水泵(離心泵、潛水泵等)、噴灌機械設備等抗旱急需機具,全省農機部門可以不受補貼目錄限制,只要是經過省級以上農機鑒定機構鑒定合格,並且列入國家或省級支持推廣目錄的產品,都可以列入補貼範圍。

  也就是說,農民購買灌溉機具主要包括潛水泵、噴灌機等有15種機型都可以獲得政府的補貼,而且購買灌溉機械最高可以享受30%的補貼。

  此外,國家界定的山區、丘陵縣,可以對手扶拖拉機予以補貼,以此來增強抗旱保苗農機裝備的支撐能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1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8 | 只看該作者

河南登封重旱區水價10元一噸 是城市5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8:48  中國青年報

河南登封重旱區水價10元一噸


  水井在離家數百米外的山溝里,30多米深,取水還是老式的手搖式轆轤。申鳥把水桶放到井水中,單手搖動轆轤39圈;然後,他擺動井繩,看水桶吃滿水后,再用力把水桶提到井口。

  「去年夏天,這個井裡水淺得很!得搖8次,才能弄滿這一擔水。」申鳥一邊打水,一邊說,「我們這些挑水吃的,看這不中,就聯合起來,兌人兌錢,十幾個人幹了七八天,把井淘了一下,往下又挖了近兩米,才有現在這個樣子。」

  申鳥一家三口人:他、老伴,還有30歲的兒子。家裡還養有一大一小兩頭牛,16隻雞和一條看家狗。申鳥挑的一擔水有大約60斤,能滿足家裡人畜一天用水需要。

  在張溝村,像申鳥這樣需要每天擔水的農戶有近40戶,佔全村414戶人口的十分之一。村裡其餘的絕大多數農戶,不用像申鳥這樣每天風雨無阻地擔水,而是使用政府支持建設的屋頂接水工程儲存雨水使用。但是,在嚴重的旱災面前,他們也有他們的煩惱。

  村民李現敏家裡用的就是屋頂接水工程。他們用管道把下雨時落到屋頂的雨水先引導到地面,通過一個盛滿沙子和碎石子的池子進行過濾后,再流入地面下一個容量為30立方米左右的水窖中。這個水窖是一家人用水的大水缸。

  「我家裡有6口人,還養了6頭豬。這一水窖如果接滿,我們可以用上兩個多月。遇上下雨多的年份,這水窖里一年都有水吃。」李現敏說,「可是,去年下雨少,水窖里的水總是不夠用,還得花錢買水吃。」

  張溝村裡,除了可以挑水的兩眼老井,還有一眼可以抽水的180米的深井。但是,據村民介紹,目前這個深井由村裡的一戶村民負責管理。村民從裡面取水,都得花錢買。並且,去年旱情嚴重以來,這個井的供水能力也大大下降,一天只能供幾戶村民取水,遠遠不能滿足全村村民的需要。

  「鄰村的水罐車拉水可以送到家門口,根據遠近一車3噸水收30到40元錢。」李現敏說,「有的人家自己有拖拉機的,就到鄰村買水。不過,一噸水也得10元錢左右。」

  據李現敏說,屋頂接的頂多只夠吃三四個月。其餘的八個月左右需要的三窖水,基本上都得自己掏錢去買。光這項費用,一年就得900到1000元。而該村村民大多靠務農和外出打工為生,收入較低。

  「登封市的自來水一噸2.05元,可市民的收入是我們的好多倍。我們這裡一噸水得10元多,是登封市民的5倍。你說我們難不難!」張溝村一位村民說。

  據石道鄉紀委書記景曉明介紹,登封市地處豫西山區,土薄石厚,十年九旱。石道鄉同樣如此。而在該鄉中,張溝村的情況更為嚴重。

  張溝村曾在20年前一度實現了家家通自來水。但是因為管道老化和村莊搬遷,從上世紀90年代自來水管網就全部癱瘓報廢了。2005年,在政府補貼支持下,300多戶村民建設了屋頂接水工程,在旱情不是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基本可以解決全家吃水問題。但是面對自去年10月以來的嚴重旱情,村裡吃水難開始逐步顯現。

  「面對這種情況,鄉里採取兩個步驟來解決張溝村人畜吃水難問題。」景曉明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首先是解燃眉之急。春節后,鄉里組織了4台抗旱送水車,和武警部隊鄭州支隊的2台送水車一起,開始為張溝免費送水。爭取把每家每戶的水窖都裝滿。我們還準備再打兩眼深井,把提灌和自來水的管網配套設施都弄好,把自來水送到每個村民家裡。」

  在張溝村的麥田裡,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本該返青的麥苗因為乾旱大都發黃、發乾,部分麥苗已經枯死。

  本報登封2月11日電

  照片:河南登封石道鄉重旱山村張溝村,57歲的村民申鳥正從山溝里的水井中挑水回家。本報記者 韓俊傑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2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8 | 只看該作者

我國2月上旬部分地區最高溫破紀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8:5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國家氣候中心信息顯示,2月上旬後期,中國北方地區普遍明顯升溫,部分地區最高氣溫破歷史紀錄。

  相關資料顯示,2月10日西北東南部、華北中部和南部及黃淮大部最高氣溫普遍為15~20℃;河南中西部、陝西東南部、河北南部等地超過20℃;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和東北部、遼寧西部及河南、寧夏、甘肅、青海等地的局部地區日最高氣溫打破歷史2月上旬極端最高氣溫紀錄。

  氣象專家稱,自2月以來,石家莊、北京、天津、鄭州等地基本處在不斷升溫中,10日,石家莊最高氣溫達21.9 ℃、北京16.1℃、天津15.9℃,均創2月上旬最高氣溫歷史極值;鄭州日最高氣溫22.5℃,列歷史2月上旬第四高。

  自去年入冬以來,中國大部地區就普遍出現氣溫偏高現象,尤其是去年11月以來,北方旱區大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農業氣象專家稱,今年春季農業病蟲害防控形勢不容樂觀。首先是氣溫偏高有利於病蟲安全越冬;其次由於近期北方大部地區溫高雨少,乾旱持續或發展,利於蝗蟲、麥蚜、麥蜘蛛等病蟲害的發生髮展;再次,秋播以來西南麥區田間濕度高,利於小麥鏽病冬繁和傳播。專家提請有關部門做好春季農業病蟲害防控工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3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9 | 只看該作者

劉家峽水電廠增大出庫流量支援下游抗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09:37  人民網
  人民網訊 面對我國部分地區遭受乾旱的嚴重形勢,地處黃河上游的劉家峽水電站,自2月3日起,積極按照黃委會統一調度和甘肅省電力公司的安排,加大出庫流量至445立方米/秒,日發電量近1000萬千瓦時,有力支援了農業抗旱生產,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增長。

  多年來,劉家峽水電站發揮大型水庫的調節作用,每年4月為甘肅、寧夏、內蒙古地區的春灌補水8億多立方米,使乾涸土地得到及時滋潤,並為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提供珍貴的生命之水,有力地促進了這些地區的工農業發展。儘管目前內蒙古地區黃河冰凌尚未完全消融,同時該廠的3號機組擴修回裝工作和5號機組大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但面對我國冬麥主產區嚴重的乾旱形勢,該廠積極按照黃河水利委員會的統一調度和甘肅省電力公司的總體部署,自2月3日起,劉家峽水電站加大下泄流量,2月9日下泄流量達465立方米/秒,期間平均出庫流量為445立方米/秒。該廠職工採取加大巡迴力度、及時處理缺陷等措施,確保了運行機組的安全可靠,日發電近1000萬千瓦時,同時將密切關注乾旱和防凌形勢,嚴陣以待。此外,劉家峽水庫目前水位為1728.21米,而規定的蓄水最高水位則是1735米。(徐大志 王彥民 陳汝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4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0:29 | 只看該作者

農業部稱全國超過一半冬小麥受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0:10  中國網
  國新辦定於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介紹農業抗旱、春季田間管理工作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發布會內容:

  危朝安:

  但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我國北方麥區降水明顯偏少,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連續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部分地區降水偏少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加之連續幾次強降溫過程,旱凍交加,對冬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這次乾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旱情最重時,全國超過一半的冬小麥受旱,其中,河南、安徽受旱最為嚴重,受旱麥田比例分別達到七成和八成。

  危朝安:

  面對嚴重旱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全力投入,迅速掀起抗旱春管熱潮,抗旱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加上近期受旱地區出現了一些降雨過程,旱情發展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從總體上看,全國受旱的大部分麥區旱情尚未根本緩解,抗旱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統計,截至2月11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等主產區麥田受旱面積比高峰時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目前仍有近40%的小麥受旱。

  危朝安:

  這次嚴重乾旱發生在冬小麥主產區,發生在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基礎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今年夏糧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育。受旱麥苗次生根生長受阻,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小苗、弱苗、黃苗比例增加,一、二類苗比例比冬前下降4.3個百分點,因嚴重受旱造成點片死苗的面積達到630多萬畝。

  危朝安:

  二是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受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今年小麥條鏽病呈早發、重發態勢,截至2月上旬,全國小麥條鏽病已在7個省(市)、223個縣(市)發生,面積達到1130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多萬畝,發病時間比常年提前20天左右,越冬區和冬繁區發病程度為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隨著受旱麥田澆水次數增多,部分地區紋枯病發病幾率增加,草害也呈加重趨勢。旱情還加重了部分地區紅蜘蛛的發病程度。

  危朝安:

  三是增加了小麥生產成本。據調查了解,由於嚴重旱情普遍需要多澆水一次以上,加上增施的肥料,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將直接影響受旱地區小麥生產收益。另外,大範圍的持續乾旱,也給一些地區春耕備耕帶來了困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5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小麥主產區麥田受旱面積降1/4 仍有40%受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0: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國新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介紹,截至2月11日,主產區麥田受旱面積比高峰時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全國仍有近40%的小麥受旱。

  危朝安介紹,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中國北方麥區降水明顯偏少,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連續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部分地區降水偏少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加之連續幾次強降溫過程,旱凍交加,對冬小麥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這次乾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旱情最重時,全國超過一氳畝?÷笫芎擔?渲校?幽稀?不帳芎底釵?現兀?芎德筇銼壤?直鶇鐧狡叱珊桶順傘?/p>

  危朝安說,面對嚴重旱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全力投入,迅速掀起抗旱春管熱潮,抗旱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加上近期受旱地區出現了一些降雨過程,旱情發展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從總體上看,全國受旱的大部分麥區旱情尚未根本緩解,抗旱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據統計,截至2月11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等主產區麥田受旱面積比高峰時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全國仍有近40%的小麥受旱。

  危朝安說,這次嚴重乾旱發生在冬小麥主產區,發生在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基礎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今年夏糧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育。受旱麥苗次生根生長受阻,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小苗、弱苗、黃苗比例增加,一、二類苗比例比冬前下降4.3個百分點,因嚴重受旱造成點片死苗的面積達到630多萬畝。

  二是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受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今年小麥條鏽病呈早發、重發態勢,截至2月上旬,全國小麥條鏽病已在7個省(市)、223個縣(市)發生,面積達到1130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多萬畝,發病時間比常年提前20天左右,越冬區和冬繁區發病程度為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隨著受旱麥田澆水次數增多,部分地區紋枯病發病幾率增加,草害也呈加重趨勢。旱情還加重了部分地區紅蜘蛛的發病程度。

  三是增加了小麥生產成本。據調查了解,由於嚴重旱情普遍需要多澆水一次以上,加上增施的肥料,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將直接影響受旱地區小麥生產收益。另外,大範圍的持續乾旱,也給一些地區春耕備耕帶來了困難。 (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6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6 | 只看該作者

乾旱對今年夏糧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增加生產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0:2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2日電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國新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此次嚴重乾旱加重了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增加了小麥生產成本,對今年夏糧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

  危朝安說,此次嚴重乾旱發生在冬小麥主產區,發生在小麥生長發育和產量基礎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今年夏糧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育。受旱麥苗次生根生長受阻,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小苗、弱苗、黃苗比例增加,一、二類苗比例比冬前下降4.3個百分點,因嚴重受旱造成點片死苗的面積達到630多萬畝。

  二是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受不利氣候條件影響,今年小麥條鏽病呈早發、重發態勢,截至2月上旬,全國小麥條鏽病已在7個省(市)、223個縣(市)發生,面積達到1130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多萬畝,發病時間比常年提前20天左右,越冬區和冬繁區發病程度為200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年。隨著受旱麥田澆水次數增多,部分地區紋枯病發病幾率增加,草害也呈加重趨勢。旱情還加重了部分地區紅蜘蛛的發病程度。

  三是增加了小麥生產成本。據調查了解,由於嚴重旱情普遍需要多澆水一次以上,加上增施的肥料,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將直接影響受旱地區小麥生產收益。另外,大範圍的持續乾旱,也給一些地區春耕備耕帶來了困難。

  危朝安稱,針對乾旱持續發展、病蟲草害重發的嚴峻形勢,各級農業部門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時,把病蟲草害防控作為抗災奪豐收的一項重要任務,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各地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將防控關口前移。農業部於去年11月組織專家分析小麥條鏽病發生形勢,12月初開始實行防控信息周報制度,並組織各地開展小麥條鏽病冬季防控行動。先後派出8個工作督導組和專家指導組,分赴甘肅、四川、貴州等條鏽病重發省,指導地方開展科學防控。

  危朝安指出,各地立足於早、立足於防,強化監測預報,適時發布預警信息,堅持「帶葯偵查、打點保面」的成功做法,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截至目前,按照防治標準,已實施應急防治664萬畝次,對發病田塊普遍進行了1-2次防治,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7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7 | 只看該作者

青海高原農業區2月上旬降水偏少乾旱形勢加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1:26  新華網
  新華網西寧2月12日電 (姜辰蓉、戴升) 青海省氣候中心最新監測顯示,2月上旬青海高原大部地區降水異常偏少,加之氣溫不斷升高,土壤失墒嚴重,農業區乾旱形勢加劇,而這一天氣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據青海省氣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2月上旬,青海高原上空受新疆高壓脊控制,大部分地區仍維持晴好天氣,氣溫不斷上升,降水異常偏少。加之入冬以來青海東部農業區降水量偏少,連續無降水日數增加,氣溫持續偏高,土壤失墒嚴重,干土層增加,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乾旱。

  監測數據顯示,2月上旬,青海省平均氣溫在零下12.5攝氏度至2.3攝氏度之間,與歷年同期相比,氣溫偏高1.9攝氏度至6.7攝氏度。其中,青海東部農業區大部平均氣溫突破1961年以來同期歷史極值。另一方面,青海高原2月上旬降水異常偏少,與歷年同期相比,大部份地區偏少60%至100%。其中,東部農業區、柴達木盆地等38個監測站整旬無降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8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7 | 只看該作者

國家撥4億元補貼小麥生產資金已落實到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1:30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從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解到,由於小麥生產成本增加,國家緊急撥付了特大抗旱經費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共4億元,目前這4億元都已經落實到縣了,即將落實到農民頭上。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在發布會上說,國家從政策上加大了對抗旱的支持力度,一是緊急撥付了特大抗旱經費和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共4億元。目前這4億元都已經落實到縣了,即將落實到農民頭上。二是提前預撥農資綜合直補和糧食直接補貼資金共867億元。農資綜合補貼一般來說是在3月份下撥,根據今年旱情,中央決定把這部分錢儘早撥下去。各地都在籌措資金,幫助農民抗旱澆水,追施肥料,都投入了不少資金。

  據悉,截至2月11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等8個受旱省各級財政累計下撥資金25.7億元支持農業抗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79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7 | 只看該作者

陝西將迎來大範圍降雨降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1:30  新華網
  新華網西安2月12日電 (記者楊一苗) 記者從陝西省氣象台了解到,12日到16日,受一股新疆東移冷空氣和西南暖濕氣流共同影響,陝西大部將出現降雨降溫天氣過程,對緩解當前旱情十分有利。

  本周以來,西安市氣溫不斷走高,11日更是達到了14.8℃,為今年2月份的最高溫,這樣的氣溫在歷史同期中並不多見。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12日、13日陝西省將迎來一次大範圍的降水降溫天氣過程,榆林、渭南、銅川、漢中等地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雨過程,可以有效地遏制旱情的發展。

  其中,陝北、關中北部有6級左掖蠓紓?值賾猩吵咎炱??3日-14日陝北地區日平均氣溫將下降6℃-8℃;15日,西安地區將出現0-4毫米的降水,日平均氣溫下降4℃-6℃;16日前,關中南部和陝南仍有小雨。

  據記者了解,氣象部門將適時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同時,提醒各地根據旱情需要實施抗旱灌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3064

帖子

84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魚中魚~~

Rank: 3Rank: 3

積分
841
80
 樓主| bearbee82 發表於 2009-2-12 12:37 | 只看該作者

內蒙古包頭2月份前期旱情較為嚴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1:31  新華網
  新華網呼和浩特2月12日電 (白冰、薛志華) 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區的包頭市今年以來旱情嚴重,當地氣象部門積極想辦法應對春旱。

  據包頭氣象台專家介紹,從1月份至今,包頭市降水持續偏少,各旗縣區累計降水量僅有1毫米-4毫米,大部份地區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去年12月份以來,由於降水偏少,加之近期氣溫回升較快,空氣乾燥,日照充足,土壤表層水分蒸發較快,旱情有所發展,包頭春旱初露端倪。

  據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監測信息顯示,包頭市2月份前期旱情仍較為嚴重。這對春播和牧草返青不利,給農牧業生產和生?肪辰ㄉ枰泊?匆歡ㄓ跋臁?/p>

  面對春旱,氣象部門提出的主要對策是:一、加大退耕還林力度,擴大荒山綠化,這是山區、高原地區人們防禦乾旱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從根本上改變當地生態環境的辦法;二、合理用水,農業用水應大力提倡和推廣滴灌、噴灌;三、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過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6: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