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柳梢青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菜根譚――為人處事大全

[複製鏈接]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1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2 22:15 | 只看該作者

六○、好利害顯好名害隱

好利者逸出於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於道義之中。其害隱
而深。
【譯文】
一個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擇手段越出道義範圍之外,逐利的禍害
很明顯,容易使人防範;一個好名的人,經常混跡仁義道德中沽名釣譽,他
所做的壞事人們不易發覺,結果所造成的後患都非常深遠。
【註解】
逸出:超出範圍。
竄入:隱匿。
【評語】
壞人壞事人人痛恨,因為壞人壞事顯而易見,明顯地違背公德,害人禍
世。可怕的是欺名盜世之輩,沽名釣譽之流。
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備,卻是用名來裝點自己,
作為撈取政治資本的手段,那麼這類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慚懸壺濟世,
骨子裡只為私利,一肚子男盜女娼,還可能利用手中權力禍害民眾,貪污腐
化, 「好名者害隱而深」,這類人算是一種典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2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4 | 只看該作者

咬得萊根則百事可為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作者生平不詳。
從宋朝到明朝,這類寫修身自省、為人處世的語錄書不少,但能夠風靡於當
今的只有 《菜根譚》。尤其是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前後就出現了幾種版本,
到了八十年代,更成了企業界 「人人關心、愛讀的書籍」。這股風又影響回
國內,便在讀者群中出現了爭讀 《菜根譚》的熱潮,至今不衰。據說起名 《菜
根譚》,是因為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那麼種菜人的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
也有人說是, 「咬得萊根則百事可為」的意思。不管怎麼說,書中所表達的
是四百多年前一位哲人對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乃至治學家訓的認識、體會。
作者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和自身的體驗,形成了一
套出入世法則,為人處世方式而傳之後,表現了中國人對人生、人際、人性
的獨到見解。
全書沒有嚴密的邏輯聯繫,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談,如敘家常,一段話數
十百字不等,共 360 則。格言警句,信手拈來,文辭幽雅,對仗工整。現代
人與四百年前的人在觀念、方式上當然有許多不一樣,可無論 是尋找修身養
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準則,或是探求從商經營的謀略、從政識才的判識等
等, 《菜根譚》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 日月的推移而銷磨其邃智的光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3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6 | 只看該作者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
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譯文】
受人的恩惠雖然很多很大也不,設法報答,但是一旦有一點點怨恨就千
方百計報復;聽到人家的壞事即使很隱約出深信不疑,而對於人家的好事再
顯也不肯相信。這種人可以說刻薄冷酷到了極點,做人應該嚴加戒絕。
【註解】
雖隱不疑:對別人的壞事即使隱隱約約卻也深信不疑。
尤:過分。
【評語】
傳統文化中歷來有 「隱惡而揚善」的美德。孔子說: 「或日 『以德報怨
何如?』子日: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
應有這樣一個思想境界。達到這樣一個境界,如果沒有長久的磨鍊,寬厚的
胸懷,良好的道德 基礎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聽別人的隱事、壞
事,所謂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有的人是出於一種好奇顯能的惡習,
有的人卻是出於一種記噁心態,出於秋後算帳的要求;有的人不僅知恩不能
湧泉相報反而會反目成仇。如此種種人的行為,使人際間的關係,有進真如
刀槍相見,遠談不上 「和諧」二字了。所以隱惡揚善不僅是一種品德休養,
一種交際方式,也是人際和諧的一個前提,這和做人不講原則不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4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7 | 只看該作者

讒言自明媚阿侵肌

讒夫毀士,如寸雲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譯文】
小人用惡言毀謗或誣隱他人,就像點點浮雲遮住了太陽一般,只要風吹
雲散太陽自然重現光明;甜言蜜語阿諛奉承的小人,就像從門縫中吹進的邪
鳳侵害肌膚,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
【註解】
媚子阿人:媚子是善長逢迎阿諛的人,阿人是諂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隙風:牆壁和門窗的小孔叫隙,從這裡吹進的風叫邪風,相傳這種風景
最易使人身體受傷而得病。
【評語】
用奉承的手段迎合別人的意圖,靠阿諛迎中飄飄然的人 卻是大有人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5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7 | 只看該作者

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譯文】
能夠建大功立大業的人,大多都是能靈活應變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
坐失良機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強不肯接受他人意見的人。
【註解】
虛圓:謙虛圓通。
債事:敗事。 《禮記・大學》中有: 「此謂一言僨事。」
【評語】
能建立豐功偉業的人,大都是在待人用人方面非常成功有自己見解的
人。否則個人的力量能多大?沒有人們
的支持擁護,大業何來?做人不宜太
圓滑,並不是說做人一定要像刺猾一樣,因這圓滑過度為奸。適度的圓滑則
表現為謙讓寬容吸取,有何不可?處處以我之見為見,大小事一概顯能妒能,
何以成事呢?至於那些憤事失機的人往往剛愎自用,聽不得別人意見,事事
以為自己正確,所謂: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很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從
自己的處世方法上找原因。成事要有機遇,機遇對人是公平的,誰發現得早,
誰就會抓得牢,就像坐車一樣。固執己見的人往往被自己的執拗、自己心中
固家的定勢所迷惑,而看不到外面的變化來調整自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6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8 | 只看該作者

處世要道不即不離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作事不 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譯文】
處世既不能流於庸俗以至與壞事同流合污,也不要標新立異故意與眾不
同,行事既不可以處處惹人討厭,也不能凡事都討人歡喜博取歡心。
【註解】
不即不離:既不太接近,也不太遠離。
與俗同:俗指一般人。
【評語】
把握處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難的,因為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準,還要有
豐富的人生歷煉的經驗驗作基礎。不同流合污,不阿諛奉承是對的,但還要
盡量避免小人的打擊排擠;至於,標新立異,故做清高至人見而討厭,令常
人覺得是怪物,也不足取。君子不懼小人惡,但也應當保持自己的人格而不
嘩眾取寵,裝點門面。如果君子處人世持美德卻行事令人豈不有失本意,什
么事走向極端就是走到反面。不即不離就像是浪和水的關係,同是一個性質,
但表現形態不同,在相容的情況下相處,保持各自的樣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7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9 | 只看該作者

過檢則吝過讓則卑

青佐,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
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
【譯文】
節儉樸素本來是一種美德,然而過分節儉,就是小氣,就會變成為富不
仁的守財奴,如此反有傷正道。謙讓本來也是一種美德,可是太過分,就會
變成卑躬屈膝處處討好人,而給人一種好用心機的感覺。
【註解】
慳吝:小氣,吝嗇,為富不仁。
鄙嗇:有錢而捨不得用,斤斤計較。
雅道:即正道,此處指與朋友交往之道。 《苟子・榮辱》篇: 「君子安
雅。」集解: 「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
懿行:美好的行為。
足恭:過分恭維來取悅於人。
曲謹:指把謹慎細心專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裝謙恭的意思。
機心:詭詐狡猾的用心。 《莊子・天地》篇: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
機事者必有機心。」成玄英疏: 「有機關之器者,必有機動之務;有機動之
務者,必有機變之心。」
【評語】
節儉固然是美德,過分節檢就變成吝嗇;謙讓固然是美德,過分謙讓就
變成諂媚,孺家主張中庸之道,道理就在這裡。為人要有品行節操才能立足,
如果謙讓至偽,節儉到吝,那麼節儉的目的何在,謙讓的初衷為何?這實際
上是一種小人俗人的表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8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7:59 | 只看該作者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憚初難。
【譯文】
不要為事不如意發愁,不要為稱心的事而興奮,不要由於長久的安居而
以此為依賴,不要由於一件事一開始有困難就畏縮不前。
【註解】
拂意:不如意。
快心:稱心如意,例如 《孟子・粱惠王》中 「然後快於
礦產與」。
憚:恐懼,害怕。
【評語】
世事無常,但不斷變化不斷發展卻是一個普遍現象。稱心如意,生活安
定當然是可喜悅、可羨慕的,但事物總處於變化中,快心和安局是相對的、
一時的。反過來,不要作無謂的憂愁煩惱,因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礎;也不
要為一時的幸福而得意,因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在佛家來說,人生原無
得意與失意之分,只是人觀念上的感覺而已。就現實而言,世問一切事物總
處於變化之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像蝸牛爬山一般
步步辛苦前進,不懼困難,不怕艱險,才能有所收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69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0 | 只看該作者

量寬福厚器小祿薄

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本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近促,便
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模。
【譯文】
心地仁慈博愛的人,由於胸懷寬廣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長久,於是
形成事事都有寬宏氣度的樣子:反之心胸狹窄的人,由於眼光短淺思維狹隘,
所得到的利祿者是短暫的,落得只顧到眼前而臨事緊迫的局面。
【註解】
福厚而慶長:福厚是福祿豐厚,慶長是福祿綿長。慶是福祿吉祥, 《易
經・文言》篇中有 「積善人家存餘慶」。
鄙夫:也就是鄙陋之人。
【評語】
庸人想事少,傻人不想事,所以俗語有 「庸人厚福」和 「傻人有傻福」
的說法,念頭少,偽裝少,爭得就少,心情舒暢,平日就少有憂慮煩惱。做
人勿庸也不能傻,但不能像有些人聰明過了頭,用盡心機,煩惱接瞳。而那
些污穢貪婪的小人,心地狡詐行為好偽,凡事只講利害木顧道義,只圖成功
不思後果,這種人的行為更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寬厚在於誠善,在於忘
我,所以私慾少而煩惱少。我們生活中的待人之道確應有些肚量,少為私心
雜念打主意,不強求硬取 不屬於我的東西,煩惱何來?」牢騷太盛防腸斷」
做人要充分修省自己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0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1 | 只看該作者

急處站穩險地回首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
回得頭早。
【譯文】
在風斜雨急的變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腳步站穩立場;處身於艷麗色姿
中,必須把眼光放得遼闊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徑危險的時候,
要能收步猛回頭,以免不能自拔。
【註解】
風斜雨急:風雨本是指大自然中天象的變化,此指社會發生動亂人世蒼
桑莫測。
路危徑險:路和徑都是指世路。
花濃柳艷:古人文人筆下常用花來形容女人美貌如花:用柳來比喻女人
風姿綽約。
【評語】
所謂風斜雨急,花濃柳艷,路危徑險者是比喻,比喻人生之路會有各種
艱難險阻出現。孔子說: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其實即使是古代邦有道要富
且貴就沒有險隘?就能垂手可得嗎?不論是有道無道之世,都應有操守,有
追求,不怕難,不沉淪,不自頹,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於迷
惑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1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1 | 只看該作者

節義濟和功名以德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爐
之門。
【譯文】
一個崇尚節義的人,對世事的看法容易偏激,增添些相互理解的溫和想
法加以調節,才不會
走上跟人發生意氣之爭的路子;一個功名事業有所成就
的人,要有謙恭的美德,才不會闖開嫉妒的大門。
【註解】
濟:增補、調節。
和衷:溫和的心胸, 《書經・皋陶漠 》中有 「同寅協恭和衷哉」。
忿爭:意氣之爭。
【評語】
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長以做人待物,不能因一方面有優點就忽視隨之而來
的另一方面的不足。節義之士性格剛強,看問題就可能偏激。就剛強言是長
處,就激烈言是短處。為了取長補短,平日要養成溫和的處世態度,注意緩
和激烈的個性,與世無爭才能與人維持良好的關係。有身分地位的人做人更
應注意樹大招風,功大招忌的道理,保持一種謙恭和藹 的態度,才能維護功
業的長久。做人不論處於什麼位置都應謙和謹慎,避免人際無情的紛爭,騰
出精力做自己應做的事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2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2 | 只看該作者

事上敬謹待下寬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哺小民則無豪
橫之名。
【譯文】
對於一個有高深道德修養的人不可不敬畏,因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
就不會有放縱安逸的想法;對於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敬畏態度,因為畏懼平
民百姓就不會有豪強蠻橫的惡名。
【註解】
大人,指有道德有聲望之人。據 《論語,季氏》篇: 「畏大人。註: 『大
人,聖人也。』 「或指有官位之人。 《左傳》昭公十八年有: 「而後及其大
人。註: 『大人,公卿大夫也。』」
【評語】
孔子說: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孟子說。 「民
為貴,比段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大了,得乎天子為諸候,得乎
諸侯為大夫。」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介於官民之間,形成一個十階層。這裡
所謂畏大人,主要指對呈人之言,道德名望之人,由經會使你個人的修養得
以加深;畏小民是指一般人而言,即持寬仁的態度,而不是蠻 橫豪霸。歷史
上輕視平民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3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3 | 只看該作者

勿逞已長勿恃所有

大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
濟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眾人,以濟眾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
貧,真天之戮民哉!
【譯文】
上天讓一個人聰明聖智,派他教導一般人的愚鈍,可是世上一些人,反
而喜歡賣弄自己的才華,來反襯那些天資不如自己的人;上天讓一個人有財
富,目的是派他來救助貧苦的人,可是世上一些擁奇財富的人,卻仗恃自己
的財富來欺凌窮人,這種人,真是違背天意的罪人。
【註解】
海:當動詞用,是教導的意思。
形:當動詞用,比擬,表露。
戮民:戮。戮在此處當形容詞用,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例如 《商
君書・算地》篇中有 「刑人無國位,戮民無官任」。
【評語】
《孟子》引 《書經》中一段話說: 「天將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日
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何敢有越圾志。」譯成現代白
話文即: 「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 他們降生了君主、師傅,這些君產人師的
唯一貴任是幫助上帝來愛護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無罪,都由我負責,
天下誰敢超越自己的本分胡作非為?」現代人不信天命,但有財富的人應幫
助不如己之人,才智高的應多服務,不要以暫時的優勢來賣弄盤剝,要多為
別人著想,多為後代著想,少些私心雜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4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3 | 只看該作者

憂喜取捨形氣用事

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但以形
氣用事;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非自暢其生意也。
【譯文】
按一般人的常情來說,每當聽到黃鶯婉轉的叫聲就高興,聽到青蛙呱呱
的叫聲就討厭;看到美麗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雜亂的野草就想剷除。這完
全是根據自己喜怒愛惜申判斷事物。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來說,營啼蛙鳴都
是在抒發它們自己的情緒;花開草長,何嘗不是在舒展篷勃的生機呢?
【註解】
形氣:形是軀體,氣是喜怒哀樂的情緒,兩者都表現於外。例如 《孟子・公
孫丑》上: 「夫志,氣之帥也」。
性天:天性。
生意:指生的意念。
【評語】
天生萬物各有功用。人們的好惡之情與實用心理決定了取捨,像烏鴉未
必壞,可人們心理上覺得不祥而不喜歡;有時感情上處於悲傷或喜悅狀態,
這種情緒也移之於物,對人對物同樣存在這種問題。其實,我們對於事物不
要太主觀,須用冷靜的頭腦去觀察,然後判斷善惡美醜。假如能去私慾存天
理,就會明白營聲蛙鳴都在顯示自然的玄機。鮮花雜草都在冥冥中獲得生生
之意,萬物都是根據天地自然之理而平等生長發育,我們不可憑主觀見解隨
意區分善惡美醜。待物如此,由物及人,同樣不可只憑主觀臆斷,憑一時的
好惡用事按自己的憂喜取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5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4 | 只看該作者

自適其性宜若平民

峨冠大帶之士,一量睹輕蓑小笠額飄飄然逸也,示必不動其咨嗟;長筵
廣席之豪,一量遇疏簾凈幾悠悠焉靜也,未必不增其綣戀。人奈何驅以火牛,
誘以風馬,而不思自適其性哉?
【譯文】
峨冠大帶的達官貴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飄飄然一派安逸的
樣子,難錫會發出羨慕的感嘆;生活奢侈居所富麗的豪門顯貴,一旦置身於
清新樸素窗明幾淨悠閑寧靜的環境中,心中不由得會產生一種恬淡自適的感
覺,難免要百一種留戀不忍離去的情懷。高官厚祿與富貴榮華既然不足 貴,
世人為什麼還要枉費心機放縱慾望追逐富貴呢?卻不設法過那種悠然自適而
能早日,恢復符合天性發展的生活呢?
【註解】
峨冠大帶:峨是高,冠是帽,大帶是寬幅之帶,峨冠大帶是古代高官所
穿朝服。
輕蓑小答:蓑,用草或蓑葉編製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葉編成用來遮
日或遮雨的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衣著。逸:閑適安逸。
咨嗟:讚歎,感嘆。
長筵廣席:形容宴客場面的奢侈豪華。
火牛:此處比作放縱慾望追逐富貴。典出 《史記・田單列傳》說: 「單
收城中牛千餘,被五采龍文,角束兵刃,尾束灌指薪芻,夜半鑿城數十穴,
驅牛出城,壯士五千餘隨牛後,而焚其尾,牛被痛,直衝燕軍,燕軍大潰。」
風馬:發情的馬,此處比喻慾望。據 《左傳・傍公四年》: 「君居北海,
寡人居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評語】
換個一味是對生活飲食的一種調劑,換個環境則是對於良心健康的一種
調劑。人生在世,不能自我調劑,事事依靠別人來安排來保持身心愉快是不
可能的。富有四海的人會因為老在一個環境中而發膩;總在平淡中生活的人
也應適當使自己活添些情趣。凡是反差和形成對比的東西總會為自己的
生活添些偷悅。反之,人的生活又往往不自覺地分成階層,峨冠大帶與輕蓑
小簽,清流與世俗總形成對立,其實質在於品德,在於自身修養之別。這是
二者能在一起的一個前 提。道德真君子適其本性而生活,固然清貧,固然清
貧,但重人格人品而芬芳於陋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6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5 | 只看該作者

機神觸事應物而發

萬籟寂寥中,忽聞一鳥弄聲,喚起許多幽趣;萬卉摧肅后,忽持一枝抉
秀,便觸動無限生機。可見性天未常桔槁,機神最易觸發。
【譯文】
大自然歸於寂靜時,忽然聽到一陣悅耳的鳥叫聲,會喚起陣陣幽趣;深
秋季節所有花草都調謝枯黃后,忽然看見其中有一棵挺拔的花草屹立無蓋,
就會感到無限生機,可見萬物的本性並不會完全枯萎,因為它那生命活力隨
時都會乘機發動。
【註解】
寥:安靜。
卉:草的總名。
【評語】
此境使人想起 「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意境,尤其是正行文走筆、苦思真
想於文章時,與其搜腸刮肚地編造,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汲取養料,幾聲鳥鳴
可以勾起靈感,幾枝花草可能引起回憶,生活中也是如此,所謂機神觸事,
應物而發。陸遊詩云: 「山窮水盡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一生中往
往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認為已經絕望,可是又絕處逢生而使事 情有了轉機,可
見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有堅強的意志,無比的信心,到最後總會有成功的希
望,寫文章時靈瑚來后便會筆走龍蛇。而生活中一個好點子好思路便如虎添
翼,關鍵是要善於發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7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5 | 只看該作者

非分收穫陷溺根源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耳,即人世之機阱。此處著眼不高,
鮮不墮彼術中矣。
【譯文】
不是自己份內應享受的幸福,無緣無故得到意外之財,即使不是上天故
意來誘惑你的釣餌,也必然是人間歹徒來詐騙你的機關陷阱。為人處世如不
在這些地方睜大眼睛,是很難逃過歹徒詐術圈套的。
【註解】
造物:謂天,自然。語出 《莊子・大宗師》篇: 「偉大造物者。」
術中,計略之中, 《史記・張儀傳》: 「此在吾術中不悟。」
【評語】
為人處世應有些固定的原則,表現出自己的道德水準。日分之想不可有,
不義之財不可要,非我之吻不動心。能堅持這三條,在財與錢這一關是足以
把持住自己的。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天欲禍之,必先福之」,
所有這些和說明了 「非分之收穫,陷溺之根源」。詐騙者所以能詐得人錢財,
就是利用人們貪圖非分之財的弱點,這跟鳥魚貪圖意外食物而上鉤完全相
同。小人慾有所圖便從物慾上先滿足你。有些人往往利令智昏,糊裡糊塗就
把歹徒的鉤餌吞下,往往便身敗名裂,名利又丟,俗話說: 「吃人的嘴短,
拿人的手軟。」想清名於世,安然於世,必須做到非我之財不要,明白 「非
分收穫,陷溺根源」的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8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6 | 只看該作者

滿腔和氣隨地春風

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吉心之冰炭難去。
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譯文】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間的炎涼冷暖卻難以消除:人世間
的炎涼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積存在我們內心的恩仇怨恨卻不易排除。假如有
人能排除積壓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樣和之氣就會充滿胸懷,如此也就到
處都充滿極富生機的春風。
【註解】
天運:指大自然時序的運轉。
冰炭:此為爭鬥的意思。
春風:春天裡溫和的風,此處取和惠之意。
【評語】
人的道德修養主要表現在待人上,是恩怨於心,還是 「人我兩忘,恩怨
皆空」,決定於人的修養。古代士人講究寬以待人,強調 「恕」、 「忍」,
就是要求待人時 「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使人際和諧,而自我恰然。做人
當然不可無原則,提高自身修養的本身是為了以自身之德感化彼人之怨。如
此就不會計較於個人的恩怨,木會陷於溺人際苦惱。
修身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79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7 | 只看該作者

弄權一時凄涼萬古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
身後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譯文】
恪守道德節操的人,只不過會遭受一時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權勢的人,
卻會遭受千年萬載的唾棄與凄涼。胸襟開闊且通達事理的人,重視物質以外
的精神價值,顧及到死後的名譽。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寂寞,也不願遭
受永久的凄涼。
【註解】
弄權:超越自己身分而濫用權力,據貢師泰 《河決詩》說: 「縣官同巡
防,小吏爭弄權。」
道德:指人類所應遵守的法理與規範,據 《禮記・曲禮》說: 「道德仁
義,非禮不成。」
依阿:阿與依同義,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獨立人格,凡事都隨意附
從他人意見。
達人:指智慧高超,胸襟開闊、眼光遠大的人,據 《左傳・昭公七年 》
說: 「聖人有明德者,若木當世,其後必有通
達之人。疏: 『謂知能通達之人。』」
物外之物:泛稱世事以外的東西,也就是現實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
和道德修養,即佛都所謂不生不滅的涅般境界。
身後之身:是指身死後的名譽。
毋:毋同勿,不要。
【評語】
寧願棲守道德而寂寞一時,寧願遵從大義而捨生一死,從古至今的例子
很多,如文天祥就稱得上是代表。 《十八史略》載: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
降張世傑,否則只有一死,文天祥書 《過零丁洋詩》與之,其末句就是現在
人們經常引用的千古名言 「人生自古誰無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 「寧
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的具體表現。達人所以能 「觀物外之外,
思身後之身,」完全在於 「仁義」二字,因此文天樣在他的 「衣帶贊」中又
說: 「孔日成仁。孟日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這是古代的捨身取義。有了這樣的追求,生活上也
就甘於淡泊了。孔子說: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反之,如魏忠賢、
嚴篙、和砷等人,幾乎個個都是依仗枚勢的佞幸奸臣,他們最後都落得身首
異處凄涼萬古的悲慘下場,為人處世不慎可乎!用這個道理來考察我們的現
代生活,同樣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當年,李大釗、瞿秋白等一代先烈為
了偉大的理想,為了美好的追求,捨生成仁,英勇犧牲。對照我們今天的一
些人在商品大潮中丟悼原則,喪失理想,而貪污腐化,能不引人深思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80
 樓主|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2-7 08:07 | 只看該作者

淡中知味常里識英

農服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廳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
【譯文】
美酒佳育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在那粗茶淡飯中體會;才智
卓絕超凡絕俗的人,還不算人間真正的偉人完人。其實真正的偉人看起來是
平凡無奇的人。
【註解】
農服:農,美酒;肥,美食、肉肥美。 《淮南子・主 術篇》中說: 「肥
醉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於口者,則明主弗甘也。」
真味:美妙可口的味道,喻人的自然本性。
神奇:指才能智慧超越常人。
卓異:才智過人。
至人:道德修養都達到完美無缺的人,即最高境界。 《莊子・追遙游》
篇有: 「至人是無已,神人是無功,聖人是無名。」
【評語】
人們往往忽視平凡,不重視常見的東西,像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固然
都是極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時間久了會覺得厭一而難以下咽;粗茶淡飯,
最益於身體,在一生之中最耐吃。這只是就怎樣做人打了個比方。生活中,
有的人往往仗恃自己才學出眾而洋洋得意,盛氣凌人。其實這種人並不是 能
博得人們景仰的理想人物。因為一個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
凡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在平凡中來實踐自己偉大的人生理想,在不驕不及中
修養自己的品德,這種人總有一天能達到理想境界,才有資格垂範千古。例
如釋迦牟尼佛,他對眾生說法絕不用玄虛的高深道理迷惑民眾,而是用簡明
切實的教義來普渡眾生,在當時苦難的民眾中探尋一種美好的理想。和他同
時代的孔子,歷經磨難,他的理想在當時雖然沒有得到呼應,卻在身後發揚
光大。所謂 「萬丈高樓平地起」,就是說不論如何 偉大的人物都要從平凡中
做起。一個人絕俗超凡可以視為一種人生態度,有卓越的才華也是好事,但
作為一個偉人,要一貫地、多方面地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美好追求置身於
社會,置身於民眾,腳踏實地,而不是標新立異,追求一時的轟動。只有在
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純真本性,進而在平凡中顯出英雄本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7-2 06: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