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崗職工

專程去看了老朋友, 照了幾張只是覺得落井下石特別不夠意思. 歲月滄桑, 比起那些同齡而春風得意的朋友來, 這位顯得蒼老多了, 他家住在市區與昌平之間是俺過去逮蛐蛐的地方, 現在已經蓋滿了高樓大廈面目全非. 上了公共汽車問了一下路, 一位乘客看了一下地址遂道, 這兒離我們家不遠跟著我下車就行了. 這位女醫生在某兵種總醫院就職, 剛剛在西三旗分了一套房子, 這趟是去看裝修進展.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因為車上沒有幾個人與這位及一位年青售票員聊了一路, 這位軍醫也當過農民, 不過他們那撥兒比較幸運在海淀區讀完了高中, 而且務農時間較短就陸續回城了, 不少人還讀了大學. 記得當時公社、大隊幹部外出參觀學習都挺牛, 車都是總後和海軍派的. 北京市最後一批京郊插隊的還有一批初中生, 因為當時的政策是允許每家留城一個孩子, 其餘的早去早回, 兩年期滿大多即可招工回城, 所以有些人寧肯不上高中, 本村的那批全部來自清華附中, 都是蘇州街(頤和園後門)附近清華子弟. 到了地方老友已經在樓下等候, 這個小區房子不錯是原紡織局所屬諸廠的宿舍, 見過太太, 這位是從東北兵團回來的也在家賦閑. 老友說歲數大了也吃不了多少, 基本保障金吃飯是夠了但就是怕生病. 這位原來全家都在城裡住, 老爹原在鐵路上當差, 抗戰中為八路軍偷運過軍火給養, 所以49年以後歷次政治運動都得以倖免. 文革中被遣返原籍. 這位手腳特別利索在鄉下教過我不少農活, 還幫我干過一些重活. 回城后給廠長開了幾年車, 後來廠子黃了又給一家合資企業開了一陣子. 這位說目前在京城也不是找不到工作, 不過渾身傷病, 這麼大歲數了還得讓人家吆來呵去, 也就不想出去幹了. 每天溜溜狗看看電視也還過得去. 聊了一陣子太太出去買了2斤羊肉包了餃子, 二位有兩處房產一輛車, 日子還算過得去.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8-1-28 18:5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