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文觀止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6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范雎說秦王    戰國策
  范睢至秦,王庭迎,謂范睢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義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請
太后。今義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竊閔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范睢辭讓。是
日見范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
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
:「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睢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若是
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與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於呂尚,卒擅天下
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
臣,羇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以陳臣之陋忠
,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
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
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
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菱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巿,卒興吳國,闔廬
為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
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
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
  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
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奸;大者
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
秦治,賢於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
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
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
  范睢再拜,秦王亦再拜。
大意:
   (一)自「范雎至」至「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記敘秦王三請范雎以求教。
   (二)自「范雎謝曰」至「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記敘范雎說明「所以王三問而不對」的原因(在交疏而言深)。
   (三)自「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至「臣何患乎」
     記敘范雎自言「非有所畏而不敢言」(言「可以少有補於秦」,雖死何患)。
   (四)自「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至「臣又何恥乎」
     記敘范雎自言願「得進謀如伍子胥」,「可以補所賢之主」(囚、狂何恥)。
   (五)自「臣之所恐者」至「賢於生也」
     記敘范雎自言恐其死後,忠臣杜口裹足,莫肯向秦(己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六)自「秦王跽曰」至「秦王亦再拜」
     記敘秦王再拜請范雎教之。
主旨:描寫范雎以退為進,成功說服秦王的經過。(篇外)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6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茦
  鄒忌脩八尺有餘,而形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
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敝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
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6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顏斶說齊王    戰國策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
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
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今
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

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
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
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晚食
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去。君子曰:「斶知足
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大意:
   (一)自「齊宣王見顏斶」至「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記敘顏斶以為「士貴王不貴」(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二)自「宣王曰」至「則再拜而辭去」
     記敘顏斶不受祿而歸(清凈貞正以自虞)。
   (三)自「君子曰」至「則終身不辱」
     說明君子知足,終身不辱。
主旨:(藉顏斶說齊王事)說明君子不辱之道(在知足,歸真反璞)。(篇末(三))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7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
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貝。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
,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
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
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於是馮諼不復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者乎?」馮諼署曰:「能!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
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沈於國家
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
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
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
:「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官中積珍寶,
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
?」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
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后□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
,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曰:「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馮諼
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
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
之者富而兵強!」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
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梁使三反,孟
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
人不祥,被於宗廟之崇,沈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寡人不足為也。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
反國統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
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大意:
   (一)自「齊人有馮諼者」至「於是馮諼不復歌」
     記敘馮諼無能無好,卻一再要求提升待遇。
   (二)自「后,孟嘗君出記」至「視吾家所寡有者」
     記敘馮諼自薦收責於薛。
   (三)自「驅而之薛」至「請為君復鑿二窟」
     記敘馮諼矯命燒券為孟嘗君市義(□年乃見)。
   (四)自「孟嘗君予車五十乘」至「姑反國統萬人乎」
     記敘馮諼為孟嘗君挾外力(魏)復為齊相。
   (五)自「馮諼誡孟嘗君曰」至「君姑高枕為樂矣」
     記敘馮諼請孟嘗君立宗廟於薛。
   (六)自「孟嘗君為相數十年」至「馮諼之計也」
     記敘孟嘗君一生功業全得馮諼之助。
主旨:說明能為未顯者唯能容者能用之。(篇外)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7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趙威后問齊使    戰國策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
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
,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
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
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7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庄辛論幸臣    戰國策
  「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
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
,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鉛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
蟻食也。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
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
夕調乎酸咸,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魚卷)鯉,仰嚙陵(加草頭
)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脩
其碆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
夕調乎鼎鼐。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
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
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輩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
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
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大意:
   (一)自「臣聞鄙語曰」至「豈特百里哉」
     說明楚國雖小,不只百里(仍大有可為)。
   (二)自「王毒不見蜻蛉乎」至「而下為螻蟻食也」
     (借蜻蛉不知童子)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三)自「蜻蛉其小者也」至「墜於公子之手」
     (借黃雀不知公子)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四)自「夫雀其小者也」至「夕調乎鼎鼐」
     (借黃鵠不知射者)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五)自「夫黃鵠其小者也」至「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借蔡靈侯不知子發)說明不知居安思危者必危。
   (六)自「夫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至「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說明君王若仍不知居安思危,以天下國家為事,則國危矣。
主旨:說明君王應居安思危,疏遠佞臣,戒除淫樂,躬親國政。(篇外)
文體: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7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觸詟說趙太后    戰國策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
,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詟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
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
王官。沒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
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
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
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
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
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
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
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
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
使也。」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
重也,而況人臣乎?」
大意:
   (一)自「趙太后新用事」至「老婦必唾其面」
     記敘趙太后不聽諫。
   (二)自「左師觸詟願見太后」至「太后之色稍解」
     記敘觸詟願見(太后以諫)。
   (三)自「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至「不若長安君之甚」
     記敘觸詟託太后少子(以見其愛子之心)。
   (四)自「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至「太后曰然」
     記敘觸詟言太后愛其女(燕后)甚於其子(長安君)。
   (五)自「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齊兵乃出」
     記敘觸詟說服趙太后以長安君入質於齊。
   (六)自「子義聞之曰」至「而況人臣乎」
     說明人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
主旨:說明人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以守金玉之重。(篇末(六))(篇末(三))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魯仲連義不帝秦    戰國策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
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
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
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
?」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辛
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
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
請召而見之於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辛
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
」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
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
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
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
!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
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
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

  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
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后往。周怒,
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后至,則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
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
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
。」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吾將使秦王
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
王?」
  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
,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
,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而欲舍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
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於管鍵
,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
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
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
』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
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賭其一戰而
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
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
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
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郤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
秦軍引而去。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
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
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大意:
   (一)自「秦圍趙之邯鄲」至「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記敘辛垣衍謂趙王尊秦昭王為帝。
   (二)自「此時魯仲連適游趙」至「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記敘魯仲連請為平原君責辛垣衍歸。
   (三)自「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至「辛垣衍許諾」
     記敘辛垣衍答應見魯仲連。
   (四)自「魯仲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至「則必助趙矣」
     記敘魯仲連(以秦稱帝之害)說梁助趙。
   (五)自「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至「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藉紂王與鬼侯、鄂侯、文王故事)說明秦稱帝之害。
   (六)自「魯仲連曰固也」至「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藉齊閔王與魯、鄒故事)說明秦稱帝之害。
   (七)自「於是新垣衍起」至「秦軍引而去」
     記敘辛垣衍不敢復言帝秦。
   (八)自「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至「終身不復見」
     記敘魯仲連辭平原君封及千金壽。
主旨:(藉魯仲連說辛垣衍不帝秦事)描寫魯仲連不畏強權、大節凜然的義行。(篇外)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6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魯共公擇言    戰國策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酒酣,請魯君舉觴。魯君興,避席擇言曰:「昔者帝女令儀作
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
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曰:「後世必有以
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
其國者。」楚王登強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臨彷徨,其樂忘死,遂盟強台而弗登。曰
:「後世必有以高台陂亡其國者。」今主君之尊,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也;左
白台而右閭須,南威之美也;前夾林而後蘭台,強台之樂也。有一於此,足以亡其國;今主
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梁王稱善相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唐雎說信陵君    戰國策
  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
  唐雎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
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
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
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無忌謹受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
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
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生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
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
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
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大意:
   (一)自「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至「安陵君因使唐睢使於秦」
     記敘安陵君因秦欲以地易安陵事,使唐雎使於秦。
   (二)自「秦王謂唐雎曰」至「豈直五百里哉」
     記敘唐雎言安陵君「弗敢易」之故。
   (三)自「秦王怫然怒」至「挺劍而起」
     記敘唐雎(以士之怒退天子之怒)不辱使命。
   (四)自「秦王色撓」至「徒以有先生也」
     記敘秦王,長跪而謝。
主旨:描寫唐雎(不辱使命)的膽識與勇氣。(篇末(三)(四))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8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樂毅報燕王書    戰國策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
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
。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燕軍,復收七十城以復齊。
  燕王悔,懼趙用樂毅承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讓樂毅,且謝之曰:「先王舉國而委
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讎,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先王
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者,為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
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隙,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
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
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
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
之心,故敢以書對。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之者處之。故察能
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
世之心,故假節於魏王,而以身得察於燕。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不謀於父兄,而使臣為亞卿。臣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不辭。
  「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臣對曰:『夫齊霸
國之餘教也,而驟勝之遺事也,閑於兵甲,習於戰攻。王若欲攻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
天下而圖之,莫徑於結趙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願也。趙若許,約楚、魏,宋
儘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先王曰:善。」
  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以天之道,先王之靈,河
北之地,隨先王舉而有之於濟上。濟上之軍,奉令擊齊,大勝之。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
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大呂陳於元英,故鼎反於曆室,
齊器設於寧台。薊丘之植,植於汶皇。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愜其志,
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
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若
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余令詔後嗣之遺義,
執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順庶孽者,施及萌隸,皆可以教於後世。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五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
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
。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
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也。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李斯諫逐客書    李 斯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祇為其主游間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
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井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
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
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井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
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穣侯,逐華陽,強公
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與,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
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
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后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
;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
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
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
,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瓮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
,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
在乎笆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
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
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
,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大意:
   (一)自「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至「竊以為過矣」
     說明逐客為過。
   (二)自「昔穆公求士」至「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舉繆公、孝公、惠王、昭王例)說明客有功於秦(暗示逐客為不智)。
   (三)自「今陛下致崑山之玉」至「致諸侯之術也」
     說明逐其民人而取其色樂珠玉,非王霸者之所為(以色樂珠玉之取襯客之去為不
     合理)。
   (四)自「臣聞地廣者粟多」至「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說明卻客而為他國所用,非秦之福(以逐客資敵業諸侯說明爭取人才的重要性)
     。
   (五)自「夫物不產於秦」至「不可得也」
     說明逐客則國危。
   (六)自「秦王乃除逐客之令」至「復李斯官」
     記敘李斯復官。
主旨:說明逐客則國危,非秦之福也。(篇末□)
文體:形式為應用文(書);內容為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卜居    楚 辭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
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
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
真乎?將哫訾粟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
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泛泛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
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
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譯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
,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大意:
   (一)自「屈原既放」至「君將何以教之」
     記敘屈原往見太卜鄭詹尹卜居。
   (二)自「屈原曰」至「誰知吾之廉貞」
     (藉八問)抒寫誰知吾(屈原)之廉貞的喟嘆。
   (三)自「詹尹乃譯策而謝曰」至「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記敘詹尹釋策不能卜。
主旨:抒寫世人不知其之廉貞的喟嘆。(篇腹(二))
文體:記敘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宋玉對楚王問    楚 辭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
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
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尢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鷃
,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豈
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
知臣之所為哉?」
大意:
   (一)自「楚襄王問於宋玉曰」至「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記敘楚襄王問宋玉(是否有遺行)。
   (二)自「宋玉對曰」至「其和彌寡」
     記敘宋玉回答(有遺行),並以「曲高和寡」說明士民眾庶不譽他的原因。
   (三)自「故鳥有鳳而魚有鯤」至「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再度(以鳥、魚作喻)
     說明士民眾庶不譽他的原因。
   (四)自「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也」至「又安知臣知所為哉」
     說明他正(如同鳥中之鳳、魚中之鯤一般)是士中之聖人(,因此世俗之民當然
     不知道我了)。
主旨:說明他是士中之聖人。(篇末(四))
文體:論說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29 | 只看該作者

卷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五帝本紀贊    史記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
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
,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
文者近是。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
有閑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並論次,
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項羽本紀贊    史記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
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
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
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
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
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楚漢之際月表    史記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
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年之閑,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之於天,然後在位。湯、
武之王,乃由契、后稷脩仁行義十餘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後乃放弒
。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並冠帶之倫
。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若斯之難也。
  「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鋤豪桀
,維萬世之安。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
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天
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8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0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文:
    高祖功臣侯年表    史記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
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未嘗
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余讀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異哉新聞!書曰『協和萬國』,遷於
夏商,或數千歲。蓋周封八百,幽厲之後,見於春秋。尚書有唐虞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載
,自全以蕃衛天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
  「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
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后數世,民咸歸鄉里,戶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
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閑,見侯五,余皆
坐法隕命亡國,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無兢兢於當世之禁雲。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同。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
紀,豈可緄乎?觀所以得尊寵及所以廢辱,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舊聞?於是謹其終始,
表其文,頗有所不盡本末;著其明,疑者闕之。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覽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