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rossing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由強變弱的根本原因不是儒,而是佛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61
問? 發表於 2007-8-30 1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0 02lin2 的帖子

優越不優越個人判斷,我只是告訴你其中的差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62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7-8-30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8 問? 的帖子

人可以做真君子可以做偽君子,這是人的差別。就好像基督徒有虔誠的有不怎麼虔誠的。但不管怎麼說,有一個標準或多或少約束著,哪怕是表面的,也比沒有強。

爭到最後就成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如果有那麼一個自己不守戒律的最高存在,就會演變成: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如果這個最高存在有絕對權力而且毫無顧忌,就根本不在乎君子小人,只要找出5%被批鬥就行。
儒家講究忠孝,對臣民的道德
有幫助,對君王的約束力太小。所以暴君在歷史上層出不窮。
中國上層的政治鬥爭無所不用其極,西方政教合一又何嘗不如是?這並不是中國人的問題,而是人性本身的問題。(我相信這一點你會同意)

西方的傳統是政教分離,這個原則在耶穌時代就開始執行。有人說,西方的歷史就是一個政權和教權較量的歷史(也就是舊約里掃羅和撒母耳較量的歷史)。中國大部分時間也是政教分離的。政實行家天下的統治方法,教實行孔子之教。秦朝妄想政教合一,很快失敗;今朝政教合一,至今屹立不倒,算是個例外。

但你說基督教克服心中之賊,「無疑」做得最徹底,這一點我絕對「有疑」。 尤其是現代的基督新教,過分強調信而不看重行,對於克制心中之「賊」基本上沒什麼效果,而且很多基督徒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賊」,比如說他們就不把對別人的惱怒看作賊,不在乎,反正信上帝就行。

這個題目太大,容后詳談。
只是提醒兄弟注意,基督徒注重的是「所是」,儒佛注重的是「所行」。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63
問? 發表於 2007-8-30 1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2 Crossing 的帖子

還是不能同意。中國的君主制度,並不是真的對君主毫無限制,也不是說皇帝就可以亂殺人的。甚至於,中國的政權在有些時期很象是君主立憲。君主是不管具體事物的,管事的要對君主負責。你可以參考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而且你不能僅憑這幾個皇帝做個錯事殺了個把人就判定他是暴君。你把武則天明成祖康熙乾隆都說成是暴君,這恐怕也太偏激了吧?皇帝在那個位置上,有些人從大局出發那是必須殺。你不能拿今天法制社會的標準來要求。

而且說來說去,你說的都是中國當權者的問題。我想普通老百姓還是大多數吧?就算信仰對當權者毫無約束力,如果能約束絕大多數老百姓,那就說明這個信仰本身還是有效的。哦!如果你非說這是什麼麻痹勞動人民的工具,那我就不發言了。

這個話題說實在太大了,我不關心也不準備繼續討論。

咱們還是繼續說說為什麼信基督教對克服心中之賊無疑是「最有效」的。這是我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常常拿出來為難基督徒的一個問題。你可別又搬那些標準答案的老套路,讓人失望。

恩!我不發言,先聽你解釋吧!

[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07-8-30 12:2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4
paullian 發表於 2007-8-30 13:51 | 只看該作者
..哎.帝國同學,,說大話,不知羞
難得還自稱是精通歷史呢...
西方的一向是將就政教分離???
從耶穌時代就開始?????
那神聖羅馬帝國怎麼回事?
古代羅馬教廷可是掌握了君主的加冕權喲.
如果真的是政教分離,,也不會有教皇發動十字軍東征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65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14:56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我覺得文章在好幾點上是蠻有道理的,至少能自圓其說。

幾千年前就提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中國,為何走向共和的道路那麼曲折,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作者至少給大家提供了一條思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66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0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5 mm021 的帖子

很大原因是兩次落後游牧民族的打擊:蒙古人和滿清。

宋代時如何發達不必多言,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蒙元這樣落後的游牧民族一下子就搞得中國倒退N年。

明朝日月重開大宋天,是個很有趣的朝代,前期和後期完全不同,前期還帶有蒙元留下的落後影響(如殉葬制度)。有人認為明代歷經200年發展,好不容易重新走了一遍從漢代到宋代的發展路子(當然不完全相同)。明代中晚期無論思想、經濟、文化、科技都到了很發達的地步,而且有加速爆發的跡象。但是末期多事,被滿清撿了便宜,當然明朝自身的也有結構問題。滿清這個部族統治的文明水平,還不如元,加之對漢人戒心極大,中國經濟、尤其精神和文化倒退得厲害。不論如何感覺中國經過蒙元一破壞,明代儘管也很輝煌,但還是不如宋代了。

----- 關於中國為何變弱這個題目太大了,一言難盡非長篇大論不可。

[ 本帖最後由 rambler78 於 2007-8-30 16:2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67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16:15 | 只看該作者
明朝是歷代封建王朝中,統治最黑暗的。清朝在比較多的方面要比明朝開明。

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從自身來找找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68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0 1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7 mm021 的帖子

呵呵,這是傳統教科書的誤導,或許還受了柏楊的影響。

明代比之清好得多了,污衊明代的不實與歪曲之處太多了,明清比較也是一言難盡,在歷史論壇是一個很大的Topic,長年累月的討論。

可以比較一下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前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後者「毀書甚於編書」,篡改那更是不計其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浩劫。

再看看天工開物的命運(我沒有查證):
  
  民國初年,有一個人去查《雲南通志》發現裡面說冶鍊銅礦的地方引用到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書,於是他想看到這本書的全貌,於是到北京的各個大圖書館去搜尋這本書,結果一本都沒有找到,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
    也就是說在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後,這本書已經徹底從中國消失,連知道這本書的人幾乎都沒有。
  後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現這本書的日文版,於是他到日本的圖書館去查,這一查不要緊,發現這本書居然英國,俄國,德國,日本,法國都有翻譯本,而且法國的還有全譯本,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惟獨中國沒有這本書,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本都沒有,後來他在法國的國家圖書館里找到天工開物的明朝的最初的原刻本,而這個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製最精美的(可見明朝民間印刷工業的發達)。然後按照這個原刻本,天工開物這本書才在中國又廣為印行,重見天日。  

[ 本帖最後由 rambler78 於 2007-8-30 17: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69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0 16:55 | 只看該作者
看看這個帖子:文明斷裂的悲劇——被滿清割斷的明朝與近現代中國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e=237862&flag=1

以及:關於明朝到清朝是歷史大倒退的問題回答一下東東狐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e=233370&flag=1

以及:由滿清禁毀書籍的豐功偉績談開去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e=222094&flag=1

權作參考,因為已經脫離信仰討論的一般範圍,所以就不轉帖過來

[ 本帖最後由 rambler78 於 2007-8-30 17:1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70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0 1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7 mm021 的帖子

清取代了明,不代表清比明好,就像元和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71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17:37 | 只看該作者
元是奴隸制,不可相提並論。

至於明清之間朝政清明的判斷是不是誤導,看看李自成和洪秀全的下場就可以了。

科學方面明朝是有些成就,最值得一提的可能應該是徐光啟吧,他是中國最早接受基督教的一批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72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0 18: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1 mm021 的帖子

清不也是奴隸制起家的嗎?人人都以當主子的奴才自豪。

明代思想和經濟比科技更突出,尤其是思想方面。

至於明清的朝政,清是高度集權,「聖心獨斷」,無名臣。而明朝後期文官集團已經掌握很大的行政力量,相對民主得多。明後期皇帝屢屢被文官罵得狗血淋頭,清代有嗎?

[ 本帖最後由 rambler78 於 2007-8-30 18:1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73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20:18 | 只看該作者
hehe,民主?你搞明白什麼叫民主了嗎?

我看至少 官主 你是懂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74
柏桐 發表於 2007-8-30 20:42 | 只看該作者
蠻有意思的討論. 元清的文明在當時應該是相對落後的. 但是為什麼宋明的進步文明被割斷呢? 如果假設宋明是以儒道釋為代表的文明, 那麼就應該思考這種文明可能存在的缺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7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1: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7-8-30 04:32 發表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呢。
你說還要什麼證據?


你就不會用一個比較文明的說法, 比如: 莫須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76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0 21: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問? 於 2007-8-30 09:00 發表
基督教現在好多了,不但不反對儒家,天主教好像最近連佛教也不怎麼反對了。這我承認。不過這到底是神的引導呢?還是人對自身價值的覺醒?


應當說是教派生存的需要更準確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35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77
rambler78 發表於 2007-8-31 1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4 柏桐 的帖子

進步文明也可能被落後文明取代的,在進入火器時代之前,游牧民族大多有一定的軍事優勢。

說到自身缺陷,宋感覺問題不大,一方面沒有產馬地,也就失去了冷兵器時代的「坦克」,另一方面蒙古人的確軍事強大,就這樣宋也抵抗了蒙古半個多世紀。看看蒙古在歐洲所向無敵,就知道宋做得也還可以了。

明代確實有自身的缺陷,一個是明後期宗室尾大不掉(有元朝分封制的遺留和陰影),佔用巨大財富,這是明末財政破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個缺陷是地區經濟發展極度不平衡,南方非常富庶,經濟發達,而西北貧窮。這對中國的現實也有借鑒意義的。還有比較倒霉的是太子沒有先派到南京,導致南明群龍無首,大難當頭仍然互相攻訐,所以南明不如南宋能以半壁江山繼續抵抗。

[ 本帖最後由 rambler78 於 2007-8-31 14: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主題

472

帖子

34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2
78
02lin2 發表於 2007-8-31 21:52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元代已為我們打開了與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可為什麼我們要到清末才開始
洋務運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79
NYLASH 發表於 2007-9-1 09:45 | 只看該作者
宗教沒有好壞, 好比一貼葯, 只有用得恰當不恰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