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看NYLASH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的包容: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page%3D1&page=1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7-6-7 09:29 發表
剛一看, 我還以為長長一篇是個有思想的文章,思尋這反基的裡面也出個秀才.
仔細一讀,大失所望. 文筆不怎麼的, 邏輯也混亂.
這樣的語言很包容?還沒讀文章,就有了什麼「這反基的裡面也出個秀才」的先期的偏見。文筆邏輯的評價無所謂,見仁見智,他怎麼說都成。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首次聽馬太受難曲受感動的故事,又舉例說明後來發現很多基督教的受難故事都是虛構的。然後作者以這麼一段做了總結:
人家老巴赫那個時代,信這樣那樣的傳說,寫個什麼使徒受難曲出來感染人心,情有可原,那年代教會說什麼就是什麼,沒人敢反對。可現在這個時代,居然還有人把這些胡編亂造的東西當寶貝販賣,還要當成基督教信仰如何是真理的證據,那就只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了:愚昧。
可見作者是在說巴赫那時(因為信息不通僅僅相信了教會的宣傳而)為基督教受難者的故事感動,是情有可原的。現在在大部分受難故事被證實或懷疑是捏造的現代信息流通的時代,居然還有人把這些胡編亂造的東西當寶貝販賣,... 這就是:愚昧。
可是看看這麼清晰的文字和意思,NYLASH是怎麼理解並基於他錯誤的理解來「評價」的: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7-6-7 09:29 發表
巴赫本來就是一個虔誠基督徒, 對於上帝的崇高的信仰使他從事勤奮的、嚴謹的、寓意深邃的音樂創作。 一定要從巴赫的音樂跳到對於基督教的置疑,本來就有欠妥的嫌疑. 讓人模不著邊際,一開始是讚美巴赫, 到了最後反而變成諷刺他的愚昧. 最後,突然說一句 "只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了:愚昧。" 更是絕對的唐突.
在被作者指出他理解有誤的時候,NYLASH既不是積極檢視自己,也不是據理反駁對方,而是諷刺地說: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7-6-7 09:47 發表
呵呵, 我也不和你爭辯了, 就是覺得白白看了那麼長一篇文章虧了點.
這樣的閱讀理解特色、閱讀之前就有的尤其是對反基的偏見、「討論」中譏諷貶低對方的語氣,擔當的起班主的角色嗎?
[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07-8-24 09:54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