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longcheng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老北京風味美食[更新中]

[複製鏈接]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0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桂花棋子(京式)

  原料配方:特製粉53千克白砂糖24千克熟豬油27千克芝麻仁6千克桂花1.5千克水適量

  製作方法:

  1.調製麵糰:先將糖、水放入和面機內攪拌,再放入豬油、芝麻仁和桂花,要充分攪拌,最後放進麵粉,製成麵糰。

  2.成型:將和好的面按木框大小稱好份量,放入木框內擀平,事先框內底部應撒一薄層芝麻。要求生坯厚薄一致,用刀和尺板切成2×2厘米的小方塊,碼入烤盤。

  3.烘烤:將裝有生坯的烤盤送入爐內,入爐溫度170~180℃,出爐溫度220~230℃烤制12分鐘即可,要求上下火色一致。

  質量標準:

  形態:正方形,稍有裂紋和攤度,攤裂均勻,不粘邊,表面粘附芝麻。

  色澤:表面深麥黃色,火色一致。

  組織:蜂窩均勻,疏鬆,無雜質。

  口味:酥香利口,有桂花、芝麻香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2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麒麟酥(北京名點)

  原料配方:麵粉2.5公斤油100克飴糖500克白糖600克蒸熟乾麵粉75克

  製作方法:

  1.制飾面料:白糖500克加蒸熟乾麵粉75克拌勻備用。

  2.制麵糰:將麵粉2.5公斤加水發成老面,加鹼和勻製成麵糰。

  3.成型:將和好的麵糰加白糖100克、油100克、飴糖500克揉在一起,搓成長條,摘成37.5克重的小坯,撳扁成圓。

  4.炸制:用溫油鍋炸,炸透出鍋,要小火炸透,中間要鼓起發酥。

  5.飾面:把已炸好的麵糰倒入飾面料中,一滾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京味腐竹拌黃瓜

  特點:清涼脆嫩。

  製法:

  1.將黃瓜洗凈,切去兩頭,再切成小滾刀塊,放大碗內加鹽拌勻,腌片刻,輕輕擠去水分。

  2.用水將腐竹泡脹,洗凈,切成3厘米長段,下開水鍋中氽一下,再用涼水過涼,撈起擠干。

  3.將黃瓜、腐竹與精鹽、味精、香油拌勻裝盤即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豆豉

  豆豉是一種風味獨特的傳統食品,營養豐富,有濃郁香味,鹹淡適宜,消食開胃。

  製法:

  1.制霉豆 取黃豆3.5千克,用水洗凈,浸泡8--15小時(夏天8小時,冬天15小時),待黃豆發漲后,換清水入鍋(以淹沒黃豆為度),加熱煮開,改用文火煮5--6小時至黃豆酥爛(煮豆時,若湯汁熬干,可加適量熱水,切忌加冷水),然後將黃豆倒入竹羅中,瀝凈汁液,冷至40℃放置1--2天,制好后2天即可食用。霉豆制好后稍有氨氣,可打開蓋,使氨氣揮發。制好的霉豆有長長的粘絲,且越拉越長,這是成功的標誌。如果拉不出絲來,可能有雜菌滲入,就不可食用。

  2.豆豉的製法 將1千克霉豆倒入容器中,加30克鹽拌勻,放置24小時后取出,放在陽光下攤開,晾曬1天,再裝回容器內,撒入20克麵粉,第二天繼續攤曬,至完全乾燥后裝罐保存。將250克醬油、50克白砂糖、10克鹽、1克胡椒、1克混合味料(辣椒、芝麻、陳皮、麻子、山椒拌勻)與1千克霉豆混合,放置3--5日,待料液完全滲入霉豆中,取出攤曬涼干,即成上品豆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2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年糕

  年糕是北京春節的傳統小吃,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

  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其實追溯年糕的歷史,早在中國的周朝就有記載。《國禮.禮記》中「差邊之食,糗餌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黃米或江米面加各種輔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種多,有棗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細的年糕有白果、什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點。

  北京的年糕一般為清真回民小吃店供應,除年節大量供應外,平時亦有供應,但數量和品種都比春節時少。年糕是清真回民小吃,也是滿族跳神用的祭品。滿族名字叫飛石黑阿峰。清代沈兆提有詩一首:「糕名飛石黑阿峰,味膩如脂色若琮。香潔定知神受餉,珍同金菊與芙蓉。」自注說:「滿洲跳神祭品有飛石黑阿峰者,粘穀米糕也。色黃如玉,味膩如脂,糝假油粉,蘸以蜂蜜頗香渚,跳畢,以此偏饋鄰里親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可見年糕至少在清代就是滿族的小吃品種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2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芥茉墩

  芥茉墩是地道的百姓菜。大白菜上市了,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很多講究北京味兒的家庭主婦都要做芥茉墩兒。過年吃得油膩,換換口味,芥茉墩最好不過了。它清爽,利口,解膩,很多人都喜歡。

  做芥茉墩,要選細長棵的大白菜,去掉外層老幫洗凈,切5厘米左右的段,用開水澆燙一下,除去白菜的清氣味。用洗凈的瓷罐或瓷盆,碼一層菜段,撒一層白糖,抹一層芥茉,然後再碼一層菜段,再撒白糖、抹芥茉,一直將罐或盆碼滿后,適量地放一些白醋,最後用大白菜葉子蓋在上面,蓋好蓋,過幾天就可打開食用了。

  食用的時候,要用乾淨筷子把芥茉墩逐個地夾出來,放在小碟內,再倒些原湯,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喝一口原湯透心的涼,芥茉鑽鼻的香辣味兒,頓時令人痛快許多。在食用了油膩食物之後,吃芥茉墩不僅換了口味,那舒服適意的勁兒妙不可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2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沙鍋栗子雞

  原料:

  雞半隻,栗子肉八兩,姜數片,酒一湯匙,磨鼓半湯匙,芫絮二棵。鹽、糖、生油、老油各一湯匙。麻油、胡月粉適量。

  做法:

  ①雞斬塊,滴干水;栗子肉放落滾水中煲約五分鐘,冷後去衣,滴干水;

  ②下油三湯匙,爆透栗子及姜,下雞、磨鼓爆片刻,鏟起放入煲內煮滾,慢火燜,約需四十分鐘,勾芡,放上芫絮即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京味海米拌黃瓜

  製法:

  (1)用清水洗凈黃瓜,切去兩頭,再切成"梳子背"塊形;將海米洗凈放一小碗內,用沸水發一下。

  (2)把切好的黃瓜放一碗內,用鹽腌約1刻鐘后,再用涼開水淘洗一次,輕輕擠干水分,放入盤內。

  (3)將發好的海米放在黃瓜上,再放入精鹽、味精、香油及少許發海米的汁水,拌勻即可食用。

  特點:色澤鮮艷,咸香脆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6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是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潔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經過冰鎮盛在碗內,兌入冰鎮過的桂花糖汁,點綴紅綠櫻桃及葡萄乾等,紅綠果料,清淡雅麗。食后甜蜜醉人,冰涼的感覺沁人心肺,到了夏季,許多家餐館,特別是清真小吃店都有供應。

  杏仁豆腐不僅民間流行,宮廷中食用也很普遍。愛新覺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3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炸格渣盒

  原料

  [五香粉][花生油][綠豆面][蕎麥麵][香菜][精鹽][胡蘿蔔]

  掌故說明

  北京春節前後的傳統風味小吃。炸格渣盒色絳黃,外皮焦黃香脆,裡層軟嫩可口,五香味濃郁。

  製作方法

  將綠豆面與涼水拌成麵糊;胡蘿蔔短絲、香菜末與五香粉、精鹽及蕎麥麵一起拌成餡;格渣鐺用微火燒熱,舀六兩麵糊倒在鐺上,攤成一分厚的圓片,烙成黃色時,鏟起來即為格渣皮;取格渣皮鋪在案板上,將餡料平攤在上面,再蓋上一張格渣皮,平攤一層餡料;蓋上一張格渣皮,按平粘好用刀切成長方塊,放入五成熱的花生油中,炸至兩面成黃色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4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蒸食炸
 

  原料

  [麵粉][西葫蘆][味精][花生油][精鹽][芝麻油][香菜][芝麻仁][黃醬][胡椒粉]

  掌故說明

  蒸食炸是先蒸后炸製作的一種素餡餃類小吃。過去老北京常有「蒸食炸,油白搭」的吆喝聲。特別是在夏至到中秋期間,很受老北京的喜愛。

  北京的夏令小吃中最受青睞的一種。蒸食炸先蒸后煎,其底層油亮金黃而香脆,餡料清淡鮮嫩,無油膩感。

  製作方法

  將麵粉用開水澆燙后,和成麵糰,靜置餳面;西葫蘆颳去皮,切開掏去瓤,擦成細絲,擠去水分,加入黃醬、精鹽、胡椒粉、味精、薑末、蔥末和芝麻油拌成餡,香菜洗凈切碎,與芝麻仁一起撒在餡上;案板上撒少許麵粉,將燙好的麵糰放在上面按揉光潤,搓成圓條,摘劑,擀成直徑二寸的圓皮,放上餡料,包成餃子,上籠蒸10分鐘,取出晾涼;將餅鐺用微火燒熱,刷上花生油,把蒸餃放入鐺內,灑上一些涼水,蓋上蓋燜煎,並不斷轉動餅鐺,15分鐘后,底層微黃焦硬時剷出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2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4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自來紅

  原料

  [麵粉][白糖][飴糖][香油][桂花][冰糖][青絲][紅絲][桃仁][蘇打][瓜子仁]

  掌故說明

  自來紅又叫豐收餅。其組織酥鬆,口味香甜,桂花香味濃郁。

  製作方法

  將白糖、香油、麵粉依次放入盆中攪拌均勻,再加入桃仁、瓜子仁、桂花、青絲、紅絲、冰糖攪拌均勻成餡料;將餡攤成長方形塊,用刀切成長方條狀待用;將白糖、香油、開水、蘇打、麵粉依次放入盆中攪拌均勻,製成滋潤有勁麵糰;取麵糰摘劑,擀成麵皮,包上餡條,封嚴系口,用手按成扁圓形生坯,系口朝下,碼放在盤內,印上磨水戳,放入200℃左右的烤爐中烤10分鐘出爐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木樨肉

  原料:豬瘦肉150克,雞蛋150克,干木耳5克,黃瓜克,鹽5克,醬油3克,料酒5克,油80克,香油料克

  做法:

  ①將豬瘦肉切成長5、寬0.3、厚0.3厘米的絲。雞蛋磕入碗中,用筷子打勻;

  ②干木耳加開水泡5分鐘,去掉根部,撕成塊。黃瓜斜刀切成長2厘米的段,放平后直刀切成片,片形狀即為菱形。蔥、姜切成絲;

  ③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后加入雞蛋炒散,使其成為不規則小塊,盛裝在盤中,即為所說的木須;

  ④炒鍋上火,加油燒熱,將肉絲放入煸炒,肉色變白后,加入蔥、薑絲同炒,至八成熟時,加入料酒、醬油、鹽,炒勻后加入木耳、黃瓜和雞蛋塊同炒,成熟后淋入香油即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5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葷餅餃、素餃和湯餃

餃子是一種北方食品,叫做「扁食」,老北京滿、蒙旗人稱「煮餑餑」,視為美食,俗語說「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

  舊時多為節日食品,現在已化為家庭便飯。但因餃了形似元寶,為象徵招財進寶,春節期間不論副食豐儉,主食必為餃了。

  過年包餃子歷來不分主僕,全家上下一起動手,即便雇有廚師的富戶亦是如此,至少主婦要親自拌餡配料。以示「井臼同操」。

  餃子按其包餡可分4種:

  「葷餃子」:一般家庭僅為羊肉白菜餡、豬肉韭菜餡兩種,富戶講究的還有牛肉酸菜餡、牛肉芹菜餡、豬肉冬筍餡、牛肉胡蘿蔔餡、豬肉三鮮(茭白、冬筍、玉蘭片)餡,此外還有海參、蝦仁、玉蘭片三鮮餡,雞、鴨、口蘑丁三鮮餡等。

  除夕晚宴、正月初三至初五食之。大餡餛飩亦為正月初三至初五食之,通常均為青韭、菠菜、豬肉餡。

  「素餃子」:即全素煮餑餑,以炸貨(油果、炸豆腐)、黃花、木耳、香菇、胡蘿蔔絲(以素油煸過)、大白菜為餡。除夕夜接神以為供品。正月初一食之,象徵全年「吃齋」。

  北京人平時吃的餃子種類更多,高檔餡料的多做成燙麵蒸餃。

  回民在夏天,要將羊肉、西葫蘆餃子蒸后以羊油半炸半烙,稱「蒸而炸」;漢民則將豬肉餃在鐺上烙成一面焦,謂之「鍋貼兒」。餡料可根據季節隨時變換,如春天吃鮮菠菜、小蝦米仁餡的水餃,稱「菠菜簍兒」;夏天吃茴香或西葫蘆水餃,講究的吃白花藕餡、鮮蓮子餡,甚至別出心裁地做成清茶葉餡;秋天則吃蟹肉餡的,不過多為蒸餃。

  吃餃子講究蘸醋。根據餡料的不同,所蘸的佐料也不同,如吃菠菜餡餃子要蘸芥茉醋,吃羊肉白菜餡餃子要蘸蒜泥醋,春節期間則用臘八醋,吃韭菜餡餃子要蘸薑末醋,其它一律用凈醋調以少量香油。這可以說是吃餃子當中的畫龍點睛之處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7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鍋貼

  原料:

  [麵粉][花椒水][牛肉][花生油][白菜][芝麻油][黃醬][蔥精鹽]

  掌故說明:

  北京風味小吃。鍋貼顏色黃亮油潤,底面焦脆,餡料鮮香無比。

  鍋貼是烙制油貼的小吃。過去經營鍋貼的地方很多,但以護國寺廟會和西安門西安市場的鍋貼最為有名。成品皮薄、餡大,色焦黃,咸鮮味香。鍋貼兩角不封口,成月牙形,餡似露非露為一大特色。

  製作方法:

  將牛肉絞成末與醬油、黃醬、花椒水、精鹽拌勻;蔥末芝麻油連同肉一起拌勻;白菜剁碎,擠去水分,摻入肉中拌成餡;將麵粉與溫水和成麵糰,加蓋餳20分鐘后,把麵糰分成幾塊按揉光潤,搓成圓條,摘劑,擀成圓皮;將圓皮包上餡料,把皮的邊緣捏合嚴、成半月形的鍋貼坯子;將餅鐺用旺火燒熱,灑上花生油,放入鍋貼坯子,當餅鐺燒熱后,灑些晾水,蓋上蓋燜5分鐘,再灑上一次涼水,燜5分鐘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干蹦

  原料:

  [麵粉][雞蛋][白糖][桂花]

  掌故說明: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色澤淺黃,入口酥脆香甜,桂花香味濃厚的特色。

  製作方法:  用雞蛋將白糖化開,加入麵粉、桂花攪拌均勻,揉成麵糰,將麵糰摘劑,擀成薄片,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狀,放入簸籮里搖成半球狀,將干蹦生坯放入150℃烤爐中烤12分鐘左右出爐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墩餑餑

  原料:

  [麵粉][鹼面][白糖][糖桂花][老酵][花生油]

  掌故說明:

  北京頗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墩餑餑味道甜潤,質地鬆軟且富有彈性,耐嚼有味。

  製作方法:

  將老酵、白糖、鹼面與涼水一起攪成稀糊狀,再放入糖桂花攪勻,倒入麵粉和成麵糰,蓋上濕布餳10分鐘;將麵糰放在案板上,取一塊麵糰,用手反覆按揉至麵糰光潤時,搓成直徑約一寸五分的圓條,刷上花生油,摘劑;用手將面按成中間略薄、周圍稍厚的圓餅,放在餅鐺上用微火烙至兩面都呈微黃色后,放入烤爐中烤,直到圓餅暄起並呈白黃色時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49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澄沙燒餅

  原料:

  [鹼面][芝麻仁][麵粉][澄沙餡]

  掌故說明:

  北京風味小吃。澄沙燒餅色澤黃白,酥香可口,松沙甜潤,回味無窮。

  製作方法:

  將麵粉與鹼面攪勻,用涼水和成麵糰,餳15分鐘,蓋上濕布,以防麵糰皴皮;將麵糰摘劑,擀成直徑二寸五分、周圍薄、中間厚的麵皮,包上澄沙餡,摘去收口處面頭,扣放在案板上,按成直徑二寸五分的圓餅;將圓餅立著提起,在清水中滾動一下,使之周圍沾上水再在芝麻仁里滾動一下,沾上一圈芝麻仁;餅鐺用微火燒熱,將圓餅放在上面,烙至七成熟時,再平放在烤屜中,用微火烘烤,直到將圓餅側面烤裂口,露出澄沙餡即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7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50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薄脆

  原料:

  [麵粉][鹼面][明礬][花生油]

  北京傳統風味小吃。薄脆,故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現是小吃,以前曾是清宮中的御膳食品。《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訪到圓明園,路過西直門廣通寺,在憶祿居的薄脆大加讚賞,後傳旨進奉,薄脆更加聞名遐邇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現制現吃,也可以捏碎與菜餡拌和當素餡的原料,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小吃。但由於費工費時,市場雖有供應,但不能經常保證,常有斷檔現象。

  製作方法:

  將明礬、精鹽、鹼面與溫水一起用木槌研化,隨即倒入麵粉和溫水,和成麵糰,然後攤平,橫豎各疊三折,再放入盆中,蓋上濕布餳6小時,麵糰餳好后,按成八分厚的大面塊,刷上一層花生油,用小炸刀切成面劑。花生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將面劑按成一尺長、六寸寬的長方形麵皮,用刀尖在麵皮上任意划許多小口,雙手提起麵皮,先放入熱油中蘸兩下,以利於成形,再放入油中,炸至兩面焦黃撈出即成。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特產之北京烤鴨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烤鴨真遺憾。」

  幾種不同的吃法:

  第一種吃法:

  據說是由大宅門裡的太太小姐們興起的。她們既不吃蔥,也不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油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 吃。以後,全聚得跑堂一見到女客來了,便必然跟著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第二種吃法:

  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好吃無比。

  第三種吃法:

  蒜泥加甜麵醬,也可配蘿蔔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甜麵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

  烤好的鴨子要色呈棗紅,鮮艷油亮,皮脆肉嫩,這樣才是上品。

  烤完的鴨子被訓練有素的刀切手切成薄薄的片狀,每一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後擺在桌面之上,旁邊是麵餅、大蔥、面醬等簡單而味美的配料。將醬塗於餅上,再放上鴨片和大蔥,用手捲成筒狀,便可食用。吃烤鴨不多用筷子,用手的時候反而較多。

  全聚德和便宜坊烤鴨都十分有名。全聚德以掛爐烤鴨聞名,便宜坊以燜爐烤鴨著稱。

  全聚德烤鴨的製作方法是掛爐烤制。首先要用獨家擁有的佐料塗於生鴨之上,然後是掌握火候,火欠則生,火過則黑;烤完的鴨子被訓練有素的刀切手切成薄薄的片狀,每一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後擺在桌面之上,旁邊是麵餅、大蔥、面醬等簡單而味美的配料。將醬塗於餅上,再放上鴨片和大蔥,用手捲成筒狀,便可食用。吃烤鴨不多用筷子,用手的時候反而較多。

  掛爐與燜爐的區別在於,掛爐使用明火,燃料為果木,以棗木為佳;燜爐使用暗火,燃料是秫秸、板條等軟質材料。儘管兩者的風味大異其趣,但都在一個「烤」字上下功夫,因此都被叫做北京烤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8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11-5 16:51 | 只看該作者
北京特色小吃--北京的魚菜

北京既不靠河又不靠海,所吃的魚大半是由外庄運來。北京五方雜處,魚類無所不有,即所謂清蒸鰣魚,亦可應時出現市上。

  至於北京特產的魚只有黑魚、厚魚、草包魚、鯰魚、團魚等幾種次等魚,最好的魚是"金翅鯉魚",分量不重,味最新鮮,可為魚中一寶。

  更有一種"昆明金鯉",產自萬壽山昆明湖,只不多見罷了。

  北京既非魚鄉,做魚自非擅長,求一專做魚的飯館,實不可多得。但眾多飯館也各有拿手,集眾飯館之所長,也可以成"吃魚大觀"。現在分別談談,以魚為主,以擅長飯館為賓,作一次談吃魚。

  一則因大部魚類北京可以買到,二則偏重做法,可供讀者嘗試。

  四做魚:四做魚是北京舊山東館致美齋的拿手名菜。最具特色的是「紅燒魚頭」,四做魚系活鯉所做,夥友以活鯉請食客寓目后,當時摔死,然後一做「紅燒魚頭」,二做「糟溜魚片」,三做「醬汁尾段」,各具殊味,既能下酒,又可佐飯,末上四做「燴魚胗」(胗音炸兒),乃是清燴鯉魚五臟,汁稀味淡,酸辣適口,為解酒的妙品。我最愛吃紅燒魚頭,以為是下酒的好菜。致美齋所做乃是將魚頭過油炸碎,糖醋紅溜,酥香可口,色、味無一不佳,可為京市第一。

  潘魚:北半截衚衕廣和居,晚清百十年間成了名流雅聚的所在,曾創興了許多「名人菜」,「江豆腐」、「潘魚」便是很有名的。潘魚是潘公祖蔭所創,用整尾鯉魚折成兩段,蒸成以後,煎以清湯,湯如高湯色,並不加其他作料。魚皮光整,折口彷彿可以密合,但魚肉極爛,湯極鮮美。

  五柳魚:也是廣和居的拿手菜,廣和居關閉后,以春華樓最佳。五柳魚系仿西湖做法,形同紅燒,另外鮮菇絲、筍絲、火腿絲、紅辣椒絲、口蘑絲共五種,所以稱為「五柳」。另據廣和居老人講,這個菜為一陶姓京官所授,因陶淵明寫過《五柳先生傳》,故將應叫的「陶魚」轉義為「五柳魚」了。

  胡適之魚:王府井大街的安福樓,前身是承華園。當其鼎盛時,許多文人常去這裡詩酒流連。哲學博士胡適之曾到這裡大嚼,發明用鯉魚臠切成丁,加一些三鮮細丁,稀汁清魚成羹,名「胡適之魚」。胡博士不飲酒,胡適之魚自然也只能是下飯佳肴了。

  松鼠黃魚:在有汁無汁之間的魚饌要數「松鼠黃魚」為最佳了。將大黃魚去骨,肉里隔刀,炸時打花刀處翻起成鼠形,裹以薄汁,甜淡適口,以江蘇飯館中的淮揚館擅長,尤以玉華台為著名。

  清蒸鱖魚:鱖魚最肥嫩時在三月,且因沒刺很受食者歡迎。能不使鱖魚失味的莫過於清蒸。清蒸鱖魚全憑口蘑、脂肉提味,不過西來順的清蒸鱖魚以螃蟹提味,另有一香鮮味,但必須是活螃蟹,否則味道全壞。

  炒鱔魚絲:清炒鱔魚絲加香菜末,比其他有鱗魚別具風味。「軟肚加粉」,系用巨鱔白肚切絲,加粉條炒成。北方飯館一向不做鱔菜,江蘇、四川、貴州等飯館擅長做鱔菜,仔細品題,江蘇館的蘇滬館和淮揚館又不同,五芳齋、玉華台的鱔菜味在眾館之上。

  清蒸紅燒甲魚:元魚大補,較鱔魚尤甚。制元魚以紅燒為上,清蒸次之。北京做元魚的飯館,以前首推山東館的同和館,紅燒很得法,能將元魚裙燒成魚翅味一樣。近年來南菜館興起,做元魚的手藝也還不壞。

  家常熬魚:家常熬魚似易實難,火候不到,味不入內,便覺不好。北京家庭燉大頭魚,飯館家常熬黃花魚和比目魚,皆各有殊味,尤以同福居家常熬魚為京市首屈一指。同福居為天津館,熬魚自有其特長。熬魚雖為糙菜,但經過同福居的微火熬燉,食客只知香羹,並不覺其為大路貨。

  干燒鯽魚:鯽魚最鮮,尤以氽湯為上。六合龍池的鯽魚天下馳名,干燒未免乏味。干燒鯽魚系將鯽魚炸成酥軟,全無水氣,入口便化。南菜館最能做這菜,春華樓尤擅長。

  抓炒魚:為山東館的普通菜,但金魚衚衕里福壽堂的抓炒魚,汁薄味鮮,色彩喜人,全無一般飯館所做的黏糊糊而無滋味。

  醬汁中段瓦塊:這個菜不算難做,但最怕味咸,也怕太淡。咸能遮魚鮮味,但醬油太淡也不適口。東安市場潤明樓做醬汁中段、醬汁瓦塊,頗能有增減一分不得的妙處。

  銀魚、面魚:衛河銀魚,高麗面魚,在京市全可吃到。這兩種魚形體相近,但吃法迥異。銀魚氽湯最好,可用來醒酒佐飯。面魚裹以雞蛋團粉油炸,為小吃中妙品,以兩益軒等清真教館所長。兩益軒且有以麵筋代魚的假面魚,也頗焦酥可口。

魚類

  鰣魚:鰣魚是南方時鮮。上海所售大部來自寧波,但總不如鎮江所產。北京魚商大標「清江鰣魚」,姑不論其果產何處,就以鰣魚日久即不鮮美來論,北京也吃不到好鰣魚。每年四五月間,江南鰣魚上市,過時即不可再得,故價值也隨之昂貴。鰣魚做法可以清蒸或紅燒,但均不可剔去魚鱗,因鰣魚的鮮美以至肥油,全在鱗內,至下箸時再將鱗撥去便可。蒸魚時間不可過久,火候過度則不鮮美,反失魚味,鰣魚的妙處也不能領略了。若做紅燒,先用網油將魚包好再燒,才能保全鰣魚特有的鮮味。

  秦鰉魚:產於蘇州,周身無鱗,有圓形骨,身如花骨,皮如粗石,肉細作粉白色,皮內黃油有幾分厚,大的七八十斤,小的也有十幾斤。以前北京不易買到,從京滬通車以後,江南的秦鰉魚兩日便可運到京,只是價錢太昂貴了。秦鰉魚最好是紅燒,做時加入豬肉,魚多少豬肉多少。先將魚肉切成大方塊,如四喜肉大小,用白水煮開,去水再用醬油、料酒、作料配合燜燉,以豬肉爛為度,加白糖少許,味美且極醇厚。

  太湖青魚:又名「螺螄青」。因此魚在太湖中專吃大田螺,所以味極清雋,可惜到北京時活的很少。此魚頭尾清氽最鮮,中段或紅燒,或做熏魚,或做魚丸子、炒魚片、氽魚卷、做魚粥等。氽頭尾湯的做法是將頭尾剁成瓦塊魚大小,用料酒加鹽少許一泡,再香菇三四塊以水發開,候鍋中水沸,將魚塊、香菇、料酒等一起下鍋,鍋再開即熟,盛在碗內,加一些青蒜絲、味之素,另有一種其他魚類所不及的清香。熏魚做法是將魚切成指寬大片,用醬油料酒浸泡,過油炸好,以花椒面白糖摻合,抹在魚的兩面,味過稻香村所賣的熏魚。青魚五臟腸肚也很好吃,但做起來很費功夫。必須用剪刀將魚腸剪開,用鹽拿過,再用水洗凈,切成大塊,過開水焯過,控凈水后,放入滾油內,再加入醬油作料,切豆腐如大骰子塊,一同烹炒,加白糖撒青蒜絲,脆嫩非常好吃。

  鯽魚:鯽魚南北皆有,只鱗的黑白不同。北方大鯽魚較少。鯽魚上品講究「六合龍池鯽魚」,通稱「龍鯽」,大的可至二三斤一尾,味甲天下。或清蒸、清氽,或紅燒,或瓤鯽魚、瓦糕魚、酥魚、蘿蔔絲氽鯽魚湯、揚州鯽魚面等,做法很多,但以清蒸、清氽為最好。清蒸做法,先將蔥、姜、料酒放在魚腹內,加一些鹽面,上配火腿肉、冬筍、香菇,切片擺好,蒸熟便成。蘿蔔絲鯽魚湯的做法是,先將魚用料酒浸泡,然後將白蘿蔔絲用水燒開,再將魚和酒一齊放入,以熟為度。瓤鯽魚做法是將魚腹內洗凈,再以豬肉剁成肉餡,加點冬筍末,醬油料酒作料調和,均放入魚腹內,過油微煎,兩面煎黃,再用醬油料酒按紅燒做法將魚燒好,汁水不要太多。揚州鯽魚面的做法是將小鯽魚洗凈,鍋內放入少許脂油燒開,再將鯽魚放進鍋內煎炒,放水(不可放醬油),燒成奶白色,用筷子將魚攪碎,將魚骨魚皮全都取出不要,口味務須適合,然後將切面另用鍋煮熟,撈出放在魚湯內,重煮一二分鐘,盛上碗后撒青蒜絲,便可大嚼。瓦糕鯽魚的做法是,魚半斤上下洗凈,連蔥姜料酒鹽齊放碗內蒸熟,再將雞蛋一二個打好,倒入魚碗內再蒸,其味道的鮮美不是普通雞蛋羹所能比擬的。

  海鯽魚:北京稱做「大頭魚」,肉厚刺少,肉雖粗老,以「侉燉」甚便。此魚每年四月出海,北京市上以此和黃花魚算應節魚,商號於此時取食名為「加犒勞」。因此往往一鍋燉個十斤八斤,至少也要三五斤,所以只有侉燉為省事,北京婦女也擅長做此。但近年來此魚出產甚少,價甚昂貴,且一到四月半以後,即要絕跡,到端陽節時,市上所盛賣形如大頭魚之紅而稍窄長的,卻又是刺多的「藤蘿魚」了。北京窮人有吃臭大頭魚方法,用賤價買來陳腐有臭味的大頭魚,將魚洗凈,蒸鍋籠屜內鋪滿小白菜葉,上放洗凈的魚,蒸熟。揭鍋時千萬堵著鼻孔,俟臭氣放凈,然後或燉或澆汁,絕沒一點臭味了,至於鮮嫩是不能問的。這也是窮人解饞的辦法。

  白魚:白魚為塞外魚鮮上品,與江南名魚相比也絕不遜色。產於松花江的異常肥美,大者可三二十斤,脊背有油。長江產的不肥。北方各地產的不大,至多二三斤。清蒸、紅燒,或熏或腌均無不可。熏白魚的做法,用醬油、料酒浸泡,過油炸熟再熏,如能得樟木或松塔來熏更有一種清逸的風味。若在冬天,可多買一些腌好,用魚糟抹在魚的兩面,入壇封固,不可泄氣,放置背陰處所,吃的時候或炸或紅燒,冷吃熱食均好。

  黃花魚:簡稱「黃魚」,學名「石首魚」,是海魚中較普通的魚種,渤海所產尤多。每年三四月未開雷前黃花魚大量上市,有時價值極賤,雖販夫走卒、貧困人家,也要稱二斤來嘗嘗,或熏或炸,到處可見。一聞雷聲,魚沉海底,撈網不易,魚價也隨之增高了。黃花魚有「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大黃魚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黃魚肉嫩味鮮但刺稍多。飯館所用的以大黃魚為多。海魚離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魚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魚務求新鮮。黃魚的做法很多,糖醋魚、尖鑽魚、干炸魚、醋烹魚、松子魚(即松鼠黃魚)、燴魚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魚、紅燒魚,都可算為美味。家庭所做黃魚,以「侉燉」為主,黃花魚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魚好,每值庭花綻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時節,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鱖魚:普通稱做「花鯽魚」,即魚販和廚人訛稱的「桂魚」。鱖魚四時皆有,尤以三月最肥。張志和的詞:「桃花流水鱖魚肥」,吳雯的詩:「萬點桃花半尺魚」,可見古今文人對鱖魚的讚許。在沒刺的魚類中,鱖魚是最鮮嫩的。最妙的做法是清蒸。飯館里平日所做的整魚,常用鱖魚,醋溜、紅燒、醬汁、五柳都可。零做的如滑溜、瓦塊、糟溜、鍋塌魚、蔥椒魚、高麗魚條、抓炒魚等,全和黃魚做法相同,是北京最常用的魚。

  鰱魚:鰱魚有兩種,一種是「白鰱」,一種是「花鰱」。鰱魚頭最好吃,既能紅燒,又可侉燉。北方大鰱魚較少,南方大鰱魚可到一二十斤,有的魚頭即能到十多斤重。侉燉鰱魚頭的做法是,將魚頭一劈兩半,用油一煎,將油控出,大作料醬油、料酒、豬肉絲,放湯大燉,好吃辣的可以放進一個干辣椒。燉爛之後,吃時再將新鮮粉皮切成大塊,放在鍋內一開即算成功,撒點青蒜絲提味。

  鱔魚:黃鱔是北京南菜館中的拿手菜,小菜館中所做多半是小條鱔魚,不但不能做軟肚加粉,連肉也不能擋口的。唯大菜館中所用大條鱔魚,還能令人朵頤稱快。鱔魚做法有幾樣,炸鱔魚絲以無錫做法為最好吃,其做法是:將鱔魚絲炸好,再用醬油料酒白糖一烹,切細薑絲撤在表面上,又酥又香。紅燒黃鱔是將鱔魚剁成寸段,將豬肉切成馬牙塊,蔥姜作料加蒜瓣,用油將鱔魚炸黃,然後連豬肉作料放入鍋內炒,加放醬油料酒,燒五分鐘再放水,湯汁不可太多,以燒爛為度,將出鍋時放點白糖。

  甲魚:甲魚相傳大補,做法有「清蒸」「紅燒」兩種:是先將甲魚殺死,放在鍋內添涼水煮至六七成開,將甲魚肉裙上黑薄皮剝下來,再將硬殼揭開,去掉五臟,洗凈內膛,一剁四塊,然後用壩上的口蘑清蒸,或用四方塊豬肉紅燒均可。

  有人說將活甲魚放在籠屜內,旁開一小孔,孔外放醬油料酒一碗,下面升火,甲魚遇熱伸頭出孔,飲醬油料酒解熱。魚熟油酒已盡,味道自然鮮美。其實這是漁船上一種簡便吃法,試想五臟不除,腹內污穢不清,又哪裡能吃呢?

  帶魚:也是海魚的一種,北京也很常見。魚形似寬頻子,肉薄無鱗,身上有一層銀霜。用馬蘭根鍋刷將魚身上銀霜擦掉洗凈,切成二寸多長小段過油炸焦,用醬油糖醋燒成,然後糖醋加湯燜好。

  鯧魚:圓闊似河豚,北京叫做「瓶兒魚」,也是海魚。刺少肉細而鮮美,皮似鱖魚。新鮮的可以清蒸,上放蔥薑絲、肉絲,不放醬油。稍陳可以紅燒。

  草青魚:又名「西湖魚」,因西湖所產,且做法精良。西湖魚妙在清淡。將活魚殺死後一劈兩半,稍一戒刀,加蔥姜料酒一蒸,時間五分鐘至十分鐘,以魚熟為度,如功夫過久則魚的鮮味丟失。蒸成用上好雞湯做稀汁澆上,加醋但不可放糖,故有"醋溜魚"的名稱。要注意的是:魚熟汁成,才能鮮美,如互有先後,就失之毫釐而差之千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6: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