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狼牙月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巍巍大漢:英雄的時代(整理版)

[複製鏈接]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61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11 15:08 | 只看該作者
這個人是曹參的兒子、代理御史大夫曹窋。漢初的政治制度是皇帝五日一朝,只對大事做做批示,平時日常事務的全由丞相和大臣們商議決定。這天御史大夫曹窋恰巧按例要去相國呂產那裡商量事情,恰巧就聽到了賈壽和呂產的談話,又恰巧曹窋內心是個反呂分子,諸多巧合之下曹窋得到了這樣重要的消息。這下他哪裡還有心情商量什麼事情,隨口找了個理由便匆匆跟呂產告辭,出了呂產家大門就往周勃、陳平那裡奔去。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有妥協的餘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陳平和周勃知道,要對抗呂產的陰謀首先還是要搞到軍隊,於是周勃乘車來到北軍軍營外要以太尉的身份準備進入軍營接管北軍。
  周勃一行人來到北軍營門前,營門緊閉,周勃示意手下去通報。
  「來人啊,快開營門!」
  「你誰呀?」
  「太尉周勃在此,速速開門。」
  「請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們是奉了陛下的旨意,現在起北軍由太尉大人接管,速速開門。」
  「請出示陛下的信物。」
  「我們奉的是陛下的口諭。」
  「請出示陛下的信物。」
  「……」
  漢初沿襲秦朝的制度,軍隊只服從於皇帝一人,執行命令只認信物(大多是虎符)不認人,所以儘管是身為三軍總司令的太尉周勃,如果沒有皇帝的信物在手同樣是連軍營都進不去的,退一步即便進的軍營,手上沒有主將印信虎符周勃也調不動軍隊。
  要信物、將軍印、虎符這些東西周勃統統沒有,而這個時候呂產隨時可能收拾妥當進宮,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周勃只好兵行險著,一面派人去找襄平侯紀通,一面讓讓酈寄和大臣劉揭一起去找呂祿,一定要從他那裡把將軍的印符誑過來。
  紀通是因為父親紀成有功於朝廷的緣故而被封侯,其本身並無出眾的本領,但他手上掌管著一件別人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皇帝的符節。於是為了叫開營門,周勃的派出去手下將拿著皇帝符節的紀通請,當然也可能是劫持到軍營門口。
  與此同時,酈寄和劉揭見到了大將軍呂祿。一見面酈寄就故作大驚失色狀臉色慘白的告訴呂祿:「我剛剛得到消息,皇帝已經下令由太尉接管北軍並讓您老之國,您看管理諸侯國事務的典客劉大人我都帶來了,要不信您問問他。我看您老還是趕緊把大將軍的印信留下,即刻就動身去趙國吧,不然就大禍臨頭了。」
  周勃的這番行動可以說是冒了十二萬分的風險,只要呂祿鎮定一點稍微表示下懷疑,或者要求去皇帝面前複核,那他的謊言便不攻自破,別的不說,光矯詔這一條,砍頭抄家誅九族都有富餘。
  然而呂祿、呂產這兩個呂雉的侄子平日里只懂得作威作福吃喝嫖賭,一個弱智低能,一個低能弱智,呂祿弱智經不起嚇唬,呂產低能辦事猶豫不決,完全不是做大事的料。呂祿被自己的「好友」酈寄這麼一嚇唬,又聽手下的說北軍門外周勃正拿著皇帝的符節嚷嚷著叫開門,便以為是來捉拿自己的,登時嚇得體如篩糠屁滾尿流,馬上大將軍的頭銜、印章、虎符什麼都不要了,拿出來就往劉揭手裡塞,然後急匆匆的要跑,也沒敢走前門,獨自牽了一匹馬出後門一溜煙就沒影了。
        周勃有了皇帝的符節才進了北軍的營門,又從劉揭手裡接過了大將軍的符印,這才把一顆懸著的心放下,虧得呂祿這個廢物沒敢找皇帝對質,這下周勃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算是暫時保住了。
  掌管了北軍的周勃把士兵召集起來,宣布所有士兵如果願意跟隨劉氏的,就把左胳膊露出來,願意繼續跟隨姓呂的就把右胳膊露出來。士兵們平日里看不慣呂祿的趾高氣昂,早受夠了呂家人的氣,又知道呂祿這個窩囊廢已經跑了,那裡還用什麼選擇,幾萬人齊刷刷的把左胳膊的肱二頭肌亮了出來。
  現在大臣手裡有了北軍,應該可以和呂產的南軍有一拼之力了吧?其實那需要硬拼,這邊周勃已經接管了北軍,那邊低能的呂產還沒有進宮呢。原來陳平找來愣頭青劉章去幫助周勃,又讓曹窋告訴衛尉緊把宮門不讓呂產進宮。
  呂產本來是帶了一票不少的人馬準備進宮劫持皇帝的,可到了宮門前人家不讓進。都到這份上了人家不讓進你就不進了嗎?可偏偏呂產想想又把人帶回去了,回去后想想不對又帶著人到皇宮前叫門,叫門不得后又準備回去,如此反覆直到呂祿逃跑、周勃接管了北軍,呂產的人還在皇宮門口靜坐示威。
  這時候曹窋遠遠的看到在宮門外的呂產,自己倒是有心去擒拿,可惜自己老爹曹參的武藝自己十成里沒學得一成,只好去給周勃報信。周勃也很謹慎,沒敢親自帶兵去捉拿呂產,雖然自己以前也是一員武將,但一來年紀也不小了,二來在城裡一旦打開巷戰地形狹窄人多不一定有用,畢竟功夫再高也怕菜刀。自己拿下了北軍對於劉氏天下已經是大功一件,現在犯不上以身涉險,要是衝鋒在前一不小心掛了那可就讓別人摘了自己成功的桃子了,所以周勃決定自己繼續坐鎮北軍,讓劉章「進宮去保衛皇上」。
  愣頭青劉章急於立功為哥哥劉襄日後即位添加砝碼,但他也不是傻子,周勃讓他去保衛皇帝,他立馬向周勃提出請求大部隊支援,周勃勉強的給了他一千多士兵,讓他趕緊去保衛皇帝,其實就是讓劉章去做個先鋒探探呂產的虛實。
  劉章帶著著千把人的隊伍來到皇宮外,遠遠的看到呂產那邊的陣勢心裡不由的暗暗問候了周勃的十八代祖宗。但這個時候呂產的人也看見他們了,想走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便現在自己掉頭就走,北軍被奪的消息不久就會被呂產知道,他可以立馬召集來南軍,兩軍在長安城裡一旦鬥起來傷亡和勝負都是不可預料的。最後,劉章一狠心一咬牙,就命令士兵們衝上去拼個魚死網破。
  這時候,大風又來了。
  歷史就是這麼的有意思,很多事情根本是解釋不清楚的,比如這大風,它又來了。
  就當雙方要短兵相接的時候,大風驟起,吹得其他人都睜不開眼睛,更別說動手拚命了,只有劉章仍然死死的盯著呂產不放,一場千萬人的大械鬥瞬間就變成了呂產和劉章兩個人的單挑。
  論武力,平日里養尊處優的呂產那裡是二十齣頭的壯小伙劉章的對手,一看拿著劍的劉章氣勢洶洶的衝過來,狂風之中自己身邊沒有一個人上來保護,呂產趕緊撒腿就跑。由於平日在長安城裡都是別人拉車載著走,自己有沒有地圖和GPS,呂產根本不認識路,東竄西竄就進了郎中令的家裡。平日里又都是郎中令到呂產家給相國大人請安,呂產從來也沒有屈尊到下屬家體恤過民情,進了郎中令的家就跟進了死胡同一樣,再也走不了了。最後,走投無路躲到郎中令家廁所里的呂產被劉章揪出來一劍殺死。
  由此可見呂產這個人膿包到什麼程度,都到這個份上了哪怕是出來放手一搏,再小也有兩敗俱傷甚至逃脫的可能,躲到廁所里算是怎麼一回事?而且以古人出恭的設施和環境,劉章就是不進去殺他,就在外面把門一鎖等上半天,呂產熏也熏死了。
  當劉章把呂產的人頭拿給周勃看后,周勃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對劉章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並告訴劉章:「天下定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62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11 16:33 | 只看該作者
其實這個時候在陳平、周勃這些老臣的心裡恐怕是這樣想的:劉章這個人的利用價值已經到頭了。他們讓劉章親自去給齊王劉襄送信,告訴他呂氏已經被剷除,您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呂產被殺,呂祿逃跑,呂氏一族可以說是樹倒猢猻散,這時候周勃、陳平他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匡扶漢室了。
  很快的,在陳平和周勃的帶領下,大臣們都甩開膀子幹起來:呂氏家滿門無論老幼都被逮捕處決,逃亡的呂祿也被抓回來斬首,呂嬃被亂棍活活打死,呂雉生前所立燕王呂通被殺,女婿魯王張偃被廢,最後就連呂雉所立的后少帝也被劉興居和夏侯嬰硬生生的從龍椅上拽了下來,呂氏一族被連根拔起,呂雉對漢朝政治十多年的影響被徹底的抹去。
  這時,離呂雉身死才過了一個多月。
  扳倒呂氏是劉姓皇族和大臣們的共同目標和利益,但呂氏倒台後皇族和大臣們的利益衝突就隨著接下來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浮上了水面:
  接下來誰合適做皇帝?
  呂氏倒台劉章一家出力頗多,功勞自然是大大的有,但劉章肯於買死命也不是光為了伸張正義,他的心思很明確,在惠帝的兒子輩的皇子中,就屬他劉襄、劉章、劉興居一家最有能耐,而且他們的老爹雖然窩囊,但畢竟是劉邦的長子,他們兄弟是長子的兒子,也就是長孫,這個皇帝自然要讓他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來做。
  可是這個時候大臣們就不樂意了,尤其是陳平、周勃這些老臣覺得經過呂氏的教訓,皇帝還是傻一點、軟一點、好糊弄一點好,像劉章這樣的人鋒芒太露,當年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侯爺就敢在呂後面前殺人,這樣的人一旦得勢天知道他會幹出什麼事來,如果他們一家坐了金鑾殿,自己這些老臣那裡還有立足之地?
  那以什麼理由否決劉襄幾兄弟即位的可能性而不直接觸怒愣頭青劉章呢?老臣們可算是挖空了心思,話當然不敢直接說,也不敢說因為劉肥無能所以他的後代不適合當皇帝,這樣就得罪了高祖劉邦,最後老臣們把事情推到了劉肥老婆的身上。於是,陳平為首的大臣們公開表態,雖然先齊王(劉肥)是高祖的庶長子,劉襄三兄弟確實也能力不凡,但是原先齊王的王后是誰呀?姓駟的,現在劉襄的舅舅駟鈞,就是齊國太后的弟弟,那可是全天下有名的惡人。駟鈞是惡人可見他姐姐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大家都還記得呂后的事情吧,難道你們想剛走了一個呂后又弄來個駟后嗎?所以劉襄他們家不合適。
  那請問還有誰合適呢?
  代王劉恆呀,他在高祖活著的兒子中年紀最大,見識多,性格沉穩,你看這麼多年了,在如此艱苦的代國他也不喊苦,也不叫累,多仁慈寬厚的人啊,而且他母親薄氏,也是謹慎出了名的,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恆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63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11 16:33 | 只看該作者
劉恆其人
  劉恆的外祖母是戰國時期魏國宗室的女子,與人私通生下了薄姬,也就是劉恆的母親。年輕的薄姬大概很有幾分姿色,恰逢秦末的時候魏豹當了魏王,於是薄姬家裡托關係把她送進魏王宮做了一個普通的妃子。
  魏豹本身是一個才能很一般的人,只是因為出身王族的關係做了諸侯王,他自己並沒有什麼大才幹也沒有大的野心,原本可以安安分分的在天下的霸主手下做一個悠閑王爺的,然而魏豹的人生卻因為薄姬的進宮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一切事情要從一個叫許負的老婆子的到來開始。
  許負可不是一般人,這個老婆子是當時天下最有名的相士,看相識人是萬無一失,此次前來是應了魏王的邀請來給妃子們相面的。
  許負一出場便表現不凡,她真無愧於當時天下第一相士的名號,在幾十號妃子中居然識一眼就破薄姬腹中卵子隱隱透出帝王之氣,於是她指著薄姬說:「這個人以後會生皇帝。」
  這句話無疑大大刺激了魏豹:我的妃子會生皇帝,豈不是說我是小皇帝他爹,也就是老皇帝?本來安分的一個人心馬上就大了起來。
  魏豹原本是依附於漢王劉邦的,這個時候正是楚漢之爭的開始階段,他剛剛跟著劉邦從彭城灰頭土臉的跑回來正窩囊著呢。有了許負這句話,「老皇帝」魏豹再也不把劉邦放在眼裡,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漢王他現在怎麼看都不順眼,於是瞅了個空子跟劉邦請探親假回家,回到魏國就跟劉邦翻臉了,表示要中立,要跟劉項兩家三分天下逐鹿中原。
  魏豹的腦子也是太直了,人家說那是皇帝他媽,可沒說你就是皇帝他爹,連這種文字遊戲都玩不溜還造什麼反呢!之後魏豹的日子可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他先是拒絕了酈食其的勸降,接著劉邦派韓信去攻打魏國,漢魏兩軍隔河相峙的時候他讓大軍把守渡口要消滅韓信,沒曾想韓信根本沒有從渡口渡河,而是用了一堆木桶和木板做成簡易的竹筏就從渡口上游過河了,然後漢軍大部隊突然抄後路活捉了魏豹。韓信佔領魏國后把魏豹送到了滎陽,劉邦倒是沒殺他,可不久滎陽被項羽團團圍住,劉邦逃命的時候把他留在了城裡,結果被周苛以「反覆無常的人難以一起死守」的罪名殺掉了,直到這個時候魏豹盼望的小皇帝還遠沒有蹤影,可以說劉恆在他媽肚子里就坑了一把爹。
  魏豹被漢軍俘虜后,魏王宮中有那些姿色的妃子宮女們自然落入了劉邦的手裡,但那個時候劉邦正每天被項羽打得焦頭爛額,那裡有空閑去理會新來的女人。在漢國守了一年多空閨的薄姬想來日子並不好過,後來還是在以前魏國的姐妹的幫助下才得到一次讓劉邦臨幸的機會。薄姬很是識趣,當劉邦召見她的時候她跟劉邦說:「我昨晚上夢見蒼龍盤在我的肚子上。」這話讓劉邦聽了很是舒坦,想來當夜格外賣力。薄姬也確實爭氣,居然讓劉邦一擊中的,十個月後她生下了劉邦的第四個兒子,這就是劉恆。在之後的日子裡薄姬再也沒有得到過劉邦的臨幸,有個妃子的名號其實跟守活寡沒什麼區別,但她從不表現出不滿,也不去試圖爭取什麼,一手把自己的兒子帶大。由此我們可以粗略看到薄姬身上的一些特點:低調、忍讓、善於抓住機遇。
  這其實也是早年劉恆身上的一些特點,但要注意,這不是他特點的全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64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11 18:45 | 只看該作者
因為薄姬並不受寵,連帶著劉恆這個兒子在劉邦眼裡也是可有可無,看看他封的什麼地方就知道了。代地那是什麼地方,好聽點說是出精兵的地方,說白了就是山窮水惡的地方,要不是為了生存誰人會整天什麼事都拚命?況且代地靠近匈奴,如果不是和親的緣故,一年下來能有三五個月不被匈奴人騷擾就算燒高香了。但薄姬和劉恆始終是在低調謹慎的生活著,對這不公的一切總是在默默的忍受著,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躲過了呂后的迫害,最終等到了機會。
  高后八年九月,陳平、周勃為首的一班老臣把呂氏滿門趕盡殺絕後決定派出使者迎立代王劉恆做皇帝。這個時候的劉恆已經在代地吹了十六七年的西北風,行事風格愈發的謹慎,面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的無以復加的餡餅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尤其是自己的手下們都認為朝廷的老臣狡猾多詐,恐怕不會是真心想立他為帝的,建議劉恆還是稱病不要去長安為好。
  就在眾臣一邊倒的反對聲中,代國的中尉宋昌出來力排眾議。他指出劉姓江山已經堅如磐石,哪怕是呂后這樣強橫的人物也不曾動搖,現在即便有大臣想作亂也不會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所以大臣們要擁立劉恆為皇帝,就算不是他們的本意也是因為天下的民心所向,希望劉恆速速進京不要遲疑。
  一方面是做皇帝這個世間最大的誘惑,一邊是對自己安全的顧慮重重,劉恆還是拿不定主意,他只好向自己的母親薄太后請示。可薄姬也是謹慎慣了的人,怎麼拿得定這麼重大的主意?既然問人已經沒有辦法了,無奈之下劉恆去問鬼神。劉恆宮中的術士給他請了一卦,占卜的結果是「大橫庚庚,余為天王,夏啟以光。」
  在我們不需解讀這個卦簽,只需要知道「天王、夏啟」這兩個字眼就夠了。天王,就是比諸侯王還大的王,是天大的王;夏啟,那就更不必說了,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父死子繼的統治者。
  那麼天意也很明了了。
  即便有了如此明白的天意,自己心裡也非常的想去,劉恆依然不敢下去長安的決心,畢竟十幾年隱忍生活讓他 慣於低調和謹慎,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可不能在這個時候陰溝裡翻船。劉恆思量再三,又和母親商量后,決定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去和周勃接觸,試探朝中大臣們的意圖。
  其實薄昭哪裡能試探出什麼來,他是代王的舅舅,一旦劉恆即皇帝位,他就成了皇帝的舅舅,地位遠非現在一個地處偏遠的諸侯王親戚可比,所以他自然是希望劉恆到中央去的。果不其然,薄昭見到了周勃,周勃只將大臣們的意願和他一說,他便跑回代國拍著胸脯向劉恆保證,大臣們要擁立劉恆的事情是「千真萬確,沒有什麼可懷疑的」。
  不頂千尺浪,難得萬斤魚,何況是面對這世上最大的誘惑,即便是再有風險也值得放手一搏。終於衝破心理障礙,或者說終於忍不住誘惑的劉恆這下也下定決心了,即使龍潭虎穴也要去闖他一闖。於是劉恆找來主張進京的宋昌,又叫上六個有膽識的近臣趕著馬車就上路去了長安。
           一路無話,君臣八人來到長安城外。
  劉恆來到長安城外就不再走了,而是派出宋昌打先鋒再去試探陳平、周勃他們的情況。劉恆停下來的地方是劉邦的高陵,一看地方明顯就是經他精心選過的,在這裡萬一大臣們有不利於己的舉動,他自己背靠高皇帝的陵寢,仰仗著劉邦的餘威想來別人也不敢放肆。還好劉恆這一切的小心謹慎都是做了無用功,群臣們早在長安城外三里的渭橋上恭候劉恆多時了。
  翹首以盼把脖子都伸直了的群臣們終於看到劉恆來到渭橋上。作為擁立新君的重要功臣,周勃此時自覺高人一等得意洋洋,待到劉恆下車,群臣們紛紛跪拜在地,只有他馬上獨自一人迎了上去,見到劉恆也不請安,也不問好,獨獨躬身說了一句:「請大王借一步說話。」
  既然來到渭橋,劉恆已經拿準了大臣們的意思,他心裡不再彷徨猶豫,雖然面子上還是個代王,但骨子裡已經把自己看作了帝國新一任的皇帝了。面對周勃的要求劉恆既不表態也不回話,權當聽不見,這時候宋昌伸手攔住了還要上前的周勃,正色道:「大人如果有公事,就請在這裡說;如果是私事,不好意思,王者天下為公,不聽私事。」
  周勃自討了個無趣,又不好意思當著這麼多大臣的面就這麼退回去,只好訕訕的跪下來把自己出門前就揣在懷裡都揣熱乎了的天子玉璽雙手奉上,心想自己獻璽好歹也算是首功了吧。沒想到劉恆見了玉璽並沒有歡喜的接過來,只是看了一眼周勃淡淡的說:「太尉大人,這事還是到寡人府邸再說吧。」周勃只能尷尬的又把玉璽揣回了懷裡。
  此時的周勃才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代王劉恆,似乎並不想他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大有被人扮豬吃老虎欺騙的感覺。
  滿朝文武一眾人等前呼後擁的跟著劉恆來到長安城裡的代王府邸,劉恆和大臣們按賓主之分落座。劉恆在朝西的主人位剛坐定,以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御史大夫張蒼、大將軍陳武、宗正劉郢、硃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為首的大臣馬上又跪倒在地,請求劉恆即皇帝位。劉恆照例再次推辭說:「繼承高皇帝的基業是多麼重大的事情,我沒有這個本事,還是請我的叔父楚王劉交來商議,由他老人家來決定吧。」
  大臣們哪裡肯答應,心想都到這份上了你就不要再做戲推辭了,不做皇帝那你來長安幹嘛,於是大臣們都跪在地上請劉恆三思。劉恆就一連推讓了三次。
  這下大臣們急了,就不讓劉恆坐朝西的主人位,把他拉到朝南的正位坐好,周勃跪著又把懷裡揣著的玉璽雙手捧過頭頂,大家跟著呼啦啦的都跪倒在地,大有今天你不答應我們就不起來的架勢。劉恆忙起身又推讓了兩次,最後他自己也覺得戲演得差不多了,姿態也做足了,表情悲傷內心愉悅的接過了皇帝的玉璽。
  從此,代王劉恆就變成了皇帝劉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主題

288

帖子

178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管理

Rank: 4

積分
1784
65
 樓主| 狼牙月 發表於 2019-4-11 18:48 | 只看該作者
鞏固帝位

  做了皇帝的劉恆並沒有得意洋洋,相反的行事越發的小心謹慎。因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帝位子是撿來的,坐得並不穩當,所以劉恆做皇帝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讓自己的位置鞏固下來。
  為了坐穩自己的江山,劉恆首先自然是要任用自己的親信,於是主張劉恆進京的宋昌首先得到了重用。在劉恆接過玉璽的當晚,宋昌便被任命為衛將軍,統領南北軍,跟隨他從代地過來的張武被任命為郎中令,其他五個隨從的近臣也先後做到了九卿的高位。可當時跟他一起來的連劉恆自己一共就八個人,劉恆不得已還是得依靠原來朝廷的老臣們辦事。
  以周勃為首的這批老臣自認為是功臣,也自然是想要得到重賞的。在劉恆做皇帝的元年,劉恆便開始論功行賞,他認為在平定呂氏一事中出力最大的是太尉周勃,於是給周勃加封了一萬戶,賞金(黃銅)五千斤;出力次大的陳平、灌嬰各加封三千戶,賞金兩千斤;殺了呂產的劉章、保管皇帝符節的紀通、攆走小皇帝的劉興居各加封兩千戶,賞金一千斤;從呂祿那裡誑來大將軍印信的典客劉揭也被封侯,賞金一千斤;而最先起來反呂的齊王劉襄得到的賞賜是重新拿回了當年被呂雉奪走的城陽、琅琊、濟南郡。
  得到重賞的周勃更是得意非凡,平時退朝的時候他都是自己第一個轉屁股就走人,而皇帝劉恆在殿上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門口自己才第二個離去。
  當然,朝廷的老臣里也不全是如同周勃那樣愛爭功勞的人,其中也有些識趣的人物,比如陳平。陳平似乎是最早看穿劉恆內心不安的大臣,於是他主動提出因為自己的功勞不如周勃,就請求把自己右丞相的位置讓給周勃,間接的把周勃推到了風口浪尖,而自己躲在了背後。
  根據陳平的提議,劉恆剛一即位,就對朝廷的人事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成:由周勃出任右丞相,陳平改任左丞相,太尉一職則給了灌嬰,這樣一來劉恆暫時和老臣們達成了共贏的局面。
  但這仍然不能讓劉恆安心。
  呂氏一族在呂雉死後之所以失敗,重要的原因是劉氏的號召力強大,天下姓劉,劉姓的諸侯王們隨時可以出來繼承大統,這些諸侯王現在就成了劉恆的心腹大患。儘管當年呂雉已經很努力的在殺了,但現在劉恆的上頭還有他的叔父楚王劉交,東面有最先起來反抗呂氏的齊王劉襄,朝中有劉襄不怕死的兄弟劉章、劉興居,自己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淮南王劉長,一旦自己那天被推翻了,他們都可能出來坐自己還沒捂熱乎的皇帝位,因此這些都是讓劉恆寢食難安的人。
  得到實惠的大臣們充分理解了劉恆的難處,於是當劉恆即皇帝位后不久便聯名主張趕緊將他的長子劉啟確立為皇太子。這當然是劉恆所希望的,太子是國家的根本,確立了太子后,一旦皇帝自己出了意外,至少讓天下人知道合法的繼承人是誰。當然大臣們的提議劉恆也沒敢一下子就接受,他甚至假惺惺的表示要通過選舉的方式來決定繼承人的人選問題。
  接下來還是老戲碼,大臣們依舊是全力主張,劉恆則步步退讓,和以往一樣很正常的又折騰一陣子,最終劉恆在大臣們的強烈要求下「無奈」宣布立自己的長子劉啟為皇太子。
  然後,不正常的事情發生了。
  孝文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的三月份,楚王劉交薨了;
  同年,齊王劉襄也薨了;
  劉襄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王位,這時劉恆下令要封賞有大功的劉章、劉興居兄弟,便從齊國挖出兩個郡來,一個給劉章做了城陽王,一個給劉興居做了濟北王,說是賞了,其實對他們兄弟仨來說基本沒得到什麼實惠。而且,又過了兩年,劉章又薨掉了。
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
  如果說劉交是因為年紀大了病死的那也說的過去,可是劉襄能有多大年紀?頂多三十齣頭,劉章更是二十來歲身體倍棒的壯小夥子,幾年前長跑追逐加殺人還一氣呵成不帶喘的,怎麼說薨就薨了?
  我看史料上說,是因為當年反呂的時候大臣們和劉章、劉興居有口頭協議,答應事成之後讓劉章做趙王、劉興居做梁王,結果後來大臣們改主意擁立代王劉恆做了皇帝,原來的承諾就沒法兌現。而且他們本來是要立自己的哥哥齊王劉襄做皇帝的,這事惹得新皇帝很不高興,才使得原本有大功的兄弟倆沒能論功行賞,然後兄弟仨因為自己提著腦袋辛苦一番結果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很不爽,劉襄和劉章才鬱郁而死的。
  我認為這恐怕不是史實,劉襄和劉章的死必定有蹊蹺。要麼是被劉恆背地裡下了黑手毒死的、暗殺的,要麼就是被劉恆噁心死的,總之一定跟皇帝本人脫不了干係,因為就在劉章死後一個月,濟北王劉興居就反了。
  孝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的五月,匈奴的右賢王率部進犯上郡,六月,劉恆命令當時的丞相灌嬰率軍八萬五千人前去迎敵,自己還親自到了太原督戰。這時候劉興居認為雙方會陷入一場持久的混戰中,於是就起兵造反,企圖從背後殺劉恆個措手不及。
  劉恆這個濟北王也就有濟北這一個郡,哪怕全民皆兵又能有多少人馬?這樣他還要造反,目的恐怕就不可能是為做皇帝了,更可能是為了自保,或者說他的處境已經到了反也死,不反也死的地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力一擊拼個魚死網破。
  這或許是歷史的真相也不一定。
  然而劉興居錯誤的估計了形勢,劉恆是到了太原督戰不假,而且一連逗留了十多天,可右賢王這次就是為了打家劫舍而來的,灌嬰的大軍一到他們就跑得沒影了,這著實把劉興居涮了一道。接到劉興居造反的消息,劉恆馬上就從太原趕回長安,然後匈奴也不管了,將灌嬰的八萬五千人擴充到十萬,交由大將軍陳武率軍前去征討劉興居。可憐劉興居就那一丁點人馬,哪裡是陳武的對手?結果陳武的十萬人馬一路掩殺過去,才一個月的時間劉興居就兵敗自殺。
  除掉了劉襄三兄弟,劉恆對最後一個人下手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1: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