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釣貓魚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問題百科全書:台"中選會":馬英九蕭萬長當選第12任正副領導人

[複製鏈接]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61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5-11-29 11:31 | 只看該作者

R英九悼亡父全文

R英九

Y五五年,砩倮m―――悼亡父Q凌先生
民攀哪曄輝亂蝗脹砩希ū┽t院七羌幼o病房中,
商燁耙蛐募」H朐杭本鵲母贛H仍在作最後的^Y。
七c十五分,x器上的心跳指刀附榱悖
他K於在、大姊、三姊、茸用狼嗯c我的陪伴下,Y束了八十五年精採的一生。
我站在床,o握他N鬲q存的右手,噙I默念「父子Y五十五年,只盼砩倮m」。
我的祖父、父H都在幼年矢福娓噶補薔q,父Ht是七q。
我能在父H的呵o下Y五十五年,在是情深厚,十分幸\。
幼年r期 欄噶
父H自幼失怙,深怕我缺少父郟虼稅欄噶的角色扮演得淋漓M致。
他本人多才多,文武p全。
年pr作填~、撰作Α⑥鈉迤潁泳ǎL、短跑,@、排球及游泳,
亦_r省x手水剩詬咧信c大W更W生自治L,展F的I芰Γ
可f是小就是才子型的I袖人物。
成家後成榘絲謚業募議L,家中大小工程修,也能一手打理。
小r候我住在台北fAV州街一幢拼的公家宿舍中,我住二親鉞嵋患搖
十一裊噯斯燦靡水^、一g公,因此家家要自淥著cR桶,二沁要b核C。
初期家中桌子、子都是父H用肥皂箱改b的,水管也是他O的。
UL天屋漏雨,要用乾盒去接水;停水r,我小孩t用奶粉罐去γ嫻凝山L崴
在@玉諒沫h境中,他ψ優鈉詿sz毫不打折扣,我λ然是又敬又畏。
同g的孩子在玩泥巴的r候,我就被要求背唐、x古文、ā⒆黽沂隆⒃縉鷦縊
有r由父H督Вr由母H面授。
另外他K微薄的薪水中,D出Iト饔c世界名著的M用,我在D困中仍能享受x的啡ぁ
父H的口^R:「培Bx吶d趣,B成x牧T」,我子女K身受用不M。
得有一次在台北市h鷦r,我提到「多行不x必自饋溝墓龐,有hT突然|:此句Z出何典?
我立即回答「左麽G伯克段於鄢,是f公A言他同父母弟弟共叔段未硐齙腦」,re座皆@。
其倒不是我W底子好,而是@好是我七qr熟x^的一篇古文,
其中f考叔利用隧道安排f公母子相曰餷f公毒―「不及S泉o相也」―的髕媯
成槲耶年_放大探H方案的名Q―「f考0浮埂
此外,我兄弟姊妹五人ǘ莢諼迥暌隕希
日後不求W或就I,未在@方面吃^,都是拜父母家教欄袼隆
除了典教育之外,有人格教育。
我煸譫k公室的一副β「S金非,f事皆空善不空」,就是飛坪檬┑募易娓噶補
九十年前在湖南湘潭袷瀾套擁拿裕究碳悠煸謁納飄a管理所。
民呤迥輳頁靄嫻諞槐局形Wg著作r,把它[在扉上,
提升到「R氏家」的地位,父H老慰。
@是因楦贛Hξ的家教,就是以「x猩啤楹誦模
但U大到「格、致、\、正、修、R、治、平」的儒家思想c勖竦頤褡逅枷搿
v述者除了父H外,老奶奶也常常在茶N後,把祖父年修頡路、dW、kF的xe、
父HH手S租金浴⒁還P勾消佃r盞氖論vo我,
K加上她人年遭共ah以「地主善霸」名x公拇r,被感恩D蟮牡柁r之子相助@救的往事。
@些鶻y社薪討醫絛⑸朴猩蟮r值^,O早就在我幼小的心`中生根,成槿蔗嶙鋈頌賴t。
父H我感X受用不M的教d在不倜杜e。
例如我小r候壑v笑、f相,父H就提醒我「君子不重t不威,Wt不固」的道理,
但也同意在p的齪峽梢暫p一下。又如他也喜g教曾干姓\尚拙」的人生哲W,
也就是「惟天下之至\,能傯煜輪危晃┨煜輪磷荊傯煜輪燎傘埂
@c西方VZ:「\是最好的政策」c台持VZ「天公疼呷恕有曲同工之妙。
跺X,他常f: 「君子以l身,不以身l」,把X看作身外物。
又自Jo偏\,因此不I券或彩券。又f:「人而o信,不知其可也。」要求我重\信。
@些^念,都深深的影了我的一生。
而我在有P民族大x的}上,如澄清抗鶚、保l~台、救援慰安D、l菥襠緄齲
也是父母重民族精神教育的Y果。
父母的高中、大W都在八年抗鷸卸冗^,δ且霰Pl民族的}穡兄坦傾心的感受,
倮嵊衷夥甏籜S陷、w徙流x,頤褡甯幸環萏e的感情,@些都z韉轎子女的身上。
起w育,父H更是在行。
高中及大Wr均曾在一天之齲B@全校四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及一f米四第一,
K曾@x代表湖南⒓尤\б蛉哲侵A而取消k理。
比起父H,我可差h了。
我跑f米最好的成也比年的父H慢六分以上,游泳更B比都o法比。
跑步也是家韉倪\印
高中r暑假有一天早晨睡,父H硬是把我叫起恚我出去跑三千米,
K告V我跑步是健身最方便、最省Xc最有效的\櫻
他本人幼年w弱,就靠中W六年勤跑步而D弱,K成櫧淥\擁幕A。
我日後B成跑步T,K全力推VL跑\櫻贛H功不可]。
他J檫\映煽K不重要,重要的是B成「不偷小溝Q心c毅力,@一c我倒是^承下砹恕
青r期 亦亦友
上了高中之後,知R增加了,R也自不同,
父子之情慢慢D化成「亦亦友」的PS,和父H就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在高一r,就想念文M,父Hs持。
他年x的L沙[中W以理工科名全省,他高中三年道斫O佳,
但投考大W同r考上唐山工W院c中央政治W校(政大前身),s放前者而就x後者。
他自己理W文,s裎翰晦D文M的是:W道磧兄伎跡環糧叨嗄鉅荒昀斫M後再D文M。
@我接受了。
高二念完,我成中上,他即支持我DM。
大B考填志r,他又有意了。他希望我W政治,我t希望W法律,最後他接受了我的意。
三十多年恚3UJ槲曳ㄖ斡^念太,司法性格太重,守有N,嘧不足。
我tJ榻e弱不振,跟法治不彰PS重大,故「非^正不足以C枉」。
三十多年恚父子l也]f服l。
他F在走了,我也]人可以q了。
到@e,又不禁t了眼眶。
父H志大才高,但年逾三旬,即有八口之家待B,榱俗優逃閎環出M修,
ν嵐l展不o影,令他始K楹妒攏虼艘恢畢M謐優砩涎a。
而他器R恢宏、思]周密,但性烈,作L藎k事固然效率甚高,表F耀眼,但亦易遭阻力,乃至_陷。
他在h展ぷ髦盪問艽歟顧乎心灰意冷。
我Hv的一次是在民荒輳頇h知青h部Lr,
因安排Y深中央民代到台大校@q腦},Z右r,
一般公J是頇h面ΜF的改革表F,父H也被殫_明派,
可是s被人曲解欏赴牙洗硭偷教ù蠼oW生公梗罡嫻街醒耄瘓鎂捅徽{,
只做了三多月,r台大生Q之欏赴偃站S新」。
而一多月xf在家,自不免英雄舛獺
r在台大四年的我t安慰他:他的作法是Φ模我在W校Y抬得起^磣鋈恕
他了十分感櫻腋凳曛茫踔M他在三年前完成的的回《_美好的明天》。
三十多年恚褪且性而e失S多更上一塹C
外界常Вf父H曾任先y Y公的侍秘ㄉ踔臉鏨砬櫓撾唬
一直他欏父吖佟埂噘F」。
H上,他未卧,亦未在情治撾環者^。
他加入中頇h六十三年,在h部服戰氖輳未被x櫓醒胛T,一生引以楹丁
喂最高做到行政院青oL(十二等),
七十q謬g退休r頇h中央考o敝魑
在都算不上「高官」、「噘F」。
中年r期 su
父H一生,一方面承^中R份子的大鶻y,一方面忠h了啦揮澹搶嚇芍R份子的典型。
他一向自J^X清楚、vS富,年考大W理文、抗r投P戎、戡yrx硤ǖ鵲戎卮Q定,
事後都C明正_,ψ約旱吶嗔ι罹噝判模虼ξ子女求W就I,男婚女配,都不吝表示意,
ξ業納陌l展,尤其P切。
也因槿緔耍飩縉氈檎J椋胰松重要Q定,都是出自父H安排或建h,其倒K非完全如此。
譬如f,我考取中山W金出W,是我自己的Q定,但@得父H的同。
我W成返墓ぷ靼才牛疽焉暾到大WH謂搪,因家父力建h而作了修正。
我卅四q出任頇h副秘L,使他有些意外,
但入w渦姓貉鋅魑㈥委敝魑⒎詹坎塊L,他都支持,
但我法詹塊L被{去握瘴Tr,他_有微~。
十月後,相^l生彭婉如、鈑選匝嗝福偉布夯
等f民上街抗h,我身槎е偉駁惱瘴T,深感羞愧,立刻l表o官明,x_F。
父H事前Ko所悉,但知道後也支持我的Q定,只感X我措o太,ξ業拈L官不蜃鷸亍
一年後,他力主我⑦x台北市L,r我f不⑦x已有多次,最後之所以改Q定,他的鼓釷侵匾蛑弧
r外界J頇ho人敢挑痍水扁市L,令人很不服猓疑鈧胰綺懷穡
任何其他h韌∵x,我都y逃指,既然如此,何不勇敢的出穡
尤其看到Rr被徵召的老友(一位艹齙牟塊L)家人悲情的反遠宋頁鯝R的Q心。
在@一方面,父H始K鼓鈧С鄭然有其PI作用。
砩倮m父子
五十五年是一段漫L的q月,在@段S金q月中,父H扮演欄浮⒘、益友的角色,
ξ醫逃⑴嚶、督А⒏嬲]、瘛⒔ㄗh,期S我成橐以天下榧喝蔚浚
^承中R分子「樘斕亓⑿模檣窳⒚櫫}^^W、槿f世_太平」的大鶻y。
他M到了世g一父H能M的一切力量。
我一直勉力以赴,不敢怠慢。
父H一生,官m不高,嚯m不大,但他一身傲骨、尚淝屣L、M腔嵫⑷砘盍Α
他袷樂耍繞δ貽p人,可f是毫o保留。
他留o我子女的不是有形的家a,而是修身、R家、治睦砟釓cr值,
@些才是我子女最值得保存的Ya。
父H走了,永h走了,不倩砹恕
I眼中b望西天,爸爸您好走,只盼砩倮m父子!

【2005/11/05 合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62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5-11-29 15:23 | 只看該作者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18

帖子

4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48
63
民主fq 發表於 2005-11-29 16:21 | 只看該作者

英雄豪,九命怪,fo一失,qq年年.........

英[/COLOR]雄豪九[/COLOR]命怪f[/COLOR]o一失q[/COLOR]q年年[/SIZE][/COLOR]




它是一管H佳的人自魑母



它是一串自己^Yv程的剖白



它是一}延m家I的立志方向



它是一股迅鄣木dd情



它更是一篇2008年xy的尤宋男[/SIZE][/COLOR]
期盼-中縟戰y一在全面,底,民主,自由,均富,l_的旗之下,台呈侵囊徊糠,台車拿襁x制度,⒓從行V至全中,主政者的槊褙B度,即做不好就下台Q人,不能永hB位,人民受苦受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64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5-11-30 10:58 | 只看該作者
一各迂腐的小R, 不^台超F在缺乏法治, 他如果把台掣慍煞疑, 倒是很有趣, 不^, 定南已自食苦果了, 小R也Sy免商鞅的Y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65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5-12-3 11:30 | 只看該作者

馬英九險招 既保障勝選 又彰顯高道德形象

2005年12月03日

一場本來是地方勝性舉,但卻被拉高到「中央」層級選舉,而且還被視為對陳水扁執政的「中期考試」、「信任投票」,及對馬英九出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后的能力考驗的第十五屆縣市長、鄉鎮長、縣市議員選舉,今日終進行投票了,並有可能在晚上十時左右便可得知全部點票結果。綜合台灣學術界及媒體的分析預測,選舉的大致結果將會是:泛藍將可「坐九拼過半」,其中選情穩定領先的有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台中縣、台中市、苗粟縣、花蓮縣、澎湖縣、基隆市;有機會「光復」的是台北縣、嘉義市、南投縣、宜蘭縣。而泛綠則是「坐五望九搶十二」,其中穩操勝券的是高雄縣、台南縣、台南市、嘉義縣、雲林縣;可望繼續執政的有屏東縣、彰化縣、台北縣、宜蘭縣;仍有一博機會的是台中市、南投縣、澎湖縣。

一向被形容為「很會選舉」的民進黨,今次卻是選情不被看好。這除了是民進黨執政五年來,政績不彰,「治國無能」,及高捷弊案擊碎了許多選民對民進黨「清流」、「改革」美夢的大環境之外,民進黨選戰節奏亂了套,向有「新潮流戰略之神」之稱。計算精準的邱義仁重給選戰兵符后推出的「火燒全台、各個擊破」戰略,被一群「熱心過度」但又不受組織約束的「外圍插花部隊」,以「非常光碟」、「公布胡志強病歷」、「發走路工」等自以為聰明的損招,抵銷了功力,甚至是弄巧反掘,使本來因邱義仁「揭弊案」戰術而正在迎頭趕上的泛綠候選人的選情,再度受下滑。由此,造成了泛綠選情前所未有的全面緊張狀態,生怕提前「跛腳」的陳水扁,甚至已不顧民進黨的團結及「四大天王」尤其是謝長廷的政治生涯前景,竟然在電視專訪節目中將高捷弊案的責任一古腦兒推給謝長廷,以求使自己與高捷弊案切割開來。民進黨的選戰打成這樣,完全看不到過去的「很會選舉」的痕吊,似乎暗示著民進黨「氣數已盡」。

當然,泛藍的選情也是一片掛緊。雖然幾個執政縣市的選情穩定,但受兩大因素影響,仍難言勝:一、基隆、台中等市和花蓮等縣各有國民黨、親民黨的候選人參選,而且各不退讓,將很可能會重演當年台北市長選舉,黃大洲、趙少康相爭,陳水扁得利,或台北縣長選舉,謝深山、林志嘉相爭,蘇貞昌冷手拾個熱煎堆的一幕。二、民進黨傳統支持者固然是意向闌珊,但國民黨也因不爭氣,其支持者也未必會踴躍投票。

為了最後對泛藍「鷸蚌相爭」縣市催發「棄保效應」,也是為了喚醒傳統支持者及意向未定選民的投票、「投藍」意欲,馬英九作出了其從政以來最大冒險,比當年辭掉政務委員還要令人驚訝的決定,宣布倘若國民黨未能實現「過半」,他就宣布辭去主席職務。這個決定,與他向來「不沾鍋」的作風相比,已頗有「很會選舉」的陳水扁、邱義仁選戰權謀的味道了。但由於他是賭上了自己的黨魁,而且還是經過激烈選戰,直至現在仍是未能彌補其與王金平的關係,才能獲得,且就職才三個多月的黨主席職務。倘若因選情複雜,而無法在基隆、台中、花蓮催發棄保效應,也無法催促隱性選民出來投票,未能實現「過半」目標,而必須「牙齒當金使」,兌現誓言的話,他就果真是成了這場選戰的最大犧牲品了。

馬英九的意圖,又豈能騙得過素有「大內高手」之稱的宋楚瑜?實際上,馬英九要喚催隱性選民出來投票,宋楚瑜倒是樂觀其成;但馬英九要促成「棄保效應」,號召泛藍選民將選票集中投給國民黨的候選人,這就必然導致親民黨候選人落選。這對本來就是名不多,但又寄望這幾名候選人可使親民黨保持香火,避免進一步泡沫化的宋楚瑜來說,當然是致命一擊。因此,宋楚瑜緊張了,連忙出來進行「損害控管」,聲稱只要泛藍能過半,馬英九就不必辭。甚至還首次宣稱馬英九是「泛藍共主」,意圖以此來反制「棄保效應」。

其實,馬英九的險招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是風險極大,但倘冷靜分析,這個險是值得冒的,即使是因為國民黨未能過半而宣布辭職,他也未能算輸,相反還贏得了高道德標準形象,更為有利於他果真為「泛藍共主」,及二零零八「總統」選舉的泛藍唯一候選人,而從這一奇招的出手,也讓人們進一步看清,馬英九的首席智囊關中,也是一名「大內高手」,而且比其當年的仇家宋楚瑜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是因為:一、馬英九打出「辭職」奇招后,很有可能本已對這場選舉心灰意冷,或是因以為這是不過是地方選舉而投票意欲不高的泛藍隱性選民,為了保住泛藍二零零八年奪回政權的「唯一命脈所系」,而改變主意,響應馬英九的號召出來投票,果然實現「國民黨過半」目標。再加上金門、連江縣的新黨、親民黨候選人已篤定當選,泛藍將佔據地方政權制高點,掌握「地方包圍中央」的根據地資源。

二、由於馬英九在八月中旬才接任國民黨主席,故國民黨的縣市長候選人,並非是由他提名〔實際上,在國民黨「十七全」上,剛接任主席的馬英九向候選人授旗〕,馬英九一直在以向不是自己親自挑選的黨籍候選人辛苦輔選的形式為這些候選人「背書」,頗為委屈。故即使「不過半」,他也沒有多大責任,反而將會更獲泛藍支持者同情。

三、國民黨主席的產生是由全體黨員一人一票投票選舉。馬英九辭職后,再進行主席選舉,黨員們仍將會投他一票,而不會改選其他人。這就使他們黨主席職位更具高道德意涵。

四、馬英九辭去黨主席后,仍有台北市長的政治舞台,不用擔心「沒有政治舞台」的問題。

〔澳門新華澳報台北專電〕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66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5-12-3 19:08 | 只看該作者
頇h大, 但是有四名立委前往h市L, 泛{立院⒉賄^半, 明年制Π⒈⒋笥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67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5-12-3 19:52 | 只看該作者
小R的命真是太好了, 他一吸h主席就有高捷弊案, Br期就]有, 三合一xe又旱剮倮, 而且x前懂得我作鶿f的U大鴯, 的_是之才, 一次解Q掉最主要κ, 看硤承亂淮胃呤M空出世, 能主亂渾A段χ聶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68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5-12-4 08:08 | 只看該作者

台灣三合一選舉后的政治版圖(圖)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69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5-12-4 08:21 | 只看該作者

吐氣揚眉!馬英九首領國民黨贏勝仗(組圖)

2005年12月03日


押上自己主席前途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成功贏取漂亮的一仗,成功壓倒民進黨,令蘇貞昌下台,馬英九為此勝仗在中央黨部笑開懷。



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三合一選舉,三日晚間結果出爐,初掌兵符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中)勝選心情溢於言表,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站台,拱手感謝大家支持。



馬英九甫執黨權即帶領國民黨打勝仗,為他的信心打了一支強心針,更躊躇滿志。(中央社)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70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1-5 13:01 | 只看該作者

[歷史文獻]:廖承志致蔣經國信 及宋美齡致廖承志公開信

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

1982年7月24日

廖承志

經國吾弟: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遙。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載。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人過七旬,多有病痛。

至盼善自珍攝。

三年以來,我黨一再倡議貴我兩黨舉行談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國統一大業。惟弟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余期期以為不可。世交深情,於公於私,理當進言,敬希詮察。

祖國和平統一,乃千秋功業,台灣終必回歸祖國,早日解決對各方有利。台灣同胞可安居樂業,兩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離之痛,在台諸前輩及大陸去台人員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於亞太地區局勢穩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嘗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自勉,倘能於吾弟手中成此偉業,必為舉國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國家,名留青史。所謂「罪人」之說,實相悖謬。局促東隅,終非久計。明若吾弟,自當瞭然。如遷延不決,或委之異日,不僅徒生困擾,吾弟亦將難辭其咎。再者,和平統一純屬內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圖我台灣,此世人所共知者。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願弟慎思。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仆後繼,終於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雙方領導,同窗摯友,彼此相知,談之更易。所謂「投降」、「屈事」、「吃虧」、「上當」之說,實難苟同。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至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云云,識者皆以為太不現實,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義之真諦,吾輩深知,毋須爭辯。所謂台灣「經濟繁榮,社會民主,民生樂利」等等,在台諸公,心中有數,亦毋庸贅言。試為貴黨計,如能依時順勢,負起歷史責任,毅然和談,達成國家統一,則兩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共圖振興中華之大業。否則,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識之士,慮已及此。事關國民黨興亡絕續,望弟再思。

近讀大作,有「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之語,不勝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於慈湖,統一之後,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於國家。」誠哉斯言,盍不實踐於統一大業!就國家民族而論,蔣氏兩代對歷史有所交代;就吾弟個人而言,可謂忠孝兩全。

否則,吾弟身後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繫於一念之間。當今國際風雲變幻莫測,台灣上下眾議紛紓歲月不居,來日苦短,夜長夢多,時不我與。盼弟善為抉擇,未雨綢繆。「寥廓海天,不歸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懷舊,如弟方便,余當束裝就道,前往台北探望,並面聆諸長輩教益。「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佇候複音。

老夫人前請代為問安。方良、緯國及諸侄不一。

順祝

近祺!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1982年7月25日《人民日報》)附記:《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發出后,蔣經國出於其政治身分並未親筆回復,而由其「繼母」宋美齡發表《致廖承志公開信》,特附錄於後。宋美齡氏「公開信」中對中共多有蔑稱或不實之詞,為保持宋氏「公開信」的全貌,我們對信中惡毒攻擊中共的言辭作了刪節,請讀者批評鑒別――編者。

宋美齡致廖承志公開信

1982年8月17日

承志世侄:

七月廿四日致經國函,已在報章閱及。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職責,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

余閱及世侄電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屬稚年,此中真情肯綮,殊多隔閡。余與令尊仲愷先生及令堂廖夫人,曩昔在廣州大元帥府,得曾相識,嗣後,我總理在平病況阽危,甫值悍匪孫美瑤在臨城綁劫藍鋼車案后,津浦鐵路中斷,大沽口並已封港,乃只得與大姊孔夫人繞道買棹先至青島,由膠濟路北上轉平,時逢祁寒,車廂既無暖氣,又無膳食飲料,車上水喉均已冰凍,車到北平前門車站,周身既抖且僵。離滬時即知途程艱難,甚至何時或可否能如期到達目的地,均難逆料,而所以趕往者,乃與總理之感情,期能有所相助之處,更予二家姐孫夫人精神上之奧援,於此時期中,在鐵獅子衚衕,與令堂朝夕相接,其足令余欽佩者,乃令堂對總理之三民主義,救國宏圖,娓娓道來,令余驚訝不已。蓋我國民黨黨人,固知推翻滿清,改革腐陳,大不乏人,但一位從未浸受西方教育之中國女子而能了解西方傳來之民主意識,在五十餘年前實所罕見。余認其為一位真正不可多得之三民主義信徒也。

令尊仲愷先生乃我黃埔軍校之黨代表,夫黃埔乃我總理因宅心仁恕,但經多次澆漓經驗,痛感投機分子之不可恃,決心手創此一培養革命精銳武力之軍校,並將此尚待萌芽之革命軍人魂,交付二人,即是將校長之職,委予先總統,以灌輸革命思想,予黨代表委諸令尊,其遴選之審慎,自不待言。

觀諸黃埔以後成效,如首先敉平陳炯明驍將林虎、洪兆麟后,得統一廣東。接著以北伐進度之神速,令國民革命軍軍譽鵲起,威震全國,猶憶在北伐軍總司令出發前夕,余與孫夫人,大兄子文先生等參加黃埔閱兵典禮,先總統向學生訓話時,再次稱廖黨代表對本黨之勛猷(此時廖先生已不幸遭凶物故,世侄雖未及冠,已能體會失怙之痛矣。)再次言及仲愷先生對黃埔之貢獻時,先總統熱淚盈眶,其真摯慟心,形於詞色,聞之者莫不動容,諒今時尚存之當時黃埔學生,必尚能追憶及之。余認為仲愷先生始終是總理之忠實信徒,真如世侄所言,為人應「忠孝兩全」,倘謂仲愷先生乃喬裝為三民主義及總理之信徒,而實際上乃為潛伏國民黨內者,則豈非有虧忠貞?若仲愷先生矢心忠貞,則豈非世侄有虧孝道耶?若忠孝皆肭(注「肭」為不任事與不足之意),則廖氏父子二代對歷史豈非茫然自失,將如何作交代耶?

此意尚望三思。

再者在所謂「文化大革命」斗臭、斗垮時期,聞世侄亦被列入鬥爭對象,虎口餘生,亦云不幸之大幸,世侄或正以此認為聊可自慰。

日本讀賣新聞數年前報導,中共中央下令對全國29省市,進行歸納,總結出一「正式」統計數字,由1966年開始,到1976年10年之內,被迫害而死者有2,000萬人,波及遭殃者至6億人。雲南盛內蒙古等地,有727,000名幹部遭到迫害,其中34,000人被害致死。

《北京日報》亦曾報導,北京市政府人員在「文革」中,就有12000人被殺,共黨高層人物,如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人,均以充軍及飢餓方式迫死,彼等如九泉有知,對大量幹部自相殘殺,豆萁相煎之手段,不知將作何想法?……世侄所道「外人巧言令色」旨哉斯言,莫非世侄默詆姦邪之媚外乎。

相對言之,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除袁世凱之卑鄙覬覦野心失敗外,縱軍閥時代,亦莫敢竄改國號,中華民國自國民政府執政以來,始終以國父主義及愛國精神為基據,從未獅褻諛外,如將彼等巨像高懸全國,靈爽式憑,捧為所宗者,今天有正義感之猶太人尚唾棄其同宗之馬克斯,乃共黨竟奉之為神明,並以馬列主義為我中華民族之訓練,此正如郭沫若宣稱「斯太林是我爸爸」,實無恥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嘔。

或謂我總理聯俄容共鑄成大錯,中國共產黨曲解國父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民族之要旨,斷章取義,以國父容共一 詞為護身符,因此諱言國父批牘墨跡中曾親批「以時局誠如來書所言,日人眼光遠之人士,皆主結民黨,共維東亞大局,其眼光短少之野心家,則另有肺腑也;現在民黨,系聯日為態度。」此一批示顯見:(一)總理睿知,已洞察日本某些野心家將來之企圖;(二)批示所書「現在」民黨當以聯日為態度,所言亦即謂一切依國家之需要而定。聯日聯俄均以當時平等待我為準繩。當時日本有助我之同情心,故總理乃以革命成功為先著,再者毋忘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對中山先生肝膽相照之日本信徒為我革命而犧牲者。世侄在萬籟俱寂時,諒亦曾自忖一生,波劫重重,在抗戰前後,若非先總統懷仁念舊,則世侄何能脫囹圄之厄,生命之憂,致尚冀三次合作,豈非夢囈?又豈不明黃台之瓜不堪三摘之至理耶?

此時大陸山頭主義更為猖獗,貪污普遍,賄賂公行,特權階級包庇徇私,萋萋疊聞:「走後門」之為也牲牲(注「牲牲」眾多也。)皆是,禍在蕭牆,是不待言,敏若世侄,抑有思及終生為蟒螫所利用,隨時領導一更,政策亦變,旦夕為危,終將不免否?過去毛酋秉權,一日數驚,鬥爭侮辱,酷刑處死,任其擺布,人權尊嚴,悉數盪盡,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來歸,以承父志,澹泊改觀,養頤天年,或能予以參加建國工作之機會。倘執迷不醒,他日光復大陸,則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願欣賞雪竇風光,亦決不必削髮,以淨餘劫,回 頭是岸,願捫心自問。款款之誠,書不盡意。

順祝安謐

民國71年8月17日

宋美齡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71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6-1-5 13:19 | 只看該作者
>>日本讀賣新聞數年前報導,中共中央下令對全國29省市,進行歸納,總結出一「正式」統計數字,由1966年開始,到1976年10年之內,被迫害而死者有2,000萬人,波及遭殃者至6億人。雲南盛內蒙古等地,有727,000名幹部遭到迫害,其中34,000人被害致死。


真是睿智呀, 要是初y了, 後淼牧鎪囊綰蚊? @些年硪歡ūΠ陡憧辶, 哪有今日的一f五千美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72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5 19:48 | 只看該作者
hcchiang0806,建議你把所有的發言,都登到台灣的網站上去,我想,既然台灣的言論自由比大陸好一些,那最多被罵幾句。
都是一些資料。
文革時期,做事大多不可理喻。於國於家有害無利。毛主席也應此蒙羞。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73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6-1-5 20:47 | 只看該作者
以史為鑒,可以明事理。

反觀各國、就是大陸與台灣,國共之間,兄弟相殘也不在少數。歷史不能隱瞞,也不需要後人為之承擔責任。

但必須記住歷史,不再重犯那樣的錯誤。
隨  心  飛   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5

帖子

69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4
74
legendguy 發表於 2006-1-9 21:3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國民黨 : 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 看看到底誰怕統一!)

中國國民黨 : 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 看看到底誰怕統一!)

      
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擼盒姓捍籜委T

民聳昶咴



壹、前言



很多國家在歷史上都有過分裂與統一的經驗,傳統中國曆朝各代也是分分合合。現代中國仍未能跳脫這個歷史的循環。自民國三十八年起,中國人民以台灣海峽為界,分別生活在意識形態不同,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迥異的兩個社會。



為了消除兩岸的對立和隔閡,謀求民族富強,中華民國政府自民國七十六年起以前瞻、務實、主動、穩健的態度,在社會、文化、經濟各方面實行具體  措施,推動兩岸交流。民國八十年二月,政府彙集朝野的智慧,制訂「國家統   一綱領」,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識,邁開追求統一的步伐。



惟統一條件的創造,實有賴兩岸坦誠的合作;統一大業的完成,更取決於   兩岸共同的努力。有鑒於此,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有必要將兩岸關係作一詳盡說  明,期使海內外人士深入了解我政府對國家統一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立場與  作法,進而貢獻智慧,群策群力,共同為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而努力。








              貳、台海兩岸分裂分治的根源與本質

   

                     (一)中華民國的創立

                     (二)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萌芽與發展

                     (三)制度之爭是中國分裂分治的本質


(一)中華民國的創立



鴉片戰爭后,中國有識之士開始體認到專制體制之害,咸認不自立自強、不變法圖存、不實行民主共和,無法振衰起敝。在 孫中山先生領導下,經過革命志士的犧牲奮鬥,終於在公元一九一二年建立了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建國初期,內有軍閥割據,外遭列強欺凌,局勢動蕩不安。 孫 中山先生為救中國、圖富強,乃融匯中西文化思想精華,創著三民主義。他的民族主義是以追求中國的獨立自主為目標;民權主義是要實行民主政治;而民 生主義則謀求均富,並欲防止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弊端,畢政治革命與社會 革命於一役。三民主義的理想,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二)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萌芽與發展



但當時國際及中國的情勢,也提供了共產思想萌芽及勢力擴張的機會。民 國六年,列寧所領導的布爾雪維克在「十月革命」中奪得政權;民國八年,蘇聯共黨並成立第三國際,推動世界革命,鄰近的中國便首當其衝;同年,北平 發生影響中國深遠的「五四運動」。這個運動中出現的「全盤西化」論使得馬 列主義乘虛而入。民國十年七月,少數左傾知識分子成立中國共產黨,為第三國際的中國支部。自此,共產主義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蔓延。民國十三年,中 國國民黨在蘇聯的影響下,實施「聯俄容共」政策,中共乃得以在中國國民黨 內藉機成長、壯大。北伐期間,中共利用軍閥割據造成的國內紛爭,製造南昌、長沙、海陸豐 、廣州等大型農民暴動事件,走上利用「武裝鬥爭」手段奪取政權的道路。民 國二十年十一月,中共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自行制定「憲法」,另外組成「臨時中央政府」。這個以「蘇維埃」為名的「國號」,一方 面表示它是莫斯科「無產階級祖國」的產兒,另一方面也代表中國再度分裂的 開始。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中國全面對日抗戰。在抗戰期間,中共實行「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中央政府)、七分壯大自己」的策略,大肆擴 展根據地與武力。抗戰勝利后,共產黨利用中國人民精疲力盡之際,武裝叛亂 ,席捲大陸。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中共在北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經廣州,播遷台北,中國遂以台灣海峽為界暫時形成分裂分治 之勢。



(三)制度之爭是中國分裂分治的本質



傳統中國的分合均屬「統治權」之爭,分裂代表著統治權力與管轄地區的 區隔,而未曾牽涉到意識形態問題。現在兩岸的分裂分治,卻是史無前例的。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中國內戰期間各黨派權力之爭,惟究其本質,實受國際政 治的影響及外來意識形態的支配,最後形成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三民主義中 國」與以馬列主義為根源的「共產主義中國」之爭,也是兩種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尤其是兩岸經過了四十年的分隔之後,在不同 制度下,經濟與社會等發展所呈現明顯的差距,具體凸顯了這種「中國往何處 去」的爭執,才是台海兩岸分裂分治的本質,也是今日造成中國分裂的真正原因。這項根本因素若無法消除,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道路將甚為艱難。 如果追根究底,今天中國之所以不能統一,不是如中共所指稱台灣部分居 民想脫離中國,也不是「某些國際勢力干涉」,而是大陸的政治制度、經濟水準以及過去多次腥風血雨的大規模鬥爭,讓人對它缺乏信心。既然在共產體制 下長大的有為青年都拚命想出來,或出來不回去,或有家歸不得;既然大陸人 民成千上萬的向外偷渡;既然台灣或海外急望統一的人士都不願意到大陸定居;既然北平連香港最起碼的民主都不能容忍;中共憑什麼指責別人遲疑不肯統 一?如果中國大陸實施自由民主的制度,經濟條件符合現代化水平,那有中國 人不願見到自己國家統一呢?外國人又如何干涉得了?所以中國統一問題的真正癥結還是出在中共本身,不在別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民國政府一再強調 :「只有中國問題,沒有台灣問題」的根本原因。





                 參、台海兩岸關係的發展

   

                   (一)中共對台政策的演變

                   (二)中華民國政府推展兩岸關係的努力

                   (三)中華民國政府對兩岸關係的架構設計

                   (四)中華民國政府不接受「一國兩制」的主張

                   (五)中華民國政府堅持追求中國統一的目標

                   (六)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




(一)中共對台政策的演變



中共長期試圖以武力「解放台灣」。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中共以兩棲登陸 作戰方式攻擊金門,但受到重挫。民國四十三年九月,中共開始炮擊金門,再度引發台海危機。民國四十四年一月,中共血洗一江山島並進佔大陳列島。民 國四十七年,中共在金門掀起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可以說,在「八二 三炮戰」之前,中共一直想以武力完成統一。然而,在動武之時,中共卻也不時喊出「和平解放台灣」的口號,其目的在進行統戰。



在以武力奪取金門的企圖失敗后,中共遭逢一連串的困境,先有「三面紅 旗」引發的天災人禍,后又有與蘇共交惡及面臨俄援斷絕的問題。至「文化大革命」爆發,大陸更瀕臨崩潰的邊緣。此外,中共與印度、蘇聯又發生邊界武 裝衝突。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中共除高喊「和平解放台灣」的口號外,無力 採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當中共與蘇聯關係惡化,共黨陣營分裂之際,由於美蘇之間的敵意猶深,美國又急於脫離越戰,遂開始聯合中共對抗蘇聯。基於戰 略考慮,美國與中共間的緊張關係趨於緩和。於是兩岸的衝突焦點,也從台海 逐漸擴及國際外交舞台,兩岸在國際上的競爭呈現孤立與反孤立的態勢。



民國六十八年由於美國與中共建交,並中斷與中華民國正式外交關係。此 一局勢發展,使中共不再擔心美國直接介入兩岸關係,因此,中共對中華民國的策略出現了重大的變化。為了在國際間營造和平假象,以利推動改革開放政 策,中共開始展開笑臉攻勢。在對台宣傳上,中共放棄了「解放台灣」的口號 ,改以「和平統一」一詞代之。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一日,中共以「人大常委會」名義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統戰號召及「三通四 流」的主張。此時,中共停止對金馬的炮擊。民國七十年九月,中共「人大常 委會委員長」葉劍英進一步提出「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 (俗稱「葉九條」 )。 民國七十三年,鄧小平接續提出「一國兩制」的統一構想。雖然這些聲明都以「和平統一」為名,但中共迄今仍不承諾放棄以武力解 決統一問題。



(二)中華民國政府推展兩岸關係的努力



中華民國政府始終認為,徹底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在中國大陸制度的更張 。於是,民國七十年四月,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號召,主張「統一中國唯一的道路是在全中國實行三民 主義」,這項號召與主張隨即轉化為中華民國大陸政策的核心思想。換言之, 台海兩岸爭論的焦點,在於究竟是「自由民主的中國」或「共產專制的中國」比較符合中國人民的願望與世界共同的利益。中華民國政府主張「以三民主義 統一中國」的主要理由,是因為過去三十多年,在全世界以及台海兩岸,兩種 不同制度實驗的結果,早經證明馬列共產主義徹底失敗,而三民主義更適合中國國情,才能解決「中國問題」。在馬列共產制度下推動的「土改鬥爭」、「 大鳴大放」、「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等運動,使中華民族付出了慘重 的代價,連中共自己在事後都以「浩劫」來形容。而在台灣地區,中華民國政府實行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以溫和、漸進的手段推動了各項經濟建設和政治改革,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繁榮與民主局面。

進入民國七十年代之後,台灣地區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政治民主化 的發展加速,使中華民國的體質迅速蛻變,並在解除戒嚴后,實施一連串的開放性大陸政策。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二日,中華民國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基於傳統倫理及人道精神的考慮,開放台灣地區民眾赴大陸探親,結束兩岸近四十年 的隔絕狀態,為兩岸關係開啟了互動的契機。此後,兩岸互動關係已從完全隔 絕進展到民間交流。



民國七十九年五月,李登輝先生在就任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的演說中指出:「如果中共當局能體認世界大勢之所趨及全體中國人的普遍期盼,推行民主 政治及自由經濟制度,放棄在台灣海峽使用武力,不阻撓我們在一個中國前提 下開展對外關係,則我們願以對等地位,建立雙方溝通管道,全面開放學術、文化、經貿與科技的交流,以奠定彼此間相互尊重、和平共榮的基礎,‧‧‧ 」。並希望「能於最短時間內,依法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此一莊嚴的宣示,為兩岸良性互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為凝聚國人的共識,政府於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召開「國是會議」。與會人 士認為兩岸分別為「擁有統治權的政治實體」;在推動兩岸關係方面,與會人士主張「功能性的交流從寬,政治性的談判從嚴」,並以專責的政府機構和授 權的民間中介機構處理兩岸關係。會中還建議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后,應將中共 定位為對抗性的競爭政權,另亦促請政府制定兩岸關係法來規範兩岸交流。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李總統邀集朝野各黨及社會各界人士,於總統府成立 國家統一委員會,研商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以決定我未來大陸政策的階段性目標,及國家統一的遠景藍圖。八十年元月,行政院成立大陸委員會,統籌 處理政府大陸事務;八十年二月,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為海基會) 正式成立,並接受政府委託與授權,處理涉及公權力的兩岸事務性工作。八十年三月行政院院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成為政府推展兩岸關係的指導原則 。八十年四月三十日,李總統登輝先生宣告動員戡亂時期於五月一日零時終止,並依據國民大會之決議,宣告同時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在憲政層次 上,不再將中共視為叛亂組織,此為中華民國公布「國家統一綱領」后對中共 善意的表示。



這個宣告在兩岸關係上有兩個重大的含義。第一,它表示中華民國政府正 式而且率先片面放棄以武力方式追求國家統一;第二,中華民國政府不再在國際上與中共競爭「中國代表權」。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國只有一個」,但「 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共不等於中國」,在中國尚未達成最後 的統一以前,兩者既處於分治局面,理應各自有平行參與國際社會的權利。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立法院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並於九月十八日施行,為政府處理兩岸關係奠定了法理基礎。



兩岸民間日益頻繁的交流產生了不少問題,建立制度化管道以解決爭端的 需要乃益形迫切。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兩岸的紅十字會簽訂雙方民間團體的第一個協議-「金門協議」,以處理大量大陸偷渡客的遣返問題。雙方原來約定 由中共方面在接獲遣返通知二十天內接運大陸偷渡客返鄉,但中共卻以各種理 由遷延時日,讓幾年來將近三萬名偷渡客平均滯台一百一十三天之久。針對因交流而衍生的事務性問題,海基會與中共成立的對等交涉單位海峽兩岸關係協 會(簡稱海協會)曾數度在北平與香港交換意見。為了建立有效的聯繫管道, 雙方更同意於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董事長(會長)層次的會談。會談中,辜振甫與汪道涵兩位先生正式簽署「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 兩岸掛號函件查詢、補償事宜協議」、「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以及「辜 汪會談共同協議」,為兩岸事務性會談及制度化互動奠定了基礎。此後,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依據協議,舉行了多次後續商談,對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問題繼 續進行深入討論。




(三)中華民國政府對兩岸關係的架構設計



兩岸間事務性談判,除了顯示雙方經四十多年的對抗后,有意經由談判解 決彼此間的各種糾葛外,也表示兩岸有意累積各種事務性談判的經驗和成果,為雙方未來的政治性接觸和談判做鋪路工作。然而,幾年來,兩岸之間的事務 性商談卻牽引出一些爭論,如「一個中國」的內涵、法律管轄權等,這些問題 都涉及兩岸關係定位,如未獲解決,勢將影響兩岸關係發展。

中華民國自公元一九一二年創立以來,在國際間始終是一個具獨立主權的 國家,這是個不爭的歷史事實。但是,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雙方既不屬於國與國間的關係;也有別於一般單純的國內事務。為使兩岸關係朝向良性互動的 方向發展,中華民國政府務實地提出「政治實體」的概念,作為兩岸互動的基 礎。所謂「政治實體」一詞其含義相當廣泛,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或一個政治組織。現階段兩岸的互動,唯有暫時擱置「主權爭議」的問題,才能解 開四十餘年的結,順利朝統一的方向發展。而「政治實體」正是解開這個結的 最佳選擇。

「國家統一綱領」提出「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架構,來定位 兩岸關係,其主要內涵包括:(一 ) 中華民國的存在乃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 二 ) 「一個中國」是指歷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緣上的中國。 (三 ) 兩 岸的分裂分治只是中國歷史上暫時的、過渡時期的現象,經由兩岸共同的努力,中國必然會再度走上統一的道路。因此,在追求統一的過程中,兩岸可先經 由民間事務性交流,消除彼此間的敵意,進而營造統一的條件;雙方在國際上 互相尊重而非彼此排斥;以及雙方放棄以武力做為實現統一的手段。(四 ) 為 兩岸的政治談判預留空間。正因為中國目前是分裂為兩個政治實體,才要經由交流和談判,使它合而為一。而「國家統一綱領」也明確規定在遠程協商統一 階段,兩岸成立「統一協商機構」,經由談判方式完成國家統一架構的規劃。



(四)中華民國政府不接受「一國兩制」的主張



中華民國對兩岸目前暫時分裂分治的認定,與中共「一國兩制」的說法, 有著絕對不同的內涵。我們認為,傳統觀念的中國現已分裂為兩個政治實體,即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陸地區,以及實行民主自由體制的台灣地區。依照中 共的說法,其所稱的「一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管轄下的台 灣,則只是中共統治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雖可在中共的同意下享受有限的「高度自治」,但不能違背中共的「憲法」與中共「中央政府」的旨意。這 不但完全無視中華民國的存在,更是假中國統一之名,行兼并台澎金馬之實。 至於中共所設計的「兩制」,彼此在地位上也不相等,大陸地區所實施的社會主義被其視為主體,而台灣地區實行的三民主義只能為輔,且只能在過渡時期 存在。至於「兩制」的內涵與時效,中共當局認為其擁有解釋權與最後決定權 。因此,「兩制」乃是任由中共宰制的一種權宜措施,本質上,仍是一種主從關係,一制代表中央,另一制代表地方,在此安排下,台灣地區終須被迫放棄 民主自由制度,完全接受中共設定及安排的制度。明確地說,「一國兩制」的 目的,是要中華民國向中共全面歸降,要台灣地區人民在一定時間後放棄民主自由制度。因此,中共的這項主張,客觀上並不可行,主觀上我們也絕不接受。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就政治現實而言,中國目前暫時分裂為兩個地區,分 別存在著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政權兩個本質上完全對等的政治實體。雖然雙方所管轄的土地、人口與所推行的制度不同,但兩者在互動過程中自應平等對待 ,並各自在其所管轄的區域內,享有排他的管轄權,任何一方並無法在對方地 區內行使治權,也不應該將其意志假主權之名強加於另一方。




(五)中華民國政府堅持追求中國統一的目標



中華民國政府堅決主張「一個中國」,反對「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 。中華民國政府同時也主張在兩岸分裂分治的歷史和政治現實下,雙方應充分體認各自享有統治權,以及在國際間為並存之兩個國際法人的事實,至於其相 互間之關係則為一個中國原則下分裂分治之兩區,是屬於「一國內部」或「中 國內部」的性質。我們的主張極其務實;這些主張亦與「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意涵完全不同。



中華民國政府以「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做為兩岸關係定位的架 構,期望兩岸關係朝向和平、務實、理性的方向發展。中共當局應了解,此一做法乃是促進中國統一的最佳選擇。在兩岸交流過程中,中共應除對中華民 國政府追求國家統一目標與決心的懷疑。如何在分裂分治的現實基礎上,積極 營造統一的有利條件,使兩個不同「政治實體」逐漸融合為「一個中國」,應當是中共當局急需思考的方向。其次,對於中國的統一,台海兩岸應採取穩健 的政策,不宜操之過急,所謂「欲速則不達」。只要兩岸具有統一的誠意和決 心,統一的目標終會實現。同時,中國人不能為統一而統一,而應統一在一個合理、良好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下。因此,我們主張海峽兩 岸應全力為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均富、統一的中國而努力。經由雙方共同的 努力,一旦兩岸的意識形態、政治、經濟、社會差距縮小,中國統一自可水到渠成。

為今之計,台海兩岸應加強交流,並透過事務性談判解決彼此間的爭端。 這種談判的經驗和成果累積到一定程度后,雙方才有可能進行政治性接觸和談判。換言之,兩岸事務性談判次數愈頻繁,簽訂的協議愈多,進行政治性接觸 與談判的機會就愈大。中華民國政府的大陸政策,依循「國家統一綱領」的規 划,漸進地推動,希望中共當局能積極善意地響應,使兩岸關係能良性互動,為中國的和平民主統一創造有利的條件。



(六)中華民國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



在和平統一之前,中華民國主張以理性、和平、對等、互惠四項原則處理 兩岸關係。



理性原則應是處理兩岸事務的基本思維方式。對分裂國家而言,處理統一 問題時,和平、對等、互惠原則是理性的最大表現。德國統一即是在東西德對等相待、互惠交往與和平解決爭端的理性原則下完成。歐洲共同體從關稅同盟 、單一市場到組成一個歐洲大家園,其所秉持的理性思考,是另一個值得學習 的成例。反之,倘不能以理性原則處理國家的統一問題,將使國家內部兵戎再度相見,動亂迭起,人民巔沛流離。過去越南與現在南斯拉夫的慘痛經驗,應 足為兩岸所警惕。



和平原則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的最根本原則。從李總統登輝先生歷次講話 內容可以看出,他決定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統一問題的手段。他主張這種方式的主要理由有三:一是以談判代替對抗已成為國際潮流,任何國家都應盡量避 免訴諸武力解決彼此間的爭端。二是台海兩岸的互動已非全贏或全輸的競賽, 而是雙方各讓一步,各謀其利的「雙贏」競賽。三是放棄用武才是最合乎中華民族的利益。因此,唯有中共當局在適當時機主動宣布放棄以武力作為解決統 一問題的手段,才能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創造出和諧友善的氣氛。以武力追求「 領土的統一」,是以膚淺狹隘的思維曲解了民族主義的真諦;以和平方式追求民主、自由、均富「制度的統一」,才是可大可久的民族主義。中共迄今一直 藉稱還有「台獨勢力」與「外國干涉力量」,而不願放棄對台使用武力。但主 張「台獨」者畢竟只是台灣地區人民中的少數。如果為了打擊這些少數而欺壓認同中華民族與文化的多數,豈非不智?口頭上說是防範「外國干涉力量」, 而實際上卻直接威脅全體台灣地區人民的安全,更顯示中共說詞之偏頗。



對等原則是我們的第三項呼籲。所謂對等,是指在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的 中國人應享有同等的尊嚴,並受到同等的尊重。中華民國政府認為,無論是目前兩岸民間的交流,或是未來政府間的協商,均應在尊重對方人民與政府法制 的原則下進行,不應刻意矮化對方。例如,中共反對任何前往大陸地區訪問的 台灣地區團體使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或「國立」等名詞,一旦使用了這些名詞,中共即擅自將它們改為「台灣」。中共也反對兩岸以「對等 政府」的談判方式簽訂有關兩岸交流的協議,或否定我政府在台灣地區享有司 法管轄權。此外,中共也不斷逼迫我方更改參與國際組織和活動的名稱為「中國台北」,以貶抑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事實上,中共這些做法,反而可能刺 激台灣內部分裂意識的升高。



互惠原則是我們推動大陸政策的第四項立場。兩岸交流應滿足雙方的利益 ,兩者之間絕非「零和」關係,而應是「雙贏」的互動。我們相信唯有在雙方互惠的前提下交流,才能互信互諒,可大可久,日進有功。互惠行為不應只是 單向的或局部的思考,而必須從雙向與整體考慮。由於兩岸對交流賦予的理念 不同,彼此對交流幅度與速度的看法不同。以兩岸經貿交流為例,中共雖然口頭聲稱「誰也不吃掉誰」,但實際上卻採取「以大吃小」的交流策略,主張將 兩岸之間的經貿交流提高到戰略層次,以「拖住台灣」。而中華民國政府則主 張兩岸經貿交流應在互補、互利原則下採取穩健、漸進的方式進行。換言之,中共當局希望透過兩岸交流儘早達成兼并台灣的政治目的,而中華民國政府則 希望經由各項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降低雙方的敵意,縮短彼此間的 差距,以達到互補、互惠的境界。







肆、影響兩岸關係的內外環境因素

   

(一)國際環境因素

(二)大陸地區情勢因素

(三)台灣地區發展因素




(一)國際環境因素



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國際、大陸與台灣三組不同因素。 首先就國際因素而言,民國八十年代,國際社會可說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共產主義在這個世界上經過七十多年的試驗后,已證明不為人類所接受,因為 所有共黨國家,在政治上實施「無產階級專政」,長期壓制自由和民主,引發 各階層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在經濟上則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造成經濟發展停滯,人民生活水平無法提高的困境。蘇聯的解體及東歐的非共化, 基本原因即在此。而在冷戰後的世界格局中,中共作為西方戰略盟友的角色亦 隨之改變,西方開始注意中共在人權方面的壓制,國際社會亦開始理性地看待兩岸分裂分治的事實,並了解到中華民國在中共改革開放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 用,以及台海安全對亞洲局勢穩定及亞太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此外,國際關係中的經濟互賴特質,亦有助於兩岸關係的緩和。民國八十 年,台灣、大陸、香港三個地區正式加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未來,兩岸亦將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議。亞太地區經貿逐步自由化將為此一地區帶來繁榮,亦 將促使中共加速其改革開放步伐,此均有助於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進而縮短 兩岸經濟發展的差距,為中國和平統一提供有利的條件。



國際政治中的統合與分離趨勢,也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因素。在意識形 態掛帥的冷戰時期,分裂國家的統一政策往往受到集團政治的影響而缺乏妥協性,致使統一必須依賴武力解決。國際冷戰時期結束后,統合思想的復起,促 使分裂國家重新向統一的道路邁進。例如,東德人民對自由民主政經體制的向 往,以及西德人民對德意志民族的情感,促成東西德在公元一九九○年十月依民主程序完成統一。再如,南北韓為建立對統一的共識,在和平與對等的基礎 上,亦於公元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簽定「和解、互不侵犯與合作交流協議」。這 種因國際政經體系改變,而使分裂國家走向和解與統一,正是冷戰後明顯的發展趨勢與特徵。



冷戰後,一些長期被壓抑的民族,由於民族主義重新燃起,分離主義也成 為一種令人注目的訴求。蘇聯分裂成十五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在境內兩個不同民族均同意的情形下,分裂成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另外,南斯拉夫亦 受此分離主義的影響,而導致分裂。



統合與分離這兩股趨勢,對台灣地區亦造成衝擊。「國家統一綱領」的通 過,是我們對統合思想潮流的肯定;相對地,「台灣獨立」的主張,也受到分離趨勢的激化。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國的統一在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 的發展,也是海內外中國人共同的願望。我們願促使此一目標的實現;但我們 也不諱言,台灣地區已是一個民主社會,言論思想完全自由,統合思想與分離主義這兩股趨勢必然會對台灣地區造成影響。主觀上,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追求 統合是我們應走的道路;但客觀上,這兩股趨勢為台灣地區人民接受的程度, 將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如果兩岸關係未能良性發展,分離主義的陰霾恐將揮之不去,逐漸在台灣地區滋長;反之,如果兩岸能良性互動,分離主義的發 展空間自將受限。



(二)大陸地區情勢因素



大陸地區的情勢發展與中共對台政策,也是影響兩岸關係的一組重要因素 。中華民國的大陸政策目標,是建立一個適合全體中國人生存與發展的政經制度與生活方式。我們樂於見到大陸地區加速改革開放的步伐。然而我們也看到 ,中共雖決定建立「中國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促進經濟發展、改 善人民生活,並作為延續其政權的基礎,但它在政治上仍堅守「四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的領導,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 維持中共一黨專政。這種「政左經右」路線,本質上就充滿了矛盾。近幾年來 ,大陸經濟財政危機不斷,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社會問題叢生,均是這種路線造成的後果。中共如不進行政治改革,放棄「四個堅持」,將難切斷長期存在 且時松時緊的經濟惡性循環規律。未來,大陸內部政治情勢的走向,將影響到 台灣地區人民對統一問題的看法。台灣地區歷次民意調查顯示,假使中共能實施自由民主政治,則民眾贊成兩岸屆時可以統一的比率遠高於贊成台灣獨立者 ;反之,倘中共繼續實施一黨專政,則希望中國統一的民眾比率遽降,而贊成 台灣獨立的比率則相對升高。由此可見,大陸地區民主化或專政的程度,將深切影響台灣地區人民對統一的看法。



台灣地區民眾對統一問題的看法也受到中共對台政策的影響。從民國三十 八年迄今,中共領導人從未放棄對台動武的恫嚇。此外,中共始終刻意封殺中華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設法排除或貶低中華民國在各種國際組織中的地位, 極力破壞中華民國與有邦交國家的關係,多方阻撓中華民國拓展航權、採購正 當自衛所需的武器裝備,或與其它國家的高層人士相互訪問、開展正常交往。中共這種充滿敵意的行為,怎能不讓海內外的中國人有著「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的感嘆!



中共執行外交封殺政策多年,卻似乎渾然不覺其中隱含的矛盾:中共一面 動用國際力量來圍堵台灣,一面卻又反對「台灣問題國際化」;一面認定台灣與外國通航是「涉及主權的政治問題」,一面卻聲稱兩岸直航是純粹經濟問題 ,而不是政治問題;一面打壓台澎金馬地區人民繁榮富庶所依賴的國際空間, 一面又大唱民族感情的高調。如果中共不知反省自己的言行不一,只知用高壓手段在國際上排擠中華民國,恐怕不僅不能切斷中華民國的對外關係,反而會 在台灣地區不斷激起更多、更大厭惡中共政權的心理,阻礙了國家統一的進程。



事實上,當前國際關係的議題中,已有若干台海兩岸具有平行利益的地方 。可惜中共慮不及此,徒然讓多年的外交爭奪戰消耗了彼此許多寶貴的資源及精力。假如台海兩岸都能夠平等共存於國際社會,雙方的國際空間都會變得更 大;中國人在國際上的發言分量也會更重,而不會相互抵銷。不僅如此,這個 多邊的學習過程,配合雙邊的理性交往,必會增進雙方兄弟般的感情,進而強化兩岸最終統一的可能性。以中華民國尋求參與聯合國來說,在兩岸都公開向 國際宣示追求一個統一中國的前提下,如果中華民國順利參與聯合國各項組織 與活動,以四十多年來累積的成功經驗,回饋國際社會,為中國人在國際社會贏得更多的尊重,中共當局實無百般阻撓的理由。東西德統一的經驗顯示,分 裂國家共同參與國際社會,並不會妨害統一的推展,反而可以緩和彼此間的緊 張關係,亦可為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進而在國際間維護整個民族的利益。南北韓也在不久前,採取了類似的作法。我們認為,在這個和解的時代,台海 兩岸需要確實設法化解敵意。中華民國政府已經主動向前跨出了一大步,如果 中共當局也能有所體會與響應,相信應有助於兩岸關係往統一的方向發展。




(三)台灣地區發展因素



台灣地區未來的政經發展是影響兩岸關係的另一組重要因素。最近幾年來 ,中華民國在台灣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寧靜革命」的過程。在經濟上,中華民國成為全世界第十四大貿易國與第七大對外投資國。論國民平均所得,在世界 亦已排名第二十位。外匯存底更在全球數一數二。而在政治上,則成功地實現 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尊重人權與法治的民主政治。蓄積已久的經濟實力與社會文化活力,透過民主自由的過程釋放出來以後,一面迎向世界,走出「務實外 交」的道路;一面迎向中國大陸,成為擴大兩岸民間各項交流的重要觸媒。所 以近年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於台灣地區的經濟成長與政治民主化。



可惜中共不但不曾理解這個因果關係,反而一直醜化或詆毀台灣地區的民 主化過程,然後又借口「務實外交」就是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而蠻橫地干涉中華民國的對外關係,企圖縮小中華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同時中 共又企圖「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經濟促政治」,擴大其對台灣地區的影響 力,最後逼迫中華民國政府接受其「一國兩制」的安排。這種一拉一打的做法,既無視於台灣地區近年來政經發展的潮流,也完全不顧台灣地區人民的真正 意願和福祉。長此以往,對中國統一,甚至兩岸正常交流,必然會導致難以逆 料的負面影響。



自民國七十六年台灣地區解除戒嚴及開放黨禁后,憲法所賦與人民的集會 結社和言論自由,獲得完全的保障。台灣地區人民亦已逐漸凝聚成一種「同舟共濟」、「生命共同體」的社會心理共識。「生命共同體」的信念並非表示台 灣地區二千一百萬人民要漠視中國歷史或放棄中國統一的神聖使命,而是表示 他們未來的福祉與安全都與台灣地區發展的禍福與共、休戚相關。「生命共同體」的另一種表現,是民意在政府制訂政策中的主導地位。中華民國政府在規 划大陸政策時,必然需要隨時廣徵各界民意的看法與建議。隨著台灣地區民主 化的逐漸成熟,民意勢將成為政府制訂大陸政策的主要參考指標。



台灣地區已是民主化的多元社會,在野黨在立法院中已擁有相當比例的席 位,其政治主張必然關係到大陸政策的制訂。在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問題上,朝野政黨存在若干不同的看法。各黨派對大陸政策雖有不同意見,但其目的都 是提升台灣地區人民的福祉。在提出政治主張時,各黨都不能不慎重考慮它對 二千一百萬人民生命安全與福祉的影響。進一步說,今日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共當局所爭的應該都是全體中國人長遠的幸福。在這場競爭中,任何輕率冒進的 統一政策主張,或對國家認同理念的扭曲,皆絕非全民之福。





伍、結論
   

(一)兩岸分裂分治是中華民族的不幸

(二)中共當局應為中國統一作出貢獻

(三)民主、自由、均富是中國統一的真正價值



(一)兩岸分裂分治是中華民族的不幸



海峽兩岸的分裂分治,是中華民族的不幸。但中華民國人民又何其有幸, 在大陸被赤化后,仍保有台澎金馬這一塊孕育中國未來生命力的基地。經過四十餘年的勵精圖治,中華民國在台灣地區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政治民 主,也創造了中國數千年來空前的經濟繁榮。四十餘年的努力,已使台灣地區 從海上的邊陲地位躍升為主導中國前途的樞紐。



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全體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抗戰,擊敗了日本帝國主 義的侵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為中國取得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與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但自從中共於民國三十八年另在大陸建立政權后,中國大陸 人民又何其不幸,在中共不斷對外進行武裝衝突,對內奪權整肅,實行共產主 義統治之下,經濟落後,民生凋敝。




(二)中共當局應為中國統一作出貢獻



我們呼籲中共加速推動經濟改革、從事全盤政治改革。唯有如此,才能使 大陸同胞早日脫離貧窮匱乏,過著具有人性尊嚴的生活。我們也呼籲中共要以坦然的心胸正視兩岸關係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並體認到兩岸暫時分裂分治的事 實,以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誠心誠意地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唯 有如此,才能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契機。



我們認為武力威脅和戰亂,絕非全體中國人所願見;威脅徒增兩岸人民的 敵意,戰爭將使兩岸玉石俱焚。假統一之名而訴諸武力者,必將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只有發揮「血濃於水」的民族情誼,平等相待,兩岸關係才可破 除障礙,漸行漸近。



(三)民主、自由、均富是中國統一的真正價值



但「和平統一」仍然不夠;應有「民主統一」。只有和平地統一在民主、 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中國人才有幸福,中國才會對世界的和平、安定與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中國統一在專制獨裁的制度之下,人權受到藐視與戕 害,是世界和平的重大威脅,相信也不會被世界各國所接受。同時我們也認為 ,中國統一的最大意義,不但在於謀求國家的富強與民族長遠的發展,而且在使全體中國人民都能享有民主、自由與均富的生活。不能達此目標,統一毫無 意義與價值。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中華民國政府將繼續秉持「以人道考慮為優先,逐 步擴大民間交流;以文化交流為重點,增進兩岸人民了解;以互補互利為原則,擴展兩岸經貿關係」的立場,儘力推動兩岸關係,促使兩岸互動良性發展。 中華民國政府亦將繼續秉持前瞻、務實、主動、穩健的原則,研訂整體交流策 略,不因中共對我敵視而退縮,亦不因中共對我利誘而冒進。深信經由我全民的智慧與努力,必可開創新局,加速大陸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的現代化發展 ,進而完成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統一中國的神聖使命。





                 。

[ 本帖最後由 大風起兮 於 2005-12-18 15: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75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9 22:17 | 只看該作者
一國兩制也是一種保護台灣的手段,我不認為台灣會願意和甘肅均富。

不過,為什麼害怕統一的共產黨一天到晚在叫「要統一」,而國民黨的聲音剛才開始由???

還有,為什麼大陸不民主的政府已經批准了「為自己掘墳墓的三通,而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願意?」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主題

960

帖子

39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92
76
hcchiang0806 發表於 2006-1-11 00:10 | 只看該作者
[QUOTE=zhangt1229]一國兩制也是一種保護台灣的手段,我不認為台灣會願意和甘肅均富。

不過,為什麼害怕統一的共產黨一天到晚在叫「要統一」,而國民黨的聲音剛才開始由???

還有,為什麼大陸不民主的政府已經批准了「為自己掘墳墓的三通,而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願意?」[/QUOTE]
市黿, 甘C或台匙勻皇親雜篩, 怎嬖誥壞}? 反倒是, 中螄愀鄄煌7藕錳, 成是甘C等鵲厥》菹螄愀圯血了, 他意? 反正他也]的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主題

726

帖子

63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32
77
現代儒家 發表於 2006-1-11 03:1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考察16-18世紀的西方史,日本甲午戰爭-二次大戰本身就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
美國南北走向統一,德國東西走向統一,歐洲聯盟走向統一,和平統一是歷史的趨勢。
歐洲有過內部戰爭-內部鬥爭,東亞乃至中國有過內部戰爭-內部鬥爭,但明智的選擇是走向求同存異-走向合作與和平聯合。

(所有文字,不恰當處,敬請諒解,未經同意,不可轉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78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6-1-12 05:40 | 只看該作者
完全的自由經濟是不存在的,比如說,美國就不願意中國出口到美國太多的紡織品。

國家就是調節自由經濟不足的地方。

向香港輸血也不會來自甘肅。香港的經濟地位的確在下降,明確地說,其實上海比香港更加優良。只不過,為了香港的穩定,國家要輸血,我雖然反對,覺得把這些資金投在上海,會有更大的效率,但是,上層這樣做,總是有必要的。

不過,為什麼害怕統一的共產黨一天到晚在叫「要統一」,而國民黨的聲音剛才開始由???

還有,為什麼大陸不民主的政府已經批准了「為自己掘墳墓的三通,而台灣的民進黨政府卻不願意?」
啊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

主題

506

帖子

1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6
79
雙刀 發表於 2006-2-25 08:46 | 只看該作者
[QUOTE=hcchiang0806]市黿, 甘C或台匙勻皇親雜篩, 怎嬖誥壞}? 反倒是, 中螄愀鄄煌7藕錳, 成是甘C等鵲厥》菹螄愀圯血了, 他意? 反正他也]的x[/QUOTE]
我的台灣兄弟,你這樣和黨衛軍們辯論會沒完沒了的。
對於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只有我們大陸人最了解。
中共它現在幹嗎要統一呢?統一了,台灣這張牌不就沒有了嗎?這張牌不僅能夠對
台灣打,對海外的華僑打,對大陸老百姓也能打,對美國也能打,對國際上也能打,
一牌多用。它如果失去了這張牌,無論是台灣分裂出去了還是台灣被統一回來了,
它都無牌可打了,所以它根本不想統一,它只是要拿著這張牌「玩」。所以它會經
常製造兩岸問題的話題,什麼「三通」啊、大熊貓啊等等,然後利用被收買的中文
媒體製造對台不利的輿論,現在台灣媒體被中共滲透的太厲害了。
它在11年前曾經有一個戰略,並不急著統一台灣,但是在政治上打壓台灣,在國際
上打光台灣,在經濟上打空台灣。這三條差不多已經都快做到了。
我們大陸的右派們一直以來有這樣一個看法:「中共死也不敢打,要死了才有可能
打,打了就死。」因為「穩定壓倒一切」,給鄧小平送個花圈都要抓起來,北大一
個女孩子被強姦致死,同班同學開個追悼會,教育部都要下命令說不利於穩定。共
產黨哪還敢打一場在49年以後被中斷了56年的台海戰爭?這可是內戰,那不是最不
穩定的嗎?最容易製造不穩定的!
這一點,我覺得海外的很多華人朋友和台灣同胞看不清,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
們沒有在共產黨的統治下成長,不了解共產黨。真要說了解大陸,了解中共的,還
是我們這些大陸人,才跟共產黨「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可是它「培養」起來的。

其實現在基本上大家都是反共的,沒有人是真心喜歡共產黨的。就包括這些黨衛軍。
他們現在只是身不由己而已,到時共產黨倒台就樹倒猢猻散了。

現在台灣最大的問題是: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經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到現在還沒有
看透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即將拋掉專制、走向民主關鍵時刻,以連戰為首的台灣國
民黨,把自己絞進了中共這個要倒台的專制泥潭裡去,他不是在埋葬自己嗎?是在
自掘墳墓。無形當中,不論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把自己站到了大陸13億要追求民主
的人民的對立面上,划不來啊!
我們不怪他們的地方是:他們不了解大陸,也不了解共產黨的歷史,不了解什麼叫
專制統治?什麼叫大陸的社會人心?但是要怪他們的是: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而且拒絕知道。他們甚至連20年來中國大陸的民間反思,發表在海內外肯定中華民
國、中國國民黨的文章、講演,他們都不屑一顧,甚至還要破壞搗亂。這就是他們
叫人不能原諒的地方。
他們今天還沾沾自喜,和共產黨在利益上取得了一致,還沾沾自喜獲得了共產黨給
他們的支持,將來到台灣就可以和別人在政權上一爭高下,其實他們忘記了他們的
本錢給自己輸掉了。國民黨有多麼光榮的歷史,慘痛的失敗,對民族、民主有多大
貢獻的政黨,他的領袖孫中山、蔣介石,他的三民主義,他的整個走向共和的道路,
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大事,他們不知道這一點,卻悄悄的把它埋葬了。說心理話,
我們大陸人真的是為他們很可惜,我們從內心裡為他們惋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80
phtsl 發表於 2006-2-25 10:17 | 只看該作者
但是,上層這樣做,總是有必要的。
=======================
領導總是對的。是吧?

引用金太陽的語錄,領袖就是人民的靈魂,沒有領袖的人民,就是沒有頭腦的肉。

呵呵。金太陽的話真是放之四海皆準 啊。
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保有財產的權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