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WILLIAMLYL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唯識中所述之第七識(未那識)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1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20 2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40樓 的帖子

William 兄我說出我的見解,也供你參考

我見如下:---

有情的心識本身所具有的創造力,不論它是分別性,或非別性的其自證分都是其實
存在的,而那見分,相分所反映的真實就未必確實存在,他們所反映的未必是真實
的,例如所反映的似法就不是實法,所以把未必真實的見分和相分,歸攝到真實的
自證(自體)分去,這就是唯識學的「攝末歸本」它活動是現量,並非比量

那麼,這個「本」是否「如來藏」?那就如「用手指月」你看月亮亦或手指呢?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2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1 0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41樓 的帖子

謝謝DJ兄,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3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1 01:25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0 12:36
末那識是見分之自證分,乃造業者,故不能持身。彼心須對如來藏所現相分才能運作,故必定相對於如來藏而有 ...

「遠離於心識」,有情之第七識--意根末那識,乃是意識升起之根源,故名意根,然意根對五塵之了別功能極劣,必須假藉意識之分別,方與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相應。意根之所以貪著三受,是因三受之中有其韻味,被韻味所引而生貪著。譬如有人云:「我很迷戀他走路的儀態,說話的語調••••••等」,意即貪著某人於四威儀中之韻味。譬如觀賞圖畫,有粗獷恢闊者,亦有細膩柔美者,各有韻味。此諸韻味即是法塵,普遍存在於五塵相應之三受之中;能體會五塵韻味之心,成為意識,即是錯悟者所以取之「無語言文字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處處作主之靈知心」,此心不離六塵境,因意根(末那)之作意牽引,而由如來藏流注出現,若意根不起作意(例如睡眠),意識即不現起;依意根而起,依根立名,故名意識。前六識皆名為識,不名為根,皆依根而起故,能分別六塵故。

意根(末那)從無始以來即普遍而不斷地執著一切法,故名遍計執性;意識雖然遍計,然而不恆,因分別而計著,欣樂厭苦;意根則計著一切境而不斷,甚至受苦之了知性亦起計著。例如有人嗜食苦瓜、芥菜,不僅執著樂觸而已。復有執著不苦不樂受者,例如痛后之無痛;亦如發獃——品嘗發獃之韻味。亦如有人喜歡賴床——睡懶覺,乃因貪著睡之韻味;於似睡非睡之間,品嘗睡眠之韻味,此即不苦不樂受。換言之,意根不斷攀援執取,於一切法不肯舍離,乃至睡著無夢時亦未暫停執取,欲時時了知一切境、一切法,若非色身疲倦導致意識昏沉,意根是不肯讓意識暫斷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4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3 11:01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1 01:25
「遠離於心識」,有情之第七識--意根末那識,乃是意識升起之根源,故名意根,然意根對五塵之了別功能極 ...

云何意及識」 意者為意根,即第七末那識;識者為分別,即前六識也。

意根末那識是前六識之俱有依,前六識若離末那,即不能現起,故為俱有依。意識有時可離前五識而單獨現起,如二禪定及夢中,名為獨頭意識;然亦不能離於末那而獨起,必須依末那而同時現起,方能運為作用;猶如眼識以眼為根,意識(空明覺知心)以末那為根,故末那亦名意根。末那亦名我執識,恆內執阿賴耶識功能體性為內我,乃至睡而無夢時、昏迷死亡時、無想定時仍不斷內執阿賴耶識為我;又外執能覺能知之意識為我,乃至外執能見能聞能觸能嘗能嗅之前五識為我;以不知此等皆虛妄故,遍於內外諸我橫加計度生執。此種遍計執性,生來俱有,不待生而後教,不待分別而起,故名俱生我執。——楞伽經詳解

意者謂此心處處作主,恆內執阿賴耶識心為自內我,亦執意識覺觀心為我,復執餘五根五識為我,恆欲了別三界諸法,普遍計度,執為真實,故名遍計所執性識。此識不了自身虛偽,計度一切三界諸法為我、我所,無始來覆障真如清靜體性,隱蔽真如,令眾生不覺,使聖性不起,是一切無明之根源。然以此識恆常,不斷審度,處處作主,時時作主,而意識不能作主,故成凡成聖悉憑此識之人法我執斷與不斷而有差別。意識於出世間法見道后,漸起擇法覺分,漸漸深入了知出世間法,然不作主,故須依意根之作主——確實認定自己無真實不滅之自性,乃決定放舍自我,依此而使解脫果現前,不復受生。然意根之作主須依意識之分別揀擇方能為之,是故佛子修道,不可捨棄意根與意識而修,若未至無學便欲捨棄意根意識,每日打坐,住於靜裸裸處欲求解脫三界輪迴者,無有是處。意根末那非能自在,恆依阿賴耶識而現行故,一切有情住睡眠位及昏迷等位中,意根亦恆現行而不斷,然須依阿賴耶方得現起,此非未學種智之人所能證驗之,唯除久以大悟之人乘願再來者。故意根雖非如意識之日日間斷,依於六塵外緣而緣起緣滅,而亦必須同如意識依因而起;因者謂即阿賴耶識也。

想者識之功用也,識為了別,謂識能知也。阿賴耶識能知七識之心行而起自心行,此知非謂相對於六塵之知也,此知唯真實證悟阿賴耶識空性者方能知之。阿賴耶識以具此知故,故名為識。意根有知,有別於阿賴耶之知,以意根於五塵能覺而不能現,於法塵亦覺而不現,恆常現行不斷,無量劫來貫通三世,與欲、勝解、憶念、禪定等法皆不相應,故慧微劣,不別六塵境——以唯能粗覺,不能細分故別故,故慧微劣,然而恆審思量六識心行,執以為我,普遍計度一切法而不能舍,恆觸六塵,恆起作意,恆受境界受,恆知五塵法(非如意識之充分覺知)而不斷,恆思量五塵行相而不暫舍,故於眠熟及昏迷中亦皆不斷,雖慧微劣,而覺六塵及六識心行,故名為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5
chico 發表於 2011-8-23 22:01 | 只看該作者
意根末那識是前六識之俱有依,前六識若離末那,即不能現起,故為俱有依。


這句話同「瑜伽師地論「的說法不一樣。前五識的俱有依是凈色根,非第七識。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6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4 10: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ILLIAMLYLE 於 2011-8-24 10:12 編輯

回復 chico 45樓 的帖子

沒有不一樣, 五色根及第六根意根(唯識中的第七末那識), 都是前六識生起俱有依 :

『如是,耳,鼻,舌,身, 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共會,便有更觸, 緣更觸便有所覺,若有覺便想, 若有想便思,若有思便念,若有念思便分別』--中阿含卷2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7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4 10:16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3 11:01
「云何意及識」 意者為意根,即第七末那識;識者為分別,即前六識也。

意根末那識是前六識之俱有依,前 ...

而此世界國土資財色身及六塵諸報,非唯阿賴耶識自心所能現起,自心離見聞覺知故,一切時地皆不作主故,一切時地皆不起分別故,是故必須別有能令自心阿賴耶識現起世界……乃至六塵諸報之心,以促令阿賴耶識現起如是諸事。

此一能促成之心即名現識,即是末那識——十八界中之意根也。意根以具遍計執性故,恆、審、思量故,處處作主,時時作主,不肯令自己消失,無始劫來一向如是,故令自心阿賴耶識隨之受諸生死。然意根分別慧極劣,若離意識,即拙於分別;而意識不能觸阿賴耶識業種,唯有意根方能觸之;意根雖能觸及業種,而分別慧極劣,若離意識時,唯能執有,不能分別,遂隨惡業境界風作主,而牽阿賴耶識受傍生等身,得劣慧之報;若造善業之人,正死位中則現善業境界,末那即於其中作主,受生三善道,共業世界國土之形成壞滅亦復如是,須有末那方能示現。凡此皆須依於末那之功能,方能有此三界有之現起,是故意根名為現識,是故佛云:「受用、建立、身,是眾生現識」。

依於自心所藏業種及現識體性,便於彼阿賴耶識現起身口意三業而成就此世之造業諸行種子,成為再受後有之業種,於造諸業行之時,亦受往昔業因應受之果報。凡此皆由自心阿賴耶識之所變現而起,非「緣起性空」無因而有;何以故?以「緣起性空,無常故空」乃是蘊處界法之空,空已斷滅,斷滅無法不復能有緣起,既無緣起,則無「無常空」,一切斷滅,同於斷見外道。是故現識及業種雖有能現「國土資財色身受用建立」之能力,要因持種之自心阿賴耶識為根本因,方能現起;猶如波浪雖因風起,要因海水方能起浪;猶如巧婦善能炊飯,要因有米方能善炊;是故,三界萬法皆唯自心,因於自心阿賴耶識而起,現識及業種則是能起之緣;此諸能起之緣無真實不壞之自性,終歸無常,其性是空,故名緣起性空,名為無常空。緣起性空無量諸法現起,乃依阿賴耶而起,猶如海浪無量無邊,悉依海水而起,是故佛雲「於彼現諸業,譬如水波浪」。——楞伽經詳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8
chico 發表於 2011-8-24 11: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1-8-24 11:45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46樓 的帖子

意根末那識是前六識之俱有依,前六識若離末那,即不能現起,故為俱有依。

我不知道,意根是不是第六識的俱有依,根據「瑜伽師地論「,意根決不是前五識的俱有依。

「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眼。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49
jiandao 發表於 2011-8-25 05:13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15 21:31
回復 jiandao 24樓 的帖子

『輪迴的思想源於婆羅門教』

從我原來對於釋尊教誨的理解來說,我感覺,(1)釋尊說六識,未曾說八識;(2)大乘後期經典有重要的文化、哲學、思想價值,但從釋尊教誨的角度來說,也有戲論的成分;(3)按照阿含記載的釋尊教誨,人正信因果,律己持戒,勤於禪定,即可得清涼安樂,身心受益,豁達灑脫,利人利己。

無學謬見,瞎說一氣,不好意思。

前一段未來貝殼村,遲復為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50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5 1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49樓 的帖子

Jiandao 兄客氣了, 各人信受因緣不同,因我是大乘法的弟子, 咱們在這裡和有緣的友聊聊自己喜歡及信受的法教,沒有要讓別人特別去相什麼, 大家隨緣, 您有時間和興趣,隨意看看. Best Regards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51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5 11: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ILLIAMLYLE 於 2011-8-25 11:41 編輯

回復 chico 48樓 的帖子

我不知道,意根是不是第六識的俱有依,根據「瑜伽師地論「,意根決不是前五識的俱有依。

「云何眼識自性?謂依眼了別色。彼所依者:俱有依;謂等無間依;謂種子依;謂即此一切種子執受所依,異熟所攝阿賴耶識」

================================================

我不曉得Chico是怎麼了解等無間依的, 以上三種依, 都是必須俱有的依持, 缺一不可, 都也是俱有依

意識也是依根、塵、觸三事和合因緣而生之法,是以第七識意根、不壞之五根與六塵作為俱有依之藉緣,以及第八識如來藏與其所含藏的意識種子流注作為根本因,「因、緣」具足方能令意識現行,故說眼識乃至意識等六心是依他起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2
chico 發表於 2011-8-25 1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51樓 的帖子

你這樣理解那句話,我沒什麼可說的。我還是慢慢讀「瑜伽師地論「,少打閑岔。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53
jiandao 發表於 2011-8-25 14:28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4 22:26
回復 jiandao 49樓 的帖子

Jiandao 兄客氣了, 各人信受因緣不同,因我是大乘法的弟子, 咱們在這裡和有緣的友 ...

對於釋尊教誨之精髓---智慧與慈悲,大乘法實有發揚光大,功德亦彰顯於世,我雖已離佛門信基督,仍對大乘法心存敬意。

Best Regards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4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25 20: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8-25 07:24 編輯

回復 WILLIAMLYLE 51樓 的帖子

我相信」瑜伽師地論「,講的前五識與阿賴耶識是不會起執,而意識和末那識是會起
執的,這大概是「chico"兄要所講的分別性,前五識只會從自證分變現為見分和相分,故作唯識觀時,把相見二分攝到所屬的自證分去這就是W兄你講的它」俱所依「是它們之間的關係

」成唯識論「強調依我,法分別熏習力,故有實我和實法的分別,此等分別計執又
熏習於阿那耶識中,當眾緣具足時,意識與末那識便依彼相,見二分變成似我,似
法,執著有實我實法的存在。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27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LLIAMLYLE 33樓 的帖子

楞伽經裡明文稱釋種悉達多是外道,由此可知它根本就不是佛教的經典。
其他幾部經論的問題,你再研究一番吧。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27 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32樓 的帖子

外道和附佛外道也談輪迴。一個是靈魂投胎,一個是『識』去投胎,骨子裡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27 10:16 | 只看該作者
『識』有緣則生,無緣則滅;『識』真的沒什麼獨特不凡之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58
 樓主|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7 10:24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1-8-24 10:16
而此世界國土資財色身及六塵諸報,非唯阿賴耶識自心所能現起,自心離見聞覺知故,一切時地皆不作主故,一 ...

意根末那,不依父母之緣而生,但依阿賴耶識因而生,此心行相微細,剎那剎那作主而不間斷。從無始劫來,種子流注相續不斷,而了別慧劣,執著性強,遍計諸法為我我所,故令聲聞一至三果聖者一時猶難斷分段死,是生死之根本,又名我執識。聲聞慧脫俱脫無學,由能現觀此識之執著性而除斷之,則斷我執,成無學聖,聲聞乘真諦已究竟知。——楞伽經

複次,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不具現識之功德,要由意根之遍計執性,方能令三界中分段生死之種子不斷現行,阿賴耶識心體自身恆住涅盤境界中,恆住於「恆而不審」之清凈境界中,絕無可能自動流注分段生死之種子;經論中皆說阿賴耶識心體不能自行運轉故,要由意根作為俱有依,方能運轉故:【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意根)若無,(阿賴耶識)定不轉故。

(成論卷四)】由此可知:阿賴耶識絕非是能現萬法之識,恆而不審故,完全是被動性之心體故,從來不曾有主動現起諸法之「欲」故;是故阿賴耶識於三界萬法悉無執受性,乃至執持色身…等法,亦是皆由意根之作意與思,而令阿賴耶識流注種子方能執持者;若意根作意欲死、欲自殺者,阿賴耶識絕無意見,必定完全配合,絕無主見,正是不審之體性。是故,阿賴耶識必須要由意根之作意與思,方能由阿賴耶識中流注種子而顯現萬法,故說意根方是現識。

亦如《起信論》中明說意根是現識:「三名現識,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鏡觀眾色像;現識種子,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如是論文中,已經明說:意根乃是阿賴耶識現起六塵境界相之原動力,六塵諸境固由阿賴耶識心出生,然須以意根為緣,方能現起,絕非單由阿賴耶識心便能生是六塵等萬法也!意根若斷,則六塵境界相等法,便將永遠不能從阿賴耶識心出生;由是緣故,說意根乃是阿賴耶識心出生六塵等萬法等原動力,意根恆時具有如是促令阿賴耶識心出生六塵萬法之能力故。由是緣故,《起信論》說意根是現識,非唯成論及起信論所說如是,契經中亦如是說,信無虛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59
Djogchen 發表於 2011-8-27 1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56樓 的帖子

老兄你認為「識」的投胎是附佛外道,請教老兄你兩個問題(你可選擇不答)

你認為這個世界有沒有「輪迴」?
如果有的話,那個「個體」是如何過渡??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0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8-27 16:0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8-27 16:07 編輯

回復 Djogchen 59樓 的帖子

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要如何過渡?佛說緣生,但時下佛教徒信往生,所以他們無論如何也轉不出"輪迴"的死胡同。

不只是生死輪迴,唯識的學人甚至認為沒有第八識,人睡著了就會醒不過來呢。好玩吧?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