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MapleTre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聰明的佛陀

[複製鏈接]

39

主題

4119

帖子

1297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7
41
信仰平等 發表於 2010-6-22 06:40 | 只看該作者
平等兄不必在這裡糾纏。我不在乎是否說的客氣合理。因為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五比丘以為他意志 ...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06:12


好,聽從一說兄的勸告. 把文章的名字發給我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2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8# 真源湛寂

真源兄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哪裡說錯了,我哪裡理解錯了?我說的全都有依據,也都給你們看了,你在那裡可以提出什麼異議來就提出來,劈頭蓋臉說人家一通,沒有理由,沒有說明,就是你的風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3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9# 信仰平等

耶穌是被棄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4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7 | 只看該作者
平等兄不必在這裡糾纏。我不在乎是否說的客氣合理。因為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五比丘以為他意志 ...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06:12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而且我也解釋過「開除」我使用了引號,意思就是被「排斥」「分道揚鑣」,這一點你也承認是事實,可你為什麼還要指責我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22 11:31 | 只看該作者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7

在佛陀開悟成就正覺前,那五比丘的確是同修,但隨著五比丘接受佛陀的教導,師生關係就確立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46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22 12:15 | 只看該作者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11:17


你說的對。是我的說法不妥。佛陀與五比丘在先前是同修關係。我只是覺得我們既然在這裡花時間就談一些有深度有意義的話題或者問題吧。對言論不對人,大家都自覺抵制一下膚淺惡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7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5# Dhammapala

謝謝pala兄的確認。在佛陀開悟后,他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所說的「開除」的時候,他們卻是同修關係,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8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0: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一說實相

一說兄此話怎講?我們當然應該抵制「膚淺惡俗」,但是你是在影射我的帖子嗎?我一點都不覺得這個帖子屬於「膚淺惡俗」。如果一說兄這樣認為,請告訴我這個帖子哪些內容「膚淺惡俗」了?就連長年學佛的你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同修關係,這叫「膚淺」嗎?我說佛陀聰明,這叫「惡俗」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49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1: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真源兄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哪裡說錯了,我哪裡理解錯了?我說的全都有依據,也都給你們看了,你在那裡可以提出什麼異議來就提出來,劈頭蓋臉說人家一通,沒有理由,沒有說明,就是你的風格?

一說兄,你不是要釋迦摩尼被沙門「開除」的證據嗎?下面就是: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修苦行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禪坐6年)
 日食一麻米  形體極消羸
 欲求度未度  重惑逾更沈(禪坐失敗,不能滅欲求,疑惑更深)
 道由慧解成  不食非其因(開始反思,聰明!)
 。。。
 思惟斯義已  澡浴尼連濱(洗澡,退出)
 。。。
 時彼山林側  有一牧牛長
 長女名難陀  凈居天來告(牧羊女)
。。。
 敬奉香乳糜  惟垂哀愍受(敬奉香乳糜)
 菩薩受而食  彼得現法果(釋迦摩尼吃了)
 。。。
 五比丘見已  驚起嫌怪想(五比丘起身責問)
 謂其道心退  舍而擇善居(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下面的話,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開除」沙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0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16 | 只看該作者
請參考29樓,32樓和44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1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謝謝pala兄的確認。在佛陀開悟后,他們的關係是師生關係,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所說的「開除」的時候,他們卻是同修關係,所以我不覺得有什麽問題。


我貼出你「略去」的, 並相鄰的幾段:

 菩薩即於彼  一處靜思惟
 五比丘知彼  精心求解脫
 盡心加供養  如敬自在天
 謙卑而師事  進止常不離

 猶如修行者  諸根隨心轉
 菩薩勤方便  當度老病死
 專心修苦行  節身而忘餐
 凈心守齋戒  行人所不堪
 寂默而禪思  遂經歷六年

五比丘的定功也是很深的。 並且是修行之地的主人。
因為他們知道釋迦牟尼是為了《精心求解脫》, 因此, 《盡心加供養》, 《謙卑而師事》。

而這幾段分明是說五比丘對佛祖相當恭敬, 並以老師相待。 你所認為的, 是自欺, 欺人。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22 22:41 | 只看該作者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下面的話,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得出 《「開除」沙門》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1:54

他該是把『五大』和『五比丘』當成了一回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3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2:45 | 只看該作者
請參考29樓,32樓和44樓。


29 樓
後面還有一句呢:「菩薩獨遊行」。如果沒開除,咋變成「獨遊行」了呢?


32 樓
我一向認為真源不是像平等一樣的法力賽人。雖然佛經里沒有寫「開除」(多沒面子啊!)。但是通過前後的因果推斷,只有兩種可能:1 釋迦摩尼叛教了;2 釋迦摩尼被開除了。你說是哪一種可能呢?


44 樓
我說過了,那段故事我會在下面講出來,一說兄沒有看到?
另外我不認為釋迦摩尼是那五比丘的老師,因為他本人都沒有任何成就,怎麼能帶徒弟?那五個比丘應該是「同修」才是。而且我也解釋過「開除」我使用了引號,意思就是被「排斥」「分道揚鑣」,這一點你也承認是事實,可你為什麼還要指責我呢?


29樓,32樓和44樓, 都沒有逐字解釋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你不是要我指出你的問題嗎?

請逐字解釋 「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這段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2:46 | 只看該作者
他該是把『五大』和『五比丘』當成了一回事。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22 09:41


這要他自己說出來才能算數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5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1# 真源湛寂

謝謝真源兄引用的經文,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討論態度。

我覺得「謙卑而師事」並不是拜釋迦摩尼為師的意思,但是可以說明五比丘對釋迦摩尼很尊敬,這是事實。不過這是發生在釋迦摩尼沒有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真源湛寂

謝謝真源兄引用的經文,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討論態度。

我覺得「謙卑而師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9:46


我不想開闢那麼多話題, sorry。 請您回復 53 樓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7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49 | 只看該作者
在釋迦摩尼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並導致後面的「菩薩獨遊行」。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5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22 22:50 | 只看該作者
在釋迦摩尼接受牧羊女的食物之後,他們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指責釋迦摩尼「道心退」,並導致後面的「菩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09:49



那就請逐字解釋一下, 您是如何從「如人得解脫 五大悉遠離 菩薩獨遊行」 得出 《「開除」沙門》這個結論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9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2# Dhammapala

我的確是這樣認為的,請問pala兄,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60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22 2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6# 真源湛寂
我那句話理解可能不對,但是不妨礙總體的結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