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MapleTre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基督信仰與佛教的對比-因果觀2

[複製鏈接]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1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9# 問?
你既然知道佛教的今生因果不完整,怎麽就不知道基督徒自己的禱告也不是完整的因果呢?你咋這樣不同標準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2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0# Dhammapala
當代人有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能不能舉幾個例子?因為這個標準好像很高,首先禪定修為在四禪以上就是個很高標準,而且禪定修為本身就是一個不能證明的東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匿名  發表於 2010-6-9 21:46
回復 40# Dhammapala

觀察過去生的名色
有些禪修者承認在禪修課程開始時,雖然他們有意願要禪修,但 是仍舊有許多疑惑。無論如何,當能夠如上所說那樣地觀察時,他們見到他們(影像)逐漸變年輕,便相信了。這是說,目前成年的禪修者,當他觀察過去的名色,他年少時的心性再度呈現。他便接受過去是可以觀察到的。他繼續觀察小時候的名色至到在母胎時,及至到最初結胎階段的羯羅藍的名色。能夠觀察到這最初結胎的羯羅藍之後,如果他以欲知這名色從何處來的欲願,用心光照向彼方﹙ 過去),通常他可發現產生這名色的因。
在過去生的死心與今生結生識之間沒有心剎那。如果您能觀察今生結生的名
色,那麼您就可以觀察到過去生死時的名色。進一步只觀察為名色而已。這樣觀
察,通常臨終時非常靠近死心的影像會很清楚地出現。呈現在有分意界,產生今
生生命的業所緣、業相或趣相將出現。如果臨終的影像出現,觀察它的四界。當
它變成色聚時,分析它。觀察心所依處及分析其色法。如果在那裡觀察不到業生
色,則往過去一些觀察。如果您能夠分析死亡的前一刻,那麼您可以觀察心所依
處。如果能夠觀察心所依處,那麼將發現以心所依處為所依的主人有分意界。當
禪修者已經發現有分意界之後,他該做什麼呢?他將發現其中一個相(業所緣、
業相或趣相) 由於能產生果報的業力的原故,在臨死速行或該速行之前一刻生
起。
<觀察緣起>
帕奧禪師
44
匿名  發表於 2010-6-9 21:52
第一位禪修者的報告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階段,將說明兩位禪修者的報告。有一位禪修者被指示
觀察他的第一過去生,今生他是位男人。第一過去生所聚集的業不一定產生今生
的果報。在第二過去生中,他是一位出家人。在那一生中他修習禪觀。那一生他
所修的禪法是四界分別觀、三十二身分、骨觀及白遍。禪修之後,他許願生在人
間快樂之處。當今生這位男士觀察他第一過去生,他第二過去生禪修的業之業所
緣出現。禪修的善速行心路心心所在臨死速行時生起。不過那時,總共生起了四
種善速行心路:
一、 四界分別觀的善速行心路
二、 三十二身分的善速行心路
三、 骨觀的善速行心路
四、 白遍的善速行心路
因此,他被指示觀察到底那一種業真正的產生果報。他觀察到臨死速行的所緣是
修四界分別觀之業。
在這階段,禪修者必須觀察所有六根,連接過去因與現在果的關係,在這之
後,進一步的教導是:Atitepi paccaya ceva paccaya samuppanna dhamma ca. 「過
去只有緣及緣生法」。當觀察過去時,他了解到過去只有因與果。要了解這些,
有必要觀察第二過去生,因為由於第二過去生的諸因,產生第一過去生的果。我
們是否能夠說這樣就足夠了?這並不足夠。如果可能,觀察更多的過去生會更
好。為什麼更好?
(一) 當有情見到他們如何以何種槳划船,如何被浪(輪迴中的世間法)衝擊,他不
是就會失望嗎?他們將失望,慢心也會減低。他會常常被警惕心(samvega)所
警策。這是一個原因。
(二) 另一個原因是如果禪修者能觀察多生,他對輪迴的厭倦將逐漸成熟。這厭智
(nibbida bana)的成熟對毗婆捨那智是一個強大的助緣。這是証得道智、果智
的強大支助。因此,禪修者應該嘗試令厭智成熟。有了這樣的目的,則觀察
許多生是較好的。
當這禪修者被指示觀察過去,在他第二過去生中,他是一位僧人,修習四界
分別觀、三十二身分、骨業處及白遍。他許願生為快樂的人及天人,對「人」及
「天人」錯誤的認知是無明,對生為人及天人的執著是愛,執取之是取。被這三
法所圍繞,他聚集行。當他觀察產生第一過去生的因時,他發現到它也是由修四
界分別觀的業力所形成。這修四界分別觀的業力也產生今生的生命。
當禪修者觀察他的第三過去生,他觀察到他是一位老人。他被指示觀察何種
相於臨終時出現。他發現供養一位沙彌食物的業所緣出現於老人的有分意界。接
著他被指示觀察供養食物的影像之四界,再分析那些名色。當觀察於兩個有分意
界之間生起的心路之心心所時,他被指示觀察那時候許願之無明、愛及取。那時
的願是希望像那位沙彌一樣,生為出家人。對「出家人」錯誤的認知是無明,執著生為出家人是愛,執取之是取。被這三法圍繞,他做什麼呢?他供養食物,這
是行及業。善心心所是行,當它們滅了,所留下的力量或潛能是業。總共完成了
五因:無明、愛、取、行及業。由於五因已具足,他於第二過去生中成為僧人。
他觀察到他第四過去生是一位男人。在那生中,他於佛像前供養花並許願生
為男人。對「男人」錯誤的認知是無明,執著於生為男人是愛,執取之是取。被
這三法圍繞,他聚於佛像前供養花的善思。這善思是行,它消失後所留下的力量
或潛能是業。總共有無明、愛、取、行及業。當觀察他那一生中曾造什麼業時,
他發現他也曾修四界分別觀直到色聚的階段。但是,他無法進入分析色聚的階
段。之後他也曾修習三十二身分、骨業處及白遍。他可以證入白遍第三禪。以這
樣的方法,他可以在建立定之後,觀察色法時見到色聚,但是他還是無法分析色
聚,因此未到達真實法。無論如何,由於他已修習四界分別觀,他已經種下好的
明種子。
what-buddha-taught.net/Chinese/Pa_Auk_7.pdf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45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MapleTree

贊同楓樹兄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46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1:59 | 只看該作者
佛教的因果觀里缺失了一個關鍵的元素 - 神。

您能說說, 如來, 真如實相, 和因果是什麼關係嗎?

如來是一個人, 還是什麼?  個人的修行, 與如來的關係是怎樣的?
...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0-6-9 02:03


原始佛教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如來,是後來人們根據需要創造的。比較接近原始佛教的小乘佛教根本不承認什麼如來。按佛教定義,佛就是覺悟的人,之所謂覺悟,就是通曉世間的真理,而對真理的本源----神沒有探究。我猜想這也就是楓樹兄的論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匿名  發表於 2010-6-9 22:02
回復 46# 研究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如來 (Tathāgata), it is discussed in great lengths in Pali suttas.
en.wikipedia.org/wiki/Tath%C4%81gata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48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Guest from 99.227.40.x
原始佛教並無《金剛經》。《金剛經》是後人所為,好像小乘佛教並不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4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9 22:21 | 只看該作者
原始佛教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如來,是後來人們根據需要創造的。比較接近原始佛教的小乘佛教根本不承認什麼 ...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1:59

如來(Tathaagata)是佛陀自稱的用語。以下是Ven. Nyanatiloka Thera(三界智長老)的解說:
TATHAAGATA :the "Perfect One", lit. the one who has "thus gone", or "thus come, is an epithet of the Buddha used by him when speaking of himsel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匿名  發表於 2010-6-9 22:22
回復 48# 研究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of wikipedia buddy, it says very clearly the Tathagata idea has its origin in the ancient canon of Pali suttas. I guess people need to really understand an idea or its origin before ever attempting to discuss it, or else the misunderstanding will result.
51
匿名  發表於 2010-6-9 22:26
The understanding of existence of past lives is something testable and knowable,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You need to develop certain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samadhi) which allows on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but transient formation of this mind and body in the present, past and even future.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2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9# Dhammapala
如來的確是佛陀自稱的名字之一。但是如來的意思卻被大乘,尤其是中國的大乘佛教給發揮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3
chico 發表於 2010-6-9 2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Guest from 99.227.40.x
原始佛教並無《金剛經》。《金剛經》是後人所為,好像小乘佛教並不認同。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2:15

你的意思是說,猶太教不認同新約也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4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3# chico
根本就是兩回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55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36 | 只看該作者
原始佛教里根本就沒有什麼如來,是後來人們根據需要創造的。比較接近原始佛教的小乘佛教根本不承認什麼 ...
研究 發表於 2010-6-9 21:59


你猜想錯了,你猜想的楓兄的觀點也在被指明不實后重新修正了
修正再修正,歷史上基督徒們專擅的手法在此處被很好地繼承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56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如來的確是佛陀自稱的名字之一。但是如來的意思卻被大乘,尤其是中國的大乘佛教給發揮了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2:35


基督的確是猶太教的名字,但是基督這個形象卻被基督徒,包括一切派別的基督徒給發揮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7
 樓主|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6# windovertree
你又撈了兩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58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52 | 只看該作者
你這樣的例子在佛教中也有,只是你視而不見。張三行善,一生平安。李四行善,一生坎坷。你怎麽解釋因果?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0:45


張三李四的差別佛教並非沒有注意到,更非一定搞到神定因果論才能解釋。
張三家五點做飯,六點開飯。李四家六點做飯,七點開飯。不正常么?
非要只看六點鐘的那一刻嗎?典型的機械思維
讓你看遠一點兒,就又跑到神定那裡去了。典型的教條思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59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windovertree
你又撈了兩分。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10 00:48


辛苦啊,寫了兩行字才撈到的。
你一句話就撈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0
chico 發表於 2010-6-10 0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ico
根本就是兩回事。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6-9 23:56

兩回事?猶太教認可你們自己編的新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