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八福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邀請問?做見證(之一):佛力加持

[複製鏈接]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1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4 04: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apleTree :
第2 種菩薩和你說的「神就是愛」空與愛是不矛盾的內容是一致的。

不過,不管修基督教還是佛教,要達到這種空,也不容易啊,需要很多智慧。沒有智慧的慈悲也是空談靠不住的,我們經常一不小心就犯錯了,可是犯了錯還經常意識不到呢,更何況要改!所以修行真的比較難!哈,找一個能挑剔的人在你身邊,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呢。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3:21

這一點我也很奇怪,耶穌是神,他來人間拯救我們,他的一生也是偉大的無罪的,他的一生就是與我們凡人不同。可是佛教里的菩薩就是在我們凡人之間,他們(或者說你們)為什麽「經常一不小心就犯錯」呢?我感覺菩薩和凡人(罪人)好像沒有什麽區別,你說這是怎麽回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2
問? 發表於 2010-5-4 0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2# MapleTree

因為是菩薩啊!菩薩是什麼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43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4:51 | 只看該作者
他們(或者說你們)為什麽「經常一不小心就犯錯」呢?==這個指我們還沒有修成的凡人,不是說菩薩。
具體到菩薩呢,菩薩還不是佛(差一點),所以還不是絕對完美。耶穌也是如此。他也不絕對完美,你基督徒說他完美,只是一廂情願罷了,也就是你基督徒相信他完美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44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5: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8# 翡翠

你的貼中,有兩個錯誤。

1)世界上,有絕對的對錯。  比如說,孩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父母。

換個角度來看,「世界上本來沒有對錯」,這個命題,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2)作為父母,如果看到小孩子走上了邪路,父母一定會捨身去拯救小孩,而不是在那裡說,
哈哈,你小子上輩子沒有做好事,我就讓你去得報應。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5
問? 發表於 2010-5-4 0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0# 翡翠

翡翠,你這麼講容易讓他們誤解的。跟他們講法相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們更容易接受。人的根性不同,有些東西他們是接受不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46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Servant45樓:
1,孩子的父母那也看什麼時間說,此孩子的父母僅僅是他此生肉身的父母的孩子,而不是其他時間的父母,按照佛教的觀點孩子前世的父母就未必是他現在的父母嗎。再往前推,所有人的父母都是上帝,佛說是佛性。
2,救是一種願望而已,可是蹲監獄的事情,父母有心無力呀:))
3,「世界上本來沒有對錯」,這個命題,是對的,還是錯的呢?
==回答: 看具體情況而定。在一個條件下是對的,在另一個條件下就有可能是錯的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7
問? 發表於 2010-5-4 05: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翡翠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問得很聰明,《金剛經》下半部起始問得就是這麼個問題。

金剛經上半部說:應無所住。下半部起始,須菩提就問了,這個「應無所住」該不該住呢?這裡面就有味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48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5: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rvant 於 2010-5-3 16:31 編輯

回復 47# 翡翠

不說別的問題,如果你的小孩在走錯路,明顯的是對小孩不好,你真的會不管嗎?
(不是說,已經有結果的錯誤,而是正在發生的不好的事情,還沒有到錯誤的地步。。。)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49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5: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0# 翡翠

你有沒有想過,
是否過錯,是被誰在轉換?是在誰的掌控中?

(主語是誰???)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50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翡翠

翡翠,你這麼講容易讓他們誤解的。跟他們講法相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們更容易接受。人 ...
問? 發表於 2010-5-4 05:18

謝謝問號提醒其實我也覺得我走的太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51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翡翠

不說別的問題,如果你的小孩在走錯路,明顯的是對小孩不好,你真的會不管嗎?
(不是說,已 ...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5:30

知道嗎,凡事看具體情況就是說要看程度,有些程度可以通過「教育」挽救回來,有些磨破了嘴你兒子也不聽你的嗎,你兒子不理解你也算一回事吧?
你完完全全的理解上帝耶穌的本意嗎?他所說的話你要是聽不懂誤解了怎麼辦?所以「教育」也看機緣,否則沒效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52
問? 發表於 2010-5-4 0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1# 翡翠

佛法講究的是對症下藥,不象基督教的抽屜里只有一味大力丸,而且是「強迫他進來」。這個高下已經分明了。咱不能跟基督教學,對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主題

3417

帖子

101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2
53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翡翠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問得很聰明,《金剛經》下半部起始問得就是這麼個問題。

金剛經上半部說 ...
問? 發表於 2010-5-4 05:28

你繼續。。。我洗耳恭聽。
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總覺得凡事只要和無私搭了邊所有的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個人一點見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54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2# 翡翠

我們都在談大道理啊。
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希望你遇到的都是簡單的題目。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55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6: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3# 問?

問號,

基督教是對症下藥,只是醫生,不是你我這些凡人而已。

聖靈親自來對症下藥。

這個,是一個本質的不同啊。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6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5-4 0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我不是很確信pala兄說的意思。第一段你好像是贊成我的說法,第二段你又說佛教術語不能望 ...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3 23:30

我的第一段是針對『愛是終極的情感,要存到永遠。愛也是高過智慧的,而沒有愛的智慧正是人類墮落的原因。』而說。

有些人批判佛教要人斷愛的教導悲觀消極,認為基督教提倡愛才是正確有益的,其實佛教要人斷的『愛』和基督教所提倡的『愛』,在概念上並不相同。耶穌教門徒要愛仇敵,這裡所說的『愛』,在佛教裡稱為Metta;這是巴利文,意思是『慈心』。另一方面,佛教要人斷的『愛』叫作Tanha,意思是『貪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57
Servant 發表於 2010-5-4 07: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ervant 於 2010-5-3 18:15 編輯

回復 57# Dhammapala

pala仁兄好。(我喜歡這個稱呼啊。)

其實,仁兄不一定要用「批評」,「批判」,這樣一個字眼,至少我沒有這樣的去評論啊。

這裡是比較佛教中所說的「愛」,和基督教中所說的「愛」的不同。

pala兄誤解了,基督教的愛,不僅僅在「愛」仇敵的愛,而其實,也是你在這裡所說的「斷」愛。
只不過,一般的人,很難有機會去體會,「斷」愛,「斷」人間的愛,因為「愛神」,
用聖經的經文,就是「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做我的門徒」。

我們查經班的一對老人的女兒,今年要放棄一份非常好的職業,(律師),去東南亞「工作」。她來到我們查經班,就談到她做選擇的時候,她知道,她父母的心裡的牽掛,但是,因為聖靈的感動,她選擇了神的呼招,去那裡工作至少一年。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超過父母的愛的,只能是從神而來的愛。
更高一個層次,神,就是愛。(這個,是一個邏輯上,不容易明白的命題)。

從神而來的愛,就是基督教所說的愛,
因為,從神而來的愛,
我們可以去愛我們的仇人,
我們也可以「斷掉」我們對親人的「貪愛」。。。

所不同,就是,在這一切的事情中,有一個主語,那就是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58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5-4 09: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翡翠

按著基督教信仰,神是唯一真理。除耶穌以外,天上地下沒有別的名可以使人得救。
這個佛教從來沒有包容過。非要講包容的話,必須加上一句:這是個方便法門,是修鍊的途徑之一……
如果這也能叫做「包容」的話,那基督教也可以反過來包容佛教:佛教理論是人智慧的頂點。不過呢還有一句,上頭還有神的智慧……

我個人覺得,這兩種包容都有點虛偽。
八福 發表於 2010-5-4 04:18


很贊同八福兄說的。這是如實的公正的,不是一廂情願的概括。尊重但是不認同是應該有的好態度。

如果我要稍稍嘀咕一下的話:就是很多學佛的人都曾經認真地讀過聖經參加過教會的學習查經,對於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沒有誤解。然後他們把所理解的基督教理論放在佛教的理論框架中可以給出一種恰當的解釋。而倒過來,好像還沒有碰到過一個真正懂得佛教的基本教義(僅僅是基本教義)的基督徒。所以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真正懂得佛教教義的基督徒,再來看這兩個教的比較就會很有意思了。當然這些嘀咕都不算,我還是很尊敬耶穌和基督教的。愛之深責之切,看到好的基督徒,特別是有愛心有智慧的基督徒,我會非常高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59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4 10:13 | 只看該作者
愛既然是一種情感,那麼在佛教的立場而言,它就是無常的,也不可能存到永遠。當然,這是從經驗上而言,你仍然可以相信有永遠存在的愛。

我覺得用中文論道有時要很小心,佛教其實也是洋教,只是大家通常忘了這個事實。許多漢譯佛教術語都不能望文生義,『愛』就是一個例子。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5-4 06:57

pala兄,這是你的原帖。這裡你說「愛既然是一種情感,那麼在佛教的立場而言,它就是無常的。」那麼你在57樓說的「Metta『慈心』」是不是屬於無常的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60
MapleTree 發表於 2010-5-4 10:15 | 只看該作者
他們(或者說你們)為什麽「經常一不小心就犯錯」呢?==這個指我們還沒有修成的凡人,不是說菩薩
具體到 ...
翡翠 發表於 2010-5-4 04:51

回復  MapleTree
因為是菩薩啊!菩薩是什麼意思?
問? 發表於 2010-5-4 04:49

你們兩個讓我聽誰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