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kai-you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家來補充例舉西方式民主的罪惡。

[複製鏈接]
41
零下三度VIII 發表於 2009-2-5 13:58 | 只看該作者
民主的罪惡?建國前毛澤東可是大讚民主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8

帖子

649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9
42
handso 發表於 2009-2-5 14:45 | 只看該作者

孫國良:民主的缺陷

孫國良:民主的缺陷
孫國良

【該文章閱讀量:929次】【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來,無論是在大陸、港澳台,還是在整個世界,民主的爭論都沸沸揚揚。然而民主並不是萬能的。因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因此,民主必須和實踐相結合;民主往往為利益所左右,因此,民主要防止為部分人操縱;民主往往導致效率低下,因此,民主必須與集中相結合;民主的實施往往需要較大的成本,因此,民主必須根據具體的經濟條件選擇具體的形式。
  [關鍵詞] 民主 缺陷 真理 利益 效率 成本

  民主,簡單的講是人民當家作主,少數服從多數。民主要求任何決策都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真正凝聚民心;要求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然而許多人不加分辨,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化」思潮,無限誇大民主的作用,似乎社會上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沒有實現民主造的,只要實行民主,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可惜的是,民主不是萬能葯,不可能一吃就靈,也可能犯錯誤,也可能被利用。

  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客觀世界有著自己的運行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也不會因為多數人的想法更改自己,你投票表決要求「天上掉餡餅」,它就是不掉,你有什麼辦法。人們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往往從少數人的實踐開始,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在認識的早期階段,「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在大眾看來何等荒謬,他受到了公眾的迫害,然而「日心說」並沒有因為多數人的反對而失去耀眼的光輝。建國初期,馬寅初提議控制人口,沒有多少人理解,他受到批判,還被剝奪了申辯權。今天反思,當年人口政策的失誤將使我國在未來的數百年的里背上沉重的人口包袱。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親自做一遍甚至幾遍來認識世界,只能通過上學、讀書、看電視、看報紙等間接方式了解世界,他們所接受的可能不是正確的,而是嗓門大的,出現頻率高的,或者對自己有利的。這就給少數人操縱多數人的思想提供了可能,為此,任何統治階級都十分重視思想控制。

  因此,民主也會背離真理,為了保證民主決策的正確性,需要保證所有人暢所欲言,珍視少數人的聲音,認真聽取少數人的意見。這還不夠,還必須針對各種意見在事前充分實驗、實踐,探索真相,用事實說服人民,這樣,真理就能被大多數人所掌握。沒有這一環節,所謂民主,只不過是想當然的民主,於事無益,於事無補。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決定,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的選舉,不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200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立法會的選舉,不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佔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維持不變。其原因在於,香港實行民主選舉的歷史不長,香港居民行使參與推選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民主權利,至今不到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來,立法會中分區直選議員的數量已有相當幅度的增加,在達至分區直選議員和功能團體選舉的議員各佔一半的格局后,對香港社會整體運作的影響,尤其是對行政主導體制的影響尚有待實踐檢驗。香港社會各界對於2007年以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仍存在較大分歧,尚未形成廣泛共識。如果貿然實行普選,很有可能影響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但是,從實踐的角度看,與專制相比,民主仍然更靠近真理。多數人的實踐總比少數人的實踐更豐富,讓相關的絕大多數甚至全部實踐者參與論證決策肯定比少數實踐者甚至外行決策更容易揭示真理、接近真理,失誤概率要低得多。關鍵是民主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讓實踐者決策,在決策之前必須要有實踐的論證過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最基本的原理我們不能違背。

  二、民主往往為利益所左右

  在金錢社會上,不同的利益主體(階級、階層、企業、家庭、個人)都會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奮鬥,民主是由財富的多少決定的,而不是由人頭的多少決定的。金錢擁有很多奴隸,它能雇傭保鏢,能雇傭軍隊,能雇傭吹鼓手,還能雇傭選民,窮人的選票是廉價的,議員的選票也是有價的。歷史證明,資本家的金錢可以收買工人領袖。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和金錢收買、控制一大批所謂思想家、記者和輿論工具,符合自身利益的就大肆傳播,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就極力壓制,誤導輿論,達到操縱民主的目的。2000年小布希在爭取共和黨黨內提名時,在新罕布希爾州敗給對手麥凱恩,此後他大大加強宣傳投入,廣告費從每周300萬美元一度漲到800萬,還僱人打了上百萬個電話拉票,最終把對手擠出圈外。

  在社會各利益集團衝突比較尖銳的時候,民主僅僅是這些利益集團鬥爭的工具,人數佔多數或財富佔多數的強勢集團一樣會通過民主的手段侵犯弱勢集團的利益。當弱勢集團連一張議會席位都得不到時,其權益就必然成為強勢集團宰割的對象。利益鬥爭越激烈,民主的作用也就越小,在利益集團的鬥爭演變到你死我活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武力,是「槍杆子裡面出政權」,而不是民主。2004年1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庫賴日前表示,如果以色列繼續并吞巴領土,巴方將放棄獨立建國的努力,轉而尋求與猶太民族組建一個國家。巴人尋求同等公民權,憑藉巴勒斯坦人的龐大人口規模及高增長速度,最終通過選舉實現掌權目的,而猶太人則成為少數民族。以色列會接受嗎?肯定不會!

  2003年12月,河北省涉縣上巷村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原支部書王急義以每票5000元拉選票,這對於上巷村村民來說不是個小數字。更重要的是,王急義在村裡十分霸道,許多人怕日後遭到他的報復,因此雖然不情願,最後大多數人還是投了王急義的票。錢從何來呢?村民們告訴記者,村裡的幾個企業每年都贏利三四百萬元,但是這麼多年他們一分錢也沒得到。村民認為,王急義之所以會這樣不遺餘力地競選村委會主任,就是看中了村裡這些企業豐厚的利潤。

  成都市某區的一位居民,每晚被居民樓里的麻將聲困擾,在幾經交涉后,設置麻將室的居委會讓居民投票決定麻將室的存廢,結果絕大多數人(多是打麻將者)選擇了存而不是廢。此時,投票變成了多數人剝奪少數人正當權益的自我授權。

  從更廣的意義上看,還有很多類似利益的因素影響民主的公正性。姚明是我國著名的籃球明星,但在NBA賽場上,他離頂級球星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在他剛進NBA的兩年中就壓過奧尼爾當選為全明星賽首發中鋒,原因在於他獲得了大部分中國球迷的支持,而上場后的尷尬卻是人所共知的。如果說這還有情可原,是球迷自願,那麼許多歌星明星為了得這獎那獎,僱人到網吧連續投票,豈不可恥、可怕。

  三、民主往往導致效率低下

  民主是多數人決定,在民主實現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相互挈肘、議而不決、耗費時日等問題。然而,很多局勢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稍一遲疑就可能全盤皆輸。這時候最怕犯「民主癱瘓症」,待你民主過來,民主過去,機遇早就不屬於你了,再正確的決策又有什麼用?某大國的導彈快到北京了,我們還要組織全民討論,行嗎?肯定不行。能通過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個少數服從多數嗎?也來不及。這既不可能給你充分思考的機會,也不可能給你全員討論投票的時間,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需勇於承擔責任,大膽決策。這就要求全國人民要把自己的權力委託給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也要設立自己的常設機構,選舉各級領導,分工負責,處理各種問題。

  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務有必要進行全民公決嗎?國務院買個煙灰缸要不要進行全民投票?沒必要。處理這種問題要建章立制,什麼樣的可以做,什麼樣的不可以做,交相關部門負責,並成立日常監督機關,一旦違反規章制度,就處理相關部門和個人。

  這些都說明,民主必須和集中,民主和授權,民主和制度必須有效的進行結合起來。民主和集中是對立統一的,民主是集中的客觀基礎,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如果民主發揚得不好,集中就會失去深厚的基礎,就難以保證其正確,如果在民主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得不到貫徹和實施,同樣是對民主的踐踏和背離。鄧小平說:「一個黨不集中不行,如果沒有中央的和各級黨委的集中領導,這個黨就沒有戰鬥力。這種集中,如果沒有高度的民主作基礎,集中也是假的。」①在真假不明、是非不清的情況下,要讓精通此事的相關人員,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集中決策,沒有這一環節,就會扯皮不休,就沒有行動的統一。少數正確的人可通過以後的實踐教育說服犯錯誤的多數人。在事情緊急的情況下,必須由相關領導集體甚至領袖個人做決定,這是維護大眾利益的必然要求。

  四、民主的實現往往需要較大的成本

  民主的實現,往往需要複雜的程序,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村委會選舉為例,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一個村搞一次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至少需要召開4次全體選民大會,即推選產生村民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候選人、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正式候選人、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在農村,想召開選民大會很不容易,很多村為了保證參選率,對到場參選者給予數額不等的經濟補助。1999年4月江蘇興化某村委會選舉,對所有到場投票者均給予誤工費5元。2000年9月太倉某村選舉,給每位參選者毛巾一條、牙膏一支、礦泉水一瓶,價值8元。不補助也一樣會付出成本,那麼多人,好幾天不幹活也是資源的一種浪費!

  村委會選舉都如此複雜,花費如此之大,在國家範圍內舉行大選花費就更大了。陳水扁在台灣舉行全民公投,花費約3億台幣。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過程中各政黨及其支持者在大選中的花費超過30億美元。

  因此,民主必須根據具體的經濟條件選擇具體的形式。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情況下,實行代議制的民主是降低耗費的有效模式。讓老百姓能夠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用在提高生活水平上,而不是政治上。老百姓的直接選舉放在自己能看到、聽到、想到的領域,保證他們對直接管理者的自由選舉權和罷免權,保證他們對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重大事件的投票表決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出簡便易行的投票選舉方式,也是降低民主成本可行的選擇,但前提是保證選舉的公正性,防止有人通過高科技手段更改、干擾電子選舉。

  註:①(《鄧小平文選》第一卷347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