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復 43樓 翡翠 的帖子
宗教是肯定有用的,對人也是具有指導意義的.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沾染上一些壞習氣,這些壞習氣會降低生命效率.所以每個人都該進修,以提高生命效率.
宗教就是進修的方式之一.中庸也罷,佛道也罷,基督也罷,都能給人殊途同歸的啟迪.所以宗教不會是沒用的.但對我來說,我更願意把宗教看做一種思維方式.
我想你說中庸的意思應該是"克制",對嗎?就是去嘗試世間一切,但都要悠著點.是這意思吧?我覺得若在和平時期用這種方式去休養自己的心性很不錯,這也的確是提高生命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徑.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很有修養,很精明,有洞察力,遇事冷靜...這個人也因此變得很有魅力.
不過,它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讓生活變得平淡無味.我不是說他會因為克制而沒有生活的樂趣,一個克制的人一樣可以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我是說一個克制的人對愛情也會是克制的.如果一個人在愛情面前都不會瘋狂,他的人生該多麼平淡無味.
其實我以前考慮過這個問題的.一個什麼都克制的人也是會克制愛情的.那我一定不做這種人.愛一個人都不能完全地發了瘋地愛,我還活個什麼勁?我絕對不做一個在愛情面前還要剋制的人,那不是我的生活方式.隨便怎麼說,虛幻也罷妄想也罷,就算火坑我也要往裡跳.那麼,對愛情不剋制,怎麼就一定能剋制愛情以外的東西嗎?那怎麼能做到又不剋制愛情又能剋制愛以外的感情?這一點還沒想通,不過我覺得不太可能實現.
後來我去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忽然明白,無論在經歷什麼,無論是什麼樣的感情,都不會長期地留在周圍,我應該守住自己,不要過份妄想要永遠抓住什麼.愛情來了,就盡全力去愛;愛情沒了,就讓它走.愛來了就盡量感受愛,失落也是要盡量感受的,即便是恨也還是要盡量感受.這些感情都會消失,失落也好,恨也好,它們都象愛一樣短暫,都該好好珍惜.珍惜恨與失落就象珍惜愛一樣.
一個儘力的人,什麼時候都會是儘力的.愛的時候儘力,恨的時候儘力,做事的時候也很儘力的.儘力去實現目標或理想,人生也會因為他的儘力而充實.只是,如果他要變得完美,就得對這些成功或失敗或該做的事都無所住.之後他的本心才會顯露.所謂明心見性就得需要這樣的過程吧.
所以,竭盡全力去感受苦難或幸福才是使心靈成熟的途徑,而不是刻意地悠著點(沒完,今晚有空再寫).
[ 本帖最後由 世道變了 於 2008-11-14 16:3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