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實:一個便雅憫人--撒母耳記上二十六1;詩篇第七篇
前章敘述的第一個事件發生不久,掃羅再度起來尋索大衛的命,這實在令人驚訝不置。在隱基底,這兩人似乎已盡棄前嫌,言歸於好了。掃羅承認大衛比他公義;認出大衛是以善心相待;要求神報答大衛;並且認定大衛必作王無疑。他甚至要大衛起誓,在登基作王的時候不要從他父家滅沒他的名(二十四21)。然而,言猶在耳,他又整軍興兵,追趕大衛。
這種反覆無常的舉止,當然和他受惡魔侵擾有關;但是詩篇第七篇所煥發的皓然亮光,可以提供另一個更滿意的解釋。麥拉連博士( Dr。Maclaren)在詩篇上的研究使整個教會受益無窮,他特彆強調此首詩篇和大衛這一階段的歷史息息相關,並且指出,這詩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了解掃羅那種優柔寡斷的行為。
詩題註明:大衛……向耶和華唱的流離歌。意思說,那是一首不規則的抒情詩;正如小溪流過怪石嶙峋的河床,不時受到參差的環境和詩人內心情感的驟然變化之影響而時起時落。我們常常口唱這種流離歌;我們的歌聲常因嘆息和呻吟而斷斷續續;但我們依然用這種聲調唱下去。在各種憂傷痛苦的經歷中,仍能找到主題向神歌唱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接下去是,指著便雅憫人古實的話。誰是古實?這詞的意思是「黑色」。它可能指皮膚和頭髮的顏色,通常一些較黝黑的便雅憫人就有這樣特徵。有些人認為,這是大衛對掃羅的稱呼;但從他提到這位耶和華的受膏者時一向使用的尊敬口吻看來,顯然這種說法不合情理。另有人認為他是指便雅憫人示每,示每曾在大衛王陷於危難中時推石入井,辱罵羞辱他和亞比篩。但本詩的風格和用語顯然是屬於大衛再度受掃羅追逐那一段時期的,因此這類說法也難以成立。
若審慎研究全詩,會發現詩中的字句,和大衛在隱基底洞穴外面,及稍後在哈基拉山上與掃羅短暫謀和時所說的話,有極多相似之處。
確實,有如此多而詳細的一致性,我們可以不加懷疑地將這首詩的寫成年代,定在前章所描述的事件之前後;若是這樣,我們就能肯定,古實是指那慫恿掃羅重拾仇恨的人。把這首詩和歷史記載互相對照,很可能古實就是掃羅身邊親密的同伴之一,他不斷處心積慮在掃羅面前挑撥是非,詆毀大衛。掃羅一旦遠離這人,置身於大衛高貴而慷慨的氣度之下,他就將報復之心欄置一旁,心中重新喚起舊日的情誼和豪氣。然而他一回到宮中,古實就千方百計影響他,於是他又墮入性格里陰暗的那一面,重新要抵擋神的旨意。他好像羽毛球,在兩個人中間被拋來拋去。有時傾向大衛的慈悲胸懷,有時倒向古實的惡毒報復。
讀者中一定有為數不少的人,從痛苦的經驗里知道這種衝突帶給大衛何等的焦慮煩憂。你的生活圈裡可能也有一個古實,不斷發出一些捕風捉影,中傷毀謗你的話;使那些本來可以與你和平相處的人因而對你心中猜疑,誤會叢生。讓我們學習如何對付這種騷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