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來往加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衛的故事

[複製鏈接]
41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6-17 10:36 | 只看該作者
白石--撒母耳記上二十三6;詩篇第二十七篇



  我們無法確定,亞比亞他投奔大衛的地點在何處。若從時間方面考慮,那是祭司慘遭集體屠殺,大衛剛逃離迦特的時候;若是這樣,亞比亞他必然是在亞杜蘭洞見到大衛的。

  然而,若根據聖經記事的先後秩序看,我們又不得不將會面的地點定在哈列的樹林,那是亞杜蘭洞稍南,離希伯侖不遠的地方。先知迦得那時已加入大衛逃亡的行列,他與大衛同甘共苦,一齊打天下,並記錄下大衛一生的歷史。他力勸大衛離開亞杜蘭洞,遷往哈列樹林。畢竟空曠之地遠比洞穴安全,因為一旦遭人追逐,洞穴的人口若被封閉,無啻就成了死亡陷弈,裡面的人就成了仇敵的囊中之物(參見撒上二十二5;代上二十一9;二十九29)。

  另一方面,前面所引的經文(撒上二十三6)暗示,亞比亞他是在基伊拉投奔大衛的。但可靠的權威人士對「逃到基伊拉」幾字的確實性大表懷疑,特別是七十譯本的譯文:「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逃到大衛那裡,與大衛一起下到基伊拉。他手中拿著以弗得。」若是如此,前幾節經文(1一5節)記載的求問耶和華,就是藉著烏陵土明(譯註:猶太祭司用來求問神示的器物)進行的。

  我們不必在這些缺乏資料證實的問題上多作爭辯。我們主要的目的,是強調大衛一生之久的好習慣一一仰望神的引導和指引。我們發現,在複雜多變的一生中,他所跨出的每一個腳步都是先經過確定的尋求和仰望。他這段逃亡時期留下的詩篇,裡面的緘砭勸誨都是從他極深的經歷和操練發出來的:

  要等候耶和華;
  當壯膽,堅固你的心;
  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6-17 10:37 | 只看該作者
一、詩人的態度和渴望。

  詩篇第二十七篇有好幾處證明它和大衛這段時間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的前途正如亞杜蘭洞的內部一樣黯然無光,因此地說耶和華是他的亮光;他日日陷於風聲鶴唳中,因此他說神是他性命的保障。作惡的可能前來,要吞吃他的肉體,但他們必絆跌仆倒,正如歌利亞卧倒山澗一樣。雖有大軍臨境攻擊,他的心也不害怕;雖有刀兵之禍威脅,他仍舊安穩平靜。他將被藏在神帳幕的隱密處,或被高學在磐石上,使他的仇敵無法逼近。確實,他已離鄉背井,失去伯利恆老家的護蔽,一如無父無母的孤兒(10節),然而神收留他,兼作他的父親和母親。

  他進一步提到他切身之需,和深刻的憂息,以及神必領他到平坦之途。他又提到四圍妄作見證的群起攻擊他一一一很可能這是指多益的泄密及不實的證言。在那段悲哀黑暗的歲月里,他心中一定時時響起這樣的吶喊。他無法忘記不久前他在迦特的愚行足以使神掩面,發怒趕逐他;然而他祈求神,即使他的一生劣跡斑斑,仍叫他「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有人反對這首詩是大衛在那段逃亡期間寫的,其主要根據是,這首詩中提到耶和華的殿,帳幕。然而這點不足以作為決定性的證據。我們在詩篇第二十三篇里讀到相同的思想,那位牧者兼詩人渴望永遠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他年輕的心,不可能想到要終其餘生擔任利未人的職務,在聖殿中服事。這完全不符合他的雄心壯志。因此,他在牧羊期間,和洞穴生涯,及逃避押沙龍的時候,所渴望的住在耶和華殿中,只能解釋作是比喻與神的親密交通,就是不斷地與神來往,為他在黑暗崎嶇的道路上提供指引和方向。

  在這樣的亮光下,來讀他的詩歌,就會從字裡行間發現新鮮而豐富的含義。他渴望與神交通,面對面與他交談,好像挪伯聖殿中的祭司一樣。他選擇靠近神,一旦聽到那細微的神聖聲音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他就應聲回答,「那和華阿,你的面我正要尋求。」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7-22 04:52 | 只看該作者
二、他勤於操練。

  當那位渾身顫抖的祭司亞比亞他對大衛道出事情經過時,大衛安慰他的話,正和基督所說的甜美話語不謀而合。我們這位被放逐的君主基督,被趕出營地,他也對一切前來求助的人說,「你可以住在我這裡,不要懼怕。因為尋索你命的,就是尋索我的命;你在我這裡,可得保全。」

  大衛歡然迎接亞比亞他,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亞比亞他從挪伯逃出時,攜帶了聖物以弗得同行,那裡面裝著神聖的烏陵和土明。這兩個詞的意思是「亮光和完全」,代表了這聖物的功用。對於烏陵和土明,最恰當的解釋如下:

  大祭司的內袍是白色細麻織成的,其外又套上藍色的袍子,上面有白細麻作的以弗得,它分別綉著藍色、紫色、朱杠、金黃的圖案。以弗得上面有一個固定的胸牌,鑲著十二粒寶石,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胸牌上大概有一兩顆極美麗輝煌的鑽石,是用來顯明神旨意的。如果祭司向神提出問題,神的回答是否定的,寶石上的光輝就會倏然消滅;反過來說,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們就會閃耀出奪目的光采。

  顯然,大衛得到這能與神溝通的無價之寶,實在是一大收穫。神已經藉著那位代表祖的先知,與他同在;現今亞比亞他和以弗得又代表了祭司最珍貴的特權。藉著兩者,他可以在早年的歲月中隨時知道神的旨意。

  豈不是有消息傳來,非利士人正攻擊基伊拉?但他在向神求問之前,不敢冒然出擊。基伊拉人恩將仇報,想背叛大衛,將他交在掃羅手中一一一但他在未接到神指示之前,不敢率然逃離這城。他一生最危險的時刻之一,就是他自己的手下拒絕服從他,要用石頭打死他的時候,他對祭司亞比亞他說,「請你將以弗得拿過來。」於是亞比亞他拿來以弗得,大衛就求問耶和華。即使他正式登基作以色列王之後,每逢與非利士人爭戰,他都小心尋求神的旨意,詢問出兵追擊的策略(撒上三十7;撒下五17一25)。

  顯然這是他生命中一種聖潔的操練:等候神,抑制個人的喜好,強迫勒住心中如萬馬奔騰的思潮,直等到神顯明他旨意和計劃的時刻到來。就像一個小孩子躊躇不前,不敢獨自跨出腳步;又像旅客置身異邦,完全倚靠導遊帶路;大衛也仰首等候那只有神能賜下的卓絕引導。對神而言,未來和過去一樣清楚明朗,毫無任何秘密隱晦之處。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7-22 04:53 | 只看該作者
三、對於我們的教訓。


  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候,是在雲柱和火柱的引領下橫越沙漠。他們抵達應許地,安頓下來以後,烏陵和土明就取代了雲柱和火柱的地位。過了一段時間,這種辨明神旨意的方式也被擱置不用,而改由先知在聖靈的感動下向眾人說話。即使初期教會,先知在神子民的生活里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先知的聲音已隨著使徒時代的結束而沉寂。我們求問神的憑藉何在?難道憂心如焚的人再也無法尋求主,從他那裡領受度過難關的解決之道?不!因為升天的主在他透過使徒約翰給教會的最後一篇信息里已經預告:得勝的人將得到一塊白石,「白」的意思是華麗,光澤。它可能是指鑽石,或大祭司胸牌上那些古老的寶石,會隨著神的意思而黯淡或發光。白石上面刻著那和華的聖名;同樣的,凡勝過世界和罪的信徒,都要得到一塊白石,上面寫著他的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人之外,沒有人能認識這名(啟二7)。

  換句話說,神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烏陵和土明,那就是無可侵犯的良心,被基督寶血洗潔凈的心,也就是被聖靈充滿的屬靈本性。

  當我們陷身困境,各方勸言紛至杳來,信心告訴我們的是一套,常識判斷的結果又是一套,這時我們應當安靜,止息一切侵擾,在神聖潔的同在里靜默不語;將我們全人傾向他面容的光亮中,渴望神自己定奪一切一一一這樣我們就將知曉他奧秘的心意。初作信徒的人,單單倚賴這一點是不智的,必須同時配合環境的印證。但經常與神交往的人則明白,在隱密中與神交通,洞悉神旨意,是何等可貴的事。

  你是否覺得道路艱險難行?把你的問題帶到神面前,從他微笑的亮光或否定的烏雲里尋得當行之道。你若能坦然自處—一世界的亮光和陰影不能動搖你,自我的意志無法困擾你,人的意見不能左右你;你膽敢沉默靜候,毫不在乎四周的人是如何鼓噪喧嚷要你採取行動一一一神就要向你顯明他的旨意。此外你又要領受一個新名,對神有新的認識,更深刻看見他慈愛的本性,他單獨對你的愛一一這種可喜的經歷,將成為你永遠的報償,使你長期以來的等待有了豐厚的回報。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7-22 04:55 | 只看該作者
由悲哀生出之歌--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三章




  教會有許多最甜美的詩歌,要歸功於他一些最高貴兒女心靈所經歷的深沉悲痛。踏過試煉和痛苦的腳,在這些嘔心瀝血的抒情詩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未經歷練的詩歌絕對不會像由悲傷醞釀出來的詩那樣感人肺腑,垂諸永世。

  近代一位作家說過,音樂的奧秘美麗,絕不只是在於它千變萬化,五彩繽紛的形式而已;他進一步指出,人僅僅是將潛伏在各樣物質里、等候發掘的音樂誘發出來,加以詮釋。「人發展了他們裡面的東西,正如由地里挖掘出來的煤,一旦點上火,它先前從太陽吸收的光和熱就馬上燃放出來。」這種鎖在自然裡面,渴望藉著人而被釋放出來的無言音樂,豈不是受造物最深切的盼望之一?他們正等待著神兒子的顯明。

  大衛的詩歌中,有許多註明是在這段黑暗悲傷歲月中寫成的;那時他好像鷓鴣一樣,在山上被追逐驅趕。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歌里,找出聖經記載他的逃亡腳蹤。基伊拉,西弗,瑪雲,隱基底,都構成了他那些留芳百世詩篇中的主調。對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而言,他有能力將隱匿在最晦暗的逃亡環境里的音樂誘發出來。荒僻的曠野,如今永垂不朽,成了完全詩篇的旋律之一,這豈非奇事?我們要略為探討一下大衛的歷史和詩篇中間的一些關聯。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7-22 04:55 | 只看該作者
一、一串詩篇——基伊拉。

  大衛仍藏在哈列樹林中時,有消息傳來,非利士人正攻擊邊境小城基伊拉,搶奪禾場。那時正是莊稼收成,等待打穀的時刻;此時入侵,正逢良機。報信的可能還捎來求援的呼聲,因大衛一直在南方邊界以保護者自居。掃羅距離太遠,又被惡魔侵擾,自身難保;即使他有心相助,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大衛則近在眼前,驍勇善戰。他們對他的請求果然沒有落空,特別是這請求又加上了神的印證。大衛起身,下到空曠之地,正碰上滿載而歸,攜帶大批牛羊牲畜的非利土人。他大大殺敗他們,奪回一切被擄去的掠物,交還給歡天喜地的基伊拉人。他和他的屬下因此也受到豐厚的款待。

  然而,這只是陰霾天空偶現的一絲陽光。大衛和跟從的人必然享受這短暫而安逸的城市生活,為能脫離洞穴生涯,重返文明而舒一口氣。詩篇第三十一篇透露的,可能就是這乍現的安慰和舒適,「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在堅固城裡,向我施展奇妙的慈愛。」

  西弗。大衛在伊基拉的停留匆匆告終,因為有消息傳來(可能是約拿單差人傳來的),掃羅正率領大軍,要圍攻基伊拉,捉拿大衛就如囊中取物。這個消息並由以弗得證實;大衛更進一步知道,那些怯懦而無情的基伊拉人為了自保,枉顧大衛先前的搭救,反而恩將仇報,正打算把他和手下交出來。因此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大概有六百之多),就起身離了基伊拉;他們可能分成許多小隊,由大衛率領其中對他最忠心的一小群人,跑到西弗曠野的山地,那是希伯侖南方約三里的地方。

  這可能是大衛最低潮的時刻。掃羅天天尋索他,顯然掃羅已下定決心,此番不取去他的性命絕不罷休。掃羅雖然言談仍一派虔誠的樣子(二十三7, 21),但他暗地為阻撓神的旨意而沾沾自喜。正如約拿單在林中與大衛相見時所說的,掃羅知道大衛將作以色列的王,這絲毫不動搖他殺大衛的決心。他的靈魂已淪落到何等絕望的光景!他正滑向妄行邪惡之途。大衛有足夠的理由,懼怕這個心懷惡毒,居心反抗神旨意的人。

  除了這層仇恨之外,大衛又聽說西弗人為了取悅王,而出賣了他的藏身之處。他只好再度南遷,逃到瑪雲的曠野,那是一個圓錐形的丘陵,有較佳的視野,可以環顧四圍鄉野。但西弗人窮追不捨,再度向掃羅密告他的去向。大衛一行很快就發現被大軍包圍,四面楚歌,幸虧在緊要關頭,忽有使者來報告掃羅,「非利士人犯境搶掠,請王快快回去。」

  大衛不禁深深鬆一口氣。他唱出詩篇第五十四篇,「神阿,求你以你的名救我,憑你的大能為我伸冤。」

  隱基底。瑪雲緊鑼密鼓的追逐過去之後,大衛率領隨從東移,到死海沿岸野山羊群集的大本營。在西岸中部,有一片肥沃平原,盛產熱帶蔬果。它有巨大的峭壁為蕃籬,伸向湖中怒濤;由四百尺高峽谷蜿蜒而下的溪流,為它增添不少山光水色。有人說,這些飽經雨水沖刷的灰色岩石,正是一個古老城市的遺跡,那就是大衛的下一個避難處一一一隱基底,意思是狩獵野羊一一一險峻的峭壁上許多深邃的大洞,和充沛的水源,形成這塊稀疏、簡樸地區的兩大特色。詩人又一次將他此處的經歷,融入兩篇珍貴無比的詩歌中。詩篇第五十七篇,「神阿,求你憐憫我,憐憫我;因為我的心投靠你。」詩篇第一百四十二篇,「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

  野外的經驗也在他的詩歌中層出不窮,例如借自荒野岩壁的隱喻,對無辜的抗辯,祈求至高者的護庇,對於靈魂的細膩敏感。這些都見於詩篇第十一,十三,十七,二十五,六十四篇。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7-22 04:56 | 只看該作者
二、這些詩篇的特色。

  我們無法一一詳述,只能提綱挈領道出幾點格外引人注目之處。

  詩篇的想像力。「我的性命在獅子中間;我躺卧在性如烈火的世人當中。」他的靈魂藏在神裡面,躲在他翅膀的陰影下;正如他常見到的幼鷹那樣安然倚在父母的巨翅之下。神是他的磐石,是他的避難所,正如他的隨從藏身在堅固深邃的洞穴里。他的幫助者必不叫他的仇敵攫獲他;他們要像失足的獵人一樣,為了捕捉陷突中的掠物而翻身摔下深坑。夜裡,他以耶和華為居所,一夜高唱詩歌直至天方破曉。這些詩歌都洋溢著這一類的想像力和隱喻。

  詩而對於人的細膩敏感。他的譴責之詞並不輕易放過那些挑起王的狠毒之火的人。他毫無猶疑地斥責那些在他跌倒時袖手旁觀的人,那些高喊著「密告他!密告他!」的人,那些毀謗中傷他的人。但他對掃羅從無微言;他絕不單獨提及掃羅,只籠統的說到那些尋索他性命的惡人。他談到逝去那段快樂的時光,總是興起無盡的哀愁;他對掃羅的瘋狂,更是心懷同情,並為他而身穿麻衣,禁食刻己(三十五13)。但他沒有任何責備之語,沒有以牙還牙的報復之心。這一點也預表了耶穌的教導和他的品格。

  對於正直的體認。他對神,對人都存著無虧的良心。如果是對他的清白提出挑戰,他必然挺身維護;他在直覺上必然知道,在他那顛沛的戰士生涯要,他需要不斷獻上贖罪祭,以祈求神的赦免。但對於掃羅,或任何背叛他,威脅他的人,他必堅持申辯自己的無辜;然後他轉向神,作一個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七3,4,5;二十四)。

  受苦的證據。在各式各樣的痛苦中,最錐心刺骨,難以忍受的,莫過於來自親朋好友的惡意攻擊。這也是大衛最深以為苦的。對這個高度敏感的心靈而言,這是最難堪的一種折磨:即使他甘願為他們代禱,服事他們,他們仍以殘酷的毀謗攻擊他。「他們的牙齒是槍、箭;他們的舌頭是快刀。」

  但他向神呼求。

  「求你以你的名救我;憑你的大能為我伸冤!」
  「神是幫助我的。」
  「我要求告至高的神,就是為我成全諸事的神。神從天上必施恩救我;也必向我發出慈愛和誠實。」
  「我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耶和華阿,我會向你哀求;我說,你是我的避難所。」

  這些懇求里,含著何等深刻的哀慟!他不尋求報復那錯待他的人;他只是將自己交在神手中,讓他公平審判,相信公義的神必在危難時刻護庇他,並且至終要顯明他的義,好像明光照耀,又如正午的日頭。

  若是讀者中有被冤枉毀謗,受人中傷欺壓的,當安息在主里,忍耐等候。也許伸冤的那一刻來臨之前,會有一段耽擱,在這期間他們必須穿上純潔無瑕疵的白衣(啟七11);但不久,神要興起,從灰塵里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著榮耀的座位。」因為窮乏人必不永遠被遺忘,貧寒人的盼望也必不落空。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4 10:38 | 只看該作者
大衛的節制--撒母耳記上第二十四、二十六章;詩篇四十二1



  大衛回顧他的一生,記錄他的遭遇,他清楚知道四伏的危機;驚險的陷井隨時等待他失足跌入;兇惡的敵人虎視耽耽,伺機要攫取他的性命。然而他始終化險為夷,毫髮無損。他不敢將這功勞歸之於他的行動敏捷、足智多謀;他只能歸之於神,只有神能居此功。他回顧那逝去的歲月,就如此記下神對待他的經過: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
  他垂聽我的呼求。
  他從禍坑裡,從淤泥中,把我拉上來;
  使我的腳立在磐石上,使我腳步穩當。

  他使我口唱新歌,就是讚美我們神的話。
  我們若進一步詢問,在這漫長愁苦的經歷中,他的態度如何?他這樣回答:
  我耐性等候耶和華。

  前面的篇章中,我們看見大衛仰望(waiton)神;但是在仰望和等候(wait for)之間仍有顯著區別。雖然一般說來兩者是通用的。我們藉著禱告,懇求,尋問他的旨意,來「仰望」主。我們藉著忍耐,順服,尋求他的介入,來「等候」主。學習這種靜默,忍耐,順從的功課,是至為緊要的。以下提出的兩點饒富趣味,讓我們看見大衛如何學會這功課,知道如何等候神。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4 10:39 | 只看該作者
一、等候神的基礎。

  必然有一些應許或特定的承諾,可以使我們據之為神啟示他旨意的無誤憑據。約拿單和大衛最後一次在西弗樹林中晤面時,約拿單給了他的摯友這個憑據。他說話好像是從神來的使者。這一番話臨到大衛疲乏睏倦的心靈,無啻是久旱的乾地初逢甘霖。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他甚至表示,掃羅對此也知之甚詳。「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

  除此之外,大衛也明白神給他的本領和能力。他足以擔負起為國掌舵的重任,將這飽受風雨摧殘的船隻,安然引到風平浪靜之處。神最初的應許接二連三地響在他耳側,他開始相信神在他的生命中必有偉大計劃。他立定心意,要忍耐等候神來成就他的應許,他絕不動一根指頭來為自己攫取王權。耶和華應許了,他必親自實現。他若一旦登基作王,也是自始至終都出於神的恩典和作為。沒有一件事能阻擋神這樣說:

  我已經立我的君
  在錫安的聖山上了。

  兩個值得注意的事件。隱基底——一天下午,掃羅率領三千人,在隱基底的荒郊和巨石間,緊追大衛不舍。一件奇妙的事發生了,使他完全陷於大衛手掌中。那是一個火傘高張,叫人揮汗如雨的酷熱天。大衛和他的隨從正潛伏在一處深廣的洞穴里,或許是為了避開火毒的太陽,或者是為了逃避追兵。就在這時,掃羅隻身步入洞中。他的隨從繼續前進。洞穴內外一片靜寂,使他鬆弛了戒心;他在入口處逗留了一會兒。

  我們知道,人初入洞穴,必然覺得裡面漆黑陰暗,伸手不見五指;但是如果置身其中良久,習慣黑暗之後,再往洞口方向望去,那兒的一舉一動就可一目了然。石崖上炫目的陽光使掃羅無法探知洞穴里的動靜;而另一方面,裡面的人卻可以清清楚楚監視他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這王對於正密切觀察他的六百雙眼睛,和他所置身的險境,竟是渾然不覺!大衛的跟隨者屏息以待,興奮莫名。

  這正是天賜良機,大衛只要將矛一擲,就可以結束他們長久以來的逃亡顛沛之苦。他們低聲說,「抓住機會!沒有比這更幸運的事會臨到我們了。這個屢次要置你於死地的人,如今毫不設防地暴露在眼前。顯然是神憐憫我們,要將那些企圖取我們性命的人消滅。毫無疑問的,是神親手將他領到這裡,好叫你為自己報一箭之仇,同時也叫其他的人死裡逃生。」

  大衛費儘力氣,剋制了這群蠢蠢欲動的武夫,並且勒住自己內心如火焚燒的情感;他只是爬近掃羅,割下王袍的衣襟,以在事後證明掃羅曾經如何陷於他掌中而不自知。即使如此,在掃羅離洞以後,大衛的跟隨者齊涌而上,圍住大衛,埋怨他的懦弱和坐失良機時,大衛仍感自責。他對他們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哈基拉一一從前,大衛會在這裡幾乎陷身網羅成為階下囚。這一回,形勢可是倒轉過來了。掃羅可能是受惡魔的激動,再度「帶領以色列人中挑選的三千精兵」,追趕大衛。大衛從探子處偵知掃羅駐營的情況,就從一處高崖,親自探看全景。只見最外圍是百姓的車輛,形成一道防禦,然後是兵土的營帳,最裡面則是掃羅和押尼珥睡卧的輜重營。然而全營警備鬆懈,根本不足以抵擋任何淬不及防的攻擊。

  大衛突然心生一計。他要求赫人亞希米勒和亞比篩,夜裡和他同去掃羅的營里。亞比篩欣然應允。於是當晚,趁著月色,他們溜下山坡,橫跨山澗,潛入敵營,拿走掃羅頭旁的槍和水瓶,然後「就走了,沒有人看見,也沒有人醒起,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沉沉的睡了」。

  如此,掃羅又一次置身大衛的手掌中;但大衛再度克制自己。亞比篩不明白他的秘密。對亞比篩而言,大衛伸手加害這個處心積慮要謀害他的人,實在是最自然、合理不過的事了。而且如果大衛對於親手弒君有所顧忌,他大可以同意讓亞比篩下手,因後者已自告奮勇提出這項建議。但大衛嚴詞拒絕了。

  他說,「不可害死他!」我絕不能在這事上有分。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他的死期若到了,神自會用疾病或戰爭取去他的性命。我不能用自己的手縮短他的年壽;我情願等候神的時刻。

  每逢這種場合,大衛都表現了寬宏大量的氣度,這足以使他成為英雄和聖人。他絕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他也不伺機報復,打擊對手。他否認那些詭辯,例如機會即是應允,許可即是放縱。他止息心中奔騰的慾望,堅拒魔鬼的誘惑,選擇等候神逐漸揭露的旨意。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4 10:40 | 只看該作者
二、等候神的舉動可以產生動力。

  它可以剋制罪。大衛如果聽從跟隨者的建議,伸手加害掃羅,他的自責將更深更重。此舉會掠奪去他豎琴上的每一個音符。若是這樣,日後在他急難中,示每對他的咒詛就顯得有理了;然而示每的話雖然句句觸犯了他,但他的良心毫無任何愧疚。因為他在神面前省察自己,知道押沙龍的背叛他,篡奪他的王位,並不像示每所言,是他背叛掃羅的翻版。是的,加冕之日還有一段時間才會臨到,在凱歌響遍希伯侖街道之前,他還有數月焦慮煩憂的時刻要挨過;然而它們很快會被遺忘,就像陽春三月河裡初融的冰塊一樣。到時,他心中就可以了無悔意,不懷任何歉疚,喜樂之杯的底端也沒有血淋淋的人頭。我的心啊!要安靜,等候神;這樣可以保守你不作出任何可能為你以後一生蒙上陰影的事。

  詩篇能激發勇氣。能夠在王面前大聲呼叫,又展示王外袍的衣襟,並且公然向王手下最勇敢的兩個戰士挑戰,使其中一人聞聲喪膽,這需要何等大無畏的精神啊!住在神旨意里的人,就有勇氣倍增的秘訣。他知道沒有任何敵對他的武器能得逞;任何毀謗他的言辭在審判時必受斥責。他除了害怕得罪神,使他耽憂之外,是一無所懼的。他步步跟隨的結果,即使來到生死存亡的關頭,向前一步必粉身碎骨,他也無任何躊躇猶疑;他知道天使必飛身接住他,不叫他的腳碰到一塊石頭。

  詩篇帶來極大的安息。顯然大衛是在這種經歷下,寫成詩篇第三十七篇;雖然這詩是在較后階段作的,但仍保存了這時的經歷痕迹。他用年老的智慧,將早年曆經鍛鏈的精華總其成,銘刻在詩中: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
    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
    因為他們如草快披割下,
    又如青菜快要枯乾。

  若從大衛生命中這兩件值得紀念的事件來看這首精美詩篇,就會對於詩中字句賦予一層新的含義;例如他說到的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樂,將你的事交託他,默然倚靠他,耐性等候他,特別是重複提及的不要心懷不平。

  詩篇使別人幡然悔悟。大衛學出他自製、忠心的確切證據,清楚申辯了自己的無辜,和別人對他的誣告;他將世人的讒言誤解帶到神面前,讓這位大審判官判斷審理——這時,作惡多端的掃羅也不禁涕淚滂沱,承認他「是糊塗人,大大錯了」。掃羅看出大衛的一片赤膽忠誠;早年他那使全國風靡的個性迄今仍熠熠發光;到這地步,掃羅不得不承認,大衛終必作王。只有大衛的克己節制,才能導致掃羅衷心的懺悔。

  這也是我們贏得人的方法。我們越對人謙卑,越能贏得人。我們拒絕以牙還牙,就能消解對方的敵意,化敵為友。等候神的人,是大有能力的,別人早晚會認識到這一點,而屈膝在他的權杖之下。我們服在神至高的權柄之下,我們下面也有兵士,聽任我們的命令或去或來,依令行事。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51
研究 發表於 2008-9-25 02:14 | 只看該作者
大衛的故事還沒完,靜待續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5 08:56 | 只看該作者
古實:一個便雅憫人--撒母耳記上二十六1;詩篇第七篇


  前章敘述的第一個事件發生不久,掃羅再度起來尋索大衛的命,這實在令人驚訝不置。在隱基底,這兩人似乎已盡棄前嫌,言歸於好了。掃羅承認大衛比他公義;認出大衛是以善心相待;要求神報答大衛;並且認定大衛必作王無疑。他甚至要大衛起誓,在登基作王的時候不要從他父家滅沒他的名(二十四21)。然而,言猶在耳,他又整軍興兵,追趕大衛。

  這種反覆無常的舉止,當然和他受惡魔侵擾有關;但是詩篇第七篇所煥發的皓然亮光,可以提供另一個更滿意的解釋。麥拉連博士( Dr。Maclaren)在詩篇上的研究使整個教會受益無窮,他特彆強調此首詩篇和大衛這一階段的歷史息息相關,並且指出,這詩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了解掃羅那種優柔寡斷的行為。

  詩題註明:大衛……向耶和華唱的流離歌。意思說,那是一首不規則的抒情詩;正如小溪流過怪石嶙峋的河床,不時受到參差的環境和詩人內心情感的驟然變化之影響而時起時落。我們常常口唱這種流離歌;我們的歌聲常因嘆息和呻吟而斷斷續續;但我們依然用這種聲調唱下去。在各種憂傷痛苦的經歷中,仍能找到主題向神歌唱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接下去是,指著便雅憫人古實的話。誰是古實?這詞的意思是「黑色」。它可能指皮膚和頭髮的顏色,通常一些較黝黑的便雅憫人就有這樣特徵。有些人認為,這是大衛對掃羅的稱呼;但從他提到這位耶和華的受膏者時一向使用的尊敬口吻看來,顯然這種說法不合情理。另有人認為他是指便雅憫人示每,示每曾在大衛王陷於危難中時推石入井,辱罵羞辱他和亞比篩。但本詩的風格和用語顯然是屬於大衛再度受掃羅追逐那一段時期的,因此這類說法也難以成立。

  若審慎研究全詩,會發現詩中的字句,和大衛在隱基底洞穴外面,及稍後在哈基拉山上與掃羅短暫謀和時所說的話,有極多相似之處。

  確實,有如此多而詳細的一致性,我們可以不加懷疑地將這首詩的寫成年代,定在前章所描述的事件之前後;若是這樣,我們就能肯定,古實是指那慫恿掃羅重拾仇恨的人。把這首詩和歷史記載互相對照,很可能古實就是掃羅身邊親密的同伴之一,他不斷處心積慮在掃羅面前挑撥是非,詆毀大衛。掃羅一旦遠離這人,置身於大衛高貴而慷慨的氣度之下,他就將報復之心欄置一旁,心中重新喚起舊日的情誼和豪氣。然而他一回到宮中,古實就千方百計影響他,於是他又墮入性格里陰暗的那一面,重新要抵擋神的旨意。他好像羽毛球,在兩個人中間被拋來拋去。有時傾向大衛的慈悲胸懷,有時倒向古實的惡毒報復。

  讀者中一定有為數不少的人,從痛苦的經驗里知道這種衝突帶給大衛何等的焦慮煩憂。你的生活圈裡可能也有一個古實,不斷發出一些捕風捉影,中傷毀謗你的話;使那些本來可以與你和平相處的人因而對你心中猜疑,誤會叢生。讓我們學習如何對付這種騷擾。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5 08:57 | 只看該作者
一、省察自己,看看這些謠言是否有事實為據。

  可能初聞之下,你矢口否認,但仔細一想,它又有幾分真實。在不屑一顧或置若罔聞之前,若自問毀謗是否真如此,則不失為明智之舉。也許那些銳利、嫉妒的眼睛已經洞悉了你性格中的弱點,而這些弱點是你良朋好友早已知曉卻又難於啟口告訴你的;因為愛的眼睛常常很快捕捉到所愛之人的弱點,卻往往不願加以指明或譴責。至高的愛,應該表現在洗朋友的腳上。有一條金科玉律值得效法:你在撕毀一封匿名信,或罔顧別人的苛評之前,先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坐下,在它白色的亮光中自問:你是否能像大衛那樣說,

  神是我的盾牌;
  他拯救心裡正直的人。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5 08:58 | 只看該作者
二、若是謠言無憑無據,就當喜樂。

  當人辱罵你,逼迫你,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的時候,要記住:第一,你是接續了歷代眾先知和聖徒的位置,你可以確定你是站在正路上;第二,根據基督明確的話,你將得到更豐厚的賞賜,遠超過世上的享樂。

  我們當感謝神,保守我們遠離人所控訴我們的那些罪行。我們靠著自己,可能作出比那更糟的事。只有藉著恩典,我們得潔身自保。我們良心的見證,和他在我們心中的靈,可以成為一切喜樂的泉源。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9-25 08:58 | 只看該作者
三、在神公義的審判里得蒙護庇。

  我們是他的僕人,只要他對我們心滿意足,我們又何必為別人的閑言閑語傷心欲絕?他把我們放在一個地位上,只要他願意我們繼續留在那裡,不管別人如何用唇槍舌劍或惡意攻訐相待,也無法搖動我們。因此,人的論斷不值介意,我們也不必論斷自己,因為判斷我們的乃是主。只有他能正確評定我們生命的品質,因為只有他知曉奧秘的事,能分辨義與不義。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2 20:41 | 只看該作者
妙手輕撫--撒母耳記上第二十五章




  噩耗迅速傳遍以色列全地,如同野火燎原一一撒母耳死了;以色列眾人齊心哀悼,紛紛聚集,為這位先知和聖徒痛哭,向他致最後的敬意。他們為他在家鄉拉瑪,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一生的貢獻和服事,使他死後備享哀榮。很可能當時掃羅宣布了一項特赦令,於是大衛才敢下到拉瑪,向他的良師益友致哀。但他只作短暫停留,盡量避開掃羅。喪事一完,他立刻起身,前往猶大南境人煙稀少的巴蘭曠野。那地因位於邊界,而飽受戰火摧殘;非利士人和亞瑪力人不時犯境劫掠。大衛的到來,為當地帶來不少寧靜和安全。牧羊人都對他的保護心生感激;其中一人這樣說,「那些人待我們甚好;我們在田野與他們來往的時候,沒有受他們欺負,也未曾失落什麼。我們在他們那裡牧羊的時候,他們晝夜作我們的保障。」

  既然他們接受並倚靠這一類服務,根據當時風俗,顯然他們應該有所表示。所以大衛差遺十個年輕人,前去見富有的牧人拿八,提醒他大衛和隨從所作的巨大貢獻,問他是否能隨手賞賜他們一點什麼;大衛此舉乃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那時不成文的法律之一。然而拿八的吝嗇無禮觸怒了大衛,並且導致了另一件事,那是聖經記載中最動人的故事之一,其芬芳醇美,一如初夏清晨的花朵。

  這故事的中心人物是拿八,大衛,亞比該。



一、吝嗇的拿八。

  根據聖經的描述,他的性格有三、四點突出之處,我們不必一一詳述。在每一個社會裡,都能發現這一類的人一一因自卑感而做慢自大,因飛黃騰達而氣勢凌人,荒宴醉酒,鄙夷窮人。他們一帆風順時趾高氣揚,一旦遭遇橫逆,立刻畏縮戰兢。拿八手下對他的評語真是一針見血,「他性情凶暴,無人敢與他說話。」

  他是大富戶,聖經如此說。但他的富有不包括他的性格和行為,他有的只是最輕賤的富有,只表現在他遍布南疆的羊群數目上。年輕人啊!世上有四種富有,你當選擇最好的作為你生命的目標。財產上的豐富不值一文;事業上的豐富略勝一籌;豐富的思想更有價值;但最好的,就是性格上的富有。要把目標放在天上所認可的富有上。那是一種自我節制,聖靈充滿,服事人類的富有,如此,天使就會說,「他要在主眼中看為大。」

  他是愚蠢人,他的妻子如此說。「他的性情與他的名相稱;他名叫拿八,他為人果然愚頑。」可憐的女人,他有十足的理由這樣評論他的丈夫。他是一個親切甜美的女子,除非拿人實在剛愎乖戾,親手摧毀了妻子對他的尊敬和愛護,否則他是不會說出這話的。拿八極像我們主的比喻里那個愚頑人,他因為糧倉充足,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安享餘生。生命中有許多需求和渴望,不是珍餚佳飲可以滿足的;有許多熱望,不是三餐無慮就可以緩和的。

  他的性情凶暴,他的僕人說。確實,他對待大衛僕人的方式,將他這一弱點暴露無遺。他表現得如此粗魯,無禮,不通人情。他不可能對大衛一行的漂泊流浪生涯一無所知;但他故意忽視他們,用最冷酷刻薄的態度相向。他有意暗示,大衛是背叛他主人掃羅,潛逃在外的逆仆;他藉口矢忠王室,來掩蓋他拒絕施捨的本意。他最後乾脆表明心跡:他情願把飲食和肉給那為他賣力的工人,也不願意給這一批坐享其成,無所事事的流浪漢。

  他似乎對自己這一番尖酸刻薄的話毫無悔意,也不考慮這些話可能造成的後果。他的話一出口,就立刻忘得一乾二淨。那天晚上,他照樣大宴賓客,窮奢極欲一如君王;他快樂大醉,直到次日清晨,而他的妻子也沒有將這中間發生的大小事告訴他。



二、激怒而多情的大衛。

  大衛在長年憂苦的歲月中,他的性情和舉止所表現的最醒目之特點,就是他的節制。他耐心等候神。年復一年,他站在神的應許上,讓神自己成就他的話。有許多場合,他在跨出腳步之前,都急切地召來先知或祭司,先尋求神的旨意。掃羅曾兩度落入他手中,但他控制住自己,沒有伸手加害掃羅。然而,拿八那侮辱刺耳的話傳來,大衛長期以來培養的自制力卻如洪水決堤,潰不成軍。他在烈怒下對跟隨的人說,「你們都要帶上刀。」於是他們都帶上刀,大衛也帶上刀,率領約四百人上去。他在急速前進時,一定理直氣壯地告訴自己,「我這樣作是名正言順的;這傢伙怎能這樣待我?他簡直是恩將仇報,以怨報德。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一定要挽回自尊,讓鄰近的人知道我大衛不是可以玩忽輕視的。我能忍受王的欺壓,卻絕不在其他人手下忍氣吞聲。」

  在此當兒,大衛正瀕臨犯罪的邊緣,很可能因此為他的後半生罩上一層陰影。以後,他在較寧靜、鎮定的時刻,可能會為這一次未得神許可,而輕舉妄動,濫流人血的事懊悔自責。然而,那位可愛高貴的婦女亞比該及時將他從羞恥、悲哀、侮辱的深淵旁挽救回來。



三、美麗的調停者亞比該。

  他是一個兼具美貌與德行的女子。他的美德閃耀在他姣好的臉龐上。此二者並不是常常并行的。許多有沉魚落雁之容的美女,並沒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正如羽毛鮮艷的鳥常常缺乏繞樑三日的歌喉。但一個敏感體貼的心靈,常常能為最平凡的外表罩上美麗悅目的榮光。

  值得注意的是,世上嫁給拿八的亞比該處處皆是。許多敬畏神,溫柔可愛,心靈高貴的女子,所嫁的丈夫與他們之間,雖不致於互相厭憎,但也無法有任何親密感情存在。以亞比該的例子言,這樁婚姻一定不是出於他自己的選擇,可能是依循東方習俗,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促成的。他也可能自幼即進了拿八的門,長成后就只有接受這無法逃避的命運。另外有些女子,可能或出於環境所迫,或畏於流言蜚語,或聽信朋友慫恿,而委身下嫁,結果發現身罹亞比該同樣的可悲之境。對於這樣的人,只有一個勸告一一留在原地不動。氣味不投,性情不合,都無法構成充分理由,使你可以據之而拋棄丈夫。你必須相信,神允許你處在今天的環境下,一方面因為這種痛苦經歷是你自己找來的,一方面秘要使你作調人,居中斡旋。你必須留在原地。也許有一天時機到來,正如亞比該一樣。在此同時,要保持你純潔的本性,不受任何污染。你可以常常保持靈魂的潔白無瑕疵,一如涌自深處的清泉,即使周圍污水四濺,仍然保持著清新明澈。

  但是如果讀者中有通情達理,虔誠熱心的年輕女子,私底下以為,這樣他選擇對象時,就可以不顧品格,而以財產,地位,名望為重,他就是故意違反神的旨意了,其最終結局只有一個。他不能將他提升至他的水平,反而自己墮落到他的地步;他的大理石未能改變他的陶土,反而使這陶器更粗糙。

  拿八的僕人深知這位女主人的性情,相信他能在大難臨到的緊要關頭,憑急智而轉危為安;所以他們向他全盤道出經過。他立刻掌握全局,派遣一小隊僕人,攜帶禮物,前去迎向大衛,他自自己則騎上驢子,隨後跟來。他正下山坡,就遇見那一群矢志復仇的戰士。那一番見面交談的話,充分顯露了這女子的慧心與謙和。這美貌的女子俯伏在大沖腳下;坦白承認以前的冒犯;感謝他迄今未流人血,大肆報仇;自謙所帶來的禮物微不足道,只配送給大衛的僕人;欣賞他只為那和華爭戰,保持清白之名;確信他有一天將獲得厚賞,他的仇敵必被剪除;暗示到時候他生命的山嶺上必陽光高照,沒有一片陰影,一絲苦毒的回憶一一這一席話是何等得體,溫柔,美麗,使大衛猛然清醒,重返他較佳的本色。他一如往日那樣高貴坦白,毫無猶疑地表達了他對這可愛婦人的感激,看出他是神恩慈的調停者。「大衛對亞比該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他今日使你來迎接我;你和你的見識也當稱讚,因為你今日攔阻我親手報仇,流人的血。」

  這是何等發人深省!讓我們看見神如何藉各樣方法使我們遠離惡行。有時候,他的方法可能非常微妙,細微,隱蔽。可能是一位溫柔婦女的手輕輕放在我們的手腕上,或母親提醒我們他懷胎十月之苦,或妻子早年的山盟海誓,或孩子乞憐的面龐;有時是一個念頭,或聖潔的規諫。許多時候,我們被及時挽回,否則可能犯下終生後悔的蠢行。在這一切聲音和影響力背後,是聖靈恩慈的動工,與我們的情慾和自私抗爭,呼召我們過一個更高貴的生活。賜福的靈常是在山坡隱密的一面出現,幫助我們不致偏行己路。

  故事圓滿結束。拿八身體僵硬而死,可能起因於他的縱情聲色,或因他聽了亞比該敘述款待大衛的經過而氣憤過度。大衛在拿八死後,就向亞比該求婚,他優雅而謙虛地接受了,並且自謙不配得這麼大的恩寵。他說,「我情願作婢女,洗我主僕人的腳。」我相信,不管是這一個故事,或其它屬神的故事,都是以美滿幸福收場。至少,這是我所珍惜的信念之一。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12: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