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復 #1 追求永生 的帖子
僅供參考。http://julian_yeung.tripod.com/collection/cfaq/c8.html
何謂「聖經無誤」?
內容目錄
1. Re: 我對 "聖經無誤" 的看法
章 1. Re: 我對 "聖經無誤" 的看法
大黃傻貓GARFIELD
01/2002
對「聖經無誤」一詞,可有兩種理解。
其一是認為這觀念是要肯定和確立聖經之「可信可靠性」,它是得救知識的唯一來源,人要認識基督,便必須透過它。在引導人認識神這方面,聖經是「無誤」的(IN QUOTES)。此態度乃相信聖經對於信仰及實踐乃無上權威及權柄,故人應該以敬虔及順服之態度對待之。因為聖經本質是啟示得救的知識,而非科學、天文地理、歷史的知識,早期教父,甚至馬丁路德、加爾文,也不是重視聖經如何「在科學、天文地理上面無誤」,而是看見神如何把祂的啟示(救恩、基督、得救)等「容納」(CONTAIN)在聖經裡面。
而有信心的人,是可以接受一部不完全的聖經。加爾文以他修辭學的知識,認為神為了遷就聽者的能力而用一些當時(加爾文時代)看來不對、不準確、甚至不能接受的方法啟示(例如殘暴的戰爭、看來歧視的法律)。事實上,神讓自己啟示「容納」於人的話語裡面,就是選擇了接納人的所有軟弱和缺憾。
在他們看,聖經的「無誤」,不在歷史、科學、天文地理的「準確無誤」,他們定義乃是:無誤指聖經裡面沒有故意捏造的記錄、言論,或者道德和誠實上面有錯。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認為,得救知識乃是基於信心,從信心而來。
聖經或許有些事情 REFERENCE、描寫一些現象、事件,有人會想用科學、歷史角度解釋、引證,但是從來不影響聖經得救道理的可靠性。
對於馬丁路德、奧古斯丁等,所謂「謬誤」者,就是一些故意捏造的事實、言論、記錄。馬丁路德、奧古斯丁等信聖經作者不會故意如此做,但是他們認同這些作者不需要在科學、歷史、天文地理上面有「準確無誤」的描寫,他們沒有把「錯誤」這些字眼用在「因人的知識有限、因觀察事物的不同、或因各人受的歷史文化的影響又別而產生的不正確的資料/知識方面」。聖經的可信性和權威並不會因為以上方面的「資料不確」而受到削弱或者破壞。奧古斯丁、馬丁路德看,聖經的可信性在它「得救知識」上面。
浸信會的聖經觀點,清楚說明,聖經本質為何:
The Scriptures
The Holy Bible was written by men divinely inspired and is God's revelation of Himself to man. It is a perfect treasure of divine instruction. It has God for its author, salvation for its end, and truth, without any mixture of error, for its matter. Therefore, all Scripture is totally true and trustworthy.
上面表示一個立場,就是一些人喜歡說的「聖經無誤」,但是往往很多人都忽略下面這一段:
It (Sciptures, the Holy Bible) reveals the principles by which God judges us, and therefore is,and will remain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true center of Christian union, and the supreme standard by which all human conduct, creeds, and religious opinions should be tried. All Scripture is a testimony to Christ, who is Himself the focus of divine revelation.
聖經啟示了上帝如何審判人類,因此,現在,到永遠,它(聖經)是基督徒聯合的中心(True Centre of Union),是人類行為(CONDUCT)、信仰(CREEDS)、宗教(RELIGOUSOPINION)的審視最高準則。聖經裡面所有的是見證主基督,而主基督就是神啟示的主題(FOCUSOFDIVINEREVELATION)。上面說的,就是我說話聖經裡面可以被定義為「無誤」的內容。浸信宗從來不說,聖經要在天文地理、歷史、科學、人文上面要準確無誤。
天文地理、歷史、科學、人文屬於另外知識範疇的「真理」(TRUTH),而聖經所關注的是人生、信仰、和神關係、救恩上面的「真理」。
在此,浸信宗在嚴格/清楚定義下,浸信會所指「無誤」是有特別定義的,有別於很多人以為的「聖經無誤」。因為現代對「聖經無誤」的定義太多分歧、爭議,所以已經避免用「聖經無誤」這個意義含糊、不清楚、沒有一致定義的名詞。
不過,現代,對一些信徒來說,「聖經無誤」乃解釋及維護聖經的「理論」,其範圍除了堅信聖經能引人得認識神的知識外,也堅持凡聖經所寫的,包括宗教信仰,以至科學、歷史、天文、地理等,皆為準確無誤真實的「資料」,而且,聖經在「信仰和科學、天文、地理、歷史」的「無誤」乃相關者,缺一不可。持後者信念信徒強調「若聖經不是全然可信(宗教、科學、天文、地理、歷史、人類學、一切知識),那麼基督教便是建構在謬誤之上」。這個看法下,「聖經無誤」和基督教信仰就形成「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關係。
參考書:
「聖經無誤的再思」,翰大輝編,Emmanuel Community,裡面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授羅慶才博士的文章關於馬丁路德的聖經觀點,看《回到根源去-福音信仰與改教精神》,鄧紹光主編,基道出版,羅永光教授的文章(信義宗神學院副教授)
聖經無誤這題目十分政治性,因為不少人以這立場來定性「忠」「奸」。不過在下希望可以藉此地方簡單交代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只是大概,若有錯漏,還請指正。
1. 一些歷史背景
十九世紀,達爾文主義在有識之士中幾乎已成為唯一合理的學說,使人對聖經的正確性產生懷疑。受基督教影響很深的人,對基督教所生發的力量和道德性予以肯定,但又對聖經的地位有懷疑。於是有人倡議要把聖經之中前科學期的種種迷信除去,使之還原其本來的意思。除了自然主義和自然科學對聖經所產生的疑惑外,考古學也發現了不少與聖經記載不符的地方。例如發現耶利哥城很可能在約書亞的時代根本就已是一個廢墟(這一方面最近又有翻案, BAR99 年有幾份文章可以參考,論據涉及出埃及的年份)。於是聖經幾乎在有識之士眼中只成為一本古老的書而已。聖經的神聖地位被否定,基督的神性地位也同樣被否定。有人將耶穌基督視為一個凡人,例如他很可能發了假預言(不久前某君已提出了一些經文),聖經中關於他的神蹟只是後來的信徒所創作的神話……對於仍肯定福音的人,就提出社會福音,把基督教約化為一些世俗人文義的精神。聖經研究方面以歷史批判為主流,後來發展出其他的批判學說。不少大學裡的神學系都落入這一輩的影響中。
2. 基要主義
信徒不少都抗拒有識之士(世俗人文主義者居多)的這種看法,堅持聖經的可靠權威。基要主義運動最先是維護基督的神性(基督不單只是一個道德老師,他更是神的兒子),維護聖經的無誤性。後來愈來愈狹窄,對末世論也定了官方的正統立場。基要主義之所以那麼反智,原因也是因為她最先的「敵人」就是知識份子。這種反智的情況並不是唯一的,同意基要主義者的一些信仰立場的人中,有些也並不反智。他們在廿十世紀一方面持守傳統信仰立場,但卻刻意找出信仰可靠的根據,最先的成效不大,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漸漸地也產生了幾個陣營,也出版了幾份學術期刊。陣營中有些仍絕對反對批判學說,有些則批判地接納批判學說,不能一言而盡。(姑且稱為保守派)
3. 聖經無誤兩個立場
聖經無誤是教會一直的認信,但是聖經怎樣無誤?這問題在美國的保守派教會中在八○年代有激烈的辯論,最後還簽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之結果,是區分了兩個立場。第一個立場一般稱為完全無誤,即聖經中一切所述的都無誤。第二個立場一般稱為有限無誤,即聖經中關乎宗教信仰和倫理的教導無誤,在歷史和科學上可以有誤。這份文件詳細指出了那些不是無誤的內容(例如以日常語言描述自然世界、文法錯誤、簡約的寫法等等都不屬於錯誤的範圍),若留意這份文件,可以留意到她也開始注意詮釋學的問題,這文件仍未充份處理新詮釋學帶來的問題。持完全無誤立場的人,認為有限無誤是站不主腳的,因為如果有一些地方可能有誤,則其他地方按理也可能有誤。持完全無誤的學者有幾本十分重要文集, TEDS 三一神學院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學術中心。持有限無誤的根據地則以另一所神學院為代表(不提名字,因為太政治性,雖然那已是八○年代的事)。須留意的是,這個討論在歐洲的教會中沒有太多影響力,因為這問題有其哲學和歷史的背景,歐洲有歐洲的神學論題。華人教會受美國保守派的影響較歐陸教會為深。但是近年來,神學院如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信義宗神學院等,已經不是一面倒接受了美國保守派的一套。我上面所列的書目,正好反映近年的改變。
4. 詮釋學
如果我們問某一命題是真呢是假呢,我們在判斷之前必須明白它。但不是任何一句話都屬於命題。例如「你好o野」這話,可以是命題,但也可以是感嘆。我們必須先了解某一句子的屬性,才得按屬性來了解那句子的意思,然後又按那意思再作判斷。一句話來講比較簡單,一卷書就不同了。無人會把詩歌以「真假」來判斷。也無人會把「寓言」以真假來判斷。因為並這兩種文體都不屬於真假的審判範圍。當批判學漸漸成熟,人發現了古代的文體有特色是今天的人所不認識的。如果我們還是科學記載一樣的屬性來了解聖經的屬性,然後以科學文獻的角度來解讀聖經,再將結論作「真假」判斷,很可能根本就錯解了聖經。在考慮過這詮釋問題後,有人提出一個合理但巧妙的講法:聖經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是無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