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走出《聖經》
--------------------------------------------------------------------------------
五、孔子是否在天堂
不少人都對比爾·蓋茨(Bill Gates) 及美國微軟公司的一些經營行為頗有微詞,但在蓋茨先生的領導下發展起來的視窗操作系統及其它辦公軟體,對改善人類生活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卻是無人可以否認的,而且迄至今日蓋茨夫婦已為全球各種慈善事業捐獻了幾百億美元。如此優秀的人物是否可以上天堂呢?按照新約上的說法,除非蓋茨先生將自己的一切財產全部獻給教會,否則他要上天堂比駱駝穿過針孔都難(太19:21-24)。
有一次,我請教一位信徒朋友:「如果只有信耶穌才能上天堂,那麼像孔子等古代的聖賢、僻遠山區善良純樸的農民以及不幸夭折的嬰兒,他們根本不知道耶穌的存在,是否就要下地獄呢?」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是,這位朋友竟回答說:「是的,因為耶穌說過,他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任何人想到他的父那裡去(入天堂得永生),就得先過他這一關。」
我想很多人一定很難過「這一關」,怎麼也不相信那些無辜的和善良的人們,甚至連聖人也要下地獄。達爾文就因為不相信自己死去的父親和兄弟會下地獄,因此說這是該詛咒的教義15。
(一)《聖經》中的地獄
有基督徒統計,新約提到各種有關「地獄」的說教共162次,其中有70次由耶穌親自提及16。然而,在舊約中卻沒有任何確切的關於死後要下地獄受永刑的記載和教訓。在亞當和夏娃犯下「原罪」之前,耶和華只是警告他們吃禁果當天必死(創2:17);摩西在「十誡」中也沒有說明犯「殺人」、「姦淫」、「不信神」等罪的人要下地獄;創世大洪水幾乎滅絕世上所有的「罪人」,神也沒有警告其中任何人要下地獄。簡而言之,在舊約中神最嚴厲的懲罰只是「處死」而已。
就連保羅也從來不曾提到過地獄,他認為行羞恥和罪惡的後果只是死(羅6:21-23)。這又一次證明,保羅並不知道各福音書所描述的耶穌,否則他不可能不傳授耶穌那麼多關於地獄的說教。
有基督教學者認為,新約中的永火地獄是指地殼下熾熱的熔岩。他們還通過計算證明,地殼下熔岩的大小正好可容得下過去死去的絕大部分人類。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電視網--美國TBN電視網,播放了一個系列節目,報導一些所謂的科學家在西伯利亞鑽了一個很深的井,並用麥克風在井底成功地錄到千萬個鬼魂在地獄中受折磨所發出的痛哭嘶叫聲17。這件事很快就被揭穿是謊言,可至今仍有許多人信以為真。耶穌曾在馬太24:35中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如果地獄是將被廢去的地球的一部分,怎麼又可能是永久的呢
美國心臟科醫生羅林斯(Maurice Rawlings)寫的《超越死亡之門》一書,也被廣泛引用來證明地獄的存在。羅林斯在書中介紹,許多接近死亡的、已停止呼吸的、心臟停止跳動(所謂臨床死亡)的人,在被搶救過來後有著非常不同的表情和反應。有的人回憶說,自己像是穿過時間隧道,到達了天堂,心情非常平靜愉快;而有的人則像是剛從地獄走了一趟,表現得極度恐懼18。然而我們知道,臨近死亡經驗並不是真正的死亡經驗,那不過是由於大腦缺氧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迷幻記憶而已。平時樂觀、或當時身體、心理狀況不錯的人可能產生愉快的幻覺;而那些平時疑神疑鬼、做盡壞事、覺得自己一定會下地獄或當時身體、心理狀況很糟糕的人,就很可能像平時一樣做了一次惡夢而已。
《聖經》告訴我們,人死後毫無知覺(傳9:5),要呆在墳墓里直到審判日那天復活,在審判之後才上天堂或下地獄(約5:28-29),下地獄是第二次死(啟20:14)。然而審判日至今都還沒有到來,怎麼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已經在地獄中痛哭叫喊呢?又怎麼會有人在臨近死亡時就去了地獄呢?
根據新約中的描述,地獄要用永久的黑暗、熾熱的火烤、毒蠍毒蟲的蝕咬、無盡的乾渴等等來活活折磨人,而且讓人求死不得。(啟9:5-6)使用這麼狠毒的刑罰,可以說遠遠超過了歷史上最殘忍的暴君。現代人類社會各文明國家都在憲法中明確禁止酷刑,有的國家甚至廢除了死刑。比如,當2004年4月美國士兵在伊拉克監獄中的虐囚行為被曝光后, 就立即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啟示錄20:1-8中說,撒但本來已被關入地獄中,可是過了一千年之後又被釋放出來迷惑人間,似乎是神在有意縱容這個超級罪犯。連罪大惡極的撒但都有機會被釋放出來,那麼為什麼一般的「罪人」卻反而要受到永不赦免的懲罰呢?(太25:46)現代文明國家保護每個公民信仰自由的合法權利,根本不會懲罰一個毫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純粹思想犯或異教徒;公正的司法系統會盡量做到對罪犯的審訊、定罪合情合理,不可能對一個有限的罪行進行無限的懲罰;監獄在限制犯人的行動自由的同時,也會幫助教育犯人,鼓勵他們出獄后重新做人。相比之下,永劫不復的地獄會是公正仁慈的懲罰嗎?
羅素在《宗教與科學》一書中告訴我們,1864年當英國樞密院法律委員會宣布不信永刑地獄將不再是罪行之後,英國的許多牧師就再也不信永刑地獄了19。現在有許多基督教教派(如耶和華見證會等)甚至不承認地獄的存在。
(二)《聖經》中的天堂
很多人想象中的天堂是完美無缺的、無限幸福與和平的,但啟示錄12:7說那裡有爭戰,馬太11:12也說那裡一直有暴力(中文和合本把「暴力」譯成了「努力」)。
《聖經》中對天堂描繪得最多、最具體的是其最後一本書卷<啟示錄>。教會歷來宣傳它是最難懂的書卷,因為它裡面有很多象徵性的描述。其實作者把事情敘述得很清楚,對很多象徵性的描述也都給予了必要的說明,比如耶穌手中握的七星是代表七教會(啟1:19-20),七燈是代表七靈(啟4:5),等等。
<啟示錄>的作者聲稱自己是按照神的指示,把所見所聞如實寫下來,不過事實證明他是在天馬行空地編造故事。無所不在的神竟被描繪成像紅寶石一樣坐在綠寶石的寶座上(啟4:3)。耶穌開始時是個有白髮、火眼、劍舌、銅腳、手拿七星的怪人(啟1:12-20),後來又變成了七角七眼的怪羊(啟5:6)。在作者看來,星星是很小的--會像無花果一樣散落在地面上(啟6:13);大地是平的和方的--有四個天使站在地的四角(啟7:1)。當七位吹號天使中的第一位吹號時,地上的所有青草都被燒掉了(啟8:7),而當第五位吹號時,神卻吩咐蝗蟲不要傷害地上的青草及各樣青物(啟9:1-4)。現代人看不到的牛鬼蛇神作者都能看到,而摩天大樓、計算機、飛機等現代產物他連一件都沒看到,但他卻聲稱自己看到的是未來世界。
基督徒通常以為自己死後是升天堂,<啟示錄>卻說以後得救的人是住在從天上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城。這座城長寬高各四千里,建在一個高山上,就是說,整個地球將變成一座大山,大山上又放著一個四千里高的方盒子--這恐怕將會是宇宙中最醜陋的一個星體。
<啟示錄>給我們描繪的天堂(新耶路撒冷城),雖然充滿了珠光寶氣,也有生命水和生命樹,卻毫無生機可言。在那裡,沒有日月星辰運動帶來的四季變化、潮起潮落、晝夜更替,沒有充足的陽光、滋潤的雨露和肥沃的土壤,沒有豐富茂盛的植物,也沒有千姿百態的動物。總之,在那聖城裡,人們再也見不到好山、好水、好風光。
在那聖城裡,所有復活的聖徒都將是羔羊的新婦(啟21:9),而且只是靈魂的新婦,因為保羅在歌林多前書15:50中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所以親情、友情及愛情在天國都將不復存在--人們只能父不父、子不子、妻不妻地「活」著。在那裡,人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穿著潔白的聖服,跪拜和讚美神和羔羊。那裡也是個等級森嚴的地方,神、羔羊、24長老、天使、猶太人就像高高的金字塔一樣壓在外邦人身上。猶太人雖比外邦人高一等,但也很悲慘,因為那些從以色列12個宗派中挑選出來上天堂的144 000人全是童男(啟14:3-4),就是說,凡結過婚的猶太人全要下地獄!
在<啟示錄>描述的天國里,人們不再受風吹、雨打和日晒,也不愁吃、不愁喝,但感覺卻像是被牧的牛羊;人們不再有辛酸的淚,當然也沒有了甜蜜的笑;人們的福氣可比千年之龜和萬年之鶴,卻遠遠不是快樂的仙;人們不再勞作、追求和夢想,自然也永別了創造的快樂。假如讓人自由選擇的話,恐怕很多人寧願來世作人間的乞丐,也不願去這樣一個枯燥乏味的天國作被牧的牛羊。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撒但會帶著一批天使造反,跑到人間來逍遙?!
(三)真正的天堂在人間
因而我們知道,萬惡的地獄是不存在的,而真正的天堂其實就在人間。毛澤東說得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路加福音>也說了句大實話:「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17:21)當然,人間也到處是坎坷與險阻,攀登、跨越、跌倒與迷途是人生旅途中必受的磨練。有時嚴重的挫折會讓一些人對人生失去信心,看破紅塵,因而把一切希望都寄託於來世。
而基督教的終極追求就是來世的幸福--永生。不少基督徒都有一種末世情結,彷彿世界末日隨時都會到來。因此對他們來說,認識世界和創造世界已沒有太多意義。他們或許會認為,在理性的梯子上攀登得越高,到時就會摔得越重。耶穌也教導門徒:「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路6:40)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困難時,很多人不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把它託付給主。比如,從梯子上摔下來,不去找摔下來的客觀原因,而是想到「沒有神的許可,一片葉子也掉不下來」;不去想辦法爬起來,而是求助於禱告和唱讚美詩。
有詩云:「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20明天其實就是一個個的今天,彼岸其實亦是一個個的此岸。幸福與平安不會因期待與禱告就從天而降。
《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世界其實就像一場經天緯地、造化無窮的大棋局--萬事萬物都在既定的規則中各行其道,上天讓我們幸運地成為其中一位博奕者,其他人有緣成為我們人生的棋友和棋伴。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受「長氣」和「爭勢」的本能驅使,但上天同時又賦予了我們仁愛之心,即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因此君子懂得善養浩然之氣。然而,世上永遠都會有一些缺少棋德、不守棋規之人,為此我們不但要做善人,還要做強者,否則就會淪為任人擺布的「死棋子」。人類歷史上也經常發生腥風血雨的撕殺、爭鬥,但是終極武器原子彈的出現以及工業文明對自然生態帶來的瘋狂破壞,終於讓人類認識到,為了避免對誰都不利的「零和遊戲」,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既要有競爭也要有合作,人類也必須理性和諧地與其他生命和大自然共處,從而開創萬物共贏的「天時、地利、人和」,真正實現和平美好的人間天堂。
人生博奕豐富多彩,每個人都可選擇不同的路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就像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學習與探索。人與人之間、人與其整個生存環境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面對這麼錯綜繁雜的世界,怎樣才不至於迷失方向或顧此失彼呢?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先哲們就為我們指明了一條人間正道:「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最後達至「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從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因地制宜,審時度勢,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力,最終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有人說,面對死亡,人世間的一切快樂與幸福就像過眼煙雲,所有追求與努力到頭來都不過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誠然,作為個人,任何人遲早都要走下人生棋壇,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從此遁入可怕的虛無--我們的血脈和氣勢還會流傳。即便死後化作一堆原子,也會在宇宙大生命的懷抱中各得其所而其「樂」融融。無論是叱吒風雲的棋壇高手,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奕者,其生命都會化作歷史棋譜的一部分。像愛因斯坦、孔子這樣的棋師、棋聖,更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棋理和棋藝--永生不會來自於廉價的承諾,而要藉著辛勤的耕耘和智慧的創造去達成。東西方聖賢蘇格拉底和孔子臨終時並沒有看到自己的「理想國」和「大同世」,可他們還是那樣安詳地離開人世,我想他們一定是堅信自己的生命即將升華,就像涅磐的鳳凰一樣永駐在人間。
--------------------------------------------------------------------------------
參考文獻:
15. Darwin, Charles.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Ed. Nora Barlow.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58. 72.
16. Watkins, Terry 「The truth about hell」Dial-the-Truth Ministries. April 16, 2006. http://www.av1611.org/hell.html .
17. 同16。
18. Rawlings, Maurice. Beyond Death』s Door. New York: Thomas Nelson Inc., 1978. 79-120.
19. Russell, Bertrand. MReligion and sci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135。
20. 錢鶴灘(清):《明日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