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02lin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的一個不利影響

[複製鏈接]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41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2: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柏桐 於 2007-9-6 02:50 發表

等發明了更準確的人類言語再說輪迴吧. 其他FJD恐怕不同意你的觀點.
多謝回貼.


等發明了更準確的人類言語再說愛吧;
等發明了更準確的人類言語再說恨吧;



等發明了更準確的人類言語再說吃飯吧;



等發明了更準確的人類言語再說 --- 不能這樣說吧?


BTW

佛家弟子們,Yzrsg 同學,  發現錯誤的, 歡迎扔磚頭

別護短喲!

[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9-6 03:10 編輯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42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6 0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1 真源湛寂 的帖子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獻,人類發明的符號系統不是最好的,但總比沒有強。

應該有個東西在輪迴,但那個東西是個什麼東西,說不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43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5:1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iamrabbit 於 2007-9-6 04:15 發表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discourse analysis」的文獻,人類發明的符號系統不是最好的,但總比沒有強。

應該有個東西在輪迴,但那個東西是個什麼東西,說不得。。。


我太笨。 看不懂英文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44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1 真源湛寂 的帖子

你的錯誤要靠你自己改正,拍板磚對你來講太輕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45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6 08:48 | 只看該作者
別說在這網站上了,真正的高僧大德的開示也都是用來指給我們看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可即使他們自己開悟了,見到了月亮,但是要讓沒有開悟的人認識月亮的光明,只能設法指給他們看,而無法代替他們看到。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沒有看到月亮的人就先看到了那個手指而誤把手指當成月亮了。

既然是指月之指,起一個引導作用,那麼就無所謂那個手指頭離月亮更近了。關鍵是你指的方位是與被引導人一致的,可以應機逗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真源湛寂師兄關於輪迴的解釋是蠻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46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5 一說實相 的帖子

能看到手, 能看到月亮, 也能看到和認識月亮的光明. 還是不懂什麼在輪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47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6 09: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柏桐 的帖子

根據佛教唯實宗的觀點,輪迴的是阿賴耶識,真源說的沒錯的。

不過這個阿賴耶識實在是個讓人頭疼的咚咚;按偶的理解(當然,偶的理解正確的概率不大),這個輪迴的,說白了就是「習氣」。

前世的習氣,帶到今世,今世的習氣,影響來世。

比如說真源同學,從他的字裡行間就可以感覺是個修禪習氣蠻重的。

習氣不是什麼壞事,但也不是什麼好事。

另外扯一句閑話,這裡學佛的同學們,貌似謙虛誠懇,其實一個比一個驕傲,自以為是。

扯遠了,hoh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48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iamrabbit 的帖子

當心被 .
生命的來源,由於無始以來本性生因染成識,因妄想執著造作之業力寄託於識中,此識復受業力支配,在六道中輪迴升沉。

  因此,我們可以在此說出生命的奧秘那就是,生命的根本,是阿賴耶識---也就是俗稱的靈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49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6 1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8 柏桐 的帖子

沒關係,偶是廈門大學培養出來滴,從小就是「嚇大」的 :lo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50
Yzrsg 發表於 2007-9-6 10:1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一說實相 於 2007-9-6 08:48 發表
別說在這網站上了,真正的高僧大德的開示也都是用來指給我們看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可即使他們自己開悟了,見到了月亮,但是要讓沒有開悟的人認識月亮的光明,只能設法指給他們看,而無法代替他們看到。 ...


宗門是宗門,教下是教下!

宗門是以平時師傅和徒弟的接觸下,不斷建立默契,以心傳心。禪師接引學人往往是應時、應景,一語之間指點迷津。

教下則是以準確無誤的概念鋪展出事物的理論。真源同學並不是以教下的概念平鋪直入,闡述觀點,而是在討論過程中不斷引入新概念,但卻不把概念解釋清晰,這樣就變成是玩弄概念!這個毛病不是板磚能治的,非他自己改正不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1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9 iamrabbit 的帖子

我還是蠻怕被他們 滴. 人家畢竟見多
所以阿拉不開悟(不通), 更看不懂"開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52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6 1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0 Yzrsg 的帖子

宗門是宗門,教下是教下。不要為了解釋一個概念而引進另一個概念。。。同意這個批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3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1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2 一說實相 的帖子

那就請您和Yzrsg解釋一下
生命的來源,由於無始以來本性生因染成識,因妄想執著造作之業力寄託於識中,此識復受業力支配,在六道中輪迴升沉。

  因此,我們可以在此說出生命的奧秘那就是,生命的根本,是阿賴耶識---也就是俗稱的靈魂。

這裡, ,此識是不是阿賴耶識(俗稱靈魂)? 在六道中輪迴升沉?
在某一生的起始, 此人的阿賴耶識(俗稱靈魂)的狀態是不是前世的繼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54
Yzrsg 發表於 2007-9-6 11:3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柏桐 於 2007-9-6 11:07 發表
那就請您和Yzrsg解釋一下

這裡, ,此識是不是阿賴耶識(俗稱靈魂)? 在六道中輪迴升沉?
在某一生的起始, 此人的阿賴耶識(俗稱靈魂)的狀態是不是前世的繼續?


阿賴耶識(8識)是為了解釋個體生命善惡業的去向問題,而引入的概念。阿賴耶識中,各種善惡業、知識等等能以種子的形式,可以被收藏也可以被提取,這樣就可以解釋不同生命之間的輪迴各不相同。8識的重點在於闡述 能收能藏 的機能。

請注意看:8識的提出,就是為了解釋個體生命善惡業的去向!看到這裡就知道了,輪迴的8識,其根本還是業報!
8識輪迴和業報輪迴,一字之差,若不吃弄清其中就裡,那就要誤人慧命了!因為若人執8識為我的靈魂,則落入外道見解。

對比一下原始佛教:
輪迴機制是業報的相續。
輪迴的具體表現就是生命以五蘊的形式存在。
造業的機制是人貪愛執取五蘊為常恆、為自我。
解脫的機制就是,通過觀察五蘊的運行情況,直接獲得對無常、苦、無我的直觀經驗,放下對身心世間的執著,切斷造業的機制,究竟苦邊。
在原始佛教里,並沒有提到過8識能收能藏的機能,那麼原始佛教里8識的機能要做何解釋?按照我的理解,人所造的業,是以眾緣的形式留在世間的,眾緣相合和可以顯現各種果報,但業的眾緣不能計為我或我的。
很多人之所以要找出那個不可說的「靈魂」,其實還是沒有真正吃透五蘊假合無我的道理,在他們的邏輯里預先就設定了輪迴的本體,所以嘴上說「假名」是不可以的,還需要親證無我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5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20:35 | 只看該作者
是不是"誤人慧命, 落入外道見解"都是佛家弟子的解釋.
造業的機制是人貪愛執取五蘊為常恆、為自我。

人人在成佛以前, 是有"自我"的, 對不對?
輪迴機制是業報的相續。

業報的相續也是"自我"的? 你是否要繼承你前世的業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56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5 柏桐 的帖子

「自我」的概念可以分為以下兩個角度來討論。
第一種「自我」,是依世間劃分不同生命而施設的概念。你、我、他,以這樣的人稱來劃分,可以表達出生命之間的相互區別。這個「自我」是沒有問題的,佛陀在講法的時候也會說「我……如何如何」「你……如何如何」。
第二種「自我」,是因為人缺乏對緣起無常的經驗,貪愛身心現象並以執著五蘊「能知」的機能為「我」、執著所知的境界為「我所」。從而在人的思維中形成了,建立在對「我」「我所」的貪愛執著上的一種概念——「自我」。
第二種「自我」又稱做「我見」,「我見」可以通過對身心現象緣起的如實觀察,而被否定。因為如實觀的過程中,只有變異相續的身心現象,並沒有平常思維中的「自我」。
由此可知,兩種「自我」都是存在於思維中的。前一種「自我」在社會生活中是得到保留的;后一種「自我」在如實觀的過程中消失。

所以,再看業報的歸屬問題——依照第一種「自我」的角度看,可以說「這個業與你有關」「那個業與我有關」。但是,從根本佛法的角度看,即如實觀的角度看,當下只有不斷生滅變異的身心現象,沒有業報的作者和受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7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22:22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種「自我」又稱做「我見」,「我見」可以通過對身心現象緣起的如實觀察,而被否定。因為如實觀的過程中,只有變異相續的身心現象,並沒有平常思維中的「自我」。

這第二種是"通過對身心現象緣起的如實觀察,而被否定". 是否定「我見」, 也就是否定第二種「自我」. 是不是說"如實觀的過程"是從有「自我」到無「自我」的過程? 也就是達到"無我"的過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58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7 柏桐 的帖子

是這樣的,您理解的沒有問題!
如實觀的具體操作就是四念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9
柏桐 發表於 2007-9-6 2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8 Yzrsg 的帖子

先小節一下,
1. 在"有我"的狀態下,  業報是相續傳承的.
2. 在從"有我"到「無我」的過程,相續傳承性逐步消失. (這裡還是不很清晰)
3. 在到達「無我」狀態后, 業報消失, 無輪迴.

接下來請您說說四念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60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9 柏桐 的帖子

原帖由 柏桐 於 2007-9-6 22:45 發表
先小節一下,
1. 在"有我"的狀態下,  業報是相續傳承的.
2. 在從"有我"到「無我」的過程,相續傳承性逐步消失. (這裡還是不很清晰)
3. 在到達「無我」狀態后, 業報消失, 無輪迴.
接下 ...


不是這樣的。
造業是因為對身心現象的貪愛執著。「我見」消除了,只是思維意識中的自我概念消除了,但在具體的生活中,依然會對身心現象有貪愛和執著,因此依然會造業。這也就是咱們以前討論的時候常說的潛意識,潛意識裡的習性反應依然是貪愛執著。
要完全根除貪愛和執著,止息造業,是要經過非常刻苦的訓練才能達到的。

四念住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話題,我的能力有限,恐怕講不太清晰。如果您有興趣,我可以到網上搜索相關的資料,或您直接閱讀《大念住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