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zgb933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聖經質疑---誰的 愛 更博大

[複製鏈接]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41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8-9 14: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0 zgb9333 的帖子

你所說的「救人」是指什麼?

我得下了,明天再回應。好嗎?晚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2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9 14: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1 同往錫安 的帖子

#20樓的問題,與別人討論時提起的,話提比較沉重和殘酷,你可以不用回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4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8-10 03:13 | 只看該作者
1、親媽和老婆都掉到了河裡,你只能夠救活其中的一人,你怎麼辦?
2、再假設,你救活一人的幾率只有50%,你又怎麼辦?
這的確不是一個容易選擇的問題.

我覺得思考的角度不是誰更值得被救, 二人對自己的意義都是同等的.

在做決定時, 我自己會考慮二人是不是都信主了. 如果一人還未信, 先救未信的.

如果都沒信, 或都信了, 那麼就母親, 因為她的抵抗力會比先生弱, 先生可以堅持多一點時間. 同時, 向神禱告, 派人快來救他.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4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0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3 同往錫安 的帖子

回答得真好
就是在此萬分緊急的時刻,還要想到先救那個未信的,從這點出發,要是我被救了,我就信了。

作為jdt你的答案是滿分。但是從儒學,簡單來說就是一般中國人的家教來分析,就不是滿分了。
聖人孔子講求忠孝,家庭之內首先就是注重孝道。後來,孟子進一步解釋了孝道,說出了那句家喻戶曉的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以此為標準來衡量,你就要重新考慮作出選擇。
1、救出了你的丈夫----滿分
2、如果有50%的危險,就要再考慮一下:是否有孕在身?
有:誰也不救---滿分
沒有:豁出命救丈夫---滿分

很沉重、很殘酷的話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45
Crossing 發表於 2007-8-10 13: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4 zgb9333 的帖子

這位兄弟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中國人很早就有「永生」的概念,偉大如秦始皇唐太宗都還要求長生不死葯,更多的人知道肉身是不可能不死的。先賢們把「永生」的希望寄托在後代上,但這種寄託其實風險指數蠻大的,即使傳了100代,忽然有一代斷了,也就徹底斷了。而且,中國很多有名的人其實很多都沒有後裔存活下來。
真正永生的只有神,其他的都是暫時的。人能夠認識神,也就有份於這個永生了。而只有通過基督才能認識神。所以約翰福音17:3說: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6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0 1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5 Crossing 的帖子

知天命與盡人事都重要

但是不知如何盡人事,又怎樣可以到達知天命的地步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47
Crossing 發表於 2007-8-10 19: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zgb9333 的帖子

在中國人的話語結構里,天命就相當於神的作為,也就是「規律」或「必然」;人事就是按照「禮」的要求人應該做的事。一個簡單的例子,人人都有一死,這是天命,但人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悲痛欲絕,散盡家財也要治病,但仍不能挽回父母的生命,按照「孝」的要求,怎麼做菜時對的呢?那就是盡人事知天命。
這只是個很極端的例子,但能說明問題。「知天命」是很重要的,否則,悶頭瞎作一氣,名為好心,其實害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人是必死的而且有很強的主觀性,他就有足夠的理由指責一個孝子沒有做這,沒有做那,沒有傾家蕩產等。
對基督徒來說,「知天命」就是了解神的旨意。這就要借著聖靈的恩賜與不斷的禱告才能做到。但有些非基督徒往往不知道「天命」,就會根據聖經里的一句話來指責基督徒的行為。例如是否要按「愛人如己」把街上的流浪漢接到自己家裡住,是否因為要避免淫亂而「自宮」,他們就是犯了斷章取義的毛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8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1 1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Crossing 的帖子

現在比較清楚了雙方認識的不同:
我認為盡人事在先、知天命在後,只有先學會盡人事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Crossing 網友認為:「知天命」是很重要的,否則,悶頭瞎作一氣,名為好心,其實害人。

看來,雙方都到了各執己見的地步,難以繼續討論了。但是,假如真要遇到了面臨摯愛親朋生死抉擇的關頭,但願我們都可以從各自信仰的東東中尋找到--盡人事--的解決辦法。

順便提一句: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如果知天命是信神的話,按照孔子說的就等到50歲以後再說吧

[ 本帖最後由 zgb9333 於 2007-8-11 12:5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49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1 1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7 Crossing 的帖子

我又寫了個帖-----向大S斑竹和基督徒們請教一個問題----三魂七魄與靈魂的稱謂哪個更準確

歡迎你去看看並參與討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50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8-11 13: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gb9333 於 2007-8-7 01:05 發表
謝謝回復,從你的回復中可以看到你對聖經和聖人都有涉獵,其實我對孔子的學問了解得很膚淺,在此討論,只能將自己的看法。

關於愛和博大的問題我就先不說了,我會在其他的回復中提到,就先說說吃人的問題吧。 ...


有意思的問題,可以請zgb9333重新開新帖,討論一下依據各人的信仰,選擇哪個答案。
類似的問題,我也專程問過教會的朋友,當時我提出的選擇有三個,母親,妻子,兒子,現在在加上一個,朋友,湊湊數。呵呵。
我記得當時基督徒朋友給出的答案分幾種:
1、無聊。
2、救最近的。
3、救妻子。
4、救兒子。
很抱歉,沒人選擇同往MM的答案,如果我沒記錯的。 ,當然了,也沒人選擇救母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51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1 1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0 和而不同 的帖子

可以另開一貼。

有一種情況:老媽、老婆在河裡(老婆沒懷孕)

先救老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52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8-11 15:28 | 只看該作者
我不同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如果妻子本身身體有問題,不能生育,但她又是一個好媳婦,算作不孝嗎?這種說法跟當時需要生養眾多的歷史狀況有關,用到現在,就不適用了。

孝敬在聖經中的意思是:HONOR YOUR PARENTS。尊敬,愛護,贍養父母,並以父母為榮不是那麼容易的。

另外,我認為要先知天命,才能為人。人本身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是自私的,唯有依靠神,從神那裡得力量,才能好好地去愛他人。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53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1 15: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2 同往錫安 的帖子

你聽聖經的教導,我聽聖人的教導,得出的結論自然不一樣。

再有,救人的問題是假設,但也是假設的你死我活,必須要用各自的信仰來指導自己做出選擇,沒有雙贏的可能。

對於你來說,你可以逆向思維一下:
你和你的孩子在水裡,你先生來選擇救其中一個人,你會發現,你的想法會與中國的傳統不謀而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54
Crossing 發表於 2007-8-11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8 zgb9333 的帖子

其實,「盡人事」和「知天命」誰在前誰在後也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單純在這裡爭論是沒有結果的。因為「盡人事」和「知天命」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沒有盡人事,怎麼知天命?不能知天命,怎麼盡人事?
這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當作中心以後思維就受到了限制。按照雞的標準,蛋是「死」的,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死」的蛋,雞這個生命也就不能延續下來。
人屬靈的生命也是這樣,生和死是不能分的。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人在世上的苦難,都是妄想通過個人的作為或修行或善事達到「不死」,但這些不過是立即死變為慢慢死而已。只要不認識神,怎麼死都不能重生。
聖人所說的「忠」和「孝」的核心是「敬」,一個是對君而言,一個對親而言。「仁」就是愛,就是對天下蒼生而言。「禮」就是人和天的約,這個約是要用儒生來監督執行的,因此,儒生也相當於舊約中的利未人。但是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儒生的祭司作用大打折扣,在和君王的「鬥爭」中完全敗下陣來,成為君王的附屬品(在正統的朝代里,如漢,唐,宋,明儒家受到相當的尊重,君王是否符合「禮」的要求也要讀書人加以議論決定;但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時候,讀書人就完全被控制了,對君王的他們絲毫不能議論。想想看,中國現在和大清何其相似)。在聖人的體系裡,「禮」是最大的,禮裡面,重要的不是「有教無類」,而是「華夷之辨」。孔子說「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論語-八佾第三)」。考察唐宋元明清中國人的歷史,不能不佩服聖人的先知卓見。

話說回來。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的「死」就是「瞑目」,也就是安息了。人奮鬥一生,往往是對死的一剎那的恐懼所驅動,古代的君王辭世時,最怕的就是獲得一個不好的「謚號」,因為這關係到自己能不能在永遠里安息。聞道能安息,表明人就是處於道中了,在永遠里安息了。

人對永生的盼望是不分條件的。君子希望在永遠里得安息,小人希望永生能消除對死亡的恐懼。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天地都要廢去,大道卻不能廢去。這個大道,你叫他「神」也好,「道」也好,都表明人要對永遠的最高者、天地的主宰的敬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55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8-12 1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4 Crossing 的帖子


很高興和你繼續探討。對於你的看法,既有不認同的,也有找到知音的感覺。
首先,盡、知與雞、蛋是兩回事,儘管有相輔相成的關係,也有遞進關係。既然在這裡引用的是中國的學問,就要用中國傳統的東東探討。
很高興你談孔子最先談到的是忠和孝,其次才談其他, 這第一步是和我的認識一致的,但是,這正是盡人事的關鍵之處呀!
人不是雞,所以,(咱們不談亞當夏娃)一般的人是先做兒子,再做父親。做兒子時就要先學會什麼是孝道,同時,通過家教也就知道了什麼是忠。以後成人外出工作,做人時自然就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弄的懂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就知道了如何忠--或是叫效忠。如果人有理想、有抱負,或是說不甘心永遠被領導,那麼就要在仁義禮智信上面下功夫了。因此,按照孔子的看法,做子女或被領導者,只要做到了忠孝的要求就可以被認為是盡人事了,做父母和領導者則要做好七個字,也算是盡人事了。

再有,上面說的那七個字,其實都可以理解為「愛」
做家人子女要孝--愛父母和xdjm....
做國人要忠--愛祖國、愛。。。
做領導要以「仁」為核心--愛人、愛。。。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