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幾段聖經,在早期教會的教父時代,即是宗徒時代之後的那個時代,已經有煉獄這個道理浮現出來。新舊約正典聖經在主后397年才訂出,但在此以前(聖經正典還未訂出以前),亞歷山大的克雷孟(Clement of Alexandria,約主后140-217)、西彼連(Cyprian,約主后200-258)、金口若望(John Chrysostom,主后344-407)、奧斯定(Augustine,主后354-430)等東西方教會的教父已經講煉獄了。在這裡順帶一提教父是甚麼,他們是早期教會的教友或神職人員,亦是神學家,有些還是宗徒的弟子,他們除了生活很聖潔外,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從他們的著作,你可看到早期教會對基督信仰的理解和反省,它們為後世教會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You are funny: Your protestant translated Bible into 因信稱義, so you think that is correct for everybody?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if other people can be saved because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Do you really have assurance? Next time, be sure to read the article in full before you respond.
小花同學,謝謝你提出天主教的立場。
基督教(歸正教)當然在一些信仰的核心問題上與天主教有本質上的區別。否則,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不就等於沒發生過么?
請問,你讀過改教家們的著作么?如果沒有,也沒關係。請認真閱讀羅馬書(1-5章)和加拉太書(1-4章),關於因信稱義的教義。
BTW,基督教歷代的作者沒有讀中文聖經,乃是讀原文和拉丁文聖經,但得出同樣的結論,「因信稱義」只是中文的翻譯。
稱義:justification = imputation of Christ's righteousness
成聖:sanctification = infusion of Christ's righteousness and grace
羅馬天主教:you are justified as much as you are sanctified. 也就是說,天主教沒有稱義與成聖本質上的區別。當你認為得救需要加上人的行為時,你就等於承認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不足夠。請讀Hebrews,整本書就是在講基督救贖的完全。
(我相信,現在的天主教也允許信徒自己讀聖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