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複製鏈接]
41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5 22:43 | 只看該作者
俺也想為他加精華。可是不是原創的。

算了。。。被罵就罵我好了。。
CHICO。我幫你加精華。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2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4-5 22:51 | 只看該作者
炮連兄弟,你真是個好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5 22:53 | 只看該作者

俺不是好人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4-5 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3 paullian 的帖子

你真的是好人啊.炮連

除了俺假牙大哥,俺發現可親第二好人就是炮連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5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4-5 22:57 | 只看該作者
唉,假牙今天不在,我又瞎嚷嚷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5 23:11 | 只看該作者
狼捕食綿羊時,會先混進羊群的。。
你不怕俺是那混進羊群的狼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4-5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6 paullian 的帖子

啊?
你看我象羊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5 2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1 paullian 的帖子

炮連,謝謝。
你這樣做別人會有意見。不是原創不能加精。你放在頂上就可以拉。精就免了吧。
凈空法師的這個講記真得不錯。我看了好幾遍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5 23:33 | 只看該作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6)

請掀開經本,接著看經文。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這是文殊菩薩看到這個大會人眾希有的盛況,當然他是知道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人天凡夫、二乘,乃至於權教菩薩,看到這個盛況都免不了會有疑惑,甚至於還有毀謗的意念存在。疑惑、謗法,祖師大德依據經論告訴我們,必定墮阿鼻地獄。像這些話我們平常都不敢講,為什麼?說出來之後人家更疑惑、更毀謗,他聽了之後你拿這個來嚇唬人,那有這麼重的罪?那裡有地獄?他根本就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這些話我們相信的人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對大眾,除非是讀到這個經文不能不說,不讀到這個經文我們根本就不說。要知道為什麼不說?說了不但沒好處,還要幫助別人造罪業,那又何必說?他墮已經墮得很慘,不應該再叫他墮得更重,這就是大慈大悲。所以在濁惡之世,佛菩薩不以佛的身相出現於世間,就是減少眾生的疑惑毀謗。文殊菩薩非常慈悲,幫助世尊來教化眾生。這兩個人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樣,在一問一答。地藏菩薩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德因緣?召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六道有緣的眾生來參與這次大會,這是不思議事。請看底下經文: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為文殊師利菩薩,說出地藏菩薩往昔度化眾生的因緣事迹。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作為我們大家的代表人。這一段先從比喻裡面,比喻數量不可思議;這個比喻我們已經不必一句一句解釋,聖一法師在講記裡頭有說明,我們在這裡省略掉。這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世間人不能計算,現在科技發達最高級的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
像前面比喻這個數字,這是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從證初地到十地;換句話說,十地之前那都不算,那要算的話那就更多,數不清。
【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這就講以前的,那個不算。從證得地上菩薩算起,到現在這個數量,恆河沙劫哪裡能說得上?這個比喻實在講也只有佛能說得出來,我們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這個數字,我們形容不出來。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這是讚歎地藏菩薩,他的威德神通、他的弘誓都不可思議。可是諸位必須要記住,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換句話說,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問為什麼?性德裡頭有欠缺,你怎麼能圓滿?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第一課,要按照這個順序來講,這是入門的課程、基礎的課程、必修的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什麼發這個願?地獄是我們自性變現,不是外頭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心地變現出來。你心裡面還現地獄的現象,還現六道輪迴的現象,你怎麼能證得圓滿菩提?這個一定道理。佛法是跟你講理,真實之理,真實之事,那不發這個願行嗎?地獄苦難的眾生都要無條件去度脫,我們現前一些苦難的人能夠不幫忙、能夠不援手嗎?人跟事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不如意、看到會生氣,這要懂得不是外面境界的過失,我們自己過失。他為什麼造惡事、造作一切不如法?我自己沒有修好,我沒有給人做一個好樣子,我的罪業要從這裡修。你還要給別人拍桌子、瞪眼睛,你是罪上加罪,你不知道眾生從那裡來?眾生造罪業從那裡來?佛菩薩曉得,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一片慈悲。
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要從這個地方覺悟,真正覺悟,惡人對於我們,我們要以善意幫助他;幫助他不接受沒有關係。《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眾生根機有四種,不能接受,就愈顯得我們自己罪業深重,我們要從這裡修懺悔,所以自度而後才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佛菩薩接引眾生也沒有定法,有時候也發脾氣、也瞪眼睛,但是你要曉得,他那一發脾氣眾生覺悟,眾生改過、回頭向善;我們這一發脾氣眾生生怨恨心、生報復心,那你就錯了。我們愚痴,菩薩有智慧,我們要懂得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所以特別提示出來作師作范。佛菩薩天人師,我們這一出家,人家一見了面,法師,都稱你為師;師就是表率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舉止行為,能做人的模範嗎?
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我才曉得。我是這一生當中,對於任何人的事情向來不聞不問。他告訴我,前期的同學們離開之後,他們就整理房間,看到有些不要的東西都是丟棄在那邊,還看到吃了的蘋果咬了一口就放著。他們看了很難過,這一種作法能夠做世間人的好榜樣嗎?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不責怪同學,只責怪自己,我們自己做得不好,但是我們努力在改進,這些道理都要懂得。常住點點滴滴,我們都要愛護、都要愛惜。我一生當中不向任何人要一分錢,為什麼?人家賺錢不容易,要體諒到別人。我們自己用錢總要節省,我們節省一分錢,就是對於常住、對於佛法布施一分錢,我們修福。你不修福,你的福從哪裡來?你今天沒有能夠斷無明,你的性德不能流露,你的福報都是修來的,決定不敢浪費。古大德都做到,叢林的規矩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微不足道的,無不愛惜,惜福;惜福就是修福。現在人所有一切過失,根本的原因就是從小沒有人教,長大了養成這個習氣,習氣養成了很難改,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為什麼天天讀經?讀經就是檢點自己,反省,依照經典的教誨改過自新,我們這才有救。處世要忍讓,要替別人想,要替整個社會安全去想;不要想個人,想個人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自己天天在造作罪業,不知道,還以為自己修了功德。這是打閑岔的話,但是也很重要。
我們再看經文。佛說地藏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這一句話裡面,甚深的含義是什麼?我們從那個地方去學習?再看底下經文: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話,佛沒有妄語。有很多人讀到這個經,以為什麼?造一點罪業沒有關係,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將來還有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永遠不墮惡道。望文生義,然後又墮到惡道去就毀謗,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話靠不住,假的,欺騙我們,謗佛、謗法、謗僧,又墮阿鼻地獄,不知道佛在這裡說話的意思。

「聞是菩薩名字」,這個聞裡面就有思、修,菩薩的三慧。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地藏菩薩名字的意思是什麼?你要真正懂得才叫聞名,名號裡面的意思完全不懂得,沒有聞。真正懂得,聽到這個名號,將自己心地寶藏就相應,這叫聞名。『稱讚』是什麼意思?稱讚就是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稱讚。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稱讚,勉勵自己、勉勵大眾向地藏菩薩學習,這是稱讚。下面瞻禮、稱名、供養那是真正修行。瞻禮,瞻仰禮敬,表現在那裡?表現在對父母、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然後把孝親尊師這一種心行擴大,孝敬一切眾生,這是地藏本願,這是把瞻禮才做到圓滿。對於任何一個眾生有輕慢心,不是修地藏行。看到瞻禮是供一張地藏菩薩像,每一天給他磕幾個響頭就是,哪有那麼簡單?那是完全錯解如來真實義,佛說得沒錯,你錯解。
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多次的勸勉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得愈深,你明了得愈透徹,你做得才圓滿。只在文字表面上,那就完全錯了。古德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話錯解、錯會。今天錯會的人有多少?你要問他為什麼錯會?他沒有做到,只有做到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入微,才能往深處體會,你不做怎麼行?你能做到一分,你就體會一分,體會一分,你又能做到一分,解跟行相輔相成,解幫助行,行幫助解,這樣輾轉深入才能入到深廣。
「稱名」是稱地藏菩薩名號。這裡面兩重功德,自利是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也就是念念不離心地法門,這是自利德。利他德是念念喚醒有緣的眾生。實在講今天有緣的眾生少,太少,幾個人聽到這個名號就覺悟?雖不覺悟,也要讓他聽到,阿賴耶識裡面種下了名號的種子,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得利益,也許多生多劫之後再遇到緣,這個種子發芽,這是為一切眾生做遠益,將來的利益。根熟的眾生現前得利益,聽到之後,他就曉得怎麼樣修學。
「供養」,諸位一定要知道,供養裡頭最重要是依教修行供養。普賢行願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行願品》裡面舉了七大類,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我們不能夠如教修行,那個供養是假的,不是說供養一點香花、水果,這就是我天天在供養佛,錯了。我們看真正修行這些大德們,祖師大德們,他們佛堂里什麼都沒有,香花、水果都沒有,他到那裡去辦?我們看到人家佛堂里供具只有一杯水,點一盞油燈,其他什麼都沒有;人家是真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
下面是供養的擴大,供養的引伸—造菩薩形像。畫的像也好,雕刻的也好,「刻鏤」就是木雕,「塑漆」是塑造,泥塑的也好,金屬塑的也好,這是供養的擴大。使一切眾生有這個機緣聽到菩薩的名號,見到菩薩的形像,給他種善根。自己行菩薩道,菩薩怎麼做,我們怎麼做,就叫做行菩薩道。勸化一切眾生,這樣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你想想看他為什麼不墮惡道?不造惡業,修地藏菩薩行的人怎麼會造惡業?過去生中所造惡業的種子雖然在,這一生當中惡緣都斷掉。他學菩薩,念菩薩,是菩薩心、是菩薩行、是菩薩的言語,這十法界裡面其他六道的緣都斷掉,他怎麼會墮惡道?這是當然之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再看世尊給我們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這個意思深。
【文殊師利。】
佛經裡面凡是一開端叫著當機的名字,下面的經文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底下有重要的開示,提起他注意。
【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
這個句子在這裡斷好。不可說不可說劫,這個是時間就太長太長,說不盡。
【前身為大長者子。】
古人有這個意思,他從前身分是個大長者子。大長者子,我們很多人把他看錯,大長者的兒子。而實際上『子』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人一種尊稱,孔子、孟子、老子,稱子是尊稱。大長者子,子就是孔子、孟子那個子,尊敬的稱呼。要用現代話來講,子就是尊敬的,我們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尊敬的大長者,把這個尊敬的話加在前面,從前這個尊敬的話在後面,尊敬的大長者。
【時世有佛。】
那個時候這個世間有一尊佛。
【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這是名號裡面簡單的意思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6 01:18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5 23:43 | 只看該作者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是我們的學處。這個時候尊敬的長者,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他生了歡喜心;向佛請教:你這個相好怎麼得來?相好重要,我們為佛弟子在這個社會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形象我們就是滅佛法。出家談何容易,古德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一般社會世間人造地獄業不容易,出家人造地獄業太容易,為什麼?沒有一個好形象的時候你就滅佛法,你這個罪業就墮阿鼻地獄。為什麼?叫社會大眾毀謗佛法,人家一看到你這個樣子,瞧不起你、輕視你、毀謗你,就能整個佛法統統都毀謗,你這個罪業還得了嗎?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象。佛的形象能夠叫長者子,長者子稱為子成為大家尊敬的,有學問、有德行,這樣的人看到佛的形象對佛都起尊敬心,都想來學習,你說這個形象多好。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不出家那無所謂,你出家了,你就一定要學佛的形象,要具足菩薩的形象,否則的話在家學佛一樣,何必造罪業,何必再造謗佛、謗法、謗僧這個事情,這個重要。
我們今天講《華嚴經》,《華嚴》很長,《華嚴》到末后五十三參,不但是要求出家人,在家學佛跟出家學佛一樣,都要做社會大眾最好的形象。你要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是冒充的佛弟子、假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三途,非常可怕,這個是我們不能不知道。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凈、平等、覺,要息滅貪嗔痴,還要與人爭利,還要這個好、那個不好,輪迴心造輪迴業。想到佛心多麼清凈,一塵不染,常常念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所以在內外都能得到清凈;內裡面一念不生,外面一塵不染,這是佛菩薩。這樣才能夠過到真正的生活,我們常講真實真善美慧的生活,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一點不假,佛菩薩過這個生活。我們過什麼生活?內裡面起心動念,外面處處攀緣,我們過的是煩惱的生活,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迴的生活,再說的不好聽的話,過的是惡道的生活。我們讀到這一句,佛把這一個擺在地藏業因裡面第一條,用意好深。諸位無論是在家學佛、是出家學佛,一定要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有好的形象。
「千福莊嚴」,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就不講千福莊嚴,就說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從那兒來的?三十二相是福德之相,你不修福你就得不到這個相好。善有有漏、有無漏,我們今天修無漏善我們做不到,這個太高,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從哪裡學起?有漏善學起,一定要斷惡修善。世間法的標準,我們能做到就是世間的善人,就是世間人的好樣子。佛的廣長舌相是不妄語這個功德成就的。中國古時候司馬光,大概一般人都知道,司馬光的別號叫君實,君子誠實,他真做到。他在晚年自己反省,自己一生不妄語,自己一生所做所為,他說過『事無不可告人也』,一生所做的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做一樁不可告人之事。他也是皈依三寶,在家人的好形象。我們今天說老實話,學的什麼佛?每一天讀誦大乘,天天要認真反省、認真檢點,不在乎讀的經論多少,一句、兩句一生做到終身受用無窮。

佛給我們講修行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就是凈業三福,凈業三福一展開就是一切佛法;無量無邊的佛法濃縮起來,就是那十一句,決定不能夠看輕。而十一句裡面再把它歸納,實在講就是一句,孝養父母,就這一句。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出不了這四個字。我們講三學、講六和、講六度、講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的學佛。真的學佛改樣子,心改、行為改,這叫真正學佛。天天讀經,甚至於天天講經說法,心沒有改,還是世俗心、還是輪迴心、還是貪嗔痴慢心,這怎麼得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舍念清凈,念念利益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如果為自己,他住大涅槃,那個多自在;為眾生,那就要隨類化身,不辭辛勞。這是我們世俗人的觀念,佛菩薩沒有辛勞,為什麼沒有辛勞?佛菩薩無我,有我才有辛勞,無我那來的辛勞?我們讀這一句感慨萬千,我們怎樣學成佛菩薩一個形象,若不認真依教奉行,怎麼行?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諸位一定要記住,現在的道場建立不如從前,從前如法,所有一切佛寺的建立都跟表法的義趣能相應,現在條件不具足。正規的道場一進門是天王殿,第一個見面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你什麼?生平等心,呈喜悅相。佛法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彌勒菩薩代表慈悲為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方便為門,天王殿教我們這個東西。你在一個道場上每一天都要經過山門,天天接受這個薰陶、熏習,讓你回心轉意,我們今天誰懂得?誰有慈悲心?誰有方便門?方便不是教我們自己方便,那就錯;方便一切眾生。教他得方便,我行慈悲;不能顛倒,他行慈悲,我得方便,那你就顛倒。一定要發心,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特別是一切受苦眾生,受苦眾生指哪裡?指六道,特別指三途。諸位要知道,三途眾生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周邊,甚至於包括自己,貪心餓鬼道,嗔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我們的心是貪嗔痴,語貪嗔痴,一切造作沒有離貪嗔痴,我們造的是三惡道的業。

地藏菩薩有能力到三惡道化身去度脫眾生,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沒有能力,要度這些還沒有進入三惡道,但是造三惡道業因這些眾生,我們要度這些人。要知道這些人是苦難眾生,不要認為這些人當中現在可能有大富大貴,世間人看到他不得了大富大貴,佛眼睛里看到他是惡道眾生。我們怎麼樣度他?先要自己舍貪嗔痴,說沒用,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我舍掉貪嗔痴,不要貪嗔痴,我的日子過得也很自在,過得也不賴,讓他從這個地方反省,從這個地方覺悟。前面佛講要樹立形象,《華嚴經》上你看一開端的表法,第一個是講大地,心地,第二個講寶樹,寶樹什麼意思,樹立最好的榜樣,一切眾生此界他方沒有不喜愛樹木花草,佛就用這個方法來比喻,我們要樹立最好的榜樣,讓人接觸到之後生喜愛之心。再看經文: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又看到釋迦牟尼佛叫著『文殊師利」的名字,這個經文不可以疏忽,不能大意。「長者」正是給我們作榜樣、作模範,做出一個好樣子,勸我們發心,他聽了佛的開導,他就覺悟、他就回頭,也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時間長,不是短時間,盡未來際劫;換句話說,永恆無限長的時間。「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完全接受佛陀的教誨為苦眾生,一切眾生造作一切苦因,他不知道,苦果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那個時候就來不及。長者子發這個心,這個就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能不能發起這個心?如果能發這個心,我們在《地藏經》上就得到真實受用。我們自己生活苦,要想到這個世間還有比我們更苦,我們不怕苦,我們因為苦才能夠體會到一切苦眾生。我們如果生活在很富裕的環境裡面,人家說苦體會不到,唯有自己從這個苦裡頭出來才真正體會到苦,幫助苦眾生的心才真切。沒有受過苦難,你要想『為是罪苦眾生』,那個心總是隔了好幾層,體會不到。

所以佛教弟子們,一個是以戒為師,又說以苦為師。特別是出家人過苦日子好,過苦日子常常在警惕之中,一享受沒有不迷惑顛倒。所以一定要曉得,有福,出家人真正修行決定有福報,福報來了不能享,一享就糊塗;福報來了,要給這一切罪苦六道眾生,給他們去享,你是真正度苦。這幾天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給十方一切剎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些菩薩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有個好好的修行道場,提供他們享受,佛沒享受。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建立極樂凈土,也不是自己享受,提供給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往生到那個地方修行受用,哪裡是自己享受?這都是做出最好的形象給我們看。所以有大福德的這些祖師大德們,建立道場自己有沒有享受?沒有,自己住的房子方丈。住一個小房子,福報讓一些清眾來享受,平等心、清凈心。只要是真正修行人沒有地方去,到他那裡去,沒有不收容、沒有不接待,所以叫十方常住、十方道場,哪裡是為個人名聞利養?佛教導我們自身示現給我們做樣子,一點不假,我們看到他發心,不怕時間長,不怕教學工作的艱辛。

「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這就是說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永遠示現在菩薩地。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經裡面所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參與這個道場,都是地藏菩薩度化的,已度、當度,已度已成就是諸佛,他還在菩薩地。學生都成佛,老師還是菩薩,這一些諸佛對這個老師,沒有不感恩戴德。今天釋迦牟尼佛要宣揚地藏法門,他們來與會就是報恩,來作影響眾。哪一個法會諸佛來參加?沒這個道理。這個法會所有的佛都來齊,莊嚴道場、莊嚴法會、莊嚴這個法門,讓一切眾生警覺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個法門非學不可,是一切諸佛成佛的基礎、是成佛的根本。你要捨棄這個法門,你決定不能成就,念佛,說老實話也決定不能往生。我自己這一生當中,凡是遇到新道場建立請我講經,第一部一定講《地藏本願經》。有地,我們有個土地、有個道場這硬體建設,《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心地建設,這才相應。道場建立、道場的恢復第一部講什麼經?決定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世尊將這一段公案因緣說出,我們要能體會到他的用意無限的深廣,他的教學是無盡的慈悲。我們能知,然後才能行,才能談得上報恩,知恩報恩;你含糊籠統念過,這段文不長,粗心大意的看過,沒有用處。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第二個公案: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這個時間是在大長者之後,大長者是第一個,最先的。
【時世有佛。】
世間有一尊佛。
【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從佛的壽命,可以看到那一個時代眾生福報很大,壽命是福報之一。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卧,諸天衛護。】

佛的壽很長,但是住世化緣已經滿,佛示現滅度。滅度之後跟我們世尊一樣,佛滅度之後法運還有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我們釋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管是中國的說法,還是外國人的說法,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佛滅度兩千年之後這是末法時期。在中國,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像法時期。佛在經上有預言,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學就能夠證果。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所以中國的佛教禪風非常盛,什麼原因?像法時候傳來,跟世尊講的很相應,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人的根性大不如從前,修禪不但不能開悟,連得定都不可能,唯有修凈土帶業往生能成就。經上所講這是覺華定如來,他的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這個婆羅門女也是皈依佛法,也是個學佛的。

「宿福深厚」,我們講善根深厚,宿是過去生中培的福、培的善根很深。「眾所欽敬」,欽是佩服,對她尊敬,大眾見到她,就剛才講形象殊勝,得到社會廣大群眾的尊敬。「行住坐卧」,這是講四威儀,都足以給社會大眾作好榜樣,所以連天神都尊敬她。「諸天衛護」,我們現在世間講天神保佑,時時刻刻不離開他叫做護衛。諸位同修要曉得,現在這個社會造惡的人多,行善的人少,如果有一、兩個行善的人,天神的衛護就特別之多;過去善人多,天神他去護持他,他去護持他,每一個人護的人並不多;現在的時候人都作惡,只有一、兩個善人,所有那些天神統統來護衛你。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不修善?為什麼要造惡?我們斷惡修善,不求菩薩、不求佛,也不求天神,諸佛自然護念,天神自然衛護,哪裡要我們求他?這個地方講的是,信佛就太難,現在世間人學佛不信佛,為什麼不信佛?特別是出家,佛叫我們萬緣放下統統都捨棄,明天生活怎麼辦?不相信佛。你要真正是個出家人,心地清凈,於這個世間法一絲毫攀緣求得的心統統沒有,你要是被餓死、凍死,給諸位說,所有的護法神都要撤職查辦,這真的,都不是假的。可是大家不相信,還是要自己去攀緣、自己搞,那護法神一看,樂得好自在,你自己搞去,好,我可不管,他悠閑自在。
我是有一年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老和尚請我講《楞嚴經》,在夏安居的時候。講堂就在韋馱殿的隔壁,我就告訴大家,你們要相信,不要攀緣,寺廟裡頭好好修行,不要做佛事、不要做經懺,也不要做法會,餓死了,韋馱菩薩撤職查辦,那有這種道理?所以說連出家人都不信佛,你怎麼能教一般大眾信佛?沒這個道理。我們真的相信不怕,佛菩薩保佑,護法神衛護,也許餓個一、兩餐無所謂,絕對不會餓死;挨一點凍,不會凍死,他一定會來。一定要有信心,這樣才叫學佛,這樣才叫真正信佛,你所需要、需求因緣成就一定會來。我這些道理章嘉大師傳給我,我對他老人有信心,他不欺騙我。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苦,對章嘉大師一分錢供養都沒有,我沒有這個能力;他知道他不會怪我,他對我非常好,非常慈悲、非常關懷。每一個星期我跟他見一次面,我那個時候上班有工作,星期天的時候去看他向他請教;每一個星期他給我兩小時,忙的時候給我一小時。如果我有一次、兩次沒去,他一定派人或者打電話來問我:為什麼沒去?是不是生病?非常關懷,那個愛心讓你不能不去。

這是他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不到是因為你有業障,你業障消除沒有不感應。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貪嗔痴求,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貪嗔痴,佛菩薩不會幫助你造惡業。你果然是行善、是為眾生,佛菩薩感應道交;為自己不可能,絕對沒有感應。為自己如果有感應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幫助你做壞事;佛菩薩不會幫助人做壞事,只給你善緣不會給你惡緣。由此可知,凡是助長我們慾望,助長貪嗔痴,自己要有高度警覺,惡緣,不是善緣。但是人有這個緣沒有不歡喜,沒有不墮落,沒有不上魔的當,落入魔的魔掌,這個要有高度警覺心。所以年輕親近善知識,好,根扎住了,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有很高的警覺心。我們要想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衛護,就在這個地方學。再看底下經文: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6 06:14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1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5 23:47 | 只看該作者
其母信邪。】

母親是外道。
【常輕三寶。】
這個罪業就重。
【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他母親知見不正,煩惱習氣很重。大概也是看到學佛的人好的形象少,像法時期佛法衰,正法時期好形象多,四眾弟子好形象多,像法時期好的形象就少;末法時期就更少,更是希有。所以末法時期,我們要真正能夠如教修行的話,諸佛歡喜是比像法要加倍,龍天善神的護衛也是加倍,希有難逢。我們遇到這樣殊勝的緣,為什麼自己糟蹋自己?那叫真正可惜,造作罪業必定墮落。
她為什麼會輕慢三寶、會毀謗三寶?實在講我們出家人的形象不好,為什麼佛那個時代,佛的弟子在社會上受到國王、大臣,一切大眾的尊敬。什麼原因?我們要仔細想想。末法時期出家人走到外面,人家瞧不起你,輕慢你,在旁邊指指點點譏笑你,這又是什麼原因?我們能怪別人嗎?怪別人完全錯了,回過頭來想一想怪自己,我們自己的言行、我們自己的形象,不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裡面還有貪嗔痴慢,外面處處攀緣,所表現真的是迷信,引導社會大眾搞迷信,你怎麼能值得人尊敬?人家憑什麼尊敬你?人家尊敬你的也都是迷信,迷跟迷才相應,覺跟迷決定不相應。但是造作罪業,無論你是有意造、是無意造,果報決定是有;不可能說是無意造,就沒有果報,沒這回事情。你知法犯法,不知法你犯法還是要判刑,還是有罪;不能說是我不懂法律,我造作這個犯法,我就沒有罪過,沒這個事情,那講不通。所以婆羅門女的母親,墮無間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
這是她這個女兒,這是孝女,她學佛她明白道理,知道她母親在生前,不相信因果報應。「計」是心裡面想著,心裡面在度量。想想母親一生她所造的業,將來果報在哪裡?善業一定得善果,惡業一定遭惡報,她想一想她母親造作的業重;毀謗三寶,這個業重。
【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這是為她母親修福。「於先佛塔寺」,『塔』是藏佛舍利的處所,我們講供養佛舍利的處所,這是塔。『寺』是教化眾生的場所。寺的本意、寺的意思,《科注》注得很清楚,寺這個意思怎麼解釋?是嗣續的意思,我們一般人講後裔、延續,這個事業要永遠延續下,這就叫寺。這個場所是續佛慧命的場所,所以稱之為寺。現在人對這個意思都不懂,看到寺,寺是廟,裡面鬼神搞迷信,他不曉得這個字的本意。從前皇帝下面辦公的機關都用寺,就是他帝王的基業希望永遠繼續不斷傳下去。這個意思很好也很深廣,佛教學眾生的事業,幫助一切眾生修行證果的事業要永遠相續不斷,這個場所是做這樁事情,所以稱之為寺。
供佛,記住要用自己的財物,用別人的財物來修福,錯了,自己一點都得不到;一定要用自己的,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得這個錢廣求香華及諸供具,這到佛寺裡面來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這種形式的供養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很多人都會。形式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他用心,表裡相不相應?表裡相應有功德,表裡不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一些人供養造罪業,不但沒有福,造禍。那些供養?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求發財、求陞官,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升了官、發了財,我再來還願,再來給你大供養;跟佛菩薩談條件,賄賂,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來供養你;佛菩薩哪有那麼傻,讓你佔九十九萬的便宜,哪有這個道理?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麼人?所以這樣的供養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墮三途。不要看到人來修供養,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麼?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那個供養,又得不到陞官,也發不了財,回頭過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就怨恨,再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愈造愈重。我們看下面經文: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這是婆羅門女到寺廟裡面去供養供佛。佛不在世,這像法時期,所以這寺裡頭只有佛的形像,塑的佛像;在佛像面前供養,佛像造得很莊嚴。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這是真誠,這些供具是外表,內裡面真誠的心,顯示錶里一如。供養一點物品,像我們跟人家見面,不管是生人、熟人,很久沒有見面,見面總有點禮物,禮物不在多少,表敬意。我們對這個人沒有忘記,常常挂念在心,表一點敬意。供佛,而且是為母親修福,所以這個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就產生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
這就怨恨自己福報不足,沒有生在佛的當世,生在佛的像法,佛不在世。如果佛要在世的話,佛是有大智慧、大神通,我要來向佛請教,我母親死了之後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可惜佛不在世。心裡面有這個私自念言,不一定說出來,心裡有這個意念,顯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
這一句是形容婆羅門女當時在寺院裡面,那種殷勤至誠懇切的願望,我們從這個句子裡面能體會得出來。多麼真誠、多麼殷切的期望著,這個就能感。
【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誠則靈,感動佛來指引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界就是哪一界?十法界裡頭哪一界?六道裡頭哪一道?她得這個感應非常感激,她不知道這個聲音從哪裡來?也不知道是誰說?所以她只有向空,音聲是空中來的,沒有見到形像,只聽到音聲。是何神德?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這是把能感之因說出來。這是個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我們中國古人常講孝感天地,所以感動了佛來指示她,滿她的心愿。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持,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是知道這個音聲是佛的音聲,感動得五體投地的禮拜。這個禮拜用全身的接禮,所以拜下去之後肢節都受傷;這是拜得勇猛,我們世間一般人講磕響頭,這是感動得至深。拜倒在地下就昏過去,很久這才蘇醒過來。一醒過來趕緊求佛,希望佛說出她母親生的地方。她悲痛到極處,「將死不久」,這是悲痛到極處。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佛沒告訴她,沒有直接告訴她,你母親現在在什麼地方。而教她一個方法,你照這個方法去做,你一定會知道。這什麼方法?念佛的方法。教給她,你供養完了之後,你快回家,回家去之後,一心執持名號,你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心稱念,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沒有說口念,用思惟這個意思深。我們一般念佛是有口無心,正是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最重要是心裡有佛,思惟才是真的念佛,他心上真有佛。
【時婆羅門女, 尋禮佛已,即歸其舍。】
聽到佛的話說趕快回去。這個供養儀式做完之後,趕快回家。
【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她回去真念,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持名,效果就現前。「經一日一夜」,時間不長。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這是定中見的境界。諸位要曉得,佛為什麼教她這麼做法?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她你母親在地獄?給諸位講,這樣告訴她沒用處,救不了她母親。怎麼樣才能救她母親?自己一定要修功德,你才能叫你母親得度。一日一夜,她是專精,心地至誠,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在所有修行法門裡這個法門最快,修其他法門要得到這個功夫很難。念佛法門容易,一天一夜。《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證念佛三昧。諸位要曉得,念佛三昧有淺深不同,下品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這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她自己就成菩薩,她母親當然得度。她為什麼一日之功夫就能夠證一心不亂?她母親的緣,她母親要不墮惡道,她不是這麼精進,所以她母親就有福。母親幫助她,讓她這麼樣用功,一下就證到菩薩的果位,母親生天是這個道理。

佛要不教給她這一套,告訴你母親在那裡,哭死了也枉然。佛不能度她母親,佛要能度的話何必要讓我們修行?不要修了,統統都得度,那佛是大慈大悲,佛不能度。她度她的母親,是她母親這個緣,她才認真修行,一日之間才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為什麼這樣真誠?為什麼這樣精進?是因為度母親那個心切,這個力量在那裡推動她,道理在此地,然後你才曉得佛門講超度原理在此地。超度,那個超度的人心要不真懇切,自己不能夠把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人沒用處,他得不到。她這一成菩薩,菩薩之母,而且菩薩之母對這個菩薩有很大的貢獻,她當然從地獄生天,這一定道理。
所以佛法裡面佛門講超度,它有個理在。你理不懂,念幾卷經就超度,那有那麼便宜事情?世間造很多罪業的人,造到最後自己也害怕,找幾個法師來念念經、消消災,超度超度,超度不了,沒用處。但是我們總是做總比不做好,還能找幾個法師念念經迴向迴向,還知道自己有罪。但是要曉得這個方法是效力很差,無濟於事,只能說是種一點點善根而已,得不到效果,像她這樣才能得效果。所以孝子要為自己父母或者家親眷屬過世超度,要懂這個道理。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參與,為什麼?自己不熟悉儀規,不會念,跟著法師一道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帶著你;你自己要真心懺悔,要契入境界,你超度的那個亡人真的得度、真得福。如果只把超度事情委託給幾個法師,自己還在那裡若無其事,沒有用處,一點感應都沒有。

甚至於我那個時候是剛剛學佛沒有出家,也沒有皈依,才接觸佛法。有一天去玩,到個寺廟去玩,寺廟正在做佛事,大概超度他的父母。法師在外面念經,裡面家人笑笑嘻嘻、歡歡喜喜在那裡打麻將,我看了之後不是味道。好像什麼?這個父母死得好,好快樂,一家人一點悲傷的心都沒有。到要叫去拜的時候,法師:來!你們來拜一拜;好,趕緊去拜,回頭馬上麻將桌上坐。那個不像話,現代人就是不懂禮,不了解事實真相,非常非常可憐,真是佛在經上可憐憫者,我們體會佛這一句話的意思。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6 06:19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53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52
raninchrist 發表於 2007-4-6 03:41 | 只看該作者
地藏菩薩應該是印度人吧?這農曆生日是怎麼算的?
小乘是否不講鬼神,只在個人修行?怎麼到了大乘變成滿天神佛了?請恕在下無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6 0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2 raninchrist 的帖子

中國人講的地藏菩薩是應化在九華山成道的地藏菩薩。地藏經里講得很清楚,地藏菩薩處處分身,盡虛空遍法界都有。

小乘應該也講六道輪迴,具體情況不清楚。天、神都是六道眾生里的一道。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54
溫和寶 發表於 2007-4-6 05:29 | 只看該作者
chico你有沒有美國的寺廟地圖,我想哪天到美國的廟裡看看去,哪裡有list可以讓我挑選一下?
珍愛生命 遠離毒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6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4 溫和寶 的帖子

我對佛州的情況不了解。
你可以查一查佛州的華商黃頁。一般那裡都有寺廟教堂的地址電話。
我就去過兩家。紐約上州有個大覺寺。加州的西來寺。

通過這個連接可以向他們索取書籍。他們會免費 寄給你。

http://www.amtb-usa.org/cindex.htm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6 06:02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6 13:10 | 只看該作者
俺就是要幫你加精並置頂。
第一,本版太單一了。。不是基督教就是反基督教。。多一點其他宗教的討論也是好的。。。Y因此CHICO大師,和而不同大師,希望你們多提供點佛教的討論貼和知識貼來給大家閱讀與討論。。。
第二,精華不一定要原創才能貼,好文章,有哲理的並高回復量的都能上。
另外,私人理由。。俺跟青青MM都支持你喲CHICO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7 2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6 paullian 的帖子

炮連,謝謝你和青青。
園子里百花齊放是好看,我們大家努力幫你實現這個心愿。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10 01:58 | 只看該作者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7)

請掀開經本。上一次講到佛教給婆羅門女,用念佛的方法,就能夠知道自己的母親死後神魂落在何處。我們知道大、小乘佛法,法門無量無邊,所謂門門都能成無上道。佛為什麼不教她用參禪的方法、用持戒的方法、用持咒的方法?為什麼不教這些法門?而特別教她念佛法門,這裡面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懂得。任何法門都能夠得定、都能夠開慧,佛法修學的總綱領就是定、慧,這個是諸位必須要曉得。所以無量的法門都是修定、慧的方法,都是開智慧的門徑,方法門徑不一樣,所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同。但是這裡面確實有根性難易的差別,唯有念佛法門所謂三根普被,無論是利根、鈍根,而且成就快速、穩當容易,所以他用這個法門教她。她果然算是不錯,在我們法門裡面來說,她是屬於上上根,上等根性的人;因為她一天一夜就得一心不亂,就得定。定中境界現前,她自己才親自能見得到。佛告訴她,告訴她你母親已經生到忉利天,已經生天三天;她未必能相信,不踏實,可能這是佛安慰我的話,看到我很可憐安慰我的話,未必是真的;佛不妄語,大概是真的,這個信心不能踏實,親自到地獄裡面去見到,這沒話說。
而且她母親怎麼生天?決定不是佛力,昨天跟諸位說過。是因為她自己,因為母親這個增上緣,使她自己勇猛精進,在一天當中成就念佛三昧;這個功德,她母親是這個功德生天。如果她自己不能夠勇猛精進,得不到念佛三昧,她母親得的福就沒這麼大。她母親得福之大小,隨她自己修持功夫淺深而定,這個理才講得通,才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過去兒孫飛黃騰達,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都受到朝廷的封賞,朝廷為什麼要封賞他的父母、祖父母?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朝廷上封官,他父母雖然不在世,過世,封他父母的爵位跟他自己的爵位相等。為什麼?他是孝子,他的成就是他父母調教出來,他為了報父母之恩,所以才勇猛精進;父母、祖父母對他都是善的增上緣,是這麼一個道理朝廷才封賞。這個道理走遍任何諸佛剎土、走遍虛空法界,都受一切眾生所肯定,我們所講真理永恆不變,就在此地。我們讀這個經才曉得怎樣超度?超度得什麼樣的利益才恍然大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地藏經》是我們大乘佛法的根本經,實實在在講要細說,但是我們這一次受到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講二十次,四十個小時,不能夠細說。將來我們一定再找時間詳細的講解,這個是我們修學的根本法,決定不能夠忽略。

我們看著經文:【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
這一句話重要,她為什麼能依教奉行?為什麼能端坐念?端坐念就是以真誠之心一心念佛。「以憶母故」,這就是發菩提心,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原則就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不眠不休。我們在《凈土聖賢錄》裡面看到,宋朝瑩珂法師,傳記裡面記載這個破戒的比丘,造作許多的惡業。他最大的長處,他自己曉得,造惡多了將來必定墮地獄,他自己曉得。曉得為什麼還要造業?習氣太重,遇到惡緣他自己不能夠控制自己。但是知道將來墮地獄可怕,想到這個果報他就嚇到。他向同參道友請教,同參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關起門來念佛,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吃東西,連水都不喝,一口氣念到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彌陀經》裡面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我們見到,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了七天,念了七個七天,佛都沒見到,那個是不如法,一面念佛還有妄想、還有雜念,所以沒有感應。這個念佛是一個雜念都沒有;像瑩珂因為恐怖地獄,救命要緊,所以也是一個雜念沒有,這中等根性的人。婆羅門女上根人,一天一夜成就,瑩珂法師是三天三夜成就,至誠懇切感動佛來應。這是一天一夜得念佛三昧,這是得事一心不亂。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涌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這是婆羅門女定中所現的境界,她見到了,見到地獄的現象,看到這麼多人在那裡受罪。接著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又見夜叉。】
夜叉是地獄裡面的餓鬼。
【其形各異。】
奇形怪狀。
【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
利刃如劍是講祂的牙齒鋒利。
【驅諸罪人,使近惡獸。】
地獄裡頭的惡獸太多,都在那裡吃人,吃那些罪人。罪人當然看到惡獸,跑啊!這些夜叉趕著,拿這些受罪人去喂這些惡獸。不但趕他們,
【復自搏攫。】
搏攫是鞭打,拽著摔。
【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不敢久視,不忍心看這個樣子,看到心地發軟。這是我們這個世間造作惡業的人,墮在地獄裡面受苦的形相,婆羅門女親自看到。底下經文: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她看到地獄這個現象,這是念佛三昧之力,支持著自己看到這個現象沒有恐懼。但是有憐憫心,不忍心看這個極其悲慘的狀況。到地獄裡面,地獄裡頭也有人來招呼她。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地獄的境界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個是受罪,到裡面去受罪;另外一個是菩薩到地獄度化眾生,只有這兩種人。除這兩種人之外,地獄在你面前,你也見不到。過去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他寫在他的著作裡面。這個故事裡面的主角是章太炎先生,他的老岳丈。章太炎在生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秘書長,地位很高。在中國有五嶽,五嶽是大鬼王,管好幾個省,管五、六個省,這大鬼王,他的地位僅次於閻羅王。閻羅王好像是皇帝,管全國;他好像是個諸侯,管一方,比省大得多。他是個學佛的人,知道地獄裡面刑法很慘,非常殘酷,他也有仁慈的心。有一天向東嶽大帝建議,能不能把地獄的刑法—炮烙之刑廢除,炮烙是什麼?燒的鐵柱子,燒紅了之後叫受罪的人去抱,這非常非常殘酷,我們講不仁道的刑法;希望東嶽大帝能夠有仁慈心,把這種最殘酷的刑法廢除。東嶽大帝不說話,就派來兩個小鬼帶著章太炎,實際上到刑場裡面去看。章太炎就跟著兩個小鬼去看,大概走了有相當遠的距離,這小鬼告訴他,到了,刑場就在此地。他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佛經裡面講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境界,不是閻羅王設的,閻羅王沒有辦法廢除,是你自己業力變現,這才曉得佛經裡面講的道理。
地獄裡面種種的這些境界、刑具,夜叉、餓鬼,都是自己造作惡業變現出來的形相,就像作夢一樣;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見的千差萬別,就是自己念頭妄想紛飛變出來。所以佛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也是從心想生,為什麼心裡頭有惡念?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才知道。如果不願意見到三惡道,一定要把心裡頭這些惡念,不但是惡口,身造惡業,不可以,念頭都不可以有。一切法從心想生,所有境界都是法,法界,沒有一樁不是從心想生。
有定功的人見到,婆羅門女剛得念佛三昧,她因為憶念她的母親,這個境界就現前。無毒鬼王來接待她。「稽首」,這是禮拜,對她很有禮貌來迎接她。問她:「善哉菩薩」,善哉是稱讚,難得菩薩光臨地獄,但是不曉得你是為什麼原因到此地來?請看下面經文: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這是她所見到的境界。大鐵圍山究竟在那裡?佛在經上講我們這個四大部洲當中是須彌山,到底須彌山在那裡?七重山,八重海,七重山在那裡?經上講鹼水海,我們現在看到的海洋水是鹼的。佛所說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我們凡夫見不到。這個東西有沒有?決定是有。為什麼我們見不到?我們沒有能突破空間的層次,如果我們有定功,能夠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些事實真相一定是就在眼前。這個地獄,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婆羅門女是在定中見到,定中界限突破。我們知道在中國唐朝時候,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在定中他見到靈鷲山,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還在會下聽了一座。這就是說在定中時候,他超越了時間。智者大師去釋迦牟尼佛大概是一千七百年,這是他能夠回到過去;自己在天台,在那裡打坐如如不動,他能夠見到印度的靈鷲山,這超越了空間。所以只要有定功,定裡面分別、執著沒有,就能突破時空。過去、現在有許多修定的人都展現出這個能力,這是我們能信得過。何況婆羅門女真誠懇切、勇猛精進,她得的是念佛三昧,所以地獄境界她見到。再看經文: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
「我聞」,是過去常常讀經、聽經,聽佛在經上講,鐵圍山裡面大海之中有大地獄。問他:這是不是事實?可見得雖然常常聽經、常常讀經,佛講的話也相信,依舊有問號?如果沒有懷疑,到這個地方來何必去問鬼王?用不著問他。然後才曉得信心是多麼難建立,佛在大乘經裡面,大經大論像《華嚴》、《大智度論》裡面,都再次的說明信心難得,『信為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證道的根源在信心,信心真正建立不動搖,修行證果哪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不需要。我們凡夫的信心,所謂是露水道心,很容易動搖,小小風一吹信心就喪失掉,還有什麼成就?我們在經上讀得很多,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自古以來世法、佛法,不孝父母、背師叛道,如果有成就都落在魔道裡面,他將來成就不是佛道,是魔道,我們相不相信?這些都是佛在經上說,魔所攝持。正法一定是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理如法依教修學而成就。這是我們在讀大乘經論裡面不能不明白,不能不細心去體會。再看無毒答覆: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非常肯定的告訴她,確確實實有地獄。人在這個世間,實在說六道里其他道裡頭造惡少,造惡的機會、機緣少,人間造惡的機會太多。天人好善好德,只有阿修羅這一類,習氣未斷,還繼續再造惡。惡道的眾生,我們講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是受罪完全沒有機會造惡。餓鬼道跟畜生道造惡的機會都少,毒蛇、猛獸心很毒,它也殺害別的眾生,殺害的有限,它一生當中能殺多少生?我們看到獅子、老虎這些猛獸,它吃飽了,小動物在旁邊走來走去,它就好像沒看見一樣。我們常常在電視『動物奇觀』上看到,它那個一生殺生少,哪有人殺生得多?人殺生不一定要吃它,所以最容易造業。人殺人不是為了要吃人,今天造的核武,一顆核子彈下去要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你說造的罪業多重?他怎麼不墮地獄?地獄從那裡來?惡業變現出來,決不是佛造,也不是鬼神造,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我們再看經文: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10 02:00 | 只看該作者
【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
婆羅門女就問無毒鬼王:我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方來?她自己也感到很驚訝。
【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這就是說明,像剛才我們講章太炎這個故事,章太炎沒有造地獄罪業,也不是菩薩,所以地獄擺在他面前見不到。你要不是這兩種原因,走到地獄也看不到,什麼都看不到。必須有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威神,那是菩薩到地獄去度化眾生,他能見到,第二個業力,就是你造作地獄的罪業,果報現前。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涌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這是向無毒請教,這個水為什麼涌沸?涌沸就好像煮開的一樣,這個水是熱的,不是涼的,像水煮開一樣,這個大海是這麼一個狀況。這麼多的罪人以及惡獸漂流在這水裡面,這什麼緣故?這個情形《楞嚴經》裡面講得非常詳細,把這個現象道理都給我們說出,所謂『造十習因,受六交報。』習就是習氣,你造十種不善的習氣,就是十惡業的習氣,上品十惡你感受地獄裡頭六交的果報。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
婆羅門女所見到這個狀況,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不是別的地方,是我們本地。那些新死之者。
【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我們讀了這句造惡眾生,念到這些經文寒毛直豎,不是說別人,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像《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現在天天造、念念造,不間斷的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怎麼辦?這正是佛法裡面所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有警覺心,眾生愚痴、愚昧,果報沒有現前不在乎、不相信,果報現前後悔莫及,所以教我們斷惡修善。哪是善?佛教給我們的基本法,《觀經》上所講三種凈業,三福。佛說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這三種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就是善;違背善就是惡,惡是善的反面。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作所為是與善這一邊相應,還是與向善這一面相反,相反就是造惡;與善相應福報在人天,與惡相應果報在三途,在地獄。
凈業三福第一條人天福,能夠做到,來生在人、天兩道享福;做不到,那就看你罪業深重在三途受報。三途都有:餓鬼、畜生、地獄,看你造作的輕重。第二條小乘福,如果你要能夠相應,依教修行,果報決定在天上,享天福。如果修行有功夫,證到初果、二果、三果,那是五不還天凈居天裡面去享福。如果有違背,決定在地獄、餓鬼受報,沒有畜生。人道裡頭有畜生,畜生的報輕,地獄、餓鬼就報得重,為什麼?第二條福比第一條大,所以你修成了福也大,違背了墮落也苦,同樣道理。第三條是大乘福報,你要依教奉行你作了菩薩,超凡入聖;如果相違背了必墮地獄,不是餓鬼、畜生,一定墮地獄。我們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理事都明了,而後我們才深信不疑。日常功夫在哪裡做?起心動念處做,念念與佛相應,念念與道相應,道是什麼?道是真如自性,與性德相應,我們這一生希求往生才可以辦得到,怎麼可以再造惡?人生苦短,尤其現代這個時代,整個世界的動亂災變無常,一定要覺悟到世間一切所有的如幻如夢,一樣都得不到,這是真的。
我們看看最近東南亞經濟衰退,多少有錢有富,平常都是看到很了不起的人,聽人家講自殺了。為什麼自殺?破產了。佛在經上講財為五家共有,我們明白了,邊都不沾,一心向道,我們才有救。佛在經上說,財、色、名、食、睡,五欲,地獄五條根;你要是貪戀不舍,《地藏經》上講地獄境界,就有分。婆羅門女所見到的這個境界,是我們這個地球上造作惡業的眾生,你看造作惡業的眾生有多少?這個裡面不是說,信佛的人才會墮地獄,不信佛的人就不墮地獄,沒這回事。如果說不信佛的人就不墮地獄,那我們就不要信佛;不信佛的人照樣墮地獄,不管你信不信。你修善決定生天,你造惡決定墮落,一定道理,不管你信不信。
「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沒有後人給他培福。人死了以後做七,做七這個道理、作法都是出在《地藏經》。佛經上講過,人死了以後還沒有到其他道裡面去投胎,這是中陰身。中陰身每七天有一個變易生死,這他很苦,所以七天的時候給他做一次超度的佛事,減少他的痛苦,給他修福。「生時又無善因」,沒有做過什麼好事。「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自然是沒有任何人逼迫他。地獄不是人設計,不是閻羅王設計,自自然然業力現前,才有這個現象。我們繼續往下看經文: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愈往裡面去罪業愈重,所受的苦比你所見到的要增加很多倍。你現在所見到的是第一重海,這是造作惡業輕的你看到,那個極重的你沒見到。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你所看到就是佛在經上講的業海,業海是苦海。「三業」是身、語、意,造作不善的惡業,才得這個果報。地獄如是,十法界亦如是,這個現象都是自心變現。《華嚴經》上講一個總原則、總綱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變這個裡頭沒有識,沒有識就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諸位要知道,妄想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第六意識,如果不用八識,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那就是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的境界,佛在經上叫它做一真法界。如果你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就把一真法界裡面起了變化,唯識所變,隨著你的業力;業力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十不是數字,諸位要懂十是表無盡。每一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不相同,每一個人變現的法界不一樣,所以法界無量無邊。如果落在貪嗔痴慢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這裡講的業海,這是婆羅門女親自見到。請看經文: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
她就來問問:地獄在那裡?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
你今天看到的業海,這個業海就是地獄。
【其數百千,各各差別。】
大地獄還有附屬的小地獄。
【所謂大者,具有十八。】
這是我們世間人常講十八層地獄,十八地獄是講大的。
【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大地獄經裡面所講八寒、八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地獄都在鐵圍山的下面。我們看經文: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她來打聽她自己的事情。她告訴無毒鬼王,我的母親死了以後還不久,不知道現在她的魂神在什麼地方?我們世間人講靈魂。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
這問她:你的母親在世的時候是從事哪一個行業?從事哪一個行業,就知道她所造的業善與不善,大致上可以能判斷,死了以後她到什麼地方去。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
知見不正,這就是正與邪。什麼叫正知正見,我們要清楚、要明白。說實在話,六道凡夫知見都不正,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如果是正知正見,怎麼會到六道來?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鬼王問婆羅門女,說你的母親,這稱她菩薩;菩薩之母,在生之前從事哪一個行業?婆羅門女說她母親邪見。邪、正有標準,在佛法裡面,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所以佛在經上提醒我們,在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知見;你要以為你自己知見是正確,問題就出來。為什麼說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阿羅漢已經將見思煩惱斷掉,也就是說看什麼事情客觀,這個諸位容易懂。為什麼?他沒有我,無我,我執斷了。
六道凡夫起心動念有個我,有我就有成見、有主觀觀念,你對於一切事理自然會看錯;我以為對,我以為正確,我的看法,就糟了。所以斷了見思煩惱知見才算是正,標準在此地;沒斷見思煩惱哪裡來的正知正見?我們現在要怎麼辦?我們初學佛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唯一的辦法依靠佛,這就說到三皈依的重要,依法不依人。學法一定還得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你在佛法裡面也沒有辦法依靠。佛說的經論太多,你要一切都依,你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佛在這個經上說空、在那個經上說有,到底是空、是有?你就搞糊塗,你就沒有辦法依靠。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有個教授,也挺有名氣,現在不在。他就告訴我,他說:佛經裡面講有的時候有道理、有的時候沒道理。我說:哪些地方沒道理?他說:我看過《金剛經》。我說:《金剛經》怎麼說?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空,到底是空、還是有?叫人模稜兩可。所以佛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別看到是大學名教授,不行。可見得正知正見難,沒有正知正見,要是邪見之人還譏毀三寶。怕的是我們自己雖然是出家也犯這個罪,不知不覺造這些罪業,自己不曉得;總以為自己為是,自己沒錯,看到別人過失。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
她這個四句話,我們細細的來想一想,觀察這個世間,再反省自己,恐怕自己都犯。我們的信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經不起考驗,小小的風浪,我們的道心就失掉,信心就沒有。「敬」這個字更不容易,敬從信心生起,沒有信哪裡會有敬心?對佛菩薩、對父母尚且不恭敬,怎麼能夠敬人、敬事、敬物?談不上,所以你才曉得這個多難。我們讀這四句話要警惕自己,常常把這個四句話,擺在面前當座右銘。
【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日淺就是死沒有多久,不知道她現在生到哪裡?這個說明鬼王就知道,大概知道她落在哪一道?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4-10 02:04 | 只看該作者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這再問一問:你的母親什麼名字?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
這在印度算是貴族,印度自古以來四姓階級很嚴,最尊貴的是婆羅門。

【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把她父母的名字說出來,這個名字都很好,都是好名。名字雖然好,做的事情不好,名實不相符。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無毒聽了之後,這是啟白,啟是很恭敬,很恭敬的向婆羅門女報告。啟用現代的話就是報告的意思,很恭敬的說:請你可以回去,不必憂念。為什麼?
【悅帝利罪女。】
確實她到地獄來過,是在這個地方受苦,沒錯,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生天以來,經今三日。】
她現在不在此地,是在這裡受罪,但她已經生天;生忉利天,已經生天。
【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這是聽說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為她修福。她修福,供佛布施,這是孝感天地,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經上給我們講孝養父母,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世間人常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是父母之志,也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有真正的成就,出類拔萃。可是世間很多父母邪見,以為得到世間的功名富貴,這就是出類拔萃,這個觀念錯誤。怎樣才是真正出類拔萃?超凡入聖,成佛、成菩薩那是真正的出類拔萃,世間所有一切的成就不能相比。世間怎麼樣的成就出不了六道輪迴,唯有作佛、作菩薩,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才是真正的成就。做父母的人沒學佛不懂得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接觸佛法明白,我們要做到;不能說父母不知道,我們就不幹。好事善事,父母雖然不知道,等我們做到,父母得大善利。菩薩之母,那還得了?
供佛、布施這三種行都有。這裡面講設供這是,前面我們讀過,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形像,因為他像法時期;感動佛教她修行的方法,她回去之後勇猛精進依教奉行,這是修福、這是布施。修福、布施給誰?給她的亡母,所以她修的這個布施是法布施,這就不是財布施。供養裡面這是法供養,依教修行供養,這個福太大。所以鬼王說: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
不但是菩薩你的母親離開地獄,脫離苦海。
【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菩薩之母得順孝之子,得她這個福,她生天,跟她同時在地獄受刑的人統統都沾光,都沾她福報一起生天;不是菩薩之母一個人生天,跟她同在地獄裡頭受罪的這一批人同時生天。然後你才曉得布施的福報不可思議,婆羅門女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是真的事實,不是在這裡講故事,不是拿這個來勸善。諸位要懂得,千真萬確的事實,你自己修行成就,不曉得要度多少人?所以佛法裡面常常講不可思議,不思議境界,我們從這些地方多少能體會到幾分。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鬼王把這個事情報告完了,他就退走。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
就好像做了一場夢,其實她不是在夢中,是在定中。從定中出定。
【悟此事已。】
她覺悟了,這個事情完全清楚、完全明白。
【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這是地藏菩薩在因地第一次發願。第一次發心學佛是大長者,見到佛的形象發心。這是前面我一再跟同學們提示形象要好,常常想到我們是如來弟子,尤其是彌陀弟子。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怎麼能給阿彌陀佛丟臉?我們如果心地起一個不善念,就對不起阿彌陀佛,我們做一樁不善事,我們就有很重的罪業,哪裡能稱得上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是這樣子嗎?真正做一個阿彌陀佛的好學生,一定是依教奉行。為什麼教你天天讀誦大乘?天天讀誦大乘,就是天天記住阿彌陀佛對你的教訓,佛教我們做的,我們做到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是不是還在造作?真正名副其實做阿彌陀佛的學生,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凈土。現前在世,人不尊敬你,那難怪!人是凡夫,肉眼凡夫,他連佛都不尊敬,他怎麼會尊敬你?可是你要曉得,諸佛護念讚歎,龍天鬼神菩薩尊重你,何以故?這些人有他心通、有天眼通,他們能看到你的善心,他們知道你起心動念;凡夫不知道,凡夫愚痴。
地藏菩薩在此地教我們發願,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個願就是四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這在時間上沒有終止,永恆的。不是說這一樁事情我要做多少時間,沒有,我要做一劫、做十劫、做百劫、做千劫,沒有,盡未來際劫。幫助這些罪苦眾生的對象,也沒有說一定;應有罪苦眾生,不揀怨親,只要看到有受苦受難的眾生,他就「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廣設方便就涉及後面這三願,前面眾生無邊誓願度。設什麼方便?廣設什麼方便?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這都是廣設方便。我們自己不斷煩惱,自己不學法門,用什麼方法度眾生?由此可知,菩薩斷煩惱、斷習氣、學法門,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罪苦眾生,乃至於成佛道也不是為自己。看看這個世間這些造作極重罪業的眾生,我們要有這個心愿,我今天所有一切修學為他們,不為自己;為自己可以馬虎一點,可以隨便一點。可是看到芸芸眾生都在造極重的罪業,我們一點懈怠含糊的心都不可以有,為什麼?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樣樣要認真、樣樣要勇猛精進。

那你要問:我自己修行成就,行嗎?能度眾生嗎?這經文擺在此地,婆羅門女一個人修行,一個人成就,不但她母親得度,跟她母親受苦的這一些、這一夥,在地獄裡面受刑的這些眾生統統生天,這不是事實擺在此地嗎?我們還有什麼疑惑?一個人成就,就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怕的是你自己沒有成就,裝模作樣這不行,這那裡能幫助人?一定要從自己本身真干。用世間話來說我們提出一個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些年來我們在世界各個地方提倡四好,做社會大眾一個好樣子,讓社會大眾見到這個樣子。經裡面第一段講長者子,佛所示現的樣子形象,讓社會大眾接觸到這個形象有所感悟,就能感動,這就是度眾生。他覺悟、他回頭,他向你學習、向佛法學習,這個人就得度。得度的人必然是逐漸逐漸多,這一個人覺悟,他會勸導他的周邊,他的親屬朋友、鄰里鄉黨,你說這個影響力多大?決定不能以為我一個人修行有什麼用,這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這一品經最重要,就是後面地藏菩薩做出榜樣教我們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藏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在過去無量劫前,現在都成就。那個時候的無毒鬼王,現在是財首菩薩,那個時候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這是講無量劫前因地的故事。
請看經文:《地藏菩薩本願經》,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一段經文諸位有沒有看出,它真正的意向在那裡?「爾時」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啟開這一次法會之時;十方世界諸佛如來菩薩,大眾雲集之時;世尊跟文殊師利菩薩,這一問一答這一個段落終結的時候。我們看到下面這個數字真的是天文數字,沒有法子計算。「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下面是「無量阿僧祇世界」;世界無邊,眾生無盡。所有地獄之處「分身地藏」,我們九華山的金地藏也是分身之一,無量無邊的分身,分身之一,「俱來集在忉利天宮」。諸位要曉得,這是說明世間造作罪業墮地獄的人之多,地藏菩薩才分身;分這麼多的身,你就曉得有多少地獄?這個世間多少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主要的意思在這裡。所以看到這個現象,實在太可怕。眾生為什麼造這些罪業?沒人教,一切眾生都有善根,都有一個向善的心,可惜沒有人教導,沒有人幫助他。佛在這個經上真正的用意,都是教我們要學地藏菩薩,要做地藏菩薩的分身。我們能發願,我們能夠自己作榜樣、作表率,處處勸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這就是地藏菩薩的心、地藏菩薩的願、地藏菩薩的行。

四眾同修,在在處處記住為大家作榜樣,在你的家庭為你一家人作榜樣,在這個道場為這個道場四眾一切同修作榜樣。不要說是他不做,我為什麼要做?那你就錯了。他墮地獄,我為什麼不墮地獄?那不是就這個意思嗎?他墮地獄,我要救他,我怎麼救他?我做個樣子給他看,這個才對。他貪財,我為什麼不貪?他爭奪利,我為什麼不爭?這就是造作一個地獄的形象,把所有一切眾生都拉到地獄去,這做錯了。我們看到別人墮地獄,我們要做一個如何脫離地獄的好樣子,超越苦海的好樣子,這就對了。不可以說人做,許多人統統都做,全世界的人都做,我一個人不做;做的人迷惑顛倒,不做的人覺悟、回頭,要懂這個道理。在這個世界勸人以口,難!你勸別人做,你自己為什麼不做?人家怎麼會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才能夠啟發別人的信心,才能夠誘導別人向善,一定要身體力行。佛是這樣教導婆羅門女,也就是教導我們大眾,一定要認真、要回頭、要勇猛精進。再看底下經文: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這段經文所說,跟地藏菩薩同來的這些大眾。這些大眾,說實在話,就是接受地藏菩薩的教誨覺悟,《華嚴經》上所謂是大心凡夫。今天分身地藏統統集會在忉利天宮,這一些大心凡夫從地獄裡面脫身,也隨同地藏菩薩到忉利天宮來見釋迦牟尼佛,忉利天宮今天這個大會無比的殊勝,為什麼?一切諸佛如來都在此地,這個供佛供的是真圓滿。極樂世界這些大眾往生到極樂世界,還要分身到虛空法界諸佛剎土那一邊去供佛聞法。他們今天諸佛如來統統俱集在一堂,不必分身到各個剎土去,這些大心凡夫隨同地藏菩薩有大福報,一時一處遍供一切諸佛如來,你看這個多殊勝,比極樂世界殊勝得太多。從這個地方我們才體會到地藏法門的殊勝、地藏修學的殊勝,處處都顯示出第一,超越極樂世界,這是所有法門的大根大本。他們都拿香花來供養佛,香花是表法,香表凈信,花表依教奉行,花表因,修因證果,這所表的是如教修行供養,這才是真供養。請看經文: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在此地教給我們、告訴我們,跟地藏菩薩同來這些大眾,能夠參與忉利天宮這一會,都是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得生信根,我們講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他有根,這個可貴,有根才永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些人信根成就之後,心心所嚮往是無上菩提,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留戀,只是希求無上菩提。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這是說這一些凡夫,這些大心凡夫,先敘述他們過去在六道輪迴,實在講就是我們這一批人,生死疲勞從來沒有休息過。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這一句是說得度的因緣。承蒙地藏菩薩的慈悲教誨,地藏菩薩的種種方便,顯示出佛法里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地藏菩薩是大慈悲心。種種方便這是說他的善巧,為一切眾生做種種示現;換句話說,為一切眾生做種種不同的形象。令一切眾生見色聞聲,接觸這些形象能有所感悟,知道回頭,這就是菩薩的善巧方便。所以菩薩為眾生作師作范,作表率、作模範,這些人接觸之後都有所感悟,而回頭修行證果。這個果雖然是,不是像通途所說聲聞、緣覺、菩薩,他獲得是大心凡夫之果,這就非常非常之難得。菩提心生起來,煩惱沒斷,菩提心生了,這叫大心凡夫。
【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這就形容這一批人,到達忉利天宮的時候那個歡喜,歡喜踴躣,完全表露在形態上,顯示出感恩之心。感激地藏菩薩教誨,感激諸佛攝受之恩,完全顯露無遺。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這個意思,說這麼多的數字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顯示十方世界造作惡業的眾生無量無邊,它真的意思在此地。所以地藏要分這麼多的身,去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地藏菩薩分身愈多,我們就知道地獄愈多,知道地獄愈多,就曉得造作地獄罪業受地獄苦報人數之多。在忉利天宮世尊安慰地藏菩薩,摩頂之後,

【而作是言。】
摩頂是安慰。佛就說: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天宮囑咐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責任比什麼人都重,佛不在世的時候,教化眾生的使命就委託給地藏菩薩。諸位要曉得,這道理在哪裡?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把度化眾生的事情託付給觀音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是大菩薩,為什麼不託付給他們,要託付給地藏?說實在的話,那些菩薩度不了,沒法子度,唯有地藏菩薩能度。大家懂不懂這個意思?地藏菩薩教什麼?孝親尊師。如果這個人不孝親、不尊師,什麼菩薩佛來都度不了。地藏菩薩教學是打地基,教小學一年級,觀音菩薩教二年級,文殊菩薩教三年級,普賢菩薩教四年級;一年級都沒有教好,這後來不能教。所以諸位要懂得成佛從哪裡成起?孝親尊師。地藏菩薩開的課門就是孝親尊師,這一門課學不好,其他的別談。孝親尊師做好,觀音菩薩才使得上力,才教你大慈大悲,把孝親尊師擴大,那是觀音菩薩教的,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佛不在世的時候,一定要讓地藏菩薩代表佛。縱然不能提升這個境界,你真正能做到孝親尊師,就不墮三惡道;出不了三界,但是不墮三惡道,所以這個是佛法的根本法。
我們在根本法上不能建立,學佛說實在話,只是一個遠因而已。《華嚴經》裡面講十種根機,這是遠機,就是這一生得不到利益,你在佛法里熏習一點種子,落在你阿賴耶識裡頭,要等來生、後生多生多劫因緣成熟再接著干;給眾生種遠因,這一生當中決定收不到效果。如果在這上奠定基礎,地藏法門奠定基礎,也就是說三福裡頭第一福做到,諸位要曉得,一部《地藏經》講的是什麼?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這四句。我當年在美國,東岸各個城市講《地藏經》大意,有些人覺得奇怪:凈空法師專修凈土、專弘凈土,怎麼講《地藏經》?有人來問我。我說:我沒講《地藏經》;他說:你沿海一帶到處都是講《地藏經》。我說:你們不懂,我講的是凈業三福第一福,還是專修專弘沒離開我的凈宗。釋迦牟尼佛教導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求生西方凈土,請教釋迦牟尼佛教導她往生的方法。世尊在沒有傳授她念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凈業三福,告訴她這是基礎,三世諸佛都是以這個基礎而成就。像蓋房子一樣,教你怎麼蓋房子?先教你打地基,地基做好再教你怎麼作法,你說這個多重要。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三福裡頭的第一福,你說多重要。
為什麼我在一個新的道場一定先講《地藏經》,不講別的經?沒有一個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的心,那什麼都不要談,你怎麼能建立佛法?佛法是教學、是教育,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師道就沒有,那還談什麼?所以這個重要。我在這二十多年來,念念都沒有忘掉我提倡建祠堂,中國自古以來祠堂是教孝的一個中心。現在政府的政策,每一家的祠堂沒有了,廢除了,也是個好事情。廢除之後要有新的建立,新的建立應該怎麼做?應該建共同的祠堂,不要一家一家,一個縣建一個祠堂,百姓宗祠。過去是一家,張氏宗祠、李氏宗祠,現在我們新的符合國家社會主義的政策,建共同的祠堂,好。全國人團結成一心,每一年春、秋祭祀祭祖,由縣長主祭,這個好;每一縣推選幾個代表來陪祭,比以前這個孝更要發揚光大。國家建一個總祠堂,由國家主席來祭祖,每一個省有省的總祠堂,每一個縣有縣的總祠堂,好,提倡孝道;不要再一家一家,讓整個國家這些各姓宗族都能團結成一體。一個破壞之後,有一個圓滿的建設,比以前更進步、更殊勝,這樣就正確。我提倡建立百姓宗祠,不但自己國家每一個縣市要建立,在海外有華僑的地方統統都建立。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4-10 02:10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