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newathens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體使用手冊(連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5-31 19:54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客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3
42
liu7fu 發表於 2006-6-2 13:03 | 只看該作者
對此書的很感興趣,但書中所有的付圖都出不來,能否再麻煩處理一下,謝謝!
飛嗚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2 1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44
huasendg 發表於 2006-6-9 14:06 | 只看該作者
下載了.謝謝斑竹.
我還想找本E書:沈寧的百世門風.newathens能否辛苦一下.
沈寧的文章看過十幾篇吧. 儘是奇聞怪談.很對胃口.

百世門風是一本新書.難找到E版書.我搜了差不多一天,沒有找到.
我自以為是水平不夠吧.
好書沒理由不出E版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6-9 19:27 | 只看該作者
沒有E版,網上訂購一本吧。

[CENTER]百世門風[/CENTER]

[美]沈寧/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簡介 《百世門風》是一部家庭史傳記作品。作者沈寧擁有一個特殊的家庭背景,「左派旗幟」沈鈞儒是他的伯父,「蔣介石文膽」陶希聖是他的外祖父。在本書中,他記述了沈、陶兩個家族的千年歷史。本文節選自書中《弄石之人心本溫存》一文。


那時正逢國共和談期間,中共派出以周恩來先生為首的代表團,常駐南京的梅園新村。此駐地四周布滿國民黨政府的軍警,以及中統和軍統的各種便衣特務,監視出入梅園新村的每一個人。


當時南京記者雲集,為什麼單單找父親?我曾想過許久,發現原因有四。一者,父親供職的上海《新聞報》,是全中國最大的報紙之一,發一篇報道,足夠造成全國性的大影響,事半功倍。其二,當時《新聞報》算是受國民政府的控制,父親作為該報記者採訪,不致太受國府情治系統的戒備。其三,父親是當時國民黨核心人物陶希聖先生的女婿,曾出席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記者招待會,他出入梅園新村,國府軍警特務或許不覺太多嫌疑。


中共願意找父親談話的原因之四,是因為當時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的新聞發言人是范長江先生。范長江先生是衡山公(即沈鈞儒,號衡山――編者注)的女婿,在重慶時就與父親相熟,並隨他的夫人沈譜姐稱父親蘇叔叔。這樣範長江先生與父親談話,多了一層親屬關係,對雙方也就增加了一些安全係數和可靠性。


那兩三年裡,或者中共代表團要發表講話,或者父親要找中共代表團採訪新聞,他就和范長江先生電話聯絡,約好見面時間。然後父親開了報館的專車,按時到梅園新村去。門外兩側軍警見了報館的車,又見父親本人,便會不加阻攔,放父親開進中共代表團駐地。


范長江先生當時已是全國聞名的大牌記者,寫的文章報道,篇篇轟動,影響極大。每次同父親見面,他總是身穿一件長袍,文質彬彬,翩翩君子。叔侄二人相見后,父親便載了范先生,開車離開梅園新村,擇地密談。去的比較多的地方,是南京城南一處馬家回民館,那裡比較偏僻安靜,人少打擾。每次飯後談畢,父親又開車送范先生返回梅園新村。


我能夠想象,當時父親約見范長江先生,雖有多層保護,但在那個時期,於國民黨政府眼皮底下,跟中共代表團的人來往,一定要冒很大的風險。而且父親經常能夠發出獨家報道,替中共講話,也難免引起許多猜疑。同時范長江先生如此會見父親,也要冒不小的政治風險。


雖然有這許多風險,范長江先生和父親仍然保持著密切來往,雙方毫無猜疑,可謂公務冷如霜,親情濃於水。後來范長江先生調離梅園新村,中共代表團新聞發言人改為梅益先生。或許是經范長江先生舉薦,梅益先生繼續與父親單獨聯絡,發布中共見解的做法,一直持續到最後國共和談破裂,中共代表團撤出南京。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梅益先生特地送給父親一匹山東紡綢,作為對父親幾年間甘冒風險不辭辛勞的酬謝。山東紡綢在當時相當有名,因為那時山東已在中共軍隊控制之下,所以能把山東紡綢送到南京中共代表處。


五十年代,范長江先生任《人民日報》社長,梅益先生任中央廣播局局長,都還一直與父親保持著來往。父親從上海調到北京,參與籌建外文出版社,頭一次去見梅益先生,專門穿了用梅益先生送的那匹山東紡綢做的長衫,兩人憶起往事,格外情長。後來二十年中國政治運動不斷,父親年年月月走鋼絲,隨時可能跌落而粉身碎骨,許多危機都多虧梅益先生捨身相救,才算苟延下來。在北京的幾十年間,每年元旦衡山公過生日,我們全家都會去東總布衚衕二伯家拜壽,沈譜范長江先生全家也會在場。叔侄相聚一堂,話起當年,感嘆也自然很多。可惜范長江先生未能躲過文革磨難,英年早逝。


說起如許往事,我經常感觸萬分。原本人們內心裡的親情,竟是那般濃厚,即使在血雨腥風之中,尚不能滅。


記得是進入六十年代時候,階級鬥爭的喧囂,甚囂塵上,已近白熾狀態。我家因為外公的關係,早被列入另冊。有一天我放學回家,轉進衚衕,遠遠看見家門口停輛黑色轎車。那是輛大吉姆,是衡山公派來接祖母去談天的。衡山公那時是人大副委員長,夠資格坐吉姆。祖母叫我同往,我很高興。司機講嘉興話,能夠跟祖母交談。他從前排座位下面拉出一個小軟椅,讓我坐,很好玩。車窗掛了雪白窗帘,卻不放下。窗玻璃有顏色,從外面看不到裡面,從裡面則可清楚看見外面的房屋、樹木和行人。


我們每年給衡山公拜壽,祖母從來不去。她把衡山公叫做衡山,說她輩分比衡山高,年紀沒他大,又是平民百姓,去了衡山他怎樣待她。人家拜他的壽,他倒要叫她嬸娘,哪裡好意思。沈家雖累世讀書做官,但從來不會奉迎拍馬,仰人鼻息。如果不是衡山厚道,待父親好,我們感激他,他官做得再大,我們也不會去巴結。衡山現在請她去,一家人自己講講話,也是他心誠,儘儘孝道。我聽祖母好大口氣,只把衡山公當做自己晚輩家人,很覺驚奇。


到了東總布衚衕,鐵門進去,是個磚地庭院,我知道衡山公每天在那裡練拳。衡山公迎出來,他個子很矮,光頭髮亮,前額高大,長臉美髯,一身四個大口袋的幹部服。衡山公雙手扶住祖母,滿口嘉興話,連聲說:八嬸娘好,我本當去拜望你,卻煩八嬸娘跑路,實在難為情。


衡山公的書房,圍牆都是高大的玻璃櫃,不放書,擺滿一排一排石頭,各種樣子,各種顏色。以前每次去拜見衡山公,或者拜壽或者他事,都是跟隨父親,所以特別拘謹,不敢亂說亂動,總是瞄著那些奇奇怪怪的石頭,心裡發饞。那次因為祖母在跟前,我猜衡山公不至於批評我,所以膽敢隨心所欲地走來走去,細看書櫃里的那些石頭。有的石頭下面壓一張小紙條,說明來路。記得當時看到,有一塊白色有綠斑點的圓石頭,是千家駒在蘇俄撿來送給衡山公的。說是玄奘法師西域取經,到過那裡。還有幾塊,是庚子年衡山公二十七歲,隨陝西學台淇泉公在西安撿來的。另外還有一塊火成岩,乃淇泉公遺物。


大書桌上擺在木座里的一塊大石頭,說是沈家祖上傳,叫做坐看雲起時。細看,那石頭圓形,白顏色,黑花紋,真好像有個長須老人坐在石上,抬頭仰視,天空中飄浮一塊白雲,遠處還有淡紅色的山巒,很有意思。衡山公喜歡石頭,因為石頭不僅好看,而且也堅硬,就像衡山公的性格與為人。


回家路上,坐在車裡,祖母悶了許久,忽然感嘆一句:衡山到底還是我們嘉興沈家門裡的人。好像那是她對衡山公的最高贊語,全不把他的官職、名氣、富貴放在眼裡。後來長大些,我才明白,三千年書香傳世的沈氏家族,是用一套什麼標準來評價子孫後代的。


1963年6月11日,衡山公逝世,終年90歲。《人民日報》頭版刊出訃告,追悼會在中山公園。那天有人安排指揮,我們所有小孩子都要輪流換班,在衡山公棺木前站立守靈,規定要低頭,不許亂動亂看。棺木一邊一個,站兩個持長槍的禮賓軍官,英武挺拔,離那麼近,實在忍不住要偷眼看看。


首長們進來,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彭真等,站了一大片,袖子上都戴黑箍。講過一陣話后,我們親屬都排了隊,跟隨衡山公棺木,走出靈堂,送往八寶山。在我的記憶里,那是我們最後一次公開表達自己的親情。


但我仍然堅信,無論世事如何困苦,我們心中親情永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2549

帖子

51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8
46
laoda1 發表於 2006-6-26 15:23 | 只看該作者
科學知識我很喜歡細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55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14
47
henry_gz 發表於 2006-6-29 23:10 | 只看該作者

受教,多謝分享

多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123

帖子

3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3
48
todicasano 發表於 2006-7-12 18:45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7-12 20:14 | 只看該作者
[QUOTE=yaoweirongcn]請問《完美人體使用手冊》一書的作者吳清忠先生何許人也?很想聯繫上,請教問題。[/QUOTE] 吳清忠Blogger: http://www.blogger.com/profile/703162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0

主題

551

帖子

17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7
50
易水寒 發表於 2006-7-13 10:31 | 只看該作者
下載了.謝謝斑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newathens 發表於 2006-7-13 13:35 | 只看該作者
吳清忠是個台灣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9: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