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還沒有看完後邊的, 所以不敢妄加評論.
紅樓夢 應稱之為中華之文化小說。因為這部書充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卻表現為「通之於人眾」的小說形式。如欲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義,讀古經書不如先讀《紅樓夢》."
就前邊的[文化]部分的解釋, 並不是從紅樓來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而是在用中國傳統文化往紅樓上靠. (也許後邊的章節就開始解紅樓了吧)
"每當與西方或外國訪問者晤談時,我總是對他們說:如果你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為捷便(具體、真切、生動)的辦法就是去讀通了《紅樓夢》。"
不過我對他所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先讀通紅樓夢一說不太認同.
還有一點看法,
說玉和鑽石, 玉最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用做斂葬品了, 玉在當時的中國作為寶石無可非議, 鑽石什麼時候才進入中國? 鑽石到現在也沒有進入普通人家, 但是現在普遍認同鑽比玉貴重. 說玉就說玉何必扯上鑽石.
說中國的文化和外國的CULTURE.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溫床, 用CULTURE這個字可見外國人對文化的理解不會和中國有很大出入.
MM說的對, 中國文化豈只是"紅樓"!讀懂了「紅樓」也未必就能領會中國文化。紅樓的主旨正如周先生多次強調的一樣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是中國歷代女性社會的一個縮影。但在中國歷史上,這不是主流社會,也不是中國歷史的真實、全面寫照。中國的歷史,自漢以來,特別是有宋以來,正如魯迅先生在《吶喊》里所言,是一個「吃人」的歷史。是一個以「天地君親師」定下的所謂的禮教歷史,是一個強調「等級」和「家國」而否定自我的歷史。把個人的生死利益置於「家國」之下,就必然會產生個人與家國的矛盾,從而產生出對公眾和家國虛以委蛇的謙恭,產生出以「家國」名義而行私利的「虛偽」。當然,也有部分人,因為自小的耳濡目染和奴性教化,自小就產生了一種忠君思想,其遠大理想也就定格在「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上了。還有一部分人,既不能反抗,又不願屈就,就成了「我本清都山水郎」的隱士或者「菩提本非樹」的和尚了。
不過,周先生關於紅樓的分析還是很有看頭。紅樓里眾多的人物、瑣碎的對話以及字裡行間所影射和暗藏的東西,許多人讀了一輩子也未必看得明白,弄得清楚。而這些東西卻是了解作者寫作意旨,展示作者才華的關鍵。比如其中的詩詞、誄文,就很值得一讀,對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也很有幫助。讀了周先生的紅樓分析,有些東西就豁然開朗了。但有些東西也有點牽強附會,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判斷了。
關於鑽石和玉,我以為在中國文化里,玉確實不一樣。玉,在中國文化里附加了太多的內涵。從商、周開始,玉就在中國文化里扮演了重要角色。這在商、周時期和三星堆的墓葬和祭祀坑中可以得到證明。玉,以其質堅、性脆、深沉(朦朧)、質樸(混沌)而與中國文化(嚴格說與儒家文化說倡導的人文品質)相仿。在加上其辟邪鎮鬼之傳說(鑽石可經常被鬼魔所附或詛咒哦),在中國深受喜愛就不難解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