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d C. Chan(陳), M.D., Ph.D, Caltech
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副教授, 線粒體動態-mitochondrial dynamics (分子生物學與疾病)
http://www.its.caltech.edu/~chanlab/
哈佛: 生化學士
哈佛醫學院: 醫學博士, 遺傳學博士
曾獲獎項: Burroughs Wellcome 生物醫學生涯獎
從英國著名的生物醫學基金 Wellcome Trust 衍生出來的, 年度撥款近3千萬
http://www.bwfund.org/page.php?m ... ID=80&navID=111
埃里森醫學基金會資深學者和線粒體研究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Ellison Medical Foundation Senior Scholar and a Mitochondrial Research Society Young Investigator.
由甲骨文創始者Lawrence J. Ellison和諾獎獲得者 Dr. Joshua Lederberg 創建於90年代, 基金規模不詳, 不過從其架構上看不會小.
加州理工學院雖說是小巧玲瓏但卻名揚四海, 群雄會萃. 位列全球理工科院校前五名而且教師素質一度傲視全美(諾獎/教授人數之比). 這種提法在歐美一直有爭議, 幾個月前'自然'曾經登過一篇科技通訊, 記者同時採訪了德國首善大學的校長和麥普協會的總裁, 兩位知名學者唇槍舌劍闡述了各自的研究管理理念. 校長首先指責協會佔用了有限的國家資源導致大學研究處境艱難, 總裁反唇相譏說是依據國家總體預算協會花錢並不算多, 但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投入產出比例遠遠高於院校研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重大科技、工業項目及前沿基礎課題, 荷蘭、瑞典、瑞士、比利時等國亦殊途同歸). 協會選點的原則是因人設事; 即在有一流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地方設點, 學科一旦落伍馬上終止撥款. 而德國院校研究資助一度數額有限而且是遍地開花, 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近兩年已經有所改觀). 郭老爺子的單口相聲集里有一個段子意思跟這位總裁差不多, '新官上任三把火'里衙役奉令找尋愛佔小便宜的主兒, 費勁九牛二虎之力而不得, 心煩意亂甘等著挨那50大板, 萬般無奈就進了茶館, 見一位拿著芝麻火燒來回抖摟說份量不足, 還隨手拉過來一位, 順手用手指粘著蘸著吐沫在桌上專挑芝麻多的地方瞎比活, 片刻之內風掃殘雲. 當然, 財大氣粗從其它地方挖角有失公允, 不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前面所提德州大學達拉斯醫學中心也有事例, 學校得了HDL與疾病諾獎后本地財神羅斯.畢羅非常高興, 聯合幾位大亨捐款最終造就了該校, 國粹曰: 有錢能使鬼推磨, 而在美國就叫作錢能說話(money talks). 校方用了數百萬啟動經費從德國挖角, 白撿了一個諾獎(麥普的工作)而且還形成了強大的學科優勢(X-衍射化合物三維晶體結構). 這位德國大師非常有意思, 校方慶功記者會上答問時說, 達拉斯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正宗漢堡香腸, 一位記者說3邁之內就有德國店(University Park). 數年過後請他演講, 這位大師一點兒架子都沒有慨然赴約, 晚餐時問了一下感覺如何, 他說來美多年一事無成, 本人點到您對另一個諾獎功不可沒(G-調節蛋白), 這位數分鐘之內沉吟不語若有所思, 其後在教師俱樂部跟俺一直喝到深夜, 特別高興.
香港出生兩歲隨父母赴美, 在紐約和巴爾的摩長大. 陳博士的研究艱澀難懂, 其學校網頁里有一段錄象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他的工作, 聚合與裂變( fusion-fission )對線粒體結構和功能都有影響. 在大多數經典教科書里線粒體被稱作能量工廠; 產生三磷酸腺甘-ATP, 為細胞提供基本能量. 一旦供應鏈失調就要影響眾多基本生物功能導致各種疾病. 比較常見的有周圍神經系統疾病(Charcot-Marie-Tooth, CMT-三位醫生的名字), 主要癥狀為腿足無力、步態失調及感覺缺失. 主要問題出在負責平衡功能的小腦浦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s), 這種細胞個頭大, 單層排列而且樹突(神經細胞負責輸入信息的突起)特別發達, 所以早期神經生理學研究中很多重要發現都集中在這種細胞(紐約大學一位院士的工作, Dr. Llins R). 樹突病因-學習等神經活動耗能不菲, 而線粒體為樹突細微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dendritic spine), 結構變異或能量不足導致學習能力減低, -老年痴呆症的一種假說. 軸突(Axon)病因-大部份神經細胞利用軸突輸出信號, 為了減少輸送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就要加強屏蔽, 即所謂的電纜效應(Cable property-陳博士的 Cell 文章從分子生物學角度詳盡地探討了這個問題), 神經科疾病中有一類癥狀-動作弛緩即與此有關. 一般神經細胞內外的信號強度可以相差數十倍, 如與步態失調和幾型偏頭疼有關的浦肯野細胞, 細胞外基本上紀錄不到顯著的電信號, 而細胞內紀錄卻是充滿活力花樣翻新. 還有就是視神經病變(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 還與胚胎髮育、衰老和一些老年病有關. 陳博士的專精就在線粒體結構功能之間的微細調節及其與遺傳性疾病的內在關係, 其工作始於基礎研究但近年發現與眾多疾病有關, 所以引起了廣泛的興趣與重視, 目前共有九個公私機構資助他的工作.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8-11-9 20:5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