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薩蘇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連載]中國科學院的奇人奇事

[複製鏈接]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1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0 09:32 | 只看該作者

十三。奪命王傳奇

兄弟在美利堅作挨踢的時候,公司附近有一家非常華麗的中國飯館,叫做「皇宮」,金碧輝煌,連磚瓦都是從中國運去的。小掌柜小王先生已經很美國化了,中文都說不太好,老掌柜老王先生則是山東人改不了的拗舌頭口音。我帶了一幫青島客戶去吃餃子,老王掌柜熱情得很,告訴灶上今天的餃子別放Chess,自己下灶打餡,要讓老鄉們吃好。他熱情,因為奧馬哈是美國的肚臍兒,中國人去得不多,特別是山東人少,老鄉見老鄉,親切萬分。

我在奧馬哈呆了兩年,始終對西餐不太適應,經常去「皇宮」吃,到後來老王掌柜的菜單都不用看了。

奇怪的是這飯館幾個老跑堂的都有些惡形惡狀,年紀雖老,年輕時候彪形大漢的底子依稀可辨。日子久了,知道老王掌柜的原來身世非常坎坷,一生走了不少地方。有一次看著武俠電影,跑堂的說走了嘴,竟然講老王掌柜是香港黑道上混過的,不禁讓人倒吸一口冷氣。下來打聽,人家說沒錯,老王掌柜的有個女兒寫小說,名字叫作《My Daddy Killer King》(翻譯過來大概是《俺老爹叫「奪命王」》。。。行,好名字,這丫頭夠會煽情的。 C 薩評)

這本書我後來得這位在當地教散手的女作家惠贈一本,看完覺得要是她寫得不假,老頭的故事可以拍電影。

照她的說法,老頭兒王掌柜原來是練武術的,有個師父叫馬永珍,當年曾帶著一幫山東徒弟在上海和人爭霸,也是一代梟雄。不過那個時代英雄短命,不久馬師父一個不留神讓人家給剁了,群鳥失頭,人家報仇,徒弟們作鳥獸散,其中一個姓王的一猛子就扎到了香港。

這就是當年的王老掌柜。

問題是他除了會武術,也不會別的阿。沒辦法,就在碼頭給人扛大包。

扛著扛著,當地碼頭的黑幫就打起來了。

原來香港這地方,碼頭是寸土寸金之地,也是黑幫爭鬥最為激烈的地方。三天一小打,半月一大打很正常,那是黑社會在作企業結構調整呢。

不過王老掌柜看來,香港黑幫跟上海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香港的幫會動棍子亂打的居多,會眾就是碼頭工人,說白了一群烏合之眾,還真沒有幾個懂武功的。

於是有一天兩邊打架,老王手一痒痒就參加進去了,幫著自己這邊的幫會打。

現在我們知道,沒練過武那跟練過的你根本沒法打,人多你也不行 --- 那不是一個數量級的。老王一出手就給對方殘了一個,震驚四座,這種事當時並不多見,王老掌柜這邊一仗大獲全勝。

雖然大獲全勝,打傷了人,避幾天警察是要的。躲開了警察躲不開仇家,人家那邊報仇的就找上他了,七八口砍刀把赤手空拳的老王掌柜堵在飯館里,說要砍他的腳筋。

好個老王掌柜,身處絕境毫無懼色,大喝一聲,抄起椅子撅下兩條凳腿,掄起來就打。

惡鬥結果老王掌柜殺開一條血路,揚長而去。老王頭上被人砍了兩刀,可對方七八人無一不傷,更有兩個反而被老王掌柜奪刀斬了腳筋。此戰之後老王揚名香港黑道,人送一號「奪命王」。

當地黑幫的老大就看中了老王的這手好功夫,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C 就是這位女作家的老娘了。老大讓他專門作自己的左右手 C 用現在話說,脫離生產勞動了。

此後奪命王在香港黑道橫行數十年,義薄雲天,血債累累,其中傳奇書中都有,我也不再贅敘,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可以到書店買一本來看,或者到奧馬哈皇宮飯館找老王掌柜自己問去就是,也許他今天還在那兒開店,希望他的買賣越發紅火。

到了六十年代,奪命王的老丈人翹了辮子,眾望所歸,這一幫人就公推奪命王作了老大。

奇怪的是他的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有一天,兄弟大著膽子把這本書拿給老掌柜看。

王老掌柜不懂英文,但這本書顯然他知道得很清楚,嘿嘿一笑,說界丫頭,炊(四聲)牛兒。

「吹牛?那這都是虛構的了?」兄弟多少學過點兒新聞採訪,知道這種敢動手奪刀的多老都是一激就跳。

王掌柜的斜愣了我一眼,說,在香港混了這些年,偶爾動動手,有幾個老弟兄倒是真的,奪命王啥的,那是炊(四聲)牛兒。

我就問了 --- 您在香港混的那麼好,幹嗎上美國開飯館阿?這麼大歲數還得學美國話。

老王掌柜當時坐在我對面,本來起身要走了,聽到這句話,又坐下了 C 你雪(說)的對阿,我願意學那個夜死,努,那個哈羅阿?那是沒辦法。混不下去了啊。

怎麼?您堂堂的奪命王,誰敢惹您?

嘿,奪命王不奪命王,混了這麼多年大夥兒還賣你王叔點兒老面子。誰知道。。。誰知道後來從廣東來一幫紅衛兵,三下兩下把道上的弟兄全他媽打趴下了。

紅衛兵?

是啊,這幫小子好像去越南過,犯了啥事兒,不能在河那邊呆著,偷渡過來,瘦得跟小雞子似的還說是要在香港鬧革命。你說香港誰能跟他鬧革命阿,弟兄們也沒把他們當回事。嘿,這些小子一看幹革命不行啊,他就入了我們這一行。

您怕他們?那都是雛兒啊。

雛兒?你王叔都讓這幫雛兒擠兌到九州外國炒米飯了。

嘿,混了幾十年阿,幾十口刀街上對著砍,你王叔也算見過世面。可最狠不過,咱也就是挑人個手筋腳筋,這幫小子。。。這幫小子上來就把人往死了整。誰惹了他們 C 咱就是沒惹他們,只要他覺得咱礙事,當,一槍就給咱豎大街上了。一年裡死十幾個弟兄,後來咱也急了,送個弟兄混進去,這才知道他們上課。講那個唯物主義。。。

阿?黑道上課?還唯物主義?王叔,這也太誇張了吧?!

咱不誇張,「唯物主義」,這個詞咱記住了。要真叫幾十號人對面開打你王叔還真不怕,可人家不這樣跟咱打,他專在咱背後下手兒。人家說了,唯物主義,就是怎麼效果最好怎麼來,什麼江湖規矩都是放屁。明著打不定誰輸誰贏呢,還是背後給咱一傢伙省事。砍腳筋?人家說,那咱將來還能找警察指認他,弄死了咱上哪兒告狀去?唯物主義不承認陰曹地府。用刀?用刀他沒把握他用槍。。。哎,以前咱們哪見過這玩意兒。。。你說咱們還能混么?老啦,跟不上趟兒啦。。。

。。。。

我想,楊叔叔被人家照後背就是一管叉時候的感覺,和老王掌柜看見紅衛兵出身的後起之秀動槍一樣覺得自己腦子跟不上趟兒了。

從他說的話看,楊先生溫良恭儉讓的性格肯定不是先天形成的,他小時候,恐怕也不會少和別人一樣干開瓢打架的事兒。不過他沒說過具體的事情,我也就無從考證了。瘸?瘸怎麼了?人要活躍可不管是瘸是瞎,那是先天性格決定的。楊先生說過,他在中學里老拿一位校工開心。那位校工分不清色,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色盲,楊先生叫上一幫孩子追著沖他喊 C 「大色迷,大色迷!」學校裡面喊,走大街上也喊,弄得大姑娘小媳婦對人家校工側目而視。

等校工急了來抓,就一鬨而散,您別看楊先生拄拐,他自己說熟能生巧,急起來一般人還真追不上他。

不過這種上手就一管叉,不管不顧取人性命的狠法,他那個時代肯定沒遇見過,所以楊先生看見這小子使出兵器來,著實嚇了一跳,要知道小一輩兒的打架這樣狠,他肯定不能一個人來,他又不是蘭博。

這一緊張,楊先生手上就沒了輕重。

所以,玩管叉這小子傷的最重。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42
maba 發表於 2005-7-20 15:12 | 只看該作者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3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0 15:39 | 只看該作者

十四.用高射炮武鬥

寫到楊先生被管叉嚇了一跳,後面因為有別的事,暫時甩開這個話題,去寫了另一篇隨筆,討論道德底線的問題,主要的觀點是現實社會每個人道德底線都不一樣,比如,日本社會壓力大,鬼子又心理素質不佳,所以弄得很多日本人變態,在電車上多有色男對女人上下其手,這在日本不算古怪,屬於一個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這種人叫「痴漢」 --- 聽著就那麼王老五的感覺。同樣是「痴漢」,假如摸的正好是木子美,只怕會當場弄到馬上風,要摸的是藍鳳凰呢?那能剩幾條腿回去就很難說了。

哈哈一笑,這大概就是因為每個人道德底線不同的原因吧。

儘管大家的道德底線不同,但是對楊先生在北京火車站一掃斯文,玩出全武行,數學所的上上下下,看法倒頗為一致,都給與極正面的評價。

說到這裡,大概有不少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楊先生到北京站,是抱著找碴的心理狀態去的。這對一個研究數學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多少有些古怪。

的確如此,事情是因為前一天所里一位作密碼研究的先生出事引出來的。

文革亂是亂,但有人「抓革命」滿街喊口號喊到High,總有人還要「促生產」,給你送米,給你送水,給你掏廁所吧。這麼大的國家,那就不僅僅是送米送水掏廁所這樣簡單的事情了,文革沒有造成更慘重的損失,恐怕不是我們中國人運氣好,而是因為我們經折騰,另外還要感謝在一片紅色的躁動中,有一些不起眼的人默默的,象螞蟻一樣努力的作他們的工作。文革以後,給這些人的評價是他們「維持了國家機器最低水平的運轉」。

其實,有的時候所謂中流砥柱,看起來,反而是很平凡不起眼的。

這位先生應該算是那些「維持了國家機器最低水平的運轉」的普通人中的一員吧。所以,即便北京街頭變成巴勒斯坦的時候,他還要到外地去出差辦事。既然外邊亂得很,先生屬於重要人物,眼睛又不好,所里便專門派了個保衛幹事全途照顧他。

去的時候一切順利,回來的時候可就出問題了。

怎麼回事呢?

文革的火車,它連翻三張都是白板 -- 沒點兒阿。走到一個小站,到時間了車卻遲遲不開,據說是前邊武鬥把路給斷了。

這一停,就停了兩天。

這麼多人吃住都在車上怎麼可以?可是你又不能走,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車就開了。

兄弟其生也晚,沒見過文革,不過到印度出差的時候,算真正理解了什麼叫火車晚點。因為有兩天空餘時間,準備到外地玩玩,到車站買好票,晚了四個小時以後火車終於姍姍而來。

趕緊往車門跑,就讓一印度「李玉和」給抓住了。

我又沒密電碼你抓我幹麼?薩舉著車票一陣的比劃,以為他不明白。

這印度老哥看來非常明白,呵呵一笑,大鬍子底下露出一張嘴來,告訴我這個車不是我要坐的。

不對啊,你那車上面車號明明寫著。。。

哦,No,你的車號是對的,不過它晚點了。。。啊,你這票是今天的?

對阿,當然是今天的,都晚了四個鐘頭了,你快讓我上車!

今天的就不能上了。

為什麼?!

因為這車是昨天的。

¥##%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44
maba 發表於 2005-7-20 16:11 | 只看該作者
對於那些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應該有特殊待遇.他們應該有特殊的生活環境.他們應該住在遠離人群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5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0 16:36 | 只看該作者
前面得很贊同,最後一句忽然覺得有點兒忍不住要笑 -- 難道把這幫傢伙都搬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里去,那裡。。。那裡肯定遠離人群。 :)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46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7-20 17:24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就愛看薩兄的文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7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1 13:08 | 只看該作者

十五。那一管叉的風情

有朋友說老薩你這一管叉也太費勁了,三天了,誰舉著這管叉得累死。

沒辦法,您別看薩上班沒幹過文科的活,一寫東西文科的狐狸尾巴就露出來 --學文科的寫東西羅嗦,起程轉合的習慣了,要理科來寫,那才叫乾脆利落呢。

比如,薩爹描述北京火車站一戰的時候,交待比薩簡單多了 C 「你楊叔叔把一個拿管叉的打傷了。」

完了,沒下文了。

薩爹就這個德性,多複雜的事兒到他嘴裡都味如嚼蠟,問題是雖然如同嚼蠟,你還不得不承認他都交待清楚了,且一個字都刪不得,這好像叫做寫論文的好功底。

有一段時間薩爹薩娘合夥教一班學生,多年以後這些學生到家裡來做客,對課堂上的事情還如數家珍,可見二位給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這二位風格截然相反,正好是文科理科的代表。

薩娘每上課必拖堂,可學生還愛聽,渾然不覺,因為她講課天南地北,行雲流水。義大利人造假的大馬士革劍賣給法國人,弄得法國佬打仗增加一道程序 C 殺死一個敵人,要把劍放到地上踩直了再打 -- 這就是聽薩娘講金屬學的課知道的。她的課學生都愛聽。(您說不對啊,您老娘不是學理的么?對,她是學理的,可架不住她倆哥一弟都是學文科的大白話阿!這就叫近朱者赤)

薩爹呢?學生都說他那是真有貨,聽他的課特別長學問 C 說完多霸道的學生也得補充一句 C 就是聽著太累。沒辦法,他沒有一句廢話,乾巴巴的講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您都得把耳朵跟帆似的豎起來,就是兔子他也得累。

實際上這一戰遠沒有那樣簡單。

用管叉的小子確實比較黑,不出聲上去就是一叉,一般人就算練過武的恐怕也要著道。

有人說不會吧,那練武的不是都反應快,耳聰目明么。其實不是誰練武都越練越明白的,有的人武功不錯,對這種意外黑手的反應卻相當遲鈍。

大學畢業那年大家比較激動,我們宿舍老賀一發瘋,把大夥兒用了好幾年的腌鹹菜罈子扔出去了,不一會兒西北樓窗戶下面圍了一大群人,有一位用手絹捂著頭對上面亂罵,意思是哪個驢球球的干這種黑手下流無恥暗算不是人的勾當?不出來你是縮頭烏龜,沒蓋王八云云。

仔細一看,原來是天天在我們樓下練八卦掌的小劉老師,平時挺斯文的一個人,原來罵起大街來也夠水平。

小劉老師據說在北京市武術協會算一號少年英俠,每次運動會都給北京市拿名次的,這種好功夫大家當然是寧可作縮頭烏龜,軟蓋王八,誰也不敢介面。。。

事後說,練武恐怕還真有用處,那麼大個的鹹菜罈子,要是招呼到老薩頭上,就不是手絹捂著那樣簡單的問題了。

楊先生這方面反映就快多了,這大概和天生性格有關,他性情活躍,精力過剩。有一段時間楊先生負責他們辦公室對外的諮詢聯絡工作,所以我去那裡寫作業的時候,經常看見楊先生拄拐靠在牆上,一邊耳朵夾著電話神侃(他們的外線電話只有一部,旁邊還沒椅子,不知道誰琢磨的,可能是為了避免有人煲電話粥吧),一邊眼睛看著技術資料,兩隻手還忙著剝花生吃。一會兒電話桌上花生皮能壘成鬼子炮樓狀。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大體如此。

所以那小子的管叉剛一出手他就發現不對了。吃驚之下楊先生手上可一點兒不慢,楊先生當時的姿勢是左手拄拐,右手拗著胖子的四個指頭,背對用管叉的小子。這個姿勢我覺得要是自己處在他的境地不太好辦,因為拄著拐,畢竟躲閃不便,背對著兇器,要抓要拿要擋都不容易。

但楊先生畢竟是湘西老匪教出來的徒弟,功夫未必高明卻實用。楊先生右手一推,抓的那個胖子不要了,拐作軸,全身象轉門一樣向左畫了個半圓疾轉,那用管叉的小子一叉就刺了空。

眼前一花,楊先生不見了,人呢?他還沒反應過來,忽然發現楊先生已經到了他左面。

他原來在楊先生身後,楊先生繞著拐轉半圈,可不是正轉到這用管叉的兄弟身邊來了?

說時遲那時快,楊先生雙手齊出,拿住這小子持管叉的手臂(楊先生後來說這人是個左撇子,省了自己不少麻煩),不等他掙扎,左手托肘,右手拿肩,如同今天我們拆組合傢具,只聽咔嚓一響,慘叫一聲,那小子的一條胳膊已經卸了下來。

用管叉的這位和薩說起當時的情節來歷歷在目,甚至有些賣弄的意思。他說當時自己的胳膊被拿住,就活像落入了兩柄老虎鉗子,來不及掙扎,也根本不能掙扎。楊先生一手捏住他肩窩,一手拉住他臂肘,一時麻酥酥的竟有些舒服。。。不等他舒服夠,猛覺一股大力往上一托,肩膀上如同被烙鐵烙了一樣劇痛,一隻胳膊就不是自己的了。

「把胳膊卸下來」是一種誇張的習慣說法,實際上更正規的民間說法是把胳膊的「環」給摘了,而醫學上的術語叫做肩關節脫臼。結果就是對手就此無法控制自己的手臂,而且伴隨著劇烈的疼痛,一般人被弄成脫臼,也就失去了戰鬥力。摘人關節,正是楊先生這一派分筋錯骨手的拿手好戲。

但刀箭藥師傅的武功還有他的個人特色,所以楊先生完成脫人關節的工序以後,抓住那隻脫臼的手臂向外一拉,然後再對著他的肩關節猛力一戳!

楊先生說一般人脫臼也就沒戰鬥力了,這小子這麼黑,誰知道他是不是一般人啊?

還好楊先生生活在一個法制社會,要是在無法無天的年代。。。

不過,楊先生說這已經是客氣的了,刀箭藥師傅的傳授是摘人關節以後捏著那胳膊大轉720度,一點兒外傷沒有這人的一隻手就徹底廢了。

饒是如此,剛才那小子是疼得慘叫,這次身子一挺,一聲慘叫憋在嗓子里,硬是叫不出來,楊先生放開手臂,那小子就地倒下縮成一團才叫出聲來,抱著膀子疼得全身抽搐,兩腳亂踢。

也許是楊先生動作太快來不及,也許是楊先生動作太狠嚇住了,其他幾個小子瞠目結舌,有人已經掏出了三棱刮刀,卻沒有一個敢上來幫忙。

楊先生鬆了手,拄著拐掂兩步,把那個胖子提起來 ---

我問那胖子(他們怎麼都和薩有交情?您別急啊,慢慢看) C 大胖哥,當時你怎麼不跑阿?

胖子橫我一眼 C 跑?能跑我早就跑了。。。它。。。它疼啊!

把胖子放開之前,楊耀武先生把他手裡胖子那四根手指頭用力一捏。

那胖子只覺的眼前一黑,等楊先生回來把他提起來,還沒緩過來呢。

楊先生把那個胖子提起來,到旁邊一個磨盤上坐下。把他臉朝下按著,手別在身後,還是把胖子的手指頭一捏,接著問:「你們昨天是不是劫過一個眼睛不好使的?」

「對,對,我們劫過,我們劫過。。。」

這回不逞英雄了。周圍幾個小子也嚇老實了,誰也不敢往前湊合,離開三丈遠,大眼瞪小眼的看著。有人把那個腿受傷的小子扶起來,可是沒人敢扶那個胳膊脫臼的,那小子疼昏了,誰碰他他咬誰。

「他的東西呢?都給我還回來!」

「這。。。」

「嗯?」楊先生手上一緊,另一隻手用力一捏。

「哎,呀。。。瘸大哥,不,瘸大爺阿,有話好說,您別動手!老二,大三,快,把昨天那包拿回來,在我們家灶台邊上。」

別說,這胖子好像威信不錯,兩個小子跑得飛快,不一會兒帶回來了一個旅行袋,一看,可不,正是昨天那位先生丟的。

楊先生接過包,拿包的兩個小子趕緊撒手,往後一直退到路邊上。

楊先生一手捏著胖子的手指頭,一手翻開包看 C 換洗衣服,兩本雜誌,眼鏡盒。。。沒有筆記本阿!

「不對,這不全,你跟我耍花活啊。」楊先生火了。

「瘸大爺,都在這兒了阿。」胖子勉強抬頭看著,眼珠子骨碌亂轉。

這胖子顯然說謊話的本事不佳,楊先生這樣的書蟲子都能看出他說的不是實話,可楊先生也不明白,那麼個筆記本這胖子扣著它幹什麼?難道這胖子對密碼有特殊愛好?

「看來你是想讓我給你拿拿籠啊。」拿籠,是修自行車的一道工序,比如車輪變形不圓,要用工具把它整圓了,就叫拿籠。楊先生說「拿籠」的意思顯然不是要幫胖子修自行車,具體的含義,您就自己體會吧。

於是楊先生就把手擺成鴨嘴狀,順著胖子的脊柱從上到下捏了起來。

那胖子嗷的一聲叫,像一條魚一樣直挺起來,大聲喊道:「瘸大爺。。。瘸爺爺,疼。。。疼啊。。。我賠,我賠!」

楊先生約略明白了,看來是這小子把那筆記本給毀了,自己這一趟白跑,還白挨一管叉,想到這兒不禁怒從心起,手上加勁,怒喝道:「你賠?你賠得起么?」

「哎呀,爺爺。。。瘸爺爺。。。哎,您是我祖宗行了吧?我賠,10塊。。。哎。。。20。。。哎。。。100還不行嗎?」

那年頭一百塊夠買自行車的了,結婚能當一大件,這胖子肯定是疼昏了,一個筆記本他拿一輛自行車來賠。

這時候,那個叫老二的小夥子哆哆嗦嗦的站出來了 --- 「瘸。。。瘸大爺,您饒了我們胖哥吧,我們一塊兒賠還不行嗎?確實。。。確實不是他一個人吃的。。。」

「吃?」楊先生腦子沒轉過來。

看楊先生沒有惱火,老二膽子大了點兒,咽了口唾沫,道:「是我們幾個分著吃的,要賠,我們一塊兒賠行嗎?賠多少您說個數,我們馬上就湊錢。」

輪到楊先生犯糊塗了,這幾個人就算數兔子的,也不至於把個筆記本撕撕吃了吧?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48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6 12:38 | 只看該作者

十六。流氓與科學

那個腿受傷叫軍兒的小夥子忍著疼,大著膽兒道 C 「不就是兩隻雞么?不吃也壞了,我們吃了,我們賠,還不成嗎?」

「什麼雞?」楊先生問著,忽然就想起來那位先生交待過,說包里有兩隻扒雞,要是還在,就讓楊先生拿回去吃掉,不用給他帶回來了。

「這。。。昨天我們摘了這包,裡頭有兩隻扒雞,挺香的,我們幾個就給吃了,吃了也吐不出來,都吃下去一天了,您整死他,他也吐不出來啊,您就別難為我們胖哥了。」軍兒一邊說,一邊察言觀色。

靠,我怎麼這麼命苦,玩命一回,連只雞都沒落下。

「我問的不是扒雞!這裡面有個皮子的筆記本,你們給弄到哪兒去了?」

。。。

那胖子搖搖頭 C 「筆記本?沒有啊?」(他後來把自己罵得狗血噴頭 C 那麼多人,誰不能說啊,我。。。我多什麼嘴?)

「沒有?」楊先生本來注意力都在老二和軍兒身上,一回頭,又想起這胖子來了,一抬手,又搭在胖子肩膀上了。

還沒等他發力呢,那胖子已經用帕瓦羅蒂水準的高音叫起來了 C 「您是我爺爺,您是我祖宗,您別動手。。。」

倒把楊先生嚇了一跳。

忽然,這幫孩子裡面最小的那個,有點兒怯生生的站出來了 C 「是。。。是有個筆記本,我。。。我拿去了。。。」

「你?」胖子抬起頭來,吼起來,「你XX的怎麼不早說啊?讓我受這份洋罪!」

「不是說分東西之前誰也不許拿么?我。。。我怕你打我啊。。。」

「你不看看我都成什麼樣兒了,我還能打你?我叫你小祖宗行了吧?還不快給我拿回來!」

詢問之下才知道,這胖子的確不曉得筆記本的事兒。

原來這一夥兒半大孩子,都是12X中的學生,12X中因為師資和生源的問題,名聲不太好,俗話說「12X中門朝北,不出流氓出土匪」,說的就是這個學校的傳統風格,這幾個小子在這個問題學校里又是典型的問題學生。

文革起來,學校停課了,老師批鬥了,這幫小土匪也都放羊了。因為原來名聲就不大好,「革命組織」對這幾個刺頭管不住也有點兒害怕,不肯吸收,百無聊賴之下,幾個人就蹲了火車站,專門劫上下車的旅客,看成龍或者上海灘時代的電影,這好像也是動蕩時期無業遊民的典型職業。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規矩,比如分東西必須公平,誰也不許多拿多佔,打起來必須有難同當,誰先跑誰就是王八蛋等等。。。忽然感覺這和很多軍隊/山寨的條令大有共通之處,看來存在於流氓團伙的問題,也普遍存在於革命或者不革命的軍隊,黑道豪俠的團伙之中,只不過對這些問題的管理力度,就各不相同了。

前一天他們幾個劫了旅行包,那筆記本放在側面的拉鎖里,看包里的東西時候幾個小子都讓扒雞吸引住了,沒注意側面還有這個口袋。就是這個孩子覺得好玩,把拉鎖拉來拉去的,結果發現了這個筆記本。那筆記本是羊皮面的,柔軟可愛,他一喜歡,就悄悄藏起來了。。。

找到了也就得了,楊先生不為己甚,把筆記本和包收好,教訓了幾句這幾個小子,末了說算了,吃了的吐不出來,你們把那個小子給我抬過來,我給他把胳膊接上。

抬。。。抬過來?我們抬不了他。

嗯?

誰碰他,他就咬誰啊。

少廢話,你們幾個人還抬不過來他?再不治,他這條胳膊就廢了。

--- 可不是,那小子的胳膊已經腫得跟大腿一樣粗了。

給那個咬人的小子接好胳膊,楊先生就回了中關村。他把筆記本和包還給那位先生,告訴他 C 筆記本是找回來了,您那扒雞。。。哎,就忘了它吧。

說到這兒,走一下題,現在人們提到北京人打架,最容易想到的武器就是板磚,一來二去好像板磚成了北京人打架的固定武器,甚至有笑話說北京人在紐約怎麼牛不起來了? --- 因為這兒蓋房都用水泥,找不著板磚。。。

其實,這隻能說是一種誤解。

抄板磚打架,那是有歷史緣由和時代背景的。

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終於結束了他們的漂泊生活,從黑龍江,新疆,吉林,內蒙古各地紛紛返回北京。

平心而論,這的確是一項德政,讓盼兒盼女的千萬家庭皆大歡喜,但是,大批知識青年的回城,給那個時代北京脆弱的社會環境也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這些人要吃飯,要工作,要結婚,要生孩子 --- 最簡單的,他要有個住的地方吧。

在國家沒有辦法解決的情況下,老百姓就極力開發自己的智力解決問題,到今天,您訪問北京舊城的衚衕,還會感嘆那一個個大院怎麼都設計得如此擁擠?能容一輛自行車單向通行的地方,就算是寬敞的過道了。

其實,當年這些大院都相當寬敞的,院子里還多有個花壇,甚至迴廊什麼的,東城貴,西城富,北京老城的房子頗為考究呢。

但是知青回城徹底改變了這些院子的格局。八十年代早期,每個院子里都堆滿了破磚爛瓦,處處可見祖孫三代齊上陣,共同大造「違章建築」的場面。那時候各地的房管部門明知大家都在建「違章建築」,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往好了說,房管部門也是人,他知道老百姓多不容易,知道這時候去制止太缺德。往壞了說,那知青經過「八年抗戰」,早已各個練得天不怕地不怕,腦袋砍掉碗大的疤,誰敢惹啊。那叫怕「激起民變」。

我認識的一位社會學老師,居然說這是中國現代史上,標誌著文革之後「人權意識」的覺醒。

這些「違章建築」,解決了一代人的住房問題,也誕生了整整一代新的北京人。滿街到處可見的磚頭,被生活和經歷弄得煩躁而暴烈的回城知青,自然而然的造就了京城鬥毆歷史的「板磚時代」。今天用板磚打架的,那隻不過是那個時代的一點餘緒罷了。

看《貧嘴張大民的故事》,那抱樹修房的中國人的智慧與幽默,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包括我這樣只能見到一個尾巴的人,也會跟著笑。

只是那笑聲背後,心裡面是怎樣一種抽抽的心痛的感覺呢?

想起了林語堂先生的名作 -- 《吾國吾民》

這本書的內容已經忘記,只記得一個名字了。

言歸正傳,實際上傳統北京流氓打架,對兵器相當講究,常常體現出一種「科學」精神。他們最典型的武器是管叉,三棱刮刀,還有火藥槍。

管叉已經介紹過了,三棱刮刀,本來是車工的一種工具,北京的弟兄們居然把它磨平,讓它變成了一種鋒利的刺殺武器。這東西有三條棱,穿透力強,威力近似軍刺而短小易於隱藏在袖子或者兜里,使用它是一種職業流氓的標誌。北京警察很會區分這個,如果打急了用水果刀拚命的(這個話題內容很多,我在東四的家本來是一個大院的最後一進房子,前面兩進則是東四派出所,警察怎麼從兇器上判斷正當防衛?以後有空可以慢慢來講)那多半是正當防衛,而一旦案情中出現三棱刮刀,肯定是流氓鬥毆。

至於火藥槍,那本來是一種土造武器,俗稱「噴子」,和獵槍差不多。

可要單獨是這樣的一種兵器,也就算不上北京流氓鬥毆的獨特武器了,前面講過,北京這種鬥毆兵器上,也都體現一種科學精神呢。

72-73年間,東四派出所的警察從一夥兒流氓手中繳獲了一支槍,外觀極似勃朗寧,彈道穩定可以發射標準手槍子彈,警察都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槍,真是開了眼。

把這支「外國槍」報上去,市局說這不是走私進來的,這居然是自己造的!

同時,市局通報,最近流氓鬥毆中繳獲類似槍支已經好幾隻了,有短槍,有騎槍,都是製造精美,除了撞針強度不夠以外,不亞於正規兵工廠的產品,甚至槍柄上還用化學蝕刻的方法加有防滑的裝飾花紋。

弄得公安幹警愛不釋手,但什麼人能造出這樣的玩意兒來呢?警察追了半年,竟然一無所蹤,小流氓們誰也說不清這些槍從哪兒來的。

當然,誰也想不到這件事和科學院有什麼關係。

直到一九七三年冬天,警察才碰上了好運氣,「王克利槍案」水落石出。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49
maba 發表於 2005-7-26 13:20 | 只看該作者
有個東北人對說東北人愛打架不滿意,看來北京的更厲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50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7-28 11:49 | 只看該作者

十七。王克利案件

一九七三年的冬天,北京郊區一處荒僻的樹林子里,發現一具來歷不明的屍體。

死者男性,年齡二十餘歲,仰天倒在枯葉敗草叢中,身邊丟著一支造型奇特的手槍和一輛自行車,他的右眼被擊穿,初步判斷是開槍自殺身亡。

經過調查,這名死者,是中科院50X所鉗工車間職工王克利。

王克利,一九五零年生人,自幼聰穎,多年連續三好學生,共青團員,中學時就是國家二級海模運動員,其父為中科院XX所副研究員,其母是某大學教師,但是他父母上一代都屬於產業工人,所以出身在科學院的子弟中算是相當不錯。他的家庭在文革中因此也沒怎麼受到衝擊。王中學畢業的時候早已沒有高考,他沒有上山下鄉,通過他父親的關係,「幸運」的在50X廠當了一名工人。

當了工人的王克利和其他青工並無不同,他給人的印象是熱心好學但是膽小怕事,循規蹈矩,有點兒象女孩子。他出事的那個星期一,車間都感到非常奇怪,因為王自上班從無遲到早退,忽然不打招呼就曠工一天,簡直不可思議,結果晚上警察就找了來。王在機床上似乎有著特殊的天才,學的特別快。俗話說鉗工怕打眼,王克利打的八棱孔,八角螺絲扔進去怎麼放怎麼合適,而他在短短几年裡,還學了一手車工的好手藝。科學院工廠的師傅出色固然是原因之一,王克利當年作過海模,大概也是有好底子。

大家都說王克利是個太平常的人,怎麼也想不到他會玩出這樣一個古怪的結局。

王克利案件,曾經是科學院內部相當轟動而且神秘的事件。那個年代人們的腦子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階級敵人和克格勃特務,即便到了八十年代,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中為找水不幸失蹤,還有很多想象力豐富的人懷疑是蘇聯人「派原子直升飛機劫走了彭老」。如果蘇聯當時有這樣的人員定位水平,他們的科學技術大概可以比今天還要領先幾十年吧。所以,對於王克利的死亡,當時有各種各樣的傳說也就不奇怪。這些傳說,大體是有兩種,一種說他是某國特務,在盜竊國家機密交貨后被某國特務機關殺人滅口。另一種則說他是秘密的公安人員,在追蹤敵特的途中不幸被敵人發現,壯烈犧牲。

反正兩種傳聞都傳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其中還總少不了一個(或者幾個)神秘的女特務和她的美人計,內容荒誕腐敗,細節惟妙惟肖。所謂食色性也,那個時代物質精神世界都比較貧乏,吃不著好東西更沒有花花公子看。王克利雖然不可能提供給大家每人二斤豬肉過年,但他既然弄出了這樣一個事件,借著這個機會,想來便有不少人乘機宣洩慾望方面的幻想了。

當然,王克利案件被越傳越神,也是因為這個案子本身帶有相當的神秘色彩。

首先,那個荒僻的樹林子從中關村騎車過去大概要三個多小時,方圓幾里地人煙罕至,周圍是近似封閉的山坡,大冬天的,50X廠職工王克利沒理由吃飽了撐的騎三個鐘頭車去那裡散步,沒有特殊的目的他肯定不會去那裡;其次,王克利精神健康,樂觀老實,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沒有抽煙喝酒之類的惡習慣,吃喝不愁,也沒聽說他談過戀愛,他沒有自殺的理由阿;再有,根據警察分析,王克利死於前一天的下午,那是個星期天。王的屍體周圍,沒有發現第二人出現的痕迹,看來他就是孤零零的來,孤零零的給了自己一槍,但是,他自行車上的挎包裡面還帶著四個包子,看來是給自己準備的晚飯。。。有要自殺的人給自己準備晚飯的么?

當然,最讓人覺得神秘的,還是他哪兒弄來的槍。那年頭尋短見的不是上吊就是跳河,中華人民共和國管制一切殺傷性火器,弄桿槍的困難程度絕對在找個媳婦之上,想買槍有多少工業券也沒地兒買去不是?王克利要自殺幹嗎用這種麻煩的方法呢?

槍,關鍵是槍。

這可以算是各種謠言一個共同的興奮點了。

後來案子破了,為了闢謠作了內部傳達,各種謠言才灰飛煙滅。

警察最開始注意到的,也是王克利身邊的槍。

這支槍雖然有些損壞,依然可以看出其造型優美,轉輪型彈倉可以容納六發衝鋒槍子彈,長度介乎手槍和騎槍之間,可以單手持槍射擊,也可以一手持槍柄,一手扶護木射擊。因為槍柄位置靠前且有一個奇特的彎曲,所以單手持槍射擊重心依然穩定,端的是支好槍,可是找遍全槍,就是沒有製造批號,也無從分辨是哪個廠家生產的。

因為案件涉槍,市局也專門派人來參加偵破工作,這位一看此槍頓感似曾相識,馬上調來檔案對比,結論是這支槍,和近一年來從流氓團伙繳獲的那一批「外國槍」帶有大量相同的特徵,應該是同一工廠,或者是同一個人的作品。

把這批武器拿到50X廠一檢驗,證實他們正是在50X廠製造的,老實巴交的青工王克利,把科學院的試驗工廠變成了地下兵工車間,從他的宿舍,又找到一支造型精巧別緻的「掌中雷」型小手槍,一支半成品的雙管獵槍。

看到此處,讀者不免詢問,大概想到的問題有三 C

第一,怎麼檢驗能夠斷定這些槍是50X廠製造的呢?

第二,當初公安人員收繳到槍,怎麼沒想到上50X來查呢?

第三,王克利怎麼能在車間造槍,還沒人發現呢?

這些問題雖然令人頭大,所幸還是可以一一回答的。

第一,        其實每台車床銑床製造出的產品,都有著共同的切削特徵,就好像指紋一樣,即便是來自同一個廠商同一批號的車床,產生的特徵也絕不相同。所以,用這些「外國槍」上的製造特徵和王克利使用車床製造的其他產品對比,它們的來歷就很容易確定了。

第二,        當時中國的警察雖然死板,卻稱得上盡忠職守,「外國槍」案件發生后,警察也曾經懷疑過是有人自製,曾經進行大規模排查,但是沒有結果,根據這批槍支的精美程度,最後還是傾向來源於走私。有朋友說過,製造一支正規的槍,沒有內鏜床這樣的精密機械根本不可能,而當時北京有內鏜床這類設備的地方並不多,這還不好查么?咱們能想到的,警察們也能想到,問題是找遍了北京各大工廠,全無進展。這裡面原因是50X廠屬於中央直屬的科學院保密廠,它有怎樣的設備屬於國家機密,警察無從得知。實際上不要說內鏜床,七十年代的50X廠連數控機床都有,有材料不要說槍,反坦克炮王克利有圖紙也造得出來。

第三,        在車間王克利能造出槍來,就有些複雜了。沒人發現這不新鮮,50X廠這種地方,承擔的工作試驗性居多,內容五花八門,有時候一個熟練工人同時為幾個項目組服務,所以每個人作的工作別人根本無法掌握,保密廠大家的嘴都比較嚴,就算有人看見王克利在那兒車出一隻槍栓樣的傢伙來,也不會有人奇怪,有人問。可是王克利怎麼能造槍呢?槍的圖紙從哪兒來呢?

結論讓人大吃一驚,這批槍居然都是王克利自己設計的,雖然他全無這方面的經驗和背景。出事以後大家才回憶起來,王有個癖好 C 逛軍事博物館。此人休息日沒事就去軍事博物館消磨時光,一去能呆上一天。這並不是什麼奇怪的愛好,因為王克利沒有女朋友,就算想找人和他去逛動物園看狗熊也沒人陪他去阿。逛軍博又不犯法。

可是後來公安人員分析,王克利的全部槍械設計知識,都是從軍事博物館的公開展品中獲得的。在後來發現的筆記本上,王留下了一千多幅分析圖,內容都是對軍博展出的各種輕武器槍支的構造分析。

而他居然就靠這一點知識,先後設計出了十六支槍,而且每支都融東西方風格於一體,既實用又如同藝術品般精美。

但王克利怎麼會給流氓團伙提供槍支呢?王不但沒有打過架,而且老實得窩囊。排查王的社會關係,根本不可能和那幾個流氓團伙搭上關係。

事後證明,王克利確實和這些流氓團伙沒有什麼勾結。

他造槍就一個理由 C 愛好。

如果說中國軍事發燒友想找找自己在歷史上的先輩,可不要忘了王克利,而這位青工的發燒方式,大概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幾年以後,有個老軍人觀看公安系統的功績展覽,其中有幾支王克利的槍頓時讓他愛不釋手,末了,聽說犯人來自科學院的保密廠,老人家問這個造槍的犯人有沒有可能從寬?出來作點軍工設計什麼的?這槍 --- 真漂亮。

聽說王克利已經「自殺身亡」,他覺得挺遺憾。

據說這位老軍人,就是當時的國防部長 C 秦基偉上將。

那伙小流氓怎麼拿到了王克利的槍,至今是一個謎,對於這件事有著種種的說法,其中一種最廣為流傳的說法講事情是和一位後來的「太子黨」有關。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51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7-28 12:21 | 只看該作者
「學文科的寫東西羅嗦,起程轉合的習慣了,要理科來寫,那才叫乾脆利落呢。」

好像是這麼回事。

武俠VS科學家,造槍的鉗工。。。每個故事都好看。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1613

帖子

84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40
52
武漢人在倫敦 發表於 2005-7-28 22:10 | 只看該作者
好,好,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233

帖子

26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貝殼原創]專欄作家

Rank: 3Rank: 3

積分
264
53
 樓主| 薩蘇 發表於 2005-9-2 15:15 | 只看該作者

十八。鐵齒銅牙太子黨

「太子黨」這個詞據說首創於大清康熙年間,用於形容與太子拉幫結派的親王大臣。因為這個原因,有些朋友認為今天把倒彩電的高幹子弟也叫「太子黨」不夠科學。

這種看法未免有些學究氣,「太子黨」其實就是個口頭語,老百姓順手用來形容部分驕橫跋扈不成器的高幹子弟罷了,或者乾脆將所有高幹子弟囊括在內。民間口語,那不科學的到處可見。

兄弟曾見一位老哥一邊痛打調皮兒子,一邊大罵這小子「王八犢子」,「王八羔子」。老子打兒子在中國天經地義,不過這個罵法很值得商榷,首先,罵兒子「王八犢子」很容易讓人懷疑當老子的血統有問題,其次,王八,也就是鱉,屬於卵生爬行動物,不可能有「犢子」或者「羔子」。無論怎麼說這種罵法都太不科學。可是不科學歸不科學,老百姓該怎麼罵還怎麼罵,管不了。

言歸正傳,我們所說的這位「太子黨」,其實就是個普通的高幹子弟而已,他不但不跋扈,而且頗為憨厚,否則,也就不能和同樣老實木訥的王克利交上朋友了。這位老兄是王克利的小學同學,雖然他父親是一號開國元勛(門口帶崗帶警衛員和保姆的,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當初怎樣的軍銜可以配門崗警衛員和保姆),但是為人低調,至少在學校,大家並沒有覺得他有多少個別之處。他和王克利交朋友的原因不詳,個人推測可能源於此人作為軍人子弟,也是自然的軍事發燒友吧。

作為軍事愛好者的王克利,顯然也很希望有人能夠欣賞和分享他的傑作,這是人對於成就被承認的一種自然需要。這位老兄恰好符合所有的條件來欣賞和分享王克利的傑作。第一,他憨厚可靠,不會把這樣重大的事情亂說;第二,他是兵家後代,從小有機會接觸槍,不會被這玩意兒嚇著;第三,以他的背景,對槍的評價自然專業而不會空泛,如果被他誇兩句,那滋味自然不一樣。簡單說,兩個發燒友自幼相交,而且一交往就是十年之久,很容易發展出一種無話不談,肝膽相照的親密友誼來。所以,王克利玩槍造槍,對別人來說是秘密,對這位老兄則是公開的事情。

根據調查的情況判斷,事情很可能是這樣的。

王克利的槍越造越多,放在自己宿舍里和定時炸彈差不多,不免心裡哆嗦。於是小哥倆一商量,就把這批真傢伙轉移到那位老兄的家裡了 -- 他家獨門獨院,地方大,有的是地方可以藏。不過,敢藏這種東西而不露聲色,不能不說這小子憨厚之外還真有些邪門。

這樣,王克利放心了,接著進行他的軍工科研,這樣平靜的日子過了好長時間。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好端端的日子過著,忽然來了個林副主席一號令,說蘇修要入侵,感覺是如果蘇聯坦克從張家口打過來,林總準備放它進北京,拆掉所有下水井蓋兒打城市殲滅戰。為了保護革命的種子,北京的高幹家庭集體疏散南方。

有人說那是林老闆為了篡黨奪權作的陰謀,這個屬於上層內幕咱不清楚,只知道為了反擊蘇修入侵,北京市民那年大挖防空洞,到今天還能當地下娛樂城。我們鄰居一位大媽綽號「二百五」,就是因為那年挖防空洞挖High了,和小夥子們較勁來個裸衣掄鐵鍬,結果被這外號壓著半世不得翻身。。。

那位老兄的父親屬於典型的軍人,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為了避免動搖軍心直到出發前一天才告訴老太婆 :「喂,明天全家去廣東。」他可能覺得戰爭時期天天轉移,這搬個家提前一天通知夠充裕的了。

老太婆也是聽過槍響的,問題承平幾十年,忽然來這麼一下子,擱誰都要抓瞎 ?C 那年頭您以為出趟門容易啊?什麼都得準備,什麼都得帶,不然一不留神能把革命幹部家屬當流竄犯抓了。於是全家大亂,收拾的收拾,找人的找人,蓋章的蓋章,罵娘得罵娘。。。第二天忙得暈頭轉向的一家子上了車,那位老兄忽然想起來  咦,還沒跟王克利說一聲呢,還有他的槍。。。

可他還沒法說: 「爸,我還有十幾桿槍在家裡藏著呢,我得去處理一下。」

他那老爹性情暴烈,眼看蘇修在後門拱火,腦子早回到了戰爭年代,這時候給他添亂,鬧不好把這混賬兒子拉下車去,就地給崩了。

他只好閉嘴。

以後的事情就沒人講得清楚了

這一家人搬走,房子封閉了一段,被一個廠子佔了,以後幾易其手,這批槍被誰發現,又被誰轉到了流氓團伙手裡,上帝也未必講得明白。

不過最後警察也沒法把這位老兄辦了,一來他老爺子畢竟是一方諸侯,逼急了要護犢子,二來這位老兄確實小心謹慎,做事不留把柄。比如警察曾經懷疑他給王克利提供子彈,後來發現王克利的子彈大都是從清華大學弄來的  文革中蒯大富在清華組織學生武裝,號稱蒯司令,敢對工人糾察隊開槍。蒯倒台後他管下的槍支最終都被收繳,但子彈這類小玩意兒就難免流出。這位老兄面對警察同志的訊問鐵齒銅牙,一問三不知,文革時候情況太亂,警察也難,最後弄得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王克利不知道這些阿。他只是知道自己這位老兄全家去了南方,科學院的孩子頭腦簡單,就想著等人家回來再要他那批寶貝呢。

沒地方藏槍,王克利老實了一段時間。

問題這人要是有癮,他能扛一段他扛不了一世。軍事發燒友玩槍的癮不亞於吸毒,王克利到底不是張學良,終於沒忍住,「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了。

王克利的死因最後查明,不應該算是自殺。

分析認為,他跑到那個地方已經不止一次了,目的,純粹是為了過槍癮。 那是,費了那麼大勁造出來,他總得檢驗一下吧?這個是誰也抵抗不了的誘惑。而王克利絕不是惹是生非的人,他不會去打人家鴿子或者路燈燈泡。這樣做雖然方便,也很容易被人發現,為了去個放槍沒人聽見的地方,王克利能大冬天騎三個鐘頭自行車,放完槍再騎三個鐘頭回來,就吃四個冷包子頂著。誰說年輕人缺乏堅韌的意志呢?我看王克利要是把這種精神改到追女朋友身上,麥當娜也讓他拿下來了。

王到地方以後,看看左右無人,把自行車支起來,選了一面土坡作目標,取出他的寶貝槍,壓上子彈,開始過癮了。從現場情況分析,王是採用立姿,單手持槍,三點一線瞄準進行射擊。

沒想到的是王造的那支槍結構不錯,但材料強度不夠 這不怪王克利,保密廠不是兵工廠,能找到合格的無縫鋼管就不錯了,讓他上哪兒找特種鋼去?而衝鋒槍子彈的裝葯又比手槍子彈多一些。於是,王一扣扳機,砰的一聲子彈擊發,槍膛卻在火藥氣體的壓力下散了架,槍機向後飛出,正擊中王瞄準的右眼,一直貫入大腦。王克利當即死亡。

應該算是責任事故。

有人驚奇王克利的槍械設計如此精湛,竟能讓國防部長動容,其實這一點兒也不該驚奇,您看王小波那本《革命時期的愛情》,王先生不也設計出一台要十個人配合操作,帶有風向標和滑軌,射擊精度可以開啤酒瓶子蓋兒的發石機么?王小波還就是一大學子弟呢,王克利可是大學加科學院的雙料子弟阿。

現在想想,王克利這個人其實相當可惜,假如他不是生在文革時代,好好的一個小夥子,將來去做軍工設計,恐怕今天已經是某兵工廠的輕武器專家了吧?

可惜,王克利的最終結局,只是一個私造槍支的青工罷了。

文革,只好讓這些有才華的或者無才華的年輕人揮霍掉自己最寶貴的青春。

王小波還說過文革時候,北京的年輕人以搶人家的帽子為樂,預先設計好進退路線和接應人馬,三傳兩遞,動作熟練而精彩,所謂百無聊賴,大體如此。

所以,處在那樣的時代,社會上到處是遊手好閒的傢伙。於是,那天一個剛上小學的小姑娘從脖子上取鑰匙開家門時候,發現有個胖子探頭探腦的看她,就本能的擔心碰上了壞人。

那胖子竟然還大模大樣的走上前來了,問:「小丫頭,你姓楊?」

「姓楊怎麼了?」小姑娘警惕性極高,退後一步,雙手暗中捏成鴨嘴之狀。

那胖子一看她的手型,馬上警覺的退後一步 --- 「別,你別動手,我。。。我就是問問,楊耀武,數學所的楊耀武住這兒么?」

「當然住這兒啦,他是我爸。」

小姑娘一點兒不放鬆警惕,緊緊的盯著胖子。

楊耀武先生有兩個女兒,因為歲數差得多,我們把大的那位稱為楊小姐,小的那位稱作楊小妹,這時候,楊小妹還沒出生,這個警惕性很高的小姑娘,就是楊小姐。

[待續]
少年懷壯志 匹馬走清秋 金刀慣出手 脫斬單於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774

帖子

15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9
54
maba 發表於 2005-9-2 18:05 | 只看該作者
太子黨指那些掌權的或想掌權的高幹子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
55
帶帶 發表於 2005-9-22 11:33 | 只看該作者
請問您的素材來自什麼地方,我爹也是中科院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64

帖子

5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2

積分
59
56
daidelta 發表於 2005-9-24 00:25 | 只看該作者
太精彩了,急切的盼望著下文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465

帖子

2051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051
57
深秋的雲 發表於 2005-10-31 03:46 | 只看該作者
這是怎麼回事,貼了一半就沒了下文?不要吊大家胃口好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393

帖子

1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5
58
studywork_up 發表於 2005-11-7 23:45 | 只看該作者
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主題

3303

帖子

967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7
59
brown132249 發表於 2005-11-21 10:11 | 只看該作者
hao,heh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355

帖子

11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60
snowfox7 發表於 2005-12-8 08:44 | 只看該作者
這些德才兼備的科學家,我在科學院的時候看到的就已經不那麼多了…………也許方向不一樣吧。
要麼浮躁得不行,要起經費來都是獅子大開口;牛一點的,剛回國有點本事的,張狂得不行;有本事有低調一點的,又到處組建新機構,美其名曰掛職,結果自己什麼都沒有做成;好不容易覺得有個好一點的,又不把學生當人。真正的好人,比例太少了呀…………
為人老實一些只會做學問的老科學家,只能失勢了。有個老太太,沒有經費,多年如一日苦熬,倒底也發了science,可是不知道她那些年是怎麼熬過來的。給我們上課的時候,一開始就覺得完全就是個鄉下老人家,為人謙虛得不行。不過出來后聽說她做了院士,也算成了正果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