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chujiakang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創]情諭戀亍就暾妗浚12月19日更新)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1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2-20 10:44 | 只看該作者

情諭戀刂漢鋈懷閃送痴蕉韻

自小受黨的教育,親友中不乏革命前輩。在我的印象中,統戰對象都是一些遺老遺少,譬如章士釗、溥儀、傅作義之流。特別是上了軍校,以天下為己任,入黨似乎是遲早的事情。然而,沒有想到的是20多年前,我居然成了統戰對象,10多年前寧波市委找我談話,要我永遠留在黨外,和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眾所周知,軍校學員,大多在校期間都能夠入黨。我們因為文化大革命,從1966年夏天到1968年12月畢業,學校處於無政府狀態,黨組織癱瘓,畢業時班裡只有2個黨員。等回到海軍系,後來叫「船舶工程學院」,教研室中黨員也佔了一半多。申請了幾次,發現象我這樣的性格,可能是難上加難。起碼我不會每周到支部書記那裡「彙報思想」,把周圍同事的一舉一動告訴領導。也不會在外出時,幫支部書記拎包拿衣服。結論是「靠攏組織不夠」。

1983年到了系統工程研究室,9名同事只有我不是黨員。每周周末他們過組織生活,我就得泡圖書館打發日子,真有一種難言的孤獨感。思來想去,我得找個組織,找個說話的地方。

於是我就把中國八大民主黨派作了個比較:

「民革」全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都是國民黨遺老遺少。

「民進」全稱是「中國民主促進會」,主要成員是中小學老師。

「民盟」全稱是「中國民主同盟」,成員主要為科技界、社會科學界人士。

「民建」全稱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成員主要是工商界人士。

「農工」全稱是「中國農工黨」,成員主要是醫務界人士。

「致公」全稱是「中國致公黨」,成員主要是歸僑、僑胞。

「九三」全稱是「九三學社」,成員主要是科技界、教育界,而且必須具有中級職稱,門檻較高。

「台盟」全稱是「中國台灣同盟」,成員都是在大陸的台灣籍人士。

顯然,能夠選擇的只有「民盟」和「九三」兩個了。「民盟」在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中全軍覆滅,至今元氣還沒有恢復,不予考慮。倒是對「九三學社」情有獨鍾:

一是當時我已經擔任哈爾濱市科協副主席,科協主席是中國科學院哈爾濱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恢先教授,一派學者風度,長者風範,是我崇拜的偶像;

二是當時中國科學院四百多名院士,九三學社幾乎佔了四分之一,足見九三的實力。

可惜我工作的船舶學院,底子是軍事院校,校內沒有一個民主黨派人士,無人引見。這點是難不倒我的,我就在一個周六下午自己乘無軌電車到道里,找到了哈爾濱九三學社委員會,見到了一個40多歲的女幹部,姓馬,是市委會的秘書長。我毛遂自薦,誠懇表示希望加入民主黨派。馬秘書長看了我的簡歷,喜出望外。當時民主黨派剛剛恢復正常活動,正想發展成員,看我是哈爾濱市科協副主席,屬於社會知名人士,對於擴大九三學社影響,提高九三學社層次很有幫助,很快辦了手續。就這樣,我就成了船舶學院第一個民主黨派人士。

據說,學院黨委聽到消息很是震驚,一個業務尖子居然跑到民主黨派那裡去了,上上下下檢討發展黨員工作的不足。但是,後來請示了黑龍江省委,答覆道:發展民主黨派是中央的方針,各級黨委要幫助民主黨派發展成員,要選派一些優秀的科技幹部加入各民主黨派。

接下來的兩三年中,我在學校發展了二十多名九三社員,成立了支社,我被選為支社主任委員。1985年黑龍江省成立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員會,我被選為省委委員。20多個省委委員,大多是高級工程師、教授一級的專家學者。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力學研究所等著名院所的教授專家。

其中一個常委、宣傳部長L老,是寧波籍地震專家,工程力學研究所的資深專家。在寧波大學籌建時,受寧波大學第一任校長朱兆祥教授委託,幫助籌建寧波大學土木工程系和寧波大學建築設計院。一次常委會上,他問我:小儲,想不想到寧波去?我問哪個單位?答道:寧波大學。當時人民日報已經刊登包玉剛先生捐款籌建寧波大學一事,回南方是我夢寐以求的好事。就這樣,圓了我返回江南的夢。寧波,於是成了我的第三故鄉。

人生這一選擇,給我以後在寧波的發展打下了伏筆。1987年2月我調到寧波大學。之後不久,因為是民主黨派成員,又是寧波大學的老師,於是很快被推薦為寧波市政協委員。1990年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各級政府要安排非黨領導幹部,我被考察后在次年選調到寧波市科協擔任副主席(副局級)。直到現在,我依然兼任寧波市政協常委,經濟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在單位我是助理巡視員,享受政府副局級待遇。

加入民主黨派,我找到了「組織」,找到了歸宿。由於中國實行「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的政治體制,民主黨派並不是象社會上講的那樣只起「花瓶」和「擺設」的作用。無論在中央還是在地方,我們發表的政見,對改革開放、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意見建議,都能夠受到重視和採納。某種程度上甚至比黨內意見更會引起主要領導的重視。十多年來,我給寧波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出過很多很好的意見,譬如建設「杭州灣大橋」,建設「寧波大劇院」等十大場館,加快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等等,都被有關部門採納。看到寧波的大地,按照我和我的朋友們的建議,重新安排河山,一種成就感油然而升。

因此,人生有些事情,可以說是「禍福相依」。年輕時沒有「混進」黨內,也許是壞事,後來居然成了好事。那些想方設法不讓我入黨的朋友,沒有想到反而成全了我的一生。我現在想想,很是感謝他們,由衷的感謝。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0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4
42
杏眼乜斜 發表於 2004-12-31 09:22 | 只看該作者
有資力才有回首感慨的資格。
有經歷才有白髮時的回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1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