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自由之靈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儒家文化里, 哪些是今天還有用的?

[複製鏈接]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41
柏桐 發表於 2012-5-19 11:13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9 08:42
我個人看法。如果泛泛而談的話一樣需要看到核心思想。儒家雖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斷發展,但是就其核心而言 ...

就請先解說'仁吧。 你的深刻認識和高度抽象是什麼具體內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2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19 11:32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8 13:09
呵呵~~請多說重點。無知不是美德,批判也需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你說是嗎?請談一下你對儒學哲學層面的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3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19 11: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涼泉居士 於 2012-5-18 19:41 編輯
zjd713 發表於 2012-5-18 16:42
我個人看法。如果泛泛而談的話一樣需要看到核心思想。儒家雖然在不同時期有著不斷發展,但是就其核心而言 ...


你把禮和禮儀混淆了吧,真敢開牙。禮崩樂壞,不是說衣服破了、隊站不齊和喇叭摔壞了。仁是對君的要求,忠是對臣的要求,義是對友的要求,怎麼「攝含」?再說,「攝含」也不是個成用辭彙,瞎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4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02:14 | 只看該作者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18 19:37
你把禮和禮儀混淆了吧,真敢開牙。禮崩樂壞,不是說衣服破了、隊站不齊和喇叭摔壞了。仁是對君的要求,忠 ...

你也就這個理解程度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5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0 03:10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9 10:14
你也就這個理解程度了。。。哈哈~~


這是指出你的理解和表述很淺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6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03:25 | 只看該作者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19 11:10
這是指出你的理解和表述很淺陋。

你是屬於那種完全沒概念之輩,亂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說寫什麼,我也懶得理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7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03:32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發表於 2012-5-18 19:13
就請先解說'仁吧。 你的深刻認識和高度抽象是什麼具體內容?


請至少先把《論語》讀一下,再來探討儒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48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0 04:59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9 11:25
你是屬於那種完全沒概念之輩,亂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說寫什麼,我也懶得理會。 ...

那你解釋一下吧,為什麼不正面回答質疑?就說禮仁忠義,既然都「攝含」了,為什麼要並列闡述?我說出來各自的不同內涵,哪裡亂七八糟了?錯在哪裡你可以指出,擺什麼國學大師的譜啊,你又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49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2-5-20 09:39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9 14:32
請至少先把《論語》讀一下,再來探討儒家

呵呵,那你來論壇幹嗎?吆喝賣書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50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12:09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2-5-19 17:39
呵呵,那你來論壇幹嗎?吆喝賣書的?

呵呵~~不是」吆喝賣書「,而是」吆喝讀書「,如果對儒家最最基礎的東西都不懂,最粗糙的大體結構都搞不明白,還批判什麼啊,呵呵~~你說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1
柏桐 發表於 2012-5-20 12:1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03:32
請至少先把《論語》讀一下,再來探討儒家

知道你讀了幾年的儒學,但你自己都不知道懂了沒有。讀了你一些貼子, 沒看出來有什麼深刻見解。
我讀了幾頁論語,膚淺的理解只能是相當於MBA。如果要化3~5年達到你的水平, 我是浪費自己的生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52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13: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12-5-19 22:06 編輯
柏桐 發表於 2012-5-19 20:12
知道你讀了幾年的儒學,但你自己都不知道懂了沒有。讀了你一些貼子, 沒看出來有什麼深刻見解。
我讀了幾 ...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哲學的根源性都是創立者的個別人格之理想化的結果,都是他們境界的理想化、客觀化、體系化的產物,這是因為中國哲學基本上就是直至人生的一種哲學形態,用牟宗三先生的講法就是一種實踐的存有論或實踐的形而上學。中國哲學的特質是一個真實人格的境界展開后的理性架構,孔子思想性作品的論述風格是生活規約的直接致電,是在境界實相中的直接展現,是以自己親證說得的生命情調作為論述的內涵,所以孔子本人是創立者哲學家而不是詮釋者哲學家,他本人既是教條的頒布者、也是信念的提供者、生命的實踐者,而不是簡單地論證其學說的這裡構架者,他是第一序的形態確立者,而不僅僅是第二序的理論推演者,他本人並未以形上學、世界觀的哲學理論構者的方式來活動,而是直接以理想儒者的應然規約的傳播者的方式來活動。

在孔子的著作中他用自己的語言適當地展現了理想人格的景象,對「君子」概念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志於學「仁」並且能夠守「禮」的影像,當其在一個時代中扮演規範者角色時,他可以被稱作「聖人」,因此這個「聖人」的概念是儒者效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孔子自謙做不到的一個境界。如其言: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

孔子論聖人境界高於君子時言到: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孔子稱讚聖人是已經達到時代性歷史功績的境界時言到: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 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聖人是最高的理想儒者的人格境界難以達致,人們還是必須努力做理想的人,也就是君子的概念,所以孔子的整個哲學主要集中在君子人格的構架中。如其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 君子病無能焉, 子曰: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



由以上種種可以看到孔子的理想儒者境界的彰顯,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活情景的實況,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抽象模式,因此其表述上就不可能是以一個嚴密的結構體系來進行的方式,我們必須憑藉著一個個生活觀念來一次次地烘托那種內在感通的情景,這就是一種境界的表達方式。雖然孔子的弟子也有說形上學、世界觀的問題,但是孔子本身實際上很少提及。這種風格和佛家的哲學體系有相似處。


「仁」作為孔子哲學裡面的一種主體能力,是一種發生在一個覺醒的自我心靈中,一種自我提起即是全體提起,不假外力的主體實踐性動力。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即是這種意思

孔子重仁,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人為境界的最後標準,也是其體系性思維中最高的概念範疇。作為君子的一切行為最終都在以仁為主體的感通上確定其方向義涵,所以仁是作用在君子境界上的真正主宰力量,也因此,君子人格境界的達成是以仁實現而展開,所以仁也是君子人格的理想境界語言。而仁在現實世界中由內而外彰顯出理想儒者社會真摯情懷的整體風貌,這就是修齊治平的內涵,既要有內心修養的境界又要有社會實踐的功業,仁的完整義涵即為孔子理想的主體實現。所以在任何時候孔子從不輕許弟子為仁,唯有在內心修養與社會事業同臻極境的時候才會嘉許其人有仁德境界。如孔子稱讚管仲言到: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由此可知,仁是在具體展現中的境界葆荏,而不是特定禮制的教條化規約,仁是絕不受有它自身外化的禮制條目所制約的,所以當管仲以具有現實性的功績在一個時代中凸顯,造福人民百姓之時,孔子才給管仲以「如其仁」的高度評價。由此顯示,籍由禮制落實的仁的境界的極致發揮之後,其實是一個實際社會政治效用的結果,而當這個理想的社會政治出現之時,才更是這個理想的仁境界的具體而又光輝的落實。



所以我在36樓才總結性地說了「仁」表現了主體的能力和孔子理想人格中「君子」的境界。「孝」是仁境界中所含藏的內在機制。而「禮」是「仁」之用,也就是在生活時間中的具體行為準則。其餘「忠、恕、義、學」等等皆為「仁」所攝含。。。。我也估計到沒有幾個人能體會到其中之真正含義,呵呵~~所以出現一些人如涼泉居士之輩的胡攪蠻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呵呵~~~以上就仁的內涵略作了一下分析,請指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53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13:13 | 只看該作者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19 12:59
那你解釋一下吧,為什麼不正面回答質疑?就說禮仁忠義,既然都「攝含」了,為什麼要並列闡述?我說出來各 ...

呵呵~~回答你的一些問題基本上不需要什麼大師,有點常識也就可以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4
柏桐 發表於 2012-5-21 00:49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20 13:09
中國的儒釋道三家哲學的根源性都是創立者的個別人格之理想化的結果,都是他們境界的理想化、客觀化、體系 ...

這樣的答覆才有點符合"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的精神。
浮淺地理解你的這個回帖,主要說了幾個概念。1 聖人,2 君子,3仁。
所謂聖人就是指完美的人格, 是理想的。 可能連孔子都說不清的人格。孔子說"聖人我是無法看到的,見到君子就不錯了。僅僅從概念上講聖人>君子>小人。而聖人和君子的品德標準就是'仁'。
什麼是仁的標準呢? 不清楚。 子貢說:「假如有人,能廣施德惠給人民,而且又能救助眾人,這人怎麼樣?可以稱得上是仁者嗎?」孔子說:「這豈止是仁者做的事?那一定是聖者了]
問題:人民為什麼需要你一個'聖者'或'君子'施德惠?你有什麼能救助眾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5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1 08:37 | 只看該作者
zjd713 發表於 2012-5-19 21:13
呵呵~~回答你的一些問題基本上不需要什麼大師,有點常識也就可以了。

中國哲學的特質是一個真實人格的境界展開后的理性架構,孔子思想性作品的論述風格是生活規約的直接致電,是在境界實相中的直接展現,是以自己親證說得的生命情調作為論述的內涵。。。你這是中國話嗎?居士真替你害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6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1 08:48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發表於 2012-5-20 08:49
這樣的答覆才有點符合"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的精神。
...

713的意思是說仁君要對百姓行孝道、盡忠義。好久不見,問好柏桐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1

主題

2102

帖子

115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1
57
柏桐 發表於 2012-5-21 09:31 | 只看該作者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1 08:48
713的意思是說仁君要對百姓行孝道、盡忠義。好久不見,問好柏桐兄!

這意思也不能說不對,君子對每個百姓行孝道, 盡忠義是好品德, 特別是當官的君子.  
問居士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8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1 10:07 | 只看該作者
柏桐 發表於 2012-5-20 17:31
這意思也不能說不對,君子對每個百姓行孝道, 盡忠義是好品德, 特別是當官的君子.  
問居士好!  ...


這就好,專政者也希望大家都這樣理解,正所謂人民公僕,算是回答了之靈關於現實意義的提問。至於孔子的原意嘛,就以713的理解為標準答案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主題

38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59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1 10:17 | 只看該作者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5-18 16:44
現在要高舉儒家,所復的當然也是周禮。儒家的思想就是復辟周禮。所以,穿儒生衣冠的王莽就是要復辟周禮, ...

最後一位這樣作為的應該是袁世凱。毛澤東不求形式求實質,生前是做到了的。要復周禮,先要有皇帝,這個怕是已經做不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60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2-5-21 10:34 | 只看該作者
涼泉居士 發表於 2012-5-20 21:17
最後一位這樣作為的應該是袁世凱。毛澤東不求形式求實質,生前是做到了的。要復周禮,先要有皇帝,這個怕 ...

袁世凱開黨禁報禁,他要搞的皇權只是國外同樣被定義為「民主」的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王那樣的皇權,跟周禮有什麼關係?他從來沒說過他是儒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6 21: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