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問?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信心之旅(6):新瓶舊酒話重生

[複製鏈接]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41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0:16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2 10:05
是新生命的一種表現,我這麼說,你認同嗎?

我相信你說的是真心話。但是,咳,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佛教徒也是有很熱忱地去告訴他人和弘揚佛法的,我遇到一對老夫婦來美國探親女兒的,也渴望我聽聽他們說他們的奇迹和感受,那是某某功法的。我也很理解他們。不知道你是否認為他們也各自得到了他們的重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23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2 10:04
新生命是相對舊生命而言的。

如沒有信主這一層,每個人出生,也都被稱為新生命,所以你要說每個人都有新 ...

s兄是基督徒中少有的開明人士,這一點鄙人十分欽佩。咱們就先把重生的問題放在一邊不談。您問了很多佛教的問題,我大概說幾句。

第一、我記得你問了關於真如的問題。這麼說吧,到底什麼是真如(真神)?這是個秘密,除非開悟,否則是不可能知道的。這就好比一個盲人問你什麼是太陽,你怎麼形容還都是不能完全符合事實,他僅僅是獲得了一點太陽的知識,但實話說還是不知道。倒不如當下之務把眼睛治好。這也是佛法一貫的觀點,不主張用邏輯去理解真如,張口就錯,動念即非。

第二、佛教關於苦的概念,是很廣泛的。狹義的說,罪是苦的根源。廣義的說,罪本身就是一種苦。如果你仔細認真觀察,其實凡是罪還有個特點,就是自己折磨自己。比如一個人貪財,為幾塊錢患得患失,我想這樣的人你一定見過吧?他自己很苦,旁人看著很好笑,是不是?

所以,佛法的目的是解決苦的問題,他的方法就是解決罪的問題。罪還有一層是基督教講的一樣,就是因為罪的遮蓋,人才會失去了與神的聯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3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4-22 10:47 編輯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0:16
我相信你說的是真心話。但是,咳,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佛教徒也是有很熱忱地去告訴他人和弘揚佛法的, ...


我認識不少FLG弟子,他們在信FLG之後,那可真的是脫胎換骨!不知道是不是李大師也是真神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44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0:40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30
我認識不少FLG弟子,他們信基督教之後,那可真的是脫胎換骨!不知道是不是李大師也是真神呢? ...

--信基督教之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5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47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0:40
--信基督教之後?

說錯了,是信FLG之後,我母親的一個阿姨,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引發我探討宗教的一個原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4
46
sousuo 發表於 2012-4-22 10:51 | 只看該作者
明天繼續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7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54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2 10:51
明天繼續呀

好!如果人人都想s兄這麼開明,我看我也不必要寫著寫文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48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1:06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4-22 10:47
說錯了,是信FLG之後,我母親的一個阿姨,就是這樣的。這也是引發我探討宗教的一個原因! ...

我也遇到過,老一輩的,和我們同輩的,非常和善,非常真誠,而且絕對落實在身口意的行為上。所以我也是對他們特別敬重,也跟著他們稱呼李老師,絕不像其他華人朋友甚至他們自己的小輩那樣嘲笑蔑視他們。好玩的是,他們因此覺得我有「善根」,一定要向我傳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49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2 11: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4-22 11:18 編輯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1:06
我也遇到過,老一輩的,和我們同輩的,非常和善,非常真誠,而且絕對落實在身口意的行為上。所以我也是對 ...


是啊!我也稱他叫李老師。我接觸過不少FLG弟子,很多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們是在FLG裡面找到了一種道德歸屬感,所以就信得很深。他們信了之後,行為上有很多顯著的變化!

要是按照王明道牧師說的表現,他們也算是被李老師給重生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50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1:32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4-22 11:16
是啊!我也稱他叫李老師。我接觸過不少FLG弟子,很多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們是在FLG裡面找到了一種道德歸 ...

是的。我修行不好,但畢竟也是經年累月的磨過,所以只要見面一搭話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否也是修行人。這個修行是十分廣義的,有宗教信仰的還是沒有特別宗教信仰的,也不管他是什麼宗教信仰,我覺得都可以有修行。比如我女兒的大提琴老師,一個美國老頭兒,一生快樂地生活在音樂中,不貪財不愛名,但是並無宗教信仰,可是我直覺他有靈性生命。我們可以談很多共同的體會。而我碰到過的有幾個FLG弟子,我也能感覺到他們的「磁場」,所以不可能對他們不敬!我局的他們甚至比我更純潔和虔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51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23 06:28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1:32
是的。我修行不好,但畢竟也是經年累月的磨過,所以只要見面一搭話就可以知道對方是否也是修行人。這個修 ...

是的,從行為來判斷人,很可能大家會有一致的意見,但問為什麼這樣作?怎麼才能做到?為什麼一般人做不到?才是基督徒想問的問題,也是當中的分別。

基督徒行善的動機是為了榮耀神,遵行神的旨意。而基督徒認為神是善的源頭,不為神的善是竊取了神的榮耀,因而也不是真正的善。

佛弟子、FLG弟子,他們行善的動機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52
一說 發表於 2012-4-23 07: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一說 於 2012-4-23 07:43 編輯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23 06:28
是的,從行為來判斷人,很可能大家會有一致的意見,但問為什麼這樣作?怎麼才能做到?為什麼一般人做不到 ...


讚賞這樣的問題,從-為什麼這樣作?怎麼才能做到?開始問一路追下去。。。

大法弟子我不能替別人答。作為佛弟子,我說了解的大概有這麼幾個層次(再往上我不了解且不說):
1. 最開始的時候是想積善功德,希望好有好報。
2. 佛教徒都曉得六度菠蘿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修行方法。其中第一就是要布施。就是將最好的奉獻他人,而且明確說了布施包括財物,精神(無畏布施),和教導他人技能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法布施)。
3. 深信因果,無緣大慈——就是慈悲心,曉得我和他人本來是一體的。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如同身受(叫做同體大悲)。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勉強了——任何一個正常人不會去損害自己。既然如此就不會去損害他人。
4。再上去,應該是「但見於法,不見於我」。一切言語思想行為都是法的直接流露。根本就沒有我了,哪裡還有自私惡念呢?不過這一點我自己沒有達到,所以只是理論說。


所以我覺得與基督徒的為了榮耀神的動機不同——這裡總還是免不了有那麼一點要去取悅「神」換得救贖和永生那樣的(拍馬屁得好處)的心理。信心大(相信領導天大本事相信領導不會忘記我聽話)就行為多,信心小或者忘記了領導就行為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4
53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7:53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2-4-22 18:36
讚賞這樣的問題,從-為什麼這樣作?怎麼才能做到?開始問一路追下去。。。

大法弟子我不能替別人答。作 ...

妙,妙到極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54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3 07: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2-4-23 08:00 編輯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4-23 06:28
是的,從行為來判斷人,很可能大家會有一致的意見,但問為什麼這樣作?怎麼才能做到?為什麼一般人做不到 ...


FLG有一句法理,叫做「修在自己,功在師傅」。人家為什麼行善,套用你們基督教的話,是為了榮耀人家敬愛的李大師?

佛法則認為,真正的善行是出於本能,沒有任何目的。譬如母親喂孩子吃奶一樣,這是本能。難道母親餵奶還要想著榮耀上帝才是善?哪有這個道理?再好比你看到盲人過馬路,自然扶一把。這是本能。不需要腦子裡閃現一大堆光輝形象,也不需要榮耀神啊榮耀黨啊!

只有這種自發的出於本能的善,才是真正的善行!譬如嫂溺援之以手,這是本能,誰有工夫去想,這麼一拉榮耀了誰?你想的工夫人已經掉井裡了!

好好想想,哪種解釋更合理更高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55
一說 發表於 2012-4-23 08:06 | 只看該作者
佛法則認為,真正的善行是出於本能,沒有任何目的。譬如母親喂孩子吃奶一樣,這是本能。難道母親餵奶還要想著榮耀上帝才是善?哪有這個道理?


這個要頂一下!
讓我想到母狼餵奶幼狼保護幼狼也是出於本能,沒有想到讓這小子長大了可以多逮幾個兔子來,甚至人的養兒防老的思想都沒有的。從這一點來說人要慚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4
56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8:06 | 只看該作者
問兄,榮耀神到底是個什麼事情,要從匱缺了神的榮耀想起,就會有不一樣得感覺了。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見於法,不見於我, 再往上怎麼說?

別保留,快說說。
床前明月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57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3 08:12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8:06
問兄,榮耀神到底是個什麼事情,要從匱缺了神的榮耀想起,就會有不一樣得感覺了。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 ...


我是不愛講這些玄而又玄的大道理的!我只會說普通的老實話!

你應該知道佛陀臨終只說了四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裡前兩句好理解,但是為什麼要自凈其意?

如果沒有這一句,前兩句的善就是有目的的勉強為之的偽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4
58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8:24 | 只看該作者
問? 發表於 2012-4-22 19:12
我是不愛講這些玄而又玄的大道理的!我只會說普通的老實話!

你應該知道佛陀臨終只說了四句話:諸惡莫作 ...

我看到這裡,感覺基佛之差別,恐怕有兩點,一在最高之處,另一在操作層面。

於致高處,兩者描述不一;而佛教在實踐上,似乎更可操作。

但兄剛說的「自凈其意」,和「順服聖靈的帶領」,真是異曲同工。

佛教真是智慧之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59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3 08:28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8:24
我看到這裡,感覺基佛之差別,恐怕有兩點,一在最高之處,另一在操作層面。

於致高處,兩者描述不一;而 ...

其實我也認為基督教有很多可取之處,慢慢交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60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2-4-23 08:29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發表於 2012-4-23 08:24
我看到這裡,感覺基佛之差別,恐怕有兩點,一在最高之處,另一在操作層面。

於致高處,兩者描述不一;而 ...

確實如此,這兩種宗教能流傳這麼長時間,一定要他的道理!

唯一的問題,就是現在兩教彼此看不見對方的好處,隔閡太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7: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