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馬太28章1節說:「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作者是以羅馬人的計演演算法述說,所以,「安息日將盡」和「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是指同一時辰。新英皇欽定本作:「安息日剛過,七日的頭一日,天剛亮的時候」(Now after the Sabbath, a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began to down. NKJV)。而路加23章54節說:「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也快到了。」作者路加記載猶太人遵守安息日,是從日落到日落計算。那日是星期五,也即是安息日的前一日,被稱為預備日,隨即第七日安息日也快到了。路加記載:「他們在安息日,便遵著誡命安息了。」(路23:56)明顯可見,耶穌是在星期五下午三時被釘死的,接著不久日落後,就是第七日的安息日來臨。
第六、當彼拉多審判耶穌時,約翰記載:「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有午正。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看哪,這是你們的王!』」(約19:14)有人根據這節經文,耶穌被釘的「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所以相信,那年的逾越節剛巧落在第七日與安息日重疊;又因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那天是逾越節的前夕」,更增加他們的確實性,但若仔細查考原文,卻不是聖經的原意。原來這兩本中文聖經都誤譯了,造成中文讀者誤解。英皇欽定本譯作「And it was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assover, KJV」;新國際本譯為「It was the day of Preparation of Passover, NIV」這兩個英文譯本正確地將原文譯出來。現按照原文譯成中文:「那日是逾越節的預備日」,其意是:那日是逾越節期中的預備日,因逾越節期共有七日,其中必包括了預備日(星期五)及安息日(星期六)。希臘原文παρασκευη 這個「預備日」名詞,同樣出現在約19:31,42 ;太27:62;可15:42;路23:54,中文聖經全部都譯成名詞「預備日」,所以,中文約翰19章14節,這παρασκευη 是個名詞,不應把它譯成動詞。後來約翰在19章42節說:「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這才正確地將這名詞譯出來。請注意,只有安息日前一日,即星期五被稱為「預備日」,因為是預備安息日的日子,其他日子都不可稱為預備日(路23:54;可15:42;出16:21-24)。